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多媒體教學設計
1.首先備課就是電子備課
2.課程中用到的模型,圖畫等等都是通過多媒體展示
3.板書的展示都是多媒體展示
㈡ 如何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能把形象直觀的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引申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一直在研討的課題。在研討中,越來越多的學校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持術的重要性,我校從多渠道籌措資金,建成了教師電腦備課室、多媒體教室等。
硬體上馬後,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改變現有的教育方式,使現在信息技術與我們的教育教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這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引課的時候吸引學生,那麼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當我們感覺單純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海洋。為了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除了教師的行為、語言,教學的設計之外,採用多媒體教學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教學片斷)師:小紅和她的幾個好朋友約好到人民公園去玩,正准備上車時,售票阿姨擋住了去路,她說必須答對車門上的題目才能給他們開門。同學們願意幫助他們嗎?生說願意。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略)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全部答對了車門就開了。他們上了車後,司機大伯又笑眯眯的對他們講,對上我的口令才能車才開的了。設置配音效果,生齊答。車子就開了。
在課的開始,復習了10、9加幾的口算和8、7、6的湊十法,鞏固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在教學設計上,我並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 並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故事情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並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實踐證明,這樣的復習新知,往往是效果顯著的。這樣一來我們利用計算機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二、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易於學生接受。
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由於學生年齡小,對一些抽象的問題不易理解,而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卻記得特別牢固,例如,我發現他們在計算5-3時,不是對抽象數字的分析綜合,而可能是用五個手指減去三個手指、五個蘋果吃了三個等具體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來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由抽象到直觀、文圖並茂、聲像畢具,形象生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聯想。
例如,在講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填未知加數時。我考慮到教材內容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早接觸到的用括弧代替不知道的加數的代數知識,是高年級求未知數x和解方程的初步鋪墊,以適應高年級的代數知識的學習。
遵循低年級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思維原則,通過讓學生先看直觀圖來理解題意,再看圖填算式中的未知數,幫助學生理解填未知加數的含義,有利於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設計課件時,我先設置用形象直觀的實物,然後出示填空題。
三、利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事物的直覺形象思維只停留在表象階段,抽象邏輯思維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規律。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辯證途徑。」意思就是說人認識客觀真理是從形象思維入手,再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形象思維雖然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只是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才能使認知深化到事物本質及其規律性。
所謂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對具體的事物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與推理、判斷等過程,從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則、定律、性質和本質特徵。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點,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的階段,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要與直接感性的經驗相聯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顯的具體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目標:是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2、會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3、會解答有關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應用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建立在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的,首先從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著手,通過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即與它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中,應培養學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因此在學習時先操作計算機:用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進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個三角形,沿著它的高剪成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們和另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其中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應的小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對圖形的想像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了應用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幫助鍵觀察計算機中動態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長方形的過程。
