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

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09 16:54:06

1. 如何突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每堂課都有它自己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什麼是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呢?教學重點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概念、性質、法則、計算等等。教學難點是指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當中學生比較難於理解或者不容易解決的地方。老師的教學只有結合學生實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那麼,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突破重 點 和難點呢?這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天天都面臨的實際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摸索、總結。下面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抓住教材,認真備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大綱指出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 又長智慧。」因此,我們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著眼於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上,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為此,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充分鑽研教材, 抓住教材中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真備課,根據數學本身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年齡特徵以及認知規律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學准備,才能為教學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條件。

二、以舊知識為生長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大綱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給學生能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是啟發學生思考積極性的教學技巧。小學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每項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又是後繼知識的基礎。這些新知識和舊知識節節相連,環環相扣,縱橫交錯,形成知識網路。學生只有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會貫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以舊知識為生長點,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新問題。新知識總是在舊知識的參與下獲取的,脫離舊知識去進行教學,會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找准知識的生長點,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以板書設計為突破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板書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提綱挈領地在黑板上寫或畫出來的文字、表格、圖畫。小學數學不僅比較抽象,而且邏輯嚴密,光靠老師的講解是很難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的。合理的板書不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學內容,彌補口頭語言的不足,而且,由於它具有具體性和形象性的特點,還可以起到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沿著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邊提問,邊講解
這節課以板書為突破口,從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之間的關系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設計板書,不僅體現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形象直觀,一目瞭然。因此,教師如何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板書內容,合理設計板書格局是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動手操作,強化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動手操作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是以學生「親身經歷」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它主要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從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感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些學生難於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則等知識,適當地安排學生動手操作,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研究「圓錐的體積」的計算公式時,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各一個問學生:「這個圓柱體和圓錐體等底等高,它們的體積會不會相等?」學生說:「不會相等。圓錐的體積小。」我接著問:「既然不相等,那麼 它們體積會有什麼倍數關系?」先讓學生猜測,然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你們各個小組桌面上的圓錐體和圓柱體是等底等高的容器,請同學 們用圓錐體容器盛滿水後倒入圓柱體容器中。看一看,幾次才能倒滿?想一想,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們的體積 有什麼倍數關系?圓錐的體積該如何計算?」

通過操作實驗,學生很快就發現: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反之,圓柱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從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由於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分析,直觀教學,所以,學生對所學內容記憶深刻,理解正確,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五、精心設計課堂練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師通過課堂練習能及時了解當堂教學效果,使教與學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饋,避免「亡羊補牢」。學生通過課堂練習,能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從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堂練習的設計關鍵在於「精」,即在新課上設計的練習要突出新知識點,圍繞這個知識點讓學生多形式、多層次地練習,在練習中理解、鞏固,在練習中轉化、運用,以此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還須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上多下功夫。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只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在備課上多動一番腦筋,多花一番心血,認真研究大綱,努力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弄清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全心全意的投身到教學工作中去,就能找到關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錦囊妙計」,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2. 小學數學教學在基本能力的培養上應該怎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創新能力呢?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一、 教學生獲取信息,培養自學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人的終身教育起始站,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有限的知識和技能.我們教學更要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取知識的方法,而自學能力正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創造應用,獲得持續學習和發展性學習的基礎,也是我們教給學習方法的立足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知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如數學課本學習的指導,查找資料的指導,聽講的指導、作業的指導等.例如新課教學前要求學生預習,想像新知識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什麼聯系?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懂?知道學生課堂上怎樣進行「聽、看、想、議、練」?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逐步加強,自學方法逐漸就會形成.
二、 教學生加工信息,培養科學思考的方法
要以《數學教學標准》中的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掌握思維的方法,從而培養出能進行創造性思考的人.可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學習方法的核心.要讓學生學會各種思維方法,必須以知識的學習(也就是對信息的加工重組)為載體.所以,教師不能專門給學生講解必須如何思考,而只能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進行傳授
三、 教學生存儲和應用信息,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知識的獲取最終是為了應用.數學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是一門具有廣泛應用性地學科.而要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首先要有良好的知識基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儲存信息和應用信息的方法指導.例如在教學中滲透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更好記憶.在練習指導時,多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的需要,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在學用結合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四、 教學生學會如何信息反饋,培養創新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在數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有所提高,能夠創造,不但要重視對學生信息獲取和加工應用的指導,還要指導學生獨立地進行自我反饋,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積極思考,進行自我檢查.學會自我嘗試,自尋規律,或者與同學相互討論,促進他們思維碰撞.這對逐步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會創造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每節課的教學結束時,我們都要進行教學小結,這時不妨多設計一些這樣的問題:「這節課你還有哪些疑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等.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小結的能力.又如在每單元教學結束時,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嘗試對知識進行整理,同時想一想還有哪些有關的知識是書本上沒有講到的,可是我們已經知道了,有哪些知識我還不是學得很好……再通過合作來解決各種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反饋能力和創新潛能必然會不斷提高.
總之,變教法研究為學法指導是教學的需要,是提高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讓學生掌握學習的「金鑰匙」,獲得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由學會走向會學,走向未來的創造之路,還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3. 小學數學要加強基礎性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版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權用的過程。
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4. 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要等到把發展()和培養()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

