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探究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
閱讀是完成語來文教學任務的重自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途徑。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是繼承優秀文化財富、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方法。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使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分析、收集、處理與文本相關的課文信息和生活信息,並形成獨特的感悟、體驗和情感。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那麼,教師應當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呢?
『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課題論證怎麼寫』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給比較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多了,合作學習多了,使用多媒體多了,讓學生收集資料多了,鼓勵學生多元解讀多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思維活躍了,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都比過去提高了。老師們重視了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重視了對學生創新潛能的開掘。通過課程改革,密切了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和社會的溝通以及和其他學科的滲透。在課程改革中,開始重視校本研究,重視本土課程文化的發掘,也重視開掘廣闊的母語教育的資源。跟課程改革一起成長的廣大教師經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禮,更新了教學觀念,提升了課程意識。他們用生動的課程範式詮釋了新的課程理念,演繹了新的課程文化,營造了課改的氛圍,活躍了教研空氣。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現了一些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語文課堂是比過去活躍了,但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淹沒了語文的本體。課堂上「語文」少了,「關於語文」的東西多了。問題集中表現在:大量聲音圖像信息的多媒體課件充斥課堂,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太少;脫離文本的議論紛紛太多,自由誦讀的琅琅書聲太少;課堂上吹拉彈唱盡顯其能,學生思考、質疑的時間被大量擠占;以犧牲工具性為代價的所謂張揚人文性,成了課堂上另一道風景,非語文現象、非語文活動占據了課堂的大量空間。
在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中,也存在著追求浮華、不講實效的問題。上研究課,追求觀賞性,可看性,花樣多了,務實少了。
語文教學被抹去了本色,擰幹了原汁。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返璞歸真,與時俱進,被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所關注與認同。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這些弊端,針對目前小學教學第一線的語文教學現狀,我們提出「閱讀教學中的語文本色研究」旨在探求語文教學的真諦,讓閱讀教學回歸語文本色,還語文課堂以語文味。著眼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愉快地學習,聰明地學習,輕松地學習,高效率地學習,從小打好學習母語的基礎。
『叄』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把握良好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肆』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 教學反思
(1)巧妙設疑。小學生好奇心強,巧妙設疑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這種獵奇心理。設疑可以版從課題入手,也可以從權內容入手,我在教學說明文類的課文時,喜歡採用這種方法,以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以此來敲開學生的心門。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第一錘」要敲到學生的心坎上,就應該找准學生的興趣點。我執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藉助多媒體這個有聲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在海底穿梭往來,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動……孩子一下子就被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伍』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踐
東莞市麻涌鎮第三小學
徐麗荷
【摘要】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所佔的比重最大,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那麼,教師應當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慾望,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和學的效率;第二,以學生為主體,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第三,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 自主 課外
閱讀是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途徑。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是繼承優秀文化財富、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方法。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使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分析、收集、處理與文本相關的課文信息和生活信息,並形成獨特的感悟、體驗和情感。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那麼,教師應當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呢?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提高教和學的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的養成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保證,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善於閱讀,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介紹好書、好文章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推薦給學生的閱讀材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些文章應力求文質兼美,能夠體現現代意識和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於童心童趣,能夠折射出兒童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語言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
(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故事誘讀培養興趣
小學生聽說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現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當老師講完故事,可以向學生推薦有關書籍或文章,這時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激勵學生想像激發閱讀興趣
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卻是無限的。只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以「有盡」的「言」中領悟到「無窮」之「意」。如教學《小珊迪》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想像小珊迪被撞傷後是怎樣囑咐弟弟給先生送錢的。讓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有興趣與思考餘地,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自然也就「愛讀」了。
3、生動有趣的課堂游戲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表演,在低年級教學童話一類性質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進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級可以讓學生排演課本劇等方式。在編一編、演一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又能使學生有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從而達到享受閱讀的樂趣。
