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提綱
初二物理 復習綱要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如圖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運像變小」
口決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隨著物距變;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七、質量和密度
1、質量
(1) 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 )。常用單位有噸(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義
(1) 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 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 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4、力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1N大小相當於拿起2個雞蛋的力。
5、力的測量
(1) 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2) 彈簧秤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
6、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1) 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在零刻線上
(2) 讀數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
9、力的圖示的做圖方法
(1) 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
(2) 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
(3) 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
(4) 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6) 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圖
某些情況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體的受力情況,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則可以畫力的示意圖。
11、重力的概念
(1) 定義: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②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2)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另外一個力,它只不過是替了原來作用的兩個力,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還受到合力的作用。②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須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否則求合力無意義。
14、力的合成
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是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與兩力的方向相同
數學表述:F合 =F1 + F2
(2)當兩下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差,方向為較大力的方向
數學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Ⅱ 初二的物理知識總結滬科版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如圖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圖)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如圖)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運像變小」
口決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隨著物距變;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七、質量和密度
1、質量
(1) 定義: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它的質量是確定的,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
置,狀態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kg )。常用單位有噸(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質量的測量
生活中稱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里,用天平稱質量,其中包括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② 調節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③ 估計被測物的質量,把被測物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
①天平調好後,左右兩托盤不能互換,否則要重新調節橫梁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秤量
③砝碼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鑷子,以免因為手上的汗而腐蝕砝碼
④ 保持天平盤乾燥、清潔。不要直接放潮濕或有腐蝕性的物體。
(3) 天平的稱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測量的最小質量數,就是標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數。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是kg/m3,實驗中常用單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義
(1) 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 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 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 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 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4、力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來表示。1N大小相當於拿起2個雞蛋的力。
5、力的測量
(1) 工具: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2) 彈簧秤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
6、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1) 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在零刻線上
(2) 讀數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
9、力的圖示的做圖方法
(1) 畫出受力物體:一般可以用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圓圈表示。
(2) 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且畫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的接觸面的中點,如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接觸或同一物體上受二個以上的力,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的幾何中心。
(3) 確定標度:如用1厘米線段長代表多少牛頓。
(4) 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起,按所定標度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用來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線段的末尾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6) 將所圖示的力的符號和數值標在箭頭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圖
某些情況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體的受力情況,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則可以畫力的示意圖。
11、重力的概念
(1) 定義:地面附近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它的受力物體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②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其中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2)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另外一個力,它只不過是替了原來作用的兩個力,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還受到合力的作用。②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須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否則求合力無意義。
14、力的合成
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當兩個力方向相同是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和;方向與兩力的方向相同
數學表述:F合 =F1 + F2
(2)當兩下力方向相反時,其合力的大小等於這兩個力之差,方向為較大力的方向
數學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Ⅲ 初二物理下冊復習提綱(滬科版)
一、大氣壓復習提要:
1.大氣壓定義:大氣產生的壓強,叫大氣壓。
2.大氣壓產生的原因:地球周圍大氣受重力作用。
3.常見的大氣壓現象及應用:
⑴圖10-25、10-26、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⑵吸管、茶壺蓋開小孔、吸盤式掛鉤、鋼筆吸墨水、注射器吸葯液等。(會分析,解釋)
4.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無液氣壓計)
5.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⑴圖10-27,說明大氣壓能支持一定高度的水銀柱,大氣壓的值與這個高度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平衡,即大氣壓的值等於這個高度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也就是:
P大氣壓=ρ水銀gh
⑵上式中,h指的管內水銀面到水銀槽內水銀面的豎直高度。在管子傾斜時,不能把順著管子測得的兩水銀面之間的距離作為h。
⑶影響大氣壓測量值的因素:
① 管子上方不是真空(偏小)
② 在不同高度測量(越高越小)
③ 以傾斜管子中的水銀柱的長度作為h。(偏大)
⑷1atm=1.013×105Pa(F浮=,式中h=0.76m )
6.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規律:高度越高,大氣壓的值越小。在海拔2000m以內,每升高10m,大氣壓的值降低111Pa。或每升高12m,大氣壓的值降低1mm水銀柱。
氣壓與沸點的關系及應用:
⑴圖10-30,a、b兩圖分別說明什麼?
