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課堂教學互動

小學課堂教學互動

發布時間:2020-12-15 06:34:08

① 如何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

摘要: 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的高耗低效,即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探究「有效課堂」的教學將成為一種教育的必然,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在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應該是「感悟」與「對話」共舞。「激情」與「智慧」齊飛。因為在這里,學生的靈性得以迸發,潛在的悟性得以喚醒;因為在這里,一顆小小的種子也會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因為在這里,我們擁有的是和風細雨,春意盎然!只有這樣,我們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更成就我們的學生。
關鍵詞:數學教學 有效課堂
師生互動 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創造有生命課堂的主渠道,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認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課堂中真正的師生互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民主,才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從而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講述「圓柱和球」時提出問題:「是不是會滾動的就一定是球」時讓學生討論,甲同學:「這不一定,圓柱也會滾動呀。」這時老師不輕易表明觀點,在學生繼續思考後,教師因勢利導共同歸納出:會滾動的不一定是球,圓柱和球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滾動。教師按上述處理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也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學氣氛。
二、明確互動目標,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重視互動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動一定要講究有效性。學生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所以有些教師就把互動教學等同於放羊式的師生對話,把互動理解為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討論,做做游戲就可以了。同時,學生對這樣輕松的「學習」興趣也很濃,積極性很高,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熱熱鬧鬧,組織交流都很好,但學生對自己應該學到什麼,學會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許多學生課後對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結論知道並不多,更沒有主動去思考,課堂設計的目標沒能實現。這樣不僅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連傳統課堂中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目標都達不成,可說是得不償失。又如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有的老師不考慮必要與否,也未作充分准備,很隨便地就讓前後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沒有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後,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對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觸動,只是流於形式的討論而已。以上這些教學互動,有教學互動之名,無教學互動之實,有互動的形式,而忽視互動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性是不夠明確的。因此,明確互動目標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確定的教學目標中思考有效的互動策略,通過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我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粉筆、磁帶、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學生自主操作後,反饋:「你量的物品是什麼?長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你是怎樣量的?」「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一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其他同學展示,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後,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學生交流討論後反饋。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新知,藉助投影儀演示介紹:「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三、創設有效互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讓它成為師生展開有效互動所必須的動力。此外,教師創設和諧有效的教學情境,也能促使學生知識情感的內化,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另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麼三角形,還要說明理由。這一過程無疑是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運用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對教學過程中生動可變性的概括,它是對我們過去教學過程中強調的預先設定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修正和發展。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過程必然是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當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真情互動時,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促進,使學生求知的慾望被激發、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火花被點燃。這時,師生間的互動對話就可以催發、生成許多教學契機。教師要善於抓住並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師:「你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分成了兩個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那你知道為什麼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對角線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試一試。」這時課堂又活躍了,學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這樣,原定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對於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需要教師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則,契機稍縱即逝。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的動態生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極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說到底就是要改變「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的「交響樂」並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和諧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學。
