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㈡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300字
(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專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屬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㈢ 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要想充分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效能,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 的,首先要在優選教學方法或教學方法的優化設計上下功夫。前者指的是合理選擇已有的教學方法,後者是指 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優選」還是「創新」,一般都應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教學方法的選用或創新 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原則;二是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特點,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三是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 心理變化特徵和教師本身的教學風格;四是必須符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另外,在指導思想 上,教師應注意用辯證的觀點來審視各種教學方法。
其一,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人們在某種范圍內根據特定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因此,每一種教學方法都 有其優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較為簡單的講授法來講,它利於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在短時間內傳授較多知識,系 統性強,亦可引發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還需要學 生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和聽講能力。因此,較適合於中高年級,而且宜用於教材系統性較強的內容。
其次,只有實現有關教法的優化組合,才能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經驗告訴我們,教學 任務的完成,教學質量的提高,依靠多種因素、多種方法的綜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學方法上 的『百寶箱』。」美國的富蘭克爾也說:「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學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 』。」因此,簡單否定某一種方法或把某種教學方法的作用加以誇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實際的。
再次,應注意選擇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機統一。選擇教學方法,核心問題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 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在教學的動態發展中得以平衡,最終使預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的實際效果相一致。為 此,就應充分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怎樣才能學得更好。也就是說,應按照學生學習的一般程序來選擇或設 計教學方法,切忌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
教學方法選擇的程序,在一般的教學論中很少涉及。巴班斯基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值得我們借鑒。按其基本 精神,選擇教學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三個步驟:(1)明確選擇標准;(2)盡可能廣泛地提供有關的考慮方法, 便於教師考慮和選擇;(3)對各種供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各種比較。
參考上面的說法,我們認為選擇教學方法的程序可分兩個步驟完成:第一步:學習大綱、分析教材,確定目標。由於教學方法始終受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制約,因此,要選 擇好教學方法,就必須首先了解大綱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點和編寫意圖。
第二步:選擇教法、綜合比較,確定方案。選擇教法既可直接考慮採用綜合性的教學方法,也可採取將有 關基本的教學方法加以有機組合的辦法。特別是後者,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絕大多數教師所採用,應作重點考 慮。一般來說,可以按照一節課中教材知識呈現的先後順序,分階段來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
下面,以「平行四邊形」(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說明教法選擇的做法和步驟。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關於平行四邊形概念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掌握平行四邊形的 特徵」。這部分教材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由解放軍的紅領章引入,通過度量引出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 2)解釋說明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這一特徵;(3)通過教具演示和插圖等說明平行四邊形具有可變性這 一性質,並舉例說明它在實際中的應用;(4)分別介紹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5)用韋恩圖說明平行四邊形、長 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教學的重點應該是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這一概念及其特徵。為此,該課時的教 學目標可確定為: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徵,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及其在實際中的簡 單應用,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從屬關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和空間觀念;結合教學進行熱愛解放軍和端正學習目的的教育。
為了實現平行四邊形的教學目標,我們可選擇或設計四種不同的教學方案(如下表)。當然教學方法的選 擇和設計還遠遠不止這些。從表中四種教法的選擇和設計中,我們不難看出,方案1主要採用的是閱讀輔導法, 另配合練習法和講授法,體現了一法為主、多法相輔的思想。方案2、3、4則是將一些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加以有 機組合的結果,是一種被人們廣泛採用的做法,體現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思想。在假定暫不考慮學生實際 和教學條件的前提下,我們認為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方案都是可以的。但若從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小學習的難度來看,採用方案4則更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全面完成。
表中,方案2中的「直觀演示」是指教師將一些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實物或教具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方案 3中的「操作演示」是指教師用兩兩相等的四根木條製成一個可形變的平行四邊形教具。方案4中的「幻燈演示 和談話法」是這樣設計的:這兩條線是什麼線?為什麼?(幻燈演示Ⅰ,如右圖。)這兩條線平行嗎?(演示 Ⅱ)這個圖形是幾邊形?上、下兩邊平行嗎?為什麼?左、右兩條邊呢?(演示Ⅲ)隨即引出平行四邊形這一 概念。表中的「練習法」是為了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特徵而安排的一組圖形判斷題。