⑵液體的沸點隨液體表面的氣壓增大而升高,隨氣壓減小而降低。
⑶高壓鍋的原理及降低液體沸點的方法。
7.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及應用:
⑴圖10-38、39說明什麼?(分析)
⑵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越大,體積越小,壓強越小,體積越大。
⑶應用:打氣筒,抽氣機,空氣壓縮機,車輛氣動門等。
復習題:書:P167-168 2,3,5,8
練習冊:§10.4 §10.5 綜合練習:1.2.7.8.18.22
二、浮力復習提要:
1.浮力的概念: 書P174 (注意:液體不要說成水)
2.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是水、煤油、酒精、水銀或其它液體等)
3.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會受到液體對它的浮力,它也會對液體產生壓力。(力的作用是相互)
4.阿基米德原理:書P176 L8-10行(要完全敘述,不能只記後半句)
5.阿基米德原理的幾個有用的推論:
⑴對同種液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體積相等,浮力相等;
⑵對浸沒在不同液體里的體積相同的物體(或同一物體分別浸沒在不同液體里),液體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⑶對受到浮力相等的物體,V排越大,ρ液越小(如同一物體,漂浮在不同液體上,浮力不變,液體密度越大,則浸入液體的體積越大。例:船開進不同的海洋,密度計漂浮在不同的液體上)
6.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差。
F浮= F向上- F向下(會利用P=ρgh,F=PS計算物體上下表面受到壓強和壓力)
7.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⑴物體的浮沉取決於物體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況。
⑵對浸沒在液體里的物體:當F浮>G物(或m排>m物),物體上浮;
當F浮<G物(或m排<m物),物體下沉;
⑶當F浮=G物(或m排=m物),物體漂浮(則ρ物<ρ液,V排<V物)或懸浮(則ρ物=ρ液,V排=V物);
註:如果物體浸沒在液體里上浮,最後將會漂浮,此時V排<V物;
如果物體浸沒在液體里下沉,最後將會沉在底部,此時V排=V物
⑷應用:輪船、密度計、潛水艇、升空氣球、浮力選種、測人血密度等。(書180-181)
8. 有關浮力問題的解題思路
浮力問題是力學的重點和難點。解決浮力問題時,要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一般情況下選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為研究對象。
(2)分析物體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壓力等。
(3)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明確物體上浮、下沉、懸浮、漂浮等。
(4)列出各力的關系方程和由題目給出的輔助方程。如體積間的關系,質量密度之間的關系等。
(5)將上述方程聯立求解。通常情況下,浮力問題用方程組解較為簡便。
(6)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9.幾種計算浮力的方法:
⑴ 當已知物體重力G和它在液體里時的視重F`時:F浮=G-F`
⑵ 當知道排開液體的重力時,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當知道排開液體的質量時,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形公式:F浮=m排g、
當已知液體密度和浸入液體的體積時,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變形公式:F浮=ρ液gV排
⑶ F浮= F向上- F向下(浮力產生的原因)
⑷ F浮=G物或F浮=m物g(當物體漂浮或懸浮時)
10.實驗題:利用浮力知識測密度
例1:利用彈簧測力計、水、燒杯測量小金屬塊的密度
分析:當金屬塊浸沒在液體中時,金屬塊的體積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則金屬塊的重力和它排開液開液體的重力(即它所受的浮力)之比與金屬密度和液體密度之比相等。本題中,因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和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即可推算出金屬塊的密度。
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公式:F浮=G-F`,G/ F浮=ρ金:ρ水,ρ金=G/(G-F`)×ρ水
例2:利用量筒、水、大頭針測量小木塊的密度
分析:當木塊放入水時,木塊會漂浮在浮在水面上,此時木塊所受的浮力與木塊的重力相等,則木塊的體積V木和它漂浮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與木塊密度ρ木和水的密度ρ水成反比。本題中,因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量筒測出木塊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再利用大頭針將木塊完全壓入水中,測出木塊的體積V木,即可推算出木塊的密度。
步驟: ①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讀出量筒示數V1
②將小木塊放入量筒內的水中,讀出此時示數V2
③用大頭針將量筒中的小木塊完全壓入水中,讀出讀出此時示數V3
公式:V排= V2- V1,V木= V3- V1,ρ木=(V2- V1)/(V3- V1)×ρ水
例3:利用彈簧測力計、水、燒杯、小金屬塊測量未知液體的密度
分析:當金屬塊浸沒在不同液體中時,金屬塊排開的兩種液體的體積相等,則金屬塊排開兩種液體的重力(即它在兩種不同液體中所受的浮力)與這兩種液體的密度成正比。本題中,因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和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1,及它在未知液體中受到的浮力F浮2,即可推算出未知液體的密度ρ。
步驟: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G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水中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
③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金屬塊在未知液體中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2
公式:F浮1=G- F1,F浮2=G- F2,ρ=(G- F2)/(G-F1)×ρ水
復習題:書:P177 2,3,4;P178 1;P181-182 1,2,3,4,5;
P182-183 練習題 全部
練習冊:§11.1 §11.2 §11.3 綜合練習 全部
Ⅳ 滬科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這東西網上找不到的
Ⅳ 初二下學期物理公式總結。 滬科版
G=mg
v=s/t
力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F:力N)
浮力公式(第七章)
(1)F浮=G-F (稱重法) (2)F浮=G (漂浮、懸浮法)(p137)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 V排 (排水法)
杠桿的平衡條件(第九章p166)
F1l1=F2l2 ( F1:動力N;L1:動力臂;F2:阻力N; L2:阻力臂,L1、L2應同單位)
八、滑輪(組)公式(第九章p171-173)(不計繩重和摩擦)
(1)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N; G物:物體的重力N;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m; h:物體升高的距離m) (2)動滑輪:)G(2
1F動物
G S=2h (F、s、h、G物:同上, G動:動滑輪的重力N)
(3)滑輪組:)G(n
1F動物G s=nh(n:有n段繩子承擔物重,其餘同上)
1)功
a、普適W=Fs (W:功J,F:力N,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m)(p176) b、把物體舉高時W=Gh c、通過功率計算 W=Pt (2)功率(p179)
Fvt
Fs
tP
(一般)W (P:功率W;t:時間s;F、 s:同上,v:速度m/s) (3)有用功(p181)
W有=Fs=Gh(與功相同) W有=W總-W額(有用功=總功-額外功)
(4)總功(p181)W總=FS (F:總動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W總= W有+W額
(5)機械效率(p181) %100WW
總
有 (η:機械效率,一定小於1)
Ⅵ 滬科版初中物理的實驗計劃是什麼
編寫原抄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1.從自然與生活現象引入問題。通過探究尋找規律,然後介紹知識在生活、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將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七大要素)滲透於不同章節,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不僅學習知識技能,還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養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學科間的滲透、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的融合,以便學生學習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客觀了解科學的社會功能,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4.教材欄目豐富多彩,有「迷你實驗室」、「實驗探究」、「討論與交流」、「信息窗」、「請提問」、「實踐活動」、「作業」,書中插圖形式多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教材的語言簡潔而有詩意;插圖充滿童趣和富有時代氣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現象和實驗事實情景鮮明、富有沖擊力;教材的結構體系循序漸進、台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