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體育游戲教學形式有哪些
1)具有趣味性。教材中的游戲有六類,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趣味性強,能滿足小學生好奇內、好動和求新、求容異、求變的心理需求,深受他們的歡迎。
(2)具有情節性。教材選用的游戲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學生能在游戲活動中扮演某些角色,如「老鷹」、「小羊」、「戰士」、「花朵」……這些角色符合小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喜歡情境的烘托,樂意模仿成年人的行為特徵。通過游戲,有助於引導學生逐步懂得社會規范,了解人際關系,處理和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B. 小學體育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1、理論教學
2,實踐教學
C. 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體育教學方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在小學階段,學生鍛煉意志、了解體育節能、增強專體質的主要渠道就是體屬育課,而教師在體育課上的教學方法將會對體育教學產生最直接的影響。
游戲化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各樣游戲教學的形式來使學生進行學習,並培養多方面能力的教學方法。
比賽練習法:是在比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方法。
綜合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綜合運用某些練習法的特點而組成的一類練習方法。
兒歌教學法:教師的語言修養,是體育教育藝術的體現之一。體育運動生活氣息很濃,從客觀上給體育教學的講解提供 了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以簡練的語言講清動作的概念和要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循環練習法:是根據練習任務的需要選定若干練習手段,設置若干個相應的練習站(點),學生按規定順序、路線和練習要求,逐站依次循環練習的方法。
D. 小學教育學中體育的內容有哪些體育的組織形式是什麼
小學教育體育內容:
第一章 小學體育課程論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名解) 2.拉特克第一個提出「教學論」概念。
3.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4.體育課程的兩個傳統:重視體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義傳統和重視體育強健肢體功能的科學主義傳統。
5.小學體育教學論是體育教學論中分支的一部分,也是分科教學論的組成部分,是研究和說明小學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即研究體育教學的規律,有研究體育教育規律,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6.小學體育教學論的性質: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專業必修課程。 7.小學體育教學論教學目標:(1)使學生清晰而正確地辨別小學各種體育教學現象; (2)使學生把握小學體育教育基本要素,客觀地認識小學體育教學本質;(3)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基本規律,指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4)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技能;(5)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完善小學體育教學理論。
8.學習小學體育教學論的目的是著力培養優秀的小學體育教師。 9.學習體育教學論的方法:(1)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2)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要結合體育教學實踐進行學習;(4)要結合自己的運動專項進行學習;(5)要很好地理解教學範例,並能夠舉一反三。 10.小學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性質: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課程特性: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 11.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4)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收益。
12.課程目標:運動參與(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運動技能(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身體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13.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骨骼一彎曲,肌肉力量較小,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很大的發展。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屬於人體發育的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被稱為第二發展期。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過渡時期。
14.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第二章 小學體育教學論
1.體育教學的特點:學生要承受一定的負荷;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2.體育教學的8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3.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計劃的方向,主要有3種學期教學計劃:對照型、羅列型、創新型。
4.體育教學的原則: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原則、人文精神體育教學原則、教與學相統一原則、終身體育和發展性的原則、高質量輕負荷的原則、師生雙向積極性的原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5.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社會制約性規律;認識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與學辯證統一的規律;教育、教養及發展相統一的規律;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規律;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律;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反饋規律。
6.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
7.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8.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
9.科學而合理地選定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有利於學生順利獲得體育知識和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習慣,並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發展學生的個性。
10.編寫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學生身心特徵的原則;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內容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體系的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11.課時計劃中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依據: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水平階段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 基本要求:健身性、科學性、興趣性、實效性、簡易性、地域性。 基本方法:對傳統教材內容優化、整合,對競技性內容進行改造;利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發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條件選擇教學內容;從國內外盛事中開發體育教學內容。
12.體育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為實現體育教學任務或目標所採用的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13.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創造教學法。 14.廣義的體育教學手段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的體育教學手段,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15.體育課的組織是指為實現課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各種合理措施與手段。 16.體育實踐課的組織內容:(1)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課後常規3個部分。(2)教學場地器材的布置;(3)隊伍、隊形安排與調動;(4)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
