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2015年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2015年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02 07:34:48

①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四(下)的教材內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質科學兩方面。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特點:問題—假設—驗證—結論,這和科學家工作沒什麼兩樣,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是科學家。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也是科學課真正的精神和內涵。本學期,學生探究對象是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相互關系,共安排了5個教學單元:《骨骼與肌肉》、《養蠶》、《物體的運動》、《無處不在的力》、《調查與預測》。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為以後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本學期的科學探究首次涉及對比實驗,教師要細心引導,要具體指導操作的方法,帶領學生經歷「預測—設計並進行實驗—整理分析收集的證據—表達與交流」科學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變數。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收集證據,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理解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礎上形成結論和解釋,驗證自己的假設。養成大膽假設、仔細實驗、尊重事實的科學精神和敢於闡明自己的觀點,虛心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疑,反思改進自己的探究過程的合作探究態度,使學生知道科學也需要共享。
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教材設計了觸摸、模擬、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動,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作用,了解自己的運動機理,懂得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
第二單元《養蠶》讓學生親身經歷一次完整的養蠶過程,觀察到一個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偉大,體驗到為養蠶所付出的辛苦勞動和養蠶成功的快樂(與三年級的種植相聯系),在知識、情感、態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收益,在養蠶活動結束後,教師要組織一場養蠶活動交流會,讓學生回顧養蠶的經歷,展示自己在養蠶活動中的研究成果。
第三單元《物質的運動》選取了力學中可直接感受的「運動」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物質的基本規律之一,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用參照物作為判斷標准,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物體的運動狀況,學會簡單的定量觀察,學會辯證地看問題,本單元出現用控制變數的方法去探究影響小車的運動的快慢的因素和擺的快慢因素,這是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跨越,教師要對學生探究方法作具體的指導,要讓學生知道要保證實驗的公平,實驗結果的公正和客觀,實驗中有些條件不能改變,有些條件需要改變,但每次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在探究過程中,要求學生大膽假設,周密計劃,認真操作,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要做好原始記錄,要用數據說話,教師的角色由初始的「幫」到「扶」,漸漸到「放」。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圍繞力的存在,力的表現和作用,就力在哪裡,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方向,力有大小及彈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氣體和液體的阻力來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通過對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綜合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自主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和預測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情況應採用調查,調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預測是對事物的未來作出科學猜測,預測要有依據。
二、教學建議:
1、合理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材編寫組提供的教學素材,有嚴密的邏輯性、思想性、結構性,是編寫組集體智慧的結晶。但不可否認,教材很難顧及不同區域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因此教師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對教學內容作出調整。四(下)將《骨骼與肌肉》安排在二月份,在氣候還比較寒冷的情況下,學生穿著厚重的棉衣,難以通過觸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內。《養蠶》受氣溫影響也很大,建議將這兩個單元推遲,先進行三、四單元教學,待氣溫升高時,再進行一、二單元教學。教學《養蠶》單元時還需注意,養蠶活動時間較長,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好養蠶計劃,認真記好養蠶日記。教學時穿插在其他單元中進行,採用大小課的方式,定期交流觀察日記,適時進行階段性評價,最後舉行養蠶經驗交流會,全面總結養蠶的收獲。
2、加強學科溝通。養蠶活動持續時間長,學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當前的教育現實中,肯定會受到來自語、數、英教師及家長的阻力,科學教師要與班主任多溝通聯系,將養蠶活動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平時請班主任指導孩子們寫養蠶日記;蠶吐絲結繭時,還可集中在作文課上觀察,然後寫篇作文。在培養孩子科學探究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這是一件雙贏的好事。班主任的重視與積極參與,可將各方面對養蠶活動的阻力降至最低。
3、教師要先於學生「下水探究」。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習科學是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僅僅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服務於學生的學,要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本學期的教材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會控制變數」,因此教師要做科學探究的先行者,先於學生去經歷、體驗和發現。用孩子們的眼光去看待科學,用孩子們的心去體驗科學理解他們的驚奇與幼稚地思考,理解他們的個性化的表述,真正做到「蹲下來教科學」。教師的「下水探究」可以擺脫以往「坐而論道」的弊端,在一個可預設的情境中,教師以學習者的角色,設身處地地去實踐,以探知水之深淺,路之難易,教師可根據下水探究的體驗,在情感態度方面對學生做出恰當的發展性評價。
4、要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探究。嚴謹是科學的顯著標志之一,嚴謹表現為科學的任何結論都需要有事實為依據,離開了事實的支撐,任何科學結論都無法存在,在研究「小車的運動」「擺」等過程中,學生開始用「控制變數」的方法收集證據,教師要明確要求學生做好原始記錄,注意保留且不能隨便塗改數據,每次實驗需做三次以上,求得中間值或平均值,全班採用統一的方法,培養學生用數據說話。毅力是科學家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之一。科學探究是一種非常辛苦的勞動,需要研究者堅忍不拔,持之以恆。教師要告訴學生,養蠶是一項長期活動,需要他們付出辛勤的勞動,要鼓勵學生在養蠶過程中自選課題,開展一些探究性活動,教師要給予階段性表揚,鼓勵他們堅持就是勝利。通過活動鍛煉能力、培養意志。
5、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客觀、公正。對學生評價的標準是科學素養的提高,全面反映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對學生的評價要避免重知識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試卷並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科學日記、科學實驗報告,科學成果展示都可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實踐證明,在科學探究中表現最好的往往是語文、數學成績中下等生,科學教師評價他們時不能受其干擾。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注
1 2.6~2.7 期初准備 2月6日上課
2 2.8~2.14 1.1 骨骼 1.2關節
3 2.15~2.21 1.3肌肉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4 2.22~2.28 單元評價 2.1我們來養蠶
5 3.1~3.7 2.2給蠶寶寶記日記(2課時)
6 3.8~3.14 2.3我們來抽絲 2.4養蠶經驗交流會
7 3.15~3.21 2.4養蠶經驗交流會 3.1 一切都在運動中
8 3.22~3.28 3.2運動的快慢 3.3運動的方式
9 3.29~4.4 3.4小車的運動 清明放假
10 4.5~4.11 3.4小車的運動 3.5擺
11 4.12~4.18 3.5擺 單元評價
12 4.19~4.25 4.1力在哪裡 期中考試
13 4.26~5.2 4.1力在哪裡 勞動節放假
14 5.3~5.9 4.2物體形狀改變以後(2課時)
15 5.10~5.16 4.3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4.4摩擦力的秘密
16 5.17~5.23 4.4摩擦力的秘密 4.5降落傘
17 5.24~5.30 4.5降落傘 端午節放假
18 5.31~6.6 5.1調查 5.2預測
19 6. 7~6.13 整理與復習
20 6.14~6.20 期末考察與評價
21 6.21~6.27
22 6.28~7.4 放暑假

