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美術游戲教學論文

小學美術游戲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07 21:43:45

① 小學美術教育畢業論文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導
1.研究緣起。隨著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迅速發展,美術教育也日慚趨於包括整個社會和人的整個一生的方向,其本質也轉向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和諧地發展。但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卻多置美術之美育功能與任務於不順,只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訓練的應試教育;而小學美術教育又多是片面誇大稚拙童趣的藝術性,忽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壟斷整個小學發展階段,造成兒童的審美素質與創造能力的長期「低幼化」。
2.現狀略析。以上所述的「有術無美」的功利主義教育與「有美無術」的自然主義教育其本質都是一種與全面發展相背的、殘缺偏窄的、停滯孤立的審美誤導,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

(1)與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區別於專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並有一定建立於興趣之上的應用性,皆著眼於螺旋上升的發展。而對技能的片面強化與對拙美的靜態依重均割裂了知識技能與情意美感內容的有機聯系,形成小學與中學間的智能斷層和中學畢業生審美素質的嚴重匱乏,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美術教學必須遵循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循序漸進等原則,遵循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感體驗與道德判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美育原則,在教學中也需要採用直觀、形象、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而前述兩種顧此失彼的誤導都與此相去甚遠。

(2)與學的矛盾美術學習是一種促進主體美術知識、審美情感和表現技能逐漸准確和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

技能教育忽視了動機與興趣、情感與審美的心理基礎,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性;小學誇張稚美的教育則忽視了學生在右腦神經系能控制與其它神經系統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視了發展的生理基矗兩者都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另外,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與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著「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的循環漸進過程。而前述兩種教育均切斷了這個螺旋型過程,不能實現視有所惑、腦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結合,也違背了學習規律。

(3)與個體完善和社會需要的矛盾美術教育作為學校美育的主要課程之一,除了對受教育者的審美結構的美育功能之外,還具有倫理結構的德育功能、智力結構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結構的健康功能。只有這些功能的全面發揮,方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發展的完善個體。而且,隨著文化科技的進步,藝術與生產、生活日趨融合,社會要求勞動者具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豐沛的藝術情趣與創造意識。而前途美育的欠缺與片面都是美術教育功能的畸型發揮,都將造成個體心靈、精神和行動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個性平面化,使再生產勞動力的感官運動與審美創造相分離,從而影響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社會的順利發展。

二、中小學美術教育與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與發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如果說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小學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

2.美術的學科特點與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美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

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與發展隨著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與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范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小學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

其次要加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適應二十 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故而引進新的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術的素質教育與發展作為普及型立體型的美術素質教育,圍繞發展的核心表現出以下特徵:①科學性--基礎性與系統性的統一,即向學生實施具有輔德、益智、健體(心)的美術「雙基」,具有全面整體的、優化結構的、層次遞進的、有序發展過程的教育,②實效性--因材施教與以點帶面的統一,即以因材施教為根本,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局性教育效應;③創造性--主體性與適應性的統一,即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主體能動性,做好相互間的合作與配合、促進教學活動從不適應向適應方面發展;④規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評量體系與活動,即對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綜合評估並納入教育、管理常規,根據甘一世紀學生美術素質的綜合要求與表現,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與結果並重的美術活動的評量規則,並使之在實踐中應用化;⑤發展性--以人為全面發展和「教育是基礎生產力」的統一為宗旨,即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范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著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小學美育新路。

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復、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 些作用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另外,要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都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

4.建立並完善中小學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准與展賽機制。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評量與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范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並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准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② 教育畢業論文 將美術教育活動游戲化

一、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導

1.研究緣起。隨著社會物質與精神文明的迅速發展,美術教育也日慚趨於包括整個社會和人的整個一生的方向,其本質也轉向培養受教育者的藝術審美和創造能力,促進其全面和諧地發展。但是,當前的中學美術教育卻多置美術之美育功能與任務於不順,只施以臨摹寫生的純技能訓練的應試教育;而小學美術教育又多是片面誇大稚拙童趣的藝術性,忽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壟斷整個小學發展階段,造成兒童的審美素質與創造能力的長期「低幼化」。

