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數學反思性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反思性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28 18:47:26

❶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觀念落後,缺乏學習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以老師的講為主,講得越細越好,以教師和個別優秀學生的活動和思維,代替著大多數學生的活動和思維,導致大多數學生習只能被動的聽,機械的練習。甚至個別老師依然是陳舊的老一套,只注重知識的講授,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也違背了課改的新觀念,更不適應現代社會所需人才的要求。

2.流於形式,忽視實質

我們有些老師對「師生互動」學習的實質理解不夠,對互動學習的目的、動機、運用范圍和過程沒有認真的分析,認為一堂課中沒有師生互動就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因此,隨意的分小組,討論一下就可以了。這樣的學習有互動學習之名,卻無互動學習之實,理解只是流於形式罷了。

3.互動過多,缺乏目的

個別教師認為,為了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誤認為一堂課中師生互動越多越好,片面的誇大了互動的作用,殊不知,師生互動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並不是一種萬能的學習方式。它缺乏了目的性,也就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

4.目標不明,缺乏引導

互動學習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之間有序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視學生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滿活力。但在目前的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多的突出學生「自主」,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結果缺乏方向性適得其反。

5.形式單調,互動不足

事實上師生間互動的形式是可以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教師與學生全體、教師和學生小組、教師和學生個體,也可以是學生個體、學生小組、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而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目前主要採用的是教師與學生全體,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而教師與學生小組、學生個體與個體、群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等多向主體互動嚴重缺乏。

6.內容偏頗,多認知互動,少情意互動和行為互動。

一般把師生互動的內容分為認知互動、情意互動和行為互動三種,包括認知方式的相互影響情感、價值觀的促進形成,知識技能的獲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體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於現行的課堂教學以知識掌握為主要目標,把情感態度的形成等目標視為促進認知的輔助性目標,因而課堂上缺乏與學生真誠的內心溝通,缺乏與學生真摯的情感交流;更不捨得花時間讓學生交換意見,發出和體驗彼此的心聲;捨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展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借鑒和研究彼此的長處。於是,課堂互動主要體現在認知的矛盾發生和解決過程上,而嚴重缺乏心靈的美化、情感的升華、人格的提升等過程。

7.深度不夠,多淺層次互動,少深層次互動。

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連珠炮似的提問,學生機械反應似的回答,這一問一答看似熱鬧,實際上只是表象,實際效果並不好,既缺乏教師對學生的深入啟發,也缺乏學生對教師問題的深入思考;我們還常常看到,在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回答中,有許多雷同與重復,缺乏激烈的辯論,少見強烈的反駁,所有這些現象,反映出課堂的互動大多在淺層次上進行著,沒有思維的碰撞,沒有矛盾的激化,也沒有情緒的激動。

8.互動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從」的單向型互動,少交互平行的成員型互動。

在分析課堂中的師生角色時,我們常受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把師生關系定為主客體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和學生不管是主體、客體,都是分離、對立的。因此在許多學生主體地位尚未完全確立的課堂中,師生互動大多體現為教師對學生的「控制一服從」影響,教師常常作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學生,在互動作用中占據了強勢地位。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教師角色

師生互動的真正實現,要求教師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初中數學教學的特點決定了課堂中要想有效地進行師生互動,教師應扮演好以下幾種角色:

(一)信息源:教師的信息源角色除了提供適當的情境作為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載體外,更多的是當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之間有較大的距離時,及時提供解決該數學問題的新的信息或知識,使學生在最近發展區中探究獲得新知。

(二)媒介體:使在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起到媒介作用,及時架設探究知識的橋梁;在原有探究方法不能解決新的情景時,引導學生獲得探究知識的新方法;融合學生探究過程中產生的不同觀點、不同理解,並從中發現或提煉出智慧的火花。

(三)學生探究活動的指導者、共同設計者和參與者: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是學生探究活動中探究方法的指導者,但同時教師又作為學生的一員,與學生共同設計探究方案,並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

(四)教學節奏的調控者: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及時對探究內容作出選擇,並對探究深度進行調控,使整堂課的探究活動具有比較合理的時間分布,從而使探究活動詳略得當,並營造出探究活動的高潮。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問題的解決方法

