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6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6

發布時間:2021-01-27 13:40:40

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Ⅱ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語文課堂,並且能回讓這種對語文課答的興趣持久地延續? 詳析: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Ⅲ 當前語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

1、重應試,輕素質。考試的指揮棒還是束縛著我們教師,語文教師的實用性強或是說功利性強。對於要考到的內容重視的較多,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朗讀感悟只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扎扎實實的語文素養難以形成。 2、公開課與常態課脫節,公開課中表演成分居多,教師展示個人的環節較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常態課中教師的的新課程理念沒有落實到位,還是以應試為目的。常態課是扎扎實實的語文基本功訓練,教師在上公開課時生搬新的教學模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給人以生疏之感。我們很容易就發現發言的、朗讀的就是那麼幾個熟悉的聲音,他們的朗讀水平高、發言到位,一節課僅僅是那麼少數幾個同學在和教師對話交流,多數同學都是在聽課,並沒有積極地參與進來,他們在充當聽眾的角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從何談起呢? 3、閱讀教學中是個性化閱讀、個性化理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前大班額也是制約閱讀教學的一個因素,教師在有限的時間不可能關注到更多學生的閱讀情況,制約了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 4、教師本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素質高,語言生動幽默,充滿激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染學生,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享受到語文的美,體驗到學習語言文字的樂趣,愛上語文,那麼這樣的教學就是高效的成功的。反之教師語言乏味,缺乏激情,就很難使學生中獲得激情,產生學習的興趣。所以說教師的素養是提高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所以作為我們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對教學充滿激情。 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及成因 教育部新課程小學語文遠程教育研修活動的開展,使我了解到隨著課改的深入,現在的課堂教學又出現了四個變:「教學內容由胖變瘦了,教學環節由碎變整了,讀書訓練由浮變實了,教學的形式由花變朴了。」 這四個變,從不同角度說了現在課堂教學的發展趨勢是好的。但當前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而影響閱讀教學有效發展。 一、老師重視了主體而忽視了主導作用 一些教師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只管讓學生盡情地說,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學生說得如何,教師總是以「好」進行籠統評價或是不評價,生怕自己不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以至於學生誤認為自己怎麼說都是有道理的,只要說出來就是對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的缺失,會使學生主體地位誇大並異化,這並不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文章分析的支離破碎而失去原有的韻味 無論什麼樣的課文,教師總是喜歡將文章分析得「透透徹徹」的,生怕掛一漏萬。好端端的課文總是被肢解得支離破碎,經過此番折騰,課文的美感從何而來,學生又怎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呢?一堂課下來,這些「精華」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家」,課文教學的整體性非常差。 三、活動過多,避重就輕 由於語文新課程對跨學科學習的注重,小學語文閱讀課便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如畫、唱、跳、演等等,可謂是十八般武藝全用上,煞費苦心,弄得人眼花繚亂。好好的語文課被整得像表演似的,課堂是變得熱熱鬧鬧、學生也學得「不亦樂乎」了。閱讀教學失去自我,成為了表演的舞台。 四、課堂中切切實實進行語文訓練的量少,課外增加了課業負擔 如今的學生普遍感到作業成堆、學業負擔重。看看時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一節課40分鍾,教師為學生留下了幾分鍾動筆作業的時間?閱讀課常常是滿打滿算,可唯獨沒將學生的作業時間算在內。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教師便開始布置作業。這作業便成了學生課間休息娛樂的「死對頭」,它佔去了孩子許多休息玩耍的好時光。雖然孩子們人在教室中拚命寫作業,可心早已飛到了操場上。由於語文作業常被擠在課堂外,學生的作業常常是字跡潦草、正確率低下,不能很好地起到鞏固練習的作用。 五、多媒體的濫用而影響了閱讀教學 時下,小學語文閱讀課,尤其是公開課,許多教師都錯認為不用課件就不是一堂好課,有些地方賽課,不用課件就評不上獎。有些課件做得花里胡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件只能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應成為充場面、講排場的手段。 閱讀教學雖存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作為教師要分析原因克服困難,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鍾要質量。我認為「向四十分鍾要質量」就是四十分鍾的課堂教學要有質有量,效率要高。
老師大都使用網上教案講課,缺乏自己對文章的思考和理解.由於使用教案,課堂問題變得很容易,答案也很容易給出,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己的思考,不利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再說,教案的答案普遍冗長繁多,學生記憶不夠深刻,知識停留時間短.普遍為應試教育.沒有深切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無法正確理解語文.單純認為"死記硬背" 做老師更應該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中應鼓勵學生與自己交流意見和討論問題,利於課堂氣氛的活潑.閱讀理解的答案普遍生硬.在做閱讀理解時,應允許並且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並且要把學生答案與參考答案相比,指出學生答案的不足之處.

