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語文教材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02 09:16:55

⑴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如今學生的個性發展倍受教育界的重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生通常會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主動學習,對其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則會失去學習主動性。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首先,應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自由提問、自由談論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積極地進入學習狀態。此外,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夠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更好、更有效的發揮。與此同時,還應將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要想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地、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堂上感到快樂,那麼也會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教師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而要提高學生的求知慾,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應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不同的氣氛。

其次,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耐心指導。還應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進行更為有益的學習,如:通過網路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識。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輕松的課堂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最基本條件。

三、大膽質疑,激發求知慾

愛因斯坦曾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的追求問題罷了。」問題是創造的起點,要想獲得成功,學會提出問題是前提,而學會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如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這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導航作用。教師還應啟發學生養成探究疑難的良好習慣。如: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一篇課文的時候,應先讓學生熟讀,然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還可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四、塑造良好的審美情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塑造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應以良好的美育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和性情。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美的詩歌、美麗的童話,這些都能夠起到良好的美德教育、激發學生道德情感的效果,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什麼是真善美。如:看到優美的句子他們會產生贊賞的心情,而看到壞人猖獗的情景則會產生憤慨的心理,這都是真實的情感體驗。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閱讀出真知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閱讀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在學生閱讀課文時首先應要求學生了解作者的簡歷以及文章的出處。其次,要求學生利用各種工具理解不懂的段落或詞句。而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⑵ 小學語文教學的幾種方法

講授法,回答法(談話法),演示法, 情景教學法,情感教學法,師生互動法,閱讀法 教師首先通過備課,掌握教材內容(特定的知識)之後,在課堂運用口頭語言載體,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叫講授法。 教師在首先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師通過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或用語言加以啟發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方法,就叫做回答法或談話法。 教師在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演示活動和教師的語言指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知識的方法就叫做演示法。 ①教學方法,就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來說,教學方法是通過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和個性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②教學方法,就其手段來說,其基本手段是知識,教學是運用知識武裝學生,並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定的教育,對所運用的知識,有特定的規定性,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教材內容來體現。③教學方法的運用,它作用的對象是學生,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④教學方法的使用者、控制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因為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和控制者,都具有能動作用。只是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通過配合教師教的活動,以學習的方式來體現。

⑶ 小學語文教材教法

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是極其豐富的,但是如何把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從現代教學理論上提高呢?丁有寬老師在他40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實驗中,不斷探索這個問題,建立了獨具一格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

一建立起小學語文知識結構及教學目標體系

丁有寬的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體系是以讀寫結合為特徵的。讀寫結合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如,「熟讀成章」「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等,都說明讀寫的自然結合。讀寫結合不能理解為閱讀和作文機械地、生硬地結合。研究讀寫結合,首先必須明確閱讀和作文都是語文教學要完成的目的任務。其次必須研究閱讀和作文兩個過程的關系,讀與寫是對等的,又是彼此聯系的,讀與寫之間有著共同的「聯系點」。丁老師的讀寫結合特點,就是緊緊圍繞以下三條線索找到了相應的讀寫「聯系點」,構成了讀寫結合的語文知識和教學目標體系。

(一)突出了語言構造方法

語言本身是有規律的,是按一定的方法構造的。語言構造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極密切的;由字組成詞,片語成句,句組成段,由段成篇。不論是理解語言還是表達語言,除理解和表達語言反映的內容外,還要理解和掌握語言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重點段與其他各段之間的關系,例如,要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就要理解各段之間的關系;要理解段的含義,就要理解段內句子及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要理解句子,就要理解一句之中的詞語及詞與詞之間的關系。所以閱讀一篇文章,在初讀全文基礎上,一般是先由字詞理解,再到句、段、篇。作文一般是先有內容材料和要表達的思想,擬出提綱,構思各段之間的關系,再按提綱逐段寫下去;寫每一段話時,還要把句子的先後關系表達清楚;最後考慮詞語運用是否恰當。閱讀與作文正是兩個相反的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都要考慮語言構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語言構造是有方法的,字、詞、句、段、篇都有一定的構造方法。因此,在讀與寫過程中,還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構造方法。只有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語言構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其構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書、作文能力。丁老師的讀寫結合教材、教法特點之一,就是體現了語言構造方法。