1.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知識水平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過程。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針對學生的,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把已有的學識、能力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決定著課堂教學過程的成敗。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必須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自學、培訓、交流、溝通等方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要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2.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成功的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藉助對問題的探究,互相追詰,智慧在撞擊中產生睿智的火花。這種活動在教師居高臨下「滿堂灌」的課堂是難以出現的,只有在民主、平等、友愛的和諧氛圍中才能孵化繁衍出來。因此,師生關系如何,是師生互動成效的另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往,建立起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氣氛。在教學互動中,尤其應十分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切不可隨意挫傷,既要對自滿者有所抑制,又要對自卑者有所激勵;尤其應善於調控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行為,教師有了親善、熱情、平和、幽默的態度和情緒,才會引起學生滿意、愉快、喜悅、崇敬的態度和情緒;尤其應謹記韓愈在《師說》中關於「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哲理,虛心向學生學習,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論基礎和專業能力得到升華。所有這些,都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有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利於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調動。可以說,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對新型師生關系的檢測和考驗,更需要教師精心培育和珍惜。

3.設計「大問題」和發散性問題,擴大互動空間。

所謂「大問題」即粗線條式的問題。這種問題應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它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作策略的選擇、材料的選擇、思路的選擇,而不僅僅是對某一具體操作方法的選擇;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的設計作多種假設與猜測,而不僅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驗證。當教師把「大問題」和發散性問題拋擲給學生,就如把學生投置於一個偌大的陌生領域,學生可以放開手腳,但在茫然四顧之際又必須加強聯系找到救生之路。此即為學生擴大了互動空間和互動需求。

4.設計多向合作的學習活動,拓寬互動途徑。

學生互動受性別、性格、空間位置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性別相同,空間位置較近的學生之間容易產生互動,互補型性格的學生之間也較易發生互動。適當遵循互動規律,有利於建立積極適宜的互動。低年級學生由於組織能力、自控能力較低,宜於多設計同桌間、前後桌之間的兩人合作學習活動。如:設計協作操作學具活動,產生行為調整;設計角色游戲,一方當小老師出題、提意見,一方做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安排互說思考過程,理解不同思維方式;讓同桌兩人一起發言;做完練習允許互相看看,互相對照。這些做法有利於學生個體間發生互動,了解他人學習方式,模仿他人行為,增進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鑒的機會。高年級學生適宜多設計四人組學習活動,增大互動的人際空間。在設計合作學習活動時,要兼顧到組與組之間的影響,教師對小組的影響,小組對成員個人影響,以此開發多種互動渠道。

5.設計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學環境,豐富互動內容。

在生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交流的話題增多,情感體驗豐富,思路打得開,彼此間容易發生相互影響,往往會產生「觸類旁通」之感,或「觸一發動全身」的現象,感性上也容易產生溝通。所以課堂上除了老師准備豐富的材料、設計豐富的環境外,還要引導學生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帶到課堂上來,使課堂上的每個人都作為信息源,讓學生在充斥信息的環境中接受多方刺激、發生互動。

6.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但教師處於主導地位,發揮主要作用。成功的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無不閃爍著教師智慧與創造的光輝。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是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方案。主要包括互動問題的確定,互動形式的選擇,課件和板書的配合,應對各種可能狀況的預案。其次是實施過程的藝術調控。或者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適時「釋惑解疑」;或者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推波助瀾」把討論引向深入;或者對學生的意見加以歸納和提練,「畫龍點睛」;或者對某些不正確的認識給予必要的糾正和解釋;或者對一些不全面的認識作一些必要的補充;或者對不同的意見,說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供學生參考;或者對漫無邊際、偏離主題的發言,運用幽默的語言予以限制;或者遇到意見沖突情況,巧妙地進行化解。再次是結束時的講評和總結。對互動的成果,尤其是對闡述的觀點進行系統的概括;對提出的問題給予有說服力的科學說明;對還未能說明的問題留待課後師生繼續探討;對有創見的學生給予勉勵。

總之,師生互動的重要宗旨是讓教師和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只有師生充分動起來,才會讓學生在一節課中獲得最大的收效,同時老師也是真正的受益者,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又從學生身上學到了好的做法。我們應堅持以師生互動為重點課題加以研究,付諸實踐。這樣才會培養出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學生,同時提高教師的文化素質和教學水平,實現教學中的個性化。

