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熱點。根據我國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大綱要求,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也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影響和真、善、美的熏陶,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本人結合多年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學談幾點看法。一、充分運用教材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教學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中,有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等知識。特別是包括了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願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在多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善於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例如在教學「Good morning!」、「Thank you!」、「Hello」、「Sorry」等這些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禮貌用語時,我能充分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如在學習「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時,要求學生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什麼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講授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達到了教育、教學融於一體的教學效果。二、通過組織模擬情景學習活動滲透德育教學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一些模擬情景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結構時,我設計了在快餐店就餐和家裡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設計了天氣預報發布會的情景;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時,設計了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三、運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加強小學英語教學的活動性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放到首位,滲透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例如,在教學中,我常常採用雙人、小組、集體比賽游戲活動,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關心的集體主義精神。但是,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勞動,特別是英語單詞的記憶,往往是學生學習英語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不斷克服困難信心,盡可能設置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記憶單詞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戰勝困難中萌發出能力、毅力和動力。四、通過教師自身良好的道德修養影響學生教師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要具有敬業精神,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要用自己的愛來喚起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愛,從而引伸到對生活的愛。其實,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培養,性格得到完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愛護與鼓勵,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在今後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為人師表的風范,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㈡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論文
教師自身擁有良好的德育素質,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正確的德育教內育
深入研究教材德育內容英語容教材中包含一些日常用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有助於德育教育的開展。
在教學中,德育教育融入英語教育中,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德育意識,進而做一名高素質的小學生為今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㈢ 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教育
大多數省的自學考試管理機構對於這類專業均實行與本科段專業相同的管理,也是持有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或專科以上)畢業證書或正在專科(或專科以上)就讀者才可報考。
㈣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
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離不開相應的語言環境。因此,在課文閱讀回教學中直接滲入中西方答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既能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從而激發愛國情緒。比如我在教學小學五年級《Easter》一課時,講授了西方第二大節日復活節的來歷,教授了閱讀技巧,將新授任務完成後,及時設計練習:讓學生自主閱讀中國的傳統節日---D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在小組討論學習中感受中西方各有的魅力。給孩子們歸納Day與Festival的區別,感受傳統節日的獨特。課後,我還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孩子們自由討論自己所愛的節日及原因,進一步升華課堂教學!
㈤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現在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普遍表現為責任感差,對外界是非對版錯的分辨能力也差,抗權挫折能力差。對父母、教師不懂得感恩;對朋友、同學不知道寬容,自私心理重。另外,由於外界誘惑太多,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小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在外界的影響下形成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
㈥ 英語教學中怎樣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而在人教新目標英語教材中,其教學內容設計,充分展示了豐富的英美文化,擴展了中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在這一階段,使用現有教材仍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充分挖掘教材,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語言技能的教學和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同步進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了解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發展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鑒於此,我將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思考,簡要地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6840016.htm
一、英語學科教學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滲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從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來看,傳統文化對於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能、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於新時期的人的思想素質的提高。而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中西兩種文化的相互滲透和對比,可以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認識,避免對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吸收中實現融合,從而樹立一種進步的、創新的、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2)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現在的青年學生們對英美文化津津樂道,但對中華傳統文化卻隻字不提。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助於青年學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助於加強他們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對於一個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學生來說,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更要教會他們用英語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中華文化意識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通過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對比,還可以激發青年學生對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與責任心,並指明中華文化對現實社會的指導意義,這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東方文明歷史,對西方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所以作為新生代的21世紀的青年學生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
(3)通過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這種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際,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雙向溝通。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雙邊教學的體現不明顯。而在現代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模式採用更適合於學生的多樣化的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在我們的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上的內容中,我們簡單地分析和探討了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麼,我們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呢?