學生在計算機動態演示的過程中,領悟了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中推導出來的,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是: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探究了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的來龍去脈,理解了本課知識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維十分活躍,了解了許多平面圖形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聯系的,只要找到了這種聯系就可以將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通過新舊聯系求得所要求圖形的面積,無論三角形面積計算或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都是如此。由於信息技術能形象地用動畫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的想像聯想能力得到發揮,由此知識掌握很扎實,同時又學會了把問題轉化為知識,也學會探究了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與分析、推導等思維能力。
四、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於一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裡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鍾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鍾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鍾。這天早晨8時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洋洋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洋洋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麼做呢? 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麼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錶示,不學洋洋,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
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於接受。
五、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幾何畫板》軟體是一個平面幾何工具軟體。該軟體功能強大,可以動態地呈現幾何關系。教師利用它既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編制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又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一工具在計算機上探索,製作各種幾何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從而可以發現和研究圖形的內在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十分理想的「做數學」的環境,幫助學生形象化地理解幾何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做到。
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比較充足的探索與創造的空間,讓學生盡量釋放創造的潛能。這樣一來,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再創造,實現了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即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把教師從繁瑣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把課堂的寶貴空間和時間留給我們的孩子,使學生在圖、文、聲、像的情境中培養興趣,開闊思維。
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信息化也會變被動為主動,變不自覺為自覺。讓我們瞄準未來,大膽實踐,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為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而努力奮斗。
㈢ 小學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弊端
1、濫用
這個時代年輕教師居多,所以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較快,但是這期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多媒體的運用而言,很多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由於認識上的片面性,總認為「多媒體先進,應該時時處處都要用」,甚至把是否應用了多媒體作為評課的首要標准。因此導致有些教師不管教的什麼學科,不管是什麼課型,節節課都用多媒體,甚至黑板的板書也是用多媒體出示,看的學生眼花繚亂,雲里霧里。記得以前就有這樣的思想,而且上過這樣的一節課,「口算乘法」,也是講所有的口算題包括板書全部出示的大屏幕上,並且不同的算式都用了不同的顏色,整個課堂學生都被花里胡哨的屏幕所吸引,根本沒有集中精力去學知識,課後我認真的反思,其實這樣的課型完全可以講口算的式子做成口算卡,或者直接板書在黑板上,通過比賽等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去學習,可見多媒體勿濫用啊。
2、沒有用到恰當之處
數學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得有所依據,有些時候會看到有些數學課件,背景畫面復雜,把一些可有可無的,與達成教學目的無關的,甚至會干擾教學進程的內容添加進去,並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這些課件畫蛇添足、喧賓奪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他們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影響教學效果。還有一些教師所做課件不是重點和難點的內容突出,重難點的內容反而略過,沒有真正起到凸顯重難點的作用,例如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有的教師整節課都是讓學生觀看什麼事平移現象,什麼事旋轉現象,而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本質,可見,多媒體的運用不恰當。
3、完全代替其他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比其他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優勢,,但一節課的好壞主要看有無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傳統的教學手段並不就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解決一些傳統教學手段不易解決的問題,多媒體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是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傳統的教學手段也有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因此,我們在看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獨特優勢的同時,絕不能過分誇大它的作用,甚至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建議
1、與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師不能死板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過分的依賴多媒體,更不能忽視其他輔助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在一節課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種方法和手段,要注意優化組合,成功的課堂往往是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例如:數學課中重點的概念、公式等還得依據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其總結出來,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整節課都能看到,整節課都能明白所學的核心內容,從而加深了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的印象。而多媒體,一頁屏幕寫滿得換下一頁,當學生想看前面的還得換頁,弄得學生頭昏眼花,因些,課堂教學中只有將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傳統教育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才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2、用的恰到好處