如,我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課時時,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扮演角色,表演課文內容,改變以往學完了課文後再表演的教學過程。在角色表演中,我還設計了各種道具,如"父親"的衣服,"母親"的假發、披肩等。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五官充分調動,主動參與,興趣盎然。每次表演完後,我都安排了學生的互相點評。為了表演得出色,也為了評得有理,學生主動去學習內容,去探究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參與由原來的表面化向探究性發展,提高了參與的質量,學習效果非常好。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鞏固閱讀的興趣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提高閱讀質量,可以嘗試開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開展讀書會、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會,展示優秀讀書筆記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二、以學生為主體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提倡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樂學」的美好境界。
(一)、變「學習性閱讀」為自主性閱讀、合作性閱讀、探究性閱讀。
1、自主性閱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要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夥伴等進行富有個性地閱讀。
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
2、合作性閱讀
合作性閱讀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有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在操作中首先要科學分組,人數適宜,人員組成要考慮學生的層次差異。其次要選擇時機,根據閱讀內容、要求、學生的學習需要,相機設置合作學習,不能將它作為課堂的「擺設」。再次要明確閱讀任務和要求,教師要把合作性閱讀的具體任務和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另外要給學生足夠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等等,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那麼,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自行構建文本的意義,而不是由教師分析它的意義,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 其次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不同,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可以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可以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異想」,也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寫作意圖進行比較,或為文本內容和表達另行設計等。第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並不是說教師就不重要了。教師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教師充當文本與學生的中介,在閱讀中起向導作用,如上文所述,一方面,在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要及時提示點撥學生各抒己見,並在這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另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地位,讓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提高閱讀能力,提出有新意的觀點看法,第四,注重情感體驗,豐富閱讀內涵 ,語文學習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的故事,山水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熏陶,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設計全程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陶冶情操。
三、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它的意義深厚而廣泛。課外閱讀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能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主動意識,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體語文素質,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一)、科學指導,方法得當
「授之以魚弗若授之以漁。」如果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等於得到了「捕魚的方法」,有了「點金術」,就獲得了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徑。課外閱讀不能書單一開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課外閱讀指導,尤其對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課外讀物更應如此。對有些讀物,教師事先點一點,指導一下,學生閱讀起來就省力得多,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對有些讀物,如果教師在學生閱讀後做些分析評價,學生會豁然開朗。就輔導形式而言可以多種多樣,如開設專題講座,出黑板報等等。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這不但有益於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二)、重課外積累,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量的閱讀才能明白語文中的奧秘。而相對於有限的教材來講,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外練習的一項主要內容。古人雲:「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問語文學得好的人,大多都是課外看書看得比較多的人。針對目前小學生積累明顯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語文課程標准》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出路,如對五六年級的要求是「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可見,課外閱讀分量很大,也是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不能靠老師的強制來完成。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是個個都很濃厚,部分學生對於看那些書感覺茫然,這就需要加以正確引導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課外閱讀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必須與課堂閱讀教學相結合。因此,布置的內容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課前布置閱讀。
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教材內容,向學生推薦主題相仿,相反或相關的內容,往往容易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教《種一片太陽花》前,指導學生讀有關介紹太陽花的書籍、文章,使他們對花有一定的了解,並在課內提供機會,讓學生把課外學到的知識進行記錄,積累,交流、介紹。這樣,課文的許多疑難問題在課前得到了解決,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能力,還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激起他們更大的課外閱讀熱情。
2、課後推薦讀物。
引導學生把課內所學之法及時應用到課外閱讀中,以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冰心的《憶讀書》,巴金的《鳥的天堂》後,分別推薦學生借閱這些作家的有關文集。這是根據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閱讀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指導他們在學了有關課文後,尋找類似題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以拓展視野,積累豐富的知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這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依據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達到學生與教師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賴雪萍.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綜合2009,(6):61.
2、鄒小紅.如何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J]. 閱讀與鑒賞:教研2009,(6):19-20.
3、劉翠芝.精心設計活動 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J].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8):35.
4、朱娣.激發閱讀興趣 指導課外閱讀 [J]. 江蘇教育通信2008,(3):35-37.
5、朱小燕.倡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性 [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9,(3):30.
