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反思(9.29)《空氣中有什麼》
本課是本冊書中學生實驗操作較難的一課。在教學時,由於自身對本冊書認識的缺乏以及備課中細節的處理不到位,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些不知所措且知識掌握也不夠清楚明了。現在問題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後更好的備課。
一、在復習導入中,所提問題要針對本課教學內容,不能泛泛、盲目,以致將學生思考方向引錯。可以問:「空氣的性質有哪些?」並適時板書與本課有關的內容——空氣可以占據空間、會流動,以便為下面出現的「蠟燭熄滅,水位上升」的解釋打下基礎。
二、新授中,實驗操作要指導到位,讓學生知道每一步應該做什麼。問題目標性要明確,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
三、最關鍵的備課中要注重細節
1、前後對比。點燃蠟燭罩上沒有擰瓶蓋的瓶子後,應讓學生觀察水面的高度,然後擰上瓶蓋等蠟燭熄滅後再引導學生觀察水面的高度,通過前後對比讓學生發現瓶內空氣的減少,引出燃燒用去了空氣中的一部分。
2、瓶內水面高於外面時,能否打開瓶蓋,引發學生注意。要在池內加水至瓶內水面高度時才能打開瓶蓋,測試剩餘氣體是否支持燃燒。否則外面的空氣會進入瓶內影響實驗結果。
3、非關鍵性操作要簡單化,以便於學生操作,節省課堂時間。四年級學生動手能力相對還較弱,把蠟燭固定在玻璃片上再放到水中,對於他們有些難度。改用馬鈴薯切片來做蠟燭底座將大大方便學生的操作,將節約下的時間給學生探究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⑵ 《空氣中有什麼》教學設計與反思
九.教學反思
本課是本冊書中學生實驗操作較難的一課。在教學時,由於自身對本冊書認識的缺乏以及備課中細節的處理不到位,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些不知所措且知識掌握也不夠清楚明了。現在問題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後更好的備課。
一、在復習導入中,所提問題要針對本課教學內容,不能泛泛、盲目,以致將學生思考方向引錯。可以問:「空氣的性質有哪些?」並適時板書與本課有關的內容——空氣可以占據空間、會流動,以便為下面出現的「蠟燭熄滅,水位上升」的解釋打下基礎。
二、新授中,實驗操作要指導到位,讓學生知道每一步應該做什麼。問題目標性要明確,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
三、最關鍵的備課中要注重細節
1、前後對比。點燃蠟燭罩上沒有擰瓶蓋的瓶子後,應讓學生觀察水面的高度,然後擰上瓶蓋等蠟燭熄滅後再引導學生觀察水面的高度,通過前後對比讓學生發現瓶內空氣的減少,引出燃燒用去了空氣中的一部分。
2、瓶內水面高於外面時,能否打開瓶蓋,引發學生注意。要在池內加水至瓶內水面高度時才能打開瓶蓋,測試剩餘氣體是否支持燃燒。否則外面的空氣會進入瓶內影響實驗結果。
3、非關鍵性操作要簡單化,以便於學生操作,節省課堂時間。四年級學生動手能力相對還較弱,把蠟燭固定在玻璃片上再放到水中,對於他們有些難度。改用馬鈴薯切片來做蠟燭底座將大大方便學生的操作,將節約下的時間給學生探究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http://wenku..com/link?url=y_
⑶ 三年級上冊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過程與方法:
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准確稱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並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教學准備】
給每個小組准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給每個學生准備:石頭、水、空氣的比較表格。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麼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採用自製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並討論自製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製小天平。(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4、小天平調平。(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5、給氣球充氣,觀察並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麼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方法1: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並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將其中一個氣球的氣放掉,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方法2: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並調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掛上一個或幾個充足氣的氣球,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並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隻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後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需提醒學生注意充足氣後,皮球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為什麼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麼?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製天平有哪些主要區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准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於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
