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最突出的問題和困難是什麼
最突出的問題和是:能吃苦耐勞的幼教老師越來越少;國家關注幼兒教師不夠、地位相對較低、待遇不高。 存在的困難是:家長對幼兒教師行業理解不夠,普遍對孩子比較弱愛。
Ⅱ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對幼兒特點把握不準。主要表現:如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一些注意力很難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們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對這樣的孩子,一些新教師會一點辦法也沒有,當眾批評他們,甚至還會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們。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這些孩子就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種種原因不會或不願與別的孩子說話交往。老師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從而不經意冷落了這些孩子,長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Ⅲ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實踐中遇到什麼困難,存在哪些困惑
困難就是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以及如何組織領導學生群體。
這是幼兒教學兩大難題。
Ⅳ 幼兒園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思想,以主題活動為主要活動模式,以分科教學和區域活動為輔助形式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至今,回首我們走過的道路,為我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上的改革和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地時,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教師在教育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當下"尋找解決教學問題的大策略"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明顯趨勢,要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就必須深刻挖掘幼兒園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化"概念模糊
我們一直在摒棄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盡管有幼兒園領導和部分老師通過各種形式學習了"小學化"對幼兒成長的危害,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在理解上有偏差,導致在教育內容上也一律不準體現小學內容。其實我們反對的是小學化模式而不是完全小學化內容。比如在大班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就穿插了一些數的認識、點數、數的分解等小學一年級的內容,關鍵是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知識以幼兒的形式教給幼兒,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擺一擺、玩一玩、動一動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理解反對"小學化"是反對灌輸式、無游戲式、無可操作教具的小學化模式而不是教育內容。
二、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
因為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經常會說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所以導致老師本末倒置。在活動中老師們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新穎性,不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以中班科學"認識天氣符號",活動中教師安排了幼兒聽音樂感受不同的天氣狀態。由於幼兒缺乏對音樂的感知,一時難以快速地把聽到的音樂與不同天氣狀態相匹配。因此,多數幼兒不會分辨,最後只好由老師告之答案。看是形式多樣又新鮮,但是完全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樣的教學形式是無法達到活動目標的。
三、只關注幼兒的動手參與,未引導幼兒的思維參與,
動手是幼兒的活動模式之一,是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有效途徑。有的教師只注重提供給幼兒大量的材料,而忽視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參與,導致雖然參與動手活動了,但是無論在經驗獲得、成功體驗和智能發展上都沒有收獲,也就是幼兒在知識、技能、情感上的三維目標沒有完成。以大班科學探究活動"自製飲料"為例,老師在示範配製飲料、介紹了提供的操作材料如:果珍、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說:"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選用材料製作飲料。"操作時,小朋友們都在忙著動手將這個材料、那個材料放入杯中,會盲從性的選擇,,忙得不亦樂乎,還不時地有孩子在品嘗自製的飲料,有的送飲料給老師看,有的告訴老師自己的飲料很難吃。當老師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配製的?",竟沒有一個幼兒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蘇打和檸檬酸。活動中,教師准備了大量的材料,孩子動手操作也忙得很樂呵,而在配製的過程中老師是讓幼兒感知認識,還是獲得經驗呢?在整個操作活動幼兒是在忙於將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動作慢了讓他人用完了,根本無心去思考怎樣配製才好吃,無法去關注自己配製過程的變化,經驗從何而獲。是讓幼兒體驗成功嗎?可是幼兒配製出來的飲料沒有一個是可以讓他自己連喝兩口的。可見這樣的操作活動看似幼兒動手操作了,並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仔細想想就要認真推敲這樣的活動我們到底是讓幼兒發展什麼?所以我們在讓幼兒動手參與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幼兒思維的參與,讓幼兒的智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只關注幼兒主體性,忽視教師的主導性