Ⅳ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具體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的學習更注重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各個年級之間的知識體系聯系緊密,中間如有一環節掉隊,就很難補上去。而農村師資配備並不完全到位,難免中途有個別教師對新教材的把握不夠,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出現斷層。接任教師再去彌補,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顯著,從而導致語文成績下降。

2、新教材的編排中,二、三年級之間跨度太大。二年級對閱讀、作文教學的要求不明顯,但三年級就要求會寫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幾年來作文的題目艱澀,習作要求與五六年級相差不明顯,使學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師教的幸苦。而且萬一脫節,很難彌補。

3、農村孩子的家長配合難以到位。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農村學生目前有三種狀況讓教師感到頭痛。一種是,想配合而無能為力。許多家長學識有限,對現代教學提出的問題感到很茫然,無法談的上讓家長進行家庭輔導。二種是有能力而不配合,這類家長都比較忙,忙於掙錢,忙於農活,連學校開家長會都沒時間參加。也許,在他們認為孩子交給了學校就是老師的事了。第三種情況是沒有人配合。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等長輩上學,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過問學習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家長良好「照顧」只有靠孩子的自覺學習,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覺學習的習慣呢?頂多是為完成作業而已。這是語文教學也是各科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4、新教材內容變廣、變活,雖說題型變化不大,但閱讀量、識字量大增,也導致許多教師無從下手,只能更大范圍的進行題海戰術,更長時間的「折磨」學生,教師教的痛苦,學生學得痛苦。

二、建議:

1、加強師資培訓,尤其對年齡偏大的教師的培訓,現階段對年輕教師的培訓不少,但對中老年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加強教師的對新教材的認識,加強對教師的新教材培訓。使教師對整個教材體系有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2、學校對各年級教師要重點安排,同時學校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

3、積極開辦家長會,加強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努力宣傳現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

Ⅳ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擾有哪些

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本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Ⅵ 小學教師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失誤

教學目標模糊、虛化,教學效率不高.
解決策略:
1、要把對《課標》的研讀作為校本回教研教師業務學習長抓不答懈的內容,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2、綜觀課標學段目標,把握好學段教學重點,明確各學段的階段目標,才能把握好階段訓練重點,避免盲目教學.

Ⅶ 小學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新課程推行以來,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行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變,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了。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反思,需要解決。

一、拼音教學效果差。部分教師依照長期形成的教學習慣和個人經驗,不僅要求學生熟練地拼讀音節甚至於直呼音節,還強調背誦默寫聲母表、韻母表、整體認讀音節表。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分開,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被動接受學習。

二、識字教學被削弱。識字教學方式強調以課堂為中心,忽視學生自主識字,通常以記、讀、背、寫為主,課後很少引導學生實踐、積累漢字,學生學習漢字回生率高,識字遠離生活。有的學生大量運用網路語言。

福特銳際 風尚高性能SUV
廣告

三、閱讀能力不強。部分教師對教材還處於條分縷析現狀,課堂上基本上是教師問,學生答(且很多是無效問題);教學目標的制定脫離學生實際,甚至於直接照搬教參書上的目標;學生閱讀量小,教師忽視學生積累等。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忽視了積累。