二、英語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對於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們來說,我們除了必須完成課標要求的知識傳授任務以外,還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們在備課環節就應特別注意設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問題。因為只有不斷地熏陶、不斷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從而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我們所教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就能潤物無聲地繼承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並通過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從而實現中西優秀文化的融合。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提是我們教師自身需要不斷提高認識及專業素養,不斷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由此看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教師必須先要以身作則,只有教師重視了,才能無形中給予學生影響和熏陶,從而讓學生能認識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需要新時代的新人類去繼承和發揚,也才能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學習更多的中華文化。
(3)在英語學科教學內容安排上,我們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即指能准確把握時代特徵,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和發展。因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以人為本,摒棄舊思想、舊文化以及傳播的舊途徑,即傳播傳統文化必須要體現進取性、時代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4)在英語學科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寓教於樂,突出學科特色。在人教新目標英語的每個單元里,我們都可以找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題材,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動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預先准備。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只有在自主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才能更有興趣的去接觸、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總之,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要注意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寓教於樂,突出本學科的特色。
綜上所述,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認真學習英美文化,掌握必要的英語基本知識,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外,還應讓學生更多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聖人為友,與經典同行,繼承、發揚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懂得自尊自立,不斷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使命感。
㈦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
一、適時地、自然復地、在潛移制默化中為小學生創建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思想上得到良好的熏陶,逐步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可利用課堂對話的形式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為目的,通過讓學生體驗、實踐、參與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主動參與的意識。
三、創造和諧的德育環境,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㈧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
1.1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Edward Sapir)在他的《語言》一書中指出:「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背後的東西就是文化。文化是語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交叉滲透。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結晶,它也是文化的載體,承載著文化的方方面面,從風俗習慣到歷史宗教,從物質文明到社會制度,從價值觀念到審美情趣等等。人類的知識和經驗是用語言來記載,風俗、習慣、行為方式等也要用語言來描述,社會制度、價值體系、信仰、世界觀等也需要用語言來表述,語言可以記錄文化各個層面的內容,它就像文化的一面鏡子,文化同時也影響著語言的發展,二者互相影響、密不可分。語言基本上是一種文化和社會的產品,因此它必須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去理解。即語言的變化反映文化的變化,同時文化的發展也影響著語言的變化,二者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所以語言教學必然離不開文化教學。
1.2學習語言的目的
《英語課程標准》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有些教師認為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極其有限,而中西文化差異的范圍又那麼廣泛,因此沒必要把功夫花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上。其實,這種觀點是極其片面的。學習語言的目的在於以它為工具進行人際交流與溝通,我們用英語這門外語交際自然涉及跨文化交際。要進行跨文化交際,不但要具備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交際提供前提,同時語言的得體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要想運用真實、地道的英語進行恰當、得體的交際,僅靠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為成功交際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對文化的滲透。