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直觀生動,但教師必須注意適時運用,恰到好處,才能化平淡為神奇,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在學生思維困惑處或關鍵處適時運用多媒體,又有利於學生空間想像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同時恰當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視聽並用,拓寬信息傳播渠道,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另一方面,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教學「減法的初步認識」,學生雖然已經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減法計算,但對於減法所表示的含義,以及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並不是很了解。鑒於此,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個賣氣球的老爺爺,拿了5個氣球,氣球隨風飄來飄去,這時來了一個阿姨帶著一個小朋友買走兩個,老爺爺手裡還剩3個氣球隨風飄擺,這時學生清楚地看到是從整體5里拿走2個,這時再通過屏幕出現減法算式,學生很好的理解了減法的含義。
3、有時可完全不用
有的數學課型不用多媒體反而會比運用多媒體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計算教學,尤其教學豎式的時候,教師一邊板書豎式一邊引導學生該如何去寫,學生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去學習豎式的書寫,遠比多媒體演示效果好的多。
因此,現代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處理好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而並不是整個教學活動單一的被網路媒體所左右,應當注重實效、適時、適度地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教學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應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完善,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普及和運用日益廣泛和深入。它不僅可以促進教學內容快速更新,緊跟科技發展步伐,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想像和創造能力;而且對教學資源的傳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把電、光 、形、聲多種媒體組合起來,創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視聽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現代教育技術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它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是目前實施素質教育、實踐《新課程標准》的有效途徑,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運用前景非常廣闊。尤其是近兩年來,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許多教師都在積極的學習並使用這項技術,總結出了許多成功經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就多媒體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談談自己的觀點,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一、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重形式輕內容。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於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於是很多教師便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圖像信息,並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但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於學生想像力的發揮。我曾觀摩某教師一年級的「減法的認識」課堂的場景:屏幕上呈現出寧靜的湖水、蔚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朵,畫面很鮮艷奪目,還配有悅耳的音樂,這時5隻天鵝飛了過來翩翩起舞,接著,有2隻天鵝輕歌曼舞地飛走了。這位教師在教學中,本想把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在「減去」的概念上,但學生卻陶醉在圖畫和聲響效果之中,陶醉在美的世界,沒有真正理解「減法的意義」。無疑這樣的課件設計是失敗的,又譬如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一位教師想讓學生計算幾道進位加法而設計一副美麗的迷宮,在迷宮內寫出算式,然後問學生:「看哪個小朋友最先算出來?」沒幾個小朋友算出來,原因是大部分學生被那美麗的迷宮迷住了,這樣的多媒體課件就偏離了教學目標,沖淡了教學主題。
2、重媒體輕教師。
多媒體是現代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所以有些教師把多媒體說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有些多媒體教學課,會出現不分課程內容,過分依賴媒體技術,僵化地使用現代化媒體的現象。有一些教師純粹以多媒體替代板書與掛圖之用,還自以為用了多媒體而頗為自得。有的教師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也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多媒體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外,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有語言手勢、肌體動作以及神態等等。而現在的有些CAI教學缺少了教師的熱情參與,教師成為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既不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又增加了學生視覺上的負擔,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很不利。我認為現代媒體只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輔助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不應喪失的,現代教育技術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之一。
3、成人化的設計。
在設計CAI課件腳本時,忽視了我們的對象是知識相對不豐富、認識事物不全面的小學生。課件設計時有成人化傾向,以成人的審美情趣、認識事物的方法、理解問題的角度來設計CAI課件。我認為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和審美觀,站在小學生的視角上,多為學生著想,設計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審美情趣的課件。我們應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同時要從人與多媒體、教學內容與多媒體的關系入手,探討多媒體在教學運作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多媒體在教師的駕駛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 如在觀察的模糊處,可以利用不同顏色對人不同程度的視覺刺激,來提醒學生的注意;在需要模仿、練習的環節,可創設供學生模擬、學習的「虛擬現實」的機會;利用不同文字、圖片的對比展示,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動畫來幫助學生理解「演變」和「操作」過程;利用模擬的聲音,鮮亮的圖畫來創設情景和氛圍,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等。
