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言文教學要求是不是就是文言文閱讀教學要求如果不是,文言文教學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區別是什麼
看來在這里只有我抄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襲了。
如果按照文言文教學要求,那麼就得重新設計教材,小學就開始對文言結構了解,初中進入各類文言文寫作訓練,大學就是要求以文言文撰寫各類文獻......顯然,意味著全國所有的師資全部得再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目前根本辦不到。所以只有可能是進行閱讀教學。
所謂閱讀教學,就是通過記憶方式對各類重點掌握的詞彙了解,然後可以在各類簡單的文言文中可以理解、了解其大概意思,以達到基本可以閱讀簡單文言文的效果。這是目前唯一可以採取的模式,優點是當前的師資完全可以滿足,不產生負擔。
根據以上的分析,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就應該從:編寫循序漸進的教學提綱、按照不同時代選擇文章教學、掌握基本實詞和虛詞、重點訓練和加深對考點詞彙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斷句詞彙的掌握等方面展開。
關於文言文教學基本不可能,涉及整個教育的系統變革、教材變革、文化變革、課程設置變革等,因此不談。
B. 如何學習文言文:樸素的文言文閱讀教學
你們應該會有文言文專門整理出來的句子和常見字詞(如通假字,語氣詞等)的資料,我們老師當時是發給我們背誦的
C. 王榮生主編的《文言文教學教什麼》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內容是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我們語文老師常以國學功底自豪,這功底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閱讀文言文時對難解的字詞句有合乎文法、語境的解釋,並且在合理的解讀之後會有一種像解出數學難題一樣的樂趣,那麼,我們就不應該為文言文教什麼再為難了,我們只應該著力思考怎麼教。
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內容,僅是我們教會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載體,事實上它們的目標是相同的。
所以文言文的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個重點,要為實現這個重點融進更多趣味,而不是為追求趣味融進部分知識,對於高中生來說,則更應該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獨立梳理的能力,
我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學生學習文言時的懵懂,才能讓學生學得心知肚明,才能讓學生興味盎然,才能讓課堂清爽高效!
長期以來我們的寫作教學忽略「為交流的寫作」而偏重「為抒發的寫作」。
寫作是實踐活動。我們在分析各種各樣的開的頭,展示各種各樣結尾,唯獨沒有做「寫開頭」、「寫結尾」的實踐活動。教學不能單純地介紹寫作知識,而應該開展大量的「活動」,這些活動又必須是基於「寫作」的關於「寫」的活動。
20世紀80-90年代大家聚焦「語文怎麼教」,現在聚焦「教什麼」
D. 文言文學習方法教案
文言文學習方法教案:
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面注重史傳類,文質兼美,命題點多,適
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並重。這里的「言」,即文言知識,
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
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後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
「平分秋色」,各佔9分。文言文測試「言文」並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上僅僅是
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好評。故
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2002年雖然有調整,但閱讀部分的命題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2.從測試能力看,文言文測試著重考查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對文意的理解、分析
、概括能力。可能考慮到考生答卷的總書寫量和閱卷等多種因素,在題型方面,文言文測試一直採用選擇
題,命題的指導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而這必須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這是閱讀的「
階梯」。因此,從測試能力看,對「言」的重視,實質上是考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即利用有關文言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文」的重視,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個別題目(一般是最後一道題)考
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分別是B級或C級。這就使考生在掌握較扎實的文言文知識的前提下,感到文言
文試題相對簡單,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體得分情況相對穩定,區分度較好。文言文測試能力的
