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兒童寫作心理與小學作文教學

兒童寫作心理與小學作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05 21:15:44

❶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您有什麼好的創意和心得嗎

把我的一篇文章奉上,一供你參考。

在作文起步訓練中放飛孩子的想像力

長期以來,由於對小學生作文一直堅持「小、真、實」的標准,不少學生的作文內容干癟,思路狹窄,語言呆板,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善於想像。主要表現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師認為低段的寫是為了在中、高年級寫得更好打下基礎。因此,在寫作指導上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維,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入學生的角色,讓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像,真正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的學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簡單,一、二年級就有如此高的寫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師和父母的「真情」。學生的創新精神、健康個性未能生動活潑地得以展現。
2、缺少自然味。由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疼愛之至,一走出家門就怕這怕那,學校也感到肩頭的責任重大,能不出校門,盡量不出校門。豐富他們的生活,擴大他們的眼界,充實他們的知識,也就成了一張空頭支票。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現在不是減負了嗎?為什麼不能帶孩子進入他們所嚮往的大自然?為什麼不能領著他們踏入他們所困惑的社會生活中去呢?學生在封閉的課堂內,怎麼能寫出純純的、深深的自然韻味的文章來呢?
3、教師不明智的教學方法。完全是無意之間,一讀到學生的作文,我們就會伸手去拿紅筆,其實這是不明智的。作為教師的我們所做的不該是情不自禁手執紅筆一路改正孩子的錯誤,而應當理解當我們手捧他們的作文時,那不僅僅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我們需要透過錯誤去發現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去扼殺孩子作為一個作者的自信。我們關心學生的寫作,但關心與糾錯截然不同,關心他們的寫作意味著在處理他們作文的時候需要格外的自製、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許,那些一聽作文就害怕的學生,他們的老師具有一些責任。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邁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綱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這無疑將大大地拓展小學生習作的時空,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學齡初期的兒童的心理發展正處於想像力培養的「敏感期」。
這時候,教師如能細心呵護孩子的童心,讓想像成為作文起步中富有強大生命力、擁有不竭動力的活水源頭,作文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發說話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動力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們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聽說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說習慣,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1.創設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才會產生角色意識,激起表達的沖動。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靜止的畫面變成活動的,再配以優美的音樂,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個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興趣;如運用語言創設情境,教師在每次說寫訓練前為孩子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孩子積極參與,是訓練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精心設計導入語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說寫訓練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小朋友,你們已找過春天,畫過夏天,不知不覺的,秋姑娘已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她將好多好多的禮物撒落在大地上,你們想不想去拾點回來?」就這樣,孩子們歡呼雀躍地出發了。另外,還可以運用音樂創設情境,通過觀察創設情境等等。
2.激活體驗
我們知道,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之說。每一個人,自他懂事以來,就開始感受生活,體驗人生。小學生雖年齡不大,經歷有限,但自懂事以來,他們經歷了多少事,認識了多少人,見到了多少景……這是他們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只要巧妙運用,就能創造出令人贊嘆的「言語作品」。如在《春雨》的說話課中,我和學生走出課堂,在大自然中觀雨、聽雨、感受雨,然後以「你覺得春雨有趣嗎?」引導學生談雨,學生把對雨的體驗一下子化作了帶有情感色彩的言語:「春雨有趣,那細細的雨絲,一根根的,那麼長,那麼柔。」「那聲音沙沙的,真好聽。」面對春雨的喚醒,學生的想像豐富又得體:沙沙的雨聲像美妙的音樂,像小蠶吃桑葉;春雨像絲線,細細的,像秀發,密密的,像蠶絲,柔柔的;春雨中,麥苗換上了綠裝,青蛙唱起了歌兒……生活體驗一旦被激活,學生就會乘上想像的翅膀,精闢的話語便會脫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會涌於筆端。
3.雙向互動
說話訓練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語言實踐活動。老師和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既是聽者,也是說者,師生只有不斷轉換著自己的角色,才能獲得成功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我總是充滿激情地鼓勵學生:「別緊張,要相信自己。」「你說得太棒了,老師為你感到自豪。」「雖然你旁邊都是高手,但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語真情是激活學生身心的「興奮劑」,使他們情緒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學生的精彩回答又反過來深深地吸引、打動著我,師生間進行著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這種狀態下最容易產生頓悟和靈感,言語的、思想的創造性浪花常常會不斷飛濺。
二、豐富語言積累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那些愛講故事和閱讀的兒童,其想像力、創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頭。因為,兒童從小聽故事、愛閱讀,會接受較多的刺激,對他的語言的積累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也可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在作文起步時我們非常重視讓孩子多講故事、多閱讀。