17.如何組織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身心健康,激發學生興趣。 18. 體育實踐課堂組織形式: (1)班級教學組織形式;課內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全班教學、班內分組教學,班內分組教學主要有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而分組
輪換又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二次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 (3)個別教學;(4)復式教學;(5)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章 小學體育評價論
1.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教學內容及准備的評價,課的組織與教法的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
2.對一節體育課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第四章 小學體育教案論
1.備課是寫教案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結果。
2.從實踐課教案的形式進行分類,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
3.小學體育教案的基本術語:體育課的任務;動作要領;重點;教材的難點;一般性練習;專門性練習;教學組織;教法步驟;要求。 4.編寫教案的原則:簡明、清楚、扼要。
5.實踐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步驟、重點和難點、時間的分配、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預計、場地器材的布置等。 6.編寫實踐課教案的步驟:確定課的任務;合理安排課的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安排課的教法步驟;確定課的運動負荷。
第五章 小學體育教師論
1.體育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2.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工作對象多,活動空間廣;工作復雜,多樣和繁重;工作具有社會性。
3.現代小學體育教師素養的構成: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運動能力;教學與科研能力。
第六章 小學體育教研論
1.上好小學體育課的基本原則:(1)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教學;(2)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3)直觀性教學中加強講解示範的方式和方法;(4)教好游戲教材,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5)要認真鑽研教材,注重身教。
2.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素:備課;課前做好准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講解要做到少而精;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和運動量;掌握學生心理,增強語言藝術性;嚴格要求學生,嚴明課堂紀律;立足於正面教育;做好安全保護工作;課中注意事項。 3.「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4.說課的形式: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考核型說課。 5.如何撰寫說案:「四說」即「說課堂教學理念及課程領域目標、教材,說教法、組織管理,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二寫」指「寫出本課課題及場地布置」;「一展示」指「展示自己設計的運動技能簡筆畫和可能展示的動作要領」。 6.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的主要內容:(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7.如何進行說課?兩方面要求:教師基本功,個人形象。 8.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3)聽課與評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4)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 9.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它使師范生或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它是建築在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技術基礎上,系統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10.微格教學設計要求的三個要素: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
小學體育教學論復習題
一、填空題(20空,共20分)
1.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教學計劃的方向。大致有三種,即(對照型)、(羅列型)和(創新型)。
2.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三種排列方式。 3. 體育教學是由(學生)、(教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8個要素組成。 4. 現代體育教學方法有(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和創造教學法。
5.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6. 動作示範是教師或教師指定學生以具體的動作為範例,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要領)的方法。動作示範法主要包括正面示範、(背面示範)、(側面示範)、(鏡面示範)四個示範面。 7. 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三種。 8. 編寫小學體育課教案原則主要有(簡明)、(清楚)和(扼要)。 9. 根據上課的形式,大致說課可分為(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三種形式。體育教學進行說課時,教師的兩項基本素質是(教師基本功)和(個人形象)。
10. 根據課的任務還要安排好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機能活動)的特點安排教材。
11. 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小學生在各自年齡階段的發展,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並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12. 體育課教案的形式是表達教學內容和過程的(結構)和(方式)。 13. 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14.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領域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
15.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排列方式主要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3種。
16.《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17.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三維健康觀。
18.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最主要的特點是按(水平)劃分學習階段和按(學習領域)設置目標。
19. 班內分組教學運用分組輪換時,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兩次等時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的形式。
20. 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和(課後常規)3個部分。 二、名詞解釋(4個,共20分)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3.小學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4.小學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
5.語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去學習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方法。
6.直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演示或外力幫助,藉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本體感受器官來直接感知動作的方法。
7.體育教學手段:廣義: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8.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9.體育教學目標使學生打好身體、運動能力和良好品質等方面的基礎,培養對體育的興趣。
10.課時計劃亦稱教案,它是根據教學進度和單項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寫的,是上課的依據,一份教案,往往能夠反映一名體育教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
三、簡答題(4個,共20分)