相對穩定,對中學文言文教學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從答案的編制看,文言文測試是題目出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里「課
外」的含義一般指「選材」是學生沒學過的,題目是沒做過的;「課內」的含義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
指測試的知識是學生「課內」學過的,二是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推斷。近幾年的文言文選材多出
自封建社會官修的所謂「正史」,如2001年選自《史記·田單列傳》,2000年選自《三國志·胡質傳》「
裴松之注」,1999年蘇瓊選自《北齊書·蘇瓊傳》,1998年李若水選自《宋史·忠義一·李若水》等,以
上史書都列在「二十四史」中。選文內容或忠孝,或法制,或處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謀,或清正廉潔……
這些都是教材沒有出現過的,其包含著的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積極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適合
中學生閱讀。高考把學生沒學過的內容和課內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地測試出學生課內文言文學
習的水平。例如2001年《田單列傳》11題中的實詞「拔、附、乘、龍」和12題中的古今詞,「反間、南面
、鼓噪、擾亂」等都是課內學過或涉及的,只不過換了一下語境而已。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推斷的題
目,如1991年第18題「頑魯者亦當矜憐」中「頑魯」的意思,如果注意到上文的「賢俊者自可賞愛」,二
者是對舉比較,則不難據「賢俊」一詞推斷出「頑魯」的意思是「愚昧而蠢笨」。
4.文言句子翻譯由辨析改為筆譯,即由選擇題改為語言操作題。如前所述,這是
2002年將增加的新要求,說其「新」,只是與近十幾年的高考相對而言,在1990年以前的高考中,文言文
筆譯的題目並不少見。增加文言文筆譯的好處,一方面體現命題「穩中有變」的原則,另一方面,從測試
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文意,又考了語言表達,可以說一舉多得,導向良好。
(二)、怎樣有效地進行文言文復習
文言文復習,不同的考生,不同的基礎,不同的學習習慣,自然復習方式也不能強求
一律,從教學實踐看,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要有熟練地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實踐證明,有效地訓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或
准確地解答文言文試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善於從整體上把握文意,或叫整體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則就
會犯望文生義或斷章取義的錯誤。
怎樣整體把握文意?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提取主要信息法。即拿來一篇文言文,通過整讀,應能快速准確地把握如下的信
息:寫的是什麼人,其生活在什麼時代(朝代),幹了什麼事(起因、經過、結果),這些事有什麼意義,文
中還涉及了什麼人,他與主要人物之間是什麼關系等等。
把握了上述信息,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文章的「大意」。在這個前提下再讀題、做題
,也許仍會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會有大的失誤。如果不能整體把握文意,有時不僅會搞錯了主要人物,
搞錯了人物之間的關系,還會混淆是非,如2001年第16題,如果不把握文意,就極易作出錯誤選擇。
二是倒啖甘蔗法。這是根據試題的測試特點,利用試題題面快捷地幫助我們把握文章
的方法。考生速讀了一篇文章,有時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會迅速獲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便可試用此法
:當考生速讀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要信息,但不能判斷自己提取的信息是否正確,也可使用此
法印證。
文言文試題的最後兩個題,近年來的考點一般都是信息篩選和文意把握,前者設問點
定在把文中能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若干信息抽出讓考生辨析,據此可判定文中寫的是什麼樣的人物,
有怎樣的性格,或有怎樣的品質,或行為有何特徵等等。如2001年《田單列傳》,考了能表現田單「兵不
厭詐」手段的問題;2000年考了能說明胡質父子「清慎」的問題;1999年考了蘇瓊善於「處事」的問題;
1998年考了郭永剛直抗上的問題等等。而最後一個題目則考查對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給的幾個選
肢正是命題人對文意的概括,其中雖有一項「不正確」,但卻有三項是正確的,這正是給我們整體把握文
意的「提示」,把讀過原文獲取的信息與此相對應,便可印證自己的閱讀結果,有時自己想說而說不出的
話,一讀最後一題的題面便可豁然開朗。
2.理解詞語含義必須結合語境。文言文中「言」的試題,由於側重考理解能力,非
常注重語境因素。特定語境中的詞語往往有特定的含義。尤其是文言實詞,由於其具有多義性,離開語境
可能會做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如1990年第15題,「上車弗謝而去」中的「謝」,有以下幾個義項:A.急
欲B告訴C.感謝D.告辭,不聯系語境就弄不清是「誰上車」,「謝」是什麼意思。聯系語境
,知道「上車」的是田單,因另一個人魯仲子跟他說了他不喜歡聽的話,於是他生氣而去,所以這里的「
謝」是「告辭」的意思。又如1992年第12題的「除」,1993年第12題的「勤」等都是結合語境考一詞多義
。近年來,這一考點的考查面逐漸擴大,由考一個詞擴展到考幾個詞,如2000年、2001年的第11題,就分