現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長大的,愛聽故事是他們的共性。為此,我們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滿足他們的這一童趣,把他們帶入故事的王國。孩子們在故事中認識了安徒生、格林、凡爾納……在聽的同時,我們要求孩子講自己最拿手的故事,為激發興趣,讓他們把故事錄在磁帶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會」中進行交流,經過「猜、議、評」選出「小小故事大王」,並在校園紅領巾電視台開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賽」欄目。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熱情,他們在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規范語言,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兒童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它不僅能促使兒童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兒童的言語能力。我們在班級里設立「小小圖書角」,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愛看的書,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充分保證閱讀時間,並鼓勵孩子在課外積極閱讀。在大量閱讀的同時,我們要求學生積極背誦。新大綱突出地強調了豐富語言積累的重要性,而且希望通過規定課內外閱讀量,特別是規定背誦篇數的辦法,把積累語言落實在實處。因此,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有選擇地讓孩子誦讀唐詩,短小精悍、文詞優美的唐詩不僅能啟迪兒童想像,而且能凈化童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應,左右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只有多讀多背,當胸中有了大量積蓄,非傾吐不可時,才能「情動而辭發」,寫出好的文章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文章應該怎麼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別無新得和方法。」
三、開放教學形式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低年級小朋友理性思維能力較差,生活中的樂事、趣事,他們說起來津津有味,可卻不知怎麼組織語言,更不知如何把它們付諸筆端。於是,我們根據孩子好說好動的特點,盡可能多地利用「活動課」這種課堂組織形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聯想、創造。
具體方法有:
1.畫一畫,說一說。
兒童對繪畫特別感興趣,他們在塗塗抹抹中展現了自己一顆顆真實而又燦爛的童心。我們經常根據兒童想像力豐富的特點,讓孩子進行想像畫。比如,我給孩子們一個「O」,讓他們想像,畫成各種圖形,並說一說。於是,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畫在孩子手中誕生,一句句充滿童趣的語言從孩子心底流出:我畫了個圓圓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著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臉;我畫了個藍色的太陽,把它送給大海,讓大海藍得像藍寶石;我畫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陽笑呢;我畫了顆流星。一顆星星掛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難過,在天上多麼有趣,在大地上多沒勁。有一個小朋友走過來,把它當作一個玩具,推到河裡,小魚以為是好吃的東西,叫來許多朋友都來吃,鯊魚也來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像畫成了孩子們的「自由王國」,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鮮活的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畫畫說說的同時,我還經常讓學生畫畫寫寫,就是讓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旁邊寫上文字說明,沒有什麼格式規范,學生很樂意畫寫。有個學生畫了一幅夜空圖:深藍色的夜空中,一顆流星滑了下來。旁邊寫著:「晚上,天空中有無數閃閃發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見一顆流星滑了下來,『哧溜』一聲滑到半空就不見了。我心想:天空真是個大滑梯。」還有一個學生畫了一幅夏夜的螢火蟲兒,其中有一句也讓我大為贊賞:「螢火蟲兒身上為什麼會有一盞燈?噢,原來是螢火蟲媽媽怕貪玩的孩子找不著回家的路,就在寶寶身上掛了一盞小燈籠。」我把他們的作品貼在牆上的最佳作品欄里。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雲亦雲,而是應當在觀察中放飛想像,有所創新。
2.玩一玩,寫一寫。
孩子是否能帶著足夠的精力、機智和獨創性去探索書本和世界,是否會抓住那些與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響他人或被他人影響的機會,是否會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充滿好奇心與自信心的人,這些都是他們生命中以及讀寫生涯中最為重要的品質,這些品質並不是學校或家庭作業里能夠輕易傳授的,相反,這些精神素質首先是應通過孩子們的游戲來培養。
現在的學生很少感受到群體協作游戲的快樂,更缺少與老師、家長一起游戲的時間。玩,是兒童的天性,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如一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邊玩一邊編故事,教師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他們游戲,在必要時適當點撥,讓故事情節能順利發展,圓滿結束,並鼓勵其寫下來。同時,我們積極創設學生與自然親近的機會,當我們帶領學生郊遊,讓學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種子隨風飄上天空時,我們讓學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隨風飄去的一棵蒲公英,學生會產生多麼豐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這時來一個現場說話,學生的言語能力又將會得到一次多麼有效的訓練啊!
四、改進指導、評價
作文的指導重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貴在喚醒學生的生活儲備,巧在順應學生的自由傾吐表達,而非教師蝶蝶不休地講述什麼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習作的樣板去圈定學生的思路。所以我們要像葉聖陶先生所說:「為了恢復學生們的童真,還他們的原本生活樂趣,讓他們能說真話、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訓練中,不管學生怎麼想,怎麼寫,只要文中有一顆真摯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勵。作文的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個性的學生,或用教師的主觀想法代替學生的習作實踐。在「每日一句」的寫話訓練中,讓孩子們放飛想像,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沒有期待,不能沒有想像,不能沒有夢幻。因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像才可能有創造,有了夢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執著。語文教師如在兒童的黃金時節,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的表達環境、一個寬廣的作文天地,讓孩子放飛想像,「我手寫我口」,我們定能順利地帶領孩子走入快樂作文的殿堂,讓作文煥發勃勃的生命力!

