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影響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教師可採取以下幾種策略來把握教學目標.
首先要反復研讀教學內容,分析該教專學內容涵蓋屬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識和關系屬性.其次,教師要衡量幼兒的年齡與認知經驗,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再次,教師要考慮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供相應的操作材料,運用相應的教學方式,促進幼兒的數學學習.以上三方面內容是教師對數學教學活動中認知對象(內容)、認知主體(幼兒)、認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這樣的思考,教師才能確切地表述幼兒學什麼、怎樣學的目標問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才不會偏離「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的核心價值.
② 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教研活動缺乏針對性、指導性 我園的教研活動雖然內容豐富,但是在活動中真正能夠解決教師在帶班時的困惑問題的內容並不多,這是我認為教研活動中缺乏針對性的地方。在活動中我們也開展過教師帶班時困惑的問題的討論,但是,在討論中因為沒有相對的指導,老師經常跑題,這是我認為教研活動中缺乏指導性的地方。另外,在討論過後結果怎樣讓人不得而知,因為沒有延續的教研活動了。 二、教研活動缺乏堅實的基礎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一起學習、研究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我們也組成了各種教研小組。但是,這些內容真的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有很大的幫助嗎?我認為,這些活動帶給老師的幫助只是片面的,而更多的是加大的工作量。我不能說,專項教研的觀察記錄沒有為我的寫作提供給幫助,但是我覺得各種各樣的活動讓老師感覺有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我認為,既然幼兒園教育要以《綱要》為基礎、為依據,我們就要先把《綱要》學好學透。我覺得我們的基礎還不牢靠,並不能熟練的把《綱要》中的指導運用到一日的活動中。所以,我們要有好的發展,就要有堅實的基礎。教研活動也應圍繞《綱要》進行。 三、環境創設並不是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考核之前,我們對各班的環境創設進行了參觀,討論。但是我發現,有些內容還不是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這種現象各班都有。而且我發現大多數班級都有這樣的特點:內容多,而且都非常詳細。也許本班的老師覺得做得很到位,但是別人看來,似乎班裡的環境過於亂了。就像寫文章一樣,找不到重點,又似乎哪裡都是重點。試想一下,班裡的孩子能夠同時對那麼多的活動抱以極大的興趣嗎?老師可以把每一個活動都做到極致嗎?不行,就像一句俗話說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我認為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這樣,老師應和孩子一起有針對性地對環境進行創設,內容不在多,而在細;在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體現本班的主題活動;在體現環境與幼兒互動上。歸根結底,還是要體現在扎扎實實的學習《綱要》上。 四、主班老師與助教老師如何配合到位 助教老師的教育觀念似乎還不是那麼到位,帶班的能力似乎也不是那麼強。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原因在沒有像主班老師那樣對幼兒園教學理念進行結合實際的學習。助教老師——雖然名字改變了,但是工作似乎還是停留在保育員的工作上。因此,我覺得應該加強助教老師對《綱要》的學習,當然,要給老師們學習《綱要》的時間。我不贊成佔用她們的午休時間,因為她們是在班裡工作時間最長的老師,中午還沒有地方休息。如果再佔用她們的午休時間,她們的工作強度就更大了。 五、班上老師工作沒有激情 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首先是要有工作的激情,也就是說,要熱愛這個工作,把幼教工作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我發現幼兒園的老師現在沒有這種激情,完成工作像完成任務。老師似乎找不到工作的動力源泉。原因在哪裡?我覺得首先一點是工作任務繁重。各班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8小時之內完成不了8小時的工作,大量的工作時間都是在班裡,而沒有反思一天工作的時間,也沒有準備第二天工作的時間。雖然說老師可以把工作帶回家裡進行,但是工作了一天的老師,有的下班要進行大專、大本班的學習;有的要照顧生病的老人、孩子;有的要回家操持家務。試想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還有多少精力能用在反思與備課上?結果今日事今日完不了,待明日,明日事又壓下來。日積月累中,哪位老師還有激情?我也想起一位老師在給我們講課時說過的一句話:「幼兒園老師,在上班時對班裡的孩子非常有愛心、耐心,下班回到家後對自己的孩子說都懶得說一句。」這不是一家幼兒園、一位老師的現象,是所有幼兒園的通病!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幼兒園現在要大量使用年輕老師的原因之一!