4、認識上的偏差。
部分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片面理解,認為只要使用了現代的教學設備,就是進行了現代多媒體教學,因此公開課一定要用多媒體。有的教師為了上一堂公開課,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製作課件上,為表現藝術美感,在課件中使用大量的音樂,有的甚至在學生思考問題時還配以背景音樂。沒有把媒體與教學內容充分整合,認真分析哪些內容用什麼方式表現為好,利於學生學習。也有的教師忽視了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在設計課件時內容涵蓋一節課的全部內容,包括激情導入、設疑、例題講解、練習題、課外知識等。這樣一來,教師只是多媒體的操作者,而且這樣大的信息量,勢必造成媒體對學生長時間的刺激,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斷變化的屏幕上,忽視也來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識點,造成消化不良,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加之長期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喪失新鮮感,若教師教學組織不當,學生感覺單調,視覺疲勞,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多媒體教學應該發揚傳統教學的精華,切不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拋棄優勢方面,只為趕時髦,擺花架子,顧此失彼。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將現代教育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進行整合,發揮各種教學手段各自的特點和獨特的功能,在教學中使它們取長補短。
二、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的策略
1、聯系生活實際,促進興趣培養。
新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我認為開發出的課件不應是受完整教學程序束縛的整體,而應是一個個有利於突破思維障礙、達到教學目標的「課件碎片」。教師上課時,適時選用其中的部分「碎片」,加上由自己搜集、積累的教學信息、資料製成的「課件碎片」整合成本節課的CAI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性、探索性使用其中的—部分內容,並非從頭到尾地運用。這樣可以避免選用同一課件,就只能有一種教學設計的弊端,有利於培養師生雙方的創造性,同時還能縮短上一節CAI課的准備時間,提高課件的實用性,從長遠看有利於CAI的推廣。因此,我們應開發課件碎片的「積件」,對於精良的課件,應積極管理起來,派專人把好的「完整課件」分解,除去不具推廣意義的部分,留下有推廣意義的部分,並且以課題為單位儲存起來。需要時,教師可隨時查閱。如此一來,精良的課件可最大限度的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資源。這必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教師要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采擷生活中的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教《圓的認識》,教師設計米老鼠和唐老鴨進行騎車比賽,先是米老鼠騎「三角形」車輪,唐老鴨騎正方形車輪的比賽,它們雖然想方設法讓車子轉動車子就是不動的滑稽樣,讓同學們哈哈大笑。第二場比賽,米老鼠騎軸心不在圓心的車子顛簸不止,唐老鴨騎軸心在圓心的車子平穩行駛的場面,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數學問題然後小組合作解答,這樣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不但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大膽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形聲結合、視聽並舉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結構,掃除文字障礙,形成空間觀念,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同時從贛州、南康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10千米,乙每小時行8千米,2小時後兩人相遇。問贛州、南康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像這種「相遇問題應用題」的教學,我認為既要幫助學生理解運動方向的概念,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並掌握解題思路,解題方法,以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解法一,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動畫畫面:一聲鈴響後,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用不同顏色表示同一時間內兩人所行的路程。我根據屏幕的演示,引導學生思考:求出2小時後兩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即是贛州、南康兩地間的距離。列式為: 10×2+8×2=36(千米)。
解法二,我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將甲、乙兩人在第1、2小時所行的路程的畫面分別移動,再合並在一起,我再結合動畫問:「怎樣求兩人2小時所行路程之和?」學生根據畫面演示的情況,很快得出:先求出甲、乙兩人一小時的速度和,再乘以2小時,即可以求出贛州、南康兩地間的距離。列式為:(10+8)×2=36(千米)。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動畫來模擬甲、乙兩人運動方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甲或乙先行的情況,顯示了或走或停的動態過程,形象有趣的把解題思路呈現給學生,形成表象,變抽象為形象,置學生於所創設的情境中,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幫助充分感知,促進思維過渡。
實踐表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聲音、圖像、文字、錄像、動畫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的慾望」。
例如:我在《角的認識》的教學中,藉助CAI課件的鮮艷色彩和優美圖案,直接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因此在讓學生觀察實物感知角的形狀時,我設計出示CAI課件的三幅圖案:1、出示一條色彩鮮艷的紅領巾,讓學生找出紅領巾的三個角;2、出示逼真的鍾表實物圖,讓學生找出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夾角;3、出示一把漂亮的實物摺扇圖,讓學生觀察摺扇打開時的角的大小。讓學生觀察這些實物圖形中的角,圖像顯示模擬逼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數學美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找到所出示物體各自的角後,再利用課件中動畫光點的閃爍,演示實物圖上角的形成,緊接著把實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幾何角。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我把三種不同的角(銳角、直角、鈍角)放到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角都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時計算機屏幕上分別同時閃爍三種角的頂點和三種角各自的兩條邊,幫助學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的邊」,這樣就順利地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如何畫「角」是這一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由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看,筆者認為這樣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部分學生利用教師畫角時的機會在說話或玩東西;其二,作圖時,教師的身體會遮擋住部分學生的視線,不利於學生進行觀察。而這一環節,用CAI課件來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樣了。第一步,計算機屏幕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在演示前,我提出要求:「注意觀察畫角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 由於用電腦來畫角,手段新穎,學生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第二步,我再在黑板上示範畫角的過程和方法,並讓學生書空。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畫角的步驟和起筆位置,滲透了角的形成。第三步,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畫出一個角,我在班裡巡視,指導個別困難的學生。這樣的教學過程,既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學生對畫角的方法清楚明了。
