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講座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講座

發布時間:2021-01-31 00:17:17

⑴ 小學信息技術上課時有是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信息技術課的課程理念與目標體系

——董玉琦教授訪談

記:國家教育部2000年10月提出要在全國中小學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專家,請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當時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背景?

董:我主要研究的領域是教育技術學。在日本學習、研究期間,我開始對日本中小學信息教育有所關注,但真正開始涉足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這一研究領域還是1998年4月回國以後。如果一定要明確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話,我想應該是1998年10月應邀在長春市寬城區的一次講座。第一篇論文是發表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上的。

開始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這一研究領域的背景我想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當時國內、特別是吉林省以及長春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處於起步階段,也就是說感到了一種社會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要把在國外學習、研究的積累具體體現在實際的工作中,也就是說有一種自身發展的需求。

記:您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具體內容包括哪些?

董: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可以體現在三個層面上,即信息技術學科教育、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信息技術在一般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當然,前兩項是主要的,其中第一項是基礎,第二項是核心。因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科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師要為此創設學習環境。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不僅涉及全體中小學學生,也涉及全體中小學教師以及中小學教育管理人員。

記:對於國內部分學校來說,信息技術課程是由原來的計算機課或叫電腦課轉變而來的,您是如何看待這兩者的關系的?相對於計算機課程來說,信息技術課程要實現哪些轉變?

董:的確,對於國內部分學校來說,信息技術課程是由原來的計算機課或叫電腦課轉變而來的,信息技術課程相對計算機課程,不是對立的關系,應該是發展的關系。

相對於計算機課程,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的學習方法等方面有較大的區別或者說轉變。兩者的區別(下表)在於:

計算機課程
信息技術課程

主要目標
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培養信息素質

主要內容
計算機基本原理

計算機基本構造

計算機基本操作
信息科學

信息技術

信息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

主要方法
講練結合
研究性學習

協作性學習

自動性學習

簡要說來,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的根本區別,或者說是分水嶺就在於如何看待計算機。計算機課程是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對象來學習,而且是惟一的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程則把計算機作為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並且只是學習的工具之一。

記:您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是如何認識的?

董:(一)在考慮信息技術課程時,我認為必須從以下一些理念出發:

1.滿足21世紀社會發展對社會成員的要求

21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如果信息技術課程不能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學習、工作、生活與競爭的需要提供支持,就會使學生被信息化社會所淘汰。因為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素養已成為和體現傳統文化的「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不可或缺。從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缺乏信息素養就相當於信息化社會的新「文盲」(所謂的功能性文盲)。

2.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課程要有利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信息技術課程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另一方面,未來的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遠程教育是主要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程應該使未來的社會成員具備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有利於人的素質不斷發展。

3.要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並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加強「做中學」、「學中做」等實踐環節。

4.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認知發展水平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別是信息技術中有關技能的學習更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其他課程比較而言,信息技術課程有更大的主動發揮的餘地,而失去了學生的主動性,課程就會死板、枯燥;再有,信息技術課程要體現出不同學段的目標,在內容上要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對應。

5.加強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

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課程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所幫助。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實際有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何加強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呢?可以在課程內容和課程資源等方面加以考慮。

(二)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體系,我們認為可以從目標領域和目標層次兩個方面來考慮:

1.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領域

我們考慮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領域分為基礎領域、基本領域和發展領域三個層面。

基礎領域:掌握信息設備與設施的操作;

基本領域:培養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發展領域: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實現問題解決。

2.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層次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層次包括信息技術課程的上位目標、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等。

(1)信息技術課程的上位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我們認為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

·培養採集、加工及發布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

明確並接受參與未來信息社會特有的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

·能夠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3)信息技術課程的學段目標。

我們可以依據信息技術課程的上位目標,結合信息技術課的具體目標和不同學段中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個學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目標(此處從略)。

(三)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

關於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我們認為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其中信息技術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內容。

目前對於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技術部分的認識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我們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信息技術不等同於計算機技術加上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當然是信息技術部分的重要內容,但決不是全部。

記:您曾編寫了《信息基礎》、《信息技術》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請您談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材的編寫理念、編寫原則和教材內容的看法?