1.3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語言技能都無法脫離文化層面,單詞、短語、成語、句子、語篇等各個層面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在教學PEP Book1 Unit4 We Love Animals時,一般我們都會用到:I like…這個句式。有個學生說:「I like pigs.」,不少學生都笑了出來,於是我便問了一些學生「What do you like?」不少學生特別是女孩子告訴我「I like cats.」於是我給他們解釋了一下,雖然pig在我國一般有著「好吃、懶做」的含義,是貶義的,而在西方卻是財富的象徵;相反cat在西方則指的是魔鬼的化身,如「She is a cat.」不是說她像貓一樣很可愛、很溫柔,其真正的含義是指她的心地很惡毒。經過了這番解釋後,學生們才恍然大悟。在和英語國家的人進行交流時,如果套用我們的文化,必然會導致交際的失敗。
1.4所學目的與文化意識的增強,促進小學生對本國文化的了解。
作為中國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是應該把自己的祖國放在心中的。只有學好了自己本國的語言,了解了本國的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國的文化,才能更好的運用外語。因此,在進行外語文化的學習當中,我們應該自覺的將我國文化與英語國家的文化進行對比,了解兩中西文化的異同,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培養文化意識,逐步地讓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
1.5開放的信息社會,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勢在必行。
網路信息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要培養適合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勢在必行。
2. 曾經的「英語文化」的課堂失誤
2.1顧此失彼,淡忘整體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曾經只把目光聚焦在語言的學習和傳授上,而忽略了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是看了後面忘了前面,缺乏整體的把握,注意力只放在對孤立句子的理解上,縱使滿紙中英文注釋,可是對文章的整體意思還是不甚了解。因此,對於英語教師來說,最大的挑戰不在於語言和文化知識的講解,而在於如何將語言和文化融合成一個整體來講授。
2.2違背規律,機械操作
文化滲透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是一個浩如煙海的文化海洋。英語文化主要是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風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英語文化知識的缺乏,會導致對英語現象的理解不深刻,甚至產生誤解;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往往習慣於中國文化的思維,遣詞不當或不得體,甚至出現語用失誤,使交流受阻,影響溝通與合作。我曾經使學生將初讀機械地分為:第一遍讀,畫出不認識的單詞,藉助音標把音讀正確;第二遍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討論;第三遍讀,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閱讀應是一個綜合的心智過程,美國學者W. S.格雷把閱讀的心理過程分為感知、理解、反應、綜合四步,這四步在每次的閱讀活動中都存在,只是側重不同。為了將課文讀通讀順,讓學生多讀幾遍本無可厚非,但像這樣違反認知規律,將讀的心理過程分化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目標分散到每次的閱讀活動中,將會妨礙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2.3割裂文章,只抓重點
我有時只從語言學的角度單純強調語言符號系統開展教學,即語音、語法和詞彙教學;有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就是記生詞,學語法,念課文。這實際上只看到了語言的表象,會造成重知識輕能力的局面。作為教師,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文化意識的滲透和能力培養,著眼於實踐活動和技能掌握,逐步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不僅僅注重語言點、知識點的傳授,還有意識地讓學生感受、體驗、理解、接受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進而在教與學中實現不同文化的融合。
3. 滲透文化意識的措施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面對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意識,使他們能和不同背景文化的人進行日常交際呢?怎樣才能增加學生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呢?我結合PEP英語教材,在把握適用性、適度性和階段性的前提下,通過與學生學習內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素,循序漸進地滲透文化意識。主要從以下六方面入手:
3.1創設環境,營造文化氛圍
非英語語言國家的兒童學習英語,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學生難以形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阻礙了英語學習。作為教師,我們要精心設置英語課堂環境,甚至形成開放的課堂環境,把學生帶出教室,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 在這個環境里,逼得每個人都要用英語去交流信息,這樣的「環境氣候」對於幫助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是不可缺少的。
小學生喜歡動手和游戲,因此以游戲來吸引他們,以此產生對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並能加深記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學手段,創造一個文化語言環境,能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可以通過收集和利用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獲得較為直接的文化知識。
3.2激活教材內容,比較文化差異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關於英語國家文化的內容,我們一定要結合課文進行教學,要求學生注意比較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從而學會准確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其中我嘗試從以下方面入手:
