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如何開展
「主題」是探究活動的核心,它既表明幼兒將要參與的系列活動,又版是教師選擇組權織學習的內容、開展教育教學過程、創設環境的引航燈,因此,「主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和靈魂。主題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要充分運用幼兒園和社區家庭現有資源,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要有便於幼兒動手操作的各種材料,主題還應含有多種教育價值,要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素材自然生成主題活動,我們大班在秋天這個季節里選擇了「多彩的秋天」這個貼近孩子生活,便於孩子觀察體會,便於動手操作的,有豐富教育價值的主題。
⑵ 請設計一個完整的幼兒園主題式集體教學活動
——駱 靜 怎樣設計教學活動: 一、設計意圖 教材分析 幼兒年齡特點分析 教學目標設置 主要環節說明 說明重點、難點如何突破 二、教材分析 主題類 故事兒歌歌曲類 特定的題目 幼兒的年齡特點 3——4歲:神經細胞脆弱,容易疲勞,會搬弄和建構簡單造型,進入塗鴉期,對鮮明的色綵線條、音樂節奏、律動有濃厚興趣,是音樂感受力和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掌握各種法肌肉動作,精細動作有待發展。感知覺初步完善,對生動形象、色彩鮮艷、新奇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但觀察的隨意性比較大。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能理解具體的事物,以無意注意和無意想像為主,已掌握一定的口語,喜歡聽故事、兒歌。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自製力差,易沖動,以自我為中心。具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規范,喜歡與人交往,但會出現一些交往障礙或行為問題,開始有初步的自我評價。 4——5歲:動作更靈活,小肌肉不斷發展,會用不同材料建構較復雜造型,能積極運用各種感官,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開始探究和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並且進行分類比較,嘗試解決具體問題。理解力增強,會判斷事物,喜歡探究事物,愛提問題,掌握詞彙量迅速增加,語言較連貫,喜歡參與並享受多種形式的表演、表現活動,能夠用社會行為規范初步評價自己的行為,自製力開始形成,有初步的責任感、道德感。 5——6歲:好奇,不再滿足於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而要追根問底,大肌肉發達,小肌肉發展迅速,有一定的的自我保護意識、合作意識,腦發育顯著加速,抑制過程加強,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沖動。思維榮是具體的,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在認知方面能根據概念分類:按類別記憶:掌握了部分與整體的包含關系;能夠掌握「左右」等抽象概念;對因果關系有所了解;能條理比較清楚地獨立講述看到或聽到的事情和故事,語言的連貫性有所加強;個性開始養成,逐步建立起社會規則與自己行為的聯系,能用積極友好的方式與人交往,並重視成人、同伴對自己的評價。 三、目標的制定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於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思考 四、目標的價值定位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五、活動過程設計的要點與架構 環節架構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環節架構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環節銜接自然流暢、過渡無痕。 教學方法適宜,關注細節 教學活動《首先有一個蘋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閱讀活動,在看看、猜猜、說說的過程中,挖掘出故事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和事物間的聯系。 2、體驗猜測、想像、講述的樂趣,積累合理想像故事情節的經驗。 活動准備: 《首先有一個蘋果》大繪本,活動圖片,小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出課題 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題目叫《首先有一個蘋果》,誰知道「首先」是什麼意思?(第一,最先) 二、師幼共讀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 1.我們打開書看看,首先有什麼? 2.兩條蟲在干什麼? 3.來了誰?有幾只?三隻鳥來干什麼? 4.四個獵人會干什麼? 5. 接著來了誰?為什麼來的是狗?狗來干什麼呢?獵人和狗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6.接下來得是誰?他們來了故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獵人和狗這時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7.