❷ 如何設計教學環節促進數學理解

優化教學環節設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環節,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要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這種通過少教以達到多學的教學意識,至今仍是每個教學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不僅只局限在課堂上,更重要的是要從每個教學基本環節出發,層層推進,環環緊扣。
一、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往往是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緊密聯系著。追求教學有效,首先應該強化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最大限度的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學的方向性、有效性。
教學目標制定的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一節課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教師卻在枝節上大講特講,造成無意義的知識重復和遺漏,是導致課堂教學低效高耗的一個直接原因。
制定教學目標,要熟透新課程標准下的三維目標,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對教材、學情、教學理念等具體分析,整體把握,統籌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列出學科知識體系,制定出學科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章節,每一課。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明確對認知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檢查教學活動是否與目標和諧一致,統一協調教與學的矛盾關系,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都圍繞教學目標進行。
二、教學氛圍的有效性
教育家羅傑斯指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可見,要激發學生的主體功能,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寬松、安全、愉悅的學習情景,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營造出具有真誠接受和理解為特徵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一個群體中存在的價值。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採取以下方式:
1、發揚教學民主,優化教學組織。
課堂上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形成師生「互動流」。
2、是提高業務素質,優化教學藝術;
3、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教師如能在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的基礎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採取與學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態度和方法,形成與學生和諧共振的情感基調,那麼,良好的教學氣氛自然水道渠成。
三、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其中情境創設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情境創設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然而,新課程下的一些數學課創設的情境只是為創設而創設,只圖表面熱鬧,夾雜了太多的非數學信息,干擾和弱化了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而缺乏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利用生活知識感悟數學內涵。如在上《軸對稱圖形》時利用收集到的窗花圖案、楓葉、蝴蝶標本,讓學生觀察、分析它們的特徵,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3、情境創設要有趣味性。情境創設有沒有趣味是這節課開課的關鍵,如滬科版教材八年級(上)第一章「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我們可以先講解數學家歐拉發明坐標系的過程,躺在床上靜靜的思考如何確定事物的位置,這時發現一隻蒼蠅粘在了蜘蛛網上,蜘蛛迅速的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題,怎樣用網格來表示位置。這時學生的興致已經調動起來了。
四、教學內容的整合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尋找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與兒童思維規律相應的教學內容,在不超越學生某個思維發展階段又不低於現有最低水平的情況下,教學內容要考慮教學的廣度、深度和進度的彈性,整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受、新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是要挑選出難的、重要的或學生不易掌握的內容進行講授。凡是學生自己能學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己去探究,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對教材合理的重組和整合可以大大縮短教學內容的時間,減輕了學生認知上的負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直接反映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課堂練習也是鞏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體現,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一些課堂上學生的操作、交流活動增強了,獨立作業削弱了,有的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尤其是在練習時間相對減少的時候。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練習目的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模仿練習多,而對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缺乏層次;練習題思路單一,不利於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優化練習內容,設計練習要適應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發展需要。設計練習時要體現層次性,以適應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發展。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練習材料。針對問題,強化練習。運用變式、重構等方法,設計新穎巧妙和具有較高思維價值的題目。通過這些練習,不僅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還在練習的過程中激發興趣,養成習慣,使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培養。
六、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於學習。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讓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在課堂評價中可採用真誠的言語鼓勵評價:如很好,很棒,不錯等;溫馨的體態暗示評價:如對表現好的孩子豎起大拇指無聲的示意,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課後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教學水平正是在不斷反思過程中得到了提升。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反思的內容主要有: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反思等。當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反思探索過程;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有效教學在於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意識。每節課後,教師一定要注重反思,並作好教學隨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❸ 教師教學設計和反思:如何培養學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隨著科技知識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要適應高速發展的新時期的需要,必須有接受新事物、探究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涉及到生產的各個領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不能僅從方法和技巧上入手,而要從提高綜合素質的根本上解決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們探索新事物的原動力,是學生主動地探究性學習的先決條件,是一種極其寶貴的科學品質。物理學發展史上,就有著許多重大的發現和發現是由好奇心而引發的。據說瓦特就是由於看到水壺蓋被頂起而驚奇,才引發了蒸汽機的發明;牛頓看到蘋果落地而感到好奇,從而生發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關於浮力的阿基米德定律的發現等等,都是由好奇心而引發興趣,引起探索、研究、從而發現客觀規律或引起發明創造的。在課堂上適時地、簡單地介紹這些物理小故事,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多思多問的習慣。在多思多問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到:在學習和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不善於發疑提問的人是缺乏學習能力的表現。
在課堂教學及日常生活中,對於學生提出的「另類」問題,產生的各種奇妙的想法,閃現出的靈感的小火花,一定要精心呵護、及時表揚、不斷鼓勵,從而保護好奇心和求知慾,杜絕扼殺創造性的任何實踐活動。例如:學生提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為什麼灰塵粘到帶電的衣服上卻不容易弄掉?電棒關掉後為什麼還有餘光?用捶子敲打兩塊鐵使之距離變小,為什麼沒有因分子引力而結合在一起?一般的公路為什麼中間高兩邊低?汽車司機座位為什麼都在左邊?洗衣機如何將水份甩出去的?火車怎樣增大摩擦剎車的?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學生只要提出來,我都要表揚其「發現」精神,能講清的講,不能講清共同研究共同查資料或者承認自己的無知。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恰當的材料,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從認識的角度講,好奇心能夠使人們把認識活動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新奇事物上來,這種認識活動的長期堅持,就能使人不斷地獲取知識,就會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課堂教學重要原則之一。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和發明創造都離不開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反復過程。離開了實踐,一切知識、能力和素質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稽之談。物理學科是一項非常注重社會實踐和自然事物的科學,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在物理知識教學中,我注重把枯燥的物理概念同具體形象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在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能力。比如:講「平均速度」時,便與百米賽跑聯系起來;講「聲音」的發生時,就與說話、唱歌、演奏樂器聯系起來;講「溫度計」時,與測量氣溫、體溫聯系起來;講「電路」時,就與教室內的線路聯系起來;講平面鏡成像時就與水中的倒影聯系起來;講熱值時就與生活中的煤和燃氣聯系起來......這樣,在模範地遵循理論結合實踐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鼓勵學生通過主動觀察身邊的物理事物,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釋物理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爐子的效率時,帶領學生觀察不同爐子對煤的利用情況,觀察分析大型的鍋爐如何充分利用煤碳燃燒放出的熱量;在學習力學後觀察理解自行車各部件的力學構造;在學習電功率後觀察家中電能表轉動情況計算各用電器的功率;在學習熱量的傳遞後,分析各種材料的保暖功能等,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分析,鞏固了課堂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素質。
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物理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人類的思維和語言具有密切的聯系,有人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的確如此,因為語言本身具有豐富的內涵,可以表達相應的客觀事物。當我們去剖析一種物理現象,解決某個問題時,總要藉助於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物理思想。在表達的過程中,就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同時,清晰的表達在科學研究和發展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在電學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得到了能量守恆的正確概念,也提出了電場、磁場的基本思想,但他在科學理論上的成就,或者說寫出來的東西很少受人重視,這與他表達的不明確,也沒有找出數量上規律有關。直到麥克斯韋用精確的數學方法作了透徹的說明,才為世人普遍接受,從而使研究成果得到推廣和深入發展。

