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從哪些方面進行
我認為教學反思也就是課後反思。是對一堂課的自我總結。首先是對教回學設計的反思,哪些答方面是成功的,值得今後發揚,哪些方面還有待加強與提高。其次通過這堂課,你有什麼新的啟發,即對原設計有新突破,以應用於以後的教學,提高課堂效果。
⑵ 怎樣寫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學英語教學反思: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嘗試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隨著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與學的途徑、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引到我們的語文課堂,並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主動參與,發揮主觀能動性。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價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自己的主見於主動發展中。面向全體學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蘊涵的新理念。為了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⑴、創設情境,引人入勝。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於色彩鮮明,動感性強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應充分發揮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如:《荷葉圓圓》一課,課的開始,媒體呈現「碧綠的荷塘」的背景圖,同時伴隨著優美的旋律,一下子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自然的情境中,不一會兒荷塘里跑來一群小夥伴,伴隨著青蛙的呱呱叫聲,學生的情趣更被這生動活潑的畫面所吸引。人人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著把自己的感想告訴大家。有的說,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多美啊;有的說,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多可愛啊;有的說,小蜻蜓展開翅膀的樣子多像一架小飛機。學生情緒十分高漲,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⑵、巧設疑問,激發求知。古人雲,學起於思,源於疑。巧妙的疑問,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問題是思維的向導,只有把問題設計得巧妙,學生才會積極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在問題的設計上花點心思。如講《稱象》一課,我這樣設疑:大象又高又大,能稱嗎?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種辦法?哪種辦法好呢?我話音剛落,學生就迫切地尋找答案。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訴別人。學生們很認真地研讀課文後,答案也就隨著誕生了:課文里介紹了三種稱象的辦法,只有曹沖稱象的辦法行得通,而且很有創造性。學生在把答案告訴別人的同時,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整個過程,學生的學習勁頭足,興趣濃。 ⑶體現民主,語言激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民產、平等、和諧的關系,才能提高學生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因此,教師應創設情境,重視語言激勵,給每一個學生朝代到台上來「試一試」「做做小老師」的機會,採取只要「試一試」就會得到一顆智慧星的激勵手段。如:「語文園地大」里的「我會讀」這一欄目,要求學生認讀「團結、街道、勇敢、尊重」等12個詞語,目的是積累詞語、鞏固生字。教學一開始,教師用充滿神秘感的語氣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讓你們也來當當小老師,到台上來把你認識的詞語帶著大家讀一讀;同時,我們還要比一比,看看哪個小老師當得最好、認識的詞語最多,就給他一顆智慧星。」教師的話剛說完,同學們個個像戰士一樣,進入備戰狀態。有的藉助課後生字表,學習不懂的字;有的悄悄地問老師;有的同桌互相幫忙,目的都是想當一名最出色的小老師。整個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效益大大提高。
二、小組合作學習,發揮集體力量。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時下,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進行素質教育,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體現。這種學習方式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示出積極的狀態,能較大程度地發揮集體互助力量。一位學生的發言往往會引發其他幾位同學的思維火花,促使小組各成員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從而達到對問題的較全面、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在語言課堂上應積極為學生創設探討、研究的空間。根據一年級的年段學習目標特點:重點是識字、寫字。而大修訂後的一年級語言教材,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識字量大大增加。要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識字效果,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兩只小獅子》一課,要求認識的字有咬、洋、呑、獅、苦、靠、撲等。學生通過分小組合作學習,探索識記生字的方法,有的人換偏旁認記「咬、洋」;有的從編兒歌法認記「呑」(「一口呑下天」或「口上有個天」)有的用組合法認記「獅、苦、靠、撲」等等。同學之間通過互助互補,既發揮了個人潛能,又培養集體、團體的合作精神,而且在合作實踐中,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機會。課堂氣氛活躍、輕松、民主、愉悅。可見,合理地、適時地、適當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更能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識、提高能力。
三、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意識。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舊模式教學中,學生自身存在的種種消極心理,如膽怯、從眾、自卑等,會影響學生的創新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激發探索精神,首先,幫助學生克服從眾心理,讓標新求異的作法取代人雲亦雲的從眾心理。另外,教師要創設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氛圍。實踐表明,和諧、民主的氛圍有利於解放學生思想,使學生思維活躍,從而敢想、敢說、敢做、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勇於大膽創新,這樣有利於使學生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願望和性格。語文教學實踐性很強,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口語交際,都離不開學生主體的感受,因而,要努力營造一個可以讓學生積極思維的空間,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認識事物。為此,我經常讓學生就一個問題從多方面、多角度談出自己的看法,標新求異,克服從眾。在課本78面口語交際——「續講故事」教學中,教師事先將課本插圖製成動畫課件,並將之呈現在學生眼前,並配樂解說:哇!今天天氣真好。小兔高高興興去散步,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來……為學生營造了積極思維的空間。教師不失時機啟發,假如你是小兔和小松鼠,接下來你會幹些什麼呢?