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教學掛圖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哪些方面
教學掛圖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所繪制的圖形教具,是教師進行各種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特徵突出的教學掛圖,符合直觀性教學原則和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觀察感知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引導幼兒具體理解和有序記憶所學的知識,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輔助教學工具競相出現,大量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於幼兒園教育中,由以前的老式幻燈機、投影儀,到現在流行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當然,這些先進的輔助教學手段的確會讓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豐滿,但作為平常的常規教學,這些手段又顯得那麼沒有「吸引力」。由於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線教師更喜歡使用隨手可得的教學掛圖,尤其是一些多媒體配置不豐富的地區。教學掛圖以其直觀形象、製作簡單、易於操作等特點,在幼兒園教學中仍擔任著不可缺少的角色。 幼兒園的教學掛圖的主要來源於與每本教學活動設計相匹配的掛圖,它一般都是按照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繪出了顏色鮮艷、繪圖簡單、易於幼兒理解的圖片。還有就是教師自製掛圖,教師自己製作掛圖,是對教學內容的一個理解過程,是對教學活動進行充分准備的過程,只有掌握了課本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對教學中的問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備課的過程中去更多地考慮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己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教學掛圖的意義: 1.能幫助幼兒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掛圖的內容來了解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如:在進行語言講述活動中時,我常是讓幼兒自己先觀察,猜一猜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稍加引導,幼兒就能記住本次活動的內容,因為加入了自己理解的過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並為今後的看圖講述打下堅實的基礎。 2.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幼兒園的一節課時間很短,使用多媒體准備的時間要充分,操作要准確,如果稍有不慎,出點錯那就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容易出現紀律混亂和課堂失控。使用已做好的掛圖,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讓幼兒能集中精力聽課。用這種教學方法既減少了課堂浪費,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3.鞏固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平時活動中用過的掛圖,不用立即收起來,掛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課間再次學習,使幼兒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進一步掌握知識內容,在不知不覺中鞏固學到知識。 3.掛圖激發幼兒自主學習興趣 首先,掛圖的運用可以使活動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語言來傳遞信息,則會給幼兒以單調和枯燥的感覺。有了掛圖,活動內容的表述會更生動、形象。當你像變魔術一樣拿出圖片時,孩子們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掛圖,幼兒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學習興趣也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更重要的是掛圖的運用,可以促使幼兒自己動腦,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要發揮幼兒自由探索的主體性,利用掛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老師的不教,如果教師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利用掛圖完全是老師來教,那麼它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利用掛圖的重要意義在於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自主學習。 二、教學掛圖在各科學習中得運用: 教學掛圖作為教學中的一個手段,不僅僅是教學用具,還是教師開發幼兒潛能的一種途徑,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師要不斷發現和挖掘幼兒的潛能,製造機會讓幼兒自己去動手動腦,充分發揮掛圖在各科教學中應起的作用。 (一)在語言活動中得運用: 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幼兒的任何學習活動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過符號來幫助他們提升和鞏固學習經驗,因而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什麼樣的中介能使得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能得到有效的學習呢?作為一位在教學一線的老師不難發現運用掛圖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對於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大班上學期散文詩《秋天的雨》教研活動中,採用一課多上的方法,王老師和李老師都採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大體環節相似:首先以猜謎「雨」導入課題;然後完整的欣賞課件;再分段欣賞;再次完整欣賞;最後讓幼兒討論(重點引導幼兒學會用散文詩中優美的語句來表達)最終初步理解散文的擬人化寫法。 而張老師的的活動設計如下: 1.以歌表演《秋葉》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師幼共同表演歌曲。 