1.簡述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包括的主要內容。 (1)教學目標;(2)教師的教學行為;(3)學生的行為;(4)教師應掌握的技能要素;(5)需要准備的視聽教材、場地器材;(6)時間分配。 2.體育課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3.簡述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簡述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體育教學理論、主體、內容、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組織,體育教學評價、研究、設計等。 體育教學特點:(1)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2)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3)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4)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4.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目標? 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⑷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 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1)運動參與:①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②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⑵運動技能:①學習體育運動知識。②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和方法。③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3)身體健康:①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②塑造良好體型和身體姿態。③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④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①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②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③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④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5.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講解法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保證正確的科學性與思想性。(2)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與藝術性。(3)提高板書質量。(4)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6.如何組織小學體育實踐課的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7.簡述體育教師的作用。
(1)體育教師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2)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3)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4)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5)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8.簡述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說課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9.簡述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
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中,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准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過關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三)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四)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使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運動技能的實用性,加深對技能的掌握。
E. 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常用方法種類有哪些最好舉出6項,並附有例子說明
比較研究法、教學實驗法、測量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歸納法
F. 體育課到底有哪些教學方法適用
當別來人推著孩子「雞血」那源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長願意花重金送孩子玩運動。盡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積極上好體育課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體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系,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系,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體育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G. 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創編有哪些形式
通常是直接應用教抄課書上的游戲,有時是為了適應學生的需求而改編進行,也有些是體育教師根據體育教學與訓練的要求直接創編而來。體育游戲創編要遵循其主要原則,注重其創編方法,游戲名稱和書寫格式、組織圖示等。作為創編新時期體育游戲,我們
H.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有哪些
各地的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是會有所不同的。
大致的教學內容如下:
一年級
一、隊列隊形 1、齊步走—立定。2、左(右)轉彎走。3、各種看齊。
二、走與跑 1、各種姿勢的自然走。 2、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的走。3、自然站立起跑。4、各種方式接力跑游戲。5、障礙跑
三、投擲 1、正面輕物擲遠。 2、正面輕物擲准。
四、滾動與滾翻 1、各種壓腿、踢腿。2、縱叉、 橫叉。3、前後左右滾動。4、前滾翻及各種練習。
二年級
一、隊列隊形 1、齊步走—立定。2、左(右)轉彎走。3、跑步、便步。4、隊形變換。
二、走與跑 1、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的走。2、各種方式的走跑。3、自然站立起跑。4、障礙跑。5、 30米快速跑。6、400米走跑交替。
三、投擲 1、各種滾、拋、投、推動作練習。2、側面輕物擲遠。 3、側面輕物擲准。
四、滾動與滾翻 1、各種壓腿、踢腿。2、縱叉、 橫叉。3、前滾翻成蹲撐。
三年級
一、走與跑 1、各種姿勢的自然走。2、改變速度的走。3、高抬腿跑。4、各種方式接力跑游戲。5、50米快速跑。
二、投擲 1、雙手正面擲實心球。 2、雙手後拋實心球3原地側向投壘球。
三、跳躍 1、單雙腳跳。 2、雙腳連續跳上跳下。3、跑幾步單腳起跳觸懸垂物。4、跨越式跳高。
四、技巧 1、仰卧推起成橋。2、縱叉、 橫叉。3、前後滾翻。4、前滾翻及兩腿交叉轉體180°5、仰卧起坐。
四年級
一、走與跑 1、各種姿勢的自然走。2、改變速度的走。3、高抬腿跑、後蹬跑。4、400米耐久跑。 5、50米快速跑 。6、障礙跑。
二、技巧 1、跪跳起。2、仰卧推起成橋。3、前後滾翻。4、前滾翻及兩腿交叉轉體180°。5、仰卧起坐。6、簡單的組合動作。
三、武術 1、基本手型 。2、人體部位的運動方向。 3、武術操。4、基本功。5、基本動作。
四、小籃球 1、運球。 2、傳接球。 3、各種投籃。
五年級
一、走與跑 1、高抬腿跑、後蹬跑。2、耐久跑。 3、50米快速跑。 4、障礙跑。
二、投擲 1、雙手正面擲實心球。 2、雙手後拋實心球。3、原地側向投壘球。4、原地側向推實心球。
三、跳躍 1、蹲跳起。2、蛙跳。3、跑幾步單腳起跳越過障礙物。4、跨越式跳高。
四、技巧 1、跪跳起。2、男生頭手倒立女生肩肘倒立。3、靠牆手倒立。5、仰卧起坐。6、組合動作。
一、小籃球 1、各種運球 。2、傳接球 。3、各種投籃。4、教學比賽。
二、技巧 1、跪跳起。2、側手翻。3、靠牆手倒立。5、仰卧起坐。6、組合動作。
三、武術 1、基本動作 。2、武術操。3、基本功。4、少年拳(一)。
四、地單杠: 1、單掛膝懸垂擺動。2、跳上支撐——前翻下。
拓展資料
體育教育一詞,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cation,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為體育。
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進步的一項重要標志,也成為國家間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體育可分為大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傳統民族體育等種類。
包括體育文化、體育教育、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設施、體育組織、體育科學技術體育經濟等諸多要素。
參考鏈接網路 體育教學
I. 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風格有哪幾種
一、能力綜合:小學全科教師的專業屬性特徵
「小學全科教師」作為一個學理性概念的正式提出在中國,目前在國內為數不多的研究中,一般認為小學全科教師是由具備相應資質教師的教育機構專門培養的、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科知識和能力結構合理、能承擔國家規定的小學階段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與管理的教師。按照這個定義,為區別於傳統的分科教師,小學全科教師的特殊規定性往往被界定在勝任小學階段多門課程的「全科教學」能力上。但是,「全科教學」是否足以成為小學全科教師質的規定性呢?
