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生活化情景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化情景小學數學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08 04:17:54

『壹』 如何在農牧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佳動機,乃是對學習材料本身的興趣」。濃厚的興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智力潛能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軸心,以動態發展的方式組合課程,使課程內容由:「書本世界」向現實生活回歸,這就提出了兒童數學教學創設生活化情景的要求。從兒童的學習心理看,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數學教學貼近兒童的實際生活需要,必將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數學教學的活動中,必須創設一個與生活情景相關聯的數學學習環境。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激發兒童自主學習的興趣呢?
1、利用主題活動,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數學學習活動。
兒童的年齡小,意志薄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往往憑興趣注意事物。而新教材中的主題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在教學中可以把各年齡段兒童數學發展的要求與主題活動的開展有
機結合,創設與兒童日常生活經驗相聯系的情境,寓數學教育與兒童的活動中。如在 「我與圖形寶寶交朋友」的活動中,通過兒童的角色體驗認識圖形並給圖形分類。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同時兒童在認識電話號碼及家人數量的過程中體驗數字的意義。
2、利用游戲活動,提供材料進行數學學習
「過家家」是兒童喜歡和感興趣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兒童對玩具的色彩和形狀感到好奇,對物品的擺弄與操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游戲過程中可以讓兒童在分發碗、勺,整理物品等活動,理解:「1和許多」「一一對應」等數概念,發展兒童分類和比較能力。在分類活動中還可以該給小動物分食,逐步增加分類難度,促進兒童分類能力的發展。
3、利用一日活動,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數學學習。
對兒童而言,數學就是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而非抽象的符號。為了激發兒童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對數字的理解。可以利用一日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解決簡單的問題。如在游戲活動中師可以合理安排每個人活動的先後順序,讓兒童弄清自己的順序遵守游戲規則。還可以讓兒童利用單雙數找座位。在體育活動中,讓兒童對拍球的個數記數,對正確的給予鼓勵。讓兒童在活動中體驗認識數字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4、家校互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家校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兒童運用分類知識整理玩具、書本等,還可以跟家長購物自己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讓家長認識到兒童的教育不僅是兒童園的義務在家裡也可以創設條件,利用環境讓兒童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兒童感受來自生活中的信息,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積累數學經驗。
總之,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利用兒童熟悉的生活情景開展活動,使兒童歲數學產生親近感,主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貳』 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本組同學設計出搭配合理、經濟實惠的購物單。調查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解數學題,而是在更為廣闊的社會情景中,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分析現狀、合理安排、解決問題,讓學生理解數學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通過長時間的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叄』 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途徑和策略評課詞有哪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樂學、會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進行教學,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點撥、引導,使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考,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下,使教學真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對學生進行「完整的人」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各種能力。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生活,研究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方式、生活經驗、個性品質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寬容和期待,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成長性,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迎接挑戰、打破常規,在學生犯錯誤時,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將重點放在弄清出錯的原因與改進上,從而使教學更具開放性,更有生活氣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結合生活實際提煉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來源於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但我們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從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原形,這就要求教師善於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然後再將實際生活和教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會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並不陌生和抽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使學生善於捕捉、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時,教師可讓學生數一數自己有幾本書、幾只筆以及家裡一些物品的數量。