別考了「省、審、樵、信」和「拔、附、乘、北」幾個實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都必須結合語境。
至於文意整體把握方面的考查,就更離不開原文,離不開語境。
3.認真細致地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如前所述,2002年翻譯文言句子將在第Ⅱ卷單獨
設題,文言文翻譯的三字原則「信」(忠實原文)、「達」(文意通達流暢)、「雅」(語言富有文采)當然是
應追求的目標,但這畢竟是對專業翻譯的要求。作為高考,應特別注意一個「信」字,即以直譯為主,按
照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表達方式譯成現代漢語,只有難以直譯或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思的句子,再
酌情採用意譯(只翻譯原文基本意思,不拘於原文詞句特點)。特別要注意譯出重點實、虛詞和有活用的詞
語。因為,文言文翻譯測試的目的除了考查理解能力外,也包含對文言知識的考查。如果重點實、虛詞或
活用的詞語譯不出,當然句意的表達要受到損害,這自然要影響得分。如1997年第16題,理解「徒流及死
,具有等差」一句,就必須注意辨析「徒、流、等、差」等詞是否譯出,否則就沒法做出正確判斷。
其次,要靈活運用「留(保留)、補(增補)、刪(刪除)、換(替換)、調(調整)」等文言
文翻譯的基本方法,以提高翻譯效率。
4.考查把握文意或分析概括方面的題目,不僅考查考生能不能讀懂原文,更重要的
是考查考生思維細致、嚴密的品質。應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前提下,對原文細加分析,將選項中的表述與原
文一一對照,方可保證沒有疏漏。例如,1998年高考第22題: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項。其
他三項BCD都沒失誤,只有A項「皇上當即接受他的意見,不再為高俅掛服舉哀」,原文實際是在李若水「
章再上」,而後「乃止」的,並非當即接受他的意見。這一題目的設計,若不細致推究,必然會做出錯誤
判斷。
(三)、解答文言文試題應注意的問題
文言文試題以其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由於試題平穩,得分相對較易,
因而不可忽視。可以說,一個考生語文試題的總分能否進入高分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Ⅰ卷,而文言
文又是第Ⅰ卷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文言文失分太多,第Ⅰ卷的分數上不去,進入高分段則很難,這是許
多考生多年的答卷實踐證明了的。而作為選擇題的15分文言文題目,如果細心推敲,實際極有希望得滿分
。
那麼,解答文言文試題應注意哪些具體問題呢?
1.切忌讀不懂原文就急著做題。語文試卷文字多,容量大,除了語言知識運用題,
還有閱讀、寫作等;又加上其在整個考試過程中處於首場考的地位,因而極易造成考生的緊張心理,致使
許多考生在做文言文題目時,讀不懂甚至讀不完原文就急著做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答好題目是很困難
的。所以,考生必須克服心理障礙,安排好時間,一定要讀懂讀完原文再做題,要牢記「磨刀不誤砍柴功
」,「讀」就是磨刀,是「砍柴」的基礎。
2.克服輕「敵」麻痹心理。文言文試題選材穩定,題型穩定,測試點穩定,致使許
多考生產生錯覺,認為文言文題目真的簡單,分數唾手可得。其實,高考任何層次、任何測試點的題目既
有較易的題,也有較難的題,實在輕視不得,麻痹不得。事實上近幾年的文言文試題得分率雖然由1997年
的0.48到2001年的0.6以上,逐年提高,但從文言文測試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的水平看仍不十分理想,所以
應指導他們努力做好每一道題,以提高得分率。
3.做書面翻譯題除了注意准確體現原文的意思外,還應注意語言通順、無病句,注
意書寫大方、工整、清晰。有的考生或許認為文言文翻譯考的是「翻譯」,只要意思對即可得分,其他方
面「差點」無傷大雅。孰不知每年考生多,閱卷的時間短,考生答卷的整體質量一定會影響閱卷人的印象
和情緒,可以肯定地說,如果題目翻譯得好,但答卷態度不嚴肅,不認真,書寫潦草,一定會影響文言文
的得分。
4.注意選擇題中障礙的設置。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章一樣,文言文閱讀
由於採用選擇題,命題人在選項的編制方面必然也會設置一些障礙,以檢驗考生知識掌握得是否牢固。
文言文試題中常設的障礙主要有:
①用已知的干擾未知的,例如文言文實詞的考查,又如古今詞的考查。
②在對文意的綜合考查時,常常採用混淆是非的方式。如2001年第16題,題干要求選
「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所給的四個選項,ABD在文意的概括與分析上沒有錯誤,C項「田
單深諳戰略藝術,他誘使燕軍犯下令即墨民眾發指的罪行,以激發己方同仇敵愾;又假裝投降,派遣富豪
打入敵軍以作內應,麻痹對方,瓦解了敵軍鬥志」之所以錯誤,主要在於他是否「派遣富豪打入敵軍以作
內應」,原文中的表述是「田單又收民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軍」,這里送給燕軍的是金千鎰,而
並非富豪自身打入敵軍作內應。同樣,1999年第16題錯項設置也採取了混淆是非的方式。
③斷章取義,即有意將原文有關事件的經過搞亂,做出一種錯誤的結論。如前所述的
1998年第22題的考查。
二、文言文閱讀要善於藉助
文言文閱讀歷來是高考易丟分的一項。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應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
階段先掃讀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麼文體,如果是記敘文,那麼要知道寫的是誰,大致是怎麼一回事
。這時,一定不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具體語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暫時放過去,順著往下讀,借