2.欣賞散文,初步了解散文的內容。 (1)幼兒傾聽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一遍。 (2)通過提問,談談對散文中秋雨的初步印象。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進行追問,在一問一答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散文的三段體內容。 3.分段欣賞錄音散文,藉助圖片重點感受文中的意境。小朋友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同時出示圖片) (1)通過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讓幼兒初步了解擬人的表現手法,並理解詞彙「清涼」和「溫柔」。 (2)秋天的雨帶來的色彩。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在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回答的同時突出其中的動詞「扇」、「郵」,並理解詞彙「五彩繽紛」、「盛裝」、「你擠我碰」。 (3)通過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了解本段中的比喻擬人手法。 (4)秋天的雨帶來的好聞的氣味。提問:秋天的雨還帶來了什麼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學慣用散文中的語言講述。 (5)秋天的雨帶來的消息。提問:你聽到什麼好消息了?你從哪裡聽出來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出示相應的小圖片,並學慣用散文中的語言講述。 (6)秋天的雨帶來的歡樂。提問:為什麼說秋雨帶來豐收的歌、快樂的歌? (7)利用圖片了解散文首尾呼應的結構。 3.幼兒再次完整地邊看圖邊欣賞錄音散文一遍。鼓勵幼兒看著圖跟隨錄音一起朗誦,並加上簡單的動作。 4.活動延伸: 幼兒五人一組,自製小圖書。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布局,並標上頁碼,最後附上封面,裝訂成冊。將幼兒自製的繪本投放到閱讀區,供幼兒區域活動時繼續學習朗誦和表演。 案例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王老師與李老師依據散文製作的課件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詩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充滿感情的朗誦,鋼琴伴奏,使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把文學作品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在看動畫片的興趣調動下,幼兒專注地注視著屏幕,一幅幅動人、逼真的動畫畫面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使幼兒進入一個情景交融的虛擬的感覺世界,同時感受到了散文詩中語言、文字所表現的韻味,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靈活運用課件的優勢,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詩歌的感受,讓幼兒來主動學習。通過重復播放、定格觀看等方法,在具體形象的生動畫面中,把看、聽、說統一起來,使幼兒進一步提高了對詞彙、句子的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可以說在這首散文詩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張老師沒有運用多媒體課件,卻取得別樣的一種效果。她充分利用掛圖,讓幼兒將這篇較長的散文詩的脈絡理得很清楚,對散文三段體的結構和每一段所側重的點又細化得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掛圖的製作用了小朋友人人能畫的小圖標,對於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自製小圖標鞏固對散文詩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讓幼兒自主學習。 《綱要》在語言領域教育內容與
㈡ 教案:幼兒園拼圖活動的教學目標
一、 教學名稱:七彩的房子真漂亮 二、 教學准備: 1、 彩筆、幾何圖形卡拼圖(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拱形) 2、 模板及卡片人手一套、 3、 各種形狀拼板人手一套 三、 教學目的: 1、 培養幼兒對顏色圖形的識別能力。 2、 培養判斷與推理能力 3、 初步感知物體的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4、 培養幼兒的觀察與模仿能力 四、 教學重點: 指導幼兒找出房子是由那些形狀組成的 五、 教學過程: 1、活動導入: (1)請幼兒跟老師一起認識一下各種圖形 a 小朋友們看,老師這里有許多的圖形。請你跟老師一起說說它們的名字 b 認識拱形(小朋友們看這個圖形有點特別,它上面是彎彎的。這個是拱形) (2)教師用幾何圖形拼搭房子引起幼兒興趣 a 現在老師用這些材料搭建一個漂亮的小房子,小朋友要仔細看呦 b 我先用一個長方形做小房子的牆,在用一個三角形做它的房頂,拿一個拱形做它的門,還差什麼呢,哦它還沒有窗子,我們用圓形做窗子吧,好了!一個漂亮的小房子就搭好了 (3)請幼兒用手中的材料搭一個和老師搭的一樣的房子(讓幼兒用零碎的材料構成整體,從部分到整體) a 現在請小朋友用你手中的材料搭一個和老師這個一樣的房子吧! (4)幼兒跟老師一起把房子拆開拿出裡面的圖形,說一說房子是由什麼圖形構成的 a 好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把房子拆開,看看我們都用了哪些東西(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拱形) 此活動可反復幾次 2、操作學具: (1) 教師讀卡片提示語(訓練幼兒理解能力) (2) 教師示範講解一題(模塊操作、箭頭含義、小房子的組成部分、思維方法) a 那這個小房子是由那些圖形組成的呢?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先看第一個圖,小房子旁邊有一個紅色的箭頭,那我們就應該先找紅色的模塊。 b 然後我們看這個小房子的牆是綠牆,那右邊那個格子里有綠牆呢?(有三個) 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到底是那一個,那我們繼續往下看,這個小房子還有一個黃門,那我們看是這個嗎?(不是)這里的門是紅門不是它,那是它嗎?(不是)這里的門是紫門也不是,那……是它嗎?哦就是它,在看看窗戶一不一樣?(一樣)都是藍色的圓窗戶 c 好了,小朋友們都會找了嗎?請你把組成其他小房子的材料找出來吧! (3) 幼兒自己操作教師做個別指導 (4) 幼兒自測 3、背面練習 (1) 教師讀提示語 (2) 講解一題 a 小朋友們看上面有三座畫完的房子,下面有三座沒畫完的房子,請你照著上面的樣子把下面沒畫完的房子畫完。 b你們看這個房子,只有牆還沒有顏色,我們應該照著上面那座房子畫呢?它的門是黃色的,上面這個房子的門也是黃色的,再看看窗子,窗子都是藍色的,上面這個房子的牆是綠色的,那這里我們就應該塗綠色了。 c現在請小朋友照著上面房子的樣子用蠟筆把沒畫完的房子畫完 4、教學延伸 (1) 請幼兒用手中的材料搭建自己喜歡的房子,可以一個小朋友先搭另一個小朋友照著他搭的樣子搭(練慣用部分構成整體) (2) 幼兒自由搭建房子(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參考圖片