學生善於觀察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觀察中不斷思考,在研究中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從而不斷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最終提高綜合能力。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情景,使課堂教學更貼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加強感知,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符號和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具體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實物或掛圖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時,教師可利用公交車上人數的實例來創設情境,告訴學生公交車上原來有多少人,上來多少人,下去多少人,讓學生算出現在有多少人。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出示自行車掛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和認識自行車的輪子的形狀。這樣,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能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演示平移兩個面完全重合,化抽象為具體,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也相等。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掌握知識後有針對性地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使學生學以致用。首先,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思考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其次,加強實踐操作,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想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加強實踐操作,使學生勤動手,多動腦,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後,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測量計算旗桿的高度。旗桿很高,學生開始可能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可以拿一根竹竿,筆直地插在操場上,讓學生測量竹竿和竹竿的影子的長度,然後啟發學生利用比和比例的知識,測量旗桿影子的長,算出旗桿的高。在這樣的實踐操作活動中,學生獲得了知識,鍛煉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聯系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並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和積累數學知識,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樣,通過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及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在生活中觀察和思考,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充分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肆』 淺談小學數學中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

利用來生活知識進行課程導入源
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水平,以及實際教學內容與要求,利用生活知識來進行課程導入,進而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在課堂導入環節引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全面激發,也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伍』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背景是生活化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課堂教學是學校生活的一部分,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要認真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學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自主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生活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1.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直觀感受力
數學是一門來源於生活的科學,同時它又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然而,小學生由於其自身的年齡及經歷限制,對於數學這門抽象的學科理解力有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當引入生活情境有利於引發學生對數學的直觀感受力,讓學生對數學的實用性有深刻的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引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思維水平較低的問題,讓他們在熟悉的情境下掌握數學知識。同時,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上的引入也可以加強學生對於數學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
很多小學生都認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很難理解和掌握,因此對於數學學習有一定的畏懼心理。但是,數學課堂上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切感和熟悉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並不遙遠。另外,由於生活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對於這樣熟悉的情境有話可說,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創設生活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生活化水平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學科,且數學知識的構建是源於對生活的積累和升華,對於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道難以越過的鴻溝。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進而幫助學生跨過鴻溝,提高學生的生活化水平。如在講授「149+99,187-99」這一類題目的時候,教師可以教給學生簡便方法,即「149+99=149+100-1,187-99=187-100+1」,然而對這種方法提出問題:為什麼第一個要減1、第二個要加1呢?進而為學生創設一個非常貼切的生活情境,即在實際生活中「付整找零」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形象、生動、具體化,最終提高學生的生活化水平。