在幼兒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更多關注幼兒主體性的實現。但是我們更要清楚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導幼兒才能最大化的實現幼兒的主體性。如大班"復習幾何圖形"教學活動,老師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變各種圖形。操作前,老師:"下面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說都"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長方形沒有一個,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佔了相當一部分。教師如果在幼兒動手操作前和操作時進行適時的引導相信結果會很不同。
上一頁12下一頁
上一篇:小班幼兒的快樂建築活動
下一篇: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最新課件下載
幼兒園中班多媒體科學:水的秘密
幼兒園中班多媒體美術《有趣的手指印畫》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育——蔬菜品種多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課件:大家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大樹媽媽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多媒體手指游戲《兩只老虎》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鈴鐺說話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多媒體手指游戲《蘿卜房》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誰在叫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手指游戲課件:我的小手變變變
Ⅳ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最突出的問題和困難是什麼
教育教抄學工作中
3.組織襲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Ⅵ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教師易於忽視幼兒生活活動的價值
幼兒教育活動實際就是寓教於樂,由於幼兒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都比較弱,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對於幼兒思維與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幼兒活動就是要從幼兒這些特點出發,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思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幼兒教育的生活活動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顯著,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看到生活活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保護過渡,導致活動失去意義,幼兒多於順從,過於依賴,教師權威性太強,幼兒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會完全迷失在教師的威懾力中,這種現象當然上了小學之後會更加明顯.
2、幼兒喪失了在游戲中的自主權
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動手能力,並從幼兒年齡以及身體的特點出發制定各種游戲活動,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資源是作為主要的特徵,也就是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但是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卻忽視了這個問題,很多游戲都是教師自己設定的,幼兒並沒有主動權,活動基本是教師實現教學的一個固定環節,幼兒無法自主選擇,因此幼兒天性無法得到得到釋放和發展,只能夠在模式化的活動中玩耍,活動的教育意義並不大.
3、教學活動忽視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學應該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活動中,通過幼兒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場景實現教育,從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中獲得生活經驗,拓展幼兒能力,但是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重視活動中生活經驗的培養,因此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的策略
1、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大量的活動實踐中發現,很多孩子十分活潑,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喜歡游戲,但是在學校就寡言寡語,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為孩子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消除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感,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必須多媒體教學方法、音樂游戲法等,這些都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再快樂中學習.
如:學習「雲」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並配有動畫,和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游戲活動,並讓同學們聆聽思考問題――雨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影片,注意力一下子就會被吸引,對於音樂的興趣進而增加,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升了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聽辨能力以及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學習更加原因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大大的激發了求知慾望.原本枯燥的課堂環境變得更加活潑,親切,孩子也更加喜歡學習.
