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方法
在幼兒園里,通過專門的語言活動學習語言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必須抓好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教育,才能更好地豐富幼兒的語言經驗,以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整理的幼兒語言教育的方法,歡迎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出國留學網查看。
(一)抓住幼兒生活中的各種表達的機會在一日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願和感受的需求,有與人交往的需求。教師充分利用這一點,有目的的對幼兒施加影響,創造性地利用各種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學習語言。1.提供師生之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教師經常參與幼兒間平等的對話,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增強幼兒相互間的情感聯系,激發和強化幼兒說的願望。例如,在晨間或離園等時間,教師經常性地與個別幼兒談話。這樣既增進師生之情,又便於幼兒向教師學習怎樣發音、怎樣用詞等。
同時,教師在參與中應注重與幼兒的互動,使他們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豐富語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圍繞話題交談,積累相互對話的經驗,提高語言的能力。另外,幼兒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注意觀察和模仿,教師無時無刻不在對幼兒的言行起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無論在教學活動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師生間的交往,讓幼兒感受運用語言的基本規則和積極作用。通過師生間的交往不斷調整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並在交往中積累表達的經驗,培養口語表達的良好習慣。2.利用同伴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幼兒在交往中能通過相互作用主動地創造、調整自己的語言,從而獲得主動發展。例如,兩個幼兒為一隻玩具熊的歸屬發生了矛盾,一方想從對方手中要回曾屬於自己的小熊,另一方則千方百計地要保住小熊不被拿走。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這兩個孩子使用了十多種交往的策略,其中有威脅、協商、誘惑、提出條件、轉移注意等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他們在相互交往中,都主動依據對方的態度和行為選擇交往的策略,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語言,並利用這種調整去調節對方的行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自己已有經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悟和理解語言對生活的意義,並在主動的運用中成為語言的建構者,而這種主動的建構又使幼兒成為具有交往能力的人。因此,教師應善於利用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為其創造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交往的樂趣,在與同伴的不斷相互作用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語言。3.多為幼兒提供語言交際的機會,以豐富幼兒的語言經驗教師應多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幼兒自發的交際願望,鼓勵幼兒多聽、多說、多實踐,獲取不同情境中的交際經驗。讓幼兒在討論中學會聽與說,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人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觀點。
『貳』 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方法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是一顆心撼動另一顆心的事業。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如果只顧「齊步走」、搞「一刀切」,那麼就會傷害到許多幼小的心靈:進步快的「吃不飽」,進步慢的則跟不上。尤其對一些「後進」的幼兒來說,由於教師的一時疏忽,教學策略上的「粗枝大葉」,說不定,從此就會了斷了孩子語言學習的興趣與願望。舉一個例子:當每次組織孩子聽錄音故事的時候,老師經常這樣邊做動作邊說:「插上電源,再按鍵,好聽的故事就出來。教師的多次重復,孩子們就自然而然會說這句話了,不會再說:「老師,這個,這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運用能力。
走向生活,尋找語言學習的活水源頭
語言,源於生活,源於實踐。語言是人們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工具。人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積累各種精神財富都主要利用語言來完成。為了引領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廣地闊的生活空間里,尋找學習的活水源頭,就需要教師適時引導孩子的個性化語言的發展,饒有興趣地去學習語言,熱愛語言。如每周可舉行一次活動,活動形式應豐富多樣,有:新聞角、口述稿、繪畫日記等,人人參與、個個發言。這是孩子們「亮相」的大舞台,也是語言訓練的極好機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師的面前,這樣,每一次活動,就顯得特別生動有趣,因為,這一天是孩子捕捉「語言」的好日子。通過交流,既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潛意識地培養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變化的習慣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孩子們已不把學習看作負擔,而處於一種主動探求知識的境地。因為,這樣的學習,使他們輕松愉悅,樂趣無窮。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我們也應嘗試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擴展幼兒的經驗,從而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定的游戲材料,模擬和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幼兒能在游戲中觸景生情,邊玩邊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叄』 淺談如何提升幼兒教師語言技能及策略
