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課堂研究課題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內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容,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貳』 如何構建有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研究
1、課題提出的背景
十五大報告提出:「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
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關繫到「21世紀社會主義的全局」。當今時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需要人們具有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料及信息的數學素養。現代社會需要人們掌握較多的數學知識去統籌優化、分析與決策。各種統計表、比例、分數、小數、百分數……頻繁傳遞大量的信息,數學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各個領域滲透。
作為數學領域中的基石——小學數學,擔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數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激發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我區從2003年秋季啟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至今,實施素質教育已從理論層面逐步向實際操作層面轉化。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行為在實踐中也正悄悄地發生變化。但在可喜的同時,我區教研員深入城鄉小學的數學課堂,仍發現還有部分課堂沒有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傳統;教學設計封閉、過於機械和程式化;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承,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實效性不強的問題。為了徹底扭轉這樣的狀況,達到《數學課程標准》提出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的目標,我區教研室小學數學以創新精神為指導,設計了以教材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氛圍、教學過程為體系,以「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領域為內容的《構建和諧數學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課題研究。該課題的提出和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此項實驗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抓住了我區小學數學發展的根本問題,只有和諧的數學課堂,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2、課題意義
(1)有利於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2)有利於教師深挖教材,實現開放式教學。
(3)有利於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滿足學生的情感體驗。
(4)有利於加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小主人。
(5)有利於師生的共同發展。
二、研究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構建和諧數學課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研究中,我們學習了全國相關研究成功的著述,系統整理了「七五」以來我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為該課題實驗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我們結合自身的力量和特點,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開展實驗,全心全意為全區師生的和諧發展服務。
2、系統性原則
和諧數學課堂,是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氣氛、教學過程的有機整合,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系統。我們始終堅持系統性原則,對「構建和諧數學課堂」各要素進行總體認識,對「系統」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內部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整體分析,確保達到更全面地分析問題和研究問題的目的,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優化。
3、優化性原則
構建和諧數學課堂教學體系實驗研究,就是要實現全區小學數學工作的整體優化。科學的教育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益。培養一支教科研自主發展的中心組教師隊伍是當務之急。培養全區小學生有良好的數感和創新能力,是實現全區小學數學工作整體優化的關鍵。
4、協調性原則
構建和諧數學課堂體系實驗研究是動態的、立體的、多維的。這項工作涉及到科研人員、教育行政、教研人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工作的基本策略是在協調中達到綜合平衡,以科研人員、教研人員為先導,指導教師積極研究課堂教學藝術,所有教師互相配合,互相調節,以確保和諧數學課堂教學體系在研究中相對平衡,時空、人員配置更合理。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生科學的教育教學技藝。
——教學目標多項化,認知、情感、能力三維目標和諧共進。
——教學活動主體化,讓學生充分活動,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
——教學方法靈活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
——教學氣氛民主化,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和諧氛圍。
——教學形式多樣化,加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教學過程動態化,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求異思維。
2、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全區小學的數學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全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各類學生的情感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發展;一批痴心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名師、特級教師涌現出來,章貢區小學數學教改力度進入全省前列。
(二)研究內容:
1、數與代數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2、空間與圖形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3、統計與概率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4、實踐活動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結合個案研究,採用錄像技術、案例分析、經驗總結、學生訪談的手段記錄課題實施情況,通過階段小結和評價對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調控。
(二)實施情況
1、准備階段:(2006年8月-2006年9月)
(1)調查摸底,提出課題。
(2)申報課題,批准立項。
(3)成立課題實驗組織機構。
(4)制定實驗研究方案。
(5)培訓相關教師,組織加強理論學習。
2、研究實施:(2006年10月-2007年6月)
(1)討論修訂方案,明確本實驗目的、意義、內容方法及操作步驟。
(2)每學期初學習鑽研、制定計劃、探討全學期實驗目標及重點方法。
(3)以學習、討論、個人嘗試、研討課、互相交流為主要形式,邊學邊實驗邊研究。
3、總結階段:(2007年7月-2007年9月)
(1)問卷調查,反饋信息,收集資料。
(2)資料整理,分類歸檔。
(3)寫出實驗研究報告,總結、撰寫論文。
(4)接受評估驗收。
五、研究成果
(一)構建和諧數學課堂的策略
1、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中走進和諧。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均衡發展的基礎。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系如何,便是構成了課堂這個「小社會」能否和諧,學生能否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的主體。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教師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關系是平等合作關系,沒有任何歧視、批評。教師要把微笑、鼓勵的掌聲、帶進課堂,教師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貫徹於教學中,允許學生自由發言、自由討論,提高學生的協作、交流、探究等多種能力。
2、依託教材走近和諧。在課改教材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情感因素。從一組數據,一幅美麗的圖畫等,都能讓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依託教材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對教材進行「深度加工」——積極選擇,有效重組及完善整合。如在進行空間圖形領域「長方體的認識」教學研究中,設計以下教學環節:l、師生談話。出示粉筆盒、紅磚等物體,學生指出他們是什麼形體。2、師生問答。學生舉出一些屬於長方體物體的例子。3、師生共同操作演示。教師和學生用刀削蘿卜,認識面、棱、頂點。4、小組討論。長方體的特徵。在以上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內容的呈現採取了不同的方式,有文本呈現、直觀演示、實驗操作、觸摸感受、媒體展示等,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使用教材,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數學、用數學。