(一)認識誤區:當前我國全科教師是農村小學教育應時之需下的「被全科」
與西方不同的是,我國小學全科教師的實踐並非完全是社會經濟與教育理念發展的產物,相反,其最早的政策設計與實施大多集中於中西部地區,是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應時之需。2006年,湖南省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科計劃」,首次提出培養五年制專科層次的「全科型」小學教師。由此肇始,江西、貴州、重慶、廣西等省(自治區)相繼把培養全科師范生作為解決農村教育現實困境的突破點,並逐漸將其學歷層次提升至本科。
全科教師首先面向農村小學成規模定向培養,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居住分散,使農村小學點多面廣,而且規模小,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龐大的農村人口流動使本地常住人口減少,學校生源也直線下降,許多學校不得不採取「小班化」的教學組織形式。而另一方面,農村小學師資缺乏、年齡老化,且學歷層次、學科結構不合理,以至跨年級、跨年齡教學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於「目前很多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的教師實際已經充當著『全科教師』的角色,一個教師身兼多個學科教學任務的情況非常普遍」。因此,相關省市在定向培養全科教師時,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尤其是解決「音體美等小學科專業師資缺乏」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全科教學」被視為小學全科教師崗位勝任力的主要特徵,小學全科教師也往往被簡單地描述為「語數外通吃、德音體美全扛」,或者「樣樣通、科科行」。
審視「全科教學」特徵下的農村小學全科教師,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被全科」,其教育實踐在本質上仍然是「分科教學」,因為它所依託的課程形態仍然是相互割裂的學科課程,所追求的價值存在仍然是各個學科邏輯知識體系的縱深傳授,只是在任教科目上有數量的增長而已。這種「全科教學」定義下的全科,並沒有在傳統分科教學之外建立起對小學教育、小學教師角色的獨特理解,也沒有基於自身教育哲學而設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它只是當前我國農村教育應時之需的一種誤讀。
(二)理念溯源:「綜合能力」是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教師的專業核心素養
如果「全科教師」的核心素養並非「全科教學」,那麼什麼又是其區別於傳統分科教師的質的規定性呢?溯源國際范圍,發達國家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小學全科教師這一概念,但一般都是採用小學師資全科培養與實踐的模式。如美國在「博雅教育」的傳統下,十分注重小學教師通識能力的養成,並明確提出初等教育教師以承擔多學科教學為原則;法國認為小學教師應該是多才多藝的,小學教師進行資格認定時要考查其多科教學的能力;英國小學教師是不分科的,要求能勝任全國統一課程中任一學科的教學;德國要求師范生必須掌握執教學科與相鄰學科的關系,能夠從事小學綜合理科或文科的教學工作;日本則要求小學教師在國語、數學、手工、體育、音樂等領域都要擅長。
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採用小學師資全科培養與實踐的模式,是認為「小學教師是一種綜合性職業」。作為綜合職業的小學教師,他們需要勝任「包班制」的教學與管理。「包班制」是一種小班化的教育組織形式,每班學生數20人左右,由1~2個教師全面負責一個班級除音樂、美術等技能學科之外的其他學科。西方早期「包班制」的雛形,是希望在保持班級授課制優勢的同時也能有效克服其局限性而開展研究的結果,主要孕育於19世紀末出現的選擇法教學形式,如美國的巴達維教學法。到20世紀50年代,包班制已在美國小學占據主導地位,被認為是兒童中心教育思想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的體現。以激活學生主體性為基點,「包班制」從教育觀念到教育行為都較班級授課制發生了深刻變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乃至於教學空間都得以重組。在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下,小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將分裂的學科知識與兒童豐富的生活世界聯系起來,以「導航者」的角色、用「全景視角」引導兒童探究真實存在的生活世界。同時,在增強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亦能以綜合而非割裂的評價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因此,勝任「全科教學」——准確地說是「多科教學」只是小學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而教師最重要的核心素養則是在一定寬度的知識上形成相關的「綜合能力」。
(三)未來取向:「走向綜合」是我國未來小學教師培養與實踐的發展趨勢
