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班內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版同類別的學權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自願結合」的原則進行分組。比如有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學習熱情的起伏較大,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往往受學習內容和學習氛圍所左右。針對這一情況,根據數周的觀察和了解,教師從學生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和需求入手,進行異質編組,有利於同學之間相互幫助,有利於合作精神的培養。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個性特徵,把全班學生分為好、中、差3層。分組時,均衡配置,即每個小組學生在學習基礎、能力水平等方面大體相等;男女混編,即每一小組男女生比例大體相等,然後明確組長及組長組員責任,分工落實後,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成員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理解、互相寬容、共同提高,使學生意識到每個小組都是一個榮辱與共的群體,不能和小組成員友好相處或拒絕幫助別人都是不可取的。再按需協調,使每一小組的人員結構根據學習需要、內容需要以及活動中小組活動實際狀況及時調整,以確保小組活動始終處於良性發展狀態,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展示自我的機會,符合教學發展需要。
B.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平台;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C.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我認為老師就是學生,更多的原因就是你仍把自己當做老師,而不是學生的專同學或朋友。農村屬的孩子我非常喜歡,因為他們有很大的創造性才能以及更多的好奇心。學生不合作,不激情,是因為你不了解他們的習慣。教育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想讓學生激情,得讓學生自己來主張。然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學的樂趣。其實老師只起到啟蒙的作用。比如讓他們開展一些他們的習俗活動(關於當地合作的),讓他們在樂趣中完成或懂得合作的意義,當然特別強調老師一定加入其中。
D. 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合作學習不是一個人的學習,而是一種集體行為,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需要每位成員有足夠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有效地溝通,成員們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負責,要互相幫助和支持,形成強烈的集體責任感,建設一種融洽、友愛的夥伴關系。當學困生遇到問題時,優等生幫忙解決。讓他們在交流、合作中領略他人的思維策略與方法,從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
(二)注意學生的參與度。
傳統的教學觀是學生圍著老師轉,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可是,如果合作學習組織得不好,也會出現小組中個別成員承擔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動,而某些小組成員卻無所事事,形成「優生」挑大樑,「學困生」跑龍套的「假合作」學習。有的學生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常樂於表達不疲;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又羞於開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機」, 往往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是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曾看到一位老師上課時,為了體現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小組合作測量書本封面的長、寬各是多少,在釘字板上圍長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簡單的操作,結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在這樣的課中你會發現: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發言的機會多,動手的機會多,差生只是看著,聽著。想要達到生生互動,共同合作的目的那就更談不上了!
(三 )學生間的合作是否主動。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要求每個組員都必須是主人翁,都要主動地參加。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活動欠主動,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有一位教師上一節「分類」的小組合作學習課,教師向每組提供了一大包物品(水果、玩具、學慣用品等),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分類,看哪一組分得有快又好,個別學生把物品全部拿去,不讓另外一個同學擺,或者你爭我奪,打來打去。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學生的性格自私、獨立,這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四)注意小組合作的時間。
在某些數學課堂上,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呈現問題後缺少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布「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幾分鍾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有的小組才剛剛開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我曾親眼看到一位老師在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提出「一張正方形紙剪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剛開始討論,老師就開始問:討論好了沒有,結果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好了」……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試問合作學習的價值體現在哪裡了?