3、在預設生成中走進和諧。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如今的課堂正呈現出「剛性向彈性轉變」的趨勢,更關注過程的體驗,關注過程體驗中即時生成的東西,在「動」的過程中涌現新思想、新創意。學生是靈動的生命體,在豐富而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常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現象產生。面對這些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如何及時捕捉,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前對所要教學的內容進行徹底研究,預設其中的教學價值,對教育對象的認知起點,學習狀況進行提前預設更需要教師一雙敏銳的眼睛,並隨時進行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應大膽放手讓所有學生去探索,相信他們。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開放廣闊的探索空間,仔細體會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必要時給予評判、點撥,決不可做過多的限制或超前點撥,更不要對其發現作任何預置的「圈套」,以學生的自主發現、探究為主,激發全班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注重了教學過程的全方位和諧。
4、在環境與氣氛的渲染中走進和諧。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助推器。數學學科由於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學生往往感覺到乏味、單調、枯燥,遠不如語文等學科富有情感的學科那麼有吸引力。所以,教師要針對數學學科和小學生好奇、好問的特點,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富有挑戰性的氛圍,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二)建立和諧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1、交往互動型課堂。
(1)平等對話。化解師生間、生生間森嚴的壁壘。一方面做到師生平等。在交往互動中承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給予學生主動發言、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做到生生平等。老師不能在課堂教學中使一部分學生成為交往互動的「貴族」,另一部分學生淪落為交往互動的「奴隸」。要實現師生平等,老師就應該學會「屈尊」、「傾聽」;要實現生生平等,教師就要學會調控自己,消除自己對學生的偏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平等對待學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相互尊重。做到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尊重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和情感。教師要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重視學生的存在和需要。如在認知關繫上,教師不能以成人的認知方式去要求學生,不能忽視學生自己的認知方式;在情感受關繫上,教師不能忽視了學生作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體驗以及他們的情感需要;在社會關繫上,教師作為社會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應該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二是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尊重學生的行為選擇。三要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
(3)彼此評判。相互評判不是抵毀,而是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觀念等,也是為了使自己獲得他人的思想,與他人達成共識,從而發展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同桌交流、小組內交流、班上交流等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思維、發表自己的不同評判意見的機會。
2、自主學習型課堂。
(1)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出示學習目標,可以使學生目的明確,克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2)出示自學思考題。小學生由於受知識經驗與思維水平的限制,學習不容易抓著重點,有了自學思考題,一是能使學習有重點;二是有任務驅動;三是能讓學生體驗成功。
(3)學生自學後交流學習成果和問題。一是交流學懂、學會了什麼,並能用舉例、論證、操作等方式說明自己的觀點;二是交流哪些還沒有學懂或不會;三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4)解決問題。簡單問題學生解決,較難問題學生討論解決,復雜問題師生共同解決,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費時問題、「怪」問題彈性解決。
(5)教師講解。一、二年級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20分鍾(一年級上期除外),三、四年級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15分鍾,五、六年級教師的講解不能超過12分鍾。教師主要對學生的自學素材進行綜合分析,進行規律與方法的講解,重點知識的強調等。
(6)當堂訓練。學生的練習是做到「活練」,學生通過解答教師設計的練習和書上的練習,由知道規律和方法到能用規律和方法解決問題,不只是鞏固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靈活運用規律和方法。
3、合作學習型課堂。
(1)合作學習小組要貫穿於學習始終。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作出明確的分工。這里的合作學習小組不只是課堂上合作學習時的小組,還是平時學習時的小組,是貫穿於整個學習期間的小組。
(2)使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積極靠攏。指的是學生們要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要使學生堅信他們「榮辱與共」,他們之間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為確保學生們相信他們是「榮辱與共「的關系,彼此關心學得如何,教師必須給學生設定一個清晰的小組共同目標,實行小組集體性獎勵。
(3)使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進行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助。是指學生們相互鼓勵和支持,彼此為取得良好成績、完成任務、得到結論等而付出努力。教師應當最大程度地提供機會使學生互幫互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並對彼此為學會而付出的努力給予贊揚。
(4)落實個體責任。是指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並掌握所分配的任務。要落實個體責任,就必須評估每個學生的作業,並把結果返回小組和個人,小組成員必須知道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誰最需要幫助、支持和鼓勵,對作業中有錯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的,小組要指派專人進行幫助和督促,保證全組都達到教師的要求。
(5)要督促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小組自評。也稱為小組自加工或小組反省。合作小組必須定期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有效的小組活動受制於小組是否經常反省其運作情況。小組自評可以描述為小組成員對小組在某一活動時期內,哪些組員的活動有益和無益,哪些活動可以繼續或需要改進的一種省思。
4、探究學習型課堂。
(1)提出問題。提出探究的問題。問題要提在教學重點處、難點處、關鍵處;問題的難易要適度,既要有挑戰性,又要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解決問題所花的時間要適當,太費時的問題沒必要在課堂上探究。
(2)形成猜測。
(3)進行探究。
(4)匯報探究結果。
(5)多方求證,形成共識。
六、問題與思考
認知、情感、能力教學三維目標的落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性的最大發揮,小組合作時效性的確保都受到課堂教學40分鍾的時間限制。如何在短暫的課堂教學雙邊活動中,實現目標與過程,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的和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是有待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叄』 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 3、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專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屬、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 2: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對數學概念掌握、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肆』 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你是現職教師還是還沒有上崗的教師。現職教師可以問你的指導教師或區級教研專員,因為各地的情況有不屬一樣,有的地方有自己的模式。一般講來,有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數學活動課。每節課的環節因內容而有所不同。要講完很費時間的。