(參考範文)
一、幼兒教師的語言技能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能就是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和自己多年的實踐形成的,在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中能夠運用自如,並在實際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基作用的語言行為方式。
教師的語言技能是教師能力和自身素質中重要的內容及組成部分,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向幼兒傳授知識、進行一系列教育活動的先決條件和必備條件。因而可以肯定,教師語言技能的優劣、強弱,直接影響著幼兒對知識的吸收及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關繫到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如何。換言之,教師的語言技能直接影響到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導作用及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此外,語言不僅能夠表達教師對所面對的語言對象的看法,同時也能表達教師的態度和情感。教師說話時的口氣、說話時態度以及聲調等,都會對幼兒的行為和情緒、幼兒與教師的關系和情感發展等起著極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語言技能的確至關重要。
具體地說,教師的語言技能應當包括以下的內容:
首先,教師語言應具有層次比較豐富的多適應性。所謂多適應性,就是適
@_@我是分割線@_@
應各種不同的幼兒。因為即使是處於同一定年齡階段的幼兒,由於其個性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幼兒在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等方面的可接受性也不同。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應當必須選定在幼兒現有語言接受能力的起點上,並能夠促進幼兒語言的提高和語言思維發展這個范圍之內。這當中就蘊含了教師在語言上要"因人用語",對不同的幼兒所使用的語言應當是不同的。所謂不同,主要指幼兒個體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比如說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不同,具體來說,對性格較為敏感、容易緊張 心理能力較差的孩子,教師語言應更多地採用親切的語調、關懷的語氣對他們說話,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的語言上應該採取適當地慢一些,顯得更有耐心的、反復性的引導;對性格較急的孩子說話時,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情緒得以緩和等等。總之,教師的語言絕對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對不同的幼兒必須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如此才能使教師的語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師的語言應當做到口齒清晰、鮮明、准確。教師的語言,應當如同珠落玉盤,清晰悅耳,一字一詞不能含糊不清。語言的表意達情,首先要讓幼兒聽懂、聽清教師在說什麼,只有聽得清楚,才能逐漸理解。教師的語言發音必須准確,力求做到字正腔圓。眾所周知,幼兒語言的獲得多由模仿而來,在家庭,幼兒主要模仿家長;在幼兒園,幼兒的模仿對象主要是教師,因而,只有聽清楚教師每一個詞彙的發音,幼兒才能准確地模仿,幼兒的語言也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三,教師的語言要用詞准確,切忌詞不達意。幼兒教師的語言不能單純追求詞彙豐富、語言生動形象,避免以詞害意。教師的語言,關鍵不在多而在於精,應當練就成一種言簡意賅的本領。口若懸河和侃侃而談都不應是教師所追求的。另外,教師的用語必須規范化,用詞要求准確、符合科學性。在譴詞造句上應當力求達到爐火純青。准確、鮮明是教師語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因素,離開了准確,表意就會發生扭曲;離開了鮮明,再准確的語言也變得蒼白無力,缺乏效果。學齡前兒童正是積累詞彙的最佳時期,此時的幼兒表現出對詞彙極大的興趣,他們關注新詞,願意利用一切機會使用新詞,因此,幼兒教師使用詞彙的水平直接地影響幼兒對詞彙和積累和使用。
第四,教師的語言應當形象生動、富有感情。幼兒教師的語言應注重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話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說要避免空洞無物、枯燥無味、呆板無力的語言。幼兒園教育教學與學校教育的最大不同點在於,幼兒教師的語言應當更加生動、有趣、形象、活潑。如果教師象老和尚念經似地說話,只能使幼兒昏昏欲睡;如果象播音員一樣地說話則只能讓幼兒感到生澀,毫無情趣。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潑的語言,特別是加上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動作,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和模仿,有利於幼兒語言的發展。
二、幼兒教師語言的策略
幼兒教師在具備了必要的語言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策略。策略即計策謀略,它是指為實現某一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幼兒教師的語言策略就應當理解為,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為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在語言上所採取的手段。語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具體地說,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具有如下語言策略:
其一是積極的指示和建議。這與我們通常所要求的教育應以正面引導是相一致的。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對幼兒提出教育要求時,應該多使用平等性的語言,如告訴他們能夠做什麼,怎樣去做,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他們不能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如果當幼兒真的已經,或者即將做出他不應該做的事情時,這時教師的建議可以使幼兒改變做法。有關幼兒園教師與幼兒的關系的
@_@我是分割線@_@
