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級下冊音樂書有一首《紅蜻蜓》,歌詞是「晚霞中的紅蜻蜓,你在哪裡喲,童年時......」
《晚霞中的紅蜻蜓》
晚霞中的紅蜻蜓/你在哪裡喲?/童年時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
挎起小籃來到山上/來到桑田裡/採到桑果放到小籃里/難道是夢境?
晚霞中的紅蜻蜓/你在哪裡喲?/停歇在那竹桿尖上/是那紅蜻蜓…
是這個嗎?
⑵ 小學四年級音樂書中的《紅蜻蜓》視頻或MP3
具體目錄可參閱人教網電子課本音樂一欄 (以下完全是按照我的音樂書自己參考資料:音樂8 四年級下 第一單元:《小鳥請到這里來》和《林中的
⑶ 湘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紅蜻蜓課件和教案及說課稿~~
去「精品教師」上邊看,
(網路搜下「精品教師」四字,第一個就是)
很多音樂說課,也有全冊
如果改版了--看右邊--他的文檔(4444) -- 查看全部
中意就抄下來
⑷ 最新的小學音樂說課稿。。急、
小學音樂《紅蜻蜓》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音樂第七冊第四單元《田野在召喚》第二課時《紅蜻蜓》。
一、教材
1、 教材分析: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形態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據日本詩人三本露風(1889—1964)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三四拍,共八小節,短小精煉。曲調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問世後,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置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基本上都與旋律的起伏結合緊密。第二聲部的哼鳴,烘託了寧靜而深遠的氣氛。
2、 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嚮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於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並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4、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二、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導入: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這節音樂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聽的音樂。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師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後通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二、歌曲教學
過渡: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聽!晚風中有傳來了一陣優美的旋律——
1、初聽《紅蜻蜓》伴奏。師提問:它描寫了什麼?給了你怎麼樣的感受?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教師范唱
4、學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認識換氣記號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認一認漸強漸弱記號
(3)自學第二段、第三段
師:給你們半分鍾時間,請你練唱一下第二段歌詞。
師:能馬上把第三段歌詞唱一唱嗎?
(注意:第三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的不同)
(4)齊唱全曲
三、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師:由於這首歌曲的廣泛傳唱,如今它已有許多版本,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個速度的版本,給你們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播放快速伴奏)設計意圖:速度、情緒的變化,能表現出不同的情境,這正好比學生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會因個人喜好和經歷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聯想、感受,音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現正是應證了音樂的多元化。
四、二聲部合唱
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u 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五、表現歌曲: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
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⑸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書紅蜻蜓
好象沒有豎笛的《紅蜻蜓》,只有簡譜http://www.sooopu.com/html/23/23555.html
低音5:●版●權●●●● 中高音5:●●●●●● 或 ○●●●●●
6:●●●●●○
7:●●●●○○
1:●●●○○○
2:●●○○○○
3:●○○○○○
4:○●●○●● 或◐○○○○○
補充:
豎笛因為只有那麼多孔 所以 高音和低音 的指法 都是一樣的
只是 吹得時候的 氣流量的大小不同.....低音氣流量小,高音要大一些。
⑹ 求滬教版五年級上冊音樂課本《紅蜻蜓》歌曲
你不會搜嗎?
⑺ 鑒賞《紅蜻蜓》
【歌詞】
赤とんぼ《紅蜻蜓》
「赤蜻蛉(とんぼ)」
三木露風作詞・山田耕筰作曲
夕焼小焼の、赤とんぼ
負われて見たのは、いつの日か
山の畑の、桑(くわ)の実を
小篭(こかご)に摘んだは、まぼろしか
十五で姐(ねえ)やは、嫁に行き
お里のたよりも、絕えはてた
夕焼小焼の、赤とんぼ
とまっているよ、竿(さお)の先
【年代】
是上世紀80年代的!