河邊有什麼?幾條船?船可以干什麼? 8.來了幾只烏龜?烏龜又會做些什麼呢? 9.這次來的是誰?游來了幾條魚?它們是來了故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獵人和狗這時的心情又變得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10.這是蜂窩,有幾個?獵人用蜂窩干什麼? 11.現在變得怎麼樣了? 1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三、師幼共同回憶故事 1.結合活動圖片,師幼共同回憶故事。 2.這是一個有趣的的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在哪裡? 3.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各事物間數量遞增的關系:原來故事裡後面出現的事物總是比前面的多一個。 4.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各事物間淺顯的邏輯關系:故事裡後面的出現的事物總是和前面的是有關系的。 四、分組根據聯系排圖復述故事 1.幼兒分組進行排圖復述。 2.集體交流復述情況。
⑶ 小班數學熊貓和筍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活動熊貓找家有益的學習經驗: 1、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數量為3的物體,並說出總數。 2、學習按3的點卡匹配相應的實物,給數量為3的圖片匹配相應的點卡。准備:1、貼絨圖片,1隻雞、2隻兔、3隻青蛙。2、每個幼兒3的點卡1張,熊貓頭飾1個。 3、地上畫有圓圈若干,圈內分別標有1、2、3個圓點。活動與指導:1、請3個幼兒站在前面,教師問幼兒,有幾個小朋友站在前面?請一個幼兒上前來與其他幼兒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並說出總數。2、出示貼絨卡片問幼兒:卡片上有什麼?它們各有多少?幼兒說出總數後,讓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說出總數以驗證答案,然後在這些卡片旁邊貼上相應的點卡。3、在每組的桌子上放一堆玩具,玩具中至少有3 件顏色相同或形狀相同,讓幼兒將它們拿出來,在旁邊放上點卡。 4、游戲:熊貓找家。教師告訴幼兒,這些圓圈是熊貓的家,有幾個圓點的圈就住幾只熊貓,音樂響,熊貓自由活動,音樂停,各個「熊貓」趕緊去找家。1、2、3個圓點的圈分別站1、2、3個幼兒,教師要檢查幼兒站對了沒有。
⑷ 幼兒園大班集體教育活動有哪些主題
你好,我在這里跟你推薦我們做過的一個集體教育主題互動《物體怎樣下落》。具體步驟如下: 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物體拋到空中都會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方式、快慢都不一樣。 2、主動探索和思考物體下落的自然現象,能提出問題。 准備: 樹葉、糖紙、報紙、乒乓球、沙袋等各種物品。 過程: 1、通過演示引起幼兒探索物體下落現象的興趣。 誰見過樹葉從樹上掉下來嗎?(幼兒自由表達) 我來請一位小朋友把樹葉拋到空中,然後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究竟會怎麼樣。 2、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探索各種物體下落的現象。 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各種各樣的物品,它們拋到空中以後會怎麼樣呢?你們想不想試試?(幼兒操作、自由表達) 教師和幼兒一起探索,引導他們進行比較,不同的物體下落的現象有什麼不同。同樣的物體(如報紙),如果改變了他們的形狀,就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3、引導幼兒討論交流各自的發現,啟發幼兒思考、討論: 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會落下來?如果我們拋的很高會怎樣呢?有什麼辦法讓他們不掉下來呢? 為什麼有的物體落得快,有的落得慢?為什麼同一張報紙,把他揉成團,就會落得快呢…… 評析: 該活動屬於「演示---操作式」的設計。教師通過演示現象來引出探索的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操作獲得發現。活動的重點在於引導幼兒發現有關的現象,而不在於給幼兒正確的答案。最後的問題可以讓幼兒展開討論和想像,以進一步豐富其經驗,而不宜全幼兒作出科學的解釋。
⑸ 什麼是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
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大體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領域教育活動,即突出活動的領域特點的教育活動,比如語言領域活動,藝術領域的教育活動等;另一類就是主題教育活動。我認為,主題教育活動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說法,但同行們比較一致的認識是,主題教育活動是圍繞主題確定內容、具有綜合性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動的統稱。 隨著《綱要》精神的貫徹落實,人們逐步認識到,幼兒教育應淡化知識教學,注重幼兒情緒、情感、態度、習慣的體驗與養成。關於幼兒發展的評價也由關注幼兒學會了什麼知識,轉向看幼兒發展了什麼能力,鍛煉了什麼技能,獲得了什麼情感,形成了什麼態度。這一轉變既是對幼兒特點的高度尊重,又是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導向。主題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並形成多種體驗方式。這種復合式活動,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⑹ 幼兒園主題活動有哪些