三、課堂教學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減少新知識給學生帶來的陌生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降低了知識習得的難度。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基於生活的視角,營造這樣的教學情境:小明的媽媽手裡有個蘋果,她將蘋果分為一大一小兩半給小明和弟弟,小明和弟弟都很喜歡蘋果,都想要吃大的一半。無論誰吃到較小的一半,都會比較生氣,覺得媽媽的分配有失公平。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小明媽媽應該怎樣分,才能讓小明和弟弟都覺得公平呢?」學生會說:「兩半蘋果一樣大,就是公平的。」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兩半的蘋果還能稱其為一個蘋果嗎?」藉此,教師就可以引入分數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們認識二分之一概念。情景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分數的概念。
在教授學生「第幾」和「幾」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晨間會操時的隊形進行排隊站列,向同學提問:「一隊有多少人?從自己的前方開始數,自己站在第幾位?從自己所在隊列的後方開始數,自己站在第幾位?」排隊的形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繼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第幾」與「幾」的概念進行區分與聯系。通過這種模式進行情景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幫助他們准確了解數學知識,還能將所學知識正確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並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處理生活問題時,能夠形成數學思維,有效運用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踐、游戲以及實物演示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創建,幫助學生在具象化事物中習得數學知識。
四、教材教學知識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數學知識,還要幫其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引導他們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思考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信息,思考並解決數學問題,習得數學知識。教材知識的生活化,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基本圖形知識時,教師可以只對圖形的形狀進行簡單介紹,然後讓學生自由發揮,具體說出圖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與存在形式。學生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可以發現很多生活實物中都體現了不同的數學圖形。
採用這種回歸生活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再受到教材的束縛。從生活中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積極思考,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知識回歸生活是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的關鍵環節。
五、訓練習題生活化
課堂練習是教師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檢測的重要方式,也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方式。習題訓練是數學教學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內容,所以教學生活化離不開訓練習題的生活化。生活化的習題更能給學生親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學簡便演算法時,教師可以設計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學會無法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情境假設的方式向學生講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場買東西,爸爸手裡有186元錢,爸爸買了一袋面,價格為98元,結賬時,爸爸拿了100元付賬,收銀員找給小明爸爸2元錢,即186-100+2。」通過這種聯系實際的方式,可以將抽象化的數學練習,用具體的生活實際展現給學生,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用生活經驗掌握數學概念,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理論,從而對數學知識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
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體育課時都喜歡做什麼運動?」這樣,學生在體育課時便會注意觀察周邊同學的情況,開始初步接觸信息收集與整理活動,並在活動過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與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對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

『陸』 如何將"生活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呼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而這一切應該建立在教育觀念與方式的基礎上。《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的過程。」這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是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然而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仍然只是嘴上喊得口號,研討時談的理論上的努力方向,現實中的教與學依然受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觀念所束縛,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脫節。《數學課程標准》還指出:「學生的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些充分說明了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於生活,並且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學習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的,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系點,並架起橋梁,讓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淺顯易懂。
