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民族團結課的教學計劃

民族團結課的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09 13:19:24

『壹』 小班民族團結教案

教案教案,切復莫太教條,特製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講。

建議你根據所講的科目,制定針對性的教案:
如果是文科性質的課,教案只要提綱式的,不能教條,應該發散一點。剩下的部分要臨場發揮,所謂的臨場發揮也是根據你的經驗來,如果你特別能講,特別能白活,就不要特多准備;反之,你可以給自己一些關鍵詞、句式的提示,作為臨場發揮的指引;
如果是理科性質的課,要想講的生動有趣,有吸引力,有點難度,就需要你自己對知識點吃得很透,能夠融會貫通,又能循循善誘,教案就要准備得充分,邏輯性強,知識也要連貫,學生更容易理解。

當然,受眾也很關鍵,所以還有一種方式是問聽課的同學,覺得怎麼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斷修訂自己的教案。

好的教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好比電影劇本一樣!

以上純粹個人意見,不是抄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民族團結小學的教學特色

學校在辦學實踐中努力探索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有效途徑,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回系。做到答了「三滲透」:將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在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中,每個教學班都以少數民族命名,每班有班旗、班徽、班歌、班舞,更多的民族活動以班級展開;滲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們有較強的意識,挖掘教材中民族教育素材,施以教育,期末時進行歸類;滲透於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校在組織活動中滲透民族教育的元素,創設教育環境,讓學生充分體驗。
「三滲透」的民族團結教育已根植於學校的整體活動中,成為學校整體工作中絢麗的花朵。學校近幾年被評為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西城區民族團結教育先進集體、西城區民族團結進步單位。

『叄』 急求小學五年級民族團結教育教學計劃!

《民族團結一家親》教學設計(教案)
京山縣坪壩鎮小學 王慮發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祖國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
2.懂得在社會主義中國各民族之間應當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
情感:願意和其他民族的人們友好交往,對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論和行為感到氣憤。
行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們友好相處,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事。
2.在與其他民族相處時能自覺尊重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懂得在社會主義中國各民族之間應當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民族音樂,春民族娃娃,觀察各民族照片,導入新課
1.播放民族歌曲聯唱:
《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朝鮮族)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漢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蒙古族)
《新疆好》(維吾爾族)
請學生猜猜:這些都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2.誰能說說在我國社會主義大家庭中,除漢族外,還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區版圖)
邊交流邊指出這些少數民族的區域,並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這是一張怎樣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2課——民族團結一家親。(出示課題)
請同學們打開書,齊讀課文第1、2節。
5.師:不同的民族雖然在服飾、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是一家人。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團結友愛,共同建設著祖國,共同創造了祖國的燦爛文化,才使我們的祖國母親變得如此強壯,如此美麗。
二、學習課文.領悟道理
1.師:民族的團結和睦是祖國興旺發達的重要條件,中國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歷史。
聽配樂錄音故事:文成公主進藏。
生看書討論(第3節):
(1)唐朝皇帝為什麼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為了促進藏族與中原的交流和發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麼?藏族青年怎麼做的?
(3)西藏人民為什麼要供奉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師:漢藏是一家。民族之間只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才能促進祖國的興旺發達和進步。
板書:祖國的興旺發達
2.師:在中國的革命戰爭年代,民族團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讀課文第4小節。
(1)小組討論:為什麼劉伯承將軍要和小葉丹結拜為兄弟?
(2)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師:紅軍的誠意和尊重,贏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板書:革命的勝利
3.在戰爭年代,民族團結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那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還需要民族團結嗎?
請生默讀課文第5小節。生交流。
小結: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強團結,互相幫助,共同促進,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觀看錄像,加深認識
1.師:長期以來,在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動人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事跡。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電影《孔繁森》片段。
(風餐露宿了解民情,實地考察;賣血撫養孤兒;關心藏族老人;因公犧牲。)
師:剛才我們看了電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滿了淚水,同學們深深地被孔繁森為了祖國建設、民族團結而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孔繁森犧牲了,當地人民又是怎樣評價他的呢?(播放「靈堂拜祭」片段)
出示輓聯: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二離桑樣,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2.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民族團結、互相尊重的故事?說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小結:孔繁森、打井團長等英雄模範,舍小家為大家,幾十年如一日,為了祖國建設,促進邊疆發展,幫助邊疆人民,貢獻出了畢生精力。
板書: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3.生活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僅在建設和保衛邊疆中並肩作戰,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樣親如手足。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天山腳下有個回、漢、維三族聚居的村莊,那裡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的。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最後一節,討論交流。
小結:漢族也好,少數民族也好,都是中華兒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才能共建美麗的家園,才有利於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板書: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處
齊讀村民們的話:沙石結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團結在一起能使荒灘變花園,民族團結就是好。
四、聯系實際,辨析導行
1.師:各族人民不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顧,建設中互相支援,還應互相尊重風俗習慣,這是搞好民族團結的基礎。少數民族也像漢族一樣,有許多風俗習慣,你們了解哪些?是怎樣對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討論:蘇意這樣做可以嗎?這樣做會有什麼影響?
小結:蘇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應當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才有利於搞好民族團結。
3.觀看錄像:《發展中的西藏》
討論:從錄像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五、歸納總結,提出要求
1.學了「民族團結一家親」這課書,你懂得了什麼?
生交流,師補充板書:有利於
2.中隊委員在《娃哈哈》旋律聲中提出倡議:6月1日就要到了,讓我們給雲南少數民族的小夥伴寫一封信,交流學習生活情況,互通信息,為促進民族大團結盡一份力。
3.課後活動:搜集少數民族為祖國做貢獻的事例,以及表現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圖片、郵票和歌曲。班會上展示。

『肆』 三年級上冊民族團結教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民族團結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間應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處。
過程與方法:
讓同學們了解7.5事件的性質,熟悉民族團結的內涵,要求學生明辯是非,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參與類似的活動,加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增進民族團結而努力,不做有損民族團結的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敬仰維護民族團結的人,培養各民族之間團結友愛的情感。
2、收集我們周圍有關民族和睦團結的資料。(特別是本班民族學生的事跡)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各民族之間應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處。
教學策略:
1、運用多媒體課件渲染氣氛,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2、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
3、榜樣感染法,正反事例對比法。
4、自己動手收集資料法。
教學准備:
1、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手段,搜集和整理反映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服飾特點、文化藝術的資料。
2、認真准備編排小品、舞蹈、故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VCD,欣賞歌曲《大中國》。
2、師導入:大家都喜歡這首歌嗎?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麼?(生答:56個民族)那麼56個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國大地上,怎樣才能使祖國繁榮富強呢?
3、生答後,板書課題:民族團結。
二、學文明理,激情導行。
(一)學習認識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
1、師:今天老師邀請了6位同學在我們課堂作客。(出示課件)請根據他們的服飾打扮判斷他們是哪個民族的?
2、生答:漢族、蒙古、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傣族。
3、師:你們回答得不錯。那麼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少數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
生:朝鮮族、苗族。
生:白族……

『伍』 小學五年級民族團結教育教學計劃

這些為我們節省了多少時間

閱讀全文

與民族團結課的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