㈢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主題圖譜指哪些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主題圖譜以動物、花、玩具為主,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我也是一名大班的老師,我覺得在選公開課的題材時,盡量選擇你所擅長的課目或是幼兒喜歡的內容.這樣相對來說會容易一點.
㈣ 幼兒園怎樣用圖譜表示月份
音樂教學中使用圖譜,首先要遵循形象易記的原則,根據不同的歌曲使用不同的圖譜,如《大鞋和小鞋》中可以畫兩種不同顏色和大小的鞋子,便於區分和記憶。如《秋風起來了》可以根據歌詞如太陽畫個太陽、小樹葉等
㈤ 幼兒園小班音樂節奏圖譜怎樣製作
中國幼兒教育網
㈥ 如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發揮圖譜的有效性
圖譜在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不同領域有不同的運用形式,在同一領域的同一活動中,呈現的時機也很重要,圖譜還要能起到發揮幼兒主動性的作用等等,我們必須合理有效地運用圖譜,才能充分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1.圖譜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不同領域的有效運用 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比較適合採用圖片和象徵性的符號這一形式,這樣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幼兒園欣賞樂中,圖譜的設計應該能表現出來一定的情節,採取恰當的形象性符號。比如,在欣賞樂《獅王進行曲》中,獅王走路的音樂用獅王的腳印來表示,獅王大吼的音樂用弧形鋸齒,幼兒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圖譜的幫助下就很容易聯想到音樂表現的情景了。 在打擊樂中,圖譜的設計就比較復雜了。既要考慮圖譜和音樂的匹配,又要考慮圖譜和樂器的搭配等。例如:在打擊樂《土耳其進行曲》中,表示小鈴的用「,」表示,而且還用疏密大小來表示音樂的快慢和強弱,表示串鈴的用「﹏」 表示,並且用長短來表示樂句的長短,表示木魚的用「·」表示,同時,這些不同的抽象符號也區分了音樂性質的不同。 2.圖譜呈現的有效時機 在活動過程中,圖譜呈現的時機不同,所發揮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在打擊樂《土耳其進行曲》中,第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還沒有讓幼兒聆聽、感受想像音樂,就把圖譜呈現出來,幼兒沒有根據地想像那些抽象符號,結果思維跑道與音樂相悖的方向,繞了一大圈才又繞回來。第二位教師上課時,先讓幼兒聆聽欣賞音樂,說說自己對音樂的初步感受,再讓幼兒結合音樂去想像圖譜表現的情景,或者說結合圖譜去理解音樂,結果幼兒竟然能夠編成一段完整的故事片斷,士兵走路、跑步、立正敬禮,同樣的圖譜,老師有效呈現和無效呈現卻有著如此不同的效果,可見,有效呈現圖譜的重要性。 3.圖譜要發揮幼兒自由探索的主體性,有利於幼兒的自主學習 利用圖譜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老師的不教,如果教師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利用圖譜完全是老師來教,那麼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利用圖譜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意義是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的自主學習。
㈦ 幼兒園音樂活動圖譜的設計間奏應該怎麼設計
沒有相關問題的答案 你可以去中國 幼兒教育網看看
㈧ 幼兒園的歌唱的指導策略有幾方面
(一)教師優美的范唱,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 在歌唱活動中,傳遞歌曲信息的第一使者是教師,讓幼兒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也是教師。幼兒的歌唱,只是感性上的試唱,不理解詞的內涵、曲的優美,人雲亦雲,呀呀學語。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抒情。因此,教師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從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從而激發幼兒的音樂情緒,這是把音樂的美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 如,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中,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對歌曲的藝術形象有了一個較完整的了解,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二)情景表現,給幼兒直觀的感受 圖譜教學法是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幾種教學方式,以看圖譜上形象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能使教學有難變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音樂情緒,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小班歌唱活動《蘋果歌》中,教師在活動的開頭出示事先准備好的立體蘋果樹,並結合歌詞做摘蘋果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從視覺上吸引幼兒,再從聽覺上刺激幼兒,讓幼兒身臨在摘蘋果、吃蘋果的情景中,激發了幼兒地學習情緒,為幼兒更好的掌握歌詞、理解歌曲打下了基礎。
