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大班整合教材用線玩編織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中華文化中的刺綉和編織藝術。 2、能夠合作進行簡單的編織。 3、體驗編織中的樂趣。 活動准備: 1:PPT:漂亮的線。 2:掛圖:《綉品》。 3、塑料線若干。 4、中國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我們這個月的主題是關於各種各樣的線,現在請小朋友們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畫筆來畫出漂亮的圖畫外,我們可以怎樣用線來表現出漂亮的圖案呢?(線貼畫、刺綉等) 二、過程 1、教師出示掛圖《綉品》。讓幼兒了解中國刺綉。 師:老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看看這幅掛圖,這圖上都有些什麼呀?(衣服、帽子、綉品等) 這些都是每個地方不同的刺綉作品,我們來看看它們都綉了些什麼東西? 你最喜歡哪一樣,為什麼? 2、教師展示PPT,讓幼兒了解蘇綉。 師:我們剛剛說這是哪個地方的刺綉呀?(教師指著掛圖上的蘇綉) 我們蘇州的刺綉非常有名,接下來老師就給大家看看其他圖案的蘇綉。 (當看到工人刺綉的圖片時可讓幼兒模仿刺綉動作) 3、PPT展示中國結 教師拿出一個中國結給小朋友們看。 師:這個小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了,它叫什麼名字呀?(中國結) 中國結一般都是做什麼用的呢? 老師這里還有幾張關於中國結的圖片,我們現在來看一看,中國結還有哪些樣式。 (有很多顏色,但普遍還是紅色為主;每種結都有不一樣的名稱) 4、編中國結 師:我們已經看了這么多中國結了,現在小朋友們想不想編一個自己的中國結呀? 下面老師就教你們編一種十字結。 5、幼兒作品展示,教師點評 師:沈老師之前給教給小朋友們編的愛心圈可以送給爸爸媽媽,編的這個中國結可以送給你們自己,編得長一點可以做手鏈,短一點在下面掛兩個鈴鐺可以掛在包包上做裝飾。 三、結束 師:今天我們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綉品和中國結,小朋友們也都編了自己的中國結,老師會把剩下來的這些繩子放在我們的手工區,想要繼續編的小朋友可以下課了去編中國結,感興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學編更多的中國結,帶來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貳』 幼兒園整合書《刺綉》教案
一、活動目標: 1.會用跑步綉在海綿紙上綉出葉子,掌握跑步綉的基本綉法。 2.合理搭配顏色,色彩豐富。 3.嘗試自己穿針和打結,養成細心認真的操作習慣。 二、活動准備: 綉品三幅,葉子輪廓、針線人手一份活動重點和難點:掌握跑步綉的刺綉方法,嘗試自己穿針和打結。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紗綉作品和葉子綉像作品,讓幼兒比較其不同點。 這些刺綉作品哪裡不一樣? 老師小結:這兩種刺綉作品它們的刺綉材料不一樣,做的針法不一樣。 2.欣賞刺綉視頻跑步綉綉法。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跑步綉要注意些什麼? 3.老師重點示範跑步綉的刺綉方法 (1)老師邊講解邊示範,首先要穿針和打結,然後找到起針的地方,其次先一步一步順著同一方嚮往前走,不回頭。碰到拐彎的地方,步子要走得小一點,以此類推。 (2)刺綉的時候,針跟著線走,針在上面,從上面往下戳,線在下面,針要從從下往上戳,要合理搭配線的顏色,跟我們平時用蠟筆畫畫是一樣的。換線的時候注意先打結,再剪斷線。 4.幼兒操作,老師尋回指導 (1)指導孩子正確的穿針和打結。 (2)留意觀察孩子滾針針的方法掌握與否。 (3)提醒孩子注意對稱部分的顏色要一樣。 5.展示幼兒作品,孩子欣賞: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
『叄』 幼兒園試聽課的形式
一、課題的提出 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綱要》中明確指出了在藝術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幼兒的藝術感受力和在藝術創造中的個性化表現。 幼兒期是幼兒獲得表現力的最佳時機。我們反思目前幼兒藝術教育現狀,發現仍然存在誤區:在課程設置方面,藝術教育活動流於教授表面性的一些東西;在藝術創造方面,仍然偏重藝術知識和技法的教授,忽視幼兒對藝術的感受,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等。針對以上存在誤區,結合我園幼兒藝術教育發展的實際狀況,我們提出了「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力的研究」這一課題。旨在通過研究,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提高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促使教師通過參與研究自身獲得發展,從而使我園的辦園水平整體得到提高。 二、概念界定與研究目標 (一)概念界定 1、藝術:藝術是通過塑造具體形象,創造性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幼兒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指對幼兒進行美術、音樂、文學的教育。 2、藝術表現力:指通過對美的事物、美的作品的具體、鮮明的形象感染人,調動人的積極情感,激發人們運用多種方式創造性地表達對事物、作品的理解。 3、幼兒藝術表現力:指幼兒通過認識和感受生活中的聲音、色彩、符號、標記以及學習文學作品、音樂、舞蹈、美術等,運用多種方式,積極地、有個性地、創造性地表達自己所獲得的情感和體驗。