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程

發布時間:2021-02-04 12:19:25

❶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單一體現在哪些方面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巳經明確,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當前在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研究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有必要深人到數學教學的內部,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研究當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成敗。
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學生、未來的需求,回顧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感到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成為課程改革的瓶頸。要想很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從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兩個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問題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明確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師都承認自己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明確了,然而這遠遠不是我們教學任務的全部。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要怎樣去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學習,更應該學會做人。
這一問題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就是:老師每節課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務,而不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表現為教學中,教師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化。一節課中教師的說話、活動時間佔了課堂的一大半,為板書而板書、為演示而演示的現象也不少見。反映在教師的態度上就是生硬急躁,為教學而教學。上起課來就忘了自己的行為態度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師在行為規范方面對學生的影響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識重要得多。教學中明顯地反映出是學生在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教師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不明確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認知領域的目標而輕視情感領域的目標。只注重文化知識的教學而輕視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等等。
這些雖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情且都是小事,但卻反映出我們老師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服務。
問題二:教學方法不得當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多年來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在這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
反映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學。學習需要一種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內化的過程。而現在的課堂教學明顯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時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說得很好,會算不等於會說。但本來要求學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礎上能計算就可以了,可教師非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說上。本來學生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就可以了,可放著時間不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非得盯著幾道抽象得很的應用題去練習說理。當然,訓練學生的說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此而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卻是得不償失的。特別是因此而大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的創造意識,這就更不應該了。要知道,有多少學生對數學的厭學是從那枯燥的沒完沒了的說理開始的。而學生說理的能力要它對問題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慢慢地形成。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想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只有思維處於低級階段的時候才表現出必須要邊做邊說。只有達到有內容可說的時候才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才能形成思維與語言發展的良性循環。

這種外化的形式反映在課堂上就是為了創造教學氣氛而進行以說為主的教學,這往往又是一個人說大家聽,使得數學所獨有的縝密的抽象邏輯思維人為地外化。怎麼想的要說、怎麼做的要說,甚至連1+2為什麼等於3還要說理,這是不是有點太難為學生了。

方法不當反映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就是完全由教師安排教學程序,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做好一切准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被動的狀態,只為教師的教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比如學習應用題時,教師不是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來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自己給學生准備好解決問題要用到的知識。要學習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兩步的和一步的應用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所學的應用題了。學生解答新的問題時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了,留給學生的只有繁難的計算。整節課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反正老師叫怎樣就怎樣。這種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辦法。
教學方法不得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反映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教學手段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本來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在這方面出問題。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教學設備不斷出現,這本來是件好事,可往往由於運用不當卻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投影、微機的演示過多,減少了學生的操作時間,沒能真正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而真正應該發揮作用的時候卻因為受技術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演示。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只用微機演示幾個靜態的三角形和一些習題。而在學生理解任意三角形這個概念出現困難時卻沒有發揮計算機的作用。其實,這時才是發揮計算機作用的時候。如果教師在屏幕上打出一個形狀、位置、大小不斷發生變化的三角形時,學生就會很好地理解什麼是任意三角形了,這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也是用其它教學手段解決不了的。而恰恰這時卻沒有發揮微機的作用,可見教學手段是流於形式。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想辦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使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真正發揮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對策一: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
教育觀念是教師教學中的思想意識,它決定著教師的教育行為。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人們已經沒有辦法掌握所有的知識。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會適應社會、適應時代,學會終生學習、學會生存。每位數學教師應該明白自己的任務、明確自身的責任。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當己任,先育人後教書、邊教書邊育人。這樣,教師就會從培養人才的角度來上好每一節課了。如果有了這種新的教育觀,就不會因為學生學不好而發脾氣;就不會非得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設計課堂教學;就不會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為教師服務;就不會只是為了答好試卷而教學。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一個很有人文意識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再現在我們面前。

