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針對幼兒園閱讀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現在幼兒來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幼自兒的圖書閱讀。比如,很多幼兒園都為幼兒提供了專門擺放圖書的書架.少數幼兒園有專門的閱讀區;很多教師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閱讀的時間,鼓勵幼兒閱讀;在集體閱讀活動中
㈡ 幼兒園教學活動分析怎麼寫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分析就是針對於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做一個總結,對於版每一次的教學活動完成以後權都可以做一個反思,主要就是針對於教學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措施,這樣方便以後可以去更好的處理同樣的問題。
㈢ 幼兒園圖畫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幼兒繪本閱讀中的常見問題(一)繪本材料選材不精
在幼兒繪本材料的選擇上,繪本購置往往不注重孩子的特點,使繪本材料缺乏針對性。例如網上的雨點老師講繪本故事,能夠使幼兒及時參與互動,但是忽視了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差別,使年齡稍大的幼兒缺乏興趣,年齡小的幼兒又看不懂。
(二)繪本閱讀中缺乏互動
在繪本閱讀中,繪本材料的購置不是根據幼兒的需要,利用繪本材料,讓其自主理解繪本材料所蘊含的內容,而是根據繪本材料提供的畫面,變更成相應的看圖說話或是講故事,忽視了閱讀中幼兒的自主性,喪失了繪本閱讀的真正作用。
(三)缺乏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繪本閱讀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死板的畫面具有動態性,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還有助於加深幼兒的理解。從撰寫繪本閱讀的論文中,很少涉及繪本閱讀中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幼兒園中的應用也很少。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的互動策略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教育的本源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已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繪本閱讀中,應該加強幼兒閱讀的主動性,利用不同的互動輔助手段,促使幼兒從閱讀中發現自己的世界。
1.幼兒與繪本材料的互動策略從網上直接搜集相應的繪本動畫素材,直接播放,利用動畫的逼真演示,增強幼兒對繪本材料的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利用不同的畫面變化,演示繪本材料所要描述的事實。如《失落的一角》,採用多媒體技術演示缺了一角的圓尋找一角的過程,利用尋到的一角與圓上的缺角對比,讓孩子們很興奮地參與其中,發表著「不是」、「錯了」、「太小了」等意見,終於找到一角時,孩子們高興地拍著小手,當圓卸下一角時,孩子們吃驚地張大了嘴巴,看到圓又唱著歌開始尋找,孩子們發出「哦」,這說明幼兒已經理解了繪本所蘊含的主要信息。利用簡潔的文字說明,加強幼兒與繪本材料的互動。
2.師幼互動
在繪本閱讀中,老師怎樣合理引導幼兒閱讀,又不至於陷入將主觀意志強加於幼兒,就需要有點技巧。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材料的模擬表演,探索幼兒所要展現的繪本材料,以便從中觀察幼兒的形象思維。例如《咔嚓咔嚓剪鬍子》,教師讓看過該繪本的幼兒進行模擬表演,從中捕捉幼兒對繪本材料的領悟力。
其次,利用講故事。鼓勵幼兒將看過的繪本材料編成自己的故事,在講故事活動中進行講解,不僅可以了解幼兒對繪本的領悟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口語能力。例如《有你真好!》,有的幼兒不僅將故事講得很完善,而且還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要向嘎嘎它們學習,幫助我的夥伴,和我的夥伴相親相愛。」
最後,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像。在幼兒閱讀繪本材料前,利用封面展示,引導幼兒根據封面展開豐富的聯想,誘導幼兒想像書中將會描繪的情景,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例如《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封面上小鼴鼠頭上有一坨大便,老師可以讓幼兒思考到底會是誰將大便拉到了小鼴鼠頭上,小鼴鼠該怎樣尋找那個拉大便的傢伙等,激發幼兒對繪本產生濃厚興趣,並進行有效的探索。
3.幼兒間的互動
在繪本閱讀中,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領悟力,有意安排幼兒共讀一本繪本材料,促使幼兒交流經驗,利用幼兒間的互動,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共同提高。或者促使幼兒間互相交換繪本,鼓勵他們互相講述自己對繪本的看法,並對不同觀點進行交流。繪本材料所描繪的一切都是沒有標准答案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見解,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在相互對比中,從多方位認識繪本材料本身。
4.親子互動
舉辦繪本閱讀親子互動活動,促使家長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與幼兒一同領略繪本世界。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培養幼兒的良好閱讀習慣,就要身體力行,注重幼兒的繪本閱讀,每天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材料,幫助幼兒把心中的故事描繪得更為豐滿。例如繪本《小黃和小藍》,幼兒會就自己變成綠色後,爸媽會怎麼辦進行提問,家長可以反問幼兒,也可以為幼兒提供很多答案。通過親子活動,給予繪本材料更大的展示空間。
總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受益一生的事,繪本閱讀給予幼兒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畫面感受,而是通過畫面感受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互動方式,使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其形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㈣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教學活動的思考
教學活動是一種科學活動,是一種創造活動,也是一種藝術活動。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
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
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
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