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藝術表現,對周圍生活環境美和藝術作品能產生敏銳的感受力、欣賞力和表現力,能大膽樂意地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意願和思想,使藝術教育真正為幼兒的發展服務。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幼兒園藝術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尋找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力的有效途徑。 三、理論依據 1、馬克思的美育觀:藝術對於形成人的感性的豐富性,發展人的潛力,具有無可爭辯的意義。 2、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而人對美的需要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之一。生活中總是只有少數人能夠通過藝術創作活動,獲得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大多數人只能通過藝術欣賞、藝術的陶冶和感染,使自我得以實現。 3、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的發現使當今教育把注意的焦點指向藝術教育,引起了對藝術教育的重視。 四、研究原則 1、生活化原則; 2、情感陶冶原則; 3、普遍性原則; 4、主體性原則 5、游戲性原則。 五、研究的內容和措施 (一) 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主要從音樂、美術、語言這三大學科領域作為研究的突破口,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研究的內容和要求上各有側重點,小班:願意參加藝術活動,會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簡單的表現和創造。中班:體驗在藝術活動中進行交流、合作的快樂,能用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自己的理解、想像和情感。大班:學習使用多種藝術手段,提高體驗和表達藝術情趣的能力,使表現更具個性化。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創設藝術教育環境。 (1)營造藝術氛圍。 (2)搭建表現平台 2、採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 (1)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策略。 (2)教學手段的整合性策略。 (3)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策略。 3、引發、釋放、發揮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 (1)發掘幼兒表現力的基礎 (2)激起幼兒表現慾望 (3)開發幼兒表現創意 (4)指導幼兒表現技巧。 (5)張揚幼兒表現個性 (6)評價幼兒表現效果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對象:全園幼兒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2、行動研究法 3、個案研究法 七、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為三年,實施時結合幼兒特點,層層推進,不斷深化。具體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6.3---2006.6)確立課題名稱,撰寫方案,進行申報立項階段; 第二階段(2006.9---2008.6)組織實施,進行研究階段; 第三階段(2008.9 ---2008.12)評鑒,結題論證階段。 八、研究的主要過程 本課題從制定方案到組織實施,在區教科室領導的指導下,方案前後進行了三次修改,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優美的藝術教育環境,為幼兒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1)營造藝術氛圍,讓幼兒感受藝術。幼兒所生活的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語言」,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挖掘周圍環境中潛在的藝術教育的價值,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各種環境因素,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藝術美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幼兒園無論從大環境的創設到班級環境的布置,到處都充滿著藝術的氣息。走進幼兒園,主題背景牆上「藝術童年,詩意家園」八個字點明了我們的課題,我們將「一本書(文學)、一支筆(美術)、一串音符(音樂)」三個子課題,巧妙的設計在主題背景牆和園標上。在幼兒園的三個樓層層面也分別創設了不同的藝術環境:一樓是文學的世界,二樓是美術的殿堂,三樓是音樂的舞台。在每個班級中,我行我「綉」(刺綉)、千「編」萬化(編織)、變廢為寶等「一班一品」特色氛圍也非常濃郁。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幼兒時刻都在感受藝術的美。 (2)搭建藝術表現平台,讓幼兒大膽展示。我們大家都知道,幼兒園藝術環境的創設很關鍵的是讓幼兒成為環境的設計者和創造者,追求環境與幼兒之間的「對話」,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的空間為幼兒創造表現自我的平台。