『伍』 小學數學課題可以研究就什麼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數學課堂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有哪些不同類型?如
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如何合理運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練習題?如何對有困惑的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重組並提出新的見解?如何發揮學具的作用?應用題與問題解決的關系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與價值?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實效性?關於課堂上
『陸』 小學數學教師要研究的課題有哪些
所謂「課題」,就是研究和討論的話題。再者,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性思版維的中心概念。我更權欣賞的一種解讀是:課題就是一個以問題為指向,積聚眾人智慧,產生思維火花的研究平台。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選題參考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5、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6、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7、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8、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9、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柒』 如何找准課堂教學的起點
【摘 要】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就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學生的這些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這樣才能搞好新舊知識的對接,才能鼓勵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關鍵詞】預設生成;課堂訓練;創新思維
一、在預設生成中選擇
作為教師,我們都曉得「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精彩的課堂學習來源於科學合理的課前預設,這其中就包括對學習起點的選擇。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實施教學之前都是從教材體系方面去思考,而不是從學生頭腦中的認知起點去考慮。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不利於知識的遷移,也容易促使課堂教學出現偏差。因此,我們應結合個人對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不同的理解,來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從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徵出發,在了解和熟知學生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找准教學的起點。這樣的教學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實際,才能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在備課時我們就應該曉得,這一學習內容的邏輯起點是整數。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們就應該結合教材所列舉的例題:「把兩個餅分給兩位同學,每人幾個?把一個餅分給兩位同學,每人幾個?」而此時,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能用1/2來表示半個的學生已經有很多了。只是他們說不出實際意義來而已。因此,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從「半個」和「1」這兩個邏輯起點出發,讓學生一點一點地來接受新知識。事實上,就這一學習內容而言,學生的現實起點就已經高於了我們所選擇的邏輯起點。如此一來,我們在授課時就能夠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輕松進行了。
眾所周知,再嚴密的「預設」也難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出現「意外」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課堂生成」。然而,盡管這些隨機性問題的產生會讓我們無法預料,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還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們在課前做足預設,牢牢把握好知識教學的起點,不但不會被突如其來的生成所困擾,而且還能從課堂動態的變化中將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進而產生新的起點,有效促進我們的教學。
二、在課堂訓練中尋找
心理學當中的「移情原理」指出:「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易於將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學內容中。」而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時,恰恰就是運用了這一原理,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通過對已有問題的條件變換,形成一些列的既類似又有區別的新問題。當我們結合學生實際,對新舊知識進行合理搭配和優化組合的時候,我們便能從中發現新的起點,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10以內數的「分」「合」練習時。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教學設計。在課堂的起始階段讓學生對10以內數的分與合進行回憶,然後採用同桌互考的方式,來彼此檢測和糾正,最後再向老師匯報。如此設計的目的有兩個,第一,通過這種練習方式可以鍛煉學生自查自糾能力;第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來設計練習課的內容可以從中發現和尋找到新的起點,達到領會、鞏固、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技能的目的。同時也便於學生的後繼學習。
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如果能夠有目的、有意識地結合典型習題,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合理的變形、轉化、延拓和綜合。就能夠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和探索,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與發展。
三、在思維創新處捕捉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改理念下每一位教師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於是,如何在解題過程中、思維創新處來確定和捕捉知識教學的起點,把握好教學的關鍵,也就成為了我們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求異是創新的核心。受認知和經驗的制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要結合學生實際,來適當地給學生提供求異思維的機會,然他們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去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只有當他們養成了自覺思考的習慣後。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因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讓學生從求異思維中進一步了解事物,而在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捕捉知識的生長點。
例如,在學習「克和千克的認識」時,有這樣一道習題:水果店出售:蘋果2元/500克;桃1元/500克;香蕉5元/500克;荔枝8元/500克;西瓜8元/500克。如果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我應該這樣問學生的:我要先買2千克蘋果,2千克桃;再買500克荔枝和2500克西瓜。同學們幫我算算我需要花多少錢?而事實上,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應用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而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我必須要結合學生的思維水平,首先降低起點。之後再根據學生的思維深度來進行其他變式練習,就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了。
總之,教學中抓住和把握好知識教學的起點的目的在於通過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實現和達成我們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而促進學生己有知識與經驗的遷移,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達到真正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彭伏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安徽教育,2008(04)