❹ 速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正確、靈活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這方面我精心設計富有挑戰性和綜合性的練習,並加強指導,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思維水平能夠得到提升。
如綜合性填空題()÷2=24(),此題融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為一體,綜合考查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類填空題到後繼學習了分小互化、分數與比的關系後還將進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必須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就夯實基礎。第一空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都能做出正確結論。看來精選的數據「24」,由於既是8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所以很容易迷惑學生。這樣,就能幫助教師及時考查學生對分數與除法關系的掌握情況,也便於教師查缺補漏。
又如填空題2/7的分母加上14,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子應該加上多少。此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辨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此話的真偽,而且能促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想到2/7=[2+()]/(7+14)=6/21,所以6—2=4的方法,還有部分學生提出更簡潔的方法。思路如下:分母加上14,就表示分母增加了7的2倍,擴大到原來的3倍。同理,分子也必須同時增加2倍才能使分子擴大到原來的3倍,從而保持分數值不變,所以分子應該增加2*2=4。創新思維的火花在學生中閃現,體現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靈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❺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賈兵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數學中,教學活動展開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對學生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注重備課的實效性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要提高課堂質量和效果,教師在上課前應做好研究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育方法、設定教學過程、製作多媒體課件、設計課堂練習等工作。備課必須符合教學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前後銜接、邏輯嚴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必須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1.確定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也是方向。教學目標的確立適當與否,決定著一節課的教學成敗。課標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大綱,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教師應該了解,否則課堂中的預設過程就會出現偏差,形成無效或低效備課。
教師在確定目標前首先要鑽研教材,弄清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結合課程標准和主要內容設定本節課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數學思考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主要圍繞課程標准、教學內容來進行,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難度適宜,處理好詳與略的關系,避免把教學目標訂得過於籠統、過於簡單, 也要防止過於繁瑣過於詳細。
2.抓住中心內容,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重點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內容。教師在鑽研教材的時候,一定要弄清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哪些是重點知識,哪些是一般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方程》一課的教學,教師出示天平作為教具,教學時如果先讓學生初步認識天平進而讓學生觀察、歸納,將時間消耗在對本節課來說的無用之處,那麼必將無暇突出教學重點,教學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實際上,本節課主要教學的是方程的意義,天平只是作為讓學生更形象地體會到相等關系的例子出現,教學時,只要講清天平的兩邊質量相等天平就會平衡即可,而不應將天平作為教學重點來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抓住重點,突出重點,集中力量講清重點,切忌平均使用力量、什麼都講,這樣只會勞而無功,影響課堂的有效性。
二、注重教學設計與實施