❷ 做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作文

進入新世紀以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麼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微小。只有靠學生內在情感動力,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小學生作文源於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人或事。小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無需太多的加工潤色,更無需這樣或那樣的刪改,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學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聯系起來,是可以起到教、育兩不誤的作用的。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實踐。這一實踐的宗旨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教、育共長。 保健

知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小學生學習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寫作文的過程既是培養、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豐富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內在動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記錄。因此,抓住這一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把對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

在實施過程中,我注意抓住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利用作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長會中,有些家長反映學生受不了委屈,因為一點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鬧不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重視,於是我布置了作文《當我受了委屈的時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寫道:「當我受委屈的時候,我會非常生氣,有時候我會哭,有時候會靜靜的坐著不理睬他們,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時,我會打架,有時會罵人,還有時會摔東西。」一看就知道這個孩子的處理方式具有極大的普遍性。還有的孩子寫道:「會和好朋友說一說,讓她們說誰的對,如果是我的錯,我會向那個人說聲對不起,讓她原諒我,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很顯然這樣的作法具有很強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對於這樣的作文,教師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進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進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給第一例學生的評語是:「你和我受委屈時的反映很像,而且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充分的發泄一下,但這很不好,是嗎?我常想,其實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或解釋,或走開,或不去想,都可以,對嗎?」類似的評語,可以指導學生的行為,使他們知道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時,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個好學生》這篇作文中,有學生這樣寫道:「小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在我們班裡差不多,我真想超過學習成績一直比我好的同學,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學習,終於超過了比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我認為學習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個好學生。」她是這樣寫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為什麼一直對班裡的事情漠不關心的原因。於是我在評語中寫道:你說的非常不錯,其實,我覺得你不僅要認真學習,更應投入到集體當中,這樣你才會有更大的收獲,有更多的快樂!此後我有意識的在班級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讓她做,逐漸改變了她狹隘的學習觀。還有一名學生的作文更令人吃驚:「做一名好學生,不但要學習好,更要在老師和同學以及別的領導眼裡留一個好印象。」我一直對這名學生的印象不錯,但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的內心竟有著如此」成人化」的想法。於是我在評語中語重心腸的寫道:「做一名好學生的標准很多,其實最終一點就是你的健康成長,你明白嗎?」

