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論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

論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1 18:19:09

⑴ 素質教育對中小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1)突出「啟發式」教學思想
堅持「啟發式」教學指導思想,按照引導內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要容求來選用和設計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點。
(2)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是當今改革教學方法的重要理念。教會學生學習是學生素質發展的內在策略,是提高學業成績的根本途徑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對策之一。
(3)注重研究學法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個方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教學方法就應以過去只研究教法逐步過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學法,使教與學統一起來。
(4)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
教學方法改革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學習態度,注重激情引趣。為了健全人格的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必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學生知情意和諧發展。
(5)實現教學方法最優化。
教學方法的改革或優化不在於剔除或偏愛哪些方法,而在於如何依據不同的制約因素對教學方法做出最佳選擇。

⑵ 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呈現有哪些新的特點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整個教學領域的深入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一方面對我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完善與改造,一方面積極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使我國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後春筍,競相涌現。

一、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介紹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學生學習的做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於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2、發現法的主要優點及其局限性

發現法有如下幾個主要優點。

(1)可以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

(2)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發現法經常練習怎樣解決問題,所以能使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樂於創造發明的態度。

(3)運用發現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4)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就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內部改組,這種改組,可以使已有的知識結構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更好的聯系起來,這種系統化和結構化的知識,就更加有助於學生的理解、鞏固和應用。

發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再發現的過程,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去獲得,或者重新發現,而不是由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必然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摸索過程。

(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發現法比較適用於具有嚴格邏輯的數、理、化等學科,對於人文學科是不太適用的。就適用的學科而言,也是只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

(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發現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為發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年級越高的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也就會越強。所以,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都有必要和可能採用發現法教學。

3、發現法教學舉例(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

給出一道題如39÷3。學生可先拿39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13份。做幾個這樣的題目後,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例如,給出這樣一道題:「哈利買了4條糖果,每條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

(1)每3個分成一堆,然後數出分得的堆數。

(2)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餘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

9+9+9+3+3+3+3=39(塊)

↓↓↓↓↓↓↓

3+3+3+1+1+1+1=13(人)

(3)與(2)相似,但他們看出有4個9。

9+9+9+9+3=39(塊)

↓↓↓↓↓

3+3+3+3+1=13(人)

(4)他們看出3個10正好分給10個人,剩下的每3個分成一組。

30+3+3+3=39(塊)

↓ ↓↓↓

10+1+1+1=13(人)

(5)與(4)相似,但他們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給3個人。

30+9=39(塊)

↓ ↓

10+3=13(人)

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後,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演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嘗試教學法產生的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學改革已經走上了正軌,國內有許多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同時,也有許多國外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大量地介紹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根據我國的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和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既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的教學方法。邱學華老師多年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在「文革」前後進行了多項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的調查與實驗,深感研究一種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對比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的設想。他借鑒了中國古代的「啟發式教學」原理、發現法和自學輔導法教學的思路,綜合地分析和研究這些教學法的長處與不足,試圖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法。

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1/3

嘗試題:1/4+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以上五個步驟是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新課時所用的,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包括以下六個環節:

(1)基本訓練(5分鍾);

(2)導入新課(2分鍾);

(3)進行新課(15分鍾);

(4)鞏固練習(6分鍾);

(5)課堂作業(10分鍾);

(6)課堂小結(2分鍾)。

這一教學結構的優點在於: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加了練習時間;改變了滿堂灌的做法。

3、嘗試教學法的優越性和局限性

其優越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想自己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2)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最佳時間,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並以較多的時間進行嘗試性和鞏固性的練習。

(3)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一般都可以掌握,並且更有利於差等生的學習。因此它可以適用於更廣泛的場合,從而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其局限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自學能力,對年齡較小的學生不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

(2)適合於後繼課的教學,對於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學不宜使用。

(3)對於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不適用於運用。

4、嘗試教學法應用舉例

嘗試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適用於許多內容的教學。下面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教學實例。(梗概)

(1)基本訓練(略)

口算:

板演:645÷3

(2)導入新課

把練習題中的645改成615,來繼續學習。

(3)進行新課

①出示嘗試題:615÷3

②嘗試練習

試試看,這道題和以前的題有些不同,能做出這道題嗎?