(五)教師應當積極的參與其中。
新課程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新角色,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同學生一起交流,同學生一起討論,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到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在參與合作學習時,要允許學生爭辯,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要牢記自己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只是學習小組中的一員,不能以「傳授者」或時刻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個學習者的身份,使學生認為教師是在與我們一起學習。
E. 小學一年級數學有關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
>>您當前位置: 首 頁 >> 教學科研 >> 教學督導 今天是: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結專題報告
--------------------------------------------------------------------------------
--峨山縣錦屏中心小學課屬題研究--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課
題
結
題
材
料
錦屏中心小學教科室
2008年12月1日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目 錄
F.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有效學習,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教師要選擇恰當的合作任務和合作時機。一般而言,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
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
內容。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把實踐與思維結合起來,如: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可組織學生合作分小棒,先把8根小棒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再把9根小棒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操作後讓學生分析思考,比較兩次分的結果並用語言敘述出來,接著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結果寫出來:8÷2=4 9÷2=4„„1。教師再揭示余數的概念,指導正確的橫式、豎式書寫,這樣每一步操作都與思維聯系起來,使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正確的組織、引導,確保小組合作的有效進行
(一)、及時指導: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要善用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並運用各種點撥方式使學生能進一步的深入學習。A:啟動式的點撥。在有些情況下,學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成果之後,認為已經達成了目標,從而造成了學習過程的終止。B:提示式的點撥。當學生對完成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發現,並給予一定的提示,讓學生找到繼續學習的途徑。C:點睛式的點撥。在學生合作學習到了關鍵時刻,教師往往可以「突破」式的點撥,使得學習目標一步達成。 (二)、調控引導:.教學組織中的引導。採取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重視引導,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有秩序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學習夥伴之間會存有意見沖突,要正確的引導,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避免交流時過多的內容雷同,從而提高學習的實效。
讓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展示學習思路,並進行群體的判斷、綜合,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最後反思與深化發現深一層次的,或者是新的問題,從而推動小組學習的進一步深入。
四、要客觀評價,激勵參與者的積極性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小組評價包括個人自評、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
(一)、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助於
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改善自己的學習,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班中,可以試行「我來評一評」活動。具體做法是:因為每一次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學生,評價的對象也是學生,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思考自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談認識,談體會 ,談收獲,同時能夠明白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填寫學習過程自我評價表的方法,反映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困難和經驗,反映自己的學習情況。使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感受自己的不 斷成長和進步。最佳組員,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新獎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賽意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小組評價:要重視小組評價,看小組全體成員的表現。例如:某個組員回
答不夠准確或不夠流利的時候,可以請組內其他成員及時給予補充和糾正。對於回答有誤的同學也要表揚其敢於嘗試的勇氣,激勵暫時落後的小組在下個環節中繼續努力,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團結協作的小組應是得分最高的小組。設四個獎項:⑴最佳溝通獎;⑵配合默契獎;⑶共同進步獎;⑷集體智慧獎。
(三)、教師評價:
1、對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評價 要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尋找學生點滴的閃光點,
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教師對個人的評價包括個人參與的態度和表現的能力等。例如對於那些一向愛動腦筋,合作學習中參與熱情高、探究能力強、並善於帶領其他成員共同探究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他們:你在小組中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老師真為你感到驕傲!」而對於那些反應不是很靈活,對自己不是很自信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你是一個聰慧的孩子。如果你能自信地融入同學們的討論、探究中,老師相信你能學得更好。對於那些成績中下等,平時膽小慎微,不善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可以不失時機地提醒:老師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同學們願意給你幫助。
2、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 各成員是否明確自己的任務,各司其職;各成員之間是否
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間有無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幫助,最終達成共識。對於合作表現優秀的小組,教師要及時表揚。樹立小組榜樣,激勵其他小組,調整自己的合作方法,完成合作任務。
3、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 對合作效果的評價,著重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
的參與程度。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有沒有比以前有所提高,是否達到學習要求,任務完成情況,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否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G.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合作學習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要體現一定的理念和思想,集中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它主要表現為: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實踐性、理解性和反思性。如果實現了這些特性的課堂教學,那麼這節課就可稱得上是一節有效的好課。那麼,在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1.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板著面孔」上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機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學。如在探索與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小組活動記錄表,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量三角形的三個角的角度,並在小組內交流發現規律。在發現規律後,再引導學生動手去撕紙、折紙來驗證自己的發現。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去經歷操作,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我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體驗了「做」數學的樂趣。因為經歷了猜測、驗證的實踐過程,對這一知識,他們記憶深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