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的發現、糾正了一些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

學習寫作文和提高認識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高年級學生掌握了足夠的字和詞彙,視野逐漸擴大,能主動地觀察周圍的變化,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見解,對於生活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毫無意義。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收獲

事實證明:經常寫作文會使一個人勤於動腦,感情豐富,思想活躍,促進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們會遇到許多人和事,要求他們寫下來,喜歡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贊揚它;憎惡的、壞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評它。久而久之,便會在孩子們心中形成一個衡量好壞、美醜、善惡的標准,使其用這種標准衡量生活,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辨別力,豐富了感情,對於優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於贊頌,對於骯臟和丑惡的人和事敢於鞭撻,提高了審美能力。讓學生在交往中學習處理人際關系,勇於負責,培養了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已的行為,以奮發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❸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小學作文300字

進入新世紀以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麼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微小。只有靠學生內在情感動力,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小學生作文源於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人或事。小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無需太多的加工潤色,更無需這樣或那樣的刪改,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學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聯系起來,是可以起到教、育兩不誤的作用的。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實踐。這一實踐的宗旨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教、育共長。 保健 知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小學生學習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寫作文的過程既是培養、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豐富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內在動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記錄。因此,抓住這一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把對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 在實施過程中,我注意抓住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利用作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長會中,有些家長反映學生受不了委屈,因為一點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鬧不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重視,於是我布置了作文《當我受了委屈的時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寫道:「當我受委屈的時候,我會非常生氣,有時候我會哭,有時候會靜靜的坐著不理睬他們,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時,我會打架,有時會罵人,還有時會摔東西。」一看就知道這個孩子的處理方式具有極大的普遍性。還有的孩子寫道:「會和好朋友說一說,讓她們說誰的對,如果是我的錯,我會向那個人說聲對不起,讓她原諒我,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很顯然這樣的作法具有很強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對於這樣的作文,教師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進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進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給第一例學生的評語是:「你和我受委屈時的反映很像,而且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充分的發泄一下,但這很不好,是嗎?我常想,其實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或解釋,或走開,或不去想,都可以,對嗎?」類似的評語,可以指導學生的行為,使他們知道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時,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個好學生》這篇作文中,有學生這樣寫道:「小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在我們班裡差不多,我真想超過學習成績一直比我好的同學,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學習,終於超過了比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我認為學習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個好學生。」她是這樣寫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為什麼一直對班裡的事情漠不關心的原因。於是我在評語中寫道:你說的非常不錯,其實,我覺得你不僅要認真學習,更應投入到集體當中,這樣你才會有更大的收獲,有更多的快樂!此後我有意識的在班級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讓她做,逐漸改變了她狹隘的學習觀。還有一名學生的作文更令人吃驚:「做一名好學生,不但要學習好,更要在老師和同學以及別的領導眼裡留一個好印象。」我一直對這名學生的印象不錯,但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的內心竟有著如此」成人化」的想法。於是我在評語中語重心腸的寫道:「做一名好學生的標准很多,其實最終一點就是你的健康成長,你明白嗎?」 通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的發現、糾正了一些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 學習寫作文和提高認識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高年級學生掌握了足夠的字和詞彙,視野逐漸擴大,能主動地觀察周圍的變化,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見解,對於生活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毫無意義。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收獲 事實證明:經常寫作文會使一個人勤於動腦,感情豐富,思想活躍,促進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們會遇到許多人和事,要求他們寫下來,喜歡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贊揚它;憎惡的、壞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評它。久而久之,便會在孩子們心中形成一個衡量好壞、美醜、善惡的標准,使其用這種標准衡量生活,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辨別力,豐富了感情,對於優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於贊頌,對於骯臟和丑惡的人和事敢於鞭撻,提高了審美能力。讓學生在交往中學習處理人際關系,勇於負責,培養了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已的行為,以奮發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❹ 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