對策二:提高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程改革的成敗。教師的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其中與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相關的就是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因為教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教師的職業道德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教師的工作業績。雖然提倡教師考核評估的量化,但教師的工作成果有時很難量化。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方面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實行百分制的時候,量化學生的分數就可似評價教師的成果。可是隨著等級制的到來,這種本來能量化的東西也變得模糊了。這時就更要求教師用更好的心態、更高的境界來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開始實行等級制時,老師們討論給學生的應用題評分的問題。如果一道應用題的解答正確,只是答語寫錯了,這題是否算過關。按常規這當然應該算,因為這不影響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但有的教師說如果這樣,那以後乾脆告訴學生一律不寫答語,反正不影響成績。這一個很小的問題反映出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的新課題,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質對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覺主動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並不是立即見成效的學生學習習慣、創新能力、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的培養上。
數學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主要是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對小學數學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從一定的高度來駕馭教材,才能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不至於出現和學生一個水平甚至跟不上學生的尷尬局面;也不至於出現總是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問題上繞圈圈,而對那些關鍵問題卻一帶而過的情況了,也就能從把握整個知識體系的高度來研究小學生的學習了。
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一些看似很簡單的習題,其實蘊涵著很深奧的道理。如果只是簡單一做了之,就不會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如果沒有高深的數學根底又很難解釋清楚。如「抽屜原理」、「排列組合」、「奇偶性分析」、「數列求和」等等。這些問題也只有真正把握其本質時才能給學生解釋得清楚。如只有明白了集合的理論才能弄清長方體和立方體間的子集關系;只有真正明白了分類的標准,才能解釋清楚分數為什麼只分成真分數和假分數兩類;只有明白了記時法的發展歷史及原理,才能向學生說明為什麼有的鍾表上有三根針而有的鍾表上有兩根針,才敢說其實有一根針就可以了。
數學教學中新的信息的增加和教材中新的內容的出現也對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關於利稅問題、關於計算機問題、關於估算問題等等。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必須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存,走在學生的前列,才能搞好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課堂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學習方法,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追問:
在線哪裡劉娟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❷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在教與學的相互聯系中進行的,它內部的主要要素至少有五個:教師、學生()()()

小學數學主要教學過程的內部要素有哪些
以皮亞傑、布魯納等人所進行的關於兒童發生認識論和有關發現學習的開創性研究為基礎,發展起來了認知主義理論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強調學習者的主觀認識,而且更加重視建立有利於學習者主動探索知識的情境。建構主義者認為,雖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人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或解釋現實的,由於個人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因此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過學習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確、豐富和全面。建構主義的這些觀念為我們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要素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學習者參與目標或子目標的提出或確立。

建構主義認為,只有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目標並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成果相應的預期時,學習才可能是成功的。為了讓學習者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建構主義強調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習者參與目標或子目標的提出或確立。

2、學習者在「做」中進行學習

目標一旦確立,學習者在進行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必然要藉助一定的操作對象,也就是說總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讓孩子們去做。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活動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先講授所要學習的概念和原理,而後再讓學生去做一定的練習,嘗試去解答有關的習題,其潛在的假設是:學和做是兩個獨立的過程,只有先學會了,才能去做,去解決有關的問題。建構主義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來設計教學。先鼓勵學生去做,在做中學。因為在學生做的過程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甚至可能還要查閱有關的資料,從而作出合理的綜合和推論,分析、解釋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便可以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得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二)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
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所建構的對外界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著局限性,通過意義的共享和協調,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確、豐富和全面。因此,在學生學習中的交流就應該是多向的,教學過程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具體表現為:

1、促進者:教師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是包辦代替,不是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

2、指導者: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線索和反饋,發展學生判斷、交流、反思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通過示範、講解,尤其是提煉和概括,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3、合作者: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去學習,敢於承認自己不如學生的地方;同時也願意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和專業人員合作,敢於冒風險去開拓自己專業以外的領域。
(三)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
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應更多地取材於現實生活,並且在很大程度上與問題解決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存在,並學會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種原始數據去進行分析、思考,展開探索,提出假設,進而檢驗假設,得出結論。第二,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因為在學習者面對一個新問題時,必然先要求他們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後,開始嘗試用一些方法對該問題展開探索。根據嘗試後的結果,學習者還需准備自己在小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時甚至要寫出書面的提綱。在小組交流討論時,一方面學習者需要讓別人理解自己的解題策略,另一方面還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題策略,並不斷回顧和反思自己與他人在解題策略上的正確與錯誤、相同與不同,對正確的需給出證據或闡述理由,對錯誤的需找出錯誤的原因,對都正確但方法不同的解題策略,需比較不同方法之間的特點,優化解題策略等等。第三,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空間上的便利。這里的空間主要是指學生座位的安排。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編排座位,使得學習常常被視為孤立、個體化、相互存在競爭的活動。如果我們把孩子們編排成一些工作小組,從空間上給予一定的調整,孩子們會十分樂於彼此進行交流、傾聽、解釋、思考他人的觀點以及自己進行反思,從而更有效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四)有效的教學旨在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想通過提問「你們懂了嗎?」或「你們還有什麼問題?」來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學生是否形成了深層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1)能否用自己的話去解釋、表達所學的知識。
(2)能否基於這一知識作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的現象,解決有關的問題。
(3)能否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式問題。
(4)能否綜合幾方面的相關知識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5)能否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

