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淺談小學作文的教學

淺談小學作文的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5 07:28:48

❶ 淺談怎樣教學小學命題作文

傳統的作文教學,在命題這一環節上,常常是老師命題,學生作文,而且,老師命的題目也往往只有一個,學生也只能都就這一個題目作文。題目既定,它就標示了這篇作文應寫什麼,不應寫什麼;應怎樣寫,不應怎樣寫……原因是題目本身在某些方面提出了要求,給予了限制。實際上,也就是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學生的思路,即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方向。這往往導致學生作文無話可說,但又要給老師交一篇作文,於是,便東拼西湊,或把他人作文改頭換面,匆匆交上。這樣寫成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虛假不實,毫無生氣。老師批改作文,也興趣索然,愁眉鎖眼,可又不得不批改。批改作文成了一樁苦差事。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表達的要求中,比較重要的是:有具體內容、有真情實感、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展開想像。由此看來,傳統的作文命題方式,很難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說他們的真話、實話、自己的話,很難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其實,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基礎訓練里也有以一個題目讓學生作文的,但它的選材范圍卻相當寬泛,其中更多的則是以給學生一個選材范圍或提出要求讓學生寫完作文後,自己根據作文的內容給作文定一個題目的形式出現。僅從這點出發,在作文教學中,也不能總是用一個題目讓學生寫作文。
再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要思路開闊,要敢想敢說,敢做敢為,誠實勇敢,不說謊話等等。要達到這個目標,家庭、社會和學校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老師自然也概莫能外。在作文教學中,如果總是限定一個題目讓學生作文,它對開拓學生的思維,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說老實話、做老實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害無益。
因此,傳統的作文命題方法必須改革。
我認為,指導學生作文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命題:
一、 更新小學作文命題觀念。
1、正確把握好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要求。新課程改革下作文教學更加註重以學生為主體,要求作文貼切生活,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以下問題:語言訓練、以學生為主體、貼切實際生活。明確此目標,我改過去「教師布置-學生寫作-教師批改」老一套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好每一次的作文教學。例如:小學五年級有一篇習作內容是寫一封信,去年教師節又准備到了,按照慣例學生會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一些小禮物或自己親手做手工送給老師。與其讓學生花這不必要的錢,還不如讓學生來一次有意義的習作訓練,因此在此之前我就跟學生講明:「老師最喜歡的禮物是你們心底最想跟老師說的真心話,老師希望收到你們每一個同學寫給老師的信。」在教師節的那天早上,學生班干組織了一個贈送「禮物」的儀式,雙手接過學生送給我一個個漂亮地信封,我很是感動。下午我閱讀了這些信,信中大多回顧了我與學生之間的瑣事。有一個學生寫到自己生病那天,老師頂著烈日踩著自行車送他去台江某鎮的一個醫院治療,又為他墊付醫葯費,之後又親自送他回到離學校有四公里遠的家,看著落日,看著老師濕透的衣背,他的眼睛裡酸酸的……那天下午我讓他在班上念他寫的信,深情地話語,讓我熱淚盈眶,這樣的場景讓學生很受感動,那天晚上很多學生又一次地把今天的事情記到了自己的日記本里。這樣的習作訓練,讓學生貼近生活,發自內心,寫出了真情實感。
2、命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題目出得好,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通學生思路,使他們愛寫,有話可寫。因此教師要把命題出在學生的心坎上,貼近學生的生活背景。命題的內容應是學生經歷過的、熟悉的、感興趣的,使學生見到題目就想寫,見了題目就有內容寫。對作文的命題可以遵循以下幾點:命題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背景。作為教師要緊緊結合學生實際,要了解熟悉學生的生活,掌握他們的興趣、愛好、歡樂與煩惱,關注他們所談論的話題,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命題,使他們有素材可寫,有感而發。例如:學生童年的記憶是快樂的,因為有著許多童年的游戲,把你最快樂的一次游戲寫下來,字數不少於400字。這樣的題材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就下筆如有神。