聰明的A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我是一隻小松鼠,我急急忙忙地向它跑去,是要告訴它一個好消息……A學生剛把故事編完,B學生說:我是一隻小松鼠,我急急忙忙跑去找白兔要告訴他一個壞消息……C學生說:小松鼠急急忙忙向白兔走來,是要請白兔幫一個忙…… 課堂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的翅膀自然而然地展開,不為一種答案而滿足。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潛能也得到充分展示,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創新意識。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在小學語言學習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⑶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形成英語教學藝術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尤其注重設計,科學的教學設計,既是體現教育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和預習性所必需,又是順利實施教學方案、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眾多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學校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只要教師有心,同樣可以進行樸素卻生動的有效的教學設計;一個教師的基本功的精湛同樣是成就教學精彩的基本元素,如清爽明了的簡筆畫和教師動聽的歌喉也能使教學充滿詩意,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並提升語言能力。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它不是教師完全預設的。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時,應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觀念層面:是否充分領會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要素。內容層面:教學設計是否有明確的問題情景和學習路徑。操作層面:是否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應充分重視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要學會主動把自己當成「魚」,只有這樣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預想「魚」的各種感受,才會在觀念上和方法上得到自我提升,也才會真正創造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一、 教學活動設計應該遵循基本的規律:( 1 )輸入——輸出。首先,從語言學習規律看,學生學習時首先要接觸一些語言現象,要體驗、感受、理解這些語言現象,我們把這些稱作英語的語言輸入。然後是操練、實踐和運用這些語言現象,這是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輸出要建立在輸入的基礎上。( 2 )語言操練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學設計中的活動安排應該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難度較高的。前面一個活動是後面活動的基礎,後面的活動是前面一個活動的發展和提升。( 3 )處理好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之間的關系。有的老師認為《課標》倡導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任務型教學有一個觀點就是主張在運用的過程中來學語言。二、教學各階段的活動設計建議:( 1 )復習、引入環節的設計? 導入要和後面的教學新內容相關;? 導入要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導入要盡可能簡潔( 2 )呈現、感知環節的設計? 調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關注即將學習的新內容;? 語言體現一定的重復性,增加學生感知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感知性活動,了解學生感知、理解新語言的情況;? 具有可理解性,融入一定的已學語言,對新內容巧妙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幫助學生實現短時記憶; 另外,小學生學習英語最怕「難學」,而教師最擔心「難教」。在「難」字解決之後,教學中的其他問題馬上會迎刃而解。因此,在英語教學設計中,難點的處理尤為重要。處理得當,有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簡短的語言其實不足以全面概括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要做到教學設計的科學,全面,還需要我們去多多的親身實踐。
⑷ 小學英語教學能力怎樣測試
面試主要考一些口語方面的,一個是看看你個人發音如何是否准確,在一個看你熟練成度,用英語自我介紹這都不用說了,肯定是有的,有的面試官還會讓你即興發揮,筆試的設計的內容比較多,有類似公務員考試的選擇題,包括常識(文學歷史,也有一兩道時事常識),言語理解與表達,邏輯思維,推理題等等;還有計算機的英語,都是選擇題;還有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知識;最後就是專業知識(語文)的考題。 卷面是百分制的,但專業知識占的比重最大。
⑸ 怎樣學好小學英語教學法
一、 設多彩情景,創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語言的學習如果脫離了一定的情境,學生學習起來不但吃力,更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的用法。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創設或虛擬情境,帶學生進入到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我認為這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所在。在實際設計情景時我們還要顧及三個因素:
1.趣味性。首先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其次,興趣對於學生學習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的。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宋代陳頤也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所以我們教師應牢牢佔領這塊陣地,想方設法使英語課堂激情四射、學生興趣盎然。這樣,學生因為課堂的精彩分呈會產生強烈的參與願望,傾心的投入也是提高課堂質量的保障,最終形成對英語學科學習的良性循環。
2.整體性。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的整體呈現。我們給予學生的得是過度自然、教學流暢的課堂,在此基礎上能給聽者呈現和構建一個視覺、聽覺、感觸等多方面參與的知識盛宴更是我們要追求的高效課堂。如果不注重整體,不把握關鍵,教學完成之後也就僅僅是支離破碎的記憶而已。
二、 巧制教具,輔助日常教學
在如今的教學中,多媒體是我們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我們習慣也喜歡用其中的圖片動畫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習慣用其中字體的變化和個性化的設計凸顯教學重難點。傳統的自製教具似乎慢慢淡出了教學的舞台。可是長時間屏幕代替黑板、代替教具的教學同樣會讓學生從陌生到熟悉,從習慣到麻木。也許多媒體終有一天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其實我覺得運用必然趨勢之下帶來的高科技的同時,傳統教具仍然有它獨特的用武之地。
1.單詞卡。
在教學五年級學生現在進行時的時候,我將幾個動名詞的單詞製作成精美的簡筆畫卡片。實際也證明這種圖文並茂的呈現效果不亞於多媒體。更有優勢的是當孩子們興趣十足的欣賞圖片時,那鮮活的眼睛明顯對接下來的教具和課堂充滿了更多的期待。從他們的驚呼聲中,也能感受到孩子對老師技藝的贊嘆。
2.自製掛圖。