調查認為,由於教師對幼兒消極的命令、指示、批評較多,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就顯得不那麼和諧。毫無疑問,積極的建議比消極的命令更為有效,更能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有利於教師對幼兒的教育。
其二是愉快的表達。這一策略要求教師不論何時何地何事,當有必要向幼兒說明事理時,都要心平氣和地向幼兒明示。多數教師表達積極的、肯定的意見和愉快的情感時,較容易做到這一點;但在表達消極的、否定的意見和不愉快的情感時,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愉快的表達往往會令人心情舒暢,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對幼兒來說更是這樣,教師愉快地、和藹可親地向幼兒表達自己的好、惡或指示,可以使幼兒更容易接納並樂於服從,那種高聲叫喊,或對幼兒「急眼」的做法,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和對抗,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影響教育的效果。
其三是適時的鼓勵。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幼兒完成了任務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在幼兒遇到問題或困難時要及時地予以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力量,諸如「嗯,真不錯!」、「好樣的!」、「好孩子,繼續做下去一定行!」等語言,加上教師親切的表情、愛撫的動作,會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值得指出的是,教師語言技能的運用與觀察技能是密切相聯的,正確的語言指導基於准確的觀察。從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的現狀看,每個幼兒園的班容量都較大,一個班有3、40個孩子是普遍現象,這就給教師的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因此也就更加要求幼兒教師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觀察幼兒的一切活動,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觀察的細致、周到,語言的指導才更加准確、到位。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是在工作中逐漸形成的,它既基於教師的語言修養,也基於教師對幼兒語言發展的正確認識和正確的教育觀念,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對教師提出如下幾個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語言修養注重的是個體運用語言的熟練度、准確度和流暢度,及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的言語行為。教師的語言修養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日積月累逐漸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注意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必須加強思想修養。古人說:「言為心聲」,沒有心靈的豐滿,就沒有語言的豐滿;沒有心靈的高尚,就不會有高尚的語言。教師只有有高尚的師德,其語言才可能健康、文明、豐富、美好。其次,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它包括語音的訓練,即練好普通話;包括儀態的訓練,即舉止穩重、態度大方、講究儀容、從容鎮定;包括必要的朗讀訓練、膽量訓練和講話訓練等等。
二是要求教師掌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是掌握語言技能、運用語言策略的前提。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幼兒思維、理解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幼兒不能理解教師的「反話」,當教師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對幼兒說話時,他們聽不出老師的正話反說。有一個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回答老師的「人有幾隻眼睛?」的問題時說:「有三隻眼睛。」老師非常生氣,於是說:「人的眼睛有四隻。」幼兒馬上點頭跟著說:「是四隻。」這樣的語言只能造成幼兒的思維更加
@_@我是分割線@_@
混亂,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幼兒對語言的理解也只能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很難解喻意或語言的深層含義,年齡越小,這種特點表現得越明顯。教師只有把握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特別是把握幼兒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在不同場合、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有效地運用語言對幼兒進行指導和教育。
三是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語言策略是教育觀念的反映。如前所述,語言策略和語言修養並不是一回事,語言策略更多地與教育觀念相聯系。作為幼兒教師,即使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沒有完全弄清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的主體地位之間的辯證關系,就不可能形成較好的語言策略。由於教師的教育觀念支配著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語言和行為,因而,如果要形成良好的語言策略,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對幼兒學習的正確認識、對幼兒園以活動為主觀念的認識、對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的認識、對尊重幼兒的認識等等,有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才會掌握准確的教育策略。
總而言之,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是評價幼兒教師語言活動質量的重要指標,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策略,這就需要幼兒教師不懈的努力,從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入手,力求使自己成為真正適應新時期幼兒教育發展的合格教師。
『肆』 幼師語言表達技巧有哪些
