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05 23:21:35

1.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營造輕松的歌唱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音樂課堂上,有的學生有極強的表現欲,敢說敢唱。而有的學生則顯得拘謹、內向。為了調動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展現自我的能力。我採用獨唱、領唱和齊唱相結合的方式,我對獨唱和領唱的同學說:「同學們,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如果你不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別人又怎麼能聽見你的優美歌聲呢?」有的同學擔心自己唱得不好,聲音不好聽,怕被同學們取笑,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同學們在同學演唱的時候,認真聆聽,幫助同學糾正未唱準的地方,同時對起來唱歌的同學,無論唱得怎麼樣,都給予鼓勵和表揚,並委婉地提出建議。通過以上的做法,學生不僅能大膽自信地演唱,而且有的還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創作表演。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培養了自信和勇氣。在與孩子溝通時我還發現孩子特別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同學的賞識,即使是一句簡單的「你唱得很好」、「你做得不錯」學生聽後臉上都會洋溢出燦爛的笑容。於是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以歌詞敲響心靈,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歌詞在一首歌中佔有重要位置,一首歌曲的感情基調和感染力都在歌詞里,要唱好一首歌,必須先充分理解歌詞所表現的意義。在學習新歌之前,除了讓學生了解它的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我會讓學生用歌曲所需要的感情來朗誦歌詞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如:在學習三年級的歌曲《可愛的家》,首先通過導入環節,我讓學生懷著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來朗讀歌詞,然後進行歌曲教學,學生就能夠比較好地把握這首歌德感情基調,再正是通過歌詞的震撼力,激起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學生在學習中健康成長。
三、面向全體學生,在唱歌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音樂學科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減少對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即尋找音樂教學內容中的契機,把握教學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良好的意志、品格;充分發掘教材內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對學生的人格、意志品質進行訓練,從而達到培養其健康心理的目的。例如:小學音樂教材中《靜夜思》一課。這是一首以唐詩為詞的小調歌曲,曲調柔和抒情,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歌曲的內涵體會不夠,演唱直白平淡,沒有表現力。我在肯定學生的積極性的前提下,出示相關幻燈片同時聲情並茂地為學生范唱,然後讓他們去感受我的范唱與他們演唱錄音有什麼區別?學生們積極發言,有的說:「老師您唱得好聽有感情。」有的說:「老師唱的聲音有強有弱,歌曲唱得美。」抓住學生對音樂形象的這一感受,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圖片來欣賞配樂詩朗誦《遊子吟》,再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生的言語,他們對歌曲有了深入的了解,並有了自己的感受。再回過來演唱歌曲時,表現力強,感情真摯,很好的完成了這首歌曲的學習。學生在聽音響、看畫面、談感受、唱歌曲的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激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實現了教學的目標要求,形成他們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努力學習和積極表現的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有了較好的收效,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排除學習中不必要的憂慮。每位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都可能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膽怯心理越來越重。從而引起憂慮、悲傷、恐懼等情緒反應。如:自己的聲音條件不好、張嘴就跑調、變聲期的學生都會產生膽怯、不自信的心理情緒。唱得好的學生也容易產生膽怯、羞澀、不自信的心理。尤其是在個別練唱時,時常不出聲或聲音很小,眼睛始終看著班裡的同學、聽著他們的議論,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在課上學生走神時,老師的突然提問時常會使學生產生不良的感受等。這些問題會使大部分學生產生精神緊張、課堂恐懼等心理行為問題。即使一些心理健康的學生也會有這樣的煩惱。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認真觀察學生,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心理,採取積極的方法,來擺脫這些消極情緒。引導他們擺脫憂慮、緊張、恐懼,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幫助他們認真總結學習經驗,找出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以作為前車之鑒,並把注意力逐步轉移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中。
五、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成年人的教師,我們可以用抽象思維方式來演繹生活,而學生卻只是具體的情感生活者。他們對來自於教師成人式的愛與關注不容易領悟,他們需要教師真正能觸及並適應他們心理發展的愛與關注。教師要放棄成人的思維規律,讓他們在具有發展空間的學習環境中,真正尊重孩子,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允許孩子問題的存在和想法的表達,並適當地創造一些空間,讓他們去經歷、感受和體驗。總之,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出自學生的自發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感受中學、在游戲中學、在討論中學、在發現中學。真真切切接觸音樂,感受到音樂的存在,不必顧忌「五音不全」,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在他們打開音樂教室門時,充滿生機的一切就開始了。