③自學課本

④學生討論

針對學生的三種演算法進行討論(明確其中只有第二種演算法是正確的):

2 5

25

3
⑤教師講解

(4)鞏固練習

(5)課堂作業

(6)課堂小結

(三)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

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有人也在小學進行相似的實驗研究。特別是運用自學輔導教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自學輔導的實驗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並且進行實驗的,開始是借鑒了西方的程序教學的原理,實行小步子、多反饋的教學原則,後來進行了改造,並命名為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2、自學輔導法的教學程序

自學輔導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採取適當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重新編寫教材,實行三個本子綜合運用,即課本、練習本、答案本。運用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規定了一節課中學生用於自學的時間在30~35分鍾,這包括自學、自練、自檢。教師用於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

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分為五步。

(1)提出課題。教師可以直接導入新課,也可以復習有關知識後提出課題,後一種方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高年級學生提出課題的同時,還應提供自學提綱,使其帶著問題自學,圍繞課題的中心問題邊讀邊想,求得問題的解決。

(2)學生自學。這一步主要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本,與此同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認知水平和教材難易選用相應的方式指導自學,考題指導要提綱挈領、簡明扼要。

(3)答疑解難。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也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解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答疑之後,還要以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以鞏固所學的內容。

(4)整理和小結。由教師出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如發現有理解方面的問題要及時補救,還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小結時盡量讓學生運用准確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得出結論,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5)鞏固和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堂獨立作業,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初步形成技能。

3、對自學輔導法的評價

此法的主要優點在於: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思考,通過自學掌握知識,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這種教法,能在課堂上基本解決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由於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改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得教師從作業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備課和研究學生問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學生可以在課外多看其他參考書,擴大知識面,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自學輔導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是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綜合。特別是它是基於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一種綜合的教學方法。

4、自學輔導法教學實例(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具體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2)准備練習

(3)進行新課

①出示例題和自學思考題

例題: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系?

思考:什麼是比例?組成比例需要什麼條件?由這幾個條件可以得到比例嗎?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是怎樣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②引導自學,總結法則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比例,說出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集體討論:組成比例的條件。

讓學生將比例轉化為分數的形式。

引導學生練習,思考:比和比例的區別。

讓學生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加、減、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③質疑問難、精講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解釋疑惑的基礎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課堂練習

(四)「探究—研討」法

「探究—研討」法是美國的一位教學法專家蘭·本達(Lan Benda)教授提出來的。在美國有一定的影響。80年代初介紹到我國。在理科教學和數學教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1、「探究—研討」法的基本內容

「探究—研討」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分為兩個大的環節,即「探究」和「研討」。

第一個環節「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擺弄,研究問題中各種因素或數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在探究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的內容,為學生選擇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的材料。如,彩色木條、幾何拼板等。

第二環節「研討」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學生在前一個階段,對所研究的問題都有一定的認識。在這個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發表意見,充分利用語言的交流,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並且在研討的過程中,可以互相啟發,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最後由師生共同找出所學習問題的規律或結論。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受這兩個環節的限制,靈活地組織和運用。

2、「探究—研討」法的主要特點

「探究—研討」法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選擇恰當的材料和設計有利於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中。

三是形成一種多向交流的課堂教學氣氛。

3、「探究—研討」法的應用舉例(求平均數問題)

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四個人。

量出每個學生的身高,並根據測量的身高剪下一張紙條。教師提出,「怎樣知道四個人連起來一共有多高?」「四個人平均有多高?」

然後教師說明什麼是平均數。並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怎樣表示出這個平均身高?」學生說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來,然後再用總人數去除。接著學生把表示每一個人身高的紙條貼在牆上釘的一張紙上,在平均數的地方畫一條線。發現有些在線的下方,有些在線的上方。並分別用「-」和「+」來表示。學生把高出來的部分剪下來,恰好可以補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學生感到非常興奮。

接下來又有同學提出了計算平均數的簡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學的身高。把全班同學高出這個數字的值加起來,再除以全班總人數,再加上最矮的同學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還有的同學提出了隨便找一個標准線,與這個標准線進行比較計算平均身高的簡便方法。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特點分析