董:我們編寫信息技術教材的基本原則是:

1.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根本目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上位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所以教材開發的第一原則就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標。

2.以「信息處理能力」為主線

「信息處理能力」是信息素養的基本內涵,教材要以「信息處理能力」為主線,突出信息採集、加工和信息發布能力的培養,並使學生能把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成果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

3.以課題研究為單元設計的基本理念

基於課題研究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所以,教材應該把以課題研究作為單元設計的基本理念。例如,在《網上台灣島》單元中,要求學生圍繞我國台灣島這一主題,選擇選題,確定專題,最後完成研究報告。

4.創設研究性、協作性和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環境

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推薦學習方式,所以教材在編寫時一定要創設研究性、協作性和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環境。

5.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信息技術課程應該成為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切入點,所以,信息技術教材要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

只有教材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深入地展開學習。

記:據我們了解,您承擔的「中小學信息教育的實證研究」課題,在東北地區不少中小學校開展了信息教育實驗,實驗的反饋如何?

董:「中小學信息教育的實證研究」課題1999年初立項,1999年9月開始在東北三省40多所中小學開展實驗研究。根據調查和其他方式的反饋,課題取得了較好的收效,受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實驗學校的領導、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的好評和肯定。課題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中小學信息學科課程研究和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兩大部分。課題共召開了5次研討會(時間分別在1999年9月、1999年12月、2000年6月、2000年12月和2001年6月),每次研討會都有專家講學、研究課觀摩和發表論文等主要內容。參加研討會的人員累計約700人次,觀摩了近20節研究課,收入研討會優秀論文集的論文近50篇,有些論文已在雜志上發表。

通過課題研究,推動了實驗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開展,使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同時,課題研究對於探索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信息技術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應用提供了實踐依據。

⑵ 【信息技術專題講座】我們要寫信息講座報告。急急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⑶ 在哪裡找小學信息技術說課的視頻我是學師范的學生