這些方面,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和練習是可以判斷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況的。而要做到這些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則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因為只要理解和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才能促進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五)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習者要不斷監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判斷自己的進展與目標的差距,採取各種增進和幫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學習者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推論中是否包含邏輯錯誤等等。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反思的習慣,即反省認知的意識,引導學生思考:「我怎麼想的?」、「為什麼這么想?」、「我的解題途徑是否最佳?」、「是否還有更好的解題途徑?」、「今天學的這些知識(或研究的這些問題)之間有何聯系?」……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有人甚至將一個人是否具有反思習慣作為一個人聰慧的指標。由此可見,在評課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項重要的評價指標。

(六)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學生在學習某門學科時,總是帶有一定的情感的。這種情感的投入與學生學習該學科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密切相關。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不斷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需要,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從學習中獲得興奮和快樂。而積極的體驗是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之上,建立在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斷的成功與進步之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應該得到允許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擊;學生的創造性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而不是忽略和抹殺。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一次的成功與進步的評價在促進學生獲得對學科積極體驗中的重要性和引導作用。

❸ 如何圍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問題

數學教學是在不斷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的。教師通過適時恰當地提出問題,給學生提問的示範,可使學生領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藝術,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能保證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系統性、有效性和持久性。雖然問題設計已引起每個老師的重視,但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在問題設計上還存在許多虛浮和無效的現象:有的教師設計的問題偏離教學內容的關鍵,或僅僅限於低水平而流於形式;有的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缺乏思維挑戰性,學生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答案,沒有探究的興趣和願望;有時教師設計的問題很凌亂、繁雜,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等等,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傳統的教學方法束縛,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材中習題基本上是為了使學生了解和牢記數學結論而設計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以死記硬背代替參與,以機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動的傾向,這樣大大抹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鮮明的指向性,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那麼怎樣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來啟迪學生的思呢? 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看法:教師在備課時,要思考以下三個問題:教什麼?為什麼而教?怎麼教?要分清教材中哪些是基本的理論,哪些是基本的結論,隱含了哪些研究問題的方法,經過了怎樣的研究過程;明確所教的目的,即三維目標,學習這些內容有什麼實際應用,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什麼能力;根據學生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設計什麼樣的程序,提出什麼樣的導學性問題,創設什麼樣的情境,怎樣引導學生對結論和方法進行分析、總結,以及怎樣進行反思。設計問題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使他們能迅速進入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數學課程標准》也強調: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為學生探索的對象或內容,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使數學教學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如:我在教學「比的應用」中「按比例分配」時,我們知道「按比例分配」是在學習平均分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我創設了學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景:「我們班某位同學的媽媽和他的朋友阿姨合辦了一個鞋廠,當時媽媽投資了3萬元,阿姨投資2萬元,結果她們一起賺了20萬元。提問:(1)你們說怎麼分這筆錢合理?說說你的理由。(2) 每人應分得多少萬元?你是怎麼想的?(3)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也是按比例分配的?」這是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氛圍中,對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理解比較深刻。設計探究式問題,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深度,問題太難,學生沒法入手;太容易,學生學不到新東西,沒興趣。如: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復習課時,出示問題:( )÷15=( )師:對於( )÷15`=( ),你有辦法解決下面幾個問題嗎?問題1 要使商中間有0,你能想出被除數嗎? 問題2 你是怎麼思考的? 問題3 這樣的商和被除數共有幾個?問題4 有沒有最大的被除數?為什麼?問題5 有沒有最小的被除數?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問題6 要使商的末尾出現一個0,你能很快想出被除數嗎?如果有很多,有沒有最大和最小的?這樣的探究式的問題,讓學生回憶被除數、除數與商之間的關系,通過自己猜想、思考與常識,去解決問題。設計互逆式問題,提升學生思維。學生逆向思維就是突破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做出與習慣性思維的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究。逆向思維不僅可以加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還可以發現一些新的規律。在教學中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互逆型問題,從另一些方面去開闊學生的思路,就會使學生養成從正向和逆向去認識、理解、應用新知識的習慣,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時,師:通過觀察比較,我們已經得出一個結論:「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10倍、100倍、1000倍……」那麼反過來想想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呢?又如:教學「積的變化規律」時,師:通過比較觀察得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怎樣變化?例如:「甲數乘以乙數積是125,如果甲數不變,積是1250,乙數應怎樣變化?」讓學生的思維處於正向和逆向交替的活動中,這樣雙向可逆聯想的培養有利於學生雙向思維的和諧發展。