過去,多數人認為學生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主要是指數學事實(如概念、公式、法則、算理等等),但隨著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發展,隨著數學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隨著人們對學校數學教育本質的深入反思,數學理論與實踐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學樣數學主要是「活動的、操作的」數學,而不是形式化的數學。「學生應經歷數學化,而非數學;抽象化,而非抽象;步驟化,而非步驟;形式化,而非形式;演算法化,而非演算法;語言表述,而非語言」的數學學習過程。因此,課堂里學習的數學認識不僅包括數學事實,而且包括數學活動經驗。新授課的教學不應再是以往以教師系統傳授教材內容為主的單向教學模式,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伴隨著新的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及哲學、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現代教學方法的發展呈現了新的特點。

第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為基本特徵,力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赫爾巴特(J.F.Herbert)為代表的傳統的「三中心」,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和嚴格的紀律,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以杜威(J.Dewey)為代表的「新三中心」,將學生比作太陽,把教師視為行星,把兒童獨立學習的可能絕對化,否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的教學方法避免了這兩種極端,將學生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把這一教學的主要矛盾視為具有動態性、轉換性、發展性和層次性的對立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對於情景問題,教師和學生有不同的認知准備,他們的想法也會彼此不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教師能夠將全班上課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提出並解釋他們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會數學地交流和交流地學習數學,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力、語言對思維的表達能力和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

第二,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引導學生探索發現。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設計生動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數學的力量,體會數學的美妙,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即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第三,注重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習方法和解題策略多樣化。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如計算教學,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筆演算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思維。教師通過先出示帶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先估算,然後獨立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靈活性。

第四,著重研究學生,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讓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逐步達到會學。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過程中所採取的、基本活動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學法的研究和指導,是保證現代教法實施的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第五,在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外,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態度、情感、價值觀作為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強調師生雙方的感情交流,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去開啟學生認知結構的大門。

第六,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重視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採用固定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套模式。隨著現代教學論的發展、教學方法的增多以及對教學方法本質的深入研究,廣大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因數學課題、所教的兒童以及教師的風格而有所不同;教學方法也不是「單一的」,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另外,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把形、聲、光結合起來,生動、形象、鮮明,感染力強,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原理,通過結合形象的畫面來講解,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在我國開展的CAI、微格教學。都是應用現代技術手段的直接產物,現代教學方法的發展。必須考慮到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現代技術設備的引入對常規教學方法的沖擊和變革,找到其中的組合點和發展方向,使其為教學方法服務。

以上是現代教學方法呈現的新特點。但縱觀各種小學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些教學方法的命名欠推敲,主觀隨意性很大,不夠科學;一些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外延」不清;一些教學方法存在著將某種教學方法凝固化、模式化的傾向;有些教學方法缺乏教學理論依據;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很好地加以解決。否則不僅有礙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礙於教學方法研究的深入開展。

⑶ 如何加強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管理

一、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力度。

一是深入學習,轉變觀念。《沙洋縣教育局關於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的實施意見》是指導課堂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要通過不斷深入學習文件精神,落實文件要求。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全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增長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促進全縣城鄉學校辦學水平均衡發展,形成控輟保學,樂學樂教,高效減負和內涵發展的良性機制。

二是肯定成績,鞏固成果。活動實施半年來,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階段性成效,初顯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意義。通過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已被絕大多數教師接受,認識水平得到了提升,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評價觀正在形成;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正在建立,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學習等方式和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得到體現;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習評價體現結果與過程並重。

三是正視問題,反思不足。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比較模糊。在「改什麼」、「怎麼改」的問題上認識不清,方向不明;二是課堂教學改革缺乏主動性,部分學校存在等待觀望情緒,部分教師對教學改革不適應,存在著「課改」理念體現不明顯,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三是校本教研對「課改」的服務功能發揮的不夠充分,教研活動缺乏針對性和深刻性;四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重形式,缺深度。