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

5. 如何注重小學數學基礎教學

數學家外爾說:「數學是無窮的科學。」這一語道破了數學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是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的是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能准確應用。要想學生能准確應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根本。教學多年,下面在扎實數學基礎知識方面談談我的一點教學體會。
首先,學生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周玉仁專家在《小學數學教學論》中談到教材體系和結構時,指出:「小學數學教材結構是在綜合考慮數學本身的邏輯規律以及小學生認識規律和心理發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事實和基本方法聯系起來的整體。這個整體不是知識、原則的羅列和拼湊,也不是各部分數學知識的簡單求和,而是一個上下貫通、縱橫交叉、緊密聯系的知識網路。」所以,我在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中,特別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於整體知識體系中,注重知識的結構和體系,處理好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不但要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還要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使學生明白,對於某些數學知識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從不同的層次進行理解。
例如:教學「用字母表示數」
師:請第一個同學用身體表示x,請第二個同學用身體表示×號,再請第三個同學也用身體表示x,三個同學站在一起。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1:三個是一樣的。
師:那怎麼辦?
生2:讓中間那個變小一點。
師(誇張地):變小,再小一點。(然後在黑板上寫x・x)
師:這下你又發現了什麼?
生3:中間的那個點跟小數點會弄混了。
師:那怎麼辦?
生4:把它趕走。
「字母與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這句話可以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學生經過反復的練習後也可以掌握,卻永遠也不知道為什麼。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誇張的表演,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一知識點形成的過程。
其次,激發興趣,熟能生巧。
大部分學生在學數學時感到枯燥無味,沒興趣。對於那些應該掌握的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定律等基礎知識不是記不住,就是記錯記混。所以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每學一節課,我都把那些枯燥的概念法則、知識點歸納成順口溜,以便於學生的記憶。例如,在面積單位互化中,公頃和平方千米的進率學生就是記不住。我就給他們編了這樣兩句話:「平法千米百公頃,一公頃等於一萬平方米。」在小數的近似數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歸納了這樣一段話:「四捨五入求近似,整數小數方法同,找准它的下一位,結果要用約等連。」這些順口溜既有各知識點的方法提示,又琅琅上口,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運用時也就得心應手了。
我經常給學生講,學數學就像給鎖配鑰匙。每一道題就是一把鎖,或是連環鎖。而每一個知識點就是一把鑰匙。我們要熟悉每一把鎖和與之相配的每一把鑰匙。尤其是鑰匙,他們的大小顏色形狀,我們都要熟悉,甚至向左擰還是向右擰我們都要熟悉。熟悉了這些鑰匙的特性,那麼,遇到鎖的時候,我們就能認真觀察,准確選擇,快速地打開每一道鎖。
所以,我還讓學生把這些順口溜、概念、公式等都歸納整理在書後面的空白頁上,每學一節課,就累計一節課的知識點。每堂數學課伊始,學生都要讀一遍這些知識點。就這樣,周而復始,久而久之,學生把這些知識點都牢牢地刻在了心中,應用時信手拈來,毫不費勁。
最後,認真審題,態度端正。
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做題時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不仔細。學生的學習要想取得好成績,具有細心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學習效率會提高,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數學學科的學習,在課堂上,應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學生解題錯誤往往是由於不細心審題就急於解題造成的。因此我在講解例題習題過程中,都會做出認真審題的示範,並要求學生學習和養成這種習慣。例如在簡便運算教學中,「乘法的分配律」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接受最快,出錯也最多,分配率和結合律分不清。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認真審題。所以在教學時,我多次出一些分配率和結合率混合在一起的題,讓學生認真觀察,恰當選擇運算定律。每一次的練習,我都要學生說出用這個定律的原因,學生的准確回答說明了他們真正的懂了,能准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了。
數學課堂常被人認為枯燥乏味、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創建既寬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便於學生探究理解記憶的課堂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真正好學,樂學。