助文段的題目,藉助文段的註解和出處,藉助設題和選擇支,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然後,藉助這個大
致意思,反過去讀第二遍,由於前邊的粗讀已經理出一點頭緒,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讀的時候,原來
沒弄懂的地方就變得比較好懂了。如果碰到比較難的文段,就要反復這樣「串」幾遍。「詞不離句,句不
離篇,前後推敲,整體把握。」有些同學在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
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考生應該知道,所選文言段
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二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要保持良好心態,調動各種手段,
藉助各種力量,善於前後推導,一步步走完解讀過程。
第二個階段是解決個別難點和正確把握文意、准確翻譯文句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也要
善於藉助。例如,善於藉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
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
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於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
出新知。
從以往高考來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題時丟分往往丟在不注意審題上,例如問的是「
全都直接表現某某人熱愛國家、不畏強敵的言行的一組是哪項」,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
這樣的重要詞語,造成所答非所問。高考臨近,在做文言練習時,要注意多積累考試經驗。
三、夯實基礎,課本復習三遍
新教材文言文篇目數量增多,課文難度增大。即便將古詩、古代戲劇單元除去,還有
十一個單元。高中生在兩年半時間里(一般高三上學期就結束課本教學了),需要學習這么多古詩文,其
記憶理解背誦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復習不及時,鞏固不理想,學生對於所學的文言文只能留下淺淡的
痕跡,課上出現不
知所雲、答非所問的現象是絲毫不足為奇的。然而,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
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於
課內,幾乎歷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這里,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
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可見,學好課本,鞏固基礎
知識,是關鍵。那麼,知識如何得到有效的鞏固?如何做到遷移,轉化成能力?歸根結底,沒有量的積累
,就沒有質的飛躍,不能有三隅在胸,便不能以一隅反之,只有基礎扎實,才能觸類旁通。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復習。那麼為什麼要復習三遍呢?這是遵循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三遍復習
法,採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
(這里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里,復習背誦並且默寫在作業本上,三年一貫,「學而時習之」。這是
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
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
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復習,效果會更好),採取5、4、3、2、1、6的先後順序,每周三節晨讀,
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復習完。要求學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
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復習背誦。之所以照前面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一般高三先
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後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復習)。這一步,是以學生個體的活
動為主,教師僅指導而已,目的在於熟悉課文內容,
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復習課文。這一步
,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對於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
言文,而實質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於胸,在課上復習時,要拎出要領,
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後聯系,總結規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復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
課有得,充分體現知識體系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
