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循序漸進教學上幼兒園

循序漸進教學上幼兒園

發布時間:2021-02-11 16:35:30

① 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原則分類
幼兒園教育教學原則貫穿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它對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選擇和使用教材、確定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都具有指導作用。幼兒教師只有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這些原則,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主要有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發展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保教結合原則等。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也在豐富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原則。其中環境教育原則、課程開發原則、科學評價原則應予重視。
一、思想性原則及運用
(一)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貫徹完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寓德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幼兒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兒的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都不只限於單純的傳授知識,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時代共有的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養幼兒受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從小就抓緊良好的品德教育,將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思想性原則的運用
(1)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依靠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因此,從幼兒期起就要逐步對他們進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堅持高標准、嚴要求。
(2)從實際出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和思想品德狀況、行為表現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別對他們進行教育。
(3)利用集體的榮譽、輿論、行為規范和集體中幼兒的榜樣,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影響,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4)通過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幼兒的實際活動為基點,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和性格。
(5)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常識教育教學中,可結合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再如,語言教育教學中,可結合看圖敘述、講故事向幼兒進行禮貌與紀律教育,以及團結友愛、助人為樂、不怕困難等教育。
(6)通過樹立榜樣、啟迪誘導、鼓勵表揚等,激發幼兒上進心,辨別是非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標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7)幼兒教師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幼兒行為的表率,避免空洞的口頭說教。
(8)要調動幼兒園內部和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做到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避免相互抵消,防止造成幼兒思想混亂、是非觀念模糊,甚至形成雙重人格。
二、科學性原則及運用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科學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性強,容易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外部刺激,而這一時期形成的認識在大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進一步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違背科學性原則,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向幼兒灌輸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實際、非科學性的知識,不僅影響幼兒現在的進步,也會給以後的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對於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是極其重要的,它既能讓幼兒在發展的最佳時期獲得大量正確、可靠的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為將來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科學性原則的運用
(1)教師應選擇正確的符合幼兒全面發展要求的教學內容,向幼兒傳授正確的知識、技能。
(2)教師對知識的介紹、說明、講解、分析、舉例等必須准確無誤,以有利於幼兒形成科學的概念。
(3)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根據幼兒實際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組織形式和教育教學方法。
(4)注意學科間的縱橫聯系和多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運用,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觀察力和動手振作的能力等。
(5)科學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三、發展性原則及運用
(一)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能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即智力、體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發展,使幼兒從現有的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幼兒園應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偏重或忽視那一方面,都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把體、智、美全方面發展教育貫穿於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即教學不應跟在發展的後面或在已達到的發展水平上進行,而應在沒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貫徹發展性原則,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教育要求,把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幼兒發展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是,既不宜低估或遷就幼兒的年齡特點,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揠苗助長,超過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的發展區獲得盡可能的發展和提高。
(二)發展性原則的運用
(1)深入了解全體幼兒的一般情況、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並對其作出正確的估計。
(2)教材內容深淺難易要適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可接受性。一般應有一定的難度,略高於現有發展水平,又不超過發展的可能性,要求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要求幼兒不斷努力,從而促進幼兒不斷發展。
(4)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並不斷加以改進,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幼兒認識能力在發展的最近區域進行教學,使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同時發展智力。
(5)照顧個別幼兒的情況,提出不 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由現有發展區域向最近發展區域過渡。
(6)重視教材、專利法的科研和改革,促使幼兒積極地、主動地開展智力的、情感的獨立活動,以達到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和智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四、靈活性原則及運用
(一)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組織活動。也就是說,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多變和過程隨機應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無論是教育環境的選擇和創設,還是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教師都會遇到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特別是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知識經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不僅要認真研究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而且要認真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正確估計幼兒的實際水平,深入了解不同幼兒的發展狀況,結合本地區、本園的實際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並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計劃。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靈活性原則的運用
(1)深入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學習態度和興趣、意志和個性特徵、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使所有幼兒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和發展。