2、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
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幼兒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學生一樣一直坐在椅子上老老實實的學習,他們需要游戲,需要動手動腦,想要更多的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幼兒教師除了具備能歌善舞這樣的傳統教學素質之外,還應該具有開發性的教學意識,讓學生更多的去親近大自然,去看、去聽、去觀察,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Ⅶ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哪些困惑
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創造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關鍵。那麼,如何結合教育實踐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呢?最新的理論研究表明,「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且「教師的學習也和兒童的學習道理一樣,不是靠外部的灌輸,而是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究、研究、發現,不斷吸收同化各種信息,從而建構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過程。」據此,我們依託國家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改善在職幼兒教師培訓過程與方式的研究」,嘗試進行了結合課題研究,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為背景開展研討的探索,並初步建構了一套讓教師在研討中獲得教育策略的活動方式。 一、課題班教師間的研討 課題班教師的研討旨在引導教師從教育的細微環節入手,嘗試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策略。以往各班的三位教師基本是各自完成份內的教學工作,很少進行以教學實踐活動為背景的交流與溝通。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要求課題班的教師作為一個研討的小集體,應及時就本班的教育活動目標及活動進行情況進行溝通和小結。面對教師一開始出現的畏難情緒,我們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學會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開始,嘗試從分析問題做起。以下是小班課題班教師的研討記錄: 開學兩周了,我們發現情緒已穩定下來的幼兒又出現了波動。為什麼會出現反彈的現象呢?為盡快讓幼兒的情緒穩定下來,我們三位教師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有:受委託的教師頻繁進入班級;孩子的家長趴窗看孩子;提前接孩子的家長進入班內;教師情緒浮躁,工作條理不清。問題的症結找到後,我們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2.藉助幼兒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取的組織方式、投放的活動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是否適宜,並在反思中尋求更為適宜的教育策略。以下是實驗班教師的教學筆記: 開學快四周了,孩子們逐漸喜歡上了區域游戲。可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在游戲中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得很緊,想得到的東西伸手就搶。經我們三位教師研討,確立了本周活動主題「我的玩具大家玩」,以幫助孩子學會從別人那裡借東西的技能。比如,在一次活動中,對一位捨不得帶玩具、但又總是搶別人玩具的幼兒,我們採取了以下引導策略:制止搶的行為,並告訴他這樣做是得不到玩具的;幫他支「招」,讓他試著和對方協商;示範救,即我們有意當著他的面向別人借東西,教他學習借東西的技能。在我們的鼓勵下,他終於從夥伴那裡借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第二天,這位小朋友還主動帶玩具開始與別人交換著玩。我想,這些做法得益於我們相互間的研討。 課題班教師間的研討,能促使教師更關注幼兒的行為,並能針對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幼兒的繪畫作業為何千篇一律?怎樣引導孩子支搜集信息?怎樣引導小班孩子學習觀察?怎樣教中班幼兒學畫支搜集信息?怎樣教中班幼兒學畫正面人?等都成了課題班教師研討的主題,並在研討中逐步獲得了教育教學的策略。 二、課題組教師間的研討 課題組教師的研討旨在站在教改的前沿,解決課題研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過去研究課題的教師往往「埋頭」研究,缺乏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十五」課題研究期間,我們要求課題組的教師加強研討,並在研討中充分體現實踐性與互動性。實踐性表現在研討的問題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互動性則表現在研討主體間的相互作用。具體的研討主要包括: 1.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反饋到課題組,在集體研討中尋求教育教學策略。 在圍繞課題進行的實踐過程中,教師的預想方案在實施中常常會遇到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大多是課題研究中的突出問題。比如,在進行「互動牆飾」研究時,大班課題組首先就「主題如何確定」進行了研討。大多數教師認為,大班原來關於恐龍的牆飾主題遠離現實生活,建議換一個新的主題,並預想了「多彩的夏季」、「科學探索」、「環保」等主題。有位教師帶著課題組的建議准備給原來關於恐龍的牆飾重新布置,結果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教師的意料:他們不僅喜歡恐龍牆飾,而且對恐龍的關注程度及有關恐龍的相關知識遠遠超出教師的預測。該教師將了解的信息反饋到課題組後,課題組教師在研討中形成了新的認識,即主題的確定應尊重孩子們的意見;關注孩子生活中的真實反應,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新主題。