1.體現出語言構造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方法。從句子結構法開始—句群結構法—段的結構法—篇的結構法。既體現了語言構成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又突出了語言構造方法。

2.創造了以「四素完整句」作為讀寫結合語言訓練的開端法。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從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句子—進行訓練,這也是語言訓練的傳統方法,如,古代的「屬對」訓練,就是作文的基礎訓練;近現代的說話、造句訓練,也是為作文打基礎的。但丁老師提出以「四素句」作為語言訓練的開端,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因「四素句」是記敘文的基本知識結構,從「四素句」訓練,會為學習記敘文奠定牢固的基礎。

由「四素句」—連續句—並列句—總分句,四種構句法作為語言訓練的基礎。由四種構句法擴展到四種句群構造法:連續句群、並列句群、總分句群、概括與具體句群。再由這四種句群構造法,擴展到這四種段的構造法。以句段訓練作為篇章的訓練基礎。

(二)體現了文章構造方法

文章構造方法很多,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記敘文為主,突出記敘文的四要素,並從「四素句」訓練起;還有記敘順序,文章的開頭、結尾;記敘文的寫事、寫景、寫人等文章構造方法。

(三)滲透了思維邏輯體系

語言體現思維,思維邏輯體現於語言之中,就形成語言邏輯。丁老師的教材、教法滲透了語言邏輯關系。在語言構造方法上,丁老師並不是教小學生單純的語法知識,而是在語言構造方法上突出地體現了幾種主要的思維邏輯關系,如連續關系,並列關系,總分關系,概括與具體的關系等。

由於語言構造方法與思維邏輯的結合,自然地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語言有法可依,學後思路清晰,學習效果提高。

以上三條線相結合,構成小學語文知識結構網路,並分層次構成小學語文訓練目標體系。以這三條線為支柱編寫教材,進行訓練,將讀寫密切結合起來。這就是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的根本特點。

以語文知識結構為基礎編寫語文教材難度是很大的。所選的課文,既要內容健康,題材多樣,又要考慮到語文形式是否合於訓練目標。在這方面,丁老師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也是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創新之舉。

二體現了語言規律的指導作用和遷移規律

語言規律,也可稱為語言法則,或稱語言組織方法。不論閱讀或是作文都涉及到語言的組織問題。語言法則包括詞法和句法,漢語主要傾向於研究句法,從句法研究用字、組詞、造句。擴大言之,語言規律知識還應包括修辭及篇章方面的知識。丁有寬老師總結的讀書「三十法」,七條讀寫對應規律以及句群結構法等,都是讀寫方面的基本規律知識。以語言規律知識為指導進行教學,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增強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性。

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視語言感受,不大注意運用語言規律。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成章」等,都是傳統的學習語文的經驗談,就是靠多讀書。魯迅先生也曾指出過,先前的學古文,「教師並不講解,只要你死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去。弄得好,是終於能夠有些懂,並且竟也可以寫出幾句來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6卷,第233頁。就是說,傳統的語文教學就是用多讀、多寫的方法,也可稱為語感教學法。這是非常寶貴的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費時間較多,能夠學出來的人不多。少數人之所以學出來,一是靠讀得多,感知得多;二是要經過自己不斷地分析、比較。魯迅先生指出,這個過程是在「一條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而且要經過「年深月久之後」,終於摸索出點方法來;再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讀、去寫,就會提高讀寫效果。從這個學習過程分析,是經過了感知語言、掌握語言規律知識、記憶語言及其規律、運用語言及其規律的過程。只不過學生所掌握的語言規律知識,是經過自己在一條暗胡同里摸索到的。大多數人之所以沒有學出來,恐怕是只靠語感,死記語言,而沒有能夠從中摸索到一定的語言規律和方法的緣故。丁有寬老師教改經驗的可貴之處,就是他沒有停留在多讀、多寫的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的水平上,他不是讓學生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語言規律和方法,而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將語言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正如他所講:「我把這來自課文的『三十法』,作為幫助學生學習範文,了解作者如何敘事、狀物、寫人,表達思想感情和篇章結構的一把鑰匙,同時又作為學生練習作文的借鑒。」他強調語言規律的指導作用,不僅體現了教學的理論指導原則,而且為探索語文知識結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是使小學語文教學走向科學化的途徑之一。

