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1-02-11 09:18:33

⑴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科學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完善其科學知識體系構建的重要途徑,應該引起教專育領域的重視。文章屬就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關鍵切實下面幾個角度的內含:深化對科技課教育的關心水平,符合實際訂制教育目的;切實科技課教育戰略的改善,整體施行素養教學;有用的作用當代科技,擴展小學科技課教育

⑵ 淺談如何優化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一、教抄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小學襲科學課程意識,從主觀上重視小學科學課程,明白小學科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小學生科學素質的核心課程。小學科學是國家課程,地位與語文、數學等一樣重要。
二、認真學習把握課標,從(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技與社會的關系)四個維度上,以科學探究為主要教學方式,設計問題式教學活動。
三、盡量開展學生分組實驗,條件差點的地方,最好因地制宜地開展演示實驗。
四、每顆對學生生成的經驗要進行必要的梳理,小結。

⑶ 如何構建農村小學科學課高效課堂

科學課是基礎教育改革中新增的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學科學、愛科學、在生活中用科學的課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科學課在小學學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無疑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需求,如何提高科學課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科學課呢? 一、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努力構建高效課堂 小學三年級學生是《科學》課初始階段,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極為興奮的事情,學生對科學教材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學習慾望,願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勇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針對很多科學探究都是通過實踐來的,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等,再通過聯系課內所獲知識,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分析現象、思考問題,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說合作交流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一個知道學習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個幸運的孩子,他會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興趣與共事的夥伴;一個善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乾的孩子,一個樂於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會因此而學會科學學習乃至科學探究,並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如在教學《浮與沉》時,為了使一些物體改變浮沉狀況更為直觀、形象,特意引導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每人都要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注意傾聽它人的看法,敢於失敗,敢於競爭。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多種不同方案,然後經充分討論選出最佳探究觀察和想像能手。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教師能主動做好事件的引探,並注意到小組各成員的分工與協同作用,使每一小組的同學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的喜人效果。 二、積極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它側重於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教材側重於提供大量的科學信息,圖文並茂,有許多實物彩色圖片、形象的模型圖與優美的文字相結合,從而將科學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此外,一堂40分鍾的《科學課》,是由多個實驗活動—問題—實驗活動組成的,如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各種電化教學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優化了教學環境,拓寬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物體的熱脹冷縮》時,就可以設計一個小課件,開始是小朋友燒開水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當放到「盛滿水」和「燒時茶壺溢水「等幾個情節時,在「茶壺溢水」的畫面的小朋友頭腦上出現一個個的「?」,這樣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通過研討、實驗,使學生先得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結論後,再出示一組圖片,「鐵路工人築路時,每隔一段要開一道裂縫填進瀝青」……出示問題,為什麼修路時每隔一段都要開一道裂縫?夏天架線路為什麼不要扯的太緊,在得出結論後,再出示課件通過不開裂縫路面與開裂路面的熱脹冷縮情況和線路緊與距離對比動畫演示,進一步明確問題原因所在,啟發了學生思維,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 二、 多元評價學生,鼓勵學生遨遊科學的海洋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課堂中常善用評價激勵語如:「你很像一個小老師,不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組也管理得很好!」 「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說得也好!」 「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來,真了不起!」等。 對於學生的回答,無論恰當與否,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有影響,這點我在教學中已頗受至深。 例如在教學《把鹽藏起來》一課時,當學生通過實驗知道加熱和攪拌能加快實驗的溶解時,教師就可以趁機評價學生:「你們真聰明,就像位小科學家」,學生的學習激情就會高漲,就為下一步的學習探究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效果。 總之,要構建小學科學課高效課堂,作為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學科特點,積極研究教法,在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讓科學教學有的放失,這樣才能讓科學課教學百花齊放、百花爭妍,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⑷ 如何開展農村小學科學課

如何開展農村小學科學課
小學科學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智力啟蒙、習慣培養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學好這門課對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廣大的農村小學來說,上好這門課還有利於落實「激發興趣、主動探究、動手實踐、熱學科學。」但是,由於人們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或如何利用農村的有利條件教學這門課研究不夠,而未能發揮科學這門課應有的作用和功能。現就結合我校的實際,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農村科學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學儀器設備少,沒有專業教師。但農村學校還是有許多有力的教學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科學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科學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科學課中50%以上的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教學所學的替代材料
科學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於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麼辦?我們應採取的辦法是:
對教材中和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進行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並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以便教師課前准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
對於有些學校實驗儀器沒有的,可組織學生搜集並自製:例如:用青黴素葯瓶可以裝收集到的植物種子;葡萄糖瓶製作量杯、鹽水管作導管、燈泡燒制燒杯、一次性針管作滴管、透明塑料桶或金龍魚油桶製作水槽,對於以上收集的實驗儀器一定要教師組織收集製作。
科學觀察和記錄,還可以使用手機拍攝,然後在電腦上展示。
科學教師要積極收集學生的實驗成果,充分利用手機、數碼相機將其拍攝製作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這樣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上電視,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於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調查和綜合實踐探索活動
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於城區學生,我們農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環境,在某些科學知識學習方面更勝於城區學生。農村學生的周圍就是美麗的大自然,他們經常見到一些動物和植物,了解動植物的生長和養殖過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稻穀的觀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學內容對農村的孩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農村學校更接近於真實的自然環境,具有城區學校所無法比擬的天然教學資源。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課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清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隨時帶領學生到周圍環境中觀察各種地貌等。
農村小學的科學教學,還需要上級部門的鼓勵支持。原來小學升學考試中是科學品德合卷各佔50分,現在將數學和科學合卷,並且科學只佔4-6分,我認為對科學教學有點打擊,這樣做不合理。這樣顯得科學不重要。但是為了孩子,使科學這門課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功能,最關鍵還在於我們的科學老師。相信!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好。