其一,幼兒園主題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實踐上具有延續性,內容和組織上具有綜合性。其二,幼兒園主題活動更能體現生活化,將主題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其三,幼兒園主題活動更加註重幼兒的體驗和感受。
⑺ 幼兒園中班蒙氏教學教案春筍
一、動畫導入, 激發興趣 (媒體演示春雷、春雨聲中春筍紛紛破土而出的畫面) 1、小朋友,剛才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導讀准平、翹舌音)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春筍的知識 (低年級的小朋友知識面窄,對春筍的感性認識少,運用多媒體手段導入,以逼真、形象的畫面,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認識,同時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並向他學習。 3、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你們覺得他讀得怎樣?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通過自讀、互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演結合,入境入情 (一)創設情境,以表演幫助理解 1、誰來做春雷公公,來叫醒小春筍,好嗎? 2、有一個春筍娃娃還沒叫醒!沒辦法,春雷爺爺只好請朋友們來幫忙。想想可以請誰來幫忙呢?(讓學生知道可以扮演各種朋友用各種擬聲詞演一演) 3、春筍娃娃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被叫醒了,誰來做做春筍醒來的動作? 4、小春筍睜開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麼?會說些什麼?(請小朋友扮演小春筍,互相說一說,演一演) (創設「叫醒春筍娃娃」的情境,引出春天的其他景物,充分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使學生通過讀、演,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學做醒來的春筍娃娃,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樂學、善學,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二) 圖物結合,加深感性認識 1、看圖:你能說說春筍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實物:老師這里就有一個春筍,你們覺得它像什麼?師補充介紹春筍和竹子的知識。 (採用圖畫和實物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細致全面觀察春筍的外形特點,准確理解春筍長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師補充介紹春筍的知識,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真正做到語文教學生活化。) 3、出示圖畫:你覺得這些春筍娃娃怎樣? 4、是啊,你們看,他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多麼開心啊!我們一起來做這些春筍娃娃吧!(學生邊演邊讀。) (讓學生邊讀邊演春筍在春風、陽光中向上生長的情景,使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春筍頑強生長的品質。) 四、音樂渲染,加深情感 1、播放音樂,學生邊讀邊演 2、說說你覺得這些春筍娃娃怎樣? (在音樂渲染聲中,學生扮演春筍娃娃表演春筍在美好的春天,蓬勃生長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動口、動手,使學生的情感隨著認識活動的深入得到激揚。) 五、 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1、自由組合學習生字 2、當小老師教 (讓學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當小老師的形式,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信心和快樂送給學生,做到寓教於樂。) 六、實踐活動,培養能力 1、可以描繪春筍蓬勃生長的畫面 2、去觀察生活中的春筍、麥苗、小草等,豐富直觀感受。 (新課程標准提出:開放課堂,拓寬學習空間,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去探究,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用畫畫等形式,用學科間的知識和本領來充實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
