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
1、教學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及其實現》告訴我們:有些教師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再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2、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以有發展的空間。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3、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只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4、不注重科學活動過程中的提高設計,封閉型提問及無效提問較多《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及其實現》在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提出問題來引導幼兒探索,因此,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提高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能指向幼兒的操作、探索與思考,引發幼兒自由的表達、發揮。
2.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實施有效教學
一、以集體教學目標為基石,注重目標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整個學習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的准確定位成為成功預設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和關鍵。我認為,有效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實」:也就是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實在的合理的,如果目標本身就是虛的是不合理的,沒有以幼兒實實在在的發展為導向,那麼這節活動再「精彩」也仍然是無效的,有效教學的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要讓幼兒「跳一跳,摘得到」。其次,有效的教學目標要「細」:目標要具體、明確,可操作,必須陳述可看得見的行為,忌空洞誇大。另外,有效教學目標要「全」: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二、以教學引導為主線,注重教學過程的策略性與啟發性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引導。任何一次成功的集體教學活動都應當在目標的引領下以策略性的教學引導為主線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應做到選擇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通過恰當有效的提問引領幼兒自主學習。 三、以教學反思為保障,注重反思的針對性和教育價值 反思教學,是我們的必修課。有針對性的且有價值的反思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素質,而且能提高集體教學的效果,從而使教學達到高效性。反思不只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思考。一次教學活動之後,一定要思考一下:我所確定的目標是不是已經促進了孩子的多元化發展?我所選擇的材料是不是達到完成目標的最佳材料?有沒有更適宜、更簡便的其他材料?我所用的教學策略和提問引導是否適當、有效、恰到好處?是否能引發幼兒作深層的思索與探究?每一個環節是不是有必然的聯系,缺一不可?整體時間的安排是否合適?核心環節的感知與質疑、探索與發現等時間是否足夠?有沒有給幼兒相互交流和討論的機會與時間? 有效教學的內涵其實是很豐富的,以上只是我的粗淺認知。今後,我還應深入學習有關有效教學的理論,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有品位的教師。
3. 探究如何開展幼兒園社會領域教學活動
幼兒園社會領域的集體活動應結合三百六十行工作,
進行參觀、請各行各業的人來進行講解。
在孩子們有了經驗後再進行集體活動的參與比較好。
4. 幼兒園社會教研的意義
(內容來自網路)
教育科研工作是幼兒園立園之本、興園之策、強園之路。教學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軸心,而教育科研工作應是教學工作的核心。為此,我園科研工作立足本園實際,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中心,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各位老師的參與下,扎扎實實的開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我們全園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建構出具有實踐與推廣價值的園本課程,探索出一條課程園本化的建設之路。
一、教科研的管理
教科研是幼兒園不斷前進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教師對教育規律的深入探究,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現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由之路。
記得一位園長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真學術,才有真教育,有真學問家,才有真教育家。他們的學問或是學術適宜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為背景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自然就有超出一般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氣質」就是課堂教學的真諦所在,它是以「真學術」、「真教育」為底蘊,也就是說要有教科研能力,沒有教科研能力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因此,制定必要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是規范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幼兒園跨越式發展,提升幼兒園辦園品位的需要。根據我園開展教育科研的現狀及取得的成績,我們修訂了幼兒園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並組織教師進行了專門的學習,使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從制度上得到保證,發揮它的規范作用、指導作用和監督作用。
首先成立了科研組,由園長主管、業務園長主抓,科研組成員由在職一線教師組成,在不斷的教育科研實踐中培養和發展了一支強有力的研究隊伍。為了促進教改科研工作,提出了「向科研要質量」的口號,在科研工作中實現了教育科研神秘化向大眾化轉變,從理論向實踐科研轉變,從個體科研向集體科研轉變,從單純寫教研論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轉變;其次為了完善幼兒園科研製度,還制定了《科研崗位職責》、《幼兒園科研常規管理制度》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從各方面對學校教育科研活動進行了要求和規范;再次我們堅持做好各項常規工作,如:結合區教育局、區進修校科研室的中心工作、不定時的召開科研工作會,研究、布置科研工作;科研組每月堅持上旬、下旬的學習制度;教師經常閱讀和研究教育、科研理論的有關文章;教師根據本學年組的小課題寫專題小結;為幼兒記錄成長檔案;科研組經常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二、教科研的研究