(2)應根據不同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適當的教育教學形式,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個性全面發展。
(3)充分了解本地區、本園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結合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選擇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學內容,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
(4)根據實行情況,不斷創設和充分利用教育教學環境,隨機應變、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引導幼兒多動腦、多操作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
(5)結合本園、本班實際精心設計和靈活選擇課程模式,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活動,根據教學內容生動活潑地進行隨機教育,最大限度地豐富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培養創造力,使幼兒身心健康活潑地成長。
五、直觀性原則及運用
(一)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利用幼兒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通過各種直觀手段吸引幼兒注意力,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獲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
這一原則是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詞、概念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而提出的。它符合幼兒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的特點,能使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生動形象,自然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集中幼兒注意力,有助於幼兒理解、接受和記憶,發展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通常運用的主要直觀手段有以下幾種:
(1)實物直觀。包括觀察實物、標本,實地參觀,做小實驗等。
(2)模具直觀。包括觀察圖片、圖書、玩具、模型、貼絨、教具、沙盤等。
(3)電化教育直觀。包括幻燈、錄像、電影、電視、錄音、唱片等。
(4)語言直觀。指教師生動、形象、准確的語言描述。
(5)動作直觀。包括演示、示範、教態等。
(二)直觀性原則及運用
(1)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及幼兒實際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例如,常識教學活動往往運用實物、模型、標本、電視等;語言教學活動則常用圖片、玩具、錄音、唱片等;要了解事物內部結構及發展變化規律,可用小實驗、幻燈、錄像等;小班幼兒選用直觀教具應注重色彩鮮艷、能發音、會動、重點突出的教具;大班幼兒則更多地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但不論採用哪種直觀手段,都要符合教學要求,能有效地形成幼兒清晰的表象。
(2)運用直觀手段時要與訓練幼兒感官相結合,要盡可能地讓幼兒有機會去看、去聽、去摸、去嘗、去嗅、去做,直接接觸和感知實物,鍛煉各種感受官,發展感知力,以加深幼兒對事物及現象全面、正確和深刻的印象,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事物。
(3)運用直觀手段特別要注意與教師的語言指導和動作示範相結合。教師要用簡明、生動、形象、帶有啟發性的語言和准確的動作示範引導幼兒觀察和操作,以強化直觀教具的作用,獲得正確的結論、表象和概念。
(4)恰當運用直觀教具,講求實效,克服形式主義,注意教具的典型性、代表性、實用性,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具不宜過多,以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妨礙抽象思維的發展。
(5)使生動形象的直觀、抽象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直觀活動使幼兒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幼兒本身還要通過思維活動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形成比較完整的正確概念。然後經過實踐操作,加深理解,鞏固概念,豐富知識,發展智力。
六、啟發性原則及運用
(一)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善於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的探索精神,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提高幼兒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幼兒教育的各種活動過程都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果離開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還不能把學習的社會意義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機,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與他們的興趣、愛好、好奇心、求知慾望等緊密相連的。因此,要求幼兒教師善於啟發誘導,引導幼兒注意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組織安排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於具體、生動、形象與興致勃勃的活動之中,促使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熱愛、興趣、好奇心,產生吸取知識的要求和內在動機,主動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要培養幼兒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調動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表現為:①有積極好不的態度,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②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常常主動地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③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積極感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善於用語言動作表現所學的內容,並能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成為再學習的工具。
(二)啟發性原則的運用
(1)教師應有明確的目的,並選擇適合幼兒水平、能促進幼兒發展和幼兒感興趣的教材,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求知慾望。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如參觀、旅遊、競賽、故事會、演唱會、運動會、專題教學活動等,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中應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如提問法、比較法、觀察法、游戲法、練習法、示範法、講解法、創造問題情景法和豐富聯想法等,讓幼兒多看、多聽、多想、多說、多做、積極地進行想像、思維和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去獲取知識和技能。
(4)教師應樹立熱情、耐心、細致的教學態度,正視幼兒的差異,注意與幼兒我進行體態語言交流,關心每一個幼兒,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使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學習情緒,踴躍地參與各種活動,積極主動地學習。
(5)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及時鼓勵幼兒的努力,正確評價幼兒的成功,在此基礎上指出不足之處,提出要求和批評。
七、趣味性原則及運用
(一)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使各教學環節充滿趣味,以引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帶著喜悅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獲取知識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於娛樂之中。
幼兒時期,認識的發展尚處於無意性占優勢的階段,他們的學習往往受興趣支配,而興趣的產生主要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刺激,受好奇、好支的心理支配著。幼兒年齡越小,越缺乏活動的目的性,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會做意志上的種種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環境與教學中提供的各種積極刺激。因此,只有教育教學的內容、活動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兒的特點,使他們能接受並產生感興趣的刺激,才能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結合幼兒特點進行,以活動全過程各個環節的趣味性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性和主動性、積極性,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保持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處於最活動躍的狀態,內在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例如,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是幼兒普遍感興趣的活動,如果增加競賽性則更能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競賽性活動是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積極活動,也是幼兒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最被廣泛地運用。可見,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是調動幼兒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手段,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二)趣味性原則的運用
(1)教學中應選擇符合幼兒特點的、幼兒感興趣的具體內容,以引起幼兒的直接興趣,並通過啟發誘導使之進一步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幼兒實際,恰當地運用直觀手段,充分利用實物、模具、電化教育、生動形象的語言動作等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幼兒獲取知識的技能的興趣。