一、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權威型師生關系視社會或教育影響的代表者(教師)為教學過程的絕對支配者,學生猶如被看管的羔羊,既無獨立人格,更看不到學生的內在需要,強調的是師道尊嚴,要求學生服從、順從,學生對教師常常有一種防備心理,甚至有一種恐懼感,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單向輸出信息的過程,學生被動的參與,師生關系疏遠甚至對立,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這種活動常常是被動的、刻板的,學生的反應是消極的甚至抗拒的。
有效的師生互動,要求教師要轉換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生積極作用。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要拓寬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空間;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的支配者向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換。建立只有價值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雙向的師生關系。強調師生互動性、互惠性的交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當教師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寬容、關愛等人際因素注入課堂時,就會不斷領略到全新的體驗:學生「動」起來了,生命活力煥發出來了,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出現了嶄新的變化。教師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學生則由接受者轉化為主體者,角色的轉換使課堂雙邊活動活躍起來,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互動的形成
1、創設問題情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視學生為容器,泛講、濫講,一講到底的現象客觀存在,不認真分析教材,不進行教學前的預測。一些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一些超前的學生發展受到抑制,從而造成學生在課堂中不願動。另一方面教學環境的封閉性。學生被囿於課堂,唯參考書標准答案是尊,活動空間、思維空間是封閉的,視野是狹窄的,從而導致師生不能互動。 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實現教學互動,在問題設計上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要「精」,具有典型性;問題要「巧」,能深化主題;問題要「新」,能啟發學生以新視角去觀察、分析;問題要「活」,答案適度的開放性可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如:在教學對三角形分類的認識時,我這樣設計:「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而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的三角形,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二個也是銳角。」 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是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直角三角形,看不到的兩個角,一個可能是銳角,一個可能是直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此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通過「猜一猜」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加深了對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是真正有效的。
2、實行科學提問 力求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問題,組織教學。在內容上是融合新、舊知識,是學生必須經過認真思考才能獲得。在難度上應恰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方式上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對象上應面向全體,調動絕大多數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要因人而異。要熟悉、了解學生所長,嘗試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學生投入學習活動。對長於形象思維的同學,則巧比善喻;對長於邏輯思維的同學,則分條析理;好奇好動的同學,以啟發興趣入手;善於觀察的同學以直觀教學和實驗問題引入。 如「9加幾的加法」的教學,作為計算結果的得出,其實並不難,很多學生都會計算,但對算理的理解則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顯然,引導學生探究理解「9加幾的算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這一節課的重點。教學中,我設計了如下的互動過程:師生共同列出算式:9+8。然後教師問:那麼結果是多少呢?」很多學生說是17。教師繼續追問:「那麼9+8為什麼等於17,你是怎樣想的?你能告訴不知道的同學嗎?」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互動,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過程正是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算理的重要過程,完全可以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引出。這里,教師正是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3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去操作去體驗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去體驗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充分提供師生互動的線索,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筆、校牌、磁帶盒等。然後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的長度。學生開始自主操作,完成後對老師反饋:「你量的物品長是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我微笑著問:「你是怎樣量的?」那個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學生說:「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1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是第二位同學展示,他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我也同樣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在不少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尋找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交流討論後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有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學生藉助投影演示介紹:「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本環節中,師生互動的過程在展示學生經驗認知水平的同時,已經切入到了對厘米與毫米之間關系的認識,經歷了1厘米=10毫米的感知、認識過程。
三、構建教學互動的教學機制,為互動教學保駕護航
1、競爭機制
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學生參與和回答問題的情況,讓學生評出最優小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2、合作機制
讓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參與甚至是相互講解。
總之,師生互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實施它有效的策略是,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要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與學生的交往過程,通過師生平等對話,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