轉變教師觀念,建構園本課程。對理論、業務學習做一些改革與嘗試。一方面,向大家推薦一些好文章,教師可根據需要利用業務學習的實踐學習,並收集有價值的資料。以便「為我所用」。另一方面,組織教師一起來開展業務學習論壇,形成一種研究性的業務學習,大家一起來分析文章的精髓,結合教育實踐談體會與啟示,提出相關的問題與思考,在集體探討、質疑、辯論等一些列思維互動過程中,教師建構自身的現代教育理念框架。我園的《注重遊戲 輕松美育》課題於2005年3月結題,幼兒園被評為國家級美育先進單位;實驗課題《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於2006年5月解題,幼兒園成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在2006年我園承擔了國家級實驗課題「以園為本的教研製度建設」,全園教師共同探討「如何在幼兒園、家庭、社會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幼兒園與家庭的雙邊教育」。目前我園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心理素質養成教育研究》子課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通過強化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更多的教師正走向研究型教師之路。有多名教師獲得了省、市、區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的稱號,多次優質課評比一等獎。所有這些,都得益於這些年來重科研、深入開展研究的結果。
教育與科研結合,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都已經掌握了一些正確的教育觀念,但在實踐過程中,卻並沒有將理念在自己組織的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究其原因是理論與實踐脫節。為此我們轉變做法,在教師業務學習中,請教師觀摩各種活動,進行各種案例研討活動,並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交流看法,最後形成共識,這樣使教師明白,幼兒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凡是幼兒能想的,就讓他自己去想;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去做。以充分的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牢固樹立以幼兒為主體的觀念,促進觀念與實踐的統一。同時,為了幫助教師能獲得最新的信息,每次參加外出參觀、學習、培訓活動的教師都要將自己學習的最新理論製作成PPT,在業務學習的全園大會上進行講解,與大家交流分享,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從中吸納好的東西為我所用,使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通過先進的理念和他人的經驗對照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園長和主任將到省里參加培訓的內容――如何學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後,立即將新思想、新精神帶回來與全園教師進行分享,在市區還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時便率先垂範帶動大家學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合《指南》進行剖析、應用。讓科研活動的學與思、教與研的有機結合,重視學習與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幼兒園教師整體的理論水平。
三、 教科研遵循的原則
要實現從辦園思想到辦園行為的演繹過程,必須打破長期以來的以經驗來指導管理行為的模式。必須採用科學的思想方法來建構自己的管理方略。我們堅持以科研為先導,全面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遵循了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們努力營造寬松、愉悅的研究氛圍,廣開言語,活動中將近階段的工作重點、熱點拿出來進行討論。如:在幼兒園創設區域角的活動中,每位教師都從自己的理解、體會來領悟哪些活動更適合本班幼兒,如何進行班與班之間的調整、更換,更有利於資源的再利用。
2、遵循互動式原則。
互動式教育積極的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雙向溝通,鼓勵教育者積極參與反應和創造。交流是一種社會的互動,也是一種信息的互動。本學期,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們結合幼兒園特點,開展了小課題《幼兒園的教育安全》、《幼兒園與家長間的雙邊教育》、《區域環境的創設》的研究,初期制定實踐研究目標及實踐研究活動內容,通過實踐不斷改進目標,努力完善課題實施效果。
3、堅持「實踐――反思――在實踐」的原則。
「實踐――反思――在實踐」是教師研究的關鍵,教師研究和理論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為了改進教育工作,我們的研究是:為了教育的研究,具體來說,教師進行「實踐――反思――在實踐」是為了促進教師對其行為的理解,使教育活動更趨於專業化,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在參加全市青年教師觀摩教學大賽的活動中,劉嬙老師的一節教學活動就是通過實踐――授課教師的個人反思――教師集體共研,在此基礎上,劉嬙老師又進行了教學展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獲得了專業技能的提高,也是我們在進行科研活動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4、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自我提高意識。
提高教師素質,關鍵就是讓教師樹立其終身學習的意識。我們藉助於園內的市、區、園骨幹教師,讓她們接受更多的學習機會,武裝她們的教育理論思想,提高她們的教學能力,並在園內發揮她們的骨幹作用。以點帶面,促進其他教師的共同成長。
總之,重視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辦園品味。科研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通過科研活動,可以暢通信息渠道,是教師從中獲得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培養和鍛煉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理論性轉變。
5.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一、以集體教學目標為基石,注重目標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是整個學習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的准確定位成為成功預設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和關鍵。我認為,有效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實」:也就是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實在的合理的,如果目標本身就是虛的是不合理的,沒有以幼兒實實在在的發展為導向,那麼這節活動再「精彩」也仍然是無效的,有效教學的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切忌定位過高或過低,要讓幼兒「跳一跳,摘得到」。其次,有效的教學目標要「細」:目標要具體、明確,可操作,必須陳述可看得見的行為,忌空洞誇大。另外,有效教學目標要「全」:要有整合的思想,關注教育的多重價值,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 二、以教學引導為主線,注重教學過程的策略性與啟發性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引導。任何一次成功的集體教學活動都應當在目標的引領下以策略性的教學引導為主線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應做到選擇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幼兒學習興趣,通過恰當有效的提問引領幼兒自主學習。 三、以教學反思為保障,注重反思的針對性和教育價值 反思教學,是我們的必修課。有針對性的且有價值的反思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素質,而且能提高集體教學的效果,從而使教學達到高效性。反思不只是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應該是更深層次的思考。一次教學活動之後,一定要思考一下:我所確定的目標是不是已經促進了孩子的多元化發展?我所選擇的材料是不是達到完成目標的最佳材料?有沒有更適宜、更簡便的其他材料?我所用的教學策略和提問引導是否適當、有效、恰到好處?是否能引發幼兒作深層的思索與探究?每一個環節是不是有必然的聯系,缺一不可?整體時間的安排是否合適?核心環節的感知與質疑、探索與發現等時間是否足夠?有沒有給幼兒相互交流和討論的機會與時間? 有效教學的內涵其實是很豐富的,以上只是我的粗淺認知。今後,我還應深入學習有關有效教學的理論,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每天能多學習一點,多反思一點,多提升一點,多改變一點,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有品位的教師。
