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選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適宜性包括有那些
發展適宜性課程的特點是: 發展適宜性課程應該是能夠考慮同一組兒童不同年齡和不同個體的不同需要、興趣和發展水平,而 為其提供相應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活動。 (1)發展適宜性課程應該是綜合性的; (2)發展適宜性課程建立在教師對兒童充分觀察和了解的基礎上; (3)發展適宜性課程是一個互動學習的過程; (4)發展適宜性課程應該是具體的、真實的,與兒童日常生活關聯的。
2. 幼兒教師適宜性行為有哪些
一、晨間接待來園教師適宜行為
1、准備區角活動材料,向保育員簡單介紹半日活動內容與相關的配合要求。
2、幼兒相對集中來園時,站在活動室門口,面向幼兒和家長來的方向。
3、看到幼兒和家長迅速迎上去。面帶微笑,主動向幼兒和家長問好。「小朋友好(早)!」「您好(早)!」
4、對情緒不好的幼兒(哭鬧、不愛來園等)給予安慰。對托班、小班幼兒摟一摟、親一親、抱一抱。用眼神、表情、動作鼓勵幼兒,並伴隨恰當的語言引導。「快來吧,老師都想你了。」「××真好,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是誰躲在媽媽身後和我捉迷藏呢?」用游戲的口吻或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吸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快去看看我的小魚,它都餓了,等著你喂呢。」
5、主動向家長詢問幼兒情況,耐心傾聽家長的囑托。「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問題嗎?」「您有什麼事要交代嗎?」「請您放心吧!」「有什麼要求請您盡管提,別客氣。」細心與家長交接幼兒的衣物。「您放心,我們一定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
6、向家長肯定孩子的進步。「××會自己吃飯了。」「××昨天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爭著發言,還給大家講了個故事。」
7、提醒幼兒在家長離開時,對家長說「再見」。「××快跟媽媽(爸爸)說『再見』。」「媽媽(爸爸)要走了,我們應該說什麼呀?」
8、指導幼兒晨間勞動和觀察自然角,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參與游戲活動。「擦擦自己的小椅子好嗎?」「你願意和××一起收拾娃娃家嗎?」「你想玩什麼呀?」
二、晨間活動與早操教師適宜行為
1、活動前做好充分准備,並檢查器械和場地的安全。鍛煉前要檢查好幼兒的衣服、鞋。在活動中,關注幼兒運動安全;活動後,指導中大班幼兒自主整理簡便的器械。
2、根據中大班幼兒的運動水平組織安排適宜的集體游戲和自主運動項目。
3、注意觀察幼兒在運動中的表現,保證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不過量或過少進行。
4、教師積極參與幼兒的活動,並鼓勵不愛運動、膽怯的幼兒參加體育鍛煉。
5、認真與幼兒共同做操、律動,示範動作準確、熟練。
三、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適宜行為:
1、依據幼兒發展需求與社會需求確定教育內容,並善於轉化為幼兒感興趣的活動。
2、通過日常生活發現、捕捉幼兒的興趣點,拓展有價值的興趣,生成教育活動。(出現以下情形時,教師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支持)
①當幼兒關心某種事物並提出疑問時。「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說什麼呢?」
②當幼兒長時間擺弄、操作某種東西、以行動表現出他的興趣和需求時。「咦!什麼東西這么好玩?講給我聽聽。」
③當幼兒集中關注某一件事時。「哇!這個問題問得真好,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3、在師幼活動過程中,注意抓住幼兒隨時產生的新的有價值的興趣或疑問,不斷調整、引申、發展教育內容和派生出新的教育活動。
3. 發展適宜性原則對幼兒教師有何要求
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都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 適宜性原則充分表明了幼兒自身特點和需要對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影響:適宜的目標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適宜的內容幼兒容易理解,適宜的方法幼兒能夠接受,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上的,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再好的活動不是適合自己也是徒勞。 2.滲透性原則 這里的滲透有以下兩方面含義: 一是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 二是指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 一是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 二是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上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概念、類型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意義、理論依據及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方面的總體論述。這些理論的論述綜合了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沿理念,從教師角度出發,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平民化,便於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能使教學活動設計更加科學、有效、合理。