丁老師總結的讀寫「三十法」,每一法都體現讀與寫相聯系,也都是讀寫知識結構。尤其是讀寫對應規律:解題、審題與擬題;歸納文章中心思想與表達中心思想;分段、概括段意與編寫作文提綱;掌握文章的主次與作文的詳略得當;理解文章品評詞句與作文的遣詞造句等,都體現了讀與寫的對應關系,將讀與寫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起來。當學生理解和掌握了讀寫之間的對應關系,讀寫會更加自覺。這其中學習遷移規律起著決定作用。

學習遷移是心理學中的一條古老的學習規律。近年來,由於知識結構論的興起,才被一些人重視和運用。遷移是指學習知識、技能甚至方法和態度之間的積極影響(消極影響稱為干擾)。這里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學習?認知心理學認為新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中的觀念發生聯系和同化,就是獲得新知識。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這已有的知識結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支架。丁老師提出的讀寫對應規律及讀寫「三十法」,都是通過教給學生一些語言規律和方法,使學生掌握讀寫的知識結構,為學習遷移創造條件。

形成遷移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客體的共同因素,二是主體的概括能力。讀寫對應規律及讀寫「三十法」,就是利用讀與讀、讀與寫之間所具有的共同因素,通過讀建立起一定的讀、寫認知結構,再閱讀新課文時,就會同原有的有關知識聯系起來,經過同化,納入已經掌握的有關讀、寫認知結構之中,鞏固和提高已有的閱讀能力。這是讀與讀之間的遷移,同時也會遷移到作文中去。例如,當學生通過數課學習劃分段落、概括段意的知識和方法之後,再閱讀新課文時,就會運用已掌握的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能力,對新課文進行分段和概括段意,同時,在作文中就會懂得如何編擬作文提綱。產生以上兩種遷移時,要求學生能在讀與讀、讀與寫之間概括出共同因素,這種訓練也會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因為學生建立起讀、寫認知結構,可以用來同化新知識,就會比較快地提高讀寫能力,也會避免機械地學習。

三初步形成讀、寫結合教學過程模式

丁有寬的讀寫結合教學是先有教法後有教材,在他幾十年的教改實驗中形成一系列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系列;在教法基礎上編出教材;又在教材基礎上豐富和完善了教學方法體系,形成了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過程模式。

語文教學過程模式是設計、組織和調控語文教學過程的一整套語文教學方法體系。即要解決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做什麼,怎樣做?又要確定教與學的先後順序、教學重點,以及師生的相互作用等。丁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材特點,形成了「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

丁老師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是以單元編寫的。每單元有七八篇課文,分精讀篇、略讀篇、自學篇、綜合練習四類。而每一單元又分兩組課文:第一組課文重點是認識訓練目標,第二組課文目的在於強化、深入理解和掌握訓練目標。這是丁有寬教材的又一特點。這樣做有兩個根據:(1)根據讀寫知識的特點。每項讀寫知識作為訓練目標其內涵是比較豐富的,不可能在一兩篇課文中都體現出來。例如,第五冊第二單元,學習並列結構段。第一組課文精讀篇《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景物並列,通過學課文,初步認識並列結構段的含義。第二組課文精讀篇《在艱苦的歲月里》是兩個人物並列;《第一次會見》既有一個人物的外貌並列,又有景物(方位)並列。後兩篇課文不僅體現出並列事項的內容不同,而且逐步加深難度。目的在於加深理解和強化鞏固並列結構段。(2)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學生掌握知識需要有一定的過程和階段。如上例學生讀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後,初步認識景物並列知識,還要經過略讀課文《朝天椒》、自學課文《生物角》的讀寫練習之後,才能初步掌握景物並列結構段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並列結構段的新內容,即人物並列和人物、景物並列於一文中的構段知識。再通過略讀篇《松竹梅》、自學篇《三個小雨點》進行鞏固練習。學生這樣掌握知識才能有消化吸收的過程,掌握才能牢固。