2.現狀略析。以上所述的「有術無美」的功利主義教育與「有美無術」的自然主義教育其本質都是一種與全面發展相背的、殘缺偏窄的、停滯孤立的審美誤導,在實踐中產生了諸多矛盾。(1)與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學的美術教育區別於專業學校的美術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礎性、綜合性並有一定建立於興趣之上的應用性,皆著眼於螺旋上升的發展。而對技能的片面強化與對拙美的靜態依重均割裂了知識技能與情意美感內容的有機聯系,形成小學與中學間的智能斷層和中學畢業生審美素質的嚴重匱乏,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美術教學必須遵循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循序漸進等原則,遵循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情感體驗與道德判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的美育原則,在教學中也需要採用直觀、形象、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方法,而前述兩種顧此失彼的誤導都與此相去甚遠。(2)與學的矛盾美術學習是一種促進主體美術知識、審美情感和表現技能逐漸准確和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比其它學科學習還要復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技能教育忽視了動機與興趣、情感與審美的心理基礎,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性;小學誇張稚美的教育則忽視了學生在右腦神經系能控制與其它神經系統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視了發展的生理基矗兩者都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另外,美術學習又是學生眼、腦、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與操作活動,美術教學任務實現的具體表現也是促使學生的眼、腦、手協調並用,因而學習呈現著「觀察→思維(感受)→表現(創作)→觀察……」的循環漸進過程。而前述兩種教育均切斷了這個螺旋型過程,不能實現視有所惑、腦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結合,也違背了學習規律。(3)與個體完善和社會需要的矛盾美術教育作為學校美育的主要課程之一,除了對受教育者的審美結構的美育功能之外,還具有倫理結構的德育功能、智力結構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結構的健康功能。只有這些功能的全面發揮,方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發展的完善個體。而且,隨著文化科技的進步,藝術與生產、生活日趨融合,社會要求勞動者具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其中包括豐沛的藝術情趣與創造意識。而前途美育的欠缺與片面都是美術教育功能的畸型發揮,都將造成個體心靈、精神和行動能力的巨大失衡,使人格和個性平面化,使再生產勞動力的感官運動與審美創造相分離,從而影響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社會的順利發展。二、中小學美術教育與發展的審美定位

1.美術的教育目的與發展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可簡單概括為審美教育、智力開發與美術知識技能培養三項。目的總是依賴於過程。如果說美術表現與創造活動是一種行為藝術的話,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智能、情緒、道德、知覺、美感、社會感與創造性等不斷成長提高的過程,而中小學美術教材也正從形式與內容上整體地表現出了這種發展性,並要求通過繪畫、欣賞、圖案、手工等課題予以實施。2.美術的學科特點與發展作為視覺化的造型藝術學科,美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教學的直觀性、形象的審美性、美術的創造性及製作的技能性。教學必須以直觀性前提,以技能性為條件,運用審美性方法,追求創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斷為學生創設感受環境、提供審美對象、教授表現與創作方法,提高其美術的創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環境的能力及藝術的綜合創造力),這就體現了美術審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過形體、色彩、材質、空間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視覺審美能力的提高,發展學生對視覺對象的欣賞、表現與創造能力。3.美術教育的現代化與發展隨著國家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與對藝術教育的不斷重視,現代美術教育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范疇,成為一種以美術智能和審美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旨在培養人高度的創造性,這就要求中小學美術教育首先要強化美術教育意識,轉變以往囿於學科內的美育思想,放眼整個社會生活空間,發掘並利用藝術、自然和社會中的一切審美因素進行全面的審美教育。其次要加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研究,以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適應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故而引進新的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是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4.美術的素質教育與發展作為普及型立體型的美術素質教育,圍繞發展的核心表現出以下特徵:①科學性--基礎性與系統性的統一,即向學生實施具有輔德、益智、健體(心)的美術「雙基」,具有全面整體的、優化結構的、層次遞進的、有序發展過程的教育,②實效性--因材施教與以點帶面的統一,即以因材施教為根本,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局性教育效應;③創造性--主體性與適應性的統一,即充分發揮教學雙方的主體能動性,做好相互間的合作與配合、促進教學活動從不適應向適應方面發展;④規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評量體系與活動,即對學校美術教育實施綜合評估並納入教育、管理常規,根據甘一世紀學生美術素質的綜合要求與表現,建立健全一整套過程與結果並重的美術活動的評量規則,並使之在實踐中應用化;⑤發展性--以人為全面發展和「教育是基礎生產力」的統一為宗旨,即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使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審美方面的生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務,以及培養學生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能運用美術語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創造美的教育目的。三、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於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採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范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著眼於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徵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小學美育新路。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儲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復、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些作用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另外,要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美有術,使學生的眼、手、腦都協調運用,對美術行為過程和結果(作品)都感興趣,培養其綜合素質。4.建立並完善中小學美術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評量標准與展賽機制。教育過程與結果的評量與展賽,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並能由此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採用忽略主體創造和審美情意表現的、強調美術學科智能的外在的規范性評量規則,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強調自我表現的內在的感覺式評量規則,而應建立一套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價值取向並兼顧形式、內容、思想、藝術與主體因素的,從自覺性、審美能力與造型能力三方面進行評量的標准與實施機制,以促進美術之審美教育的健康發展。