②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組織互動的教學

如何搞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互動交流活動

首先應當在數學課堂中去創設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去進行教學互動交流,調控,才是一種積極的導向。具體說:
1.角色的轉變
課堂上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沒有學生他們發自內心的獨立思考,以及互相提問,接納,辯論,質疑的學習過程,就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質量的互動課堂,老師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和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既可以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也可以變成教師式的學生。
吳老師經常在課上說:「謝謝張老師,你的這個想法我可真的沒想到!」學生的自信、學習興趣就顯得特別的凸顯。教師跟學生真心的交流,彼此的溝通,互相的分享學習的成果,就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所以我們特別提出,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要給自己定好位。
2. 相信尊重每一位學生
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真正的去發展學生。在互動的課堂里,形成一種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的課堂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能夠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潛能來實現自我。當然,真正讓每一個學生有尊嚴的在集體當中生活,不那麼容易,尤其是對困難的學生,要給他空間,相信他,讓他用不同的時間、用自己的方法,慢慢的去理解。要幫助學困生在互動學習當中去獲得成功。
有一次在溝門吳老師上了一節課,到了課堂練習的階段,同學們都可以順利的過關了,但是有一個學生要想解決今天課堂的問題,他前邊還有一個知識遺漏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吳老師是堅持放棄。吳老師把孩子請過來,當時那個孩子的數學老師很忐忑。而吳老師就花一點時間,給他一點關注,多一點了解,多一點交流,幫他堵上了知識的遺漏。
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調控。吳老師多年的教學工作過程當中,堅持給學困生製造成功的機會。
學困生,需要重新建立自信。讓學生真正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同時,其他的多數孩子,在學習讓別人建立自信。
3. 關注學習過程
我們不能只關注結果,而過程更重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的參與學習互動。
比如,數與形結合的學習過程,眼,腦,耳都來參與學習活動,進行多種感官的參與。要注意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反映出來的思考問題的方法、策略,及時的組織大家進行互評,調控,來共同的分享同學們的智慧,適時、適度的進行評價,它是引領了孩子互動的方向。互動的課堂,應當是開放的,真實的,多維的。它應當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與文本的一種多元的對話的過程,它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充滿智慧和挑戰的課堂。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善於創設條件,把握關鍵,提高課堂效率,使互動,調控,真正有效。
4. 互動的課堂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有獨立思考才會有想法,才能交流。在我們的課堂上老師給學生空間,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爭論當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為我們的課堂注入生機,活力。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時學生想學,讓學生樂學並且會學,最後達到一種愛學的這樣一種良性循環。教師要給學生搭建互動的平台,我們建議要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並預設開放的,動態的教學空間,特別是敢於追求真實的課堂,讓學生敢於追問真理,敢於追問,敢於質疑,甚至對課本上提出的觀點,對教師提出的觀點,都敢於大膽的提出追問和質疑。吳老師和幾個工作站團員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在兒童人格成長中烙下數學的印」,其中第一個印就是要求真求實,去偽存真。數學是嚴謹的,是科學的,怎麼去烙下這個印,要搭建互動的平台。
總之,只有有了交流,才有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而這種互動是相互之間有影響,相互之間發生作用,這才叫有效的互動。

③ 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英語課堂互動

摘要: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空間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指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過程,也指師生之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前蘇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學習是通過教師與學習者的交往互
動進行的」.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有效的師生互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關鍵詞:小學;
英語課堂;師生互動
一、引言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對於小學生來說,教學的目標在於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的重點是開發他們交際活動的能力.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信息
交換過程.人本心理學家把教學看做是一個人的人際交往過程,這種交往過程在課堂上就體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有效地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效
的交往,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為應得到充分的尊重、體現,師生互動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培養大家的合作學習精神,調動課堂學習氣氛.但是根據小學生
的思維特點,教師又必須要給以適當的示範、分析.在這過程就要求教師在課堂這個小舞台上既要扮演個好演員,也要是個好導演.師生共同參與,營造一種師生互
動和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二、小學英語現狀分析新事物的產生總是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小學英語也不例外,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英語課堂存在著許多問
題.學生只是把英語作為一門技能科,缺乏學習的興趣,更不會去認真對待.這就意味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限,沒辦法營造和
諧互動的英語課堂.三、小學英語課堂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1、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傳統教學最為明顯的方式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課前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因此課上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
給學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沒有主動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所以無法得到提到,這一過程更無形的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
力.2、
大班教學,學生層次水平相差太遠在大班中進行英語教學有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班上學生英語水平相差甚遠,教學要求難以統一;由於班大人多,就一個教學班
來說,學生之間存在程度不齊、分化嚴重的問題,導致教學要求難以統一,那些性格內向或英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不能、不願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讓師生
課堂互動再次遭遇紅燈.3、
教師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對優生的偏愛,對差生的忽略在教學中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由於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在英語課上,教師更多的偏向提問能力較強的學
生,因為他們更容易給老師正確的答案.但是這樣狹隘的交流失去了大部分差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只能越來越差,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課堂上就沒辦
法做到全面的師生互動.四、小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時應注意的問題1、
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難易程度,選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把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能力相當較差的學生,而
相當較難的題目多提問優等生;在生生之間互動是也可以把簡單的任務交給差生而能力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完成相當較難的任務.這樣不僅兼顧了大多數同學的具體情
況,也讓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來共同交流學習,大家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調動了班級的學習氣氛.在學習新的對話時也要注重互動的方法、順序.學習問答
句型時,可以先學習答句,老師創設問題情景,由學生回答,待學生掌握了簡單的答句,又熟悉問句的基礎上再學習問句就簡單輕松多了.這樣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的方法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2、
語言得當教師在課堂互動過程中,總是需要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某種太度,如表揚、鼓勵、批評等.但我覺得在師生互動中更多的應該使用積極性的語言.教師在課堂
互動中多表揚、鼓勵學生,教師一個肯定的微笑,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慾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
情感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像力,真誠的欣賞他們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多用英語交流,多說肯定的話.課上課後多與學生交流,關注、肯定每
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並及時的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逐步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五、師生互動的方法課堂中師
生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歌曲、游戲、故事、多媒體運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戲兩種方法為例:1、歌曲互動兒童英語歌曲大多數歌詞具有口語話和生活化
的特徵,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於童趣.與兒童短詩一樣,兒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與人功能,它可以營造美好活潑的課堂互動氣氛.使用兒童英語
歌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唱也,可以一邊指實物一邊唱,還可以讓學生邊跳邊唱.例如學習