關於精讀課的教學過程模式,一般採用以下的過程:(1)導自學,初步感知課文。(2)導精讀深究,深究重點段。要求達到五會:會理解、會復述、會背誦、會品評、會應用。(3)導練習,鞏固加深。指導學生總結和運用學習方法,進行多層次練習,達到基本掌握訓練目標。

「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重在學生理解基礎上指導其自學練習,提高學生獨立的聽說讀寫能力,基本符合建立語文教學過程模式的理論要求。

(一)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

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是建立在學生一般認知過程基礎上的。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學生的認知過程一般由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幾個基本因素構成,各因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據此,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一般是:初讀感知語言,細讀、深讀理解語言,品評欣賞語言,熟讀記憶語言,練習運用語言。「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從全單元來看,通過精讀課理解訓練目標,由略讀課加深理解和鞏固訓練目標,再由自學語文和綜合練習達到基本掌握訓練目標。從精讀課的教學過程看,也符合這樣的認知過程。

(二)符合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關系

語文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語文教材三個基本因素構成的相互作用的統一的活動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憑借教材,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使學生理解、掌握和發展語言的過程。「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要求充分體現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和練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發揮主導作用。

1.丁老師非常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

2.丁老師非常善於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去讀、去說、去寫、去思考,在讀寫實踐中學會讀寫,提高讀寫能力。尤其對學習慢的學生更有所偏愛,善於引導,使之學習成績不斷提高,真正體現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3.符合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語文是工具學科,是基礎工具學科,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根據語文學科的性質,在操作過程上體現了如下特點:(1)安排了足夠的讀書時間並體現出全過程不同的讀書要求:初讀、細讀、深讀、熟讀。(2)體現語感和語言規律的結合,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教學生語言構造方法。(3)體現語言和思維的結合,語言和思維邏輯的結合。(4)突出讀寫結合,強調語言訓練。

四積累了一套小學語文教學的訓練方法

「單元導練教學過程模式」在教學方法上突出了單元導練方法,即按每單元的訓練重點目標,指導讀寫方法,進行語言訓練。丁老師對於語言訓練提出明確要求,即目標要明,重點要准,內容要精,時間要少,效果要高。對每項訓練目標掌握要死,運用要活。在訓練方法上有以下特點:

(一)在分項訓練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訓練

丁老師在語言訓練上提出,既要著眼於篇,又要重視構成篇的字、詞、句、段各因素的獨立訓練。教材是這樣編的,先是句的訓練、句群訓練,再到段的訓練;不僅訓練讀句、讀句群、讀段,而且訓練寫句、寫句群、寫段,在寫的基礎上還要訓練自己修改。在句、句群、段的教學中,要依據語言構造方法訓練。這樣就形成若干個訓練點和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多次反復,螺旋式上升。分項訓練為篇的綜合訓練打下基礎,再進行篇的訓練,而篇中又有分項訓練,在分項訓練中也不忘整體。

(二)注重多層次訓練

在認知基礎上,一般先進行鞏固性練習,後進行發展性練習;先進行模仿性練習,後進行創造性練習;前者目的一般是鞏固訓練目標,後者目的在於發展語文能力。尤其重視學生從讀到寫,從寫到改自己的習作,從修改自己寫的句子、句群、片段到修改文章,而且都體現在教材中。這就把讀寫的主動權和方法給了學生,不斷提高其讀寫能力和學習的自覺性、自信心。