在學生學習六年級交通工具及線路規劃時,我做了一幅精準的掛圖,以畫面的形式出示了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在引導他們思考作答的時候發現,這個方法真有用,學生學習的難點就在於在頭腦中建構知識體系,這么形象、逼真的問題解決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孩子們的討論和爭論的情景也是多媒體簡單運用不出的效果。比起太多和復雜的多媒體設計顯然不如我們直接繪畫掛圖來的實用。
三、 精編任務訓練,鞏固教學實際
英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語言的學習,在教學時我們注重語言的習得和把握,在反饋時,我們看重語言的輸出和表達。在課堂教學中任務型的訓練就是很好的鞏固和反饋手段。可以激勵學生自編兒歌、重組對話、Pair work、Make a survey及匯報、當堂測試等方法。
四、 多變教師演繹鮮活教材
1.形式多樣的體態語言。
教師的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教學情境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情境的表現更加准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2.個性化的人格魅力。
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個性化魅力主要體現在教學風格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不同於他人的教學特點。教學風格的表現,是教師教學特色的形成,是教師人格的投射、教師風貌和格調的體現,良好的教學風格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潤滑劑。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終生銘記不忘。個性化的選擇有很多,我更關注的是作為教師,我們的個性化是否能給學生的學習或生活帶來正面、鼓舞的作用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獨特的、有魅力的老師。
⑹ 小學英語教師為什麼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
有從事英語教學研究多年的學者提出,現代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中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英語教學的反思,已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著整個小學英語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顯然,這種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那麼,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怎樣形成並發展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還很粗淺的想法。一. 教師要確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絕不是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它並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古語說「有的放矢」,教學反思應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性的行為,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 應素質教育之需,英語教育需要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熟練的課堂教學技能、高水平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教師隊伍。為此,小學英語教師的反思應包括三種重要成分,即認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師的陳述。 認知成分指教師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決策。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認為,在人的頭腦中,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信息被組織成一定的網路,成為圖式,可以有效儲存和快速提取,構成了個體解決問題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教師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往往造成了他們在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處理上的差異。有人對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對課堂事件的解釋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專家教師在教學決策過程中體現出更深刻的、具有豐富聯系的圖式。這些圖式使得他們能夠准確判斷哪些事件是值得關注的,並從記憶中提取出有關的信息,以便選擇最恰當的反應策略。以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機智為例,有位外語教師在教cock (公雞)一詞時,有個學生突然怪聲怪調地說:「有沒有母雞呀?」頓時,全班一片喧嘩。教師平靜地說:「有,不僅有母雞,還有小雞這個單詞。」接著一一講解,並表揚了那位學生好學好問,但也批評了他說話的態度。這樣機智的處理,既沒有干擾正常教學,還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受到了教育。 批判成分指驅動思維過程的基礎,包括經驗、信念、社會政治取向以及教師的目標等,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在這種反思中,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註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其實時時刻刻離不開批判成分的反思。在各地的教學經驗的交流中,我們接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否就不假思索,全盤接受呢?這是一種需要我們去反思的成分。以「拿來主義」為准繩,批判地反思,進而內化,取其可用之處借鑒運用,不符合本地實際的則暫時放下。畢竟不同省份、或一個省份的不同地區之間的小學英語教育水平處於一種並不均衡的狀態。在小學英語教材使用上也是如此。不迷信、不拘泥於教材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教材提出質疑和可商榷之處的反思能力,也是體現一位小學英語教師個性和素質的地方。 教師的陳述則包括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寫作、交談的方式,教師用來解釋和改進自己課堂教學的解釋系統等等。教育學指出,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體態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為一名語言教師,考慮到所任教學科的學科特點及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則更有必要對自己的課堂陳述進行反思。如是否口齒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體態語言是否親切自然等等。而小學英語教師的重中之重則是時時刻刻應不忘反思我是否給了我的學生們准確的英語語音和語調。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不可迴避,它是我們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確然存在的問題。上海一所中學曾經作過一項調查,發現有很多學生喜歡英語課是因為喜歡他們的英語教師,包括教師的學識、修養和教師創設愉悅課堂的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盡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陳述,掌握優美的英語語音語調,形成親切得體的教姿教態,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二.教師應把握教學反思的過程 「實踐出真知。」