幼兒教師的肢體語言是一種教育的藝術。它是教師通過手勢、表情、姿態等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語言,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增強師幼的情感互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為此,中公專家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與幼兒溝通時需要掌握的一些肢體語言,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一、手勢的使用
1.表達指令。一般使用在組織紀律、引起幼兒注意的時候。比如,當課堂上出現了吵鬧的場面,老師的大聲喊叫不一定有效,這時候就必須使用有指示性的手語暗示幼兒。其方法是:把食指放在緊閉的嘴上。
2.抒發情感。一般使用在當老師需要表達一定的情感或為了實現教學情境時。它常用於輔助有聲語言,創設生動、愉快、活躍的學習氣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其方式有:撫摸、擁抱等。
3.幫助理解。一般運用在講解教育內容的重難點時,能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比較抽象的知識。例如,在教學活動"認識動物"時,可以通過手語模仿不同動物的特點,雙手模仿兔子的耳朵、伸長胳膊模仿大象的鼻子、張開雙臂模仿小鳥的翅膀等,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動物的不同特點。
二、眼神的運用
"用眼睛說話"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肢體語言方式,如果能靈活恰當地運用各種眼神,能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教師通過注視,可以向幼兒傳達自己的鼓勵、寬容、信任、暗示和提醒。比如,課堂上,對於精力不集中或調皮搗蛋的孩子,教師可以凝視他幾秒,從而起到告誡的作用;用親切柔和的目光環視全班孩子,讓每個孩子都知道老師在關心著每一個人;對膽小、不積極主動的孩子,教師要給予鼓勵的眼神,減緩他們的緊張心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身體姿態的運用
舉手投足也是說話,身體姿態語言包括行姿、坐姿、站姿等。幼兒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教師是他們最直接最經常模仿的對象。教師如果身體挺直、抬頭挺胸,自然給幼兒精神飽滿、昂揚向上的印象,無形之中就能使幼兒受到感染,在潛移默化中,精神飽滿地開始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在回答題目時,考生可以借鑒上述內容,豐富答案,使答案更加具體化。
『伍』 如何提高幼兒老師語言教學能力
一、營造閱讀環境
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利於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積極專引導和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屬,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各班幼兒閱讀興趣和需要,我們創設了一個個舒適衛生溫馨的語言區。
二、豐富學生生活
幼兒只有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獲得發展。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的語言。
三、組織交往活動
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於「語言課」。
四、利用游戲活動
准確地感知語音是幼兒准確發音的先決條件。
五、進行仿說引導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簡單為主,他們不會把話語說得很完整、很規范。
六、應用現代媒體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幼兒是在交流和表達中發展語言的,語言教學中激發幼兒的興趣,使他們樂於交流、樂於表達是相當重要的。
『陸』 幼兒語言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存在著教師高密度的提問,但有些提問沒有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這樣的問題難以引起幼兒的共鳴,沒辦法引發幼兒主動學習行為。例如有些教師習慣這樣提問:今天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好不好?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對不對?我們是不是要學習他?這種方式提問,幼兒根本無需思考,就可以機械地用「好、對、是」等來回答。這樣程式化的提問方式不僅顯得累贅,而且限制了幼兒思維活動的空間,剝奪了他們發現、體驗的機會,幼兒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教師後面。
『柒』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設計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一)啟發性原則。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應避免提問中包含著答案或者只有一個答案。如果教師經常提不必動腦筋的問題,便會抑制幼兒的創造力。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能啟發幼兒朝許多不同的方向思考,即啟發幼兒思維的求異性、獨特性,然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評價,通過集中思維,選擇出最好的結論。 (二)科學性原則。一...個好的問題首先要難易適度,注意科學性。提問前,教師既要熟悉幼兒教材,又要熟悉幼兒。要掌握提問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幼兒答不出,也不能簡單地答「對」與「不對」,即問題的難易程度應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過於簡單的不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太難太深奧又會使幼兒不知從何下手,打擊積極性和自信心。要使幼兒「跳起來摘果子」。難度過大的問題應注意設計鋪墊性提問。 (三)面向全體幼兒的原則。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時時處處落實「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提問設計也不例外。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面向全班每一個幼兒的,要使每個幼兒都能感覺到這個問題是教師向我提出的,從而願意參與問答活動。如故事《三隻小豬》的教學活動,一開始,教師出示圖片後就提出:「這三隻小豬有什麼不同?」的問題,因為三隻小豬身上有太多容易發現的不同之處,所以對每一個幼兒來說都能根據顏色、高矮、胖瘦等來找出它們的不同,進而來參與回答。由於這個提問,既面向全班幼兒,又激發幼兒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所以孩子們回答問題非常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