師范的學生要學微格教學吧,學微格的時候就會讓你練習講課,到時候就會了。

⑷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怎樣講課激發學生的積極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怎樣講課激發學生的積極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類逐步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已成為人類在信息社會中得以生存競爭的基本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已臻於完善,但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起來是我們首要思考的問題。在學生的理念中,喜歡玩電腦和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是同一概念,我們應究其原因,採取適當的措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課的作用,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常言道,興趣是成功的一半。要讓學生保持積極的態度上好信息技術課,首先要在維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信息技術教學由於環境與設施方面的特殊要求,幾乎完全依賴於45分鍾的課堂教學,家庭具備這方面學習條件的至今仍然是少數。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只有盡力解決好上信息技術課的各種問題,課前花功夫,課堂上正確把握教學,才能很好的維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成品展示,引發學生興趣
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對其認識過程會產生重要影響,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積極的情感時,就會從內心迸發出嚮往和求知的強烈慾望,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准備一些與當堂課有關的有趣作品,在課前展示給學生。
例如,在Microsoft Word軟體教學中,有一節課要學生利用文本框進行排版,如果就直接給學生講授文本框如何如何使用,那麼學生一定覺得枯燥,不想學。在上課的開始,教師先把事先用文本框做好的電子小報展示給學生,學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到大屏幕上,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平時看到報紙裡面橫七豎八的內容就是這樣製成的。於是產生了學習慾望和興趣。播放完後教師再詳細的講解,然後布置任務:自己根據想像製作一張電子小報。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了Word軟體,開始了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自己沒弄懂的東西,會積極的問同學和老師。這種從內心迸發出來的求知慾使學生很快就能學到老師講授的知識。
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純粹的信息技術知識瑣碎而枯燥,如果不對教學內容和手段進行精心的設計,學生必然會產生「厭學」的情緒,要想讓學生「愛學」就要把信息技術知識有機地溶入學生喜聞樂見的任務中。
1、引入趣味方法
教學的方式方法對於提高學生的興趣很重要。例如,在Photoshop軟體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學生更為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這一特點,設計了名為「一堂課環游世界」的教學內容。上課開始時,教師問:「你們誰想一節課環游世界?」,有很多人舉手,接著又說:「我這里有許多世界風光的圖片,我用手裡的數碼相機給一個同學照一張照片,大家幫他製作暢游世界的圖片好不好?」學生很感興趣,於是當場給一個學生照了一張數碼照片存放到教師機上,學生通過教學軟體接收完照片和世界風光的圖片後便開始製作了。學生們熱情高漲,遇到問題後積極討論。最後,教師又展示了學生的作品,其中有一個作品是這樣的:把這個學生放到了艾菲爾鐵塔的塔尖上,還加了個標題「夢游巴黎」;有的學生採用夏威夷的風光背景,給這個學生換上了草裙……我一邊演示,一邊問學生:「這種效果是怎麼實現的?」,問到的每個學生都講了自己的操作步驟,也就完成了總結知識點的環節。
這堂課的氣氛很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製作中會了解要想完成這些效果,需要用到Photoshop中的各種技巧,做到了積極思考,大膽實踐。
2、鼓勵參與,體驗成功
在教學中,注意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任務分成基本任務和擴展任務,只要完成了基本任務就算完成了任務,讓絕大多數同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助於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擴展任務又為學生留下了探索的空間。
教學任務的提出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模式。例如,把教學任務的幾個步驟採用「闖關」的形式,製作成flash動畫播放。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哪個小組最先闖過所有關,就成為最終的獲勝者。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
三、合理利用一些益智游戲
很多信息技術教師都有一個感觸: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不愛學信息技術知識,愛上課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可以趁老師不注意玩一玩游戲。游戲也就因此成了信息技術教師的一個勁敵,有些教師索性就把計算機上所有的游戲,甚至Windows自帶的游戲也刪掉了,可還是抓不住學生的心。有時學生寧願自己漫無目的改動計算機的各種設置,也不願意做老師指定的練習。所以每堂課下來老師都覺得疲憊不堪,總是抱怨學生不聽話。其實,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存在問題。
其實游戲也不是不能玩,關鍵是看我們如何把握,在信息課堂中游戲也是一種教學手段。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益的游戲來提高學生的水平。比如:學生們在熟悉鍵盤、練指法的過程中如果是單一的打字,就會覺得枯燥無味。「金山打字 2003」就是一款很適合練習指法的軟體,它不僅可以練習打字,在玩游戲的同時還可以練習指法。教師可以在講授指法這一節時,利用「金山打字2003」軟體讓學生自己練習,並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統計記錄,做成名為「英雄榜」的網頁放在區域網上,每個學生都可以看到,鼓勵學生挑戰「鍵盤高手」,並根據學生成績對網頁及時更新,掀起了學生練習打字的高潮。這樣學生既沒有因玩游戲影響學習,又熟練了指法。這樣學生就會輕輕鬆鬆地學到了知識。學習興趣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如何讓其充滿活力是一個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與其每天抱怨學生不愛學習,不如教師自己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手段,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不斷創新,真正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堂課都變成一次愉快的學習旅程,讓學生在玩中練,樂中學。

