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品德活動教學

小學品德活動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09 10:12:30

㈠ 如何讓小學思品教學中《品德與生活》課堂活起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關鍵詞:課堂品德教學現實生活生活即教育課程理念課;課程標准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一、角色扮演引發共鳴;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再如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自;二、組

淺談如何讓《品德與生活》課堂活起來
邵陽市大祥區面鋪鄉中心完全小學 陳潔
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使他們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關 鍵 詞:課堂 品德教學 現實生活 生活即教育 課程理念 課程基礎 陶行知

課程標准指出:《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中。這進一步從課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動化教學是品德教育課之必需。《品德與生活》課是「活」的教育,真正讓學生「動」起來,閃爍「活」的思維,在「動」中深入感受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 下面就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體會:
一、角色扮演 引發共鳴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台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
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著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說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後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再如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怎樣關愛自己的。以劇本的形式,進行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充分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與無私,深切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從而使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組織辯論 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局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電視台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唇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沖突或抓住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創設道德認知沖突,為學生營造有利於開展課堂辯論的環境。例如教學《心中的110》一課時,我藉助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放學路上,從一輛汽車上走下來一個陌生人對小紅說『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帶我去見你的班主任嗎?』小紅應該跟陌生人走嗎?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回答,而是讓同意走的同學坐左邊,不同意的同學坐右邊,座位調整使課堂成為辯論會場,在對抗辯論中,使學生得到啟發,明白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著危險,不要忘了撥打心中的110,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思辯能力和認知水平。
再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於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說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因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麼學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於屢禁不止。為此我在教學《哪些地方不能去》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彼此的唇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於思考,善於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三、開展實踐 知行結合
思品課的教學應注重課堂明理,課外導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強調「做、學、教合一」。他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思想品德課的實踐,就是「做中學」的一種
體現,促進兒童由「知」向「行」的轉化,從而知行統一。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除了課內教學,校內訓練,還要有意識地抓住各種教育時機,組織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實踐活動,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有利於知行統一,形成道德評價的能力,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現代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大部分家長是只重視智力的開發,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要求,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不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對他人的勞動無感激之情,覺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逐步養成了惟我獨尊、我行我素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在教學《我的勞動感受》一課時,我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他人,知道學校內、社會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再如教學《請到我的家鄉來》後我安排了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家鄉的工廠、街道、名勝古跡。通過參觀,使學生親眼目睹家鄉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激起對家鄉、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激起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而學習的積極性。
四、換位體驗 內化認識
換位體驗是客觀事物作用於人而引起共鳴的一種情感體驗。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採取換位體驗方式,以促成有如親身感受的體驗,增
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認識。例如在《有多少人為了我》一課中,有一組名為『你能為他們想一想嗎?』的漫畫。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還有哪些只圖自己方便,給他人添亂的事;然後讓學生設身處地想想:假如這些勞動者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態度會怎樣?假如自己是這些勞動者,會有什麼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勞動者的態度,倡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使學生懂得凡事不要只為自己著想,只圖自己痛快,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接受道德知識,進一步指導行為實踐。
再如《同學之間》一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輝的父母離婚後,王輝由爸爸撫養。他的一些同學知道後,在背後議論他是一個沒媽的孩子。教學時,我讓學生換位體驗王輝的心情,即設計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如果你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將會怎麼想?同學們將心比心,真正感受到離異子女已經夠痛苦了,別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戲弄,就使他更難過了。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就會自覺地去同情和幫助離異子女。這樣的換位體驗,無疑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起著積極作用。
五、結合實際,暢所欲言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經驗少,但是教學時如果教師能注意引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喚起他們對生活對周圍環境的所見所聞,這時同學們的發言會特別積極,如教學《家鄉變了》這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環境污染和破壞的情況,知道「三廢」污染的嚴重性,理解環境為什麼亮出了「黃牌」,這時可讓學生談一談身邊看到