二、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措施。

(一)構建模式,優化教學。

本學期,各學校要著力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構其理論框架和操作體系。課堂教學新模式必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改」主題思想,即在教師啟發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依靠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開展學習上的獨立鑽研,進行創造性學習。

二是優化教學方法。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的「少教多學,精講多練」課堂教學改革最根本原則,科學安排學、講與練的時間,規范落實課堂教學三個「三分之一」要求,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著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三是形式靈活多樣。圍繞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組織立標學標,觀摩交流。通過部分教師「試水」課、全體教師公開課、課堂教學改革開放交流月等活動,集中展示本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成果。

四是突出校本特色。要立足本校實際,將改革工作與本校教育教學實踐和師資隊伍建設實際相結合,努力探索適合本校特點的課改模式。

(二)加強管理,評價推動。

各學校要把教學評價體系建立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拓工作新思路,不斷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用科學的評價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一是教師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教師課堂評價貫穿課前、課中、課後,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評價行動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評價。

二是學校要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進行變革。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變為評學生參與度;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由評課堂的活躍度變為評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變為評學生練習;由評教師的基本功變為評學生的基本素養。

三是制定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要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要有利於改革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因材施教,關注差異;要有利於倡導學與思結合,動手與動腦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結合,鼓勵獨立思考、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各學校可參照《沙洋縣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准(試行)》(見附件),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三)典型引領,活動促進。

一是搭建教研平台。利用「聯片教研」和「主題系列教研」平台,根據實際需要有重點的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學科培訓提高」活動。根據學校課堂教學出現的共性問題,組織教研員、優秀教師到學校巡迴舉辦講座和上示範課,帶動和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水平整體提高。

二是開展「教學大比武」。通過自下而上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大比武」活動,對所有教師的課堂教學給出A、B等級性評價。以此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營造一個「比、學、趕、幫、超」的濃厚課改氛圍,不斷增強課改的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是舉辦高效課堂展示觀摩活動。根據課堂教學改革「分層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策略,通過建窗口,樹樣板,創示範,以此展示部分課改先行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優秀課例及課堂文化建設,引領全縣課堂教學改革縱深發展。

四是組織主題論壇活動。以「課堂教學改革與高效課堂建設」為主題,圍繞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探討、課堂文化培育、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建設等研究性問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論壇,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分享課堂教學改革經驗。讓教師之間、校際之間進行經驗交流、思維碰撞,促進思想升華、整體提高。

(四)總結經驗,推廣成果。

一是組織優秀成果評比。通過廣泛徵集高效課堂建設過程中優秀的導學案設計、教學實錄、案例和論文等,鼓勵廣大中小學教師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研究,聚焦課堂,關注課改,研究教法。切實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研活動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鞏固「課堂教學改革年」活動成果。

二是加大督導評估工作。通過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和教師參與度及達標情況的督導評估工作,進一步增大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目標考核賦分權重,強化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制度建立、方案實施、課堂推進和評價制度創新等工作。

三是開展先進評選活動。對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授予課堂教學改革先進集體和先進教師的稱號。教師個人課堂教學改革成績將作為學校績效考核和評優表模的必要條件。

四是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年工作簡報》,及時報道各校在課改活動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學校要以此為契機,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方式,精心組織,科學部署,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團結協作,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全力推進我縣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努力打造新課程理念下各種優秀教學方法互通、互補、互促、共進的高效課堂,為我縣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⑷ 我國中小學教學評價改革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本文以復我國中小學語制文教學的現狀為立足點和出發點,通過深入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趨勢,以期為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語文學科作為中小學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中小學的整個學科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語文學科的學習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鑒於此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論以及現實意義。

⑸ 試述教學方法和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麼

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與體力,並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過程,它具有復雜的結構體系.在這一結構體系中,教學方法則是其關鍵環節之一.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作為無形的紐帶,維系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實現.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說:「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很多方面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最優結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實踐活動也表明,教學如果缺少了適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就差,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可見,教師正確地選擇和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不論是對低年級學生還是對高年級學生,不論是對個別學生的指導還是對班級授課來說,都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情.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的學法.教法和學法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教學方法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或進行適當的改革.縱觀現代世界各國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盡管它們的內容涵義、體系結構、實施形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從改革的思路、理論依據和實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和趨勢.