『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柒』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有哪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想情感價值觀,因此,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語文課程中,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明確這一點,並在閱讀教學時充分引導小學生的閱讀。語文教師要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創造新穎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以小學生為主導,充分發揮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表現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在講《雪孩子》時,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讀示範,其次,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找同學讀,最後齊讀,語文教師也可以在講解每個自然段的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 二、提升小學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難點則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還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語文教師在講《林海雪原》時,可以帶領學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風景,然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通過學習後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 三、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閱讀教學方式有所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交流溝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課後也能夠積極地學習。 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教師要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性。只有從多方面考慮,全面地進行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學質量。
『捌』 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從而提高課堂互動教學的效果,開創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閱讀前的導入,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圍繞課文的內容,可先從學生感興趣的相關材料談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採取不同的方式切回到主題,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慾望。
教師的朗讀示範,它是最形象、最生動、最切實的指導,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教師通過語音純正、抑揚頓挫、充滿感情的示範,營造和渲染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藉以感染學生,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培養和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從低年級抓起。在課堂上嘗試全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即使當時學生覺得新鮮而興趣大增,但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感到乏味而失去吸引力,
「一招鮮,吃遍天」的做法應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上成效不大。因此,應避免長期重復同一種閱讀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的「審美疲勞」,及時輪換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無疑會給學生注入「興奮劑」,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閱讀過程的樂趣,從而保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有助於學生理解感悟和積累知識。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均應重視朗讀、默讀、背誦。
首先說說朗讀。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用心地去朗讀。
分組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根據文章結構,教師可按結構段安排學生分組朗讀(對於篇幅短小的文章,可分組朗讀整篇課文),引導學生聆聽其他同學的朗讀,找找自己的差距,鼓勵學生發言談談聽後的體會。對於朗讀好的方面應予以課堂表揚,對在朗讀中存在的通病和錯誤則及時指出。讓分組朗讀在學生眼裡成為別具一格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讀懂課文並有所感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和提高朗讀水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接下來再談談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默讀完課文後,能有時間來思考。學生默讀完後,還應檢查默讀的效果,對不按要求默讀的學生進行幫教。就我所教的低年級而言,當學生看完一篇課文後,我經常會問:同學們,你們在書中找到幾個「陌生的朋友」呢?你們讀懂了些什麼?同學們便會爭先恐後地回答。這樣,即檢查出了學習效果,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生機盎然。
最後說說反復誦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反復地誦讀文章,特別是感情強烈或是精彩的句段,訓練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學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從初知到體會,到感悟,直至動情,這是學生閱讀課文的情感在不斷地變化,感受在不斷加深的過程。反復地朗誦課文,給學生從感性認識躍上理性認識提供了幫助。
三、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語言文字描述沒有什麼可感性時,可以藉助人的聯想和想像,化抽象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有時語言文字本身具有意象性,通過想像,創造出更生動的畫面,更好地理解、體會文本。這樣的感悟是豐富的,是深入的。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要理解『無邊無際』這個詞,我讓學生用硬紙做成捲筒,透過窗子看看外面的天空,說說天有多大?再讓同學門站在陽台上看看外面的天空,說說這時的天有多大?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無邊無際。再進一步引申,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說的上是無邊無際?學生展開聯想想到了大海、沙漠、草原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了。
四、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培養學生主動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習慣,為豐富學生的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對於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在閱讀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平時多讀才能熟記在心,才能最終將書本上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
教材中比較多地採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據我所知,許多教師都有一些好辦法引導學生積累,如采蜜本、美詞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錯。
總之,在課堂教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重點發揮『導』的作用,把學生引入主動閱讀的狀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就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藉助榜樣的力量,以點帶面,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這樣班裡就會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它能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獲得發展,應該成為所有教師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本文試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作一些探討,可以從研讀文本、精心設計、品味語言、讀寫結合等方面入手。
: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實效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不斷的發生改變。因此,當今的課堂學生動手操作的多了,發揮交流的多了,表現展示的多了,課堂上時常是一幅忙碌熱鬧的景象。可是在我們教學後卻經常、也應當反思一個問題:在這40分鍾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用另一句話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
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提出研究的主題是: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何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問題。一線教師不僅關注理論上如何澄清,而且關心在操作層面怎樣落實。要構築有效的語文課堂,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讀文本 ,把握主題
深入研讀文本,准確地解讀文本,這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所在。崔巒指出對文本的解讀,忌淺——淺嘗輒止;搬——急於看教參中的「教材分析」,用別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讀;偏——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課文上,而是漫天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大量補充圖文資料,造成了「泛語文」的偏向。
蘇教版第八冊語文教材《「番茄太陽」》 敘述了「我」與盲童明明之間的一段交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文章中的「我」顯然就是作者的藝術化身,現實生活的艱難讓「我的心情灰暗無比」,是盲童明明的笑聲感染了「我」,給「我」帶來了快樂,讓我的心「溫暖」起來。對於文本的解讀、「番茄太陽」的內涵、「明明的笑聲」的理解是多元的,網路上爭議也是較多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把小女孩的「笑」解讀為「堅強」,把結尾的「許諾捐腿」升華為「高尚的奉獻精神」。但經過反復研讀課文,我認為盲童快樂歡笑與「堅強」的性格無關,而是因為她的父母努力給了明明和正常孩子一樣甚至更多的愛和關注。親情關懷使得身殘的小女孩同樣享受到正常兒童應有的快樂,這才是課文的教學價值所在。「我」的情緒由灰暗逐漸好起來的原因,實際就是融融親情關懷下的小女孩「咯咯笑聲」的感染。我還認為結尾的「許諾捐腿」 本是小女孩無心的天真之語,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小女孩懂得了去愛,而不是注重「捐腿」結果的犧牲性「奉獻」!