⑻ 幼兒園有關竹的主題預設及教案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竹 產生背景: 竹是自然界的一種植物,但它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各種各樣的竹竿、竹擔、竹筐、竹席子等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竹笛、竹製品、竹玩具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就連詩人畫家也把竹做為他們常常贊頌的對象。可見竹的情節無所不在。當孩子們從觀察竹子到尋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時候,他們睜大了雙眼,他們的眼神充滿了好奇的熱情。因此,我們決定與幼兒一起探訪我們身邊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開展准備: 1.家長資源,請家長協助收集各種竹製品,關於竹的資料和圖片。 2.利用社區資源,聯系幼兒社會實踐的場所:公園、竹器店等。 3.牆面布置一些與竹有關的畫、圖片及幼兒繪制的畫和製作的手工藝品。 4.區角布置一些關於製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製品展示角。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竹》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各種竹,了解竹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2.引導幼兒探索竹對我們生活所起的貢獻。 3.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內容記錄: 1.社會:《參觀竹林》、《參觀竹器店》 2.語言:《談話:節節高》《談話:竹子的生長過程》《故事:小貓釣魚》《表演:熊貓一家》 3.科學:《妙用竹竿》《竹篾製品》《竹——渾身都是寶》《有用的筷子》《笛聲悠悠》 4.計算:《數竹筏》《測量》《高矮長短比較》《5以內的加減》 5.美工:《繪畫:竹子》《吹畫:翠竹》《竹葉貼畫》《製作:風箏》《製作:扇子》《欣賞:竹篾製品》 6.音樂:《熊貓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賞:筷子舞》 7.體育:《竹高蹺比賽》《跳竹竿》《騎竹馬》《放風箏》 8.家園開放日:《調查:有用的竹竿》《班會:竹子發布會》《親子游戲:跳竹竿舞》《品嘗:竹筒飯和竹筍菜》 活動具體開展過程: 活動一:《社會實踐:參觀竹林》 設計思路: 方案活動的第一天,教師帶幼兒參觀了附近公園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現在幼兒的眼前。孩子們一下子湧入了竹林,有的在撿竹葉,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筍。孩子們興奮的玩耍著,時不時的有很多孩子跑來問了很多問題。於是我就把這些問題記了下來,請來了護林員叔叔為大家作答,孩子聽的可仔細了。 活動進展: 教師聯系附近公園的竹林,帶領幼兒玩一玩。在玩的過程中提出相應的問題,發現認識竹的外形、構造(筍、竿、葉、竹節、竹膜等)聽護林員叔叔介紹竹子的生長過程和種類。 幼兒表現: 孩子們邊玩邊提出了許多關於竹的問題: 洋:為什麼竹子是一節一節的啊? 飛: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 麗: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竹子小時候叫竹筍,長大了又叫竹子呢? 超:叔叔,我也有一個問題,種了這么多竹子有什麼用啊? 陵:我知道竹筍可以吃的,我最喜歡吃竹筍燒肉了。 教師回應: 聽了孩子們提出的各種關於竹的問題,發現孩子們對於我們大人平時很常見的竹觀察很細致,充滿了好奇。在護林員給小朋友做介紹的時候,孩子們對於竹子更是有很強的探討興趣。因此,我決定從幼兒的觀察與興趣入手,開展此方案活動。 活動二:《繪畫綜合活動:竹子》 活動進展: 孩子們已經參觀過竹林,對竹子也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他們對竹子的直觀感受如何呢?大家決定把它們畫下來。首先是寫生活動,在小朋友畫好初稿後,再進一步體驗竹,近觀的欣賞一些竹子的結構布局等,最後用水墨畫表現竹子的樂趣。 子活動一:《竹林寫生》在校園里觀察竹林,對竹子進行鉛筆寫生活動,要求仔細看一看竹子的葉子和竹竿的樣子。 教師引導語:小朋友,上回我們一起去了竹林,還聽了叔叔給我們介紹關於竹子的生長過程,今天我們來回憶一下竹子是什麼樣子的?還記得嗎?如果有些忘了,沒關系,我們大家看看幼兒園里的竹子是什麼樣的?請你仔細看看竹葉的形狀和竹節和竹竿有什麼地方不同? 幼兒表現: 明:我發現竹葉是長長的,象帶子一樣,一端是圓圓的,一端是尖尖的。 華:我發現有的竹葉兩邊是捲起來的。 利:我看到竹葉上面有條紋,正面和反面的顏色也不同,正面的顏色比較綠,反面的顏色比較淺。 飛:我看到竹節是凸出來的,摸上去毛的,有點扎手。 子活動二:《欣賞國畫:梅蘭竹菊》欣賞一些大師級畫家筆下所描繪的竹的形態,主要欣賞一下竹子的動態和布局。聽教師講一講「四君子」梅蘭竹菊中竹的氣節。 幼兒表現: 伊:我覺得那個竹葉好象有風吹過來飄起來一樣的。 昊:我看到那棵竹子有點彎,那棵竹子很直,我覺得彎的竹子一定是年紀大了,象我們人一樣,人老了背也會彎的。 翔:我看到那畫上的竹竿,一節與一節的地方,為什麼沒有連起來,是斷的啊? 瑋:我喜歡那和竹筍,我覺得它在用很的力量往上長一樣。 謙:我發現竹竿也是下面有點粗,上面有點瘦的。 子活動三:《水墨畫:竹》在充分感受竹後,用水墨畫的方法,畫一畫自己眼中看到的竹子,注意用墨的深淺來表現竹子間的距離遠近關系。 教師回應: 我班是國畫班,對於水墨畫有一定的功底。而作為國畫竹子,小朋友們一直都想嘗試。於是我就讓他們先觀察竹子,進行寫生。然後欣賞一些大師畫家筆下形態各異的竹子,孩子們有了豐富的素材後開始畫竹子,興趣很濃,把竹子的各種形態都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