(三)重視多角度訓練

一篇文章,多次教,多次練,每練一次換一個訓練目標。可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典型篇目適當進行多角度訓練,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四)強調大面積訓練

丁老師非常重視教學要面向全班學生,尤其偏愛學習慢的學生。在他的語言訓練方法上,要求各項訓練都要落實在全班學生身上,使全班學生人人都有語言實踐的機會,實現大面積訓練。

五愛心是根,榜樣力量

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新體系的建立,是和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心分不開的。他認為「愛心是根」。丁老師的教改實驗,有一個非常可貴之處,就是他的經驗不是在優等生班,也不是在普通的學生班,而恰恰是在農村的差等生班取得的。在他任教的26個班中,22個是差生班或亂班。對這樣的班級不要說搞實驗,就是保持正常的教學也很困難。丁老師分析得很正確,認為農村的孩子並不都是那麼「蠻」,那麼「笨」。孩子們學習不好大都是由於教師對學生缺乏深厚的情感;再者,由於教學思想不夠端正,採用「灌」和「壓」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越來越厭讀怕寫,和教師的情感隔閡越來越大,甚至由不滿發展到反對教師。因此有的學生就採取逃學、退學,造成不少學生成為文盲、半文盲。丁老師認為「這個問題如果不很好地解決,要大面積提高農村學生語文水平,要實現普及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必將成為一句空話,而且將會嚴重地影響我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正由於丁老師站得高,看得遠,看到從提高差等生學習語文興趣和能力著手,對於提高全班學生的語文水平,對於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有著重要的普遍的意義。因此,他總結出幫助差生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寶貴經驗:克服偏見,熱愛差生;轉化雙差生,重在揚長補短;轉化弱智生,重在發展智能;轉變心理變異生,重在啟發自尊等。同時,採用了「三先」(上課訓練在先、批改作業在先、評講工作在先),「三多」(多引導、多表揚、多鼓勵)和「三個有別」(教案、訓練要求和訓練方法有別)等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於他的耐心教育,大面積訓練,成功地轉變了200多名後進生,使他們對語文課從厭讀怕寫到喜讀愛寫。有許多頑童都變成良才,這是十分了不起的工作。如果教師都像丁老師那樣愛所有的學生,我國的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丁老師高尚的教育思想。正因為他愛所有的學生所以他是教書育人的好榜樣。他善於寓教育於閱讀、作文之中;尋美作文,在學生中開展尋美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既練文,又練人。

丁老師認為,要教學生練語言、練思維、練思想感情,首先要練自己。他教育孩子們學做人,他自己就是一位大寫的人。他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從過去的上課、批改作業、教育學生、轉變後進生,到現在的編寫教材,著書立說,都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為學生、為教師樹立了榜樣。他那誨人不倦的精神,就是不斷地磨練出來的,他練就了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兒童的紅心。教師既不掌握物質力量,也不具備任何政治權利,他唯一所有的,就是他作為教師的思想、品德、情感,作為人的人格。他能把學生感動了的,只有通過教學、教育,以自己的言行、人格力量使學生受到教育。因此,說到底,教師只有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去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以知識培養人。從丁老師身上,我們學到:作為教師要苦練自己,迅速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提高自己的人格力量,作學生的好榜樣。

參考書目

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丁有寬:《我與頑童》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⑷ 小學語文課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授法,回答法(談話法),演示法, 情景教學法,情感教學法,師生互動法,閱讀法 教師首先通過備課,掌握教材內容(特定的知識)之後,在課堂運用口頭語言載體,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叫講授法。 教師在首先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師通過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或用語言加以啟發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方法,就叫做回答法或談話法。 教師在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演示活動和教師的語言指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知識的方法就叫做演示法。 ①教學方法,就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來說,教學方法是通過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和個性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②教學方法,就其手段來說,其基本手段是知識,教學是運用知識武裝學生,並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定的教育,對所運用的知識,有特定的規定性,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教材內容來體現。③教學方法的運用,它作用的對象是學生,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④教學方法的使用者、控制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因為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和控制者,都具有能動作用。只是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通過配合教師教的活動,以學習的方式來體現。