4. 幼兒園小班適應性發展課程的亮點和建議
《幼兒園適應性發展課程》是全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五」重點課題「幼兒園課程結構及其適應性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它是基於整合課程的基礎上提出的,它具有這樣的含義:幼兒園課程應當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適合幼兒園及教師的客觀實際,另一方面,幼兒園及教師應不斷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按...照課程改革的精神和幼兒園及幼兒的實際進行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幼兒園課程對所有幼兒都是適當的,提供的影響是經過選擇、優化的,具有選擇性,同時,課程要提供適宜的內容,促進幼兒適當的發展,具有發展性,即不僅要保證幼兒在已有的發展水平上獲得充分的發展,而且還要為其以後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幼兒園課程不僅要適合幼兒發展的普遍性,充分考慮幼兒全體發展的共同性,還要適合不同幼兒發展的獨特興趣與需求,促進其個性發展。因此幼兒園適應性發展課程突出兩點:一是適應性,二是發展性,兩者又是緊密相關和互為促進的。
5. 幼兒園適應性課程小班我的朋友在哪裡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的朋友在哪裡 教師:屈老師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歌曲的節奏,了解歌詞的內容 2、能演唱歌曲,並根據歌詞的內容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與同伴一起參加音樂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小鴨子頭飾4個、音樂CD、PPT 2、經驗准備:已經初步和新班級中的幼兒熟悉並交流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七隻小鴨子圖片,教師帶上小鴨子頭飾T:大家好,我是一隻小鴨子,今天天氣真好,我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出去玩,請你們看看我有幾個好朋友? (和幼兒一起數一數圖片上的鴨子)-- 1、 2、 3、 4、 5、 6、7 2、T:原來,今天我有7個好朋友和我一起出去玩,我們玩的真高興呀!可是走了一會兒,我和朋友們走散了,那可怎麼辦呀? --安慰它、幫助它找到朋友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只有草叢的圖片 T:我的朋友們不見了,你們願意做我的好朋友嗎? (教師念歌曲前半段: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裡?)誰願意做我的好朋友?舉手我來看一看。(幼兒舉手) T:原來你們願意做我的好朋友啊,我來看一看(教師邊數邊念歌曲後半段:在這里,在這里,我的朋友在這里,並輕輕摸一摸舉手幼兒的頭) 2、T:這么多小朋友願意做我的朋友,我真開心,我要唱首歌給大家聽(教師彈琴完整演唱歌曲) T:你們想不想學一學這首歌?用這首歌找朋友? (帶幼兒分段演唱這首歌曲1-2遍,然後連起來唱) 3、T:現在我要來找朋友啦!你們和我一起唱,等唱到:"我的朋友在那裡"的時候,請你們舉起小手,我看看誰想和我做朋友。 (教師幼兒一起跟音樂CD唱歌,唱到"朋友在哪裡"時幼兒舉手,教師邊唱邊摸一摸幼兒的頭) 4、T:現在該你們找朋友了,誰想做小鴨子來找朋友? (將頭飾戴在幼兒頭上,請1-3個幼兒做小鴨子找朋友)幼兒邊唱,邊摸一摸舉手的幼兒的頭 (三)活動結束: T:今天我們幫小鴨子找了朋友,出了可以輕輕的摸摸它的頭,還可以怎麼做? --握手、擁抱、拉鉤.等T:今天,我們幫小鴨子找到了好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找好朋友。 當你找到你身邊的好朋友時,你們可以互相摸一摸對方的頭,或者是握握手(教師播放音樂CD,幼兒跟著音樂找朋友)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6. 什麼叫做適應性教學
即巴班斯基教學方法。
巴班斯基在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羅斯托夫地區的普通學校為基版地,創造了權大面積克服留級現象的經驗,更直接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實驗材料。
巴班斯基在此基礎上於1972年出版了《教學過程最優化:預防學生學業不良的方法》一書,提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育原理。
此後又出版了《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並在《國民教育》和《蘇維埃教育學》等雜志上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來闡述自己的最優化教學思想,在蘇聯和世界各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教學過程最優化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以及該系統的特徵及其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組織對教學過程的控制,以保證過程(在最優化的范圍內)發揮在一定標准看來最有效的作用。
也可把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解為:教師有目的地選定一種建立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解決教養和教育學生的任務,並取得盡可能最大的效果。「最優化」遵循教學規律。根據教學規律所論證的原則、方法、形式和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
7. 幼兒園幼兒適應性發展課程大班科學領域有哪些教案
大班數學活動:桌子有多長 一、活動由來 區域游戲時,小朋友發現班裡的桌墊撕壞了,正在用膠條粘,孟祥義說:「這桌墊都粘了好幾回了,是不是能換個新的呀1於是,我們找到後勤的劉老師,劉老師問:「你們班的桌子多長啊?桌墊裁多大合適啊?」我並...