⑷ 小學三年級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教師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五年之內,教學效果與教齡成正比關系。第五年至第八年,普遍出現一個平穩發展的「高原期」。第八年之後,教師群體逐漸開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出現徘徊甚至逐漸下降,雖然各人的徘徊期長短不一,下降的速度也不一致,但他們逐漸變得平庸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來自於對教學工作的厭倦與自身的惰性。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經過自身的努力,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探索,突破了「高原期」,實現了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教學水平得到升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最後逐步發展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型的一個重要條件。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一位教師要想成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就必須學會反思,善於反思,讓反思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
一、 反思應是教育教學的一種「常態」
1.反思是新課程理念對教師的全新挑戰
眾所周知,一個醫術高超的醫生,必定是從積累許多病案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同樣,一個優秀的教師,也必然是在教學實踐中成長起來的。新課程賦予了教師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別人設計的課程或教案去完成知識傳授目標的「技術員」。新課程對教師的傳統教學經驗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對新世紀對教育的挑戰,教師理應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師應 「走進新課程」,著力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在教學反思中喚醒自我成長的意識、生命的意識、成功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適應時代的新要求。
2.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根本途徑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顯然,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自我反思有助於改造和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經驗+反思=成長,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系統性不強,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並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從而不僅無助於而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杠桿。
3.反思是保持教學永久魅力的法寶
教學反思貫穿於教師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善於反思的教師,就不會簡單機械地「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用」教材,樹立教材「引子觀」,把教材看作「引子」,引發學生去學習,引發學生去思考。教材以「引子」作用而體現的課堂,教學過程自然而然成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互教互學、共同構建的過程,成為一種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從而使教學綻放出永久的魅力。
二、 反思要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程」
1.把握教學反思的內容操作
反思性教學作為教育實踐活動,涉及的內容多種多樣,而主要內容是課堂教學反思。教師反思的基本內容要把握三個方面:一是著眼課堂操作,即教師對學科課程標准、教材內容、教與學的方法和手段、教與學的習慣、教與學的理念、教學結果等進行的反思。二是著眼教師自身,即教師對自我教學理念和行為的反思。教學理念植根於教師的經驗、習慣之中,它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是教師教學行為產生的理論基礎;教學行為是教師教學的過程和結果,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感相互作用的產物。三是著眼學生,思考和研究學生學習的習慣、行為、方法、效率等,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明確教學反思的環節程序
教學反思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簡單「回顧」,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教師只有熟悉這一程序,才不會使反思成為混亂與無效的行為。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四個環節:發現問題、觀察分析、重新概括、實踐驗證。
3.提升教學反思的內在實效
教學反思首先表現為自覺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講台上開啟一片蔚藍的天空,那麼你會覺得不斷地教學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你會發現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一樣是新的。
可見,教師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一個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從經驗走向成熟的必經歷程。
三、 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打造反思能力