㈨ 如何設計出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圖譜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那麼,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應該如何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進行呢?我認為,應立足於幼兒的生活,把握幼兒學習科學的各個環節,運用積極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經驗,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 一、創設適宜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氛圍。幼兒年齡雖小,但求知慾強,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對那些和生活經驗有關的,周圍經常看到的事物,幼兒可以說是百看不厭,百問不倦。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並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是合適的環境,適度的、新鮮的刺激物潛移默化的結果。幼兒喜歡在寬松、平等的環境中大膽猜測、大膽想像、自由表達。幼兒的這些認知特點,為幼兒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前提條件。作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首先要為幼兒的科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1.創設適宜幼兒進行探索的物質環境。適宜的物質環境刺激,能激發幼兒積極的探索慾望。教師根據班級和園內的實際情況,布置活動室、植物角、動物角、科學發現室等可供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的環境。在活動室內布置科學牆,牆飾內容根據主題不同及時更換,增減。如以《我愛我的小動物》為主題時,張貼各種各樣的動物,使幼兒對周圍環境給予更多關注。在「動物角」內飼養一些小動物如金魚、泥鰍、蝌蚪等,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及生活特徵。 2.營造平等、接受、寬容的交流氛圍。平等、接受、寬容的交流氛圍是兒童大膽自由表達的基礎。教師是營造這種互動氛圍的主角。 教師在兒童交流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向兒童傳遞溫暖、支持、教育的信息,運用語言和非語言引導兒童自由表達。如教師在與幼兒交流中有親密的身體接觸,包括摸摸孩子的頭、背,更容易吸引和維護兒童的注意力;用輕柔的語氣和語調;用鼓勵的眼神注視孩子;對於孩子的觀點給予積極的肯定,淡化他們在交流中的錯誤;允許發表不同的想法,肯定他們的求異思維。 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空間。教師應盡量利用園內的一切空間為幼兒營造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如可在大操場上種松樹、柳樹等,走廊上種植迎春花、紫藤等;在草坪與戶外活動場地周圍種植灌樹當綠籬;這些植物既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又具有遮蔭隔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為幼兒提供了認識自然植物的教材。 除此之外,還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空地,為中、大班的幼兒開辟小菜窪,並根據季節特點選擇果實大、生長期短,適合幼兒種植的蔬菜,瓜果進行種植。另外,還可設置飼養角,養兔子、小雞、鴿子等小動物,這些小動物能引起幼兒觀察和飼養的興趣,對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的積極情感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選擇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內容。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有自然現象、人類、動植物、物質世界的現象、現代科技等,內容涉及的面廣而且量大。作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工作者,面對大千世界,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科學教育內容,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呢? 1.科學教育的內容應更多地為幼兒的生活服務。「教育是為了完滿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應以幫助人們適應現實及將來的社會生活為主要目的,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恰恰遺忘了這一點,往往懷著一種「任務」意識去傳遞知識,教授技能。至於「到底幼兒學習這些知識有什麼用處」「他們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運用到這些知識」等問題卻極少思考。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的認知與言行脫節,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如果教育沒有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知識就難以被幼兒掌握、內化。 2.科學教育的內容應結合家鄉的本土資源。 讓科學回歸幼兒的生活,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世界。就要讓幼兒學會用粗淺知識解釋周圍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大自然充滿了千奇百怪可供人們探求的問題,如高低不同的山巒、形狀各異的山石、曲折迂迴的溪流、各種各樣的土壤等,都是很好的科學教育資源。 三、提供適宜的材料。 幼兒認識事物的方式大多來自於他們的直接經驗。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更是如此,它是幼兒不斷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主動探索、反復嘗試操作而獲得的。這也是幼兒獲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識。要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成為主動的探索者,主動獲得更為廣泛的經驗,教師應精心地為幼兒選擇操作材料。 1.材料應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科學活動有時很枯燥乏味,有趣的材料是對幼兒學習最好的刺激,教師在提供材料時一定要考慮材料是否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學因素,兒童不易進入其中,那就沒有實際意義;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學發現的真正作用。 2.材料應具有層次性。我們尊重幼兒的發展差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科學活動,幼兒不可能同時達到同一個目標,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傾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整合經驗的方式,我們所能做的是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在不同層次上的發展。幼兒的科學經驗主要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的,我們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如在讓幼兒探索廚房小工具時,教師可以提供操作難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勵幼兒自選。