⑸ 小學語文教材解讀

一、 教材的編排:
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的方式整合內容。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一、美麗的秋天
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三、熱愛祖國 四、怎樣看問題,想問題 五、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六、關愛他人 七、保護環境,熱愛動物 八、熱愛科學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再有四五篇課文以及一個語文園地,這些內容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識字課一共有8課,這8課識字,分散在每一組課文里,全冊課文總篇數為34課,內
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教材的編排形式與一年級不同為:課文不再全冊注音,生字是在文下注音,多音字隨課文標注,用方括弧表示。語文原地設置了4個欄目:一、我的發現 目的為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以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二、日積月累 目的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同時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三、口語交際 目的: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四、展示台 目的: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台。八組專題後面安排了6篇選讀課文,原則是要求學生課外自己閱讀,若課上有時間也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表一列出了本冊要求認識的450個生字,表二列出了本冊要求會書寫的350個生字。依然遵循多寫少認的原則,但會寫與會認的字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也加大了會書寫的生字的數量,語文原地中也安排了一些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 教材特點:
(一)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
每組教材都是以導語的形式點名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內容都是圍繞
這本組專題來安排的。例:第二組內容通過導語的形式點出了這組課文圍繞的專題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識字課的內容是關於校園生活的動賓詞語,它所選的詞語都是與學校生活有緊密聯系的。例:練書法 畫圖畫 下象棋 栽花草等。接著安排的課文有《一株紫丁香》講師生感情的。還有一篇老課文《我選我》,講一個孩子自己推薦自己當勞動委員的故事,還有《一分鍾》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故事。《難忘的一天》講的是一個小朋友為鄧小平爺爺表演計算機的故事。4篇課文說的都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從中受到愛老師、愛學習、愛集體、愛勞動以及珍惜時間的教育。口語交際課的話題也是結合課文《我選我》設計的,話題讓學生談談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看法。討論:如果班裡改選班委時,自己會不會選自己。展示台學生展示的內容也是引導學生展示課外活動中學到的一些本領。可以看出:本組單元內容無論是識字課文還是語文園地中的內容都是緊緊圍繞專題來進行選擇內容的。這樣編排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所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好處是便於開展語文實踐,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
(二)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八課識字課的內容緊緊圍繞本課專題的,它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本課識字課有詞語的形式,兒歌的形式,諺語的形式,成語的形式,三字歌的形式來識字,從編排上為了便於學生朗讀,還採取了韻文的編排形式,使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比如:識字一是按詞語的形式編排的,一共選擇了12個描寫秋天的詞語,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識字課,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識字的語境,還能夠使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起來,同時,也加強了字、詞、句的綜合練習。同時,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和熱愛。
(三)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具有時代感,貼近兒童生活。
教材大幅度更新了課文內容,新選的課文有描寫自然景象的《秋天的圖畫》,誘發應學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一分鍾》有表達愛國情感的《歡慶》《我們成功了》。有教育學生善於發現別人長處,遇事多動腦筋的《小柳樹和小棗樹》《風娃娃》。有倡導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表現尊重個人選擇的《紙船和風箏》《稱贊》《從現在開始》,有體現關心他人的《假如》《窗前的氣球》《日記兩則》,有反映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父親和鳥》《淺水窪里的小魚》,還有介紹科學成就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農業的變化真大》等。這些課文洋溢著時代的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同時密切聯系兒童的精神世界和想像世界,能夠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夠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選教材編課文上,編者的著眼點不同,更注重選擇具有時代精神和現代意識的文章。例:《從現在開始》是一段有趣的童話。意思講的是:獅子大王年紀大了,要找一個接班人,接替它的王位,它就宣布小動物們輪流當大王。第一個星期上任的是貓頭鷹,它上任以後,特別得意,覺得自己是萬獸之王了,大家都得聽我的,上任的第一天,就跟大家宣布: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得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第二個星期上任的是袋鼠,袋鼠上來以後,也給大家宣布:從現在開始,大家都像我一樣,要跳著走路。大家聽了互相搖頭、觀望,但也沒有辦法,只得跳著走路。第三個星期,輪到小猴子了,大家十分擔心,小猴子整天在樹上盪來盪去,它會不會也讓我們在樹上這樣生活呀?但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小猴子上任時說:「從現在開始,大家都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時候,百獸們都高興極了,一齊鼓起了掌。通過這個故事,教材選的時候,不僅著眼於這個故事很有趣,更著眼於通過這個故事,它能讓學生意識到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課文的體裁有童話、有寓言、有詩歌、有散文、還有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記等。題材也很廣泛,不僅有城市,也有農村,不僅有學校生活,也有家庭生活,這樣,使課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四)課後練習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著眼於積累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後練習除了安排一些朗讀、背誦、寫字以及語句積累、理解、運用的這些基礎知識的練習,還編排了一些擴展性的練習,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練習。例:26課《紅領巾真好》課後,以學習夥伴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小鳥以外,我們還應該愛護那些動物呢?可結合這一課文內容思考。除了這以外,還有擴展性的練習,把課堂的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練習。例:《淺水窪里的小魚》講的是孩子拯救淺水窪里的小雨的生命的故事。引導學生回答:看到小動物受傷時你在乎嗎?這是把課文的感受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去引導學生思考一切生活中常見的事,還有一類擴展性的練習,有助於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練習。引導學生搜集資料編拍手歌等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樣的練習,目的在於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展課內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動手實踐,動手做的活動當中學到本領,形成和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五)教材最突出的特點: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