反思,是為了更好地改進教學實踐,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優秀教師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在反思中行動,在行動中提高,逐步提升教學的品味和境界而成熟起來的。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活動載體。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問題。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
2.教學診斷
科學、有效地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教師減少缺憾,改進教學。教師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通過自我反思,回顧總結,收集各種教學失誤案例,然後歸類分析,找出症結所在和制約因素,通過學習請教,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交流研討
自我反思固然有助於教學能力提高,同伴交流和團隊研討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創建一個富有發展性的教研「共同體」,教師之間坦誠地交流,開放性地對話,互動式地研討,能夠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碰撞智慧,促進教師相互鞭策,共同成長。
4.觀摩分析
觀摩優秀教師的課例,分析其高效教學,查找自己的不足,由此設想自己如何設計操作更有效、更合理、更智慧,通過這種反思分析,就可以從他人的教學中受到啟發,獲得感受,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水平。
5.寫教後記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教師靜下心來細細想想:課堂上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小組合作是否高效;情境創設是否有效;問題設計是否有價值;教學媒體使用是否恰當;重難點突破是否有效;作業設計是否靈活;教與學還有什麼困惑等等。把這些逐一反思梳理,然後有重點地記錄下來,就成為今後的重要教學資源。
6.教育博客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網路日誌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信息技術環境的研究交流平台。教師可以把發生在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事情和有意義的細節隨時利用博客寫作和發表,對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反思、研究、記錄成研究報告。同時博客還為教師的反思研究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數字交流環境,實現了「個人出版時代」的夢想。
7.多元評價
多元評價包括管理部門的評價、學校評價、家長評價、同事評價和學生評價等。無論哪種評價,都是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反饋,有利於教師在教育教學「坐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為教師的反思提供較為客觀的信息。因此,教師應正確對待各種評價,將其看作是自己准確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的大好機會;以便重新制訂發展目標,促使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我、發展自我。
當前,教師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打磨教學技術的匠師;追求教學藝術化的藝師;學科精通,有使命感的儒師;在思考和創造中教學的哲師。不難看出,上述四種類型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是依次提高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以研究者的心態面對教學情境,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保持一份敏感;以反思者的眼光審視、分析、探究教育實踐的各種問題,經常對自身教育行為進行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否定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做反思型的哲師。
⑸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空氣中有什麼》教學反思
我看書、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我能做: 教目標: 1、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 2、研究空氣 1、實驗2:燃燒要消耗部空氣 (1)師:弄清蠟燭罩杯熄滅快罩杯熄滅慢罩杯熄滅原我做實驗 (2)實驗:組按要求做實驗觀察現象發(見書9頁)(瓶內水升) (3)組討論總結:現象發發種現象(瓶內水升瓶內空間原先空氣占據著蠟燭燃燒燃燒部空氣空部空間由於氣壓力作用水占據部空間) (4)匯報觀察實驗現象匯報討論研究結 (5)師、我提問、中國查找資料:二氧化碳性質 3、我總結、膠帶等 《3、空氣》案、帶杯冰或礦泉水瓶冰用毛巾包用保鮮袋扎緊 4、尊重事實重視證據能空氣實驗提質疑 教重點難點: 1:認識空氣 教目標: 1、水槽、紅水:實驗現象產 2:空氣哪些物質組 2: 1、中國查找資料、蠟燭罩杯熄滅快罩杯熄滅慢罩杯熄滅能解釋些現象我今研究些問題 二:哪蠟燭先熄滅哪燃燒久 (1)展示三點燃蠟燭按圖所示 (2)猜猜:三蠟燭哪蠟燭先熄滅哪燃燒久能說說理由 (3)教師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產現象 (4)討論、知道空氣主要氧氣氮氣 3、尊重事實重視證據能空氣實驗提質疑 教程: 、導入新課 1:通探究性習我知道: 五、教重點解空氣 2、教難點掌握往燒杯傾倒二氧化碳實驗操作技能 教准備、筷、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 2、演示實驗1: 第課 教內容: 三相同蠟燭、底塑料瓶、請家幫忙找礦泉水瓶石灰水 5、每組帶打火機課用注意安全能隨意點火玩 四:我經思考懂問題、火柴、冰、水盆:看實驗圖示讀實驗說明 二、我思考:思考書提問題 三、知道空氣主要氧氣氮氣外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氣體 3
⑹ 三年級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1.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回些因素會影響稱答量結果,產生誤差,學習准確稱量.