⑸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和教學課程的有

當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已成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只有準確把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概念、原則和方法,才能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含義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 ,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創造生動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 ,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遵循以下原則
1.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指導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 ,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建構主義理論可以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構建新型教學結構
當前教改的主要目標是創建新型教學結構 ,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教並重」的教學結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既是知識的建構者,又是信息技術的使用者;而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習者建構恰當的學習情境,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信息。
3.建設高質量的教學資源
建設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是實現課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建設教學資源可結合教師開發和學生創作 ,充分利用全球性、可共享的信息資源作為素材,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可以通過網路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教師也可以自行開發適用的教學資源。
4.結合各學科特點建構新型教學模式
在基於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 ,信息技術要服務於具體的學科學習任務。教師應結合各自學科特點去建構既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又能較好體現新型教學理念的教學模式。
三、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從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來看,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式主要有
1.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
這是信息技術用於學科教學的最初表現形式 ,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教師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或多媒體素材庫,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製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還可以利用模擬軟體來演示某些實驗現象。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2.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 ,是指將信息技術以輔助教學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學,主要實現師生之間情感與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興趣開設一些專題或聊天室,並賦予學生自由開辟專題和聊天室的權力,使他們在課後有機會進行充分交流。另外,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這些通訊工具與外界交流,獲取知識。
3.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
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運用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個別輔導式教學。此外,教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
校園網、互聯網的建成使學生的學習資源由單調的文字教材變為信息密集、形式多樣、海量開放的資源庫。在這種豐富的資源環境下學習 ,能夠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不再局限於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接觸到豐富的信息。
5.信息技術作為測評工具
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學習者的個別輔導工具 ,指導個別化學習,它的測評系統能及時向學習者提供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使學生明確學習中的長處與不足,便於有目的地調整學習。
6.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主要培養學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強調學生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
7.信息技術作為協作工具
計算機網路技術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現協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境。網路環境大大擴充了協作范圍 ,減少了協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分工協作,獲得共同進步,不僅學到知識與技能,而且在過程與方法上獲得收益,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體驗。
8.信息技術作為探究工具
現代信息技術正在為探究學習這種高層次認知活動提供越來越有力的支持。根據教學需要 ,創設一定的情境,並讓學習者在這些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有利於加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模式
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可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模式
1.探討式(協作學習式)
其授課程序是 :提出問題----分組研究----確定選題----自主學習----發布學習成果----信息反饋。這種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模式。
2.講解演示
講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師課堂講授與演示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所具備的圖像、動畫、語言和音樂的功能 ,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交互性,將教材內容呈現給學生。該模式也可供學生作為個別教學的形式利用,通過選擇學習時間的長短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3.操作與練習
操作與練習是當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反復地練習使學生鞏固和熟練某些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速度和准確性。該模式的特點是計算機的即時反饋功能得到了恰當的應用。
4.個別指導
個別指導模式主要模擬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情景 ,即利用計算機扮演講課教師角色。它基本採用分支型程序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分成一系列教學單元,每次呈現只是一個概念或知識點。
5.對話
「對話」是指計算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計算機可以向學生提問 ,允許學生用自然語言回答,學生也可以向計算機提問。這種模式實現了計算機與學生間的「真正」對話。
6.教學游戲
教學游戲常常被用於產生一種較強烈的競爭性的學習環境 ,而其內容和環境都與教學目標相聯系,把知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為一體,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寓教於玩」的作用。
7.模擬
模擬亦稱模擬 ,是指用計算機模模擬實現象或實現理論上的「理想模型」。這種模式形象直觀,生動活潑,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8.計算機輔助測驗
計算機用於教學後 ,許多學校用計算機進行教學評價、測驗。由計算機顯示題目,考生在終端操作答題,計算機立即核對答案和評分。這種測驗能為考生及時提供反饋信息,還可以及時幫助學生澄清錯誤概念,特別適合於單元測驗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9.問題解答
問題解答試圖給學生呈現一個或幾個問題情景 ,讓學生加以解決。該情景常以其神秘性、迷惑性給學生以挑戰,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0.發現式學習
發現式學習是屬於認知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計算機使學生置於構造好的環境中 ,並提供進行探索、分析、推導、計算等工具,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並掌握新概念和原理。