3、命題方式要靈活多樣。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命題:①自由命題。根據每一次習作的訓練要點和內容,指定范圍,做好寫作要求,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材,自由命題。②半命題。讓學生把題目補充完成再進行習作,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學生對題材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如,你以《_____的感覺真好》為題,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寫下來,要把內心世界感受的經歷寫具體。③不少於多題選作。教師在布置作文時,可同時出示多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選題習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例如:請你以《這次,我有了經驗》或《我想成為一棵樹》(任選其一)為題,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作文。④話題作文。例如:「走進網路,擁抱自然,參與競賽,社會調查,公益活動,學做家務……留心學習,你會發現生活處處是課堂。這樣的課堂豐富多彩,能學到校內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能開闊視野,增長才幹,磨煉意志;能使知識得到深化,潛能得到開發……請你以『生活處處是課堂』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作文。題目要有創新。在題目設計方面盡量有新意的作文題目,如果都是寫老掉牙的作文題,學生寫起來就無精打采,平淡無味,激不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比如寫《我的老師》,可以把題目換成《老師,您真好》,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總是看到那些常見的作文題而厭煩了。
二、更新小學作文命題技巧。
學生不想作文,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這與老師命題有很大關系。當老師布置作文時,學生總感覺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這就要求老師在命題時,盡量以學生容易接受,學生熟悉的生活來命題。具體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1、只劃定作文的題材范圍,讓學生根據自己寫成的作文定一個合適的題目。例如,老師在進行作文指導時,根據作文的要求,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這次作文要寫的是一件事。不管什麼事都可以……」或者說:「同學們,我們這次作文,要練習寫一個人,寫誰都可以。根據自己所寫的人,給作文定一個題目。」或者說:「同學們,咱們這次作文,要練習寫一個物件,寫什麼都行,只要能把寫的那個物件寫清楚就行。」……這樣來做,不管哪類題材,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何愁學生沒啥可寫呢? 2、只提出訓練要求,既不出一個題目、一組題目,也不劃寫的題材范圍。比如某次作文是訓練學生把內容寫具體,就把這個要求往黑板上一寫,讓學生根據這個要求寫作文。因為寫任何題材的作文都需要內容具體。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可以這樣說:「同學們,這次作文,要練習的就是把內容寫具體。你們可以根據這一要求,自己確定要寫的內容,寫什麼都可以,例如寫人,寫事,寫景,寫物,等等,只是別忘了要把所寫的內容寫具體。另外,作文寫好後,可以根據所寫的內容,自己給作文加個題目。」 3、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擬題目。比如某次作文訓練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明確了,就可以讓學生說出作文的題目。例如,學校開了運動會或者台江舉行姊妹節等,老師想讓學生就此事件寫一篇作文,就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前不久,我們學校召開了一次運動會,我想讓同學把它寫下來。運動會也是一件事,我們就把它作為一件事來寫。你寫運動會之前你們班或者你們自己個人的准備也行,或者是寫運動會上某一件事也好。那麼,這篇作文該起一個什麼題目呢?」下面就讓學生考慮一番之後說題目。學生會動腦動口,異常活躍。當學生說出了一些題目之後,老師再引導學生從中選擇能用的題目。這樣,學生做起作文來,就會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因為那題目是他們從所想到的具體的內容而來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的。4、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說真話。這一點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學生作文中往往不說真話,只說空話、套話,是我們當前作文教學中最大的失敗。在教學閱讀課《只揀兒童多處行》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分析冰心奶奶寫的這篇文章,文中沒有多少華麗的詞藻,但是她卻描寫了自己在頤和園所看到的情景寫下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文章讓人讀起來很能引起共鳴。我教育學生,真情實感是你作文的生命力,用自己的筆寫下自己所見所聞所感,讓筆下生花。5、鼓勵學生創新,寫出個性飛揚。俗話說:「文如其人」。為了讓學生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文章,我在寫作教學中,盡量避免在立意構思、布局謀篇上有所限制,壓抑學生的思維和個性,鼓勵學生創新,寫出屬於自己個性的文章,在習作的字里行間盡顯個性飛揚。例如:在一次寫一種植物的習作中,有一學生寫竹子,通過寫出了竹子的外形體現它的民族氣節,還能通過寫竹子的生長環境來體現竹子的頑強生命力,通過寫竹子的用途體現它的無私奉獻精神等,一般寫植物的習作,要求不是很高,著重對植物的外形、香味、用途進行描寫,大部分都寫花花草草,但這個學生在習作上寫別人不寫,觀察和思維與眾不同。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上創新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老師在作文教學時,能用上述方法命題,給學生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作文環境,那麼,學生的思維將會活躍起來,思路也將會開闊起來,將不會再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學生寫起作文來也就會興趣盎然,寫出的作文也肯定生動活潑,千姿百態。老師批改起來,也會有如入名勝風景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批改作文不再是一樁苦事,而是一樁樂事。