㈣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㈤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㈥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㈦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在教學圖形時較常用。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我們平時常用。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後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㈧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有7種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數學教學方法(method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師指導學生學好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基本技能,發展數學才能,進行思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它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數學教學方法對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數學教學目的,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遠在中國春秋末期和古希臘時期,就有講解、問答、練習、復習等方法的記載.古代主要採用講授法,近代推行了演示、觀察、實驗、參觀等新方法,並改進了解、談話等方法.近些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教育學與心理學新成就的出現,資訊理論、控制論與系統論新學科的建立與發展,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啟發、講解、談話、練習、討論、演示、實習、觀察、復習等,其中,啟發、講解、談話、練習等用的較多.當前國內外正在實驗的數學教學方法有:發現、研究、自學輔導、程序教學、最優化教學、演算法化教學、「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等。
㈨ 小學數學五步教學法指是什麼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兩多兩少兩忽視(課內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課外學生作業多,自由活動少;忽視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忽視學生思維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的現象,從1988年起,我們開始倡導「五階段練習教學法」,並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旨在徹底改變小學數學教學重講輕練、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學生是否認真聽講輕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現象,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真正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五階段練習教學法或稱五階段問題解決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通過五個階段的練習(或問題解決),去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想、培養能力。它的課堂結構是:
附圖{圖}
二、實驗的依據
本課題研究與實驗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上的主要依據有如下四點:
第一,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規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規律。因此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都應強調學生的實踐(練習),在實踐的基礎上認識客觀事物(數學知識)。
第二,小學數學教材和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特點。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是:範例傳授新知;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途徑是:解答例題與習題。基於這一顯爾易見的事實,我們的教學應該強調以學生練習為主,以老師講授為輔。
第三,現代教育理論。1982年北京教育行政學院編的《普通教育學》指出: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一般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等基本階段。依據這一觀點和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我們把一節課分成新知導入、新知形成、新知理解、新知運用、後知孕伏等五個階段。新知導入的練習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心向;新知形成的練習要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新知;新知理解與應用的練習要側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後知孕伏的練習要為後繼教學奠定較好的基礎。
第四,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1984年4月,美國數學教師協會公布了題為《關於行動的議程》的文件。該文件指出:「數學課程應當圍繞『問題解決』來組織。」「數學教師應當創造一種使『問題解決』得以蓬勃發展的課堂環境」。爾後,美國數學科學教育委員會、數學科學委員會以及2000年數學科學委員會指出的《人人有份》(Everybobycounts)這份報告中指出:數學教學將從「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生學習為特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圍繞「問題解決」來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這將是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基於此,我們試圖用五階段練習教學法的實驗構建一種以激勵學生自我學習為特徵的教學實踐模式。
三、教學的基本程序與實施要求
五階段練習教學法的基本精神是:通過練習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確保學生主動獲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能力。它的基本做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前精心設計五個階段的練習與指導措施,課內激勵與指導學生練習與思考。它的教學基本程序如下:
1.舊知遷移練習
在學生接受新知識前,教師應該考察學生是否具備了與新知識有關的知識與技能,這是開展新知探索的必要前提。舊知遷移階段的練習就是為了達此目的而安排的,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新知作鋪墊。如應用題「相遇問題」的教學,在舊知遷移階段,教師可設計如下三道題:(1)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基本關系式是什麼?(2)用簡便方法計算:18×4 12×4。(3)甲乙兩個小朋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時行3千米,乙每小時行2千米,兩人同時相對行走1小時後還相距多遠?2小時後呢?這三道題中,第一題主要為學生小結相遇問題的求解公式「速度和×時間=共走的路程」進行鋪墊,第二題則為比較例1的兩種解法進行孕伏,第三題為導入新課作準備,並啟發學生理解「相遇」的意義和必備條件。
在舊知遷移練習的基礎上,如何巧妙地導入新課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在組織本階段教學活動時應考慮的重點。舊知遷移階段的教學時間要控制在5分鍾之內。
2.新知形成練習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所以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故新知形成階段的練習一定要呈現概念的形成過程,或結論的發現過程,或公式的推導過程,或解題思路的優選過程。
我們認為,把練習僅僅局限於學生解答練習題的活動上,這是對「練習」含義的一種狹義理解。士兵在長官帶領下的所有訓練叫做練兵,所以我們認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探索、思考、實驗、操作、解題等活動均可視為練習。因此新知形成階段的練習,依教材內容的特徵,教師可設計閱讀思考題、新知探索的台階題、新知探索的實驗操作題或新知發現題。如「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教師可設計如下一組練習題:
(1)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2)想一想:正方形或長方形對折後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3)量一量:任意畫一個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的每一個內角,看三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4)拼一拼:把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拼在一起,看拼成了一個什麼角?