6. 小學數學要注意的地方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猜想,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那麼,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基礎知識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不論什麼時候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總是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狀況是教師導學、導思的依據,教師要通過觀察、對話、作業分析、與家長交流等途徑,了解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能力水平、興趣傾向,分析課堂反饋信息,了解阻礙學生學習的困難。
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初步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引進新知識要簡潔、明了,要引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揭示矛盾,從中提出新的課題。或者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選取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提出新課題。
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元、角、分的角度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書字典的價錢來引入求兩本書一共多少錢,就把幾元和幾元相加,幾角和幾角相加,幾分和幾分相加。這就是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第一步: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相加。當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時,學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滿十時,就是1角,就在角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當角和角相加滿十時,就是1元,就在元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類推。這樣,學生對小數的退位減法也就能輕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難,因為他們在計算時想到了買東西找錢的情景。
二、培養能力要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因此,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既要循序漸進,又要突出重點,注意基本能力的訓練。
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加強基本計算訓練,因為任何一個較復雜的計算,都是若干個簡單的基本計算綜合起來的,如果基本計算的能力提高了,那麼較復雜的計算能力也會隨著提高。一般地說,口算與估算是計算的基本能力。隨著各年級教學內容的不同,計算能力也有所不同。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有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對於小學生來說,首先通過觀察、比較,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這是一種基本能力。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還要鼓勵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簡便演算法或解法,以利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高於生活。小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材為學生提出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真正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學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因素,讓學生做一做、量一量、驗一驗、用一用,學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小組協作,動手操作「割」、「補」、「拼」、「擺」,自行探索,發現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四、要重視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從小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嚴格認真、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應從旁協助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探究活動無疑需要問題的參與,否則無法進行探究與發展。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可以驅動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學《圓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己提出問題思考:(1)圓可以轉化為什麼圖形來計算面積;(2)轉化前後圖形有什麼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己發現了圓的面積公式。在教學中,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引導他們向老師提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釋疑,這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途經。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竟提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長方體有6個面,一個面4條邊,為什麼長方體的棱不是24條,而是12條?」「一條棱有2個端點,長方體有12條棱,為什麼只有8個頂點?」「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麼不同?」在討論中,有一位學生對「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麼不同?」提出了一個頗為生動新穎的例子,他說:「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即長方形,它有長和寬,沒有高,我把這長方形剪下來,這時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長方體了。」通過質疑問題,自由討論,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數學課堂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教師要靈活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提高教學效率。

7. 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要等到把發展()和培養()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

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

8.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措施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抄生,讓每個學生在襲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這既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後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於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師愛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能激起後進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9.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我在教學時,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於角的正確概念,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張開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接著再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細木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其中的一根,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並讓學生用准備好的學具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角的概念,並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備。 二、從新舊知識的聯系入手,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我每教一點新知識都盡可能復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加減法各部分的關系時,我先復習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後引導學生從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後兩算式的得數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加數的公式: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於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四、進行說理訓練,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於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後,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在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