3.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1.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教學重點
知道並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
教學難點
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
⑺ 三年級教科版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來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源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於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
⑻ 空氣有質量嗎教學反思
《空氣有質量嗎》教學反思
《空氣有質量嗎》是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最新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空氣」單元的第四節課內容,本課是被當作一個可被學生接受的質量概念的啟蒙在使用。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空氣和別的物質一樣都有重量。(嚴格意義上來說質量和重量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兩者有諸多差別,但在地球引力之下,兩者卻是等值。本文暫且以地心引力為前提,即質量等同於重量。)從而認識空氣是一種物質。為了能夠讓課堂有「味」,孩子便於理解及讓孩子有足夠的實驗探究時間,我將本課的活動圍繞「空氣有重量嗎」展開,首先直接讓學生通過課題猜測空氣是否有重量,再想辦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從而去建構有關的科學概念。從課程的類型來分本課的優勢知識類型為陳述性知識,通過實驗的方法理解空氣是有重量的,而且比較輕。
課後與組內有經驗的老師討論及綜合學生學習效果,發現雖然用心准備課堂,兩個班級上課不斷調整教學步驟,改良教學設計,但仍有諸多問題,現我將結合三年級兩個班級上課的情況做如下反思:
一、 課前備好課,靈活使用教具
科學科目不同於人文學科課堂,沒有實驗的課堂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實驗中探索、發現,獲得認知,體驗大自然的奇妙才是最真實、可靠的,也是孩子最喜歡的課堂。
《空氣有質量嗎》這一課的實驗材料非常多,而且天平需要自己組裝,對於我這個動手能力還不夠強的老師而言,特別是探究實驗類型的課,拿出的教具如果引發學生思維的混亂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我在選擇教具上,是依據教材中的小天平進行改進,因為教材中的小木棒太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不適於小組活動,所以選擇了實驗室中的杠桿尺作為天平的桿。在第一次課堂上用氣球,當我在一班上過課後發現,在充氣後天平的變化並不明顯,反而使學生模糊了空氣是有重量的這一概念。我們分析其中的原因,一個可能是因為氣球裡面的氣不夠多,另一方面可能是氣球本身比較輕,受空氣浮力的影響,導致結果不是很明顯。所以在第二次上課時我改用了皮球,一方麵皮球中可充的氣多,另外也去除了空氣阻力產生的影響。這一次實驗的結果明顯,也能讓孩子直觀地體驗到空氣有重量的結論。
二、 不斷探索研究,積聚教學智慧
雖說上了兩次,但每一次每個班級的情況很不一樣,所以教學的預設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教師的課堂反應,這才是課堂能真正出彩的地方。而因為自己在生成性問題的處理上欠缺教學智慧,這節課中學生的回答出現了好幾個亮點,而自己都沒能及時把握住,失去了好些機會。
例如:
①當一個坐在教室最邊上的學生提出第一次在明顯不平的情況下說天平是平衡的時候,我可以將天平輕輕地轉至該生所在的位子,然後再讓他判斷,同時也可以提醒學生在自己實驗觀察的過程中,一定要站在天平正前方的位子才能准確判斷。
②當讓學生想辦法第一次調節平衡的時候,有學生說加幾個橡皮擦,這時候有學生提出反對意見,而且他的理由也說得很好,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准確地抓住這個契機,追問一句,那你認為加什麼合適呢?既可以增又可以減的物體你能想到嗎?這樣就省去了接下去很多不必要的繞圈,直接引出可以使用綠豆。
③在課堂上還是太多一問一答的方式,活動缺少塊面化的設計。學生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問題設置,教師將問題零散化、模糊化就不利於學生思維的形成。而當教師拋出一個核心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例如開始我提問:如果右邊皮球不動的情況下,怎麼使天平達到平衡呢?因為在這個問題的提出時教師的輕描淡寫,導致後面連續兩個學生提出把氣球里的氣放掉,如果教師在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能順利抓住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就不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三、 關注實驗過程,以「做」促學
既然科學是以實驗為中心的課堂,必然要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只有重視科學實驗室規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引導孩子走進科學,感受科學魅力,體驗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開展研究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雖然,在學期之初,我已經在課堂上強調過做實驗的注意事項,但每當孩子們走進實驗室看到林林總總的實驗材料總會情不自禁地東摸摸、西看看,或者和周圍同學聊聊天。這樣非常不利於實驗有序進行,在做《空氣有質量嗎》的實驗的時候,同樣也出現了此類問題。當時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紀律問題:有人下座位,甚至有個別同學故意影響其他同學操作時,我是直接喊停的。後來又因為講紀律而耽誤了時間,導致實驗做得很倉促。現在想來,當時我的處理不妥當。首先:在做實驗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在認識材料的同時,非常熟悉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流程,其次,當只有個別孩子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個別引導,指正,而不應該影響整個班級的實驗操作的進度。最後,即使開學初就分了組,在平時做實驗時,也應該考慮到全班同學,要面向集體。而不是每次都是同一批人操作,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孩子做實驗的積極性。
作者:袁歡,馬坡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