一、在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重組教材,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陶行知先生也曾說:「教育與生活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很多學生總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深奧難理解,造成之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的教材和我們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脫離,學生學到的理論性過強的抽象的數學。事實上,數學來源於生活,植根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教師要善於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將學生熟悉的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並誘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篩選、補充、整合、自主設計學習內容,把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把教材中那些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的題目,力求將新知的呈現方式寓於生活現象,貼近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學習自己身邊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特點,採用語言直觀、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教學等教學、實踐活動等手段,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易變性,三角形的穩定性」的特徵時,我們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提出:為什麼自行車的鐵架、房子的人字梁都要做成三角形?而移動門上全出現平行四邊形?通過這樣的問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探求知識經驗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結合平時的教學內容有機地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數學周記,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數學,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的意識。如有位學生在日記中記下了與媽媽逛商場時的發現。
《逛商場》
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我們發現同樣一件標價一百元的衣服,甲商場採取八折銷售,乙商場則以滿一百元送二十元禮金券的方式促銷,我和媽媽為買哪家的更便宜進行了討論分析:甲商場商品打八折銷售,意味著買100元的商品只要80元就可以了;乙商場的促銷手段說明了花100元錢可以買到120元的商品,按打折計算就是買120元的商品要花100元,實際就是打了八三折(100÷120×100%≈83.3%=八三折)。因而是甲商場的促銷手段對消費者更有利。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還能省錢呢!看來學好數學對我們的生活真重要啊!
(二)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構建生活化的課堂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課堂中,教師要善於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呈現教學內容,增加數學的趣味性、現實性,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
(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空間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歸宿。通過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知識,鞏固知識,促進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愛玩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創設讓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既能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好奇心,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從動作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例如:在教學面積的計算時,學生通常是硬套公式,至於面積計算到底有什麼用處並不了解。我們可以通過以給教室做窗簾為切入口,讓學生測算一下需要多少布料。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有的開始動手測量窗戶的大小,有的三五人一起討論自己家裡窗簾的樣子,做窗簾時應該注意些什麼等等,氣氛十分熱烈。教師適時引導:首先要測量出窗戶的大小,其次要考慮窗簾要比窗戶長一些、寬一些,如果是面積較大的可用兩幅窗簾對拉,兩幅窗簾中間還應考慮應有的重疊部分等等。再讓設想一致學生自由組成設計小組,共同探討,將討論結果繪成圖並計算出結果。一時間學生的討論、爭辯聲不絕於耳,每一個人都全身心的投入,開心自主地靈活運用各種知識,深入地掌握了面積的相關知識及應用。
二、在生活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問題。因而,有目的地開展與生活實際聯系的課外活動既深化所學的課內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在逼真的問題情境中展開自主探究的過程,充分展示學生的數學才華,促進學生的應用數學技能得以提高。比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進行「步測、目測」的教學,讓學生親自走一走、量一量。如在教學「比例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運用比例知識測量出學校旗桿的高度。方法:將一根一米長的木棍立於旗桿旁,用捲尺分別量出木棍與旗桿的影長,再運用比例知識計算出旗桿的高度。用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寓教於樂,增強學生數學學習慾望。我們還可以用實踐的形式鍛煉學生,寓教於動,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才能,用數學的思想熏陶學生,寓教於思,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水平。努力培養學生從小用數學的方法去實踐生活,感受生活的數學與數學的生活,溝通數學解決方法與生活問題解決策略之間的聯系點。如何宗保同學在數學日記中寫道:今天,媽媽帶我去參觀了我們家正在裝修的新居。下午放學後媽媽說:「宗寶,帶你去新居參觀、參觀,好嗎?」我迫不及待說:「好呀!」我們騎著摩托車前往目的地,到了新居,媽媽告訴我:「這是你的房間。」我說:「這房間多少平方米呢?」媽媽說:「你自己想辦法找答案啦!」我靈機一動,於是向工人叔叔借了一把捲尺,我們一人一頭量了一下,才知道長是5米,寬是3米,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算出,總共有15個平方米。然後媽媽說:「今天就和你去挑選地磚,看看你的房間要多少塊地磚?」我高興地答應了。我們來到一間地磚商店,一位中年婦女來招呼我們,帶我們去門市部參觀,發現裡面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地磚,有50厘米×50厘米、60厘米×60厘米、80厘米×80厘米,經過我精心挑選,要了60厘米×60厘米的一種米色地磚,媽媽說:「究竟要多少塊呢?」我拿起計算器熟練地操作起來,用0.5米×0.5米,得出每塊正方形地磚的面積是的0.36平方米,「要多少塊呢?」我心想,我的房間是15平方米,應該用15平方米÷0.36平方米(這是包含除法), 顯示器上出現了一長串數字,商是41.666••••••(循環小數),為了鋪滿房間地面必須採用進一法,至少買42塊地磚。於是我大聲地說:「共需要42塊磚。」媽媽聽了,連連誇贊我真聰明。
三、課堂教學生活化要為學習數學服務
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這一理念正在被教師們積極地運用於教學實踐。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合情