㈡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我家的綠色生活》教學設計鎮江小學 居海燕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綠色生活,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如何選擇綠色生活。2.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綠色生活的嚮往之情。活動准備教師准備課件,學生課前到超市、菜市場尋找綠色食品。活動過程一、導入教師:同學們,我們不光自己要積極參加環保活動,還要將環保意識帶回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共同選擇綠色生活,爭當綠色家庭。(板書:我家的綠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師:東東同學自從學習了「我的綠色日記」單元以來,更加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了,她從此成了一個保護環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沒有意識到,還有一個地方更值得她關注,這就是自己的家。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看看東東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這是一套裝修豪華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親在用洗滌劑洗碗;父親邊抽煙邊看電視(煙霧彌漫),電視音量比較大;女兒在強光下寫作業;窗外不時傳來刺耳的鳴笛聲。雖然是白天,但室內燈火通明。門口有一裝垃圾的大塑料袋。3.學生看完錄像後討論:她們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著環境問題?4.教師:你們家的生活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三、走向綠色生活1.教師:這種生活方式既會影響身體健康,又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請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溫馨、簡朴的家中談話。家中擺放有綠色植物。媽媽在用熱水洗碗,沒有用洗滌劑)3.討論: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處。4.教師小結:西西家可以說過的是「綠色生活」。他們家的每一位成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對環境沒有造成任何污染,他們一家為環保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就是「綠色家庭」。5.交流:要走進「綠色生活」,讓自己的家庭變成「綠色家庭」,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做的事和應該注意的事。四、綠色食品1.教師:課前大家到超市去尋找綠色食品,有什麼收獲嗎?2.學生匯報在超市尋找綠色食品的情況。3.出示綠色食品的標志,引導學生進一步弄清什麼是綠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綠色家園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來的綠色生活的情景。2.教師:同學們心目中未來的綠色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十分迷人。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筆將自己心中的綠色家園畫出來、寫出來,完成我們的第五篇綠色日記呢?3.學生設計未來的綠色家園。(1)分小組合作,有的同學畫,有的同學寫。(2)學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作簡單介紹。(3)師生共同評議。(4)交流:我們心中未來的綠色家園。六、總結保護環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讓我們共同呵護綠色家園。願家鄉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課外拓展1.與父母交流,訂立家庭綠色生活公約,並堅持寫家庭綠色生活日記。2.在居住小區開展環保活動,設立宣傳欄,倡導綠色生活,創建綠色小區,讓自己成為社區綠色使者。

㈢ 品德課堂教學中怎樣提高活動有效性的困惑

品德與生活課程在新課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現在我們面前,新課程更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兒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受到道德品質的教育。教學中課堂面貌和教學形式雖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源於教師本身的理念和行為的問題,導致了課程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下面著重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一、立足教材,落實課程理念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是新課程標准對品德與生活的課程性質的定義。我們通過對教材的研究,結合新課標精神,發現這個學科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特點。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如何積極利用好教材,引導兒童開展品德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活動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品德與生活要重視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的心態,教師要抓住學生童年生活的價值,將德育活動滲透到兒童的生活中,實現教材與生活的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模型,促進能力的發展。
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發現品德與生活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通過各類和兒童生活相關的活動為載體,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會有親切的感受,容易和教材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時,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單一的利用教材,而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將實際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設計成活動教學的內容,通過搭建平台,將教材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從而突出教材的生活性,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得以發展。
二、活用對話教學策略,創設有效情境
對話教學就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學中、尊重信任的氛圍中,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師生經驗共享中創造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形態。因此,對話是師生通過平等溝通,主動而富有個性精神地認識生活以及教材的活動。在對話中,學生被充分地視為具有獨立生活見解的個體,教學則成為真正構建道德認知的過程。這樣,學生對生活的討論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他們因此而由衷地、現實地認識生活,並提高道德認識和行為能力。
1、搭建平台,實施對話
「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搭建開放互動的對話平台,會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發散,胸襟列加寬廣,創意更加涌動,參與意識也更加強烈。可以組織辯論,也可以進行模擬演練等為學生搭建對話平台。
2、抓住生成,組織對話
課前預設與課中生成是師生其同完成的創造性活動,課前預設必須有很強的情景性和開放性,教師需要根據掌握的學情,加上自己的經驗進行構思。課中的「生成」不是沒有導向的自然生成,而是有方向、有目標的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建構,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靈活實施預案來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互動,從而構建新的認識,新的經驗,新的情感的過程。
3、解讀文本,關注對話
文本具有不確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從某種意義說,文本的意義只有通過讀者才能充分建構。因此,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品德與生活」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生面對文本,不是單方面吸收文本所負載的信息,而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真誠面對,相互滲透。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為滲入了讀者的意義;讀者超越了自身,是因為接納了文本的意義,擴大了原來的視野,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個新我。因此,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要走出「教材至上」,而視教材為「新的活體」,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與課文直接對話。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言語實踐活動,走進文本語言的深處,體驗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與文的「對話」與碰撞中生成帶有個性的色彩的思想與言語。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生活化」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這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活動課程,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需要用大多數學生熟知並具有濃厚興趣且貼近生活,價值觀正確的主題作為課程的著力點。由此就需要教師們在組織思想品德和生活(社會)課教學的同時,抓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喜歡並且認同課程,才會有更多的積極性與創新精神去參與到課程中去。這種將知識引入生活,通過身邊的事物來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活動教學法
思想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的教學中,必然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樹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素質。因此,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所有牽涉社會熱點問題、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時,老師應該盡量減少自身的理論灌輸,做到立足教學的內容開設學生喜愛的活動,利用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精神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經過實踐驗證,參與到這種開放的、