2.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百度文庫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怎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深入作品,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因此,教唱一首歌(樂)曲之前,教師首先要深入作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二、創設情境,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的教學原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採用開放式教學,努力創設生動活潑、新穎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沐浴在優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到激發和深化。
三、鑽研教材,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課堂講授是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主要途徑,授課時應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思想教育於一體。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課前必須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識內容,又要對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體會,選擇好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及時捕捉時機,適時點撥並恰如其分地引導,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例如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講,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
四、見縫插針,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把素質教育的各個要素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去,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真正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音樂課在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同時,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是必要的、有優勢的。但千萬不能把音樂課上成思想政治課,失去了音樂課的審美性、藝術性。

4.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音樂課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

一、在小學音樂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音樂課堂標准》中提出內:「通過音樂教學容,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陶冶優良品質、培養高尚情操、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和培養活潑樂觀的情緒,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而現在的音樂教學,由於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一些學校或教師把音樂課當成辦學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過多地宣傳音樂的特色作用,而忽視或忽略在音樂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導致學生單純地去學唱歌、練跳舞,不能深入地理解歌曲或舞蹈中表現的各式主題,甚至個別孩子盡管會唱會跳,可歌曲的本意、內涵他們大都答不出。那麼,這樣的成績是失「准」的,是表象的。事實上,所有的音樂課程內容都有針對性。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較好地了解本民族的音樂語言,達到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掌握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初步的歌唱表現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不要把音樂課僅僅當成小科,經常擠占孩子們音樂課的時間,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無情地剝奪了,造成了音樂課只是聽幾首兒童歌曲,隨便唱幾句就結束的現象。常識性的音樂知識很少涉入,根本達不到正常的課程要求。

6.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音樂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因此,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運用豐富而又生動的音樂形象,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我從事小學音樂教學多年,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教學經驗,現介紹與各位教師同仁共勉。一、增強德育意識,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師應當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如:《我們多麼幸福》、《我的祖國》、《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黨的關懷親親的哩》、《看龍船》等歌曲。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表現了端午節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人們興奮激動的心情。教師在教、唱歌曲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外,還應聯系今天的美好祖國,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鬍子翹」的深刻含義,從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應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豐富的知識和認真的態度。教師那整潔大方的衣著,自然端莊的教態,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的歌唱,優美動聽的琴聲,准確嫻熟的指揮,工整認真的板書,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別是教師優良品質,高尚的道德行為將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必須從自我做起,注意個人師德修養,為人師表,並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以音樂為背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在教《讀報歌》時,我首先介紹這首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結合掛圖、配合音響,講述舊中國上海報童飢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舊社會民不聊生、腐敗黑暗的現實。通過這首歌的學唱,激起學生對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強烈熱愛,對反動、黑暗腐敗的舊中國無比憎恨的感情,學生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認真學習,長大立志獻身「四化」的遠大志向。又如在教《國歌》時,首先介紹《國歌》是一首雄壯、高昂、激奮人心的歌曲,她鮮明的節奏、號角式的音調及催人奮進的音符,塑造了中國人民威武不屈,為爭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奮戰的音樂形象。過去她曾激勵無數中華兒女、愛國志士,奔赴抗日前線,而今,她又以新的姿態與活力鼓舞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扣人心弦地講述這首歌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並結合每周星期一升旗儀式,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激起學生的滿腔熱情,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結合課外藝術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也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徑。同時兒童都具有愛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藉助這些特徵,在各種藝術活動中,可以充分結合他們熱衷於表現自己才藝的心理,在校內組織小合唱隊,舞蹈隊,使學生懂得,只有協調一致,團結協作,才能唱出統一和諧的音調,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組織舞蹈隊,排練了以反映兒童思想、學生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多種表演形式的小節目,使學生在排練演出過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 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子、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我在教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的個附點,強調出「築我新長城」的民族氣魄。再三強調的「前進」,後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特點。讓學生既能准確地唱好《國歌》,又激起其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在演唱中使學生感受到嚴肅、自豪、真摯的情感,寓理於情,情理交融。四、從音樂欣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管弦樂曲《紅旗頌》時,感受絢麗多彩的配器、和聲、轉調等表現手法,輝煌的樂章使學生彷彿置身於這樣一幅畫面: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英勇戰斗,昂首闊步地奮勇向前。彷彿看到天安門廣場升起了五星紅旗以及萬眾歡騰的熱烈場面,置身於激情的幸福回憶之中。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因此,在欣賞教學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心靈得到凈化。 總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為學校素質教育帶來了活力。加強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祖國「四有」新人,培養高素質的改革創新的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教師通過一支支動聽的歌曲、一聲聲由衷的贊嘆,正確的共產主義人生觀、民族自豪感、愛國之情、集體主義思想已悄悄地滲入學生的心田。

7. 談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很多藝術家說過,音樂來是一門情自感的藝術。其實,音樂教育不只是培養藝術家,更重要的是培養人。音樂教育是讓學生在學習歌唱和欣賞中,性格、思想、情操受到感染熏陶,從而達到很好的德育效果。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我覺得音樂課對於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有力的,而且很容易被學生接受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