③ 衡量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的依據是
好了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的餘罪就是幼兒園的孩子們是否在各種能力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④ 如何衡量一所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質量。
現代教育技術以其優勢的教學功能逐漸深入到教育的每一個角落。研究探索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以提高幼兒園教育效率,全面落實教育目標,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幼兒園教育方式。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教學信息形象化、生動化、綜合化,對幼兒更具有吸引力,較易達到教學目的。具體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培養了幼兒的興趣。
在語言教學中,我們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來創設一個輕松愉快、優美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通過多媒體展示使幼兒們很輕松就理解了故事的整個過程,能模仿課件用不同的語速、聲調及體態語言表演故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教育目的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
2.發揮錄像片在幼兒科技教育中的作用,培養幼兒的科技素質。
科技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向幼兒傳授科技知識中的抽象枯燥的概念與原理的過程中,用傳統方法往往難以引發幼兒的興趣,用形象、生動、直觀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使科技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游戲活動中的作用。
1.營造游戲氛圍。
在表演區,教師應利用投影儀展示各種風格的歌曲、舞蹈、兒歌,讓幼兒感受到動作、音樂、節奏的和諧,提高興趣。在手工區,發揮多媒體課件靈活、形象、多變的優勢,設置問題,取代了平白的語言表述。
2.積累游戲經驗。
以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一些活動場所,如超市、菜場、交通崗等,而沒有條件的學校可通過圖片、枯燥的講述使他們慢慢了解。有了現代教育技術,我們就可以將這些需要了解的場所拍攝下來,減少參觀次數,縮短講解時間,提高活動效率。如小班的寶寶家的游戲,我們利用攝像的方式把生活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家裡的言行舉止錄下來,然後通過觀看錄像了解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家裡都做些什麼事情,這樣孩子們就會進行模仿,游戲變得有聲有色。
二、合作學習
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在教育活動設計課和教育實習中,嘗試採用以學生的合作學習為基礎的教學策略,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評價時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引導課程內容;其次,小組開始活動,學生們扮演不同角色,這樣,在小組合作中,具有不同能力水平和特長的學生一起學習,每個人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對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再次,教師要對小組學習過程進行觀察和干預,在需要的時候提供輔導和支持;最後,師生對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給予分數,小組成員分數相同,榮辱與共,獲得的成績是共同努力的結果。
合作學習的具體措施:(1)教師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全過程,及時干預和支持,對缺乏合作經驗的學生,單獨交流,讓其明白合作學習的目標。(2)採取科學的方式分組。在自由組合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合理調配:不同性格特徵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樣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避免能力相當的同學各抒己見達不成決議而苦惱、低效。(3)明確組長的職責,組長要領導小組制定目標,分工明確,讓組員樹立團隊意識,組長有優化組合組員的權利,被淘汰的組員,老師要對其進行培訓後再申請加入。(4)評價方式改為組長、組員、課代表、老師共同參與的打分制,通過小組匯報任務時的表現、小組活動討論發言次數、小組採納其意見多少,在小組共同得分的基礎上,上下浮動5―10分左右,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培養幼兒良好自我調節能力
具有良好自我調節能力的幼兒更易形成活潑、開朗、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減輕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培養幼兒良好自我調節能力的方法如下。
(一)幫助幼兒學習正確評價自己,樹立自信心。
1.對幼兒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贊揚。由於幼兒年齡太小,喜歡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衡量自己,因此老師的任何行為和語言都有可能對幼兒心理造成影響。這就要求老師真正做到愛護、尊重每個幼兒,肯定幼兒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盡可能多地用積極的態度評價幼兒,使其產生自豪感、榮譽感,重視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與形象。
2.利用暗示法引導幼兒進行自我教育。暗示法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於老師不是直接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是暗示誘導幼兒自己去思考和領悟,這樣既不損害幼兒的自尊心,又不會使其產生抵觸情緒。
3.開展談話活動,幫助幼兒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通過開展個別或集體的談話活動,能夠讓幼兒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形成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標准,提高自我調節能力。通過談話活動,幼兒能夠初步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能幹,長處會越來越多,短處會越來越少,甚至將短處轉變成長處。
(二)注重情感教育,讓幼兒學會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情感。
1.使幼兒對人的情緒、情感有所識別,知道與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相對應的面部表情,以及怎樣會引起不同的情感。