② 急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http://a.3e.net/xx/Jiaoan_171068.html
點擊 ◆下載教案:下載地址 這個欄目
之後跳出的網業大廣告下
"免費教案下載: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之後保存解壓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
這一冊教材從探究對象上看,仍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的相互關系為主。從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導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探究。特別是在控制變數、做定量觀察的實驗上,學生還是第一次,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以及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學習運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第一單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圍繞人體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肌肉三個主要方面、運動系統的衛生和保健構建而成,主要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本單元教材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認識骨骼、關節、肌肉的運動,讓學生知道骨骼、關節、肌肉的作用,了解人體的每一項運動都是骨骼、關節、肌肉以及身體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懂得如何保護和鍛煉自己的運動系統。
第二單元《養蠶》是以蠶一生的變化為觀察對象的一次親歷活動,主要研究動物的周期性變化。經歷動物的一個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蟲和變態的知識,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與偉大,體驗長期飼養與觀察的艱辛和快樂。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還是研究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教學讓學生意識到一個物體在運動,總是相對於另外一個物體,即某個參照系(參照物)課文中稱為「參照物體」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是物理學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就是在這一知識背景下展開的。意識到物體的運動又是有規律的,只有親身去研究才能了解這些運動之間是什麼樣的規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主要是通過認識力的存在和幾種常見的力,來研究事物的性質。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歷有關力的現象,但還沒有比較系統和完整地研究有關力的現象。所以本單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鼓勵學生們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們通過一個個親歷的活動,探究科學的秘密,體驗成功的樂趣,發現大自然的規律。
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調查是一種包容性比較寬泛的收集證據的方法;預測是一種基本科學過程技能,是一種對未來事物發展的推斷。調查和預測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常用技能與方法。
二、教學建議
1、在單元教學活動框圖中有一些虛線方框,這些虛線方框它是讓教者即教師突破教材自己設計的一些探究內容。這充分體現《科學》教材設計意圖中的一個明顯特點:淡化教材。
2、在單元前待續的小詩,是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不是冷冰冰的,科學是有趣的。同時在學完這個單元以後可以讓學生們試著續寫一段。
3、單元學習評價表是學生過程性評價資料,是學生對學習的回顧,可以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是教師發現自己教學成功或缺失的反饋表,不可馬虎,同時要對學生適時提出一些建議或鼓勵,必要時師生共同重新學習、探究。
4、在教學第一單元時,因本單元的教學需要學生通過觸摸的形式感知骨骼和肌肉,因此開學初期如果天氣偏涼將不利於學生在課堂中開展此類活動,建議可以等氣溫較高,學生穿得淡薄些再開展本單元教學。
5、第二單元中鑒於蠶卵和桑葉的提供,要適時進行,建議往後推遲一下,蠶的一生要40天左右,教學時要穿插安排在其他單元中進行,同時要指導學生制定好養蠶計劃,記好養蠶日記。
6、小車的運動是以學生們喜愛的小車為話題,按照「問題-預測-驗證-結論」的科學認識程序,來研究運動與哪些因素有關。在這過程中,假設一定要完整,實驗前小組里要很明確,保持不變的是什麼?需要改變是什麼?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利用「控制變數」的方法來搜集證據。對實驗記錄中的數據處理,教師也要事先與學生商量好,如五次數據,最後結果是取平均數,還是取中間數,或是五取三,全班要形成統一的標准。培養學生以實驗數據說話的意識。
7、力在哪裡要讓學生認識到凡是有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讓學生對力有一個粗淺大致的了解。通過彈棋子知道力的大小要合理、方向要正、力的作用點要准。
重力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力,有關的現象司空見慣,物體受到的這種拉向地面的力就是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這是因為地球對它周圍的物體有引力而產生的,但不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就是重力,因為重力是多方面構成的,吸引力並不就是重力,靜止的物體也受到重力的影響,重力具有普遍性。摩擦力大小與重力、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與接觸面大小無關
8、調查要注意事物不同時間內的變化,抓住一些事物相同和不同和特徵,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預測要利用現有證據和已有經驗,不能信口開河。