教師的反思能力應在自身的反思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教師反思過程可分為四個環節:具體經驗→觀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積極的驗證。 首先是具體經驗階段。這一階段,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明確問題情境。一旦教師意識到問題,就會感到一種不適,並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於是進入到反思環節。但教師往往並不容易明確意識到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因此,在此過程中,接觸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學經驗、自己的經驗、各種理論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經驗等都會幫助教師發現問題。 接著是觀察與分析階段。教師廣泛收集並分析有關的經驗,對照自己教學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自述與回憶、觀察模擬、角色扮演,或藉助於錄音、錄像等來獲得信息數據。對它們進行分析,看驅動自己的教學活動的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目前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與預期結果是否一致等,從而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經過這種分析,教師會對問題情境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 第三、重新概括階段。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反思舊的教學指導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最後是積極的驗證階段。這時要檢驗上階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動和假設,它可能是實際嘗試,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檢驗的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從而又進入具體經驗第一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在我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年中,我感到我時時在經歷這樣的反思過程。以課堂教學方式的反思為例。最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上課內容,課堂上,我讓他們反復地跟讀操練課文中的對話和句型,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學生們開始失去了熱情。上課時,我口乾舌燥地教,而他們意興闌珊地讀。我很困惑,是我的教學有問題,還是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呢?在很多的英語教學雜志和教學錄象中,我看到了不同於我的課堂教學的實例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的教學效果。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的大方向更是引發了一場關於英語教學的大討論。我想此時,我是經歷了反思最為重要的兩個階段——具體經驗和觀察分析。之後,我將自己反思的結果一點一點地運用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採用游戲法、競賽法,設計活動課,逐步放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興趣盎然的課堂中來。我發現,游戲的加入與活動的增多,非但沒有使教學進度滯後,反而因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當然,在驗證的過程中,又出現了不一而足的問題,如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活動課堂的管理問題等等,但反復的反思、對照、驗證過程中,我感到學生們體驗到了英語課堂的樂趣。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循環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當然,在實際的反思活動中,以上的四個環節往往前後交錯,界限不甚分明。三.教師應注重教學反思的方法 荀子《勸學篇》中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意思是說,好的方法,將可以使我們順利達到目的。在教學反思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有效反思。(一)反思日記 教師的日常工作中,備課和上課是兩個互相關聯的重要環節。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設定教學目標、設計各個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其合理性在課堂實踐中獲得檢驗。例如在日常教學中,經由學生的群體性反應,如他們的接受程度、參與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現,教師會產生某種體驗。因此,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後,或在一節課結束後,即時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並常常自問:我的教學步驟流暢嗎?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嗎?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嗎?有效嗎?我設計的任務型活動能吸引學生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有什麼是我可以改進的嗎?如何改進?我給了我的學生現成的魚,還是給了他們釣魚的方法?我微笑了嗎? 這種反思方式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陳述水平,並帶動認知成分的延伸,幫助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二)詳細描述 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看到的情景,對此進行討論分析。在我工作的學校,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的風氣很濃厚,課後,教師之間坦率地交換意見和建議,對課堂中的情景熱烈而細致的討論。上課者和聽課者之間的這種詳細描述式的反思常常能發現許多教師自己平常不易發現的問題。(三) 行動研究 教學中,有些問題常常並不是教師的個體反思、實際討論所能完全解決的。因此,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與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這種反思方法稱為行動研究法。美國社會學家勒溫認為「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研究者的研究探索活動這種相互支持、交換意見、取長補短的合作,使得實際工作過程變成一個研究過程,研究過程又變成一個理智的工作過程。教師的教學反思是研究的基礎和來源,研究的成果又將進一步提高和指導教師的實際工作。 當前,國際教師專業化發展運動中,提出了「教師即為研究者」的重要觀念。在美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教學實際能力,而且在教育實踐中提倡反思,形成了教師的教學反思運動教師成為研究者運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強調: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當然也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⑺ 如何評小學英語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詞彙:classical music ,traditional music, rock music, pop music, children』s music, zither, violin, drum, guitar
句型:What music do you like?