三、更新小學作文命題方向
新課改下小學作文命題教學的方向應該指向現實生活。古人雲:「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作文內容來源是現實生活,反過來,現實生活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因此,小學作文命題方向應該接近甚至直接指向現實生活,現實生活是作文內容的基礎。沒有現實生活作為基礎而作文,必將使作文顯得空洞無物。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多深入生活,掌握更多的生活素材呢?這要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去體會生活。當然,這里介紹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1、加強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光靠老師講和學生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到課外去閱讀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並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大家交流閱讀體會,寫出讀書筆記。學生在閱讀他人作品的同時,也會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不無道理的。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候,我鼓勵學生讀整本書,在讀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感受書中各種場景描寫、人物描寫、精彩片段,還可以將好片段摘抄,我還要求學生在摘抄的片段後寫上自己的收獲與感受,這樣學生不僅知道這個片段寫得好,還要知道為什麼寫得好,從而為自己以後寫文章提供了幫助。在不斷課外閱讀中,學生的語言越來越通順,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今後寫作文時句子更加通順,減少病句。
2、勤動手,多練筆。俗話說「熟能生巧」。寫作文也是一樣,平時不練手,到寫的時候就會犯難,單靠作文課有限的時間提高寫作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老師要做好平時習作的練筆內容。在實踐課改中,我的具體做法是:
①寫日記。平時要求每個學生每個星期寫三篇日記,內容不限,題目自擬,要求選擇一天中最值得記錄的來寫,對於能堅持天天寫的學生多鼓勵和表揚。通過寫日記,學生可以把平日里想說的話,想記錄的事情記下來,通過練筆,學生沒有寫作的壓力,也不用擔心寫不好,只要寫出來就行。因此學生的語言越來越好。因為是日記,就要尊重學生的隱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意願進行批改,徵得學生的同意,教師可以在日記里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並對學生進行寫作上的指導。
②寫讀後感。學生在課外閱讀後,每讀完一本書都可以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寫感受的內容可以是書中的事情、人物的評價、寫作的技巧等。在高年級時,我鼓勵學生看《給我三天光明》、《魯賓遜漂流記》、《昆蟲記》等,讓學生交流讀後感受,並寫出讀後感,貼在教室的讀書專欄里。
③寫觀後感。小學生最愛看的就是電視了,組織學生對最近大家都喜歡看的電視劇寫感受,要求不要太高,可以選劇中喜歡的人物、感興趣的故事等來寫,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比如最近大家都在看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寫觀後感了。此外每個學期我們都組織學生觀看愛國影片,如《董存瑞炸暗堡》、《劉胡蘭》等,我都讓學生寫好觀後感。
④借鑒課文、模仿寫法。現編教材每篇課文都是優秀的寫作範文。因此每學完一組課文後,我都要求學生摹寫,這樣可以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框架,知道一般體裁文章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如上完了《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之後,我也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南寧綠城》,由於學習了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技巧,大部分學生能夠模仿學過的文章,做到既條理清楚又內容具體地寫好這篇作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新課程改革下,我們作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將作文命題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而應該借鑒課本,深入現實生活實際,了解更多身邊的知識,以豐富自己的作文素材。
總之,作文命題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可以在一邊教學,一邊探討更多的方法。只要有利於學生成長,有利於學生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我們都可以去實踐,不必考試什麼客觀因素。