類似的研討活動,使課題組教師能站在理論的高度,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彼此質疑和交流的過程中拓展思路,在探入的思考和分析中,最終獲得教育教學的策略,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2.就共性問題組織課題組教師討論,讓教師在集體反思中改變教育教學策略。 在課題研究中,作為課題研究的組織者應及時捕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引發教師的思考。比如,在課題進行的初期,由於組織者對教師強調了記錄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忙於記錄孩子在活動中的信息,卻忽略對孩子學習的有效引導。為盡快解決這一問題,課題組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孩子學習時老師記流水帳嗎?」的研討活動。問題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教師的反響。通過研討、反思,大家一致認為: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因此,教師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必要的,記錄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但關鍵是要考慮記錄哪些信息才是有價值的。同時,在研討中大家還相互交流了記錄和收集信息的有關方法和技巧。 為了更好地發揮課題研究的效益,我們還要求非課題班或課題組的教師結合課題研究的成果,學會分析自身的教育行為,內化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策略。比如,結合研究,我們為每個班的教師都設計並提供了「自然角評價參照標准」「集體教育活動評價參照標准」「氣象角評價參照標准」「互動牆飾評價參照標准」等,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行為進行自評。教師的自評不僅使他們看到了成績,增強了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將教師從一個狹小的世界帶到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發現自己的不足,為教師的主動發展注入活力。 結合課題進行的研討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每位教師參與研討的積極性,突出了在研討中教師的主體性,教師間的合作性、互動性及研討活動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教師的成長因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性,我們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Ⅷ 目前幼兒園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問題
(一)家庭教育的誤區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讓孩子增加一些藝術細胞,便糊里糊塗地給孩子報名打著「藝術特色」的牌子的幼兒園,即便幼兒園沒有開設藝術教育課程,家長也會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特長班去,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課堂上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 1、藝術教育等同大雜燴 很多家長對藝術教育根本弄不明白,他們認為,藝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到課堂之外更多的東西,還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如「國畫」、「小提琴」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這樣的教育中成為全才,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使得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快樂的出發點,到最後卻成為孩子沉重的負擔。 2、藝術教育成了技能訓練; 很多家長知道重「術」不重「道」是現在藝術教育中最常見的通病,但還是不自覺地拿彈得好不好、畫得像不像等作為孩子藝術教育成果的衡量標准,而忽視了孩子藝術修養審美情趣的提高,不少家長都認為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附屬名,學好藝術可以為各類考試添加籌碼等,使藝術教育成了技能訓練。 3、拿專業水平要求孩子。 我們知道,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給孩子樂趣,並不是讓孩子過早地達到專業水平。但有些家長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從而拿一套專業人員的標准來衡量藝術教育的成果,而忽視了藝術教育和純粹的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不同,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藝術水平,但這和幼兒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的初衷並不一致。 (二)幼兒園教育存在的誤區 藝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天生就有熱愛和探索藝術活動的傾向,只是這種自然傾向被後天非自然的強化和訓練,大多無法繼續保持,往往被限制甚至被扼殺。主要表現在: 1、指導思想方面傳統落後 (1)技藝訓練為中心 長期以來,許多幼兒教師已經形成一套以技藝訓練為中心的外顯或內隱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這些教師在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在制定教育活動目標、設計教法,還是組織教學,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藝訓練的目標上。他們重視幼兒的正確描寫、製作和表演能力,卻忽視幼兒自身對藝術的感受和表達,這就扼殺了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創造力。 (2)教師為中心 當前,我們的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仍然跳不出幼兒圍繞教師轉的怪圈。「教師讓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師是絕對的權威,是萬能的知識技能的傳播者。