8. 幼小銜接幼兒園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1.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注重全面發展的「和諧式」教育 幼兒能夠順利度過幼小銜接,不只是靠幼兒園大班的培養,而是建立在整個幼兒階段的良好教育基礎之上,以及小學階段加強幼兒適應性的培養。尤其是幼兒園的教育既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強化幼兒發展的內在聯系,又要關注幼兒的生理成長,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才能為幼兒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幼兒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做好充分的准備。 2.加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的培養 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應重於幼兒知識的學習。幼兒末期和學齡初期的幼兒,隨著知識的不斷滲透和經驗的不斷積累,知識的獲得相對於學習知識的興趣要容易得多,而恰恰是學習知識的興趣能引導幼兒學會學習、樂於學習。解決好幼小銜接問題,就要擺脫「智育至上」的錯誤觀念,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幼兒學會自我更新知識,提升幼兒的自我學習能力。 3.加強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做好入學前的社會性適應准備 社會性發展是嬰幼兒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還處在最初的發展階段,但是幼兒在獲得社會化技能和社會適應性方面能夠通過教師和同伴產生積極的影響,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和小學應通過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來發展其遵守規則的能力;通過培養他們的任務意識來發展其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培養他們的交往意識來發展幼兒友好相處、合作共事、樂於助人的社會化技能等。這既是今後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 4.提升幼兒教師整體素質和待遇,增加男性教師的數量 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尤其是在促進幼小銜接這方面,幼兒教師承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一方面幼兒園應重視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吸收高學歷的師范類人才,多請專家型教師來園進行指導,鼓勵教師繼續深造,增加男性教師的數量和比例;另一方面,在幼兒園積極配合下,政府應出台相應措施,提高幼兒教師的待遇水平和地位,改變幼兒教師當前所處的不利現狀。 5.加強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體現「雙向銜接」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與小學的配合與協作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而且銜接應是雙向的,一方面幼兒園向小學靠攏,另一方面小學教師也應多與幼兒園教師聯系,定期交流,共同研究教育理論、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方法,研究教學對象的學習心理狀況等。當然,「雙向交流」並不單只研究教學方面,還包括如生活環境、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其他方面。 6.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以形成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育的共識 幼小銜接工作中,家長在教育方面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無論是幼兒的生活起居習慣,還是社會性行為習慣,都直接受家長的行為和態度的影響。一方面,幼兒園通過開辦家長學校、邀請家長參加活動等方式,把現代教育的觀念傳授給家長,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和幼兒發展觀;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還應該對幼兒家長展開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了解幼兒的發展與進步,並調整教育目標,使家園合作能有的放矢地進行。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應以能力銜接為重點,做到全面而系統;要適應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要在關心幼兒學習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同時關注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育和健康;要遵循個體差異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避免幼小銜接走向極端。
9. 幼兒園在教學活動方面怎樣進行適宜性的指導
幼兒的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 我們從「變換玩法」「重復操作」「無目的操作」等三方面來觀察幼兒的創新性,在創新方面幼兒間存在很大差異。幼兒的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