四、表達能力較差。現在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大膽、主動地與別人進行交流,或不敢說,或說不清楚,口頭表達能力較差。課堂教學中缺少運用口語進行交際的情境,激發不了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有的教師忽視了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Ⅷ 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Ⅸ 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最近我們對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情況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除了積極的成果以外,發現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違背了語文課程改革的目的要求,正在阻礙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究竟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第一,陳舊式。陳舊式教學方式主要指的是一種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教學方式。即大家常說的「滿堂灌、注入式、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它的教學特點是通過教師對課文認真細致的分析,來得出關於課文內容的一些結論。這種課往往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實際上教師是在演戲,學生是在看戲,戲一演完,得到的是抽象的結論。因為它以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學的最大弊病是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有,我們有些教師總是試圖通過講析讓學生理解一些東西,其實語文教學不僅僅局限於理解,語文教學中還含有大量的形象思維,並伴隨著濃重的感情因素,課文的特點應該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感受的唯一途徑只有讓學生讀(自主學習),除此以外的任何人和物都無法代替。
第二,修補式。修補式教學方式指的是一種陳舊式教學方式加X的對陳舊式教學方式進行了修補的教學方式。其中的X可以是學生討論,或是師生問答談話,或是課堂練習,或是其他的學習活動。如果X是學生討論,那麼,這種修補式教學方式就是教師運用80﹪左右的時間「滿堂灌」,再用剩下的20﹪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展開小組或全班討論。這種教學方式也可用「滿堂灌+X」來表示。它的特點是上課先老師灌輸,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以老師灌輸為主,學生參與為輔,實質上是陳舊式教學方式的變種。
第三,「一刀切」的小組討論式。教師一上課,首先板書課題,叫學生讀課文,然後向全班學生提出幾個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立刻分組討論。小組討論結束,接著各小組派代表向教師和全班同學匯報本組討論的結果或由教師隨意點幾個學生分別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上述學生匯報或回答教師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時地插話,使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斷地趨於正確。最後教師對本節課所討論的問題作一小結。教師認為這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甚至成了目前語文各類評優課、公開課的「時髦」。這種課同樣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脫離文本進行分析討論,實際上是游離於「根本」,學生脫離了語言文字的熟練掌握,任何討論都沒有效果。還有:
1、學生在小組討論之前並沒有閱讀課文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是在無准備的狀態下參與小組討論的。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沒有時間去認真閱讀課文和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時就出現了少數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發言積極(「滿組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瞎附和湊熱鬧的情況。由於學生討論前沒有對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以小組討論代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因而學生小組發言的質量極低。
2、這種小組討論是「一刀切」的小組討論。不顧每個學生是否需要討論和小組討論的情況如何,統一宣布全班小組討論開始,統一宣布全班小組討論結束。把小組討論等同新課教學,就是搞形式主義,達不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3、以小組代表的發言或隨意請幾個學生的發言來證明全班學生已經正確解決了教師本節課所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是不科學的。因為一個學生的正確發言不能代表全組或全班每一個學生都正確地解決了問題。有時教師為了能快點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特意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回答問題,這表明這樣的教師上課搞的是「花架子」,視多數學生的學習效果於不顧。在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往往要通過不斷地插話,以達到糾正學生發言的片面性的目的。這說明通過「一刀切」的小組討論,即使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很難達到教師的教學要求。
第四,師生對話問答式。教師一上課,首先導入新課,然後提出本節課應解決的若干問題,接著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學課文。但是,學生閱讀課文只一會兒,教師就宣布停止看課文,並開始點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教師念一個問題,就點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一個問題。站起來的學生如果回答問題有片面性,教師就通過與這個學生的對話,糾正這個學生回答內容的片面性。如果站起來的學生不會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就另點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如此這般,學生回答完了教師的提問,這節課也就上完了。像這樣的語文新課程教學,有以下幾點弊病:
1、教師給學生自學課文的時間太短,而且是「一刀切」地開始自學,「一刀切」地停止自學,全然不顧多數學生是否學懂了課文,是否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獨立思考。
2、問答式的師生對話,學生完全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不利於學生的探究學習。滿堂問其實變成了滿堂灌。
3、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一直在對話,看起來教學活動在連續地進行,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學生有機會參與對話,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問答式不等於啟發式。
4、師生一問一答,參與對話的一個學生弄明白了一個問題,並不代表全班學生都明白了這個。參與對話的一個學生弄明白了一個問題,並不能等於這個學生弄明白了教師提出的所有的問題。
第五,師生談話串講式。教師一上課,首先板書課題,然後教師開始講課,教師一邊講解課文,一邊不時地突然從課文中提出一個問題來問學生。有時要求一個學生回答,有時要求全班學生齊聲回答。教師還經常要求學生回應自己的講課,問學生「對不對」、「是不是」,學生回答「對」、「是」,教師又繼續講下去。如此這般教師一直講到下課為止。這樣上課,看起來整堂課師生都在交流,但實際上是「滿堂灌」的變種,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影子都看不到。任何高效率的師生互動,都應以學生的有效獨立思考為基礎。