2.重視道德情感的培養。道德情感對幼兒的行為有巨大的推動、調節作用,換言之,培養幼兒正確的是非觀念,會對幼兒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興趣。幼兒通過體驗理解過程對事物投入主觀情感後,會產生「主動、積極」的態度。在各種活動中,老師要注意利用多種方法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興趣。
4.提供幼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多參加集體活動並積極發揮能力,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感受到與他人之間的友誼、需要和依存關系,並從中獲得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從而提高自信心。
⑤ 制訂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依據
一、科學活動目標制定中的常見問題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各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與態度、能力、知識與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幼兒園教育的三層次目標,即活動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然後如何把握好「度」,真正做到三維的有機整合,確實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在我園進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的開發實踐》課題實驗中,我們發現教師在制訂科學活動的目標時,存在諸多問題。 1、目標針對性 新課程打破分科教學的界限,淡化知識技能,關注課程的整合性。一方面,教師困惑與目標中是否需要(可以)提及知識與技能,於是普遍認為活動目標的適切性較難把握。另一方面,教師知道了許多新觀念,卻缺乏將觀念具體化的手段,導致了活動目標針對性不強。 2、以長效目標代替具體活動目標 好的觀念是否會有好的結果?英國課程學家勞頓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三個:教學思想的變化、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教學技術的變化,而關鍵在於教師教學技術的跟進。新課程強調活動過程和活動的長遠目標,於是有些教師將教育的長期目標作為一次具體活動的目標。新課改背景下,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如何才能既區別於傳統的教學目標,又能兼顧短期目標與長效目標的平衡,這也是困擾課題組教師的問題之一。 3、目標挑戰性不夠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於是很多科學活動體現了幼兒的經驗,有了個性,卻少了應有的標准,導致了目標的挑戰性不足,一些集體活動成了單純的談話和表演。活動目標如何在幼兒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發展有所挑戰和促進?其中的度如何把握?這些問題也是課題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二、科學活動目標的價值定位 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兩點。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案例一:小班科學活動《水果照相館》教學活動目標比較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目標制定: 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喜歡吃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的水果名字,並理解其典型特徵 ) 分析: 1)目標指向的學習,重在知識的獲得; 2)關注幼兒表現技能的提升。 1)關注幼兒能否運用在以往活動中積累的已有經驗。2)關注活動中幼兒的情感體驗,關注幼兒的和諧發展。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案例二:大班科學活動《不用手也行》的目標比較 以往的活動目標 (現在的活動目標 ) 目標制定: 引導幼兒有策略、有規劃地探索不直接用手運乒乓球的多種方法。 (鼓勵幼兒充分利用材料探索不直接用手運乒乓球的方法,嘗試合作統計。) 分析: 1)目標注重活動結果,是一個結構性的目標,更關注於目標的達成。 2)目標注重幼兒在過程中的體驗,是一個過程性目標。 總之,在新課改中,教學活動的目標更關注幼兒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養,知識技能相對淡化,更關注如何在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來推進幼兒的整體發展。目標是對活動結果的預設,更重要的是其對教師組織教學所起的引領作用。制訂目標時要改變以往以學科需求為主線的做法,要更關注分析幼兒的興趣點、現有經驗與能力的需要。 三、科學活動目標制訂的幾個要點 1、根據同一內容制訂不同的活動目標 在創造性使用教材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教師有了廣闊的創造平台。面對同一內容,教師能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與需求,從不同切入點設計活動,然而在活動目標制訂中教師往往會有一些困惑,如,怎樣的目標才是合適的,目標怎樣才能體現針對性,等等。 首先,要判斷某一內容更適合用集體活動還是個別活動完成;其次,要思考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有哪些需求和特點,據此尋找合適的、有挑戰性的目標;第三,要思考如何完善目標,即根據目標選擇內容、設計環節,然後再反過來思考目標的有效性。 2、把握目標挑戰性的「度」 目標要求對幼兒形成適度的挑戰,才是有意義的。把握活動目標挑戰性的「度」關鍵在於找到衡量「度」的依據,而這一依據來源於教師對目標若干維度(知識、能力與情感)的理解與把握。具體來說,教師要把握幾個方面: 根據幼兒的經驗有效地融入知識點,以各年齡段總目標作為設置挑戰點的依據;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參閱《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解讀」中幼兒發展的目標形成適切的教學目標; 情感和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教師要善於分解這兩個維度的目標,根據活動載體(內容)的特質有效地融入相關的情感與能力發展的目標; 根據本班幼兒的需求、興趣與發展水平,確定適合本班幼兒特點的目標,關鍵在於每個活動價值的定位及關鍵經驗的挖掘。 如果說制訂目標僅僅是活動的開始,那麼學會評價目標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活動,如教師可從目標陳述看其是否符合課改理念;從環節設計與目標是否匹配看其適切性;從教學活動現場幼兒的反應看目標的挑戰性,等等。制訂好目標後,教師還需對已制訂好的目標進行不斷反思,使其盡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科學活動的目標制訂需要教師客觀、深入地分析活動素材的內涵和幼兒的已有經驗,並緊緊抓住新課改精神,這樣才能制訂出恰當的活動目標。