累達到質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
解進而從容的運用。
三、加強針對訓練,復習穩扎穩打
前面的三步復習,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導措施,極容易半途而廢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檢查作業即可。而對於二、三兩步,則必須加強針對訓練。以考核來
促進復習,以成績來檢驗效果。
第二步,一單元一測,命題側重課本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及詞類活用和文學文
化常識,加上課文重點句子的翻譯、名句名篇的默寫。測試時間以一
課時為宜。
第三步,一冊一測,時間以兩課時為宜。除了以上內容以外,再加入課外考查,翻譯
和閱讀一律選自課外(最好選用最近六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也從中命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節
約復習時間),考查要點要與本冊知識點銜接,
體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化。
這種檢測題,必須教師自己命題,針對課本,針對學生,針對自己的教學。備課組里
,幾個老師最好分工合作,根據具體情況,各分一部分命題任務,
便於集體備課腦力資源共享,也避免重復考查無效勞作。
四、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的解答技巧
(一)、以題知文法
為體現「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檢測目標,文言文試題重點考查遷移能力和實際運用
能力,因而可以用「題源在課外,答案在課內」來概括命題的指導思想。作為「題源」的文言文段,多出
自教材之外的所謂「正史」的二十四史;同時又為保證答案在課內,保證考查范圍不「超綱」,所選文段
一般不是節選其中一個現成的片斷,而是綴聯寫人敘事紀傳體史傳文的若乾片斷而成的一篇完整文段。
E. 如何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所謂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指學生藉助工具書,能直接閱讀戰國以來歷代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著作中一部分淺顯平易的文章。一般古籍,不象我們的教科書,有那麼詳盡通俗的註解,甚至未加標點,那怕是較淺易的文章,要讀懂它也不容易。
一、 精選篇章,抓好熟讀、背誦一環
這是歷來的傳統經驗。要進一步研究的,是學生必須讀多少文言文,背熟多少文言文,怎樣才能背熟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學生要真正能夠獨立閱讀哪怕是較淺易的文言古籍,不讀上100—150篇文言文是不行的,而熟讀到背誦程度的,至少在50—60篇之間。其所以要求熟讀、背誦五六十篇,是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僅熟悉文言文句法的特點,而且能掌握閱讀一般文言文古籍所必須掌握的文言詞語。 中學生課業負擔沉重,熟讀、背誦50—60篇文章可能嗎?如果按十個學期計算,平均每學期不過五六篇,只要增加課堂的朗讀因素,只要重視背誦、默寫的反復檢查,只要入選的文章便於朗誦,是完全可能的。而這三者中,精選篇章又是重要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凡是生動活潑,能引起讀者強烈興趣的作品,都是容易熟而且經久難忘的;凡是枯燥乏味,不能引起讀者強烈興趣的作品,都是難以讀熟而且容易忘記的。抓好讀熟、背誦一環,督促學生反復溫習是重要的,但尤須在精選文章上用功夫,要選擇短小精悍、文質兼美的讓學生精讀,而且要各類文章齊備。
此外,在教法上要注意啟發學生自學鑽研,也是很重要的。凡是採用注入式的教法,學生對所學的東西難以記住;凡是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認真鑽研過的東西,學生則難以忘記。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有這個體會。
二、 系統整理,掌握一定數量詞語
嚴格說來,要具有獨立閱讀哪怕是較淺易的文言古籍有能力,單是讀了百多篇,背熟50—60篇短文還是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採用科學化的教法,使學生掌握閱讀一般古籍所必須撐的文言句式和常用詞語。文言句式並不復雜,教學中容易解決,本文只就詞語方面來進行一些探討。 這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到底要掌握多少文言常用詞語。文言常用詞語為1350個左右。而在這些詞語中,學生有500多個,實際上要著重講析的只有800多個。這就說明,即使是閱讀《孟子》那樣的古代哲學著作,在文言詞語方面著重講析800多個也就夠了。 對這些要著重掌握的詞語,要使學生熟悉它,讀後能舉一反三,單是逐課講釋是不行的,必須在一個單元結束以後,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我的做法如下:
(一)在文言虛詞方面,採用點面結合,反復辨析的方法。比如代詞,在學生積累了較多的感性知識後,我就指導他們按人稱、批示、疑問三類,共歸納出33個(包括主要不用作代詞的「爾、而、乃、若」)。然後抽出其中最常見或用法較復雜的代詞如「其」、「之」 、「彼」、 「夫」、「或」、 「莫」等等,指導學生結合句子結構的分析,反復辨析。文言虛詞,在淺易文言文中,除去古今通用或過於生僻的,大致在80個左右,其中兼有多種詞性,出現頻率最高的,又不到30個。採用上述方法,這30個重點虛詞,學生有反復辨析的機會。
(二)在文言實詞方面,採用按照特點,分類歸納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有三,即匯合總注、古今對照、綜合分析三種辦法,所謂匯合總注,就是將幾課中的 同義詞和近義詞找出來,加上總的注釋。所謂古今對照,就是將幾課中現已消失或古今字面相同而意義迥別的詞