I prefer…
What instruments can you play?
2. 情意目標:了解有關音樂的知識回,培養學生對藝答術的熱愛
3. 能力目標:
學會用英語陳述自己喜愛的音樂,談論有關音樂的話題。
⑻ 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摘 要】一支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教好小學英語的重要條件,因為他們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是維系小學英語成功的樞紐,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整個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 英語 課堂教學
一支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教好小學英語的重要條件,因為他們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是維系小學英語成功的樞紐,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整個英語教學的效果。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不能過分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課程標准》向廣大教師所提出的一個要求,這個要求的重要程度也不容忽視。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手段,但是,如果激勵手段僅局限於這堂課獎桔子,下堂課獎汽球,再下次獎橡皮等等,學生對英語課肯定是盼之又盼,得獎品成了學生學英語的目標。其實,對於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其分析能力還比較薄弱,教師過頻的獎物方法容易使學生養成追求物質的不健康心理。而且,借班上課的教師以物激趣的方法,還會給原任老師帶來諸多不利。
對策: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游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
二、不要過於追求英語課堂華麗的表象,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著教材轉.的確,如今的很多小學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很是豐富多彩,花樣兒特多,多媒體也不再是「皇家」的特權,頻頻搬進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後,聽者總無法產生品茶之後所有的淡中有香的滋味,倒是想說:真累,總算完了。我想說,教師費盡心機,設計如此多的活動是否值得?一堂同樣適用於一年級小朋友的英語課設計是否對教材定位合理?
對策:活動固然重要,但不要被教材所束縛,讓學生盡玩些變形不離本的游戲。教師可否變通一下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記得有專家這樣說:「教師要求學生10分,學生可能掌握7分;教師要求學生掌握7分,學生可能掌握5分」。我們的學生具有無窮的潛力,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盡可能大的發展。《英語課程標准》指出,「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正確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師不能被困在教材這個牢籠里,而應適當拓寬。新的英語課程標准整體設計分級目標,這就給教師們提供了選擇教材、駕馭教材的機遇,我們就要抓住這份機遇。 三、重交流,不要讓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於無信息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著手上的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表示贊許之後,又指著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這是復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信息差,明知故問,屬於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對策:《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換句話說,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會思維才會發展得更快更好。義大利著名導演——羅思特·馬西里尼曾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再沒有比思考更快樂的事」,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小孩在英語課中感到快樂,讓他們感覺到思考的快樂,那麼,這種快樂將會深層而持久。學生在思考中同時還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我學會思考了,我學會學習了。」
不要對明知故問感興趣,無論是什麼內容,教師都要記得:給學生製造一定的信息差。那樣編出的對話才會更真實、更有意義。比如:教學「How many」句型,教師在發問時就可讓學生快速瀏覽一遍事物後消失,讓學生以猜的形式給出不同答案,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閃現跳動的火花,學生才會得以一定程度的發展。
四、要面向全體,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和和參與實效性
小學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說,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小學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採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於英語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要求。
對策:《英語課程標准》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後進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五、豐富的活動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中介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以日常交流語言為主,帶有很強的情境性。而孩子注意力的穩定性較差,這就要求我們將枯燥的教學內容還原為實際生活,將課堂教學活化為交流情境。而豐富多彩的活動正是英語教學的情境化中介,是優化英語課堂的關鍵,是教師了解實際的策略,更是教與學的中介。教師應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識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採取種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做學生學習與活動的參謀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對學生的差異要心中有數,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會有利於全面發展,使他們喜歡英語,喜歡上英語課。
六、積極的評價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