3、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整體發展。
新課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正符合新課程這一理念。
如教「分數的意義」前,我先提問學生:「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讓學生主動地面對新知去回憶再現舊知,並通過交流互相啟發補充。接著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體平均分,並用分數來表示。」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根據學生的交流,用多媒體出示一個西瓜或一張紙、一段1米長的線段。然後教師出示12隻小猴,提問:「你會怎樣把這12隻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麼的分數表示?每份有幾只小猴?」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小組匯報分別把12隻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過學生的討論、觀察,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
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小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收獲。加上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
4、拓展思維空間,促進個性發展。
新課程標准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現代網路的快速發展與使用,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充分展示自我的個性。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強化學生對「若干份」、「一份」和「幾份」的理解,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個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製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數的題目,讓學生自由填空並說它所表示的意義;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自主練習。於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又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閃現。
5、引導主動參與,促進效率提高。
如果能把學習內容寓於游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具有玩游戲這一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開發智力,並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於是我用計算機程序設計了一個 「拿乒乓球」 的游戲。把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派一個人參加。老師先出示20個乒乓球,提問:「拿走總數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給老師。」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誰拿的又准又快,接著比比哪組拿走的多。這樣,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爭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在「玩」中學、「樂」中獲取知識,體驗新知。這樣設計符合新課程思想:「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低負荷,高效率,大面積」的特點,還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例如,我在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首先演示平均分割一個圓,分成8份、16份、再到32份……每次分割後計算機會展示拼合的效果,從接近平行四邊形到越來越接近長方形,通過對拼成的長方形的觀察、比較和演示,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分割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形狀越接近長方形。這樣的演示將一較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圖形的不斷對比、組合中展示出來,降低了學生思維的難度,突破了教學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是無與倫比的,現代化的技術必須要有現代化的思想與之相適應,我們應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徵來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得當可以使教學如虎添翼、錦上添花,使用不當也會事與願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這一點,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發,從優化教學過程出發,嚴格遵循實用性原則、恰當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輔助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實現課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構建和優化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使之逐步從走向成熟 。
㈤ 小學數學教案設計如何選擇媒體
以下是我對如何選擇媒體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用。
目前,在廣泛使用電教手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在某些方面已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違背了小學數學教學規律,教學中增加了牽強的成份。許多老師一味的認為現代化的電教媒體比傳統的教育媒體作用大、效果好,處處用現代化的電教媒體替代傳統的教育媒體,其實傳統的教育媒體(實物、掛圖、教具、學具等)在數學教學的某些方面仍發揮著現代化的電教媒體無法替代的作用。我認為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媒體的綜合優勢,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種教育媒體,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
現代課堂教學中教育媒體的運用必須遵循並適時體現課堂教學的基本觀念、基本原則,否則這一切的運用都是無效率可言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選用比較經濟的方法,宜用則用,不宜用則不勉強。教師必須吃透現代數學課堂教學的觀念,並以此為准繩,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媒體的應用。認真推敲教材,嚴謹設計教法。本課有沒有必要應用媒體?選用什麼樣的媒體?在哪些環節應用媒體?怎樣在需要處應用媒體?