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
新課程提出了作文教學的「三維目標」, 對語文教師在作文課堂改革的實踐中起了指導作用。「三維目標」是指新課程標准提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是設計語文課程目標, 改革課程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導語文教學的根本原則。可以看出,新世紀的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意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因此不能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看作是孤立於作文教學過程之外,要在學生日常的作文習作訓練中持之以恆加以引導。

一、作文的擬題立足於生活中的真、善、美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要文章寫得像個樣兒,應該在拿起筆之前多做准備功夫。……實際生活充實了,種種習慣養成了,寫文章就會像活水那樣自然的流淌了。」擬定作文的題目,無論是直接命題、選題,還是半命題,都應力求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學習實際,在實際中去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積極向上的事情。直接命題直觀的表達出了作文的中心思想,如《童年趣事》、《我的同桌》、《惜別母校》等,本身就含有感情,容易引發學生感情從而產生聯想。舉例來說,《童年的回憶》,教師要啟發學生打開藏於內心的美好的「記憶寶庫」,選材內容應符合兒童心理,具體事件可以是跳皮筋、爬樹、捕蜻蜓、放風箏等學生小時候經常做的事,農村的學生則可以是田間的玩耍。一位學生在作文里寫道:「童年的眼瞳是清澈的,童年的笑容是純真的,童年的心靈是明亮的,童年發生的事情更是讓人覺得清新自然,有趣可笑!」這個作文題目就要激發學生對純真美好的童年的回憶,立足點也放在童年時的有趣的事情。《我的同桌》則偏重於同桌之間的友情。讓學生自己命題的「放膽文」,為學生表達情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題目的情味更濃,價值觀也更明確,例如《勤勞的母親》、《辛勤的老師》等等。

社會也是作文擬題的重點,可以一方面可以就身邊發生的社會問題作為引出作文命題的導語,貼近生活、主體、時代。和學生共同關注社會問題和國家大事,引領他們學會獨立地思考社會問題,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對社會上的焦點事件,引導學生學會全面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從而使他們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同樣的一件事。例如,參觀中國載人航天展,通過航天展激發學生「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渴望,加深學生對科技強國的理解。立足這個層面,對參觀「中國載人航天展」的作文要求可以擬題《我也想「飛天」》、《假如我是「航天員」》,記錄參觀活動的興趣。如果感情升華,認識「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偉大,激發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作文擬題就可以是《神舟——我的驕傲》等。

二、作文指導要情感與學生產生共鳴

葉聖陶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作文指導是教師在學生擬定作文題目或話題後,對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內容豐富的作文給與學生必要的輔導。所謂「指」,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分析生活,表現生活;「導」,就是要解決怎樣寫,如何寫得好的問題。作文指導可以是作文思路,可以是寫作技巧,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的則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正確地指。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不是依靠強加於學生來體現的,教師在作文指導時只在學生的角度,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尋求能與學生情感產生共鳴的事物,也利於學生接受,避免了「傳教士」的做法。

首先,指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選擇積累表現感情的寫作素材。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很多,但是幾乎沒有什麼重大的事件,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繁雜瑣事。我們要善於用發現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要思考這些事情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這件事表現的感情和價值觀是什麼。學生要記述身邊的事件,在作文中塑造鮮明的形象, 抒發深刻的感受,表達獨到的觀點, 都必須帶著一顆熱愛生活, 關注社會,關愛人生的心靈去看、聽、感受、研究人生百態、社會萬象。所謂「身邊的故事」就是自己看到的,如家庭中、學校里,社區間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有的事情看起來很小,但是通過它可以挖掘出有意味的內容,就值得我們去關注,去描寫。比如家庭成員間相互關心體貼的事情,鄰里間互助合作和睦相處的情況,學校里舉行哪種有意義的活動等。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在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要有意識的對素材進行大致分類,哪些是體現勤儉節約的,哪些是維護社會公德的,哪些是團結互助的,等等。