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 「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 5 分鍾~15 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進行有效的回應 在課堂中,教師要靈活應對來自幼兒的多種信息,並進行有效的回應,這是一個幼兒教師必備的教學素養。那麼,在教學活動中到底怎樣做到有效回應呢? 首先,教師要對來自幼兒的信息作出價值判斷。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及時捕捉和分析來自幼兒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對教學有幫助,哪些信息應該及時回應,哪些信息可以進行引導和進一步拓展。 其次,要了解幼兒,尊重幼兒。教師要真正靜下心來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行為。只有充分了解幼兒,掌握幼兒年齡特點、發展規律和最近發展區,才能發現幼兒的需要,及時滿足幼兒的需要,從而作出有效的回應。 再次,要運用多種回應的策略。教師回應幼兒的策略有很多,如表揚、設疑、追問和參與等。如何選擇有效合理的策略來回應幼兒,也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陳家鎮幼兒園組織的 「可愛的水鳥」活動中,有個女孩模仿仙鶴的動作:身體前屈,頭揚起,兩手下垂在體側,腳尖綳緊,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走步、點頭、旋轉,神態逼真,動作優美。教師發現後及時給予表揚,並讓她在集體面前示範,其他幼兒於是也積極投入,想出了許多優美的動作。這種表揚的回應策略,激起了幼兒的表現欲,達到了非常好的活動效果。而在一次「四季風」活動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現在是什麼季節?一年有哪幾個季節呢?每個季節給人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這些問題幫助幼兒梳理了已有經驗,使幼兒知道一年不光有四個季節,而且每個季節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教師的這些迫問,幼兒的經驗便是零碎的。 此外,參與也是一種回應的策略。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有時會表現出沒興趣,有時碰到困難會放棄,這時教師的適時參與能有效地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中班的「小樹葉」活動中,教師讓幼兒聽著音樂編舞,幼兒覺得很難,不知道怎樣編。這時,教師及時參與進來,隨著音樂和幼兒一起編舞,一下子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看著教師的動作,模仿著跳起舞來,這使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激發師幼互動 在評價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時候,師幼互動的質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准。師幼互動的策略一般有五種類型,即示範與訓練類策略——教師耐心規范與細心要求,通過言傳身教與榜樣引領來鼓勵幼兒;貼近與融入類策略——師幼廣泛交談,分享情感,教師則換位思考,並積極以幼兒的眼光看問題:引導與幫助類策略——教師拋球回應,使幼兒保持興趣,小步遞進,鼓勵幼兒破解難題,組織幼兒互教互學:平行介入與參與類策略——教師引導討論,形成一系列規則,啟發幼兒思考,巧解矛盾;支持發展類策略——教師提供平台,布置任務,給予幼兒自由創造的空間。 師幼互動的策略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所以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會產生不一樣的師幼互動方式。如在閱讀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策略有支持型互動——激起幼兒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在閱讀中積累提升經驗;有誘導型互動——幫助幼兒分析閱讀材料,並給予適時的點撥誘導,提供階梯;有介入式互動——採用拋磚引玉、設疑推理的方法,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還有合作式互動——通過平等對話,使幼兒在交流中分享閱讀的快樂。 這些互動策略,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互動的關鍵仍在於教師的觀察和判斷,在於教師的即時調控和專業化水平。如在一次教學活動「有趣的報紙」中,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喜歡看報紙嗎?在一般情況下,幼兒都會說「喜歡!」可有個小男孩卻理直氣壯地說:「我不喜歡!我不喜歡看報紙!」在這一出乎意料的情況下,教師怎麼回應呢?這名教師不慌不忙地說:「是嗎?可據我所知,愛看報紙的小朋友才會有知識,才可能成為小博士呢!」這么一說,其他幼兒便馬上搶著回答:「我愛看報紙!」教師的巧妙回應,不但保護了那個幼兒的自尊心,同時又給其他幼兒一個良好的引導:大家都愛看報紙,這樣能增長知識。 要開展好一個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些外,還有很多的因素,如教師的素養、語言的功底、教學風格等,這些因素還有待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摸索,去反思。
㈤ 大班幼兒閱讀理解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閱讀專注性較差
在針對班內幼兒的觀察記錄過程中,我們發現班內的幼兒在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一般對教師講解過的圖書會有較大的興趣。而對於教師沒有講解過的圖書表現出的興趣則很少。在幼兒閱讀時,很多幼兒會非常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注意力,不能很專注地進行閱讀活動。班內僅有少部分幼兒能夠較好地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自主閱讀。整體而言,大部分幼兒能夠持續進行閱讀的時間都在五分鍾左右,這都讓我們看到幼兒閱讀的專注性表現並不很好。
(二)部分幼兒閱讀繪本時關注點在自己認識的漢字上
在日常的區域活動和集體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在閱讀時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在集體教育活動時,大部分幼兒在老師帶領進行閱讀繪本的活動時有著姣好的專注性,能夠認真傾聽故事,但是我們也發現,教師在繪本閱讀時會傾向於故事內容較為豐富的繪本內容,講解內容以字內容為主,不夠關注繪本中重要的圖畫內容。幼兒在集體教育活動後自主選擇圖書進行閱讀時,看到畫面只會一帶而過,這樣讓繪本喪失了她圖畫中很多的趣味內容和連貫性的故事脈絡內容。幼兒在進入大班之後都會開始進行幼小銜接的相關學習,二現有的幼小銜接,主要以拼音漢字為主要內容,幼兒在剛開始的學習活動中有著很高的興趣,對於認識漢字或者拼音店有著較強的成就感,這一階段的他們特別他們喜歡尋找和分享自己認識的漢字。加之集體閱讀中幼兒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不連貫的,這也導致部分幼兒在閱讀的時候,只會專心尋找自己認識的字,而對故事的整體內容並沒有完全透徹完整的內容理解。這也是他們在自主進行閱讀的時候會很快看完一本書要求進行交換的一個原因。
(三)幼兒閱讀存在偶發性,不能做到連續閱讀
在對班內幼兒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現在的幼兒家庭結構以長輩帶幼兒為主,家裡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有限,所以很多的家長會選擇親子閱讀的方式進行日常的親子互動,但是由於工作的原因,幼兒的這種親子閱讀行為並沒有做到每天養成一個持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