④ 有什麼便於在小學課堂上提高氣氛的互動活動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回,要以學生答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1 利用音樂活躍課堂氣氛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輔助英語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啟發學生心智,使兒童在唱唱、念念、動動中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有利於他們對新知識的獲取和保存。

2 巧妙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動起來

課前10分鍾「全身肢體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這種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小學生思想比較單純,活潑愛動,聽覺敏銳,模仿力強,「TPR」兒童英語教學法正是根據他們的這些心理特徵,讓學生們通過跑、跳、做來學英語

3 師生一起邊讀邊演,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接觸英語時間不長,沒有什麼英語基礎,這使他們不太敢開口,不敢在同伴面前輕易回答老師的提問,害怕出醜。要是全班一起朗讀英語,他們會很積極參與,但是如果要求個別展示,很多學生就寧願當「群眾演員」了。

⑤ 如何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生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歌曲、游戲、故事、多媒體運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戲回兩種方法為例:歌曲互動兒童答英語歌曲大多數歌詞具有口語話和生活化的特徵,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於童趣.與兒童短詩一樣,兒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與人功能,它可以營造美好活潑的課堂互動氣氛.使用兒童英語歌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唱也,可以一邊指實物一邊唱,還可以讓學生邊跳邊唱

⑥ 怎樣實現小學音樂課堂的互動教學

一、做好教學准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才是音樂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將音樂課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學准備是實現互動音樂課堂的先決條件,教師的教具、教材准備的是否充足直接影響上課質量,而在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也直接影響著師生的互動性,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自身特點設置互動環節,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學習任務的設計,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在准備課堂的時候多注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小活動中去,其次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和樂器來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增加課堂的新鮮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和學生科學互動,比如說對唱、伴奏和使用科學軟體為學生歌唱進行系統打分,這都是互動環節設置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方法。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放鬆享受的狀態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不斷增加對音樂課堂的喜愛,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課堂任務。最重要的是,課堂氣氛是否融洽直接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效果。眾所周知,良好的情緒可以使人發散思維,進行超常的記憶,要在音樂課上實現師生互動,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音樂課上的到放鬆,積極參與到互動環節。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生理心理發育都還不夠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貪玩好動,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因此,教學活動要立足於小學生自身的發展狀況,學生都喜歡輕松、平等、愉快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身心舒暢,思維才會得到解放,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就被調動起來,師生互動教學才能發揮課堂的生命力。教師要讓尊重學生,以耐心、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注意保護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另外,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過分限制他們的個性發展,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平等、和諧、尊重、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努力地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音樂的課堂環境,這樣,不僅學生學的開心,也能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師生共同參與音樂課。
三、進行有效地課堂討論,精心設計提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互動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去「一個老師一張嘴,一個黑板一支筆」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音樂課堂,教師要勇敢創新,敢於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建立合作小組,經常以小組或全班的方式展開討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融入課堂,參與教學環節,以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音樂教材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與他人討論、爭辯、思考的過程中更深刻的認識理解教材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精心設計提問也是實現互動課堂的最佳途徑之一,就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教師要重視提問的效果,同時更要注重提問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優化課堂的效果,實現「互動式」的音樂課堂,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積極思考教師的提問,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想像的場景,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又使學生對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學會全方位的欣賞一首音樂。