其次,我們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言真情、寫真話。《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在作文教學中,要給學生留一席傾訴的空間,激發學生言真情,寫真話的慾望和沖動,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美好願望。不要再「代『別人』立言」。契訶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作文的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葉燮主張作文「有感而發,興起其意其情。」我們提倡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因為真情實感是寫好一篇文章的靈魂。沒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沒有一位能寫好文章的人對周圍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應該在字里行間蘊涵豐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筆」去寫,而應當用「心」去寫。

三、作文點評因勢利導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評改中流露出的愛和希望尤為重要。給他們以希望和關愛,。可以說,教師的評語是對學生作文情感基調的最基本的判斷,對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價值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評語不對學生作冷峻的評價,而要對學生內心感情表示理解,給予適當的贊揚或者鼓勵,表明自己是否被學生表達的情感所打動,是否贊成這種感情則要視情況而言。

及時矯正學生在認識或方法上的明顯錯誤, 使學生的價值體驗不至於偏離文本的主流價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時,有的學生看到社會中否定英雄的現象,對同學提出來的岳飛、劉胡蘭、林則徐等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貶斥的態度。面對作文中的不和諧音符, 我本著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又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體驗為目的, 引導學生以「什麼是英雄」為題進行合作式討論。最後,這位學生在聽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後說: 「我不能看見英雄的一點缺點就全盤否定,相反,正因為英雄有缺點才顯得有生命力。」這個學生修改後的作文就表現出很好的價值觀,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對同學在作文中顯現出來的正確的一面,如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團結互助的學生關系,遵守公共道德等等,要以贊揚鼓勵的口吻,予以正面的鼓勵性的點評。如,在一篇學生習作的後面我就寫道:「你很秀氣,心靈同你的外表一樣也很美。同學們遇到困難,你總是熱情而主動地去幫助,我們干凈、整潔的教室留下了你的汗水。課堂上,老師總忘不了你那雙求知的大眼睛,回答問題對,你的態度是那麼大方,聲音是那麼宏亮,怪不得同學們都評你為「優秀少先隊員」呢?」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出了他通過努力學習由中等成績進步到班裡的學習尖子的歷程,我在後面的評語寫道:「這學期你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學習成績穩步提高,在班上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一直對你有信心,相信你能靠實力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在你即將步入中學之際,老師想送你一句話:再長的路都有盡頭,千萬不要回頭;再快樂的心都有煩惱,千萬不要在意,野草遮不住太陽的光芒,困難擋不住勇敢者的腳步。」

古人說:「文以載道。」作文教學對實現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著天然的優勢。通過老師科學的、有條理的指導,學生的作文中能夠反映出良好的情感、態度。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給我們的作文教學帶來一陣撲面的新風, 給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個嶄新的亮點, 更給我們的作文教學帶來一個經久的、永固的支點。