❹ 怎樣優化小學數學教學過程

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較佳的教學成果,就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練習的設計、教學信息的反饋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下面筆者就以上各個環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要恰當、完整。
恰當,就是對大多數同學通過努力可以達到;完整,就是既要有知識目標,又要有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例如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目標應定為:1、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2、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要科學、有序。
科學,就是要抓住本質的東西;有序,就是要既看到知識的階段性,又看到知識的連續性和發展性。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1)圓的概念;(2)圓的畫法及圓的各部分名稱;(3)直徑與半徑的關系;(4)圓是軸對稱圖形。這樣逐步加深圓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時,我聯系生活實際,分層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1)讓學生分別求出方桌上所需玻璃的大小;(2)讓學生動手量板凳,求出縫制小坐墊需要多少布料,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3)通過估算教室地面用瓷磚的塊數,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及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活動,由於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很好。而這些實際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時,由於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與整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有相通之處,因此教師教學時可幫助學生在復習整數加減法計演算法則的基礎上,採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小數加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能。
四、練習設計要有層次坡度。
有層次,坡度就是練習設計時,既要有基本練習,又要有綜合練習,還要有發展練習。其目的是既要讓學生學懂;又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學活。
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後,需鞏固練習。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力求有梯度,既有基礎練習、提升練習,又有拓展練習,以形式多樣的練習,來調動學生鞏固知識的積極性。學生在完成基礎練習和提升練習後,可進行拓展練習。學有餘力的同學,覺得這類題對自己有挑戰性,是對自己能力的監測與開拓,能夠完成拓展題的同學是高興的、自信的。對沒有能力完成拓展題的學生,首先要表揚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前面的練習,說明當堂課已經掌握,同時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爭取與同伴合作解決不會問題。總而言之,在教學中要力求科學設計新授課的練習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五、信息反饋要准確、及時。
信息的反饋要准確、及時。是指對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切不可含混其詞,對就對,錯就錯。並且對課堂上信息要當堂評價,實際教學時啟發學生學生積極參加評價活動,並留有充分的評價時間,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然後才給出教師的評價。
在鼓勵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信心十足,在課堂上要多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對一些在數學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課堂練習及時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給予適時指導,為了避免學生喪失數學學習興趣,要針對他們做對的題目來鼓勵他們:「這個問題你都能獨立解決了,太棒了!」「今天你都嘗試做拓展題了,我真高興!」對於做練習速度慢的學生,可以委婉地對他們說:「速度要再快點呀!」「你的做題速度又快了!」對於粗心的學生,要側重於評價他的正確率情況,例如:「再細心一點,你就得100分了!」「距離數學冠軍,你只有一步之遙了,加油!」通過這種激勵評價,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要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優化,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❺ 課件製作的作業1 任選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一個課時 2 要有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