6. 如何開展中班的社會領域活動教研
社會領域教育活動是在一定教育目標指引下,運用一定的方法、採取一定的手段、選擇一定的形式作用於教育對象,使教育對象在社會性方面獲得發展的過程,即達成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的過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
游戲是一種復雜的活動,從教育的觀點看,游戲和學習及教育有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由此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游戲符合幼兒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所以在社會教學中,將游戲滲透到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想像、探索和智慧,是身體和個性在歡樂和喜悅中發展起來,讓游戲真正有效地實現其獨特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一、用游戲的趣味性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運用游戲進行社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用游戲的趣味性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更多的關注。因此,在社會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便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
如:根據社會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變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有一個節目是:一人表演動作,不能出聲音,然後讓另外一個人猜一猜表演的是什麼。為了使幼兒養成遵守游戲的規則,就可以利用這個游戲形式,在社會活動中設計游戲「表演猜猜」,游戲中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則,不能出聲音,通過想像,只能用自己的動作進行表演,請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自己表演的是什麼。在活動中,幼兒躍躍欲試,自始至終參與活動的興趣很高。通過游戲,不但使幼兒的想像力和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又能適合不同的個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在游戲中,他們會為了參與游戲而控制自己的行為,參與游戲的興趣也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則,約束自己,擺脫了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
二、用游戲的精妙性來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運用游戲進行社會活動教學,教師注意游戲要有情緒和精妙,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慾望,使游戲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發揮出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促進教學的功效,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如:小班的孩子大多數是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對幼兒園陌生的環境、老師和小朋友又有恐懼心理。為了使幼兒較快的熟悉幼兒園的一切,在社會活動《愛上幼兒園》中,運用「坐汽車」的游戲,教師和孩子隨著汽車喇叭的滴滴聲,請孩子自報姓名,買票一個個坐上車。接著教師邊開車邊為幼兒介紹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教師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形式活潑、生動,讓幼兒感受到了與老師一起游戲的快樂,這樣,一下就拉近了老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有了平等、寬松的師生關系,也培養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友好感情,讓幼兒喜歡老師,老師也成為了他們的朋友。
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是放鬆的,他們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也敢於大膽表現,大膽想像,並進行實踐,幼兒也在慢慢消除恐懼感,從而喜歡上幼兒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用游戲來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導者
運用游戲進行社會活動教學時,教師要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導者,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於游戲的整個過程,促進幼兒認知全面的發展。所以,教師在社會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將這些要求完全滲透進去,只有這樣,才能把社會活動完全做到游戲化。因此,教師要事前了解活動的過程,設計好活動的內容,將教學活動游戲化,將感知活動貫穿在社會活動過程中。
如:幼兒期是幼兒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幼兒的態度、習慣、個性都處在奠定時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資源,擴大幼兒的道德認識,培養他們豐富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鍛煉堅強的道德意志。有利於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大班社會活動《香香的路》中,運用游戲貫穿,首先讓全體幼兒戴上眼罩,使幼兒體驗一下什麼都看不見的感覺,從視覺方面體驗一下盲人生活的不便;接著請一人戴上眼罩扮演盲人,請其他小朋友運用生活經驗說一說,應該怎樣來幫助盲人;最後請幼兒用行動來幫助「盲人小朋友」做事情。游戲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加上自己的想像,很快進入角色,再現他們所見到的事情,使幼兒親身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使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和和積極情感。
寓教於樂、寓社會教育於游戲之中,游戲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幼兒在游戲中會遇到困難,但是由於對游戲的興趣,他們會不斷地去做,因為,他們注重的是游戲的過程和游戲帶來的快樂;在游戲中通過相互交往,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必須互相理解;幼兒為了參與游戲,就必須遵守規則;游戲中同伴的交流使孩子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了表達,豐富了詞彙,學會了運用一些禮貌用語。游戲中孩子們在悄悄的變化著,形成了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以生活為載體,提煉出適合孩子的游戲,並充分利用各種游戲形式,調動孩子多種感官的參與,強化感知,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總之,根據社會領域教學活動的特點、幼兒的年齡特點,合理、恰當地運用游戲進行教學,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獲得豐富經驗和體驗的重要途徑,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