③ 高分!求小學美術教學論文(要網上找不到的)3000字左右

美術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
素質教育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推行,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二十世紀的今天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美術教學就應該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與工具性學科相提並論,孰重孰輕,誰也說不清了。現代的美術教學已不單是教會學生畫的技巧,更應該有「質」的體現,這就需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而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講、學生畫(做)為主,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識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為各科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因此,美術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
一、.激發興趣,創造教學環境
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於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形象地顯示美術的圖畫,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得到知識,還能形象地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狀。如在低年級《小鳥找家》一課,我們可以這樣導課。首先打開錄音機播放小鳥的叫聲,同時,屏幕中出現了一隻正在哭泣的小鳥。這時旁白:「小鳥為什麼哭得這樣的傷心,小朋友們想知道嗎?」學生們一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想!」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聽故事這一環節中學生很自然的融進故事情節中。
二、開闊視野,激發創作慾望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歷少,接觸的事物不多,所以他們腦子里儲存的素材就少。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較直觀地把各種圖形顯示在同學們眼前,比單聽老師講,構圖要新,題材要奇,主題突出,色彩鮮艷,效果要好很多。根據有關專家科學實驗的結果,人類感官對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視覺83%,聽覺11%,觸覺 3%、味覺2%、嗅覺1%,而綜合刺激才能產生最佳效果。音頻、動畫和音樂等豐富多彩的媒體,使原本單調的內容變得更為生動有趣,突破了課堂的狹小天地,大大加深並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海洋生物》時,課前我從網站上、「資料庫」中收集有關資料,製作課件用視頻、圖片、照片等展示海洋里各種生物,直觀性強,趣味性濃,學生興趣高漲,接受信息快,激發了學生創作熱情,開拓了學生的創作思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強調自己創作,可以任意想像魚的形狀、顏色等。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造型的創造能力,豐富了學生信息量。
三、教學互動,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又是教師、學生與多媒體課件之間的互動。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個性發展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導」,「導」得有方,學生方能學得有方,現代美術教學更注重精講多練,講不是為技巧而講,要為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而講,多練是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發揮的餘地,彰顯自己的個性。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與學生協調一致,相互默契,積極配合,最佳結合形式教學合力才能使教學理想的進行。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環節能促使教與學的共振,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最佳結合。如在教學《字的聯想》一課,我有目的的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了解文字的演變史,對字的音、形、義的聯想有初步的感知,觀察分析,認識規律,並找出規律。課件的運用,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以外更多的知識,變書本上靜態感知為動態認知,在動畫演示過程中學生如同感受教師的設計引導,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能積極動腦思考,認真分析研究,對字的聯想有充分的認識,從而創作出更多有趣的字,學生的內心精神世界變得多彩多姿態。
四、適時反饋,有效調控過程
教學過程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課堂信息反饋的基本方式來實現的。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控制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偏差,採取補救措施,才能使之有序的直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反饋對學生而言,可以使其認清自己的學習狀態,以便及時調節學習步伐,提高學習效率。與傳統教學相比,其優勢是方便、快捷、清晰地反饋了學生的學習現狀,使教師與學生都可有效調控。如《表情豐富的臉》一課的教學中,我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一個簡單快捷的學生反饋知識的方式,讓學生在電腦上實際操作,學生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發現,運用電腦會很快解決知識中的難點,同時將學生的作品及學習掌握情況運用視頻展示台或畫廊進行展示,通過自己介紹,嘗到成功之處;通過同學互評,使自身不足得到改進;通過教師點評,知識進一步完善。適時的反饋有利於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更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現在的美術課節節要評價,堂堂要反饋。有教學專家指出,課堂上不單是教,也不只完成作業,還要及時反饋,才算是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否則,不能算是一節成功的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信息技術必將在改革美術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我們美術教師來講,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才能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當然,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會簡單操作電腦,而且要能自己動手製作出切實可行的課件,並獨立進行多媒體的使用。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反復溫習課程標准,充分調認真鑽研教材,緊扣教材選擇恰當而新穎的事例,依據教學需要,精心備好每節課,設計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汲取傳統教學中的寶貴經驗,加強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的整合,讓學生受到更多的審美教育。

④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
與我拍檔的老師經常問我:「那些學生怎麼那麼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麼的好,學習興趣是那麼的濃,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其實那裡談得上有什麼絕招,要是說有什麼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 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像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後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徵,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准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製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 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裡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鼓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⑤ 小學美術優秀教學論文如何在小學

環保美術復概念的提出是現代美製術與現代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對於小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學生將是國家未來的主人,他們的環境意識的強或弱將直接影響我國今後的建設和發展。在美術教育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是每個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理應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的信息和重要性,使學生更能直觀地、形象地、具體地、潛移默化地得到一種由完全說教所無法感知的教育

⑥ 小學美術教學模式論文

大中城市大時代

⑦ 論文題目為 :小學美術教學中「游戲性」教學活動的探索。研究的內容可以為

內容跟字數大有關系抄咧
課題內容就是襲研究內容。雖然是開題,但開題就包括了研究的主要內容,所以論文的基本論點,提綱什麼的你心裡應該有底。像游戲性教學,突出的就是趣味性與活動性,你就應該多看一下相關的資料,然後確定了怎麼去寫論文,你還知道自己研究的內容是什麼。如首先是創設氛圍,如何具體開展活動,如何展開評價等等。

閱讀全文

與小學美術游戲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