❺ 如何激發寫作興趣以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於培養學生興趣的人。普遍小學生感到寫作困難,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不少小學生對作文產生的一種畏懼、甚至厭倦的心理。使得作文教學中出現「費時多,效率低」的尷尬局面。甚至遷移到語文學科上,使其不能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不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形式開放的視野,不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基本技能。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很多學生不會作文,怕作文,甚至厭惡寫作,所以寫作也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既然,一篇好的作文代表一個學生的綜合素養,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鼓勵小學生寫自己願意寫的內容
要想讓小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必須做小學生的知心人。愛護他們想寫、敢寫的熱情、沖動和願望,保持這種熱情、這種興趣、這種自信。只有了解、摸清哪些事物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哪些材料是他們能寫、愛寫的,才能命出小學生願寫而又能寫的題目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訓練寫作的人只須平心靜氣地問問自己……平時給他們的題目是不是切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思想等等。」總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們的生活?是否是他們願意表達的?因此,命題作文時,應貼近小學生的內心想法,是他們期待以久的。
比如,在小學生處在想像力發展期中,許多小學生觀察和理解及解釋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時與成年人截然相反,我們應該鼓勵,不能壓制。我們要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而且可以使他們的生命體驗得到拓展,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拓展小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
鼓勵小學生自主寫作,珍視小學生的獨特感受。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讓作文題更加個性化。讓小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提倡寫生活筆記、觀察筆記、隨感隨筆,讓小學生寫自己想寫、愛寫的內容,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給他們自由表達的空間。
以前,從表達內容上看,小學生喜歡的內容,不讓寫或沒有機會寫,相反,小學生不喜歡的內容,老師非逼著寫,寫作內容完全被老師框死;而從表達方式來看,老師規定或強調小學生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怎樣寫才好,怎樣寫不好……這無異給小學生戴上了一副副沉重的枷鎖,使他們從此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這給小學生造成的內傷是很難癒合的,而且也必將給小學生的終身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能拓展小學生的自由表達的空間,讓他們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會大大增強。而且這種由寫作的興趣往往會遷移到其他學習領域,並由此形成熱愛學習的內驅力,這無疑對小學生終身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激發小學生寫作的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能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適當的表揚和鼓勵是強化興趣的有效手段。當小學生寫作有進步或成功時,教師的表揚和鼓勵能使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功體驗,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及價值,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寫作的興趣,更能激勵他們再行動的動力。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也要從激發小學生寫作的成就動機人手,加上用正確地批改和講評兩種重要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鼓勵和幫助小學生去獲得成功的體驗,用正確地評價去強化他們寫作的興趣,促使所有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在激發小學生寫作的成就動機上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一是要引導小學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習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相互交流的過程,是作者與讀者角色互換的過程,也是相互分享成功歡樂的過程;二是要開辟多種園地,為小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可能多的機會:如優秀習作、匯編班級的優秀作文集、設計成長記錄袋,將小學生的成功收集在此等等。既可以教育小學生從小要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又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更可以從中體驗到成功的興趣。
四、以說促寫,下筆成文
口頭作文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口頭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僅有利於小學生正確流利的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作文水平,而且有利於形成演講技能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或者說是從人才培養的趨勢來看,我們也應該重視小學生的口頭作文訓練。口頭作文訓練,主要是進行思維、語言和各種寫作技巧的單項訓練,發揚教師課堂輔導之長,以口帶筆,抓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之先,見縫插針,走「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之路。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小學生先說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小學生構思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引導小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但提高了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提高了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到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只有隨時隨地有意識地激發小學生的習作興趣,才能進一步引導他們熱愛寫作,大膽寫作,他們的寫作水平也一定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 斌,《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
[2] 劉春娥,《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吉林教育,2009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6384820.htm

❻ 關於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無疑是強調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樂」才會「靈」。反之,無「趣」生「優」,生「優」則必「厭」。所謂心境愉悅反應則靈敏;心情抑鬱,反應則遲鈍得多就是這個道理。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貼近童心。

1、命題要揣一顆「兒童心」。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寧可低一點,不搞一刀切;

2、指導要用一種「兒童調」。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麼,怎樣寫,怎麼改,如何評等等;

3、評改要借一雙「兒童手」。學生只要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留心觀察,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二、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剛開始作文的學生最大的困難就是會碰到「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的困難,如果單靠老師傳授抽象的寫作知識,是難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缺點。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1、指向觀察訓練,即教師根據訓練的目的確定某處景物、事物或人物為對象指導觀察。為此我常常組織學生觀察校園的花壇,樹木,噴水池,到野外游覽,並在游樂中給學生以觀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觀察訓練,這種觀察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是學生個體思維涌動最活躍的方式之一。聯系教材實際,我從指導學生靜物描寫入手,掌握初步觀察方法,比如觀察一盆花、一株樹,進而過度到動態的觀察描寫,如寫一個小動物,寫天上的一片雲,寫一個活動場面等等。