⑦ 如何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空間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指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過程,也指師生之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前蘇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學習是通過教師與學習者的交往互
動進行的」.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有效的師生互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關鍵詞:小學;
英語課堂;師生互動
一、引言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對於小學生來說,教學的目標在於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的重點是開發他們交際活動的能力.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信息
交換過程.人本心理學家把教學看做是一個人的人際交往過程,這種交往過程在課堂上就體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有效地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效
的交往,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為應得到充分的尊重、體現,師生互動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培養大家的合作學習精神,調動課堂學習氣氛.但是根據小學生
的思維特點,教師又必須要給以適當的示範、分析.在這過程就要求教師在課堂這個小舞台上既要扮演個好演員,也要是個好導演.師生共同參與,營造一種師生互
動和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二、小學英語現狀分析新事物的產生總是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小學英語也不例外,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英語課堂存在著許多問
題.學生只是把英語作為一門技能科,缺乏學習的興趣,更不會去認真對待.這就意味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限,沒辦法營造和
諧互動的英語課堂.三、小學英語課堂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1、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傳統教學最為明顯的方式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課前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因此課上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
給學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沒有主動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所以無法得到提到,這一過程更無形的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
力.2、
大班教學,學生層次水平相差太遠在大班中進行英語教學有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班上學生英語水平相差甚遠,教學要求難以統一;由於班大人多,就一個教學班
來說,學生之間存在程度不齊、分化嚴重的問題,導致教學要求難以統一,那些性格內向或英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不能、不願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讓師生
課堂互動再次遭遇紅燈.3、
教師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對優生的偏愛,對差生的忽略在教學中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由於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在英語課上,教師更多的偏向提問能力較強的學
生,因為他們更容易給老師正確的答案.但是這樣狹隘的交流失去了大部分差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只能越來越差,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課堂上就沒辦
法做到全面的師生互動.四、小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時應注意的問題1、
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難易程度,選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把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能力相當較差的學生,而
相當較難的題目多提問優等生;在生生之間互動是也可以把簡單的任務交給差生而能力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完成相當較難的任務.這樣不僅兼顧了大多數同學的具體情
況,也讓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來共同交流學習,大家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調動了班級的學習氣氛.在學習新的對話時也要注重互動的方法、順序.學習問答
句型時,可以先學習答句,老師創設問題情景,由學生回答,待學生掌握了簡單的答句,又熟悉問句的基礎上再學習問句就簡單輕松多了.這樣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的方法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2、
語言得當教師在課堂互動過程中,總是需要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某種太度,如表揚、鼓勵、批評等.但我覺得在師生互動中更多的應該使用積極性的語言.教師在課堂
互動中多表揚、鼓勵學生,教師一個肯定的微笑,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慾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
情感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像力,真誠的欣賞他們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多用英語交流,多說肯定的話.課上課後多與學生交流,關注、肯定每
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並及時的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逐步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五、師生互動的方法課堂中師
生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歌曲、游戲、故事、多媒體運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戲兩種方法為例:1、歌曲互動兒童英語歌曲大多數歌詞具有口語話和生活化
的特徵,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於童趣.與兒童短詩一樣,兒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與人功能,它可以營造美好活潑的課堂互動氣氛.使用兒童英語
歌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唱也,可以一邊指實物一邊唱,還可以讓學生邊跳邊唱.例如學習

⑧ 小學數學課堂怎麼與學生互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以學生為主體」,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互動」則是達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課堂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意味著信息的流動、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動態生成,充滿生命活力。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動學習中教師要做到三種角色的轉變。即: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

在互動學習中建立互動型的師生合作關系,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因此,教師在學生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