這是我以前做過的一篇課文,出師表,給你參考一下。
【教學要點】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並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了解課文中的幾種判斷句式。
4、了解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5、了解本文率直、質朴、懇切的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第一課時(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2、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3、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2、熟讀課文。
〖教學難點〗
題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哪位同學能說說,這是杜甫的哪首詩?對,是《蜀相》。寫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諸葛亮。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出師表》。
二、題解
1、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軍事家。
2、文體: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
3、出師伐魏背景簡介:
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出山輔助劉備成就大業,建立了蜀國,與曹魏、孫吳鼎足而三。劉備稱帝後,拜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逝,臨終對諸葛亮托認國事,並囑咐兒子劉禪曰:「汝與丞相從事,當事之如父。」後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諸葛亮深感劉備知遇之恩和臨終託孤之情,輔佐劉禪竭忠盡智,為實現劉備的統一中原,光復漢室的遺願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輔佐劉禪辛勤治蜀,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國力有所加強,在這種情況下,他於227年率兵北駐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准備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劉禪昏弱,使諸葛亮在勞師遠征之際深懷內顧之憂,所以,臨行前上此表文,給劉禪以告誡和勸勉。
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始終是聯吳抗曹,並用五年的時間為伐魏作準備。主要措施有:⑴與吳國通好;⑵加強內政建設;⑶平定南方叛亂。
三、生字、重點詞
1、給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闕(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駑(nǔ)攘(rǎng)咎(jiù)諏(zōu)禕(yī)咨(zī)頹(tuí)先帝遺德(yí)以遺陛下(wèi)長史(zhǒng)行陣和睦(hóng)性行淑均勻(xíng)以塞忠諫之路(sè)2、解釋重點詞:
危急存亡之秋:緊要時刻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恢弘志士之氣:發揚擴大不宜異同:不同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義,適宜、恰當。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給予。
嘆息痛恨:痛心遺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由是感激:感動、激動。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效勞。深入不毛:苗。庶竭駑鈍: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鏟除。以彰其咎:表明、顯揚;過失。以咨諏善道:詢問。
四、教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五、學生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閱讀理解課)〖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詞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內容,並對每段內容加以小結。
〖教學重點及難點〗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1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當時的不利條件是什麼?「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觀)
⑵當時的有利條件是什麼?「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主觀)
⑶本段提出什麼建議?「開張聖聽」
⑷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麼?「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⑸對陛下進行了怎樣的規勸?「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5、小結:
分析當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
二、第2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議是什麼?具體內容是?嚴明賞罰。
⑵如何具體執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⑶提出怎樣的勸誡?「陟罰臧否,不宜異同」;「不宜偏私」。
⑷「內外異法」內外各指什麼?宮中、府中。
5、小結:
提出應內外一體,賞罰嚴明的建議。
三、第3、4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為什麼要舉薦這些人?「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⑵提出親賢的具體作法是?「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⑶親賢的好處是?「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⑷概括第3段的內容?述說文臣的安排──舉薦賢才,著眼於思想品質。
⑸為何舉薦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⑹具體如何舉用?「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處?「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內容?述說武將的安排──舉薦武將,贊其德才兼備。
5、小結:
述說人事安排,舉薦文臣武將。
四、第5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與臣論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⑶「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的主要條件是?「親賢臣,遠小人」
5、小結:
總結上兩段,提出「親賢遠小」的建議。
第三課時(閱讀理解課)〖教學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點詞含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後4段的內容,並對每段內容加以小結。
〖教學重點及難點〗同上。
〖教學過程〗
一、第6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詞語)?「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布衣」
⑵當時作者的志趣是什麼?「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⑶「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麼意思?具體指什麼?
低微而鄙俗;具體指「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⑷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中,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5、小結:
本段述身世,講經歷,以使陛下明白創業之艱難,同時表達自己願竭忠盡智來報先帝知遇之恩的決心。
二、第7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⑵「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份也。」
5、小結:
本段敘述受命以來的心情及所採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盡心盡責輔佐陛下,以報先帝託付之情的決心。
三、第8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⑴第一句照應上段哪一句?「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應上段哪一句?「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⑶第二句後半句照應第一段哪一句?「開張聖聽」
5、小結:
本段是對上文的回顧,再次提出對陛下的期望和要求,這既是臣對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長輩對晚輩誠摯愛忙亂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第四課時(總結復習課)〖教學目的及要求〗
1、總結全文,分析寫作特色。
2、復習重點詞。
3、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重點〗
1、總結全文,分析寫作特色。
2、復習重點詞。
3、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難點〗
總結全文,分析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總結全文
板書:
出師表
(蜀)諸葛亮
第一部分:曉之以理。
第一層(1):分析形勢,提出第一條建議──「開張聖聽」
第二層(2):提出第二條建議──「賞罰嚴明」
第三層(3~5):推薦文臣武將,提出第三條建議──「親賢遠小」。
第二部分:動之以情
(6)述身世,講經歷。
(7)敘述受命之後的心情與措施,表忠心。
(8)總提期望與要求。
(9)結束語:報先帝、忠陛下
二、總結本文寫作特色
1、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
由於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師前向後主劉禪──他的恩主先帝劉備的兒子,現今的蜀國皇帝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興復漢室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在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以做到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達到勸諫的目的。論述切中要害、分析透闢,針對性強;寓情於義,情理交融,言詞懇切,說服力強。敘事,寓情於事,委婉動人,感情真摯。所敘之事如推薦賢才,講身世,談經歷,都是為議論服務,使他對劉禪提出的建議與要求有理有據,更能使人信服。
由於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託付國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為他的「報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貫穿。在文中,他滿懷深情念先帝,滿腔摯愛諫後主,他對劉禪的反復勸諫,諄諄叮嚀,言詞懇切,語重心長,那忠義之理,殷切之情,處處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現了他這位元老重臣對劉氏父子的忠肝義膽。
2、語言率直、質朴、懇切、精練: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報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處處為劉禪 著想,殷切期望他繼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復漢室」之大業。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質朴、懇切的語言風格。他心之所想,筆之所寫,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無比喻,去華麗,重真情實錄,處處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長輩的口吻。
本文語言精練,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等。還有大量的合成詞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過他的提煉,後來成為有生命力的成語,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雲」等。
三、復習重點詞
四、完成課後練習