❷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總會看到部分學生愁眉苦臉,絞盡腦汁,就是寫不出東西來,究其原因:缺乏生活積累,缺少發現。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人是茫茫宇宙中的生命靈長,沒有人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就沒有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缺少「火花」,而是缺少撞擊、發現與捕捉。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必須尋找和捕捉生活的「火花」。
1 用慧眼觀察生活,洞悉生活
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首先便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體味生活、積累生活,必須從生活中積淀思想,積淀素材,積淀技巧,積淀臨場的機智,而積淀思想和積淀素材才是寫作最基本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生死情、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手足情、同志情。 我們每天都在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就一定會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感動而抒發出來。
著名作家秦牧說過:「腦子里對某種東西根本'空空如也,毫無所知',又怎麼能對這種東西的名稱存在印象,以至對他進行描繪呢!中國古語說:『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這是很有道理的,多知道各種鳥獸草木的名稱,推而廣之,多知道各方面的事物的名稱、形貌、情形、性質,就有助於敘述它們,描繪它們。」秦牧的文章以知識廣搏而見長,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啟迪,就得益於他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唐代詩人李賀騎驢出遊時,路上每逢有什麼新的發現,便用紙記下來裝在布袋裡,每次遠行歸來,布袋裡總是裝滿紙片。這說明詩人不便善於發現生活,也善於積累生活。
在生活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例如同是冬天,北方的特點是山寒水瘦而南方依然是青山綠水;同是日出,黃山日出與泰山日出不同;同是春天,萬物復甦的初春和桃紅柳綠的仲春不同;江南水鄉的春天與戈壁沙漠的春天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潛心觀察,用心感受。五代時畫家厲歸真,從小給人家放牛,對牛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畫出的牛栩栩如生。後來,他跟別人學畫虎,可人家一看,表面上像虎,但看起來像牛,原因是厲歸真對虎的觀察不細致,厲歸真為了把虎畫好,帶上干糧,到老虎出沒的地方日夜觀察,終於畫出了形神兼備的老虎。
在觀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時,我們必須對生活充滿熱情,著名作家柳青說過:「我認為最主要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無論他怎樣善於觀察,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
同時,我們在觀察時還要做到細致入微。生活中雖然有驚濤駭浪,但更多的是平凡,要善於挖掘平凡的生活小事中的典型意義。郁達夫曾經說過:「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要求我們善於觀察,體貼入微。只有不斷觀察,不斷體驗,不斷積累,不斷用心感受,才能像搜集堆積的一堆堆乾柴,一觸火星,生活的「火花」便會驟然迸發。
2 用真情感悟生活,錘煉生活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這段話的意思是:作者寫作時候的構思,他的精神活動能達很遠的地方。當作者靜靜思考的時候,他就會聯想到幾千年之前;他的容顏悄悄有所變化的時候,他的視線已經到達萬里之外了。這段話講了聯想、觸發、感悟對學生寫作的重要性。可以說,觀察和體驗生活僅僅是積淀和准備,而觸發和感悟才是激活和升華。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由一片樹葉的悄然落下而敏銳地觀察到秋天的到來,甚至由此而感發出無常、寂寞等等說不盡的意味,這不僅僅是觀察,而是一種聯想、觸發的過程在里頭。修煉一顆善感的文心,才能寫出蘊藉深長的文章。魯迅先生通過對祥林嫂的刻畫,深刻勾畫出一個封建社會受摧殘受損害的中國婦女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強烈憤懣之情。作家孫犁說:」所謂感發,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結,無可告語,遇有景物,觸而發之,形成文字。然人之遭遇不同,性格各異,對事物看法不同,因之,雖都是感發,其方面,其深淺,其情調,自不能相同,因之才有各式各樣的風格。」現代散文巨匠朱自清和著名學者俞平伯同坐一條船游覽秦淮河,用同一個題目各寫了一篇游記《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其情趣韻味毫不雷同而各有千秋。同樣寫秋,歐陽修的《秋聲賦》肅殺冷寂,峻青的《秋色賦》則明麗歡快。同是寫黃昏,李商隱感受到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一種惆悵和無奈,劉禹錫卻是一份豁達和樂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而在葉劍英元帥的筆下,黃昏更是一份振奮和鼓舞:」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這都是因作家觸發感悟不同而致,由於各自生活的體驗不同,生活的閱歷不同,生活的感悟也就不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勤於觀察積累,更要激勵學生善於觸發感悟,培育文心、涵養文氣,以人文藝術的眼光,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感受這個世界,善待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能培育自己一顆善感的心靈,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變得麻木不仁,就會覺得周圍的世界了無生氣,日常的生命枯燥乏味,身邊的人們面目可憎。我們的筆下也就總是些乾巴巴的流水賬式的作品。
3 用激情描繪生活,歌唱生活
生活的寶藏是豐厚的,生活的泉源是活潑的,從生活中擷取出的材料是鮮活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對生活有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及對生活有了真情的感悟,對生活素材有了激活和升華,就能達到作文的真正目的,用激情去描繪生活,歌唱生活。正是因為置身於草木萌發、風暖鳥鳴的春天,朱自清才能在《春》這篇散文里抒發生命的活力與希望;正是面對潮起潮落,氣勢磅礴的大海,魯彥才體驗到積極向上的心潮與激情(《聽潮》)。
古人說過:」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真正的美文,應是心底流出的歌,是心靈震顫出的動人樂章。朱自清的《背影》中,為什麼每次回憶父親的背影總潸然淚下,為什麼在作者眼裡父親的背影是如此高大,是因為作者有一份對父愛的無限激情。賀敬之在《回延安》中如此情真意切,是因為延安的山、延河的水,陝北的小米飯養育了詩人,延安精神鼓舞著詩人。
在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的每一次命題都要考慮學生能否有著真實的情感流露,真實的觀點表達,能否從學生的生活經歷,思考經歷,情感經歷中尋找描繪生活和歌唱生活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如果在作文活動中遠離學生的生活,記的是虛假的人,議的是虛假的事,抒是的虛假的情,即使表達方法多麼新穎靈活,結構布局多麼完整精巧,詞彙多麼豐富而又多彩,也只能是徒有華麗的外表,骨子裡卻是乾枯的,冰冷的,沒有生活氣息和強烈生命力的。學生作文強調生活的真實,但同時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也需要對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升華,因此,我們對生活還要做一些理性的思考:著名作家賈平凹從醜陋的石塊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寫出了一篇有著厚重的人生況味感的散文佳作《丑石》,同樣,面對普通的小草,白居易卻寫下了千古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❸ 淺談小學階段如何進行作文教學訓練