「晚霞中的紅蜻蜓,請你告訴我 ……」
這首歌描述坐在池邊的小孩與紅蜻蜓的對話。
【創作背景】
這首紅蜻蜓的作詞者,是詩人三木露風(1889-1964)當年在北海道一座修道院所作, 1921年在童謠雜志[樫の実]以「赤蜻蛉」發表的詩文。其中表達了他對故鄉(遠在關西的龍野町)的懷想、對母親的思懷,以及對他童年時光的回憶,1927年,作曲者山田耕筰為之譜曲,因而成為日本著名童謠,傳唱數代。
一般對這首童謠的內容描述,都認為是三木露風在歌詞里回想起兒時被母親背負著,看著滿天飛舞紅蜻蜓的情景,以及兒時令他印象深刻的家鄉景物。
前一陣子,看到幾篇持不同觀點的文章,並以[童謠之謎]為題,試圖窺探作者內心隱藏的故事,引發一些興趣,遂將這些觀點作一整理。
1.歌詞里的「負われて」,有些爭議,由於在日文里,(おわれて)有「負われて」([背負])與「追われて」([追逐])的同音但不同含義,在晚霞滿天的情景下,是追逐遊玩,或是被背負的情形下看到成群紅蜻蜓?作詞者對昔日的回想,這兩層意義應該都存在,問題在他被誰背負?他與誰在夕陽下追逐遊玩?
2.對歌詞內容,許多人認為是對母親的回憶(母親在作者6歲時與父親離異,並與作者分離),但是這首歌詞里沒有一字提及其母親,倒是第三段里有提到一位[阿姐](非親姐姐),因此,有學者對此認為歌詞其實是對他童年的回憶及對陪伴他度過童年歲月一位阿姐(一位家裡請來的看護姐姐)的追想,對於早熟的作者,當時童年因為有她陪伴而多了歡樂,但數年後她的離去以及音訊緲然,卻成為他生命里不時回想思念的對象。
3.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首歌詞,便有不同的意味。從歌詞的4段來看,時間序可以是4-1-2-3。故事是這樣開始:
徘句形式表現的第四段歌詞,呈現作者的目前所見所思。
一隻紅色蜻蜓靜靜的停在木竿上,讓他回憶起溫馨的童年時光以及一位不復再相見的阿姐-那位曾在他心中留下銘記的人物。猶記當年,曾經與他在晚霞中追逐玩耍,被她背負在背上時看到的晚霞和那些在草原上飛舞的蜻蜓,此情此景猶如歷歷在目。
到山上摘採桑果,和阿姐走過的田野,嘗過山林間果實的點點滴滴一幕一幕翻過。人何在?事亦非,而今回想,如隔世,如一場人生幻影,不免一聲喟嘆。
那位陪伴他童年歲月的阿姐,卻在15歲時嫁到他鄉去了,隨著她的離去,作者的戀戀童年也告一段落,不知何故,阿姐也沒有再捎回她的支字片語,他與她的人生便從此各奔異途,一生不復再相見。
晚霞與紅蜻蜓的靜止時空,就是他們生命中短暫相會的見證。
這就是[紅蜻蜓]故事的戀戀童年版本。
【簡譜】http://www.yf66.com/showmusic.aspx?id=3481
【鑒賞】
我太喜歡這首歌了,只能用「音樂無國界」來理解自己。
我吃驚的是夢之旅唱的《紅蜻蜓》和小學音樂課的歌詞有很大差異。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譯配成那樣的,或許這樣小孩子更容易唱吧。
《紅蜻蜓》的曲作者山田耕作(1886--1965)是日本當代最有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多達一千五百多首,其中既有大型的歌劇、交響曲,也有各種形式的器樂小曲和聲樂曲。著名歌曲《枸桔花》就是他寫的。
《紅蜻蜓》的詞作者是三木露風(1889--1964),象徵主義代表詩人。這首歌詞是他在1921年寫成的,從歌詞來看,內容一般。1927年,四十一歲的山田耕作看到這首詞後,感到很朴實,同時也喚起他對童年的回憶,因為他的童年也是在農村裡度過的。對歌詞中所描繪的,他深有體會,感到十分親切,於是他用分節歌形式給這首詞譜了曲。歌曲是用五聲音階寫成的,全曲僅僅八小節,可是他十分動聽而富有情感,極容易上口。所以說,這首歌的流傳,是和山田耕作高超的作曲技巧分不開的。
⑻ 小學音樂《紅蜻蜓》樂譜 要有高低音部的
推薦一, 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 )。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 )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 )的地方升起來。( )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 )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詩( )
①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輕紗似的微雲。
③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3、用「__」在文中畫出實在事物,用「~~」劃出聯想的內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聯想描繪了三幅畫面,它們是
(1)
(2)
(3)
5、為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她從沒看見過的景象?
6、藉助皮鞋匠的聯想,我彷彿聽到了貝多芬的《月光曲》:時而 ,時而 ,時而 。
7、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選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