❻ 怎樣開放小學數學教學的活動過程

摘要:
開放式教學,是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小學數學如何邁向開放式的教學,將會對當前教學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尊重學生。張揚個性,點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們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並在生活中去體驗教學,這是值得探究的一個話題。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鼓舞」。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教育開啟了一個大門。本文淺談我對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開放教學 激趣導學 實施策略
一、師生關系朋友化。
現在都強調 「師生平等」,但是老師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師生平等」,往往會導致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現在很多學校會存在這樣的現象,一部分教師(一般是年長的),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而一些近年新畢業的教師,由於個人經驗的不足,為了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過於打成一片,無話不說,所以往往使一堂課時間不夠。有些老師還天天和學生聊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讓學生想入非非,無心上課。要不就是一味的用多媒體上課,沒有板書,使很多學生跟不上進度。口齒過於伶俐,語速過快,學生無法做筆記。我覺得,小學上課時,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同時也要適當運用多媒體,不能脫離板書。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正所謂,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在壓抑的思想環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氣息。
二、學生學習自主化。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教學。開放式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才是開放式教學的核心。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
1、 巧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培養興趣,才有可能充分發掘出學生內在的潛力,使之變為外在的動力,調動學習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在上課開始巧設情境,即為學生創造出最適宜於學生自主尋求知識的情境。國內許多教師在實踐中探索出多種的引入法,結合開放式教學,方法有如下:
問題情境法——「學起於思,思於疑」 。根據新例題的知識內容,設計一個與新知識相關聯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順藤摸瓜」地探索新知識。教師提出好的問題將是學生思維的「航燈」,不但能誘導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層層進逼,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從幸福鎮修一條水泥路到公路,怎麼樣修路最近?教師向學生指出,這是實際生活經常遇到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到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垂線,從而導入新課。