教學活動由教師支配,教師讓幼兒觀察、模仿、記憶及回答事前教師准備好的問題,幼兒只能在裡面打轉轉、不能跳出來,即使是跳出來了,教師又馬上拉回去,幼兒只能被迫放棄個人「異端」的想法和探索行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只會扼殺幼兒的創造力,對幼兒的成長在害無益。 (3)知識為中心 傳統的知識觀認為教學就是用知識去填滿「全庫」(腦),學習就是獲取知識。知識是對經驗、事實、規則等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的真理性是絕對的、唯一的、靜止的,甚至是終級的。在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部分教師就深受這種傳統知識觀的影響,在教學中採取灌輸式教學,強調對知識的記憶、模仿和重復性的練習,造成培養出來的孩子膽子小,教師沒講過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兒又怎麼能發明、又怎麼能創新呢? 2、有失公正、兩極分化大 在以往我們的幼兒教育中確實存在著許多在失公正的地方。特別在幼兒藝術教育中,這種現象尤為嚴重。老師偏愛那些模仿力強、很會領悟教師意圖的幼兒,把他們歸為能力強的有才藝的一類。教師對他們另眼相看,指導得更為詳盡。而一些所謂「能力差」的幼兒,教師總認為他們是很難「開竅」的,就聽之任之、放手不管了。這樣就造成「好得更好」、「差得更差」,兩個極端對幼兒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3、教學模式呆板 在傳統的藝術教育中,不能不承認,我們是沿著反幼兒發展規律之道而行的,從入園就把孩子置之「依樣畫葫蘆」的寫實樊籬,老師先常常在黑板上畫個範例,要求照葫蘆畫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評,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如圓畫得圓不圓、線條畫得直不直等。最後是展示作品,幼兒互相欣賞(比誰畫得像)。這種藝術教育的後果是幼兒藝術感受能力下降,直覺整體的審美方式遭到破壞,審美經驗極度缺失。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出來的幼兒往往也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
Ⅸ 討論自己在幼兒園教學資源方面有哪些經驗與困難
家長對幼兒園的管理意見,家長對幼兒園的設施有什麼想法,對幼兒園教學模式有什麼建議,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有什麼建議,希望幼兒園能做些什麼較好的服務等。
Ⅹ 談談目前幼兒園教學活動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執教者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要真正上好一堂觀摩課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執教者除了認真備課外,還要精心製作教具、課件,進行多次試教。可能每個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實施的效果粵時沒有人觀摩反比有人觀摩好。其原因在於我們過分關注觀摩者的反應,忘記了教學活動的真正目標是促進孩子的發展,這樣的課肯定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實教師只要時刻關注孩子,心中裝有孩子,就能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充滿激情,並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是勞師動眾地准備活動。有的執教者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總是想方設法,勞師動眾准備眾多的教具。殊不知有的教具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會對教學活動產生干擾。筆者曾觀摩過一堂美術課,執教老師給全班40多個小朋友每人准備了一個頭飾,這些頭飾在這堂課中並沒有發揮多大實際價值,教學效果也很一般。還有些老師為了上好一堂公開課,事先製作了精美的課件,精心攝制了錄像,費力掃描了照片,甚至請人錄音,等等,總之是折騰了好幾個星期才告一段落。上課時,為了不使自己的一片苦心付諸東流,自然是小心地實施,惟恐哪個環節遺漏。在此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都不是教師所關心的了。
三是擇優選用「小班化」教學。有的老師為了使教學觀摩活動課順利進行,常從全班幼兒中挑選20餘名「聽話」幼兒進行活動。這樣做,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效果也比較好,但筆者認為這種以犧牲其他幼兒學習機會為代價的做法,易使這些被「遺忘」的孩子產生自卑、逆反的心理,進而挫傷他們的自信心,不僅不利於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而且會給家長工作帶來消極的後果。其實調皮的孩子思維活躍,常能發表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見解,教師若能把握時機,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能對這些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是水分十足的「精彩演出」。一般的觀摩課常出現這種情況:活動形式新穎,活動場面熱鬧,幼兒的思維活躍,表現出色,儼然是一堂精品課,殊不知這種課基本上是教師事先在班上認真反復排練,而且將問題的答案都告訴了孩子們的結果。有的觀摩課甚至連「錯誤」都是精心設計的。執教者為了完成精心策劃的30分鍾教學流程,根本不考慮活動中的現場生成,只是呆板地根據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孩子們根本無自主可言。這樣的觀摩活動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能力,還會讓孩子感到成人的虛假,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是形似神非的克隆仿製。名師的示範課使聽課者如沐春風,於是有些好學的教師便把這些優秀的課例拿來仿製,這不失為一種取人之長的學習方法。可許多老師費了力卻只學了個形式,最多隻是照搬名師教學的主要環節而已。如有位名師的音樂教學活動出神入化,小朋友情緒歡快,動作協調,打擊節奏鮮明。之後另一名教師就認真仿製了這一堂課,雖然課的形式、語言、動作都很相似,但她的教學卻出了問題,孩子們在打擊樂器時根本沒有按她要求的節奏敲擊,教師由於根本無法控制局面,只好強行要求幼兒中途放棄。其實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是這位老師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估計不足,這些孩子平時節奏訓練不多,而且很少使用打擊樂器,以至於活動目標和孩子的實際發展存在較大的距離。這位老師的克隆課以失敗告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