二、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學生習慣的培養

為了有效地開展高互動學習,保證「互動學習」在實踐中取得較高的效率,在互動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不論是「互動」、「合作」、「交流」,都必須以獨立思考為前提,以獨立思考為基礎。互動前,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沒有獨立思考的互動,只是一種形式上的「互動」,互動的效率、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沒有獨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就不能產生碰撞,不會產生共鳴,不能受到啟發。互動學習不是自己不用動腦筋,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而應是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互動,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獨立思考是互動的基礎,引導有深度地獨立思考和探究是進行互動的基礎,更是建立自主、合作、互動等探究方式的核心。

(二)培養學生善於表達,認真傾聽的習慣

交流是互動學習中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在互動中得出的知識、方法、結論,都要通過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互動學習中,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 一個人會不會「聽」是有很大區別的,那種時刻想說而不願聽別人講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傾聽」的快樂,更體會不到「傾聽」所帶來的收獲。此外,這種少數人在「互動」中獨霸課堂的現象,不僅不利於信息的多向交流、破壞「互動」的氛圍,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合作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所以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僅是互動學習中必要的習慣養成,也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必要步驟。因此在互動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已的觀點,養成會說的習慣;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才能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三、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時機的選擇

在互動學習中,教師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時機,真正讓互動學習體現其價值,而不是為了互動而互動。那麼教師如何准確把握互動的時機呢?(一)在需要探究時進行互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讓他們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產生新的問題,並把此作為探究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學習(二)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進行互動。多用在出現了新知識,新難點需要處理時。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進行互動,這時的互動學習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三)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進行互動。可以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也是互動學習的有效時機。

四、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評價的多元性

在互動學習中,評價內容和形式應體現出多元性。評價的形式可以是教師點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學生的創新與發現,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因此評價時應注意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共性,更要關注個性。

總之,師生互動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體現它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真實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喚醒學生的潛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互動的價值,組織開展好師生互動,真正使互動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發展的有效手段。

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促進師生互動

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創造有生命課堂的主渠道,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認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課堂中真正的師生互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民主,才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從而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講述「圓柱和球」時提出問題:「是不是會滾動的就一定是球」時讓學生討論,甲同學:「這不一定,圓柱也會滾動呀。」這時老師不輕易表明觀點,在學生繼續思考後,教師因勢利導共同歸納出:會滾動的不一定是球,圓柱和球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滾動。教師按上述處理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也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學氣氛。
二、明確互動目標,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重視互動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動一定要講究有效性。學生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所以有些教師就把互動教學等同於放羊式的師生對話,把互動理解為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討論,做做游戲就可以了。同時,學生對這樣輕松的「學習」興趣也很濃,積極性很高,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熱熱鬧鬧,組織交流都很好,但學生對自己應該學到什麼,學會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許多學生課後對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結論知道並不多,更沒有主動去思考,課堂設計的目標沒能實現。這樣不僅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連傳統課堂中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目標都達不成,可說是得不償失。又如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有的老師不考慮必要與否,也未作充分准備,很隨便地就讓前後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沒有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後,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對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觸動,只是流於形式的討論而已。以上這些教學互動,有教學互動之名,無教學互動之實,有互動的形式,而忽視互動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性是不夠明確的。因此,明確互動目標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確定的教學目標中思考有效的互動策略,通過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我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粉筆、磁帶、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學生自主操作後,反饋:「你量的物品是什麼?長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你是怎樣量的?」「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一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其他同學展示,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後,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學生交流討論後反饋。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新知,藉助投影儀演示介紹:「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三、創設有效互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讓它成為師生展開有效互動所必須的動力。此外,教師創設和諧有效的教學情境,也能促使學生知識情感的內化,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另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麼三角形,還要說明理由。這一過程無疑是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運用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對教學過程中生動可變性的概括,它是對我們過去教學過程中強調的預先設定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修正和發展。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過程必然是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當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真情互動時,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促進,使學生求知的慾望被激發、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火花被點燃。這時,師生間的互動對話就可以催發、生成許多教學契機。教師要善於抓住並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師:「你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分成了兩個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那你知道為什麼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對角線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試一試。」這時課堂又活躍了,學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這樣,原定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對於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需要教師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則,契機稍縱即逝。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的動態生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極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說到底就是要改變「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的「交響樂」並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和諧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學。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教學互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