如在《求積的近似值》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求積的近似值,某教師組織了如下的教學活動:1.創設同學買水果的生活情境,伴著買水果的錄像全班同學一起走進生活化的情境之中:梨每千克3.6元,張平同學買了4.76千克。2.讓學生幫水果店老闆算算張平同學應付多少錢?學生算出應付17.136,張平同學應付多少元?3.讓學生上台付一付。學生找到17.13元,問為什麼17.136元中的這個6付不出來?4.生小組討論得出人民幣的單位只學過元、角、分,分以下的單位還沒學過,所以付不出來。5.提問:如果用角作單位,應該保留幾位小數? ……
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作為教師,應該從生活的「真實」二字入手,從「自然」二字切入,還情境為生活本來的面貌,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實化的情境中真正體驗、感悟數學知識。面對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會充分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的去思考。
上述案例中,教師雖然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題材買水果引入教學,可謂源於生活。然而,從生活引入新課後,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的「為什麼求積的近似值」卻沒有讓學生舉出生活的事例來解釋,只是以分以下的單位沒學過作答。其實「為什麼要求積的近似值」?正是生活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小數乘法的計算,積可能是多位小數,但卻不需要如此精確的多位小數。「求積的近似值」也就因生活的需要而呼之欲出了。如果教師稍作改進:「如果你是張平同學,你准備付多少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思考,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觀點:1.保留兩位小數,付17.14元,這是標准答案;2.保留一位小數,付17.1元:這是聯系生活的結果,因為生活中「分」已經離我們很遠;3.保留整數,付17 元;這是實際生活中最常見的討價還價的結果。這樣,「求積的近似值」因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豐富起來,包含著濃濃的生活味。然後再進行求積的近似值方法的提升,要根據實際情況以及題目的要求用四捨五入法靈活求取積的近似值。在計算錢的時候,如果不註明要求,通常保留兩位小數。這樣學生學得主動,悟得深刻。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合理
為了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加法估算,某教師利用本校現實的男、女生人數代替教材中的購買電話機、取暖器、自行車等情境,「根據學校有男生394人,女生有307人,估算學校一共有學生多少人」的情境。學生饒有興趣的探索出如下估算方法:有的認為394接近390,307接近310,全校大約有學生390+310=700(人),有的認為394接近400,307接近300,全校大約有學生400+300=700(人)。學生能用四捨五入的方法進行估算教師感到很滿意。
應該說教師對教材的再次加工,所創設的情境有更強的現實性,更易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熱情。然而細加琢磨,不難發現教師對教材的生活化處理中,僅將生活情境狹隘的看成激趣的一種手段,追求的是通過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多種數學估算技能而已,而忽略了生活情境自身蘊涵的啟思價值,未能啟發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訓練學生靈活選擇估算策略的意識。而這種根據現實情境靈活進行估算意識的丟失,與「算算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這一空泛化的問題有很大的關系。創設生活情境除了激發學習興趣之外還要努力追求教學情境的思考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樂中思,思中悟,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再創造」水平。上述案例中,如果將問題改成「全校學生外出參觀,如果每人發一瓶礦泉水,學校應為學生准備大約多少瓶礦泉水?」這樣更富有思考性。學生不僅學會估算技能,而且經過計算、討論、比較、擇優,在特定的情境中還發現用四捨五入法估算的結果(700瓶)比實際需要的(701瓶)要少,每人一瓶不夠發。因此應把兩個加數看大一些進行估算比較實際,即把394看作400,307看作310,400+310=710,學校應准備710瓶礦泉水才夠發。從而讓學生用生活的眼光考慮數學問題,形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估算意識,提升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實現了以教學促發展的教學目標。
(三)課堂教學生活化要合適
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搭配的價值,某教師組織了如下的教學活動:1.引入:出示周一的菜譜(雞腿、豆芽、黃瓜),讓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搭配,初步感知搭配的含義。2.展開:出示周三的菜譜(肉圓、大蝦、白菜、豆腐、韭菜)再讓學生一葷一素的搭配,體驗有序搭配的優勢。3.鞏固:出示周五的菜譜(紅燒雞、肉圓、白菜豆腐、生瓜),讓學生思考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規律?4.應用:超市購物(從眾多商品中選一瓶飲料、兩樣主食、三樣副食)。
我們知道,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而教學則是對生活現象、關系和規律的提煉和升華。所以《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處理好生活性和數學性的關系。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整節課彌漫著濃郁的「生活味」。然而,盡管學生始終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研討數學,但是,研究排列方案時學生為了寫下這些菜名,交流排列方案時教師板書學生的搭配結果,費去了大量的時間。試想,這些時間花得值嗎?整堂課看到的是菜名,說的是菜名,寫下的還是菜名,學生由於這些美味所引起的生理條件反射可想而知。盡管學生在選擇搭配時顯示出了靈性和活力,課堂學習氛圍也洋溢著民主和平等,但令人遺憾的是,數學的應用價值在這種異化的生活化課堂中,顯得蒼白無力。象這樣,教師在教學時把聯系生活作為唯一的方法,課堂教學變成了單純地研究學生的實際生活現象,淡化了對數學知識本質的揭示,導致學生對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律理解不深,把握不準,不能把生活現象上升到數學的高度,嚴重影響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為它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生活更離不開數學,因為它又使得實際問題解決起來更得法、更科學。教師應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數學知識以生活化的設計走進課堂。使學生學有意義的數學,使學生主體性得到真正體現。讓學生時常有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真正意義上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柒』 淺談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

『捌』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怎樣寫

小學數學不是枯燥的教學,應該是一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
教學片斷 :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旅遊嗎?如果要到島上去旅遊需要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呀?