3.2.1通過詞彙滲透文化意識
詞彙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體現社會的和時代的變化。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彙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彙本身做出主觀判斷。
如「dragon」一詞,在大多數西方國家,dragon是「邪惡」的象徵;而在漢語中,「龍」卻是古代帝王的標志。在教授單詞時我還列舉了西方國家中既是姓又是顏色的一些單詞,如White懷特(白色)、Black布萊克(黑色)、Green格林(綠色)等。最後我還補充了有趣的習語:black tea(紅茶),White House(白宮),black and blue(青一塊紫一塊的)。通過比較和補充這些知識,可讓學生一些顏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涵義,減少學生受母語影響而造成的理解錯誤。
3.2.2通過課文滲透文化意識
小學英語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英語交際活動來展開的,這些內容可以體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和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生理、心理特點,創設條件,為學生設置相應的語言環境,給他們提供「舞台」,讓他們開展角色表演,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語言的運用。
如有學生過生日,我設計場景,讓學生模擬購買生日禮物。抽簽決定誰擔任售貨員,誰擔任顧客。「Can I help you?」「I want a Teddy Bear for my friends. 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Oh. Great. How much is it?」「Ten yuan,please.」買好禮物後,到小壽星「家」過生日,現場播放「Happy Birthday」歌曲。教材中適合角色扮演的任務還有很多,如祝賀,就醫,過節,旅遊等都可以通過學生參與,表演,體驗來完成。教師可以讓學生聽錄音,看短片,模仿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還可以讓學生觀察碟片或錄像中的輔助語言,讓他們咀嚼其中文化知識,樹立文化意識。
在教授「How nice!」時,要向學生滲透:在英語國家,當別人用「How nice!」誇獎你的東西時,你應爽快地回答:「Thank you!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又如,在教「How old are you?」時,就應該適時告訴學生,中國人對年齡問題沒有太多的禁忌,但是要盡量避免向英語國家的人打聽他們的年齡,因為他們對這個問題很敏感。在他們眼裡,young代表生機、希望,old 則代表無用、累贅。「收入」、「去向」和「婚姻狀況」等問題也是他們不願隨便被問及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個人隱私,不宜當成話題來談論。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適時了解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差異,幫助學生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
3.2.3通過歌曲滲透文化意識
英語中有許多曲調優美、語言幽默的歌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精心挑選了幾首歌曲,讓學生聽聽、唱唱、動動、演演,在學習唱歌、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Old Macdonald》」一歌時,我讓學生分組輪唱,邊唱邊叫,這兒呱呱,那兒汪汪,小雞唧唧,老牛哞哞,豬仔嚕嚕,繞口令似的詞,越來越快的節奏,同學們唱得、笑得氣都喘不過來。在教學歌曲《There was an old lady》時,我先告訴學生,有位老太太吞吃了一隻蒼蠅,問學生老太太會怎麼樣,有的學生說她大概會死的。果然歌中就有這樣的歌詞。隨後,我讓學生想辦法救救她,學生們七嘴八舌,有人提出讓老太太吃蜘蛛。原來,接下去的歌詞大意是:為捉蜘蛛吞下小鳥,為捉小鳥吞下貓咪,為捉貓咪吞下小狗,為捉小狗吞下山羊,為捉山羊吞下老牛,在吞下老牛以後,老太太死了。當然,這是一首荒誕的歌,但其中體現出西方人的特有的幽默感,並在不知不覺中傳授了物物相剋的生物鏈知識。有些兒歌很好地體現了英語的語音語調和英語國家的文化特徵,如果將他們融入英語教學之中,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到語言,並感受到語言的文化內涵。
3.3 通過文化比較,滲透文化意識
英語如果能在比較中學習和運用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說打招呼吧,中國人見面很喜歡用「吃飯了嗎?」來互相問候,而若你對英美國家人士說這話,他們很可能會誤認為你要請他們吃飯,這就需要在教學時加以說明。
如PEP Book1 Unit1 中有一句話「Bye, Miss White!」,此時我告訴學生,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師,英美國家習慣稱呼老師Sir,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職業,一般不作為稱呼語用。再如,在學到「How old are you?」時,我告訴學生,在中國打聽年齡很平常,但在國外問年齡,特別是問女士年齡時,她們往往會說「Sorry, it』s a secret.」,因為在西方人認為年齡、收入、等屬於個人隱私,隨意打聽顯得不禮貌。這些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是具體語境中影響交際的文化因素。通過兩種文化的比較,了解了英美國家的文化禁忌,我們才不至於陷入「雖能發音,卻不會說話(說話不得體)」的尷尬境地。教會學生講話並不難,教會學生說話得體卻不易。說話得體的關鍵在於幫助學生增加文化底蘊,增強文化交際意識。
3.4巧借節日文化,介紹背景知識
節日是兒童最喜歡的日子,東、西方各國都有各自的節日。我們開展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交際活動,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西方文化:我們經常舉行新年晚會、生日晚會、聖誕晚會、慶祝母親節和父親節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主題活動中感受節日文化。
在新年聯歡會上,唱《Happy New Year》,製作賀卡互相祝福。在聖誕之夜活動中,讓學生聽聽歌曲《Silent Night》,體會聖誕的寧靜與祥和,然後許個心願再互贈禮品,感受友情和親情。西方有個Valentine』s Day(情人節),通常我們認為這是情人之間的特殊日子,忌諱向孩子提及,而我告訴學生:在英國等許多西方國家,人人可為此慶祝。並讓學生自製愛心卡,送給朋友、老師、父母或任何喜愛的人。同時我又不失時機地教唱《Valentine』s Day》,讓學生關愛自己身邊的人和動物、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此刻情人節的含義已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延伸。談到鬼,我們第一感覺就是陰森森、凄慘慘,令人毛骨悚然,但西方國家的鬼節(萬聖節,11月1日)前夕,即Halloween卻深受孩子的喜歡。10月31日,是傳說中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戶都在門前放置用南瓜做成的燈籠為鬼魂引路,模樣恐怖,孩子們裝扮成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戶敲門乞討。他們對主人說:「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主人將早已准備好的糖果、糕點送給孩子們。鬼節竟然能如此有趣、好玩,簡直令人不可思議,但學生聽後非常有興趣