一、擴大閱讀面,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收集信息的能力。
厚積薄發,知識面狹窄,沒有一定的想像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學生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積累做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我除了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之外,還採用一些體現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最喜愛的好書,在認真閱讀之後,寫出精彩片段推薦給同學們;還有時結合課文內容搜集信息,補充知識,分類介紹,使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的體現。
二、口頭作文與急性作文的訓練與指導
葉聖陶曾說:「口頭為語,文本為言,文本於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因此作文教學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頭作文仍是一個重要訓練點。說,寫不應分家,由說到寫,說說寫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例如:每學完一篇課文,我都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一遍主要內容。要求表達完整,用詞准確,語句連貫,有一個中心意思。每次學生都會認真准備,盡量把一個「完美」的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訓練。另外,還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即興作文。因為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在突發事件中,學生會有感而發,他們會不經意地表達出更真實,更自然的思想感情,表現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會脫口而出幾句絕妙精彩的詞句。教師如果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引導學生即興寫作,開拓寫作思路,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作文創造力。由於抓住了最佳訓練時機,學生情動而辭發,語言生動,富有個性。
三、作文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訓練
作文即生活的意義,學習作文也是學習生活。因此作文訓練形式也應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如參觀淮河文化廣場,讓他們寫一個導游詞,介紹家鄉巨大的變化;學習《第一場雪》之後,讓他們搜集資料寫一篇《雪的作用》的說明文,學習以平實的語言介紹「雪」;新年到了,鼓勵學生為聯歡會設計卡片,編寫新年祝詞等,這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不僅使學生在興趣中寫作,而且把作文與生活,作文與活動緊密結合,提高了作文的綜合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是通過完成作文這個載體來實現的。如果教師能在多樣性和綜合性的訓練形式上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和厭倦作文的情緒,學生將自覺主動地以作文為需要,以作文為樂趣。作文教學就真正達到了目的。