小學全科教師要走出「全科教學」的誤區,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專業特徵,則應「走向綜合」。實際上,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借鑒國際教育發展經驗及反思國內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我國小學教育已提出了綜合課程的改革走向,如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就提出課程結構要改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設置綜合課程」,課程內容要改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課程實施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綱要》同時明確規定「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而小學階段則應「以綜合課程為主」。適應綜合課程的改革需要,《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要求小學教師「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和「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少先隊活動的聯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從實踐層面來看,1989年杭州大學和賣魚橋小學首先合作開展了「小學低年級包班教育實驗」,實驗以「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為目的,探討通過支持型課堂氛圍的形成,寓教於樂,讓學生在「玩」中學,課桌椅也改變了傳統的固定行列,可以進行靈活的組合。實驗結果認為「包班制」對學生個性的最優化發展和學習態度、興趣、情感因素提高等長期效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面臨著師資數量、質量以至教室布局等推廣實施的現實制約因素。
就目前來看,我國小學全科教師的廣泛實踐還主要是面向農村教育,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適齡入學兒童的減少,小額包班制已逐漸成為可能,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地於近年相繼啟動了「包班制」的教學探索。因此,小學全科教師不僅是解決農村教育的應急之策,也是未來我國小學教育的改革之路。但作為卓越教師培養目標的小學全科教師,已不能再簡單地界定為勝任「全科教學」,它在價值訴求及能力特徵上都被賦予了更為豐富和獨特的內涵。
二、回歸啟蒙:未來小學教育改革的價值訴求
如果課程綜合、能力綜合是未來我國小學教育及小學教師的發展趨勢,那麼我們有必要對其存在價值的合理性進行論證,而這種論證應建立在對小學教育特徵及小學教師角色的反思與再詮釋基礎之上。雖然研究者和實踐者均認為教育應以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並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但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中,依然缺乏對受教育者在不同學段身心發展特徵及其發展任務的清晰分辨與定位。學生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都被納入知識邏輯體系傳授的軌道中,知識,更多的是文本知識獲得被作為教育目的,而「人的發展」這一根本任務則被遮蔽了起來。小學全科教師的價值訴求就在於重新回歸「人的發展」,理解和尊重小學階段在人生發展中獨特的啟蒙地位與作用,立足於「整個孩子」的心智與德性開發,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全科教師的視野里,「小學教育是全面素質性、基礎素質性、綜合素質性的教育」。因此,小學要提供的教育,不只是割裂了的、碎片化的文本知識教育,而應是一種整體性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教育不僅是關於「生活世界」的知識啟蒙,同時也是興趣的啟蒙與人性的啟蒙。
(一)知識啟蒙:立足生活世界
真實的「生活世界」是立體而豐富的,它並不是任何一個學科,也無學科之分,不同學科只是詮釋了世界的不同部分或者使用了不同的詮釋方式;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只有在詮釋和改造「生活世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身的價值。將人類在漫長歷史中積累的各類直接經驗整理為間接經驗,轉化為知識並進行傳承、發展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而將知識學科邏輯化則被認為是一種更有效的傳承路徑。
但這一傳承過程所出現的問題是,學科知識漸行漸遠,逐漸遠離了真實的「生活世界」。在小學,我們用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設計課程與教材,「課程被『剁碎』,一次讓兒童學習一塊,以為兒童得到所有的單獨碎塊以後,就會有了整體。這樣,兒童的學習只是努力記住了別人對經驗結果的敘述」。學生最終獲得的只是「書本」和「文字」的知識。而知識從哪裡來?為什麼要學習知識?知識和生活有何關聯?怎樣才能用更多的知識理解和改造更豐富的世界……這些在啟蒙階段本應予以回答的問題卻統統被懸置了起來。其結果是,學校並沒有將學生引至世界本源與發展的探尋之路,卻造就了「腦力消耗,神經衰弱,獨創力麻痹,對於周圍事實之觀察力遲鈍,並在那種競爭名次的狂熱中使理想的精神遭到衰滅的學生」。