首先在三個樓層中,我們在底樓設計了大嘴巴童話劇場、閱讀長廊、成語故事和古詩天地,讓幼兒細細地「品」;二樓開放各種手工作坊,每學期我們根據課題需要,設立了不同的區,如創作區(刺綉編織區、創意製作區)、繪畫區—美術室,以及軟包版面上老師精心輔導的體現美術中各種表現手法的幼兒作品等,我們在這些區域中根據主題投放了各種材料,讓幼兒大膽地「綉」; 三樓的「樂器坊」、「大舞台」,也充分發揮了其功效,幼兒在這里能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藝,盡情地「舞」。其次,每班在游戲區域中都設立了幼兒展示自我的動手區、表演區。這些平台的搭建,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平台,更為幼兒的創造性表現開拓了無限的空間。 2、多樣的教學措施,為幼兒藝術表現力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1)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策略。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的一種表現。為了體現教育既回歸幼兒生活,又走向幼兒生活世界的理念,我們在選擇藝術教育的內容時,除了注意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之外,還注意做到以下幾點:第 一、內容的適切性,即選擇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的興趣,引起幼兒的共鳴;第 二、內容的系列性,首先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藝術活動內容。小班選擇了一些內容簡單、主題鮮明的內容,而大班則選擇一些表演性、操作性強、寓意深遠的內容。其次再根據作品內容的難易、目標的深淺循序漸進地安排。在課程的設置中,結合課題需要:語言主要增加文學的欣賞和穿插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如桃樹下的小白兔、賣火柴的小女孩,梨子提琴、金色的房子、蘿卜回來了等),尤其增加我國著名作家金波的幼兒文學作品,因為他的作品很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美術主要是把一些民間藝術(剪紙、印染、編織、刺綉)引進我們的課堂,同時適當增加世界名畫,進行「我與大師對話」「我和大師比一比」,如中班畢加索的《臉》、大班《夢》、馬蒂斯的《跳舞的顏色》、梵高的《向日葵》。音樂主要增加一些經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京歌》
『肆』 簡述幼兒欣賞教學的概念和分類
一、課題的提出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綱要》中明確指出了在藝術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幼兒的藝術感受力和在藝術創造中的個性化表現。幼兒期是幼兒獲得表現力的最佳時機。我們反思目前幼兒藝術教育現狀,發現仍然存在誤區:在課程設置方面,藝術教育活動流於教授表面性的一些東西;在藝術創造方面,仍然偏重藝術知識和技法的教授,忽視幼兒對藝術的感受,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等。針對以上存在誤區,結合我園幼兒藝術教育發展的實際狀況,我們提出了「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力的研究」這一課題。旨在通過研究,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提高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促使教師通過參與研究自身獲得發展,從而使我園的園水平整體得到提高。二、概念界定與研究目標(一)概念界定1、藝術:藝術是通過塑造具體形象,創造性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幼兒園的藝術教育主要是指對幼兒進行美術、音樂、文學的教育。2、藝術表現力:指通過對美的事物、美的作品的具體、鮮明的形象感染人,調動人的積極情感,激發人們運用多種方式創造性地表達對事物、作品的理解。3、幼兒藝術表現力:指幼兒通過認識和感受生活中的聲音、色彩、符號、標記以及學習文學作品、音樂、舞蹈、美術等,運用多種方式,積極地、有個性地、創造性地表達自己所獲得的情感和體驗。(二)研究目標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藝術表現,對周圍生活環境美和藝術作品能產生敏銳的感受力、欣賞力和表現力,能大膽樂意地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意願和思想,使藝術教育真正為幼兒的發展服務。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幼兒園藝術教育的規律和方法,尋找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力的有效途徑。三、理論依據1、馬克思的美育觀:藝術對於形成人的感性的豐富性,發展人的潛力,具有無可爭辯的意義。2、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而人對美的需要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之一。生活中總是只有少數人能夠通過藝術創作活動,獲得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大多數人只能通過藝術欣賞、藝術的陶冶和感染,使自我得以實現。3、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的發現使當今教育把注意的焦點指向藝術教育,引起了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四、研究原則1、生活化原則;2、情感陶冶原則;3、普遍性原則;4、主體性原則5、游戲性原則。