「猜一猜」是為了在新課一開始,提出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起學生已有認知結構與當前研究課題的認知沖突,促使他們以躍躍欲試的態度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後面的「想一想」、「量一量」、「拼一拼」等練習,既展現了數學家發現與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過程,又為學生主動獲取新知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新知形成練習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探索、練習活動進行具體的指導和適當的提示,誘導他們在練習的基礎上小結出新的知識與技能。這一階段的時間以15分鍾左右為宜。
3.新知鞏固練習
學生通過上一階段練習形成的知識,一般來說還不完善、不準確,認識也還比較膚淺。新知鞏固練習就是要學生通過練習與思考,比較全面、准確地認識新知、理解新知。
新知鞏固練習的設計,練習題要緊扣新知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教師可通過變換教材上範例的條件、結論,或轉換新知的表述形式、內容,設計出一道道練習題,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去認識新知的本質特徵。如「比的意義」的教學,在新知鞏固練習階段,教師可設計如下思考題:「4比7的結果是『4/7』,而4比7也可以寫成『4/7』,這兩個4/7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並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從意義上、從表示方法上、從讀法上弄清二者的聯系和區別。
新知鞏固練習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釋疑、解惑」。教師要善於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捕捉有利時機進行提高、誘導。這一階段大致安排10分鍾左右的時間。
4.新知應用練習
這一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作業,時間一般安排10分鍾左右。
設計這一階段的練習要體現三多:多層次,練習題由淺入深,呈台階式;多形式,動態練習與靜態練習有機結合,創造生動活潑的練習氣氛;多題型,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題還要盡量與日常生活或工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掛鉤,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是學生一開始做課堂作業,教師的講解就完全結束了。這樣把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截然分開,信息反饋閉塞,學生做題中出現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時間一久,兩極分化現象就特別嚴重。因此五階段練習教學法強調教師在學生解題後要進行講解,要用學生中的普遍錯例把有關問題講清講透,要扶植學生中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中的創造性思維。
5.後知孕伏練習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每一知識塊都處在一定層次的系統中。這樣,無論從縱的還是橫的聯繫上看都存在教學上的先後順序問題,所以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應做到知識上前有聯系,後有孕伏。據此,五階段練習教學法要求教師在下課時布置幾道與本節新知識緊密相關的後知孕伏題,讓學生在課外去做,從而為後繼教學奠定較好的基礎。如「小數的性質」新授課的教學,後知孕伏階段的練習可這樣設計:(1)31.30與31.31誰大誰小?(2)1.39十分位上的數字是幾?1.40十分位上的數字是幾?(3)1.39與1.40誰大誰小?1.40與1.41呢?顯然,這三道題是在為下一節課上小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知識鋪墊。
把一節課分成五個階段進行教學,這勢必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意各個階段之間必要的過渡和銜接。用五階段練習教學法進行教學,要注重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使各個階段的安排科學合理,結構嚴密緊湊,一環緊扣一環,從感性到理性,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從基礎到發展,層層鋪墊,循序漸進,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實驗的設計
1.實驗過程的設計
整個實驗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探索階段(1988年9月—1989年6月),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現狀,設計出基本的課堂教學結構與實施要求;第二階段:零星實驗階段(1989年9月—1990年6月),這一階段主要是對設計出的基本教學程序與實施要求,用課堂教學的實踐來檢驗和修正;第三階段:初步驗證階段(1990年6月—1991年6月),選一個基礎較差的班用「五階段練習教學法」教學一年,看教學效果如何;第四階段:對比實驗階段(1991年9月—1993年6月),嚴格考察「五階段練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方法之間的教學效果有無顯著差異;第五階段(1994年9月—1996年6月),實驗推廣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我們的實驗在全縣、全省、全國進行推廣。
2.實驗方案的設計
上述五個階段的實驗,我們在實驗開始時都認真的制定了實驗方案。為了節省篇幅,下面只簡要地介紹一下第四階段的實驗方案。
(1)實驗目的:考察「五階段練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方法之間的教學效果存不存在顯著差異。
(2)實驗對象的選擇:在一所普通小學(安鄉縣城關鎮城東小學)五年級四個班中選出的兩個班;分別作實驗班和對照班。
(3)實驗課題組的成員組成:實驗課題組組長由實驗倡導者潘能鈞同志擔任,實驗班的任課教師由謝先榮老師擔任,教育局管教學的副局長、教研室主任、實驗學校的校長都是實驗課題組的成員。
(4)實驗因子的控制:實驗的自變數是:五階段練習教學法,對其它主要無關變數採取如下控制辦法:
a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由兩個教學水平、過去的教學效果基本相同的小學高級教師擔任。
b為了排除師生心理因素的干擾,採取「雙盲」實驗,即讓學生和不從事實驗的教師都不知道在進行對比實驗,只講學校要重點考察這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及其效果。
c實驗班與對照班採用相同的教材,授課時數完全相同。
d教學要求相同,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教學都要完成「大綱」中規定的內容,達到「大綱」中提出的各項要求。
e嚴格控制實驗班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每天作業時間不超過15分鍾。對照班學生課外作業時間可不受限制。
(5)統計分析的方法:使用獨立樣本的檢驗方法,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測驗平均成績進行差異檢驗。
五、實驗結果
初步驗證實驗階段由城東小學謝先榮老師在該校四·二班進行了一年的實驗。該校當時四年共三個班,實驗前四·二班是全年級成績最差的一個班。從下表可以看出實驗一年後,該班成績提高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