一、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習慣於用注入式、滿堂灌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往往使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力和創造性,限止了學生智能的發展.現代教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事物、努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綜合力和創造力.美國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就是這樣,它要求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或「解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獲取知識,象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去「發現事物的發展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國內外推行的「問題教學法」也要求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活動的經驗、特點和程序,以達到開發智能的目的.日本學者川上正光認為:「知識,網路全書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個新方案、新觀點,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這種很有見地的觀點不僅為許多學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響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

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體,但是,長期以來,中外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而輕視學,即在教師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較多,而在學生如何學習方面探討較少.隨著人類知識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普遍認識到學生學習方法對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面臨的許多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阿爾溫·托夫勒也認為,「明天的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信息,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現代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對學法的研究已經受到高度的重視.以我國為例,從事學法研究的學術團體相繼成立,進行學法實驗的中小學校越來越多.「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為當代教學方法改革的座右銘.「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逐步成為教育界同仁的一種共識.近些年來,國內、外創造和實施的「八環節系統學習法」、「單課四步預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過度學習法」、「三——tion外語記憶法」(註:「三——tion」即印象、聯系、重復之意.)以及「自讀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等,都是學法研究和改革的優秀成果.這些方法不僅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使他們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當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研究說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這些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活動過程,難於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但它們是學生智力活動的精神支柱和學習過程的動力系統,因而可以調節教學活動,使之順利地進行,並極大地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已經說明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成績巨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堅韌的意志力、積極的情緒體驗、優良的個性品質也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的情緒處於輕松愉快或無意識狀態下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我國近年來創造的「問題情境誘導教學法」,也是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誘發學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並獲得良好效果的一種方法.還有「非智力因素教學法」,更是在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培養意志和性格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贊柯夫指出的那樣:「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一系列加工處理,在頭腦中建立暫時神經聯系,形成一定經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機,學習目的不明確,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接受有關的知識信息,形成暫時聯系系統和經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此話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作用,並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我國教育界創造的「憤悱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設疑教學法」、「引言激興法」等都反對學生呆讀死記,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大腦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啟迪創造性的目的.

五、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

傳統教學方法改革重視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哲學思想的指導,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在重視教學經驗總結和按受哲學思想指導的同時,特別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人們不難看出,當代許多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由心理學家研究提出並付諸實施的.這類教學方法的實驗和改革既是對心理科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心理科學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當代關於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為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教學方法改革擺脫主觀性和盲目性,朝著遵循兒童和教育心理發展規律的方向不斷前進.例如,根據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有人提出了「刺激——反應學習法」;根據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腦法」和「大腦兩半球並用學習法」;根據「感覺相互作用」的規律,有人提出了「音樂感染教學法」、「原型啟發法」和「類比遷移法」等.這些都是心理學研究成果在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成功應用.還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學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識心理活動」規律,創造了提高記憶效率的「暗示教學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學的「完型」理論,創造了優化教學效果的「綱要信號圖示法」等,這類教學方法實際上就是教育心理學的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總之,由於當代教學方法改革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而且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六、注意以「三論」作指導

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雖然源於電子工業技術和管理科學,但由於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廣泛的適應性特徵,對許多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具有指導意義和巨大的影響作用.現代教學論不僅把它作為理論基礎之一,而且把它作為方法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三論」的觀點,教學過程是由主體、客體、方法、信息等要素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由信息進行溝通,而各種信息活動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調節、控制,以獲得最佳的溝通效果.這種觀點已經為教育理論界許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之中.如美國斯金納首創的以控制論為基礎的「程序教學法」、德國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統論為基礎的「範例教學法」、美國布魯納提出的以結構系統理論為基礎的「發現教學法」等,不僅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過程,而且在此基礎上,人們又根據「三論」的原理使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此外,國內、外教育工作者提出並實施的「閱讀教學法」、「系統復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結構學習法」、「信息網路教學法」、「五輪次反饋復現教學法」等,也都是以「三論」為指導思想而創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三論」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學手段上,注意使用現代科技設備