『捌』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背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影響學習的情景因素分析,濃厚的興趣對學生學習、理解知識、激發學習動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直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數學教學,只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創設生動有趣,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就能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生在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開展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歸納、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學習中呢?下面來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情景創設注重有效導入,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一堂課頭開的好不好,是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關鍵。導入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精心創設教學情景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才能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例如:為了讓學生充分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誰買的便宜」一課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讓學生親身經歷買賣過程,我讓每個小組都用「錢」去買不同「超市」的同一商品,當然兩家「超市」的標價是不同的,到底哪家的便宜,學生要在「買的」過程中計算出商品的單價才能比較,而在計算的過程學生又討論了演算法。這樣通過精心構思,巧妙而有效的導入,能使學生聚焦課堂,並能引起學生濃厚的求知慾望,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所以設計出好的導入方式,是為課堂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實,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巧設游戲導入、媒體導入、實踐操作導入等等。在教育教學知識引入時過,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的任務,具體的教學內容,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靈活多變地加以運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導入」的巨大作用,激發求知慾,喚起學生積極思維,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堂課之中。
二 情景創設強調實踐性,培養應用意識
讓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在操作活動中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從而獲得基礎的數學知識和基本的數學技能。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要求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要設法讓學生的所學能夠在生活中加以運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做有心人,在教學完相應的知識以後,通過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聯系日常生活加以運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觀察紅領巾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由角構成的實物,讓學生通過感知實物,初步獲得角的感性認識。教師再引導學生摸一摸、畫一畫,觀察、發現、探索角的特徵。最後,讓學生說說周圍哪些事物的角。學生就加深了認識,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了。如學習《米、厘米的認識》後,組織了學生量一量桌子有多高?學生自己身高有多少?等活動,創設生活情境,體會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服務於現實生活的意識,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三、情景創設的趣味性,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能創造一個歡樂和生動的教學環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活動,使數學學習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創設讓他們感到有趣、有挑戰性,能激起他們好奇、好勝的情景。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主題圖,開展想像以故事、游戲等方法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和運用電教媒體,把形、音、色、光融為一體,創始動態化教學情境,使枯燥無味的知識生動起來,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獲取新知識的慾望。
四、情景創設要注重結合學生實際
我們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我們的教學要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創設情景,設計一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教學情景,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採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到數學問題親近好學,自然就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已有知識儲備和情感認知,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產生教與學的共鳴,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五、情境創設要注重探究性教學
探究是指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自覺努力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一種方式,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解釋或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過程。因此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問題,教師在創設探究情境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學力等因素,讓不同智力的學生都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探究方法。另外,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變化,數學學習的本質不能變,在教學中,情景創設要突出數理,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形式化的熱鬧場景,而要依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根據數學知識創設問題情景,讓索探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取得實效。
六、情景創設要體現數學文化價值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我們對學生要「學什麼」及「懂得什麼」更加關注,似乎一直以來,數學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無味,沒有魅力的,然而數學本身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文化價值。數學教學應當承擔向學生傳遞數學文化的重要職責,在創設情景中讓學生對數學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所了解,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有趣、數學的廣闊、博大和數學的底蘊、價值後,去熱愛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七、情景創設要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包括情感系統和認知系統兩方面的信息傳遞,在教法要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堅定的學習意志、不斷增強的學習自信心等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即是學習的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不僅對學生當下的學習產生作用,甚至還會影響其今後人生。因此,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體現情景創設應貫穿於常態課堂教學中,在學習過程中創設的情境要隨時隨地存在的數學知識上,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生活化,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生活素材與整個課堂教學的自然結合,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愛學習,愛數學,並培養了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和知識去解決和完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創設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在新標准新理念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精心設計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讓情景創設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始終,只有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的積極思維創設了良好的情境,而且還將它貫穿在整個教學中,使教學過程對學生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全面育人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