生:喜歡,到島上去玩要坐船.
師: 大家回答的很好,可是現在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有24個人想去島上玩,每條船限乘4人,需要租多少條船? 」大家先分析理解題意然後幫老師解決。
生:限乘4人,就是說每條船最多隻能坐4個人,坐多了就會有危險。
生:24個人,可以每四個人分一組,一共可以分6組。
師 :「好!同學們是怎麼想的?
生:共有24個人,每4人租一條,求需要租幾條船,就是看24裡面有幾個4,有幾個就租幾條船 。
師:大家說的很對,就像同學們說的,24裡面有6個4,就租6條船。
案例分析: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所以,特意設計了一節《平均分》的實踐課。通過談話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把平均分的活動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有生命的數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讓學生學到了平均分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就是從現實世界中尋找生活素材。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同時提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將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然後通過說一說、想一想、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實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小學數學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教學而不再是枯燥的教學。
數學教學如能創設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中的鮮活實例,非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整合著各類信息而綜合顯現的。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
這個教學片斷,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出現,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了數學的價值,旨在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數學這門學科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玖』 如何開展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景

通過創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的問題情景,把問題情景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的情景中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可以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1)創設充滿趣味性的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充滿趣味的現象,創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如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導入時,可以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將拳頭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之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是1∶1,腳底長與身高比大約是1∶7……」所以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繞你的拳頭一周,就知道是否適合你穿;公安人員從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用身體的比組成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由此揭示課題,學生便帶著濃厚興趣主動參與新知識的研究。
(2)創設富有探索性的情景
數學教學過程是探索的過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發現,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後,教師創設學生去春遊的情景,每班學生代表舉著各班人數的牌子,101班38人,102班40人,103班45人,104班40人,105班34人,106班42人,每輛車最多能坐80人,哪兩個班坐在一輛車最合適?組織學生進行估計、嘗試、討論、搭配,使問題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更貼近學生實際。
(3)創設具有活動性的情景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而不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要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耳、口等多種感官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問題情景中學習,不僅解決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在低年級教學「元角分」時,認識了元、角、分是人民幣單位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後,可以創設了一個游戲——「小小售貨員「,讓學生用復印的人民幣來買東西。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里,學生愉快的鞏固了知識,進一步認識了「元角分」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並在情景中提高了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加強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注重實踐活動是國際數學課程發展的一個趨勢。據有關資料介紹,日本的小學三年級起,就開展綜合的學習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自己收集數據,進行綜合處理,來表現某個主題。而實踐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我國數學教育的薄弱環節之一。所以,我們不僅要組織好數學實踐活動,更重要的是將一般數學課堂教學作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通過設計、安排與實踐情景密切聯系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索現實生活問題,在活動中使用和應用數學,感受數學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時間能力。
(1)在操作實踐中發展
皮亞傑認為:「數學的抽象乃是屬於操作性質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階段,而且最初的來源又是十分具體的行動。」學生的親自操作、體驗和感知有利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進而上升為理論認識。教師要盡量多地提供給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提供豐富材料,使他們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探索問題和尋求結論。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後,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後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通過學生具體搜索信息,並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有利於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2)在實驗探索中學習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為此,我們要讓學生主動去體驗、探索,建構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和態度。如教學六年級的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我讓學生通過用橡皮泥自製的圓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圓錐,發現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的包含關系。再通過把盛滿沙子的圓錐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的反復實驗,發現規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盛的沙子總是圓錐體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則結論不成立。這樣,學生便從實際操作中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三、在調查應用中發展

在數學生活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打開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們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特殊的應用價值。因此,學生不能只在課堂上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同時應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去應用和發展自己所學的知識,使數學真正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服務。

閱讀全文

與生活化情景小學數學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