教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不斷發展的活動過程,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做出判斷和決定,由此產生相應的教育評價。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帶來的愉快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兒童想當一名好學生的願望就是依靠這個力量。」每個兒童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哪怕只是一次微笑。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形成性評價,注意發現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讓他們自主地參與活動,完成學習。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⑼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怎麼寫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嘗試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隨著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與學的途徑、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其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引到我們的語文課堂,並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主動參與,發揮主觀能動性.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為的,價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進入一種自主的學習境界,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融自己的主見於主動發展中.面向全體學生,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蘊涵的新理念.為了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⑴、創設情境,引人入勝.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於色彩鮮明,動感性強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應充分發揮媒體課件的作用,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如:《荷葉圓圓》一課,課的開始,媒體呈現「碧綠的荷塘」的背景圖,同時伴隨著優美的旋律,一下子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大自然的情境中,不一會兒荷塘里跑來一群小夥伴,伴隨著青蛙的呱呱叫聲,學生的情趣更被這生動活潑的畫面所吸引.人人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著把自己的感想告訴大家.有的說,荷葉圓圓的、綠綠的多美啊;有的說,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多可愛啊;有的說,小蜻蜓展開翅膀的樣子多像一架小飛機.學生情緒十分高漲,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⑵、巧設疑問,激發求知.古人雲,學起於思,源於疑.巧妙的疑問,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問題是思維的向導,只有把問題設計得巧妙,學生才會積極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在問題的設計上花點心思.如講《稱象》一課,我這樣設疑:大象又高又大,能稱嗎?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種辦法?哪種辦法好呢?我話音剛落,學生就迫切地尋找答案.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訴別人.學生們很認真地研讀課文後,答案也就隨著誕生了:課文里介紹了三種稱象的辦法,只有曹沖稱象的辦法行得通,而且很有創造性.學生在把答案告訴別人的同時,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整個過程,學生的學習勁頭足,興趣濃. ⑶體現民主,語言激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民產、平等、和諧的關系,才能提高學生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因此,教師應創設情境,重視語言激勵,給每一個學生朝代到台上來「試一試」「做做小老師」的機會,採取只要「試一試」就會得到一顆智慧星的激勵手段.如:「語文園地大」里的「我會讀」這一欄目,要求學生認讀「團結、街道、勇敢、尊重」等12個詞語,目的是積累詞語、鞏固生字.教學一開始,教師用充滿神秘感的語氣說:「同學們,今天老師讓你們也來當當小老師,到台上來把你認識的詞語帶著大家讀一讀;同時,我們還要比一比,看看哪個小老師當得最好、認識的詞語最多,就給他一顆智慧星.」教師的話剛說完,同學們個個像戰士一樣,進入備戰狀態.有的藉助課後生字表,學習不懂的字;有的悄悄地問老師;有的同桌互相幫忙,目的都是想當一名最出色的小老師.整個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效益大大提高.
二、小組合作學習,發揮集體力量.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時下,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進行素質教育,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體現.這種學習方式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示出積極的狀態,能較大程度地發揮集體互助力量.一位學生的發言往往會引發其他幾位同學的思維火花,促使小組各成員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從而達到對問題的較全面、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在語言課堂上應積極為學生創設探討、研究的空間.根據一年級的年段學習目標特點:重點是識字、寫字.而大修訂後的一年級語言教材,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識字量大大增加.要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識字效果,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兩只小獅子》一課,要求認識的字有咬、洋、呑、獅、苦、靠、撲等.學生通過分小組合作學習,探索識記生字的方法,有的人換偏旁認記「咬、洋」;有的從編兒歌法認記「呑」(「一口呑下天」或「口上有個天」)有的用組合法認記「獅、苦、靠、撲」等等.同學之間通過互助互補,既發揮了個人潛能,又培養集體、團體的合作精神,而且在合作實踐中,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機會.課堂氣氛活躍、輕松、民主、愉悅.可見,合理地、適時地、適當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更能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識、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