⑥ 如何制定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評估標准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版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權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⑦ 評價幼兒園質量有哪些方式
(一)、幼兒園教學質量評價標准 A、選材、教學目標 1、注重幼兒的全面發展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2、目標明確、具體,適合幼兒實際。 3、能結合主體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 4、內容具有針對性,難度與量適中。 B 、教學過程方法 1、活動組織有序,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時間安排合理。 2、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 3、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別差異,尊重幼兒發展的差異性。 4、注意觀察幼兒,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恰當的反饋。 5、方法手段合理、恰當有效,能針對教學目標,確保幼兒的主體性,有較高的效益。 C、教師基本素質 1、教態親切、自然,既尊重幼兒,又嚴格要求。 2、語言簡練規范、生動,富有感染力,易於幼兒理解。 3、教具製作恰當、實用,演示操作準確熟練。 4、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與教學機智。 D、教學效果 1、幼兒態度積極,情緒良好,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 2、幼兒的能力得到發展,目標達成度高。 (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考核細則 國民素質,從小奠基。從基礎教育改革的變化趨勢和價值取向中,可以看到以兒童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為本,著力培養積極主動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的新生一代,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追求。為進一步推動幼兒素質,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特製定《茅麓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考核細則》。 考核方法: 常規工作考核採用得分制的方法,分為月考核和綜合考 教學考核內容: 一、 周前准備 每周所教學科的內容周一及時張貼。(語言、數學、語音、英語、科學、社會、音樂、美術、兒歌、經典) 二、 課前准備 1、 學期初擬訂教學計劃,包括: (1)、總體目標,分層目標; (2)、主題活動內容和生成主題; (3)全面提高幼兒素質的措施; (4)教學進度。 2、 超前備課一周(包括晨檢、游戲內容),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將幼兒行為習慣貫穿於其中。處理好各階段的縱向銜接,注重啟蒙性、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 3、 教師上課前要准備好教學用具,注意預設和生存結合。注意教具的保存以便資源共享。 三、 課堂教學 1、 教師提前一分鍾進教室,關注幼兒常規,相互問候開始上課。課間不得做其它事或離開相互聊天。 2、 努力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情趣。注重師幼互動,關注每一個幼兒,特別是個體差異,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表現表達的機會,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 發揮課堂評價激勵功能,適時、適度、形式多樣地激勵幼兒(避免一味物質獎勵),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充滿童趣,充滿活力。 4、 教師每月准備課參加研討(本人所教的科目,包括游戲主題),對教學情況給予A、B、C、D的等級比,與教學獎掛鉤。 5、 每節課後在備課本上應有教學反思,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的策略。注意教學內容的適時性和實用性。 6、 除園內組織的公開課,教師應相互間聽課,每學期不少於10節,以保證教學內容的整合。 四、 游戲活動: 1、 教師應精心准備並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既要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區域活動,也應有幼兒的自由活動和生成活動,使幼兒在多樣、自主的活動中獲取富有個性的發展。 2、 保證每個幼兒每天有機會參加游戲活動和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動,增強幼兒體質。尊重幼兒意願,因勢利導,培養幼兒的自律和責任意識。(每班每周教師應組織兩次游戲活動) 五、 園本教研 教科研(30分) 1、每位教師一學期至少讀一本書,寫好教學筆記。積極參加園內業務學習,並按要求准備好學習內容。 2、 針對教育教學中的情況每月上交一篇教養筆記,無須抄襲,寫管理中的故事和教學中的案例,講究真實性。每月底進行交流,給予打分。積極向常州幼教網投稿(另外獎勵)。學期結束寫一篇教學小結。 供參考
⑧ 怎樣評價幼兒園教育質量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能促進評價對象為實現理想目標不斷改進和完善行動。評價能及時獲得教育過程、結果等一系列信息,可以及時強化正確的、不利於教育目標實現的教育行為,及時調節和矯正不良的、不利於學前教育目標實現的教育行為,從而調控教育活動和工作的過程,促使其不斷發展和完善。
幼兒園教育質量標准及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促進幼兒園質量的提高,也為本地區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定位提供科學准確的依據,促進本地區幼兒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與此同時,評價標准及評價方式也會隨著幼兒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而動態發展,從而有效促進地區幼兒園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不具備辦園條件的「保姆式」幼兒園、盲目迎合家長應試需求的「小學化」幼兒園、甚至未經許可的「黑園」占據著一定的比例。由於缺乏對這些幼兒園的評價制度,這些幼兒園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擾亂了學前教育發展的秩序,而一旦建立了幼兒園質量評價標准及評價督導制度,將對於促進幼兒園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促進發展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取決於評價是否既重視結果,也重視過程和條件。評價的結果是否具有客觀性、公正性和激勵性。只有重視了對教育過程的評價分析,才能科學地解釋結果,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從而使教育評價的促進發展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