在此過程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操作技能選擇自己有信心把握的材料。這樣更容易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提供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關注幼兒的原有經驗和發展經驗,在把握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盡量讓幼兒「跳一跳」才能獲得成功,促進幼兒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 3.材料應具有挑戰性。在材料提供時,我們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為他們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材料。 材料的難度既要高於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又能保持他們的探究興趣,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對材料有興趣,才能產生探究的問題。幼兒是在發現中生成問題的,因此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就不必是完美的,幼兒有時就是通過觀察半成品材料而發現問題的。 四、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當幼兒有了探究的動機後,就將進入探究的過程。幼兒是科學探索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幼兒科學教育過程中應隨時調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參與幼兒的活動,探討問題,有效地引導科學探索活動。 1.提出探究問題,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幼兒的科學活動過程是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是通過問題來展開的,有效的問題可以把幼兒引到問題的情境中,啟發他們去觀察、探索、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最好能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問題要符合幼兒已有經驗,使幼兒有能力進行探索;問題是幼兒未知的,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有沖突的,對幼兒的思維要具有挑戰性,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解決途徑不是唯一的,它可以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教師有效的提問是引導幼兒積極猜想的動力。 2.關注活動進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反復驗證。讓幼兒親歷以探究為主的活動是幼兒學科學的重要途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幼兒的神情、行為表現、討論的問題等,注意幼兒有哪些困難和認知沖突,以便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給予必要的引導。教師應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幼兒只有在嘗試過程中才能獲得主動學習和發展。 3.及時記錄獲得的信息。記錄獲得的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過程和事物的變化,把抽象的信息變成具體的圖表;盡管幼兒的記錄結果極為幼稚,他們只會用一些簡圖或符號,但是這些都是幼兒獲取知識的過程,有助於幼兒原有認識與當前操作結果想比較,調整原有認識,主動建構新經驗。教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選擇適當的記錄方式,保證幼兒探索的積極性。 五、延伸活動。 延伸活動可以使科學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幼兒真切地感受、體驗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進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關心周圍事物、關心生活。 六、隨機教育。 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因此幼兒科學教育更多的應是隨機教育,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小朋友要喝止咳水,蓋子怎麼也旋不開;魚缸里的小螃蟹怎麼會在水裡死掉了;馬路上的紅綠燈總是會自動變化等等。我們應抓住這些幼兒碰到的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嘗試解決。 七、挖掘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互動合作。 首先,教師應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家長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們不同的知識和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如在「小小理發師」主題開展時,教師可邀請班內當理發師的家長親自來園進行真實的理發演示講解,讓家長也來參與教學,真正做到了家園的互動合作。 其次,要充分發揮家長的興趣優勢和才能智慧,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與家庭互動的合作夥伴。同時可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家長直接來園參與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親子製作活動。相信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定能讓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走出幼兒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 我們處在一個科技不斷發展、不斷更新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幼兒園教師既要注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又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支持並鼓勵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為此,我們應不懈努力,使科學教育活動與幼兒的生活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