列出來,要求學生參看注釋,寫出與之意義相當的現代語詞所謂結合分析,是將幾課中字面相同而意義有別(也就是通常講的「一字
多義」的詞)進行綜合性的比較分析。例如「亡」這個字,有「逃亡」、「滅亡」、「死亡」、「離去」、 「丟失」、等義,又與「無」通假。先逐課講清其一兩種意義,然後把例句匯集起來,指導學生分辨它在不同句子中的意義。
(三)在涉及古代文化知識、名物制度的古名詞方面可採用結合課文,適當補充的方法。
現在,對文言虛詞、文言實詞的歸納整理,一般都比較重視,而對古代文化知識名物制度方面的名詞,有的人還注意不夠。其實,這些古名詞,在古籍中比比皆是。
三、 指導自學,擴大學生閱讀面
這種自學能力的培養,可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指導學生藉助注釋閱讀課文;第二階段,指導學生離開注釋閱讀課文。在這兩個階段,都注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我在教學中體會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均要求教師比逐句串釋發揮更多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方面,要熟悉全部文言文教材,摸清學生的知識底子,確定在該課應著重講清什麼,並善於啟發學生運用舊知識來理解課文。例如教《六國論》在詞語方面,學生自學一遍以後,我根據課文中的難點和系統歸納的整理的需要,聯系舊課,著重講了「兵」、「賂」、「互」、「亡」、「暴」、「厭」、「彌」、「判」、「速」、「劫」、「以」、「蓋」、「然」、「殆」、「為」、「苟」、等文言實詞、虛詞,有的從一字多義的角度講,有的從古今字義異同的角度講,有的結合句子結構分析
。學生再讀課文,就不感到困難了。採用這樣的教法,在開初,教學進度較慢,但過了一段時期,速度愈來愈快。
大擴大閱讀面方面,要配合課文,編選一些文章選段,由淺到深,由短到長,讓學生標點、翻譯。此外,還應推
薦一些文言普及讀物讓學生課外閱讀。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都得力於課外閱讀。
F. 高中語文學習計劃書怎麼寫
表頭:——————計劃書
制定人:
時間:
一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二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三 具具體實施: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五 目標達成度的相關分析:
例子(可根據他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之後變成高中語文學習計劃書):
正 文:
07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計劃書 高菊香
07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計劃書
執教班級:高三(2)班
制定人:高菊香
時間:2007年9月8日
一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 學科教學要求分析:
(1) 語文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品位,為人素質,它依憑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有序積累,由量變轉為質變。
(2) 尊重語文學科的特徵,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從「語言」出發,注重感知、體悟、提煉、整合語言所包含的多元信息。注重學生與文本、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交流。
(3) 依照「二期課改」的指向,加強語文學科對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良好素質。
2.教材分析
本次教師教學用書使用的是上海二期課改高中語文教材。
教材每單元一般包括「單元提要」和三至四篇基礎篇目以及四篇拓展性閱讀篇目。另外每篇課文之前還有導讀。
單元提要很好地體現了教材編寫意圖,提出了相應的學習重點,有助於學生學習課文樹立單元觀念。每篇課文之前的導讀則是對課文重點、特點或者難點的整體性解讀,對學生的閱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新教材的選文質量比老教材有了相當大的提升。更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審美要求。同時,新教材給了教師和學生相當大的自主發揮空間。自讀課文的量大大增加,在統一中蘊涵個性,一篇文章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講,不求面面俱到,更沒有老教材那樣僵化的模式可遵循,但由此帶來相應地教學難度也不小。
教學內容
(1)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六冊重要篇目的教學。
(2)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要點的回顧與整理。
(3)高中語文考點知識系統梳理、高考應考技巧指導與能力訓練。
3. 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開學初第一次摸底考,採用的是07年上海高考試卷,學生的成績表達不容樂觀,及格以上的學生每個班只有四個左右。80分以下的學生超過一半。大部分學生認讀與理解能力、分析鑒賞能力以及對文章整體感知的能力堪憂,且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極少在自學時間學習語文,更無暇顧及課外的閱讀,故而造成閱讀水平提高不快,知識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綜合復習中的一大挑戰。
4.所教班級定位情況:向兄弟學校優秀班級看齊, 08年高考,超過區平均。
二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具體分解如下:
1、繼續擴大優秀學生的隊伍,促進他們向高分進軍,以此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力。