❹ 淺談小學生作文教學中的幾點的策略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現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興趣。
2、把學生的優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慾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並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於是我聯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後,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裡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後,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住課內插圖和看圖說話,採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還要注意合理的想像,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習作時才能游刃有餘,左右逢源。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五、注重學生的評價
小學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

❺ 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但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因而,一聽到「作文」兩字,許多學生不是抓腦袋,就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筆,腦子一篇空白。而教師也是緊皺眉頭,不知如何教,才能使學生領會怎樣寫?寫些什麼?有時教師說了一大堆,幾乎把文章都說了出來,以為學生這下會寫了吧,而學生的作文還是一塌糊塗。俗話說:「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呢?《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教學應切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力求做到:讓作文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家園,成為記載自己人生的史記。我就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作文教學。
一、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在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的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①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②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的慾望;③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返向成功的基點。
二、 讓學生「說真話」「吐真情」:
在《語文課程標准》引導下的作文教學改革,鋒芒所措就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空話,假話,套話」,在內容上,情感上貫穿一個「真」字。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明白:寫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文章寫自己的思想感情;寫自己的見解感受;寫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真實看法。教師在教學時,要多一些開放,少一些束縛,讓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作文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鼓勵他們說真話,說心理話。一次考試結束了,當我把試卷發下去之後,考高分同學的那種興奮及考低分同學的那種悲觀,明顯的寫在學生的臉上,我適時的抓住這個時機,要求學生把卷子收起來,寫下此時不摻一點兒虛假的感受來。這時,學生在作文里盡情傾訴著當時內心的喜與悲,極大限度地發揮著他們的才智。然後,我為他們提供能夠展示他們作文水平的平台,讓他們感受「真實的美」。
三、 訓練學生平時認真觀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外,我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善於觀察,並每天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成為日記。這是一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好方法,對作文教學具有促進作用。所以,我總結寫日記的好處是:①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②是可為自己的那份美好的回憶。如:「今天我和XX同學吵架了……」「今天開學第一天來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以後在回頭再看就覺得非常的有趣。開始限制日記的內容,表達方式自由,可以抄幾則格言;記一段妙語;寫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寥寥幾語,做到每天檢查,慢慢的改為每周檢查一次。日記中,有不少佳句,但也有象流水帳的,有的馬虎應付,但不管怎樣,只要鼓勵,勤寫就是一個進步。這樣學生們就由統一要求寫逐漸養成自覺寫的良好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學生怕作文的心理。通過多年的嘗試,我發現學生的寫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不斷增強,由此可見,寫日記在作文教學中不容忽視。
四、 練是關鍵,練說練寫:
新大綱對習作教學的總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這是習作教學的總要求,突出了練筆的性質。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中練是關鍵,練說練寫,「練」是幫助學生打開作文之門的金鑰匙。如何引導學生「練」呢?
緊扣生活,練說練寫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對此,我們要善於做生活筆記。矛盾告訴我們:「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枝鉛筆和一本草薄,無論到那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可是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於觀察,僅做生活的旁觀者。
五、 訓練學生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
字﹑詞﹑句是寫作的「建築材料」,而好詞好句更是美化大廈的「瓷片」。平時我就注意教學生懂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的閱讀上,都要求他們把學過的,讀過的優美的詞和句子抄在筆記本上,並想辦法弄清其意義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學以至用。對這項工作我定時督促,指導。學生們的詞句庫形成了,寫起作文自然就得心應手了。
以上是我幾年來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但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非一日成就的。只有循序漸進,長期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才可提高。