具體表現在:編寫角度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方便教師的教,又方便學生的學。使教材由原來的教本轉變為學本。無論是導語還是課後習題。以及語文園地中的練習,再也不像原來舊教材那樣,以問題或要求的方式來呈現。所有需要學生做的事情、考慮的問題,都採取以學習夥伴的的口吻來提出問題。這樣做,使學生讀起來感到親切、自然,拉進了學生於書本之間的距離,拉進了學生與學習的距離,自然增強了教材與讀者的親和力。例:《坐井觀天》的文後,不是出一道題讓學生學著思考、讀課文想講什麼。而是在文後設計了一個學習夥伴,用吐泡泡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來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在《識字五》的文後,學習夥伴建議:同學們,我們也去收集一些諺語把!在學完諺語以後,她也號召同學們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運用這些形式來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形式,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人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關系,對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啟發學生質疑問題,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和導向作用。同時,還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於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在每個語文園地里都安排了「我的發現」這個欄目。例:語文園地二中我的發現中的內容就是引導學生來發現表示動作的詞「抬、捕、挑、抓」等。發現這些字都帶有提手旁。而且他們表示的意思還都和手的動作有關。語文園地三中引導學生發現每組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目的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養成注意發現的習慣不斷積累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從發現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獲得學習的動力,語文園地中都涉及了展示台,都是以學習夥伴的展示來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示自己學到的本領和學習收獲,使學生不斷產生成就感。例:語文園地一引導學生展示自己做的書簽、賀卡、寫的兒歌等。語文園地三展示台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課外識字的成果、課外收集的一些與語文課學習內容有關的圖片、課外學到的才能等。教材這樣的編排激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產生學習動力,並且能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學習使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學者經常展示自己課內外收獲的成果,促使他們有意識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成為學習語文的有心人。
(六)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教材雖然規定了識字量,但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要多認字,,要超過規定的識字量。一些課後練習的設計也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有些題不作統一要求。有些課文不要求背全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背誦,給學生一個靈活度。還有一些課後練習也做得特別活,在這些編排上都體現了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三、 教材的學習目標:
1、 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和正音。
2、 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認識的字:(1)讀准字音(2)結合詞句大概了解意思
會寫的字:(1)四會: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
同時還要求學生在口頭表達中練習運用(2)寫字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 會用音序查字法,學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背
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夠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主動地積累。
(五)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的標點符號。
(六)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傾聽別人講話,講述簡短的故事內容,說話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
(七)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能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做到願意用閱讀很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進行書面表達,藉助課文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我的想法:
根據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識字和閱讀兩項重要內容談談一些看法。
一、對識字教學的把握:
有人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教學理念是引領教學的靈魂。我認為:貫穿學生識字過程的整個靈魂就是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它作為靈魂,就會激發學生識字的主動性,繼而產生各種識字方法,在各種環境下,都可識字。首先,要採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例如:1、讓學生自主發現漢字特點,享受發現後的成功和喜悅。2、放手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現代理論倡導的學生觀眾又一條指出:學生是獨特的人,尊重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的差異。3、採用各種語言和行動肯定、激勵學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4、鼓勵學生展示課外識字,如:在電視上、課外書、標語中認識的字等。,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可以識字,激發識字願望。
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呢?我也想到了以下幾點:1、探索簡便有趣的識字方法。例:本學期新學到帶提手旁的生字時,可引導學生列舉更多此類生字,觀察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大家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字都與手的動作有關,還例如猜字歌、編兒歌、形聲字、多音字、部首表意、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目的在於使學生更形象、更迅速、更有效地認識和掌握生字。2、鼓勵學生多讀書,閱讀課文的過程有很多益處,其中一項便是鞏固、認識生字,積累好詞佳句。3、記憶生字的過程並不要求在格丁的時間內必須學會,而是隨著生字的再現逐步認識的。這里,對於前面學過的生字,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再現,創設再現情境。
二、對閱讀教學的把握:
《小學語文感悟式教學》中指出: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顯形、讀中入境、讀中體情、讀中悟理、讀中品格、進而能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意境、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也能讀出自己在閱讀中獨特的感受。
當代倡導的學生觀中指出學生是獨特的人,現代學習方式的特徵中也包含獨特性特徵。在閱讀指導中就以尊重學生差異和培養個性為一項目標准則,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真是學生獨特的體驗和理解。
教科書是知識的載體,擁有一份好的教科書就是擁有一份好的媒介。在以後的教學