3.為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餘地。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最簡單的一個指標是教師提問以後是否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至少用幾秒鍾讓學生思考,而不是急於下結論,判定學生會不會,特別是那些需要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創造性才能解決的問題,更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
4.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也要符合不同的學習內容。探索與發現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當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新概念、新方法的內容時需要學生去探索,但有些規定性的內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5.一堂有效的課應當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態下的課。
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新課程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問題來推進學生的思維過程,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交流互動再生成問題。教學過程能否有效推進,師生能否有效互動,都取決於這兩方面的問題的設計質量。所以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又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一環。
這樣的問題,既強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錯誤信息」,進而開發了學生的原始資源,實現了教學過程中的資源生成,從而形成新的、具有連續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呈現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當然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教育機智,根據即時情境,有針對性地發問,絕不能生硬照搬預設的問題。
同樣,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常態下的課。不是多人、多次排練的結果,不是「課本劇」的再現。課堂的價值在於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6.一堂有效的課應當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有效學習一定是有價值的學習,對學生有用的學習,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的學習。例如有教師在上復習課時,一共出了10道題,一道一道地講,剛講完的時候,就下課了。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人人參與,作業也設計得有坡度,但當我坐在下面和學生一起聽課時,發現這些題目只有少數幾個學生不會,但教師還要從頭到尾全班講,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所謂復習課幾乎都是這樣進行的,沒有提出一個有效學習的針對性問題,集體浪費時間,只是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教學計劃。
有效率的課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而不是去「迎合」教師的問題,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問題,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所以,一堂有效的課也是解決學生問題的課。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H. 小學數學十幾減九合作學習的過程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學會學習已經很不容易了,學會合作學習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從入學開始教師就要培養他們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養成認真聽取他人意見,逐步形成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通過通過一學期的課題研究實踐,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 同桌合作——讓學生初步感知合作
一年級剛入學的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不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況且本來就不知道如何學習,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自主學習,他們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同桌合作一起學習, 有了傾訴對象, 學生往往都願意說一說。強烈的表現欲使他們的思維相對活躍, 而且可以相互啟發, 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使學生學會了一定的學習方法。
我在講一年級數學《上、下》一課中,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圖畫,學生只是看了看而已。然後我說:「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學生有了表達的願望, 思維就活躍起來。在相互說一說的過程中, 學生體驗了觀察、描述的過程, 同桌兩人還能相互啟發, 觀察起來比較細致、完整, 能把圖中都有什麼車,以及誰在上面,誰在下面說得很清楚。在此基礎上, 再來比較物體的上下的相對關系, 學生便能相對流暢地進行思考和表達。
實踐表明, 同桌的合作學習, 不僅能使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過程, 而且有利於相互啟發, 共同提高。
二、 四人小組——讓學生學會合作
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同桌合作,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基礎和一定的合作學習的方法。就可以給學習小組在增加成員,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比較小的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就可以培養學生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
我在教學《十幾減九》時,讓學生在三人小組中先討論出十幾減九的演算法,再由你們小組中的表達能力最差的同學匯報,得出演算法好的小組可以得到一個小紅旗。這樣學生有了集體的榮譽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只有少數同學思考、討論,多數同學依舊沒有參與的狀況。同時喜歡思考的同學不僅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強了合作的意識。不愛思考的同學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形式多樣——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小組合作中,如果總以單一的形式展開,這樣學生很快會覺得乏味。教師應獨具匠心,別出心裁,採取多樣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1.故意示錯,據理力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誤處,故意弄出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讓學生來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2.開展評比,增強競爭意識。
有的學生對來自同學的鼓勵、幫助,比來自於老師的更有效。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時讓學生自擬題目並進行測試,然後讓小組長按標准給每位同學打分,在按小組總分評比。成績好的同學感到他們只是自己的學習好還不夠,成績差的同學感到因影響了小組成績而有壓力。評比後,小組里的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每天都有學生督促和幫助,學習成績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3.先示範,後開展。
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和學習經驗少,對合作交流的認識幾乎為零,那麼要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師有時應先做好示範。如:在教學對口令時,我先和全班學生對,接著請一名學生和我對,然後再請兩名學生自由對,使對口令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模式,給學生一種導向,最後才放手讓學生同桌互對,小組自由對。這樣由教師示範在先,學生合作起來才具有明確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4.操作自由化,體現自主。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語道出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以動手畫一畫、描一描、印一印等方式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四、學會分享——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與學生共同分享合作所取得成果的快樂,共同感受團結進取獲得成就的快樂。形成合作習慣就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學之間良好的合作能產生更好的效果,讓同學們都能分享到其中那不一樣的快樂,不一樣的幸福。並且由此總結出合作的重要性,產生團結合作共同的興趣,增強合作進取的信心。
新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都需要在實踐中探索。那麼,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不斷的探索、研究、實踐,並加強指導,讓學生在經常性的合作學習環境中逐步養成自覺合作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從而掌握學習的方法,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