第六,滿堂動熱鬧式。以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形式代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也叫雜亂拼湊式教學方式。用這種教學方式上課,課堂上的表現一般是這樣的:一會兒教師講解,一會兒教師提問學生齊答,一會兒學生發問教師回答,一會兒教師提問學生站起來個別回答,一會兒教師提問學生小組討論,一會兒教師自問自答,一會兒師生對話……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是,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顯得很熱鬧,但仔細觀察起來,真正參與的學生還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數學生只是配合著教師的意願被動地湊熱鬧而已。即使是參與的學生,也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自己並沒有什麼學習的自主性。這種教學方式雖然看不到「滿堂灌」了,看上去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變成了無規則的「滿堂動」。過分無序的熱鬧活躍,就會走向反面。這種教學過程,學生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個體學習,自主探索,因為學習的自主權並沒有真正還給學生。這無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第七,多媒體式。這種教學方式濫用多媒體技術,用教學手段的翻新來代替學生對文本的感受。我們並不反對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但運用不當很容易把語文課引入一個新的誤區。例如,一位教師教《時間和空間的旅行》,他使用了大量的動態和靜態的圖片,幫助學生篩選文中的信息。學生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看天體影像,而沒有時間看課文,這難道不像一節物理課嗎?我們教學此文,是通過自然科學的文章使學生獲得一種理解自然科學書面材料的能力,感受自然科學的語言和結構,獲得寫作自然科學文章的能力,而那些動態和靜態的圖片對學生學自然科學文章的目的沒有多少幫助,多媒體技術豈不得不償失?
以上七種違背語文課程改革目的要求的教學方式,其中第三、四、五、六、七這五種被一些還沒有真正轉變教學觀念的人稱之為「改革型」,理由是這五種教學方式不搞「滿堂灌」了。因此,這五種教學方式正在一些實驗新課程的學校傳播。當前,有不少地方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不知所措,又迫於形勢的壓力,就搞形式主義,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是做表面文章,因而這些地方正在出現教學質量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並應得到及時糾正。
當前語文新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除了上述七種教學方式外,還有四種違背課程改革目的要求的表現:
第一,口頭上改,行動上不改。這種人口頭上稱贊課程改革,上起課來還是陳舊式。
第二,有人來檢查改,平常不改。這種人平時上課「滿堂灌」,有人來檢查就被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不負責地臨時加以拼湊。
第三,上公開課改,獨自上課不改。這種人獨自上課老一套我行我素,上公開課逼上樑山非拼湊一番不可。
第四,優質課評比改,評完後不改。這種人參加優質課評比不能不改,他們在課前要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目的要求和優質課評比標准,並以此為根據請同事們幫助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但是評比完後仍然不改。為什麼當前語文新課程教學會出現上述七種違背課程改革的目的要求的教學方式和四種不正常的表現呢?究其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教學觀念沒有更新。不少參加課程改革的領導和教師,由於本身頭腦中的陳舊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雖然經過培訓,學了很多道理,但只是走了過場,對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學規律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並沒有真正領會,更談不上系統掌握,當然陳舊的教學觀念就不可能得到實質性地更新。因此,這些人在行為表現上仍然受到舊的教學觀念的支配,指導他們教學實踐的仍然是舊的教學理論。
第二,不明白如何操作。有的學校領導教師雖然參加過課程改革培訓,但只知道實施新課程教學有些什麼要求,而不知道應如何去實現新課程教學的要求;只知道實施新課程應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工作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教學結構系統,而不知道如何去變革,更不知道新教學過程的操作方式。滿腦子都是應該怎樣的要求,而不知道到底怎樣實現這些要求。一句話,不明白什麼是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用陳舊式、修補式或滿堂動熱鬧式等教學方式實施新課程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許多具體的認識問題沒有解決。按照教育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實施新課程改革應貫徹「先立後破,先實驗後推廣」的工作方針,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但由於有的地方培訓不到位,不少參加新課程實驗的教師不是「先立後破」,而是背著許多沒有解決的具體認識問題的包袱上崗。思想認識問題沒有解決好,肯定上不好新課程的課。例如,不少教師認為在語文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形式只有小組合作學習一種。其實,在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形式有兩種,除了合作學習以外,還有學生個體的獨學(學生個體獨自進行的各種學習活動,閱讀課文、思考問題、作業、做實驗、上網學習、社會調查、查閱資料、寫學習小結等)。上述兩種學習形式,獨學是基礎,是學生進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基本形式。合作學習實質上是為學生的獨學服務的。學生在獨學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得到幫助,但他人的幫助只是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還應認識到,任何合作學習的成果,都是通過參與合作學習的每個成員的個體的獨學,以有效的獨學為基礎取得的。如果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沒有先進行認真的獨立思考,沒有思想准備就參與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所討論的問題不能作有效的思維,這種合作學習便收效甚微,甚至是無效的。

Ⅹ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1
、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備課時按照教
案進行抄襲,
不仔細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
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度
挖掘與理解,結果一節課下來,如果問他本節課的重點是什麼,經常
是說不出來。

2
、在教學指導方面存在不足。在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找到了語
言訓練點,
但是語言訓練不落實、
不到位,
花花動作多。
教師不范讀,
不板書,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還表現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
不糾正學生錯誤的語言,不辨析詞意,不辨析字形。脫離文本的議論
紛紛太多,自由誦讀的琅琅書聲太少。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在教給學
生認識生字的時候,
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達到獨立學習的目的。

3

「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師不管什麼教學內容,
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
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
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
就被
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
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
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
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4
、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
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
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
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
主要表現為:

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
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
銬跳舞;
大量的動畫和音響,
學生
「樂不思課」

沖淡了對學習重點、
難點的關注。

5
、課前備課不認真。教師在備課前不認真鑽研教材不深入研讀
文本,照抄教案沒有自己的思考。結果造成教案設計雷同,沒有特性
色彩。對於教案中出現的錯誤問題也一起教給學生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6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