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

幼兒園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

發布時間:2021-02-04 01:42:49

1. 幼兒園的教學組織形式分為哪三種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 3 種,即分科課程、核心課程和活動課程。 1)分科課程,是以科目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的一種方式。 (2)核心課程,又稱為生活中心課程或單元課程

2. 幼兒園教育教學組織形式有哪些

就總體說來,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中,集體教學通常是整班幼兒在教師領導下的集體上課,所有幼兒的學習內容是相同的.追求的教學目標一致。這種教學形式有利於發揮集體的相互影響作用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但是過於強調教學的。大批量、標准化、流水線式.不利於照顧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

3.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組織途徑主要有:

1、集體教育活動。全班幼兒共同參與,教師面向全體兒童。短時間提供大量共同經驗,注重教育內容的邏輯性,兒童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發展自律、合作意識。但是集體教育活動容易導致不能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特點、興趣、需要,幼兒的表現機會少,不利於有針對性地培養各種能力。

2、小組活動。幼兒分小組進行活動,教師提供環境和材料,發揮間接指導的作用。幼兒自主探索、協作的機會更多,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有利於獨立、自主、協作等精神的培養。幼兒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小組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

3、個別活動(區角活動)。幼兒獨自活動,教師予以個別指導。有利於因材施教,發揮兒童的主體性。個別活動對師資、設備有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方法:

1、直觀法。直觀法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配合講述、講解向幼兒顯現實物、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表演,藉以說明和印證所講授知識的1種方法。

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向幼兒出示各種實物、教具、模型進行示範性操作的-種方法。這種方法常與講述法、談話法一起使用。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連續演示、局部演示、對比演示、反復演示等多種形式

3、示範法。示範法是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範例。在語言活動、科學活動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運用語言示範,發展幼兒敘述、描寫、創造性講述及朗誦能力;在美工、音樂、體育教學中則通過動作示範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動作。

4、欣賞法。欣賞法是指教師指導幼兒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藉以陶冶情感的方法。如藝術美和自然美的欣賞,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豐富精神生活;道德行為的欣賞,有助於培養道德品質、高尚的理想情操;理智的欣賞,有助於培養求知興趣、科學態度、創造精神。

(3)幼兒園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擴展閱讀:

運用演示法的要點是:

1、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激發幼兒的新鮮感。

2、使全體幼兒都能看清演示的對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象的主要方面。

3、輔以簡明扼要的講解和談話,使演示的事物與所學的知識緊密結合,將個別的知識歸納成為完整的知識。

4、演示要技巧熟練、造型准確、程序正確、動作清楚、速度適宜。

5、演示的時間要短,根據需要可向全班、小組或個人進行演示。

4. 1、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都有什麼

有效的教研組織形式,說容易,是因為大多數方法都是我們知道的;說難,是因為靈活、有效的用好這些方法很難。在教研中「研什麼?」很重要,管理者要清楚「為什麼研?」「研什麼?」,再考慮「怎麼研?」。形式為內容所服務。
一.教研組織形式:

余文森將教研分為三類:教學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學習型教研

(一)教學型教研:教學型教研一般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過程滲透或融入到教學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

教學型教研的實踐模式:

1.一人同課多輪:同一位教師連續多次上同一課,內容重復,但教學行為不斷改進。

2.多人同課循環:年級組內教師同上一節課。後一位上課的教師針對前一位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再上課。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互動和問題的跟進,教師切實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義。

3.同課異構:同一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構想,不同的上法。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教師的選擇——教學經驗背景不同(年青教師、老教師;不同年齡段教師),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差異明顯的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造性。

4.互助式觀課:同事間互助指導互動。側重於問題診斷。(教研組、師徒聽課)

5.邀請式觀課:上課教師主動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課。側重於成果鑒定。

6.反思式觀課:教師成為觀察自己的主人。這種課例研究模式是藉助錄像來實行的。

教學研究不僅僅研究教學。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都聽到這樣的聲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兒童上」。其實研究幼兒決不意味著不可以研究教學,研究教學不等於只研究怎麼上課,怎麼「教」。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形成這個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學內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識建構的?也應當是教學研究的內容。由此也說明為什麼研究教學與研究兒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兒,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李季湄-上海)

案例:核心議題:教師的有效提問

討論話題:「怎麼讓問題簡單明了幼兒聽的懂,能夠答出來?」

「怎麼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幼兒在探索和思考中獲得關鍵經驗?」

「怎樣問可以了解幼兒原有經驗,更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促進幼兒

深入思考,豐富幼兒經驗?」

「怎樣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提問」

「怎樣從孩子的表現中了解我們提的問題是否合適?」等等。

(二)研究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而展開,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課題。活動方式以課題研究小組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為課題研究報告。與教學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具有更深入、更規范、更科學、更具針對性等特點。