因此,回歸啟蒙教育的小學,應用「有機的課程」代替各門學科堆積而成的課程,這些課程不是割裂、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關聯,為兒童構建起一個關於世界的、豐富的立體圖視;它們尊重兒童的身心特徵與現有經驗基礎,能夠與兒童真實的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密切聯系起來。對兒童而言,這些知識不是不言自明的存在,也不是毫無意義的存在,而是以問題為中心,能夠整合起來並解決現實困惑,為他們打開通往「生活世界」背後秘密的一扇大門。
(二)興趣啟蒙:激發主體自覺
如果知識啟蒙需要我們回答「教什麼」,那麼興趣啟蒙則需要我們回答「怎麼教」。當我們為兒童打開認識「生活世界」的大門時,其本身的方法不應是枯燥、乏味的,而應足以激發其興趣,使其對周圍事物產生主體自覺的參與和探究意識。
筆者曾走進小學調研,很多一線校長都談到小學作為人生啟蒙的第一步,孩子們萌發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參與」的意識很重要,也即需要對世界、生活、新事物有「興趣」。同時,縱觀中外教育史,很多兒童教育家都十分關注兒童的「興趣」培養,因此,興趣啟蒙應是小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方面,興趣是影響兒童知識學習深度與專注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其未來發展方向的持續的內生動力。「只要喚起學生的興趣,孩子的天賦素質便能得以發展,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稟賦就能得以確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使人厭倦就是教學的最大罪惡」。另一方面,小學也是個體興趣的重要發展期,兒童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探究是人類早期適應環境的必然選擇。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心有一種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現者……孩子精神生活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教育所要承擔的責任,就是順應兒童的這一天性,幫助兒童發現探究的樂趣,並發展其在某些領域所具備的特殊潛力,實現自我設計與自我超越。
因此,回歸啟蒙的小學教育,學生不再是被灌輸的對象,教師也不再是教學內容的權威傳授者和教學過程的單方控制者。教師所要做的是創造一種自然的、批判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參與問題提出與解決的全過程,體驗成長的困惑與快樂,產生對所處世界廣泛的好奇心,從而開啟其積極的思維、智慧和潛能。
(三)人性啟蒙:發展健全人格
「使人發展成為人」是教育的終極目的,而人性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教育所關照的人,不是學科知識所割裂的、以學業成績為唯一評判標準的單向度的人,而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全人」。在教育史上,無論人們對於人性本善、本惡還是非善非惡存在多少爭議,但在教育應使人「向善」這一問題上始終是一致的,所謂「育,養子使作善也」,就突出了人以及人的教育的倫理本性。
小學是個體接受學校系統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人性萌芽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人的性格開始養成、品格開始塑造,人性發展就「如同種子,不長成香花,就會成為毒草」。中國古人所言「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很形象地詮釋了人性萌芽對於未來人生軌跡的隱含意義,而這種軌跡亦將會在長遠的意義上影響到未來世界的形成方式。因此,「我們必須要知道如何去喚醒沉睡於兒童靈魂中的人性」。
關注兒童心靈、洞啟其人性需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使「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下藉助『吸收性心智』來達到『精神或心理胚胎』的不斷完善」,換言之,「兒童利用他周圍一切塑造了他自己」。這個「有準備的環境」需要為兒童提供愛、溫暖、理解、關心、禮貌等良好的成長生態與營養源,這本身對教師的健全人格和專業情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就教育的內容與方式而言,則要求教師不僅能進行學科知識技能的傳授,亦能關注兒童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時能突破學科本位,在跨學科領域里以人文關懷的方式促進兒童的德性與心智同步發展。回歸啟蒙的小學教育,任何學科都不應是孤立的知識存在,而應是關切人類安全與幸福、能以兒童理解的人性方式的存在,這是因為「一切科學對於人性總是或多或少的有些關系,任何學科不論與人性離得有多遠,他們總是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回到人性」。