❻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如何改革

一﹑排難激趣
大多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認為寫作文是最麻煩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習作"的含義,排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告訴學生寫作就像我們平時朗讀課文,學習生字那樣平常,取材於實實在在的生活,寫身邊的人和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寫作興趣,談不上寫出好作文。即使叫學生硬著頭皮寫下去,也只不過是東拼西湊、草草了事而已。學生怕寫作文,就是對寫作不感興趣。試想一下,一樁很有興趣的事,哪個不想去做?哪個又不願意去做?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正如"無水之源",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決不會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習作題目,我總是變樣地以謎語、故事、圖畫出現,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首次肖像描寫時,我首先出現一個描寫班上有顯著外貌特徵的同學的片斷,如:"他1.20的個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臉,眼睛顯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條縫。人家胖,下巴肉有兩層,可他足有三層。因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遠,走路也慢得多。笑起來下巴也隨著笑聲抖動著。"讓學生猜是誰,然後現場素描,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顯現這個人的外貌,趁學生目瞪口呆之際相機問:誰能再寫這么好的片斷讓我畫出來呢?堂下頓時舉起幾十雙小手。這使我認識到:只有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打開心靈的窗戶,去發現和思考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真正發揮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在寫作中迸發出絢爛的靈感火花.
二、讓學生走進生活尋找素材
小學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沒話可說,無事可寫。我引導學生做有心人,多觀察周邊的人和事,利用課間走入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交流生活見聞。為了豐富學生寫作的素材,我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培養觀察能力。如指導《記一次活動》時,由於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少,來不及開展什麼活動就上課了。針對這實際,我先不急於讓學生寫,而是花了好幾節課與學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有了親身經歷,學生就樂於表達活動中的真情感受了。這次作文使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種源於生活的作文,是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實記錄,具有學生情感的溫度,烙上了學生心靈的色彩從而真切感人,這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培養學生想像力
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小學生的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運用生動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浮想聯翩呢?如教續寫想像時,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想續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秘示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像的空間。如教學《小紅軍長大以後》,可先播放革命戰爭影片片斷,回顧課文內容。再利用錄像拍攝不同工作鏡頭、工廠、農村、戰場、礦井、樹林、輪船等等。到底小紅軍現處何方,在幹啥,工作生活如何呢?學生有了影視素材,便會浮想聯翩。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像潛力,只要教師善於挖掘,就能開展出更為廣闊的空間。