㈣ 小學品德與社會,怎樣巧設教學活動,體現針對性

現如今,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標准、新的教材,給教學輸入了新鮮血液,使教學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思想品德和社會》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可在現在的課堂中,我們不難看到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還把思想品德課上成思想教育課。那麼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水平呢?本人根據自己近些年在教學中的認識和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找准目標,重視思品教學
課程標准指出:「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因而,隨著課改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以往,我們老師在上這門課程時,總是會用來上語文或是數學課,要不然就是叫學生自習。說到底就是認為它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副科」課,上不上都不重要。如今,它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教學觀,轉變舊的觀念。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並且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指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發展,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聯系生活,調動學生情趣
「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克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一張合家歡的照片,可以回憶起濃濃的親情;解讀自己的名字,可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某一次隊活動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有助於理解團結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師應十分了解自己學生的的實際情況,善於發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三、注重實踐,發展學生能力
「活動性、開放性和生活性」是新課程的三個特點。我們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不能依靠知識的灌輸和道德的說教來實現,必須要通過學生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這樣才能豐富他們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獲得了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巧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自覺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著認知的目標前進的慾望。因此,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成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所提問題擴展思維、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要善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和探究氛圍,創設生動而富於感染力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是營造可教學時刻的重要方面和環節。真實而生動的教學情景,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滋生探究慾望。
因此,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當少說空話,將品德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組織真正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品德教學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學生的心靈。

㈤ 怎樣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融入到生活中去

課前准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的重要條件,這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版學自信心的基礎。其權次,進行教學要投入。教師一旦走上講台,就要純凈雜念,快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教學藝術去煥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得體地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

㈥ 小學品德活動化教學要遵循哪些原則

小學品德課活動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跨學科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統合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勞動教育、自然教育、環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內容,廣泛涵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經濟活動、公民素養、人際交往、日常生活諸方面,涉及倫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心理學以及文化學、人類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並按照兒童生活的時間、空間,把兒童的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的各種事情與事件,加以典型化、主題化,形成活動取向的超學科主題式整合設計。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探索活動中,我採用活動化教學,努力創設學生學習的情景,設計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提供學生學習的漁場,引導兒童「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樂觀進取的精神。

一、課前收集,豐富課程資源

我不認為「兒童的心靈像一張白紙」,每個人,當然包括每個小孩都是獨特文化的擁有者。學校的學習,尤其是課堂上的知識只是占其極少的一部分,他們的文化來源是廣闊的。可以來源於長輩營造的家庭文化氛圍;可以來源於科技資訊;可以來源於報刊雜志;更可以來源於同伴的感染啟發。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從多渠道多方面獲取信息,在獲取的過程中,達到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態度目標的實現。