2、使得文科有偏科的學生改變現狀,爭取全面發展。
3、08年高考,超過區平均。
三 具體實施計劃:
周次
內容
備注
暑期補課一周
《登樓賦》、《詩三首》
補課二周
《阿房宮賦》、《詞三首》
補課三周
《黃州快哉亭記》、
《長亭送別》
補課四周
摸底考
新學期第一周
《項脊軒志》、《騰王閣序》
每周花一課時評講作文
第二周
《六國論》、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三周
《過秦論》、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四周
《伶官傳序》、月考
第五周
《國殤》、《秦晉餚之戰》
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六周
《荊軻刺秦王》、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七周
《群英會蔣干中計》、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八周
《肥水之戰》、月考
第九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周
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前結束第五冊
第十一周
《琵琶行》、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二周
《香菱學詩》、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三周
《歸去來兮辭》、名句默寫
第十四周
《馬伶傳》、月考
第十五周
《人間詞話》七則、《竇娥冤》
第十六周
《蘭亭集序》、《詞三首》
第十七周
《秋聲賦》、名句默寫
第十八周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月考
第十九周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名句默寫
期末考試前結束第六冊
第二十周
綜合復習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試
總備註:1、堅持每天一篇古詩文閱讀。
2、堅持每周一次測試。
3、堅持每周課內寫一篇作文。
具體實施: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繁重,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我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有效的溝通。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同時又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一直保持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熱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緊張心理和壓力。課余用作業批語與學生交流,給他們激勵。平時經常在作業本上、卷子上給學生寫點簡訊,用貼近他們心理的話語來幫助他們,使他們明確不足,努力進步。另外,有時間就與個別困難學生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問題原因,樹立積極奮進的健康心態。
2、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內容,理解其精神實質;多查閱參考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多看有關教學藝術方面的資料,提高自己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管理能力;總之,我與學生共同成長。
3、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把工作做實。
備課
(1)充分利用中學語文資源網等的資料和學校、個人資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證備課質量。
(2) 充分根據學生實際實行有效教法,保證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活動。
(3) 認真設計每課教案,精心設計各項練習,尤其是知識點匯總練習和錯處反饋練習。
(4) 認真設計語文專題訓練,針對學生弱點突出強化習題。
上課
(1) 一切圍繞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落實扎實、練習有效、效率高、動手動口動腦。
(2) 結合不同階段設計好新課、復習課、訓練課、閱讀課、寫作課、考試課、講評課。
(3) 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分層提問做題,努力促尖轉中補差。
(4) 狠抓知識點落實,專題練習,補充大量高考知識。
(5) 認真布置作業,突出重點和知識整理。
(6) 嚴格課堂紀律,保證每一個學生能認真學習、練習。
輔導
(1)培優補差,設計練習講究梯度和系列性。
(2)對藝術生加強文化專題訓練和能力訓練。
(3)課後抓名篇名句的落實。
閱讀寫作
(1)上好每周閱讀寫作課,要求學生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
(2)印發每次學生佳作,閱讀並討論,借鑒並提高。
(3)分題材和體裁印發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指導學生欣賞學習寫作感悟。
(4)印發美文專題,擴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位。
(5)指導做摘抄筆記,定量定質定范圍,同時進行交流。
考試評價
(1)以周周練的形式,分階段專題測試。
(2)以月考的形式,進行綜合訓練。
(3)及時評分評講。甚至針對部分學生偏題的作文,進行個別輔導。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六冊的教學,我們將擇取重要的篇目,培養學生各類文章的閱讀能力,圍繞高考考點要求,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相應的主觀閱讀題答題能力。