五、研究的內容和措施(一)研究的內容:本課題主要從音樂、美術、語言這三大學科領域作為研究的突破口,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研究的內容和要求上各有側重點,小班:願意參加藝術活動,會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簡單的表現和創造。中班:體驗在藝術活動中進行交流、合作的快樂,能用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自己的理解、想像和情感。大班:學習使用多種藝術手段,提高體驗和表達藝術情趣的能力,使表現更具個性化。(二)研究的主要措施1、創設藝術教育環境。(1)營造藝術氛圍。(2)搭建表現平台2、採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1)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策略。(2)教學手段的整合性策略。(3)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策略。3、引發、釋放、發揮藝術感受力和表現力(1)發掘幼兒表現力的基礎(2)激起幼兒表現慾望(3)開發幼兒表現創意(4)指導幼兒表現技巧。(5)張揚幼兒表現個性(6)評價幼兒表現效果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一)研究的對象:全園幼兒(二)研究的方法:1、文獻法2、行動研究法3、個案研究法七、研究的步驟本課題研究的時間為三年,實施時結合幼兒特點,層層推進,不斷深化。具體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2006.3---2006.6)確立課題名稱,撰寫方案,進行申報立項階段;第二階段(2006.9---2008.6)組織實施,進行研究階段;第三階段(2008.9---2008.12)評鑒,結題論證階段。八、研究的主要過程本課題從制定方案到組織實施,在區教科室領導的指導下,方案前後進行了三次修改,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優美的藝術教育環境,為幼兒藝術表現力的培養創造了條件(1)營造藝術氛圍,讓幼兒感受藝術。幼兒所生活的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語言」,是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挖掘周圍環境中潛在的藝術教育的價值,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各種環境因素,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藝術美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幼兒園無論從大環境的創設到班級環境的布置,到處都充滿著藝術的氣息。走進幼兒園,主題背景牆上「藝術童年,詩意家園」八個字點明了我們的課題,我們將「一本書(文學)、一支筆(美術)、一串音符(音樂)」三個子課題,巧妙的設計在主題背景牆和園標上。在幼兒園的三個樓層層面也分別創設了不同的藝術環境:一樓是文學的世界,二樓是美術的殿堂,三樓是音樂的舞台。在每個班級中,我行我「綉」(刺綉)、千「編」萬化(編織)、變廢為寶等「一班一品」特色氛圍也非常濃郁。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幼兒時刻都在感受藝術的美。(2)搭建藝術表現平台,讓幼兒大膽展示。我們大家都知道,幼兒園藝術環境的創設很關鍵的是讓幼兒成為環境的設計者和創造者,追求環境與幼兒之間的「對話」,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的空間為幼兒創造表現自我的平台。首先在三個樓層中,我們在底樓設計了大嘴巴童話劇場、閱讀長廊、成語故事和古詩天地,讓幼兒細細地「品」;二樓開放各種手工作坊,每學期我們根據課題需要,設立了不同的區,如創作區(刺綉編織區、創意製作區)、繪畫區—美術室,以及軟包版面上老師精心輔導的體現美術中各種表現手法的幼兒作品等,我們在這些區域中根據主題投放了各種材料,讓幼兒大膽地「綉」;三樓的「樂器坊」、「大舞台」,也充分發揮了其功效,幼兒在這里能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藝,盡情地「舞」。其次,每班在游戲區域中都設立了幼兒展示自我的動手區、表演區。這些平台的搭建,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平台,更為幼兒的創造性表現開拓了無限的空間。2、多樣的教學措施,為幼兒藝術表現力的發展提供了保障(1)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策略。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的一種表現。為了體現教育既回歸幼兒生活,又走向幼兒生活世界的理念,我們在選擇藝術教育的內容時,除了注意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之外,還注意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內容的適切性,即選擇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滿足幼兒的興趣,引起幼兒的共鳴;第二、內容的系列性,首先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藝術活動內容。小班選擇了一些內容簡單、主題鮮明的內容,而大班則選擇一些表演性、操作性強、寓意深遠的內容。其次再根據作品內容的難易、目標的深淺循序漸進地安排。在課程的設置中,結合課題需要:語言主要增加文學的欣賞和穿插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如桃樹下的小白兔、賣火柴的小女孩,梨子提琴、金色的房子、蘿卜回來了等),尤其增加我國著名作家金波的幼兒文學作品,因為他的作品很具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美術主要是把一些民間藝術(剪紙、印染、編織、刺綉)引進我們的課堂,同時適當增加世界名畫,進行「我與大師對話」「我和大師比一比」,如中班畢加索的《臉》、大班《夢》、馬蒂斯的《跳舞的顏色》、梵高的《向日葵》。音樂主要增加一些經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京歌》、《黃梅戲》、《評彈》引入我們的教學。