3.5藉助直觀教學手段,體驗異國文化氛圍
使用電教手段這一現代數學手段,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克服文字元號過於抽象、單調的缺點,向學生傳遞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信息,擴大學生視野,豐富感性認識,有效地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增強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為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提供了海量的資源和靈活的教學手段。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熟悉和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於對語言的理解,更有助於提高英語交際的能力。因此,如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風俗習慣,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遇到的一個棘手難題。而互聯網的教育網站里有大量的知識信息,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我在網路上尋找並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化背景知識,下載到自己的文件夾,上課時利用多媒體直接將網頁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我在為英語興趣小組選擇上課內容時,在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上下載了以下背景知識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英國人見了面喜歡談天氣,這大概與該國天氣變化無常有關。學生對網路獲得的英語知識接受得快,掌握起來輕松。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語言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使用地道的英語進行交際,從而提高學生英語交際的能力。
3.6開拓第二課堂,拓寬文化視角
課堂教學之外,組織一些文化色彩比較濃厚的英語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解外國文化的願望。
本學期我承擔了我校英語團隊輔導員一職,我將我們的團隊活動定位為「文化大講堂」。每周三下午的活動過程中,我都會向我的隊員們介紹一些西方禮儀方面的內容,包括交談禮儀、飲食禮儀、拜訪禮儀、禮儀「禁忌」等等。這項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增進了對本民族文化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並且隊員們我鼓勵大膽想像和創造,將一系列禮儀知識進行小品表演,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既學到了文化方面的知識,也增加了實踐的機會,起到了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此外,我還提供一些書籍和資料,讓學生查閱某些重要節假日的來歷,了解各國人們是如何度過這些節日的,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西方文化。
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與整體關系。曾有位學者說過,一種語言必然深深紮根於該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心態、思維方式等無不在其語言中體現出來,為了適應這個世界,為了更好的交流,我們即要掌握外語,又要掌握相關文化知識,才能充分展現交際功能。教學中的文化資源開發,生成,利用使學生形成對文化特有的敏感和洞查力,給了孩子學習語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不是單純的語言交流,而能從簡單的語言交流中透露出某種文化氣息,讓孩子做語言的使者,做最自信的交流。
㈨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論文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局限於語言教育,應把它作為社會教育的有機部分,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從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著眼,重視環保教育,針對本學科知識和特點採取滲透模式,即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向學生傳播有關的環境知識,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
一、 挖掘教材中教育因素,滲透環保教育
利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作為環保教育切入點,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的有效途徑。廣教版英語教材本身就有直面環境教育的教學單元。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第五單元都是把環境保護教育作為主題內容。如:《We mustn』t pick flowers》教育學生愛護植物及身邊公共設施、環境,《Don』t feed animals in the zoo》則教育學生愛護關心動物園的動物,教材中更有多處描述可愛的動植物及愛護美好環境的人物對話,這些都是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環境的好題材。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教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尋找與環境教育相關的結合點,適當拓寬加深,聯系實際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在接受語言知識熏陶感染的過程中,提高環境意識。
二、利用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滲透環保教育
對小學生而言,課堂教學具有機會多、號召力強等特點,學科中包含的環境教育思想和內容,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滲透體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從小事,從身邊做起的信念。立足課堂,利用學科教材中的有關內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環境科學知識的滲透教育,以不斷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1、課內活動滲透