❼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導致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失去熱情和信心,並產生畏難情緒,往往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練習,而作文訓練次數太少,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作文評改方法過於簡單,批閱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改進文章的具體方法的提出,過分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導致學生的寫作趨向雷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問題則主要是小學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的表達,題目陳舊,寫作千篇一律,不具體,不真實,話題更是老生常談,只會一味進行機械模仿,缺乏創新,寫作中詞語匱乏,語言蒼白無力,只會說套話,說空話,沒有個性,不具備新鮮感。這正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兩難局面,也是一直以來限制小學作文教學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現狀,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二、解決措施
1.立足生活,積累素材
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條件,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擁有生活的體驗才會有創作的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讓小學生禁錮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模式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得存在,而寫作的過程也正是由觀察生活開始的,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學會抓住事物特點,並將生活中的瑣事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可以說,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義。新課標也強調寫作要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因此,教師應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加強實踐,開展實踐課,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中得到釋放,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孩子的獨特視角去創作,使屬於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寫作。
2.培養個性,大膽想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了作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們倡導個性,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形式,採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禁錮學生思想,阻礙學生發散思維,導致小學生作文趨向雷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是作文教學最主要的兩大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單純的灌輸,只能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要使小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風格,響應個性時代的號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由於小學生的想像力發展較早,受年齡影響,他們往往藉助幻想來理解周邊事物,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誘導學生進行想像,進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想像力,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強意境,創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個性化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作文訓練的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限制,勇於表露自己現貨的思想,強調真實情感,不進行命題,不限制篇幅,創設開放環境。
3.注重評改,加強指導
注重作文的批閱和評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批閱可分為教師批閱和學生互閱兩種形式。教師的評改對學生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講究評改的藝術,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層」評價,多採用激勵法,及時表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對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具體的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指導。學生互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改善自身的機會,逐步縮小差距,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在評改的同時也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學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評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教師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切實改變作文教學耗時低效的情況,使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加強課外閱讀,使作文教學變得愉快、生動。

❽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作文啟蒙教學

一、什麼是作文啟蒙教學?
「作文啟蒙教學」,也就是寫話,是讓學生在正式接觸作文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關於寫作的知識,掌握寫話的技巧,激發寫話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寫話動力,豐富學生的寫話內容,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寫話過程中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豐富自己的生活,全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並且淡化「作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進行寫話的作文教學法。
二、做好小學語文作文啟蒙教學的策略
1、熱情鼓勵,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和習作能力的內驅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悅地進行口語交際,自由寫作。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興趣貫穿作文的全過程,採取了不同方法和途徑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要創設輕松愉悅的寫作情境,把精彩的課本劇表演、激烈的小競賽、有趣的游戲、活生生的小動物搬入課堂,讓學生親身參與,在活動中獲得寫作素材,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要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古詩詞欣賞,每月出一期手抄報,每學期出一期班刊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語文教學行動,鍛煉他們的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勤練筆,逐步培養孩子們的寫作習慣,使得學生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作文。
2、加強積累,搜集素材
語文教學中,我們一直重視閱讀這條主線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典型課文和學生的優秀習作,引導學生在寫作的特點及方法上,加以理解和吸收。對於典型課文、精彩片段、形象貼切的比喻句、生動逼真的擬人句,都要求學生熟讀成誦。

❾ 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論文

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彙先行

「詞彙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 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於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彙」,其實施過程城裡鄉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城區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彙,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彙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學校,初步調查發現每個學生手上平均沒有一本象樣的課外讀物,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於積累的詞彙的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於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彙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督力度,那麼詞彙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彙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彙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培養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農村娃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

筆者在網上曾研讀過一篇題為《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題材出路就是:寫農村景色、寫農村語言、寫農村生活、寫農村變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錯的點子,可仔細想來,難道農村學生的作文只要把農村的一切寫好就大功告成了嗎?現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可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麼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並且筆者也的的確確為這個所謂的「新聞引路」構思摸索了近四年時間。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後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於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常從報刊、電視、網路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後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碩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本人對此非常贊同。那麼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一套尤其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有個「××人二三事」的作文習作,在指導前我在網上一下找了23個各具特色的同類型的例文,然後運用「農遠」的多媒體資源,在電腦中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層層駁繭,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最後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類型。由以上例文的講解指導,從而生成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創造性,而它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卻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我很慶幸自己在「循規」中不忘「尋變」,從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唉聲嘆氣。作文難,難在哪裡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願意寫作、樂於寫作呢?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於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彙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彙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採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後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鍾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筆者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作文的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