3、聯系實例觀察訓練,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定觀察情境,可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如教學《夏天》一文後,我要學生背誦相關段落,課外,我立即引導學生觀察夏日炎熱的氣候,以及雷前雷後周圍的景色變化,面對眼前真實的景物,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課文中的句子。

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素材是未經提煉加工的寫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質基礎,猶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話說:「巧婦難作無米之炊。」這就是說沒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無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兒童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首先必須擁有寫作文的有關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法從頭談起。所以學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謂「雄厚」就是廣泛吸收積累之結果。那麼,如何積累雄厚素材呢?我總結了過去的教學實踐,主要有兩種途徑:1、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如何匯積生活中的寫作源泉呢?我認為: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2、從書本中積累素材書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著生活實際,怎樣積累書本的材料呢?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告訴人們,積累書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讀,多背書面的優美詞句,好的片段,優秀作文。以便積累譴詞造句,選材與立意,層次與段落,詳寫與略寫,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等寫作技巧。讓學生做到多讀精思,舉一反三。

四、加強指導,教給寫作方法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前閃爍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學貫穿整個語文閱讀教學的始終。每篇課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提示學生注意人家是怎樣開頭、怎樣搜集和組織材料、怎樣譴詞造句,怎樣結尾的。

第二、認真審題,搞清本篇習作的范圍和寫作重點,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接觸到的是記敘文體,所要學的內容又以人物、事件、環境為主。但人物、事件、環境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側重吧。所以必須讓學生搞清每篇習作的側重點,離題萬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學生作文時吧有話可說,教師要進行充分備課,明確寫作目的、要求,注意獵取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和事乃至周圍環境,切記作文題目往黑板上一寫,簡單幾句要求一說了事。

第四、幫助學生編制寫作提綱。提綱是學生的作文的構思過程,因為學生作文時,要麼無話可說,要麼語無倫次,空話連篇,從早上眼睛一睜寫到晚上上床熄燈,一筆流水帳。這就需要有一個組織和整理材料過程,搞清哪些應詳寫,哪些應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後寫,這樣才有條不紊,條理清楚。

第五、指導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當學生能夠把自己會說的話都寫出來以後,還要學會修改,使之更具有表達書面語言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但小學低年級兒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寫,真正能修改的並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較輕率的,或聽老師講的,並不是自己很好的考慮的。可見,小學低年級兒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還沒有發展起來。因此,老師要同時注意培養兒童這種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師要逐句逐段地與學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決不能讓學生滿足於把會說的話寫出來就行,這樣會影響作文質量的提高。

❼ 淺談小學生作文教學中的幾點的策略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現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興趣。
2、把學生的優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慾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並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於是我聯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後,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裡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後,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住課內插圖和看圖說話,採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還要注意合理的想像,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習作時才能游刃有餘,左右逢源。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五、注重學生的評價
小學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

❽ 怎樣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小學語文作文培訓如何培養孩子寫作興趣,小學生時代是一個非常有可塑性的時期,在小學對孩子的培養能夠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幫助.小學孩子要想愛上寫作,首先的出發點應該是對於寫作興趣的培養.學生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很好奇,如果教師能夠掌握他們的心理,指導他們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實事物,或者了解他們所看到的和所看到的內容,可以幫他寫一篇好文章.

(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作文培訓該如何培養孩子寫作興趣,如果教師用他的"規范"來衡量小學生作文,並因為小學生表現不好而責備他們,他們會增加寫作的心理負擔,使他們逐漸失去他們的文章信心,甚至討厭作文.所以小學生寫作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興趣,提高他們的興趣.

❾ 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閱讀全文

與兒童寫作心理與小學作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