多媒體課件,以其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地傳遞信息,延伸和擴展了教學時空的維度,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興趣、模擬操作、突破難點等。就「圓的認識」一課,我認為,應用多媒體課件更能優化課堂教學。課近尾聲時,學生普遍比較疲憊,我適時提問:「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明汽車的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在學生思考和小組討論片刻後,教師演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片綠地,一隻小猴子坐著一輛方形車輪的車上,在音樂的伴奏下前進。看到小猴子被車顛得一上一下,學生開懷大笑。這時,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小猴子為什麼會感覺顛簸?有的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方的,有稜有角。老師再問:「難道坐在車輪沒棱沒角的車上就不會感到顛簸嗎?」教師繼續演示課件,屏幕出現小猴子坐在橢圓形車輪的車上,伴著音樂聲向前進的畫面,仍見小猴子隨著車輪的轉動上下顛簸。「這又是為什麼?」教師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出了正確的回答。再次引導學生看屏幕:一隻小猴子端坐在圓形車輪的的車上,在悅耳的音樂伴奏中平穩前進,車輪向前滾動時,車軸「畫」出一條與地面平行的「直線」,鮮明地揭示了車軸與地面的距離始終保持不變的道理。本節課中應用多媒體課件模擬方形車輪、橢圓形車輪的運動,這一現象是其它教育媒體做起來無法達到的效果。
又如,在「圓錐的體積」一課中,我認為,應用傳統媒體則更適合本節課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認為: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在他們的頭腦中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A、B、C、D四個小組,其中A、B、C、三個小組用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讓他們做實驗,D小組用不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進行實驗。實驗開始,教師提出問題:「各小組利用老師准備的儀器研究一下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有什麼關系?」通過動手操作,其中A、B、C、三個小組發現拿一個圓錐體容器往一個圓柱體容器裡面裝水,3次正好裝滿,D小組發現他們不是3次而是4次裝滿,教師及時點撥:「觀察D小組進行實驗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和A、B、C、三個小組的有什麼不同?」通過觀察、討論學生不難發現,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容器裝水時正好是3次裝滿,從而得到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關系。即: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1/3,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學生經過動手操作,親身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化抽象為具體,變主觀為客觀,使學生從親身體驗中取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聯系。
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媒體。我們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千萬不能為了電教而電教,不能搞電教形式主義。而要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現代化的電教媒體與傳統的教育媒體恰當的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媒體的綜合優勢,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種教育媒體,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也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現代化意義上的教育媒體,更能稱得上完全意義上的電化教育。
㈥ 如何藉助多媒體手段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深入的應用,推動了各行各業的技術進步,帶來了新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也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做得恰如其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也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1.藉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它能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視聽器官的協作運用,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特別是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持久性差。加上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出現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狀況。這時,教師可適當利用信息技術,創設一個生動的情境,通過色彩鮮艷的圖象、生動的動畫、逼真的音效,緩解學習疲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電影般地創造了一個動畫場面: 媽媽要過生日了,小紅決定給媽媽買個禮物,然後親手用紙製作一個漂亮的長方體的盒子來擺放禮物。在動畫中,出示了這個盒子的製作要多少卡紙的問題,因此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同時真實的生活畫面和動聽的《生日歌》,改變了傳統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課引入,極大地引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激活了學習的動機,在此過程中,生動形象的數學情境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教學效果。
2.藉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小學生的年齡小,抽象思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更多知識的獲得是以感性知識為基礎。因此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促進思維的豐富性。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也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又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推導時,書本上單一的圖形變化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熱情。於是在教學設計時利用信息技術和圖畫軟體,設置了多種梯形的分割、移動和組合,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演示,把數學課的枯燥抽象教學演變為一節自己動手製作演示課件的整合課,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一個梯形面積的公式推導,以書上的圖形演變為基礎,在他們的成果演示中,出現了六種圖形的演變,並且都能根據圖形的變化過程講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其中有些圖形的轉化甚至超出了教師預期的目標。這樣的整合過程是通過信息手段在電腦中靈活運用,使圖形或分割、或移動、或合並、或旋轉,生動再現了學生的不同思路,品嘗著不同的組合方式,從而完成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讓學生充分體驗創新後的喜悅,激發創新熱情。
3.藉助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例如:教學《圓的知識》,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看電腦演示的動畫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個動物在進行自行車比賽,在比賽沒結束時讓學生猜一下,最後誰得第一?為什麼?有的學生猜小狗得第一(因為小狗的車輪是圓的。)老師又問:小白兔的車輪也是圓的,為什麼不猜它得第一呢?聰明的學生會說:小白兔的車輪的車軸沒在中間。這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麼車輪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跑起來就又快又穩呢?學完這節課,你就會明白的。