又如,教學「一億有多大」時,老師這樣組織教學:「一億究竟有多大呢?如果我們要數一億根小棒,大約要花多少時間呢?你們大膽估計一下。」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一億究竟有多大呢?」學生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答案多種多樣:2小時、5小時、1天、1年……此時,學生在心裡回想:「我的猜想對不對呢?」教師並不急著告訴學生答案,問學生:「數一億根小棒,數到下課也數不完,那咋辦呢?」學生的點子還很多,有的說10根10根數,有的說請很多人來數,有的說先數100根再用計算器計算一億根的時間,有的說每人數1000根,再把全班的人數的時間加起來。教師在表揚學生肯動腦筋後,說:「我們先數100根吧,再用計算器算出一億根的時間。」全班一起動,數完把數100根的時間記下來,再用計算器算出一億根的時間。老師選擇幾個同學的結果進行了交流,並告訴學生一根一根的數完一億根小棒大約需要三年時間,而且不休息不間斷……
故事情境法——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而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例如課程標准數學 「0」的認識,例題創設了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情境,畫面上有小貓的一家,其中貓爸爸、貓媽媽以及貓姐姐都釣到到了數量不等的小魚,只有貓弟弟空手而歸,從貓弟弟懊惱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到,貓弟弟一條也沒有釣到,「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
又如:我在解決百僧分百饃問題:100個和尚分食100個饅頭,大和尚1人吃3個,小和尚3人吃1個,100個和尚恰好分完100個饅頭,問大、小和尚各幾人?
這是一道中國古代數學名題,通常用「假設法」去解答它。這種解法雖然精巧,但因技巧性較強,一般小學生理解起來多有困難,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我在講解這道題時,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巧妙轉化已知條件,學生理解起來非常輕松。
小和尚3人合吃1個饅頭,要給每個小和尚分饅頭,該怎麼辦?原來大和尚每人要吃3個大饅頭,現在該吃幾份小饅頭?把每個饅頭平均分成3份後,100個大饅頭,就變成了幾份小饅頭?學生很自然就明白了:100個和尚分食300份小饅頭,大和尚1人吃9份,小和尚1人吃1份,100個和尚恰好分完300份小饅頭,問大和尚和小和尚各幾人?
通過巧設問題情境,把大小和尚分100個大饅頭轉化為大小和尚分300份小饅頭問題。對已知條件作如上改動後,題意沒變,卻降低了思維難度,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也很容易找到解答它的方法。
時事引入法——利用當前社會某一熱點問題,引發討論,再轉化成學生准備學習的知識,共同研討新課。如教學《圓環的面積計算》可以這樣引入:
(1)出示一幅有關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慶祝圖
提問一:從這一幅圖,你們知道了什麼?(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
提問二:圖中的哪一部分與我們新近學習的知識有關?(五環標志)
(2)今天,我們來學習圓環,研究圓環的面積計算方法… …利用時事引入法,既使教育更貼近社會,有時還可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圓環的面積計算》的導入一例,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熱愛體育運動和愛國主義教育。
創設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游戲引入、實驗引入、多媒體引入、激勵引入、變式演繹法等,關鍵在於教師的「激趣導學」,即要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里一切「趣」的因素,巧設「趣」的情境,妙施「趣」的教法,適當引導,循循善誘,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體,引導大部分學生成為最積極的學習者。
2、培養學法,讓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
學生成為最積極的學習者,除了以上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外,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素質。要培養學生獨立自學新課的能力。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學生能自學新課,明確新課學習的內容,理解新課的知識要點,初步掌握新課的解題方法,並記錄自學中遇到疑難問題,以便上課當堂質疑。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我認為學生自學要體現在「弄清『三個什麼』,做到『兩個嘗試』。即理解新課,弄清:自學新課「學什麼」,理解數理「為什麼」,總結方法「是什麼」;仿照例題嘗試「做一做」和課後練習題。
培養學生歸納「解題方法」的能力。傳統教法常常是教師總結好解題的方法,講授給學生理解。「方法」是學習數學的核心。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課,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行歸納出解題的思路、方法。
如教學這個例子時:一個工廠計劃做980個零件,已經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80個。剩下的要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個?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列出如下數量關系的推導過程:要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個」,先要知道「剩下多少個」,又要先知道「已經做了多少個」。根據上面的逐層分析,學生就不難知道解題步驟,從而得出式子:(980-4*80)÷6,其次,教師提問:「同學們!想一想,從算式一步一步推導出的過程, 解答這類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總結解題的思路:從問題開始分析,抓住數量關系,逐層深入,最後倒推出解題方法。在這一課例中,教師如果直接把「分析法」這一解題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將會覺得抽象,理解不深刻,教學收效不顯著。
3、 鼓勵創新,課堂成為自由的學術園地。
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自由發問」。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學術自由」的氣氛。無論是學生自學中遇到的疑難,還是對老師講解的數理或解題思路有不同的見解,都可以在師生中當堂質疑問難,當堂發表個人不同的見解。其次,鼓勵學生發表獨創性的見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如練習題:一段路,3天修了25%,正好修了30米。照這樣計算,餘下還要幾天修完?學生一般的解法是:(30÷25%―30)÷(30÷10) 或(30÷25%)÷(30÷10)-3但是,只要通過老師的引導,一些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
例如:工程問題思路:(1-25%)÷(25%÷3) 1÷(25%÷3)-3
「倍比」方法思路:3×(1÷25%)-3 3×[(1-25%)÷25%]
分數應用題思路:3÷25%-3 (這種是最簡便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活動化。
所謂數學課活動化教學:是指數學課上注重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探索活動,注重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善於組織學生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這樣一種教學形式。在數學課中進行活動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積極落實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抓好課堂這個主陣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麼好,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所以,開放式的教學,教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真正地「動」起來。
1、 製造教學矛盾,引發學生開展研討和爭論。
「開放教育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在學習中充分認同,發揮學生個體的能動性...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學生之間即時的討論、互助。」每當教學知識的從簡到繁、從易到難時,我都往往巧妙地製造「矛盾」,引發學生開展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討論、交流、辯論、競賽等活動。
如在教學《圓環的面積計算》一課,我設計了這么一條練習:「有一個直徑20厘米的圓形米糠大餅,一隻老鼠在它的中央吃了一個近似的圓形,直徑10厘米,剩下的面積約有多少平方厘米?」學生解答出「3.14×(20÷2)2-3.14×(10÷2)2=235.5(平方厘米)」,我及時表揚了學生,同時我接著問:「如果這只老鼠吃掉的部分(近似的圓)不是在中央,那剩下部分的面積又怎樣計算?」通過這一問,再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引發激烈的爭論… …原來:無論老鼠吃去的部分是否在大餅的中央,只要這個圓形大餅內,其解答的方法都是一樣的。教師再配合電腦多媒體的各種動畫演示,學生更加印象深刻。
2、 調動多種感官,組織學生實踐操作。
通過實驗、製作、量度、社會考察等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嘗試錯誤和成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並發展個性特長。如教學《直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角」的意義後,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室內尋找「直角」,並用三角板驗證。這樣的教學,可讓全班學生都「動」起來,參與尋找,親身量度,把書本固燥無味的「直角」伸展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直角」。
四、教學內容社會化。
信息化和知識經濟使我們進入了一個開放的教學年代。教育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性,愈顯重要。開放式教學最根本的體現,就是「教學社會化」。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再不能「愚忠」於教材,而應該理性地「吃」透教材,創造性地「活」用教材,力求教學內容社會化。巧改例題,教學內容現實化。
如教學完《百分數應用題》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道練習題:某商場為吸引顧客,增加贏利。把一種原價4500元的某型號彩電,先提價80%,再打出廣告:「八折酬賓,讓利出售」。賣出一台這樣型號的彩電,這間商場就可以比原來多賺多少元?學生通過練習此題,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把知識靈活運用到當前市場經濟下的生活實際中去。
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培養學有所用,會學能用的數學本領。如教學之前,我會先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才學習新課,調查表如下:
學生在學習之前,通過自己的親身調查,已對銀行利率有所了解,也初步掌握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在教學完《利息》知識後,我還不忘要求學生每人都要獨立去銀行存一些錢,掌握存款的基本本領。「小課堂大社會」。
實踐證明,數學教學要主動向社會領域的各種變化開放,要把社會引入課堂,把課堂通向社會,把學生引向社會,致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課堂教學網路化。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利用Internet網路的「聲」、「色」、「藝」、「動畫」等多種多樣的功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3、設立班級「主頁」或公開的「電子郵箱」,可讓家長能隨時可在網路上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增加了一條老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交流的信息渠道。
4、進行個別化教學。當學生在家溫習功課時,或發生疑問,或突發感想,可向教師發送E-mail請教,甚至進行網上個別化教學。
課堂上,有了Internet,便可把課堂伸向世界,與世界連接,大大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率。開放,是改革的象徵。進行教學改革離不開開放式的教學。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開放式的教學法,學生學習數學越來越感興趣,成績大有提高。今後還應繼續探討,努力為培養適應新世紀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❼ 小學數學課的基本教學流程是怎樣的