⑹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激勵語言有哪些

由此可見,不同的語言教學風格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完全不同,教師在注重知識點講解的同時應該注重一下表達的技巧,精彩的教學語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都是尤為重要的。介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教師語言表達的精彩與否對於教學效果的好壞作用可能更加明顯。一方面信息技術課在中小學的各個學科中的地位並不高,學生把他當成了一門附屬學科。如果教師過於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學用語平淡無奇,會直接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會認為,反正這門課成績的高低並不影響我的期末總成績,勉強通過會考就行了。於是,他們有的睡覺,有的玩「掃雷」這些windows自帶的小游戲;有的甚至寧願無聊地折騰滑鼠和鍵盤也不願意用心去聽課,課堂經常成為教師和少數幾個學生的「獨角戲」。另一方面,學生進入信息技術課堂的愉悅更多地來源於他們面對電腦與網路的第一反應是娛樂而非學習,他們希望老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課讓他們玩玩電腦游戲、上網聊聊天,但事實上一堂嚴謹的信息技術課是不可能滿足學生這個希望的,信息技術的眾多知識都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師需要把學生的希望重新點燃,從別的方面激發他們對這門課的熱愛。因而,教師需要創設更好的情境,一開講就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以下,筆者就「語言技巧」在幾種常見情景中的使用案例來淺談它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及作用。
一、情景一:用「親切溫馨」的用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現象:為了讓學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師的演示操作,同時也為了強迫控制學生不擺弄自己的電腦而認真聽課,信息技術老師經常使用「極域控制」這個教學工具。在使用這一工具時,眾多教師往往是不加言說地想控制就控制了,或是就簡單地說:「我現在要控制你們電腦了」、「沒辦法,我要分析一下」 等生硬的用語。這個時候,我們經常能聽到一片「啊呀,怎麼這樣啊」、「不要啊」、「再等一會」的抱怨聲,這是因為學生往往在很投入地操作時,突然被干擾,產生煩躁情緒。為此,教師不妨改變一下自身的用語,來安撫學生的情緒。
案例與方法:如「先進一段廣告,廣告之後更精彩」 ;「同學們,剛才是你們自己當主角,現在也請給我一點點時間當一會主角吧。」;「我發現你們剛才操作時存在著一些問題,我想我們現在很有必要面對面地溝通一下,也許能幫助你們糾正一些你自己都未發現的錯誤。」 ;「經過剛才短暫地分離後,我又想你們了,我回來啦!」;「親愛的同學們,老師發現你們操作時的一些錯誤,很想幫助你們,給我一次機會吧!」 ;「我覺得是時候輪到我上這個舞台表演一下了,希望我的精彩表演會給你們帶來幫助!」……
在解除「極域」控制時,教師往往會用「好了,你們自己操作吧!」這樣的用語,學生都會毫無反應,懶懶散散,課堂氣氛很是尷尬。我們也可以創新一下自己的用詞,如:「接下來的舞台屬於你們,表演得怎樣就看你們自己的啦,但老師希望你們不要表演一些與主題無關的節目,如玩游戲。」 ; 「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親身體驗一下,或許你們有比我更好的方法,盡顯你們的英雄本色吧!」……
用了這些比較風趣,親切的用語,學生對於老師的打斷干擾往往會笑一下,用愉快的心情取代煩躁,欣然接受你的控制,創造了一個和諧溫馨的課堂。
二、情景二:用「摩登潮流」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現象:在高考把信息技術納入考試范圍之後,計算機課對理論知識的要求也越高了,但是這並不是學生理想中的課堂,他們排斥教師單純地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覺得枯燥、煩味,甚至還聽睡著,學習興趣盪然無存,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很多信息技術課老師也為這樣的課而頭痛。其實,只要教師的語言幽默風趣,對理論知識進行適當地拓展的話還是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
案例與方法1:學生喜歡上必修課里的第二章「信息的來源與獲取」的操作課,因為終於如願以償地讓他們暢游於網際網路了,但是一到上這一章的復習課時,就耷拉個腦袋,絲毫無興趣。正好這章是涉及網際網路的,於是我就把一些流行的網路用語穿插在了課堂教學中,如「囧」 「慫」 ;「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菜鳥」 ;「QQ農場去偷菜」 ;「 XXX,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結果學生馬上精神抖擻,聽說過這些網路用語的學生特別地興奮,沒聽說過的學生為了不讓自己落伍也挺直了腰板。這下課堂氣氛可活躍了,同學們的睡意盪然無存。因為這些用語,他們在趕上時代潮流的同時,也有興趣學習這些理論知識了。
案例與方法2:信息技術的課堂里經常會出現這樣尷尬的場景:讓學生發言或是自高奮勇上台演示操作充當小教師,他們要不就是不願意;要不就是不敢上台;還有的就乾脆發言時低著頭,輕聲的一句「我不知道」 ,而其他同學會覺得不關他的事只顧操作自己的電腦,課堂成了老師自己的「獨角戲」 。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興趣呢?正巧趕上「劉謙」很紅,於是我就在課里引用了他的話、語調及手勢:「如果這位同學演示操作成功的話,要求並不多,請同學們給他五秒鍾的掌聲,好不好?」 ;「他回答不出來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怎麼沒有掌聲呢,讓我們一起鼓勵他好不好?」;「下面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同學們都笑了,掌聲連綿不斷,回答的同學一下子也輕鬆起來,勇敢上台,大聲回答。有些還是不會回答的學生,我就對他說「下次如果你能回答,同學們將會給你更加持久的掌聲;如果能夠主動發言,我們會給你更加響亮更加長久的掌聲。同學們你們說好不好?這位同學,你自己有信心嗎?」 這么一來在下次我提問時,這些同學往往都會主動發言了,其他同學也會專注著聽,因為他們還承擔著拍掌的任務呢。