這樣引入新課,既利用了知識的遷移,又滲透了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思維就很容易激活,自然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索求知的慾望油然而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又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課中,「年、月、 日、閏年」這些都是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我就在 教學中運用了自製的教學課件,向學生們 展示了,「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為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月,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日」動態影像展示,將這些平時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展示在學生們面前, 這樣使他們對奇妙的宇宙充滿了好奇,激起了他們對發現知識的創新精神,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結論,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術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和聲像同步的情景、悅耳動聽的音樂、結合及時有效的教學互動,使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身心愉悅,從而快速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藉助信息技術,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由此可以說,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數學教學內容應該是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具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徵的現實性、生活化、親近感的內容。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
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又如《認識時間》教學中,我運用課件中很多的情景圖,一幅上學的圖:在圖左邊有鍾表,上面是具體的時間;還有星期天的圖:星期天,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出去玩的時間,回家的時間,吃中午飯,看電視時間等,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習的知識,准確的說出每件事情的時間,從而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應用中學會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對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進和深化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學中教師適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創設豐富的情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發揮最佳教學效應,從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㈦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你這個不命題作文范圍太大了,讓大家無所適從。
㈧ 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應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處理好多媒體與板書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和傳統板書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板書能充分協調師生互動,使小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啟迪保持一致,能深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使一節課的知識體系更加條理化、系統化。但是,在教學中,不少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丟棄了粉筆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書被機械的屏幕畫面替代,且板書的內容在屏幕上一晃而過,學生頭腦中無深刻印象,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的。板書是教師配合講授和練習的需要,既包括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的部分,又包括上課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具體情況臨時書寫的部分。教師板書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漸進的過程。演示課件的板書內容是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現,思維上的跳躍較大。而現場即時性板書則更能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對學生有一定的示範作用。例如,一些數學符號的書寫、圖形圖像的畫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範就不宜使用多媒體代替,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適當運用多媒體與板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到和諧統一,追求最佳效果。
二、處理好多媒體課件與教材的關系
教師應正確處理好教材與課件的關系,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如何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用在什麼地方,達到什麼目的。只有這樣,多媒體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上,教師一方面要考慮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判斷「半徑2厘米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的對錯,可利用計算機畫出這樣的圓,然後再用不同的顏色對周長和面積進行區分,再讓它們分別反復閃爍幾次,激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只有把充實的教學內容與完善的外在表現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個性化學習的目的。科學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重視如何教,更重視學生如何學。在課件設計過程中,要努力發揮多媒體反饋及時、准確的特點,使課件具有跟蹤學生學習情況的能力,以便獲得有效的反饋信息,從而正確地調整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上的優勢。
三、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變輔教為輔學。教師應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應著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教師的思維方式。所以,編制課件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水平,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出發,做到內容表達清楚准確,難易適當,趣味性強。如,在講解《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時,就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可以在課堂的最後出示16個蘋果,要求學生取出所有蘋果的1/2,學生踴躍舉手,可以多讓一些學生上台在電腦上操作。再要求取出剩下蘋果的1/2。經過比較,學生發現,雖然都是取出1/2,但是取出的個數不同,難點就解決了。因為這個操作是學生自己動手的,學生很容易形成單位「1」這個概念。多媒體輔助教學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時不愛學習的小學生,也喜歡上了數學。這樣把教學和多媒體緊密地結合了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學現代化。
四、處理好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方面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課件,另一方面,在表現形式上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只為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的形式上,結果只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而實效則平平。多媒體課件需要藉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於表面。例如,在教授「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我們可以把許多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通過計算機展示給學生,比如服裝、剪紙等等,融教學與欣賞於一體,不僅讓學生更加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拓寬學生的思路,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了解、熱愛。在課堂教學中引進自己編制的課件,用生動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效果,能把學生帶進一個五彩的世界,創造出一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形式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傳授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