⑸ 如何落實小學科學課堂的探究式教學

摘要: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探索性實驗為載體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包括培養提出問題,建立假說能力;分析資料和解釋數據的能力;設計方案和實施計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推斷和反思能力等。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小學科學科學實驗

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和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和解釋實驗現象、反思和評價、表達與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歷程,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體驗實驗探究活動,激發科學學習的興趣,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小學科學的主要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素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創新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技巧,使以學生為主的主體性得到真正體現,讓學生時常有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也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突破點可以通過科學探究來實現,變「驗證性」為「探究性」,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而科學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載體。

1、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條件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重新設計教室的環境,其中主要是座位的變更,座位設計成活動模塊型,可以四人為一探究單元,四人自由組合,小組內經過討論合理分工,一人主持實驗探究的全過程,稱為首席主持人;一人負責在小組探究過程中聯系老師和其他小組成員,稱為信息使者;一人負責記錄寫報告,稱為書記員;一人負責匯報展示講解小組成果,稱為發言人;小組內四人分工,責任到人,成果歸四個人共有。通過這種編排方式,增強學生交流的效果和質量,也使學生的競爭關系轉變為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學生在這樣的融洽和諧的環境中能自由地參與探究和創新,學習效果更佳。

2、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探究課題[1]

由於小學生學習科學的時間較短,對科學知識的認識還不夠深,因此探索性實驗課題的確定要有可行性,宜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理論水平之上,使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後,經努力後能夠確定問題的關鍵,能夠用已有的理論基礎提出幾種可能的推斷,並能通過科學實驗進行驗證。例如:設計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的探究實驗,蚯蚓對環境的選擇的探究性實驗。

3、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與探究

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誘發出探求性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啟動學生思維的閘門,並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和習慣。[2]

課例1:在對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實驗的教學過程中,巧設問題情境:將同一個馬鈴薯分別放在1號不知名的液體和2號不知名的液體中,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發現,馬鈴薯在1號液體中是沉下去的,而在2號液體中是浮起來的,從而引起學生的疑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液體不一樣之處,以及可採用哪些方法來比較兩種液體。

在一堂課中,不僅在課的開始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動機,而且還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不斷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處在問題情境中,從而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態度和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情感。

4、利用探索性實驗培養小學生設計方案和實施計劃的能力

科學研究過程中,提出假說後,就要設計研究方案來檢驗自已的假說並執行有關的計劃。研究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第一,研究方法的選定,即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假說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調查法、觀察統計法等;第二,研究步驟的具體化,包括所使用的適當設備、地點、操作過程、安全措施等;第三,變數的控制和設置對照,應當弄清計劃中哪些變數是需要控制的、如何進行控制;第四,在實行中,進行系統地觀察、精確地測量並收集和整理所獲得的數據。小學科學教學中,在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的前提下,再給學生傳授科學研究方案設計和實施中的一般程序。在這個基礎上再有計劃地選擇一些探索性實驗課題,讓學生根據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設計實驗方案、執行實驗操作計劃,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課例2:探究綠豆種子發芽的條件,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會提出需要水、陽光、適宜的溫度、土壤、空氣這些條件,確定研究的方法是實驗法,緊接著制定相應的實驗計劃,重要的討論如何控制對比實驗的條件,例如探究空氣對綠豆種子發芽的影響,採用什麼方法控制對照組中的綠豆始終不接觸到空氣,這是實驗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鍛煉他們的探究能力。實驗進行的過程當中,學生進行持續的觀察與記錄。

5、利用探索性實驗提高小學生分析資料和解釋數據的能力[3]

科學研究過程中,會得到許多資料和數據,要對所得的資料和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這個過程中會涉及:第一步,使用符號、圖表等對資料進行分類和轉換,很多數據和資料在最初時是分散的,通過轉換和分類,才能明確數據和資料之間的關系。在處理過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數學工具來處理,包括用圖、表、統計等數據處理方法,這樣才能使得數據和資料能說明問題;第二步,在進行處理的基礎上,根據資料和數據,確立因果關系;第三步,運用有關科學原理對資料和數據進行解釋科學教學中,可通過一些實驗課題,設置不同類型實驗資料,讓學生對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把握定性的、定量的因果關系,尋找科學規律,培養分析資料和解釋數據的能力。