⑹ 教小學語文教材和用小學語文教材教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

我想這里的「語文教材」是指學生每學期一本的語文課本吧!
個人認為:
教教回材——答照搬教材,只局限於教材內容,教材上有的就教,教材上沒的就不管;
用教材——教學語文的教材有很多,語文課本只是其一,還要從其它渠道入手,例如:由某一句話、某一習題、某一情境引開來……

⑺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

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拓展資料: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⑻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有以下五種:

一、巧設導語、創設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

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到達彼岸。導語的設計有多種,可以利用語言、故事、歌曲、影片等方式進行。

二、結合文本環境,創設生活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文本環境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著較大的差別。

教學點與興趣點往往不一致,文本與學生脫節,這時就需要教師創設優質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真切的感受,以便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其求知的慾望。

三、結合文章旨意,創設沖突情境,讓學生有感而發。

認知沖突的產生,能夠迅速激活學生思維,進行積極思考。在教學中可以試著把對立的觀點意見提出來爭論,讓學生在沖突中產生積極的思維,並提供表達感受的機會,進而使之得到人格的熏陶。

四、創設障礙情境,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從心理學上講,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就是成功動機。因此創設障礙情境,要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教學實踐中只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達到的預期目標兩方面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很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五、運用文本,創設角色情境,體味人物的形象美。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8)小學語文教材教學擴展閱讀

情境教學:

所謂「真情境」,是指它貼近學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教育家劉國正指出,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

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於生活的一種工具。創設生活化的「真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隨時學習語文,把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這樣學生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所謂「真情境」,是指它符合學生真真實實的心理和知識發展的規律。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⑼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

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談話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材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