幽默風趣的語言好像課堂的「味精」,決定著這道「菜」的好壞,因此我們一定要投放適量,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網路時尚的用語」是幽默風趣的一種,我們教師作為信息時代的一員,首先應該不讓自己out(落伍),才能讓學生感受信息文化的獨特性,走在時代的前列。
三、情景三:用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
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有些知識點,老師也許會覺得非常簡單,但是學生經常反映抽象難懂,不能理解。許多老師並未注意,講課時就一點而過或是直接告訴其操作方法,學生就機械地去模仿。這樣一來,如果題目一變,場景一變,學生就不會靈活應用了。因此,我們需要將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徹底地理解它的操作方法,並能把此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案例及方法: Photoshop中的「圖層和蒙板」是學生很難理解的一塊內容,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筆者在上課時,搜集了一些有趣的素材來引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還拿了幾塊透明的玻璃紙,在玻璃紙上畫上畫,然後重疊起來,組合成一幅圖像,以此告訴學生「圖層的概念」。玻璃紙的順序可以換,可以增加,可以刪除,每一個改變可能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那麼圖層是否也一樣呢?然後順勢講解圖層順序的變化、增加、刪除和顏色填充等內容。在講解蒙板時,我把蒙板比喻成了白光和黑光,當我們把一束黑光照到圖像上,那麼照到的地方肯定就是看不到了,白光照到的話就是完全可見的區域,其他顏色的光照到的話根據顏色的深淺會有不同程度的可見度。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掌握的速度也很快,甚至還靈活地應用了漸變方法來使用蒙板。
生活化的東西學生易於理解,因此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多讓自己的課堂接近生活,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輕松。
四、情景四:用「關懷激勵」的用語打動學生的心。
現象:信息技術老師經常會為兩類學生頭痛。一類是調皮搗蛋,貪玩游戲的學生;一類是基礎水平差,連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會的學生。前者經常會擾亂課堂秩序,對老師的講課置之不理,鑽孔玩游戲,甚至是帶動周圍一群人玩游戲。後者因為無基礎,根本就跟不上老師的講解,但不敢問老師,自身又承載著一定的壓力,生怕旁邊的同學笑話他,老師批評他,整堂課都戰戰兢兢。
案例及方法:這兩類學生都需要關懷,激勵勝於批評,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對待違規吵鬧、貪玩游戲的學生應學會表揚他的游戲水平之高,並鼓勵其把這個技術水平應用在學習中,「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如「游戲玩得挺好的,什麼時候可以教教我。既然游戲能玩好,說明網齡挺長了嗎,那其他操作應該也很好才對呀,我相信你能做到在計算機方面樣樣都比其他同學好,不止游戲。」 ;「不用再隱藏了,我早就注意到你了,但是我不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你,我希望你能把錯誤悄無聲息地改掉!」; 「我與你單獨溝通是想給你解釋的機會,我不想冤枉好人,但是我還真希望此刻是冤枉你了,以後可不要給我冤枉你的機會。」 ;「你這樣做,我很失望,但是我還是想說服自己給你一次改正的機會。」……這些學生往往吃軟不吃硬,你給予他尊重和鼓勵,他們就會給予你「面子」而好好學習,甚至還會成為班裡的佼佼者。
對待基礎水平差但又怯於提問的學生,鼓勵他大膽提問必不可少,但同時表揚也至關重要,我們應給他足夠的信心面對學習。如「進步了很多嗎,老師在你這個年級的時候學得可沒你好。」 ;「領悟的速度很快,相信不加時日你就會青出於藍啦!」 ;「你的問題問得很好,其他同學都沒注意到,你卻發現了,說明你聽得很認真哦,歡迎你以後多來提問。」 ;「我喜歡敢於思考敢於提問的同學,現在小小問題的解決就是一個知識的積累,或許未來偉大的科學家就從你們這些提問的同學中產生。」; 「老師現在很閑,有同學需要我的幫助嗎?歡迎來我這求助哦!」……雖然是一些細小的語言關懷,但是卻會給學生帶來很大地鼓勵,每一次的關注,每一次的表揚都會給學生帶來進步。
結束語
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不但直接影響到學科的教學效果,還能潛移默化,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學會很好的利用「語言技巧」這個工具,去打動學生的心,讓學生喜歡上你,進而喜歡上你的課。那麼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也應該結合學科的特殊性,用一些新興的網路用語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直白的、無表情的語言用充滿愛的心包裝一下,用親切關懷的語言感化學生,提升本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⑺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怎麼用

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上的使用並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 建構的重要因素。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便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 信息技術 合理 有效 輔助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 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 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閱讀全文

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講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