6、利用探索性實驗培養小學生分析推斷和反思評價的能力

這個過程須涉及:第一,根據證據推出結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綜合各種信息,同時又要基於已有的理論和經驗;第二,假說與證據之間的關系有以上幾種可能:證據支持假說——假說確定;證據部分支持假說——假說要進行修訂;證據不支持假說——需要重新設定假說。確定是哪種關系需要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第三,在驗證假說的過程中,需對研究過程的可信度進行反思,

⑹ 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

探究方法、觀察方法、製作方法、講授方法
教學中有比較,猜想等等

⑺ 小學科教版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教育領域,建立在師生平等基礎上的「有效課堂對話」,已成為近幾年教育教學改革的焦點,它所反映的是一種新的教育思維方式和教育價值取向。然而,對「有效課堂對話」的探究大多集中在語文、英語這類語言類的教學中,在小學科學課中的探究甚少,在農村小學科學中幾乎沒有探究的平台。因此,在農村小學科學中開展「有效課堂對話」的實踐探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一、農村小學科學「課堂對話」存在問題剖析——教學理念滯後,「課堂對話」失衡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進多年了,但傳統的教學思想至今仍在一部分教師心裡根深蒂固,仍存在只重視現象與結論的死記硬背,為結論而教,為結論而學,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過程性、創造性。不少人重視教師的講解分析,忽略學生的感情體會;重視智能的提升,忽略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和培養。從而導致「課堂對話」關系失衡,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課堂對話」思維僵化
創設一個學生認可、接納,且能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氛圍,是師生「課堂對話」之源。但在農村小學科學課上,往往出現教師沒有真正把握「有效課堂對話」內涵,只停留在淺層認識的操作上,師生「課堂對話」交流呆板且程序化。這就使得學生在對話時思路不清,思維僵化,甚至是呆滯,直接影響課堂對話的有效。
2.「課堂對話」內涵淺薄
教育哲學家金生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你——我」對話與理解式師生關系模式。他認為在教學中都應把對方看作與自己「平等對話溝通」的主體,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深度討論」,而不是看似流暢,卻始終停留在同一層面,並未在內涵上有所深入的淺薄「課堂對話」。
3.「課堂對話」形式單一
課堂對話的形式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言語層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思維層面的對話,而思維層面的對話更多地是體現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的過程之中,不是忽視了「課堂對話」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實證意識淡薄單一的「課堂對話」。
二、促進農村小學科學課「有效課堂對話」的方法與策略
在農村小學科學課堂中,像上面幾種「課堂對話「那樣,教師把「課堂對話」理解或演成為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師問生答。在這種問答式的「課堂對話」中,學生常常被一個接一個的連環問牽著鼻子走,教師依然保持著話語權,對話者的主題性被削弱,廣泛性被制約,積極性被挫傷。這樣的「課堂對話」形式,獲得的結果便是無法提高「課堂對話」的有效。
那麼,如何提高「課堂對話」的有效呢?
1.平等對話,營造生成空間
要促成「有效課堂對話教學」的動態生成,努力做到:
1.創造民主和諧的「有效課堂對話」教學氛圍
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2.教師引領,深入對話內涵
在農村,小學科學「課堂對話」要鼓勵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在「有效課堂對話」過程中,該如何發揮教師的作用,豐富對話內涵呢?筆者認為,只有教師的引領,才有助於幫助促進師生對話的深入。
在農村小學科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在課堂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關鍵問題的引導上,在對話中,教師的語言對於學生的思維的啟發作用是非常大的。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不斷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可以用幾句甚至一句話,引發全班學生進入更深層的探索;當然,也可能因為一句不恰當的語言,把全班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泛泛的層面上,使課堂教學流於表面。因此,農村小學科學教師如果能靈活地運用好自己的教學語言藝術,就能幫助學生建構並明晰相關概念。
3.自我暗示,加強對話規范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只有師生的對話建立了一定的規則,並且幫助學生理解並認同這些規則,教師才能在課堂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開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討,幫助學生學會對話,從而獲得更「有效的課堂對話」。具體方法可包括:
——明確規則,鼓勵自我調整。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必須遵循一些規則。例如,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時,教師播放輕音樂,當音樂一停,就要求學生馬上停止對話,停止小組探究討論活動;在活動前聽清楚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在各組匯報和對話時認真傾聽,並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補充。
——適時調整,培養對話膽量。高效的科學探究活動,需要教師清楚每一項探究活動的目標。當學生在觀察時,發現觀察目標不明確、或對話碰到問題時,教師需要適時調控教學預案的程序,而針對學習主體在探究活動中遇到的障礙,進行有針對性的對話指導,這樣不僅能使探究活動沿著正方向的發展,而且使課堂對話活動取得較高的效率。
當然,在農村小學,要提高科學「課堂對話」的效果,除了上述策略外,還受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教學機智等因素的影響。它需要一個長久探索積累的過程,並不是短期就能改變的。

⑻ 綜合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探究發現法
(二)實驗探索法
(三)小組討論法
(四)角色扮內演法
科學探究學習的容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科學探究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過程目標是不斷變化的。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以親身經歷為主的學習活動,我們應該注意在「觀察、思考、實驗、討論、應用」等環節的學習和指導,以使學生在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科學帶給的樂趣,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