傳統教學以語言、文字為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長時期內,黑板和粉筆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以後,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圖表、繪畫、標本、模型等靜態直觀教具得到廣泛的應用.本世紀50年代以來,幻燈、廣播、錄音、電影等設備又被許多學校和教師應用於教學.但是,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知識信息量猛增的形勢下,上述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只有採用更加科學、更加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來服務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現代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程序教學機、電子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衛星傳播、激光視盤、立體電視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設備在教學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現代化科技設備作為教學手段運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不僅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系統,更富有吸引力、直觀性和科學性,而且使學生的多種分析器協調活動,智力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現代化科技設備進行教學,還可以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選擇最優的教法進行教、學生選擇最優的學法進行學、師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⑹ 當代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特點主要有哪些

當前的教學方法改革都是老一套,換湯不換葯,沒什麼特點,發展的步子較慢。

⑺ 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趨勢有哪些

從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看,其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由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由以傳授知識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打好基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為重心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只注重教師的教,不研究學生的學。針對這一弊端,國內外的教學改都把重心從"教到學,從傳授知識轉移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教育觀念的這一變化,引起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論是暗示法、發現法,或者是自學輔導法、學導式教學法,都注重調動學生的知識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之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二、教學方法由單一化發展到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方法單調而枯燥,把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局限在單一的模式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學任務的多方面性,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代教學的改革涌現出眾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既有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傳授式",又有以學生探索為主的"發現式";既有按程序化教材進行學習的"自動式",又有創設環境、激起情緒的式等等。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興趣愛好得到良好的發展,更有利於達到社會所期望的效果。
三、各種教學方法從彼此孤立發展到相互結合
傳統教學方法,彼此孤立,互不聯系,有局限性,甚至為了突出某一種教學方法而貶低另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打上了形而上學的烙印,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從辯證矛盾來說,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和不足之處。某種方法可以順利地解決某一教學問題,但用於解決另一種問題就不那麼功。例如運用講授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講授較多的系統的知識,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便於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它的長處。但是,這種方法缺少信息反饋,容易忽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照顧個別差異,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如若把講授法與談話法結合起來使用,就可以取長補短,更好地發揮教學方法的作用。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要以辯證的、系統方法論作指導,不要片面肯定某一種教學方法,或將各種教學方法對立起來,力求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石門橋中學)

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與體力,並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過程,它具有復雜的結構體系.在這一結構體系中,教學方法則是其關鍵環節之一.教學論認為,教學方法作為無形的紐帶,維系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實現.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說:「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很多方面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最優結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實踐活動也表明,教學如果缺少了適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就差,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可見,教師正確地選擇和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不論是對低年級學生還是對高年級學生,不論是對個別學生的指導還是對班級授課來說,都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事情.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的學法.教法和學法都不可能一成不變,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教學方法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或進行適當的改革.縱觀現代世界各國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盡管它們的內容涵義、體系結構、實施形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從改革的思路、理論依據和實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和趨勢.

一、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習慣於用注入式、滿堂灌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往往使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力和創造性,限止了學生智能的發展.現代教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更重視開發學生的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事物、努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綜合力和創造力.美國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就是這樣,它要求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或「解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獲取知識,象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去「發現事物的發展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國內外推行的「問題教學法」也要求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活動的經驗、特點和程序,以達到開發智能的目的.日本學者川上正光認為:「知識,網路全書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個新方案、新觀點,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東西也代替不了的.」這種很有見地的觀點不僅為許多學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響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現代教學方法的改革.