『伍』 幼兒園大班兒歌《學刺綉》的教案
【內容摘要】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它是用針和線把人們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具有精細、復雜等特點。本人藉助當地二十多年來輕紡產業的發展所形成的「織造文化」,以及當地素有刺綉的家庭傳統、幼兒園的布文化特色等資源優勢,以自創的、獨一無二且別具一格的「刺綉」內容,通過集中教學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教育形式,以及構圖與刺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刺綉活動,從實踐中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手腦並用能力,磨練幼兒的意志力,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習品質,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
【關鍵詞】 大班 幼兒 刺綉 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教育學家蘇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正因如此,我們充分利用本土的輕紡資源豐富的優勢、藉助園所特色文化的熏陶,別具匠心地改造成人刺綉的方式,精心選擇別具一格的「刺綉」內容,形成了獨特的適宜大班幼兒開展的刺綉活動。
當然,幼兒的刺綉活動不完全等同於成人的刺綉,在工具安全性、工藝復雜性等方面我們進行了改良,汲取刺綉對幼兒發展有利的價值,使之成為一種適合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的藝術活動。刺綉活動的主要工具就是「綉針」。眾所周知,任何的針具都是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的,然而大班孩子在正確的引導和學習下,能較好地避免這些安全隱患的。但為了確保安全,我們還是先選用了一種針頭相對圓鈍的圓頭綉針,再使用針頭較尖細的綉針,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練習工具的使用能力。工具的選擇與更換都要根據幼兒的實際使用能力做出判斷,使用新的工具必須在教師的指導和監護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幼兒的能力還不能完成像成人一樣的刺綉技法。我們在研究了各種技法後,選擇了一種輪廓綉,也需要講究針法,如平針、回針等等。讓幼兒學習一些穿針引線、刺綉等針線活,既能發展其手指的精細動作,又有助於培養他們自我服務的能力。這是我們特意為孩子們量身定做的一種特定的刺綉活動,在技法上大大降低了難度,但是對幼兒發展來說,其功能和價值毫不遜色。
『陸』 幼兒園南師大大班美麗的刺綉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在整個刺綉的活動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重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刺綉只是一個活動的載體,我們的觀點是「重興趣輕結果」,我們的目的在於「重過程養品格」。藉助刺綉活動的過程,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和素質的提升,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形成其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其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等等。刺綉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幼兒做事認真、耐心細致的良好品質。刺綉活動從「穿針引線」、「打結」到一針一線的綉,不但鍛煉了幼兒手部動作的精細度,還很好地發展了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和手腦、手眼的並用能力。為了使作品色彩鮮艷、豐富,還要換好幾種顏色的線,這就需要幼兒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腦、手、眼還必須要協調一致。這是培養幼兒做事認真、一絲不苟精神的有效途徑。在刺綉活動中,幼兒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平時一些活潑好動、調皮淘氣的幼兒在學習刺綉時也變得神情專注、一絲不苟了。這不僅促進了幼兒之間交往與合作,還能促進幼兒自主創新,體驗成功。最重要的是,刺綉活動需要耐心、細心、恆心,能使幼兒的意志力得到磨練,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幼兒一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柒』 幼兒園大班兒歌《學刺綉》的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抄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捌』 幼兒園大班兒歌《學刺綉》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版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權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