重要的不是課題的級別和類型,而是課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

1.案例分析式

案例:在分享故事中提升教師「指導策略」的集體實踐性智慧

(選自《鼓樓區「以園為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研究成果專集》-實驗幼兒園)

過程:1.教師撰寫有關教師指導策略的教育故事。

2.整理,分類並分析。

——教師的指導困難主要集中在:有關「爭奪」行為的指導;有關「合作」行為的指導;有關「拒絕學習」行為的指導;有關「交往」行為的指導等六個方面。

3.故事大會之熱身階段:專家就「指導」的含義、一般過程(觀察-感受-情境分析-選擇指導策略-評估指導結果)進行了講解。幫助教師明確教育指導的意義和價值。

4.故事大會之互動階段:集中討論有關「爭奪」行為的話題。教師和專家共同講述、分析。

5.故事大會之形成共識階段:教師群體共同歸納有效的指導策略。——創造共享性活動法,異時間滿足法,異空間滿足法,補償法,需求判定法等

6.反思: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對故事背後所隱藏的觀念進行研討,將教師隱性的知識在被編碼和邏輯化的過程中置換成了顯性知識,成為幼兒園共有的實踐性智慧。

7.後續活動:?

2.錄像點評式:藉助多媒體設備。利用其影像可選、可再現及可剪輯的特性,通過對比分析解決教師在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案例:核心議題:如何在集體活動中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並給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導」

過程:1.故事分享:自己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2.分析教師對此方面困惑的原因:症結在於不會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表現,並有目的地設計教研活動。

3.錄像並剪輯或選擇相應的片段。(先將一次科學教育活動錄像中的幾名幼兒的表現分別剪輯到一起)

4.研討:對比分析剪輯前錄像和剪輯後錄像所呈現出來的不同觀察結果,深入探討幼兒在學習方式、性格特點、原有經驗等多方面的差異及相適宜的支持策略。「第一段錄像中幼兒的表現是什麼樣的狀態?你發現幼兒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差異?」「說明該幼兒在學習中需要什麼支持?為什麼?」「根據幼兒的需要來判斷,教師可以做什麼?」「第二段錄像中幼兒的活動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這引發了你哪些思考?」

5. 舉例論述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 3 種,版即分科課程、核心課程和權活動課程。 1)分科課程,是以科目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的一種方式。 (2)核心課程,又稱為生活中心課程或單元課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

6.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 3 種,即分科課程、核心課程和活動課程。 1)分科課程,是以科目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的一種方式。 (2)核心課程,又稱為生活中心課程或單元課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

7. 幼兒園教研組織形式有哪些

8. 幼兒園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有()

選C?這個問題和答案好像不是一個內容啊?什麼考試啊?

9. 幼兒園教研組織形式有哪些

一.教研組織形式:
余文森將教研分為三類:教學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學習型教研

(一)教學型教研:教學型教研一般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過程滲透或融入到教學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

教學型教研的實踐模式:
1.一人同課多輪:同一位教師連續多次上同一課,內容重復,但教學行為不斷改進。

2.多人同課循環:年級組內教師同上一節課。後一位上課的教師針對前一位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再上課。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互動和問題的跟進,教師切實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義。 3.同課異構:同一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構想,不同的上法。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教師的選擇——教學經驗背景不同(年青教師、老教師;不同年齡段教師),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差異明顯的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造性。

4.互助式觀課:同事間互助指導互動。側重於問題診斷。(教研組、師徒聽課)
5.邀請式觀課:上課教師主動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課。側重於成果鑒定。

6.反思式觀課:教師成為觀察自己的主人。這種課例研究模式是藉助錄像來實行的。

教學研究不僅僅研究教學。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都聽到這樣的聲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兒童上」。其實研究幼兒決不意味著不可以研究教學,研究教學不等於只研究怎麼上課,怎麼「教」。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形成這個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學內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識建構的?也應當是教學研究的內容。由此也說明為什麼研究教學與研究兒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兒,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李季湄-上海)

10.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哪些

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最好的課程,只有最適合的課程。」因而,需要對課程整合的模式、組織形態進行審議和最優化選擇。雖然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整合課程模式是學科領域課程、單元主題課程和項目活動,但並不代表整合課程只有此三種模式。整合的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不同學科和不同領域間的整合,也可以是學科領域內部的整合,組...織形式亦有高結構和低結構之分。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課程審議時,要考慮整合課程的方向性,看其是偏向於以教師計劃為主的教育活動,還是偏向於以兒童生成為主的教育活動。為此,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整合的側重面和整合的程度,以自己擅長的教學領域為中心整合其他領域的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的課程整合風格。如有的教師比較擅長某一學科領域的課程教學,可以考慮以該學科領域為主,整合其他學科領域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有的教師能力比較全面,現場組織和調控能力也比較強,對幼兒的引導比較拿手,課程整合的程度可以高一些,增加由幼兒生成的活動。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