課堂教學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核心環節。我們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形成了一個好的方案和設計,要付諸教學實踐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依託課堂教學,沒有一節節好課作支撐,再好的教學策略也只能是無效的處方。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是實施「有效教學」最起碼的要求。那麼怎樣才能做好教學設計與實施呢?
1.重視「三維」目標的協調統一
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數學思維方法,它還應當包括促進學生在思維能力、思維水平方面、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因此,三維目標是相互聯系、互相滲透、協調統一的整體,課堂教學應該高度重視三維目標,並將它貫穿於教學活動之中。
2.重視學生課堂上的情感體驗和個性差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關注他們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感和個性差異。一方面,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課堂上,時常有個別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搞小動作,遇到這種情況,我不會大聲呵斥他們,而是突然停止講課,以目示意,那些不注意聽課的學生此時發現老師正看著自己,心中自然會明白該怎麼做。這樣,不僅課堂秩序穩定,學生的自尊心也得到了保護。另一方面,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發展空間。
三、注重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得到陽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課堂現實,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困難時得到激勵、在迷茫時得到引導、在成功後享受快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恰如其分地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評價學生,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你真行。」「這個見解很獨特。」「你的作業全做對了,如果寫得工整些就更好了。」這些尊重、期盼的語言,不僅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還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強,能自發地學好數學。要努力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注重課後反思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在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總結。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對於教師專業的成長和發展起著直接有效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反思什麼和如何反思呢?首先要學會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成敗之處;其次,要學會記錄課堂教學中「創新性的思維火花」,在隨後的教學中及時進行補充和完善,並加以推廣;再次是要學會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應變技巧,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突發的教學事件,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對事件的靈活處理,有效地調控好課堂教學。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我們只有及時深入地反思,並持之以恆,才能不斷地成長和發展,並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❻ 小學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動物怎樣ぷ約>教學設計與反思

大體上分為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動物的無性生殖,主要是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和斷裂生殖。
分裂生殖:通常是單細胞生物所形的生殖方式。該種生物直接行細胞分裂後就可產生兩個(或更多)新個體。例如:草履蟲。
出芽生殖:某些生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本身的個體上會長出一個較小的芽體。這個芽體在經過不斷的細胞分裂後,會形成一個和母體相似的形體,到最後則會脫離母體,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個體。例如:水螅。
斷裂生殖:有些生物的個體受到外力的作用時,可能斷裂成兩個(或更多)片段,這些斷裂的片段可以發育成新的個體。例如:水綿、渦蟲以及海葵。

有性生殖:由親本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成為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發育成為新的個體的生殖方式。大部分的動物都屬於有性生殖。例如人。
有一些動物較為特殊,他們是雌雄同體,例如有肺類的蝸牛,他們有的種類可以自體受精,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

單性生殖:其實是有性生殖中的一種,又稱為孤雌生殖。這樣的生殖方式也由雌性產生卵子,但卵不經過受精就發育成正常的新個體。孤雌生殖有些是偶發的,例如家蠶;有些是經常性的,例如蜜蜂的孤雌生殖生出工蜂,而受精卵發育成雄蜂或雌蜂。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反思性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