三、「GSP」能力:勝任啟蒙的全科教師素養願景
綜上所述,開端於我國中西部,為解決我國當前農村教育困境而定向培養的小學全科教師,在走向以啟蒙教育為主旨的未來卓越小學教師培養目標時,其內涵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未來的卓越小學全科教師,並非只是追求教授科目上的「全」,更重要的是他們要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小學啟蒙教育發展的需要,能以「全人理念」和「全景視角」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基於這樣的素養願景,我們可以嘗試從通識能力、學科能力、專業能力三個維度,構建小學全科教師自身的「GSP」能力模型,以描述其崗位勝任力的基本特徵。
(一)通識能力:理解世界與他人的敘事想像力
「G」指通識能力,它是以「育人」而非「制器」為目的,培育兒童成為素質全面、人格完善的公民所應具有的能力。通識能力要求教師在面對學生源於生活世界的各種困惑與興趣時,能以足夠豐富的知識進行回應,這樣的知識不必是精深的,但應該是廣博的。
同時,僅僅是知識視域的擴展尚不足以形成通識能力,兩千五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就說過:「知道很多事情並不一定就能了解。」對全科教師而言,通識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知識寬度上沉澱形成人類的「敘事想像力」,即具備足夠的智慧以閱讀別人的故事,能通過另一個人的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只有具備這樣的「敘事想像力」,我們才可能走出狹隘的自我視野,建立起對世界豐富性與復雜性的理解,以及對他人的認知與同情。
培養「敘事想像力」是兒童發展、人性啟蒙的重要任務,而小學生獨特的向師性和依賴性,決定了教師在其成長中扮演著言傳身教的關鍵角色,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能夠形成以「敘事想像力」為內核的寬闊思維、氣度以及人文情懷,在教育教學活動以及與兒童的日常交流中,能以自然潤化的思維方式、言行舉止引導兒童在整體世界——而非自我的視野中認識自我,正確理解自己與他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建立起參與社會、承擔責任的意識以及正直、同情、仁愛等美好的品性,以濡染兒童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發展成為具備完整人性的「人」。
(二)學科能力:多學科的跨界詮釋與重構力
「S」指學科能力,是全科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學科知識以及相關能力。學科能力上的「全」,並不是要求全科教師均衡掌握小學各學科的精深知識。實際上,小學教師也很難在所有學科領域都達到精通,尤其是音、體、美等技能學科,即使是發達國家以及我國台灣地區,在實行包班教學的情況下,四年級以上的班級也往往配備有專門的單科教師。
因此,所謂學科能力上的「全」,更重要的是形成與啟蒙教育相適切的、綜合性的知識結構。這種綜合性知識不只是簡單的文理交叉,也不只是對知識總量做簡單的加法,而是要形成一種多學科的跨界詮釋與重構能力。這種能力要求全科教師能以「全景視角」打破學科壁壘,以社會現實問題或技術實踐問題來整合、詮釋知識,以對小學生進行整體性的知識啟蒙。目前我國小學全科教師人才培養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其職後專業發展政策支持環境(如職稱評審)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其學科能力可預設為「1+1+N」,即系統發展「1」門語文或數學學科能力,並以此為核心分別形成較強的文科綜合與理科綜合能力;選擇發展「1」門技能(音樂、體育或美術)學科能力,形成初步的技能特長和相關的鑒賞、應用能力;全面了解「N」門與小學教育教學相關的各學科知識,能滿足基於小學生認知水平的、探究整體世界需要的綜合教學設計。
(三)專業能力:勝任全人啟蒙的教育創造力
「P」指專業能力,是全科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其區別於其他職業的主要特徵,具體內容是以教育學、心理學為基礎的教學、研究與管理能力,即「TRM」能力。
無論是分科教師還是全科教師,「TRM」都是其作為教師的重要專業特徵。作為全科教師,其同時還應以更為豐富的「全景視角」發展自己的教育創造力,為兒童的「全人」啟蒙營造更為完整的成長生態。因為包班教學組織形式下的師生、生生互動將更為密切,並產生更為深刻的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全科教師應具有更強的班級文化建設意識與能力,以積極的班級文化氛圍促進兒童的身心和諧發展。在突破單一學科視野之後,全科教師應具有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以發現、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的能力。同時,針對小學生的認知、情感特點,如對教育、教學活動的外在表現勝於對內容本身的興趣,全科教師應提升自己的教育親和力、感染力和藝術性,發展自身在兒童教具、玩具製作和游戲創編等方面的創意能力,以勝任兒童興趣啟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