314464962.doc(點擊瀏覽該文件)

③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設計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套教案,共68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一單元 電
1.1 電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經歷調查家用電器的活動過程,並且科學文件夾記錄;
2、經歷一次收集並且處理數據的科學研究過程;
3、討論他們想知道的關於電的知識;
4、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教學難點:關於電的知識。
教學准備:
准備一份科學調查記錄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電的知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記錄,調查了我們自己家裡的用電器,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個統計,交流我們的調查結果。
二、探究過程
1、 調查家中的電器。
(1) 小組內互相交流調查記錄,同學之間相互說說。
(2) 個人統計:生活中常用的用電器有哪些?大的電器有哪些?小的用電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電器有哪些?這些用電器分別是用哪些電的?你統計的數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調查你們發現了哪些問題?
(5) 自己還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沒有電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1)小組討論,相互說說你在以前知道的關於電的知識。
A、靜電的知識
B、雷電的知識
C、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裡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嘎嘣一聲脆雷,那如銅錢般的雨點就瓢灑盆潑般地傾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裡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於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國,小時候家裡很窮,無錢上學,就在哥哥開的印刷廠中當學徒。然而,他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許多發明,而且是電學的開門鼻祖。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製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築物免遭雷擊。然而,當他的論文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的時候,有人卻報之以輕蔑和嘲諷。但是,科學終究會戰勝愚昧和無知,1756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富蘭克林皇家學會正式會員的稱號。
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但是傳到英國卻發生一段離奇的故事。
D、關與電的科學家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1)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 在戶外,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 在家裡與學校,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2)我懂得怎樣安全用電?
• 討論:怎樣安全用電。
• 全班交流。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1 電和我們的生活

1、調查家中的電器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教學後記:

1.2 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教學目標:
1、 經歷用一跟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 學會對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畫出電在小燈泡內的流動路線;
3、 學會畫一個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 經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 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教學重點: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教學難點:畫一個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教學准備:
每個學生一份材料:1根導線、1個電池、1個小燈泡、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電的很多知識,今天我們要來研究怎樣點亮小燈泡?
二、探究過程。
1、 讓小燈泡發光。
(1)觀察材料。
• 仔細觀察電線、干電池、燈泡,我們有什麼發現?
• 說說電線的特點;
• 說說干電池的特點;
• 說說小燈泡的特點。
(2)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
用這些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3)把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畫在科學文件夾上。
(4)說出電在小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 猜一猜電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在小組里指著說說電的流動路線。
• 在記錄本上畫出電流在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2、 出示四種電路連接圖,讓學生判斷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 說出判斷的理由。
• 分別試著連一連。
• 在科學文件夾里,分別畫出這四種電路圖。
• 為什麼不亮的原因,區別短路與斷路。
3、交流
• 今天我們學會了幾種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 有什麼新的問題?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2 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1、 讓小燈泡發光

2、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④ 小學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要求: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二、提高學生觀察的准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信息繪制圖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慣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像。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了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三、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四、教具`學具的准備:(見實驗課計劃)
五、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盡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准確和細致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六、本冊教學內容的課時及課時計劃:
本冊教學共有30課時,上課21課時,機動課9課時.

⑤ 求一套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崔解明德小學 2011年2月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崔解明德小學 潘濤一、基本情況分析:四年級共有3個班,其中一班40人,二班41人,三班39人。(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1、定性描述A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B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2、定量分析本年級部分學生學習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不濃。但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上進,基於此,重點放在轉變學生思想,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本學期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的.(二)、教師個人情況分析今年我從事四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對教材教法需從頭開始,新工作新挑戰,我一定認真、勤勉、負責,努力鑽研教材,學習教學理論,爭取取得理想的成績。二、教材分析1、教材編排體系2、本冊教材特點3、本冊教材分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從探究對象上看,以認識事物的性質和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為主,把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一步;從探究水平上看,仍然以引導性探究為主,逐步過渡到指導性研究;從過程與方法上看,在觀察與測量的基礎上,學習假設與搜集證據,懂得假設的必要性和搜集證據的重要性,適當地融入一些解釋與建立模型,使學生逐步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概念,科學地想事情、做事情。 本冊共五個單元。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要求學生對人體的骨骼、關節、肌肉有初步的了解、指導他們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對他們進行健康的保護與鍛煉。第二單元:養蠶。通過養蠶這一實踐活動是學生對蠶的一生油一定的了解,指導蠶的生活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熱愛生命的意識。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識學生了解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運動的方式、運動的快慢、以及一些特殊而典型的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式。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通過本單元的教學,是學生了解力的存在、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等。並能自己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通過具體的實驗滲透科學方法的教學。4、教學重點A、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B、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的方式描述事物的形態。經歷飼養小動物的過程,描述動物生長的大致過程。5、教學難點A、知道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為基礎,證據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知道探究過程與探究結論應該允許別人的置疑,結論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B、能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能作控制變數的探究性實驗,會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喜歡大膽想像C、調查與觀察、實驗的不同之處。區分預測與推理。6、學生前置知識 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塊骨構成的骨的總和2、知道人體上一些關節的位置3、知道提供骨骼運動的力量來自於肌肉的收縮,知道體育運動可以強健骨骼和肌肉4、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 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5、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6、能定性地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前後、左右、遠近等),理解物體的位置需要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7、知道物體運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離中所用時間的多少來進行描述。8、知道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9、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10、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11、了解減小或增大物體間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應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現象。12、懂得調查的意義,懂得預測的含義以及兩種常見的預測情況(二)過程與方法1、知道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2、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3、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形態。4、能製作簡易科學模型。5、會查閱書刊和其它信息。6、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了解運動系統的健康是人的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參加鍛煉,注重個人保健。注重證據。認識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 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學進度周次單元課時1-3第一單元:骨骼與肌肉64-6第二單元:養蠶67-9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710期中考試11-14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815-16第五單元:調查與預測417-19考查、復習,考試6

閱讀全文

與2015年四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