很多時候,對課文主題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麼簡單的。有的課文主題思想明顯,有的蘊含在字里行間,要認真鑽研,多讀些參考書,從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上,從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內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所以研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是語文老師一生都必須修煉不止的看家功夫。
二、明確目標,精心設計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習慣;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維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全面發展。
蘇教版第六冊《剪枝的學問》,揭示了「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一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綠線內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在積累的基礎上會靈活運用;三是弄懂剪枝的學問,並掌握用人物對話來揭示事物所蘊含的道理的表達方法。教學步驟的安排,第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學會9個生字,認識綠線內2個生字;理解和運用詞語;讀熟課文、感知內容。第二課時完成三項任務:讀好課文,揭示道理,學習並掌握表達方法。這樣的設計,沒有繁復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質朴,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類型和能力模型完全顯現出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是最儉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三、推敲字詞,品味語言
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文學作品,語言規范,而且鮮明、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背誦、記憶、吸收、積累。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吸收規范的語言,要將語言的規范性、生動性體現出來,使學生讀懂詞句,好的片段、課文要朗讀、背誦。
特級教師王崧舟一直倡導語文教師要有語文意識,要用語文的眼睛去看問題,用語文的耳朵聽聲音,用語文的嘴巴去交談,甚至用語文的心靈去感受、去思考、去體驗,總之,要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的問題。他認為語文課要在「關注語言文字所表達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語言文字表達形式所傳遞出來的那種節奏,那種韻味」。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是這樣處理「冒」這個字的:
教師: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指名讀說)
學生: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
教師:說不清楚是正常的,說得清楚卻是不正常的。你能覺察到「冒」字特別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請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長、鑽、伸、露、探、沖)
教師:自己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體會一下,你覺得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采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地……要求學生分別把這些詞填到原句中去,再來讀讀悟悟。)
教師: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課件播放荷花)
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關鍵在於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發揮語言的魅力。王崧舟老師僅憑對一個「冒」字的解讀就引導學生品出了荷花的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有靈魂的。語言和思想、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的統一體。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過語言才能表達出來的。葉聖陶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講得非常清楚了。他說:「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別之處,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獨立固定的材料來的。」 所以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就是要發揮語言的魅力。
四、讀寫結合,堅持練筆
閱讀文本,特別是閱讀名家名篇,既要學讀,又要學寫。所選的閱讀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學生吸取和積累下大量的規范而優美的語言,為作文打基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如何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構思,遣詞造句等方面學習文章的寫法,在閱讀課上體現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要始終貫徹讀寫結合的原則,尤其要強調說和寫的訓練。大作文以外,要重視平時結合閱讀的小練筆。我一直主張在每一篇課文講讀過程中,除了讀書之外,要有10-15分鍾的時間進行聽、說、寫練習,就是由讀遷移到聽、說和寫,可以是內容的遷移,也可以是語言形式的遷移。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練筆實踐。
蘇教版第八冊《三顧茅廬》一文中「隆中景色」這一片斷景色美、方法妙,很有典型性。我要求學生用上「來到……只見……」寫一處景色,要求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適當創新。這是寫作方法和語言形式上的遷移。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在閱讀課文第3、4段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地震中的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的無私付出,在朗讀之後,安排這樣的寫話練習:「從台灣青年身軀里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時此刻正涓涓地流入小錢的體內,小錢終於得救了,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又怎能平靜呢?讓我們的心緊緊地貼著小錢的心,將他內心的感受也涓涓地流入你的筆端。」這是內容上的遷移。這個小練筆的設計,非常有意義,不但練習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更說明只有學生真正有了感受,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在思想上有所悟,情感上有所動,心靈上有所凈化,這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一;如果在語言上有所積累,這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二;如果學到一點寫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須「情動而辭發」,這就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三。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遠非上述的幾點,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吳小蓉;《情感語文——對比中尋真諦》;《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7年第7期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修訂建議匯總報告
我可以幫助你,你先設置我最佳答案後,我網路Hii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