引起求知慾: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慾開始,從作好學習的心理准備開始;產生了知與不知矛盾,出現了求知的內在動力。

感知教材:如果學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識,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則理解書本知識就比較容易。

理解教材: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鞏固知識:只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所學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吸收新知識,自如運用已有知識。發展學生的記憶力。

運用知識:重視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

檢查知識、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注意事項: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7)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程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特點與功能

1、雙邊性與周期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統一。師生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相互作用,不斷發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過碰撞、交流達到融合以後,又出現新的矛盾—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的矛盾,產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

2、認知性與個性化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特殊的認識過程。與人類其它的認識活動相比,它不是為了直接創造社會價值,而是為了實現學生個人的思維創造,即人類的「再創造」,因而,這種認識活動關注認識的結果,但更注重認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的發展。

學習者必須積極地建構意義,通過對話及思考過程或與他人互動,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個人的發展。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教學過程會越來越豐富化、生動化和個性化。

3、實踐性與社會性

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具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新生一代通過接受、繼承和發展上一代傳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發展,體現出鮮明的社會性。

❽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分為幾大領域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如下:
1、小學數學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數的擴展,從數物體個數的整數到負數,其中經歷了小數、分數、還有一個無理數——圓周率。其教育價值是知道數的形成與擴展都是出於人的需要,滲透探究新知的思想,也為今後的學習鋪平道路,知道隨著人類不斷進化,生產生活中不斷的要求有新的數種的誕生,以適應迅猛發展的社會的需求。
2、再者,初步的幾何知識包括點線面立體圖形的教育價值體現在,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讓思維立體化,大腦認識世界的空間進一步擴展,主要就是開發大腦固有的潛能,由平面到立體是一個質的飛躍。老師的點撥和引領至關重要。
至於數與形的結合在小學階段只做了孕伏,就是正反比例的圖像,為順利過渡到中學的函數做准備.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3、正反比例是小學的重點和難點,這一內容的設置,一可以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活躍思維;二能培養學生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在變與不變中找到問題的關鍵,相關聯的兩個變數,在變化的過程中,遵循著某種規則,就是第三種量的不變.這里蘊伏著函數的思想,這是體現這一內容的核心之所在。
4、應用題在小學數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開發學生智力潛能的重要陣地,人的思維潛能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往復循環中被逐漸開發出來的,應用題內容是一很好的滲透滲透數學思想的載體,通過它讓學生初步建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進而有效地把思維引向深入。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缺乏數學思維的課堂是死寂的課堂。
5、還有一部分內容是數學廣角,它的設置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體現了好學生更要受到關愛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思維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核心,思路開闊,一個問題擺在面前,可以預設出多種解決方案,並進行比較,找到最佳的方案,這樣的人是聰明的人。
小學數學的價值: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去大膽的設想,求真創新,勇於叩擊真理的大門,用獨特的視角去審視紛繁復雜的事物,開動腦筋,獨辟蹊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含義!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