2、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的復習中,著重要點的回顧與整理,鞏固已有的感性認識,同時引導學生嘗試著進行理性歸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溫故而知新,為總復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3、高中語文考點知識系統梳理、高考應考技巧指導與能力訓練中,主要介紹高考最新信息、發展動態,分析考試大綱,評價近年高考試卷,預測命題趨勢,歸結語文知識的學習及語文試卷的應考中的實用方法技巧。簡言之,就是專題復習,梳理知識,解讀政策,預測命題,指導學法,指點秘笈,示範解法,規范答題,提升能力。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 本人有一定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我相信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我的工作會出成績的。
2. 確保班級學風的良好,及時鼓勵學生,及時指導學生調整學習內容、時間、方法。
3. 落實好閱讀、摘抄、練筆,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關注人生熱愛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加強學生認識能力、思辨能力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注意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練之以趣。
五.總目標達成度與現階段教學目標達成度的相關分析:
語文教育目標,必須依據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語文教育的實際狀況客觀的加以設定。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里從什麼樣的語文基礎起步,經過努力要達到什麼樣的語文程度,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能否適應並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往往從根本上影響到語文教育目標的設定;特定區域、學校、班級的教育條件及教學活動賴以展開的實際情形,也對語文教育目標的設定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設定基於學生發展水平和語文教育實際的目標,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根本目的。這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在高中三年中最為繁重,既要完成新課的教學任務,又要進行高考的專題訓練,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強敦品勵學以品養慧教育;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善學、樂學,主動學習,為明年的高考蓄勢待發。
六.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平時要注重收集網上信息,整合自己的教學資源。
2、多向信息技術運用成功的教師學習。我在自己的教學中,盡量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加大課堂容量,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便於他們理解教學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電腦使用水平、適應學校信息化教學的特色。
G. 怎樣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
首先應該提升文言文教師的自身素養.這個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讓沒有文言文素養的教師去從事文言文教學,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民國時代的教師幾乎都是古文出身的,因此教學文言文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代教師多數是不通古文的語文教師,因此,造成了文言文教學形式化、應試化等問題的出現.尤其是一些師專學校畢業的鄉村教師,更是無緣了解文言文基礎和結構,這是教學最大的關卡.繞過這個問題談文言文教學是無實質意義的.
其次,應該選擇簡單文言文到復雜文言文開展教學.古代的文言文教學都是通過小學、大學、四經五書等階段進行的,不象現在的教材,將古文的難易混亂,一下是上古文言文,一下是近代文言文,讓教學和學生都無法適應.所以在源頭上需要釐清其時代,畢竟上古文言文與近代文言文是有區別的.比如《論語》,有多少教師真正讀懂裡面的語義?卻讓學生初一就上這個課程,就是亂來的設計.
其三,讓教師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工具書.最為可笑的是,一些學校的文言文教學教師竟然用新華字典來理解文言文的詞義,可見這些教學的落後和不適應了.這個方式必須改變.必須讓教學者具備使用文言文字典工具的習慣.
其四,根據以上的分析,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就應該從:編寫循序漸進的教學提綱、按照不同時代選擇文章教學、掌握基本實詞和虛詞、重點訓練和加深對考點詞彙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斷句詞彙的掌握等.如此長期堅持,必然取得好的效果.
H. 文言文教學與文言文閱讀教學區別
文言文教學是教學生讀懂文言文。
文言文閱讀教學是教學生如何閱讀文言文。——教給他們有關閱讀文言文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