二、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

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體,但是,長期以來,中外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教而輕視學,即在教師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較多,而在學生如何學習方面探討較少.隨著人類知識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人們普遍認識到學生學習方法對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面臨的許多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阿爾溫·托夫勒也認為,「明天的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信息,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現代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對學法的研究已經受到高度的重視.以我國為例,從事學法研究的學術團體相繼成立,進行學法實驗的中小學校越來越多.「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為當代教學方法改革的座右銘.「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已經逐步成為教育界同仁的一種共識.近些年來,國內、外創造和實施的「八環節系統學習法」、「單課四步預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過度學習法」、「三——tion外語記憶法」(註:「三——tion」即印象、聯系、重復之意.)以及「自讀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等,都是學法研究和改革的優秀成果.這些方法不僅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使他們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當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研究說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這些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活動過程,難於改變學生的智力水平,但它們是學生智力活動的精神支柱和學習過程的動力系統,因而可以調節教學活動,使之順利地進行,並極大地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已經說明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對學生學習成績巨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堅韌的意志力、積極的情緒體驗、優良的個性品質也都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學法」,就是讓學生的情緒處於輕松愉快或無意識狀態下去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我國近年來創造的「問題情境誘導教學法」,也是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誘發學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並獲得良好效果的一種方法.還有「非智力因素教學法」,更是在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培養意志和性格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贊柯夫指出的那樣:「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過程,也是學生對教學形式和內容進行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一系列加工處理,在頭腦中建立暫時神經聯系,形成一定經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沒有學習動機,學習目的不明確,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接受有關的知識信息,形成暫時聯系系統和經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此話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作用,並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我國教育界創造的「憤悱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設疑教學法」、「引言激興法」等都反對學生呆讀死記,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大腦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啟迪創造性的目的.

五、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

傳統教學方法改革重視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哲學思想的指導,現代教學方法改革在重視教學經驗總結和按受哲學思想指導的同時,特別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人們不難看出,當代許多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由心理學家研究提出並付諸實施的.這類教學方法的實驗和改革既是對心理科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心理科學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當代關於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成果,為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教學方法改革擺脫主觀性和盲目性,朝著遵循兒童和教育心理發展規律的方向不斷前進.例如,根據桑代克的學習理論,有人提出了「刺激——反應學習法」;根據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腦法」和「大腦兩半球並用學習法」;根據「感覺相互作用」的規律,有人提出了「音樂感染教學法」、「原型啟發法」和「類比遷移法」等.這些都是心理學研究成果在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成功應用.還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學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識心理活動」規律,創造了提高記憶效率的「暗示教學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學的「完型」理論,創造了優化教學效果的「綱要信號圖示法」等,這類教學方法實際上就是教育心理學的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總之,由於當代教學方法改革注意應用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而且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六、注意以「三論」作指導

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雖然源於電子工業技術和管理科學,但由於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廣泛的適應性特徵,對許多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具有指導意義和巨大的影響作用.現代教學論不僅把它作為理論基礎之一,而且把它作為方法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三論」的觀點,教學過程是由主體、客體、方法、信息等要素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由信息進行溝通,而各種信息活動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調節、控制,以獲得最佳的溝通效果.這種觀點已經為教育理論界許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之中.如美國斯金納首創的以控制論為基礎的「程序教學法」、德國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統論為基礎的「範例教學法」、美國布魯納提出的以結構系統理論為基礎的「發現教學法」等,不僅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過程,而且在此基礎上,人們又根據「三論」的原理使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此外,國內、外教育工作者提出並實施的「閱讀教學法」、「系統復習法」、「反饋調節學習法」、「結構學習法」、「信息網路教學法」、「五輪次反饋復現教學法」等,也都是以「三論」為指導思想而創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三論」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七、在教學手段上,注意使用現代科技設備

傳統教學以語言、文字為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長時期內,黑板和粉筆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手段.以後,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圖表、繪畫、標本、模型等靜態直觀教具得到廣泛的應用.本世紀50年代以來,幻燈、廣播、錄音、電影等設備又被許多學校和教師應用於教學.但是,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知識信息量猛增的形勢下,上述教學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只有採用更加科學、更加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來服務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現代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程序教學機、電子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衛星傳播、激光視盤、立體電視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設備在教學中被越來越多地使用.這些現代化科技設備作為教學手段運用於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不僅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系統,更富有吸引力、直觀性和科學性,而且使學生的多種分析器協調活動,智力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現代化科技設備進行教學,還可以使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選擇最優的教法進行教、學生選擇最優的學法進行學、師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從而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⑻ 當代教學方法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特點主要有哪些

(一)重視實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重視教學中學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統一
(三)重視學習方法研究
(四)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五)重視教學方法的模式化

閱讀全文

與論中小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