因此,在教學之前我著重指導學生通過實物收集、圖片收集、音像收集以及文字資料的收集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資源,提供一個無所不有的漁場。通過這些方法的指導,我在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時,讓學生去收集各式各樣的樹葉,學生興趣昂然收集到了各種形狀不同的樹葉,在小組內交流,在課堂上展示;在教學《我的家》一課時,我讓學生搜集了他們的全家福,越多越好。並讓學生講出裡面的人都是誰,在哪裡拍的照片,當時你的心情怎樣。在搜集的過程中,感受家的概念,體會家庭生活的歡樂,達成情感目標的實現。

二、上課交流,煥發生命活力

我相當認同普羅塔克所說的:「兒童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在《品德與生活》的課堂上,我設計多種游戲,創設多種活動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堂的教學成為煥發生命色彩的漁場。在《我和小夥伴》的教學中,學習目標是讓學生懂得怎樣與小夥伴相處的道理,體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快樂。為此,我設計了三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游戲中幫助別人解決一個個和小夥伴相處時遇到的問題,通過游戲本身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整節課學生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從課堂的反饋來看,我們老師都驚喜的發現學生之間關系更為融洽了,主動幫助別人的學生更多了,同學之間友好交往的也更多了。

三、課後延伸,融入日常生活

應該說,學生掌握了做人的道理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面對實際的生活,面對人生的困難與挫折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人生態度,或者是否把課堂上的激情延續到以後的學習中,日常生活中。這就有待我們關注課後的延伸,使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漁場。正如洛扎諾夫暗示教學原理所提到的我們要重視兒童的興趣,重視隱性環境對兒童的影響。在上完《春天來了》後,我布置了一個作業:用你喜歡的方式和春天一起玩。可以到公園或野外尋找春天的足跡,用照片,用圖畫,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可以用春天的樹葉或春天的花朵創作一幅畫;更可以唱一首春天的歌、讀一首春天的詩;甚至是播下春天的種子,發現生長的秘密。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感受春天的美麗。如今我們的課室窗檯上擺滿了同學們種的小苗苗,牆上貼滿了同學們製作的一幅幅樹葉畫,教室里流淌著同學們抑揚頓挫的讀書聲??整個教室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大家共同徜徉在春天的海洋里,分享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

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培養學生在好環境下適應和生存的能力,還是通過一定環境的錘煉讓學生獲得最終能適應生存環境所需的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我認為,活動化教學能夠使我們的教育目標有效地達成。正如,牧人的成功在於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聰明的牧人,告訴他的羊兒哪裡是水草茂盛的地方;我也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採用活動化教學,告訴我的學生哪裡有自我發展的漁場。

㈦ 舉例說明小學品德與生活的常用教學活動形式

可能形式呢,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啊,然後在下面聽聽聽不是特別簡單,就只是關於一些普通的品德而已。