在教授以環保為主題的課文時,教師可設計唱歌、討論、游戲、表演、調查等課堂任務活動。在課堂上唱歌是滲透環保教育的好時機,如在《They Are Going to the Zoo》、《They Are Visiting the Zoo》的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唱有關動物的兒童英語歌曲,學生在歡快的音樂旋律中迅速集中注意力,初步感知了本堂課的學習內容,並在歌曲中感受到花草的美麗、動物的可愛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學《We mustn』t pick flowers》的Work with Language,組織學生分組討論What we can do and what we can』t do in the park , 然後填寫表格。這樣學生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強化了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不應該破壞,而應該保護的意識。
2、課內語言滲透:
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教師在這一時機,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知識點,用語言點滴滲透環境教育。四年級在講到 What do cleaners do?They clean up everything這個句型時,用簡單語言教育學生要尊重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好環境。在教授第六單元sweep the floor , clean the house ,wash clothes,do gardening等短語時,教育學生講衛生,愛勞動,為美化環境做貢獻。
三、結合課外活動,滲透環保教育
1、與課外作業相結合
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還要注意強調實踐性、參與性。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把環境教育思想滲透其中,使學生在發展英語能力的同時,樹立環境意識。
㈩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局限於語言教育,應把它作為社會教育的有機部分,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從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著眼,重視環保教育,針對本學科知識和特點採取滲透模式,即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善於抓住各種時機向學生傳播有關的環境知識,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
一、 挖掘教材中教育因素,滲透環保教育
利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作為環保教育切入點,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的有效途徑。廣教版英語教材本身就有直面環境教育的教學單元。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第五單元都是把環境保護教育作為主題內容。如:《We mustn』t pick flowers》教育學生愛護植物及身邊公共設施、環境,《Don』t feed animals in the zoo》則教育學生愛護關心動物園的動物,教材中更有多處描述可愛的動植物及愛護美好環境的人物對話,這些都是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環境的好題材。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在教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尋找與環境教育相關的結合點,適當拓寬加深,聯系實際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在接受語言知識熏陶感染的過程中,提高環境意識。
二、利用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滲透環保教育
對小學生而言,課堂教學具有機會多、號召力強等特點,學科中包含的環境教育思想和內容,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滲透體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從小事,從身邊做起的信念。立足課堂,利用學科教材中的有關內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環境科學知識的滲透教育,以不斷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1、課內活動滲透
在教授以環保為主題的課文時,教師可設計唱歌、討論、游戲、表演、調查等課堂任務活動。在課堂上唱歌是滲透環保教育的好時機,如在《They Are Going to the Zoo》、《They Are Visiting the Zoo》的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唱有關動物的兒童英語歌曲,學生在歡快的音樂旋律中迅速集中注意力,初步感知了本堂課的學習內容,並在歌曲中感受到花草的美麗、動物的可愛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學《We mustn』t pick flowers》的Work with Language,組織學生分組討論What we can do and what we can』t do in the park , 然後填寫表格。這樣學生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強化了在美麗的自然環境中不應該破壞,而應該保護的意識。
2、課內語言滲透:
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教師在這一時機,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知識點,用語言點滴滲透環境教育。四年級在講到 What do cleaners do?They clean up everything這個句型時,用簡單語言教育學生要尊重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好環境。在教授第六單元sweep the floor , clean the house ,wash clothes,do gardening等短語時,教育學生講衛生,愛勞動,為美化環境做貢獻。
三、結合課外活動,滲透環保教育
1、與課外作業相結合
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還要注意強調實踐性、參與性。在學科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把環境教育思想滲透其中,使學生在發展英語能力的同時,樹立環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