㈧ 品德與生活課程常用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哪些

教師問卷尊敬的老師: 您好!小學品德教師是特殊的教師群體,在其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有著特殊的發展規律與影響因素為了了解小學品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並能通過此調查了解品德教師的專業生存狀況,以便為小學品德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必要的幫助,希望您能根據自己的經歷,如實填寫本問卷。此項調查只做研究之用,不涉及學校或個人,請你們實事求是地填寫調查問卷,反饋有關情況,謝謝! 1、您任教的學校: A、市區 B、城鄉結合地區 C、農村 2、您的性別: A、男 B、女 3.您的職稱:A、小學高級 B、小學一級 C、小學二級 D、小學三級 4、你的教齡是: A、 1-5年 B、 5-10年 C、10年以上 5、您的學歷:A、 師范類 (①中師 ②大專 ③本科 ④碩士) B、 非師范類 (①中師 ②大專 ③本科 ④碩士)在接受師范院校的教育時,有無選修過小學品德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 ) A、有 B、沒有 6、在你的大學期間,你所學的專業是:() A、中文 B、數學 C、小學教育 D、心理學 E、歷史 F、地理 G、政法 H、其他 7、您現在從事品德課教學工作是:A、專職 B、兼職如果是兼職,那麼你主要教什麼科目:() A、 語文 B、數學 C、英語 D、體育 E、其他 8.在擔任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參加過學科培訓嗎?() A、參加過 B、沒有參加過 9.您主要接受的是哪些培訓方式() A、案例分析 B、主講教師深入講解 C、角色扮演 D、分組討論或兩兩討論 E、體驗式訓練 F、全體學員討論 G、主講教師多多提問和積極回答問題 H、錄像∕影片放映 I、小游戲 J 、聽報告 K、其他 10、您對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准 ( ) A、有一定的研究 B、比較熟悉 C、知道一點 D、不了解 11.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性質是() A、以品德教育為核心的綜合課程 B、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綜合課程 C、以品德教育為核心的學科課程 D、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學科課程 12.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 (可多選) A、課程目標 B、課程內容 C、主題學習 D、 教學方式 E、教學策略 13.您覺得品德與生活(社會)課課程的內容包括()(可多選) A、歷史學 B、地理學 C、政治學 D、哲學 E、倫理學 F、法學 G、經濟學 H、其他 14、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過程的本質()(可多選) A、師生交往 B、積極互動 C、共同發展 D、 貼近生活 15.您課前是否寫教案?寫教案的主要目的是() A、寫,為教學做准備 B、寫,為應付檢查 C、不寫,沒有太大作用 D、不寫,因為不檢查 16.您在備課過程中選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是() A、教科書 B、升學考試要求 C、課程標准 D、學生的生活 E、其他 17.您在備課中什麼環節用的時間最多?() A、設計教學方法 B、 製作課件 C、了解學生思想狀況 D、 研究教學目標 18.您在課堂教學中採用比較多的教學方式是() A、教師講授與小組活動相結合 B、以教師講為主 C、以小組活動為主 D、活動體驗探究為主 E、其他 19、您在課堂上是否經常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來講解與品德有關的問題()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20.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A、經常使用 B、只在研究課、公開課時使用 C、缺乏設備和課件,很少使用 D、沒有用過,也不會操作 21.您教學策略的選用情況是:() A、活動式 B、體驗式 C、開放性 D、價值引導 E、對話式 F、其他 22.您在教學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 A、完全按教材組織形式 B、基本按教材組織形式 C、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D、按自己的想法組織教學 E、其他 23.您主要通過何種渠道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 A、實例 B、網路媒體 C、報刊雜志 D、教學參考 24.您在布置課後作業時的做法是() A、全班統一要求 B、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 C、偶爾考慮分層次布置作業 25.您布置作業一般採取什麼形式() A、課後相應作業 B、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調查 C、無布置作業 D、小組合作完成 E、口頭作業 F、其他 26.一堂課結束後,您通常採取的後續做法是() A、在其他班以同樣的方式實施教學 B、以教後記的方式提出一些問題並思考 C、徵求學生對本堂課的意見 D、在反思的基本上對本堂課重新設計 27.您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A、只有考試評價 B、只有平時考核 C、有觀察、描述性評語,項目評價和考試等多種方式 28.您教學中主要的困難是什麼?( ) A、兼課負擔重 B、缺少配套教具 C、教材資源少 29.您培訓過的方式對您的影響() A、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指導 B、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指導幫助 C、比較空洞,比較乏味 D、沒有任何影響 30.您所希望的品德教師的培訓方式是() A、觀察示範課 B、教材與教學案例分析 C、專家講座或報告 D、系統教授理論知識 E、名教師經驗交流 F、教研員或專家的聽課指導 G、進行教學策略和技能的培訓 H、 其他 31、作為一名品德教師,您希望急於提高和拓寬的方面還有哪些?(多項選擇)( ) A、 教育理論水平 B、文本解讀能力 C、教學設計能力 D、 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E、 課堂教學組織和協調能力 F、課堂教學應變能力 G、品德專業知識 H、其他學科綜合知識 I、 開闊的眼界 您認為目前品德教師專業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相應的建議是? 【問卷填寫到此結束】 衷心感謝您的參與支持,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㈨ 舉例說明小學品德與生活常用教學活動形式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般是在1到3年級開設,要多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玩中學內,寓教於樂,可以用競賽式、研容討式、實踐活動式、談話式、講授式、自由學習式等方法相結合而不是整個課堂內容都只局限於一種活動形式。而是針對不同的班級選擇出最合適的方案。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活動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