(3)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組織形式,寓教育於各項娛樂活動之中。特別是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尊重幼兒選擇游戲的意願,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促進幼兒各種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
(4)應根據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對幼兒提出適當的要求,偏高或偏低都不利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會影響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多進行肯定和表揚,使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地發揮出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各種求知活動。
(5)積極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特別是要為幼兒創設各種活動區,如自然角、美術角、科學角、音樂角、結構區、裝扮區、勞動區等,使幼兒有更多的自由活動要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性。
(6)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感染幼兒、鼓舞幼兒,使教育教學過程更充實、生動、形象、活潑和充滿情趣。
八、實踐性原則及運用
(一)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幼兒的實際活動為基點,創設各種情景,組織各種活動,使幼兒在原有的發展水平上,通過與物體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動及與教師和同伴的交往活動,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訓練和提高。同時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實踐性原則是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基礎,主要是根據幼兒認識發展規律和能力形成規律提出來的,是幼兒園教育教學規律的反映。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身心每一個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幼兒的各種感官充分協調地運動,大腦也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通過各種感官接觸外界事物首先得到的是對事物表面特徵及外部聯系的認識,即感性認識。
隨著實踐活動繼續,在對外界事物的感性認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形成對事物本質及內部聯系的認識。但從感性認識上升理性認識,認識活動並沒有結束,從實踐中得到的理性認識還必須作用於實踐,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同時,人們對於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需要反復實踐、反復的實踐、反復認識。對於幼兒園中3~6歲的孩子來說,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和復雜的,所以,只有不斷的、反復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使幼兒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智力水平以及知識、技能等各方面都不斷地得到發展和提高。另外,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實驗活動,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研究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改進工作,這也是實踐性原則的基本要求。可見,實踐性原則既貫穿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又貫穿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
(二)實踐性原則的運用
(1)在組織幼兒參加各項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中,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向幼兒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幼兒在活動中反復練習、反復訓練、反復實踐。
(2)既要相信幼兒,放手讓幼兒進行操作實踐活動、交往活動,又要進行必要的指導,以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全面健康地發展。
(3)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實踐的環境和充分的活動時間以及與同伴、老師交往的機會,如設置各種活動區域、組織各種游戲活動、創設各種活動情景等。
(4)教師不應鼓勵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實踐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手段。
(5)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有開拓進取精神,不斷吸取新知識,提高個人素質;更新教育觀念,進行大膽實驗;總結教改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
九、保教結合原則
保教結合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樹立保教並重的思想,把保教和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幼兒在健康成長的同時增長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幼兒園中包括保育和教育兩方面的內容。「保育」就是精心照料幼兒生活,保護幼兒健康,包括健全吃飯、穿衣、睡覺等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提出具體要求;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預防疾病,保證安全;科學地開展多樣的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對幼兒進行心理保育。「教育」就是按照體、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包括衛生保健和安全教育。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自我保護意識,發展基本動作,傳授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等。
十、環境教育原則
環境教育即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為幼兒教育服務,並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順利發展。
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周圍生活中的物質環境主要是有形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自然環境、家庭環境、幼兒園環境、社區環境等。精神環境主要是隱性的、無聲無形成,如家庭成員的人際關系,對幼兒的教養態度,幼兒園的教養管理制度,一日活動的組織安排,課程模式,教育內容,活動方式,教師素質,教育集體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社區、社會的文化、科學、信息等。
十一、課程開發原則
科學研究表明,幼兒園的課程開發必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構成課程內容的學問知識的結構、系統和邏輯;一是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認識方式、結構和過程。作為課程內容的知識體系必須考慮到幼兒的認識特點,又不改變學問知識所具有的嚴密的邏輯性與科學的系統性。
構建幼兒園課程是幼教科研工作者、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集體(包括幼兒)共同參與,並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而設計製作的課程產品。
十二、科學評價原則
教育評價部分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以上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應遵循的一些基本的原則。在長期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廣大幼教工作者還總結出比較具體的教育教學原則,如因地制宜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活動性原則、正面教育原則、鞏固性原則、量力性(即可接受性)原則、整體性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等等。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規律,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原則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單獨起作用的,它們是相互聯系的,並在整體上發揮著作用的。因此,幼教工作者對待這些原則,必須要在正確理解各教育教學原則的實質和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結合各園、各班、各科的特點和幼兒年齡特徵,正確地和創造性地運用,使其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捉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② 求一篇關於幼兒園的教學方法

在美國早期兒童音樂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約翰.費爾阿本德博士的一篇文章《兒童音樂教育必須是「好的」音樂教育》中提出:「好的」兒童音樂教育應該讓孩子都感到安全、舒適;「好的」音樂教育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經驗;「好的」音樂教育是兒童共同學習的過程。那如何讓幼兒接受更好的音樂教育?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精心的准備,一句一句得教唱幼兒,能完整地把歌曲唱下來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輕重、強弱快慢 全聽 老師的,幼兒在靜靜的坐唱感覺不到音樂的美在哪。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又不能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更談不上發展素質教育。我就想怎樣讓孩子們在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氛圍中學習歌曲,提高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呢?通過自己的摸索、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圖片記憶歌詞法 用圖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意圖,是幼兒最喜歡用的一種方法,幼兒看到圖片上的內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義。利用圖片的方式,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在華東師范大學建構式教材中,學前班的音樂《秋葉》是一首曲調優美、活潑動聽的歌曲,歌詞很難讓幼兒記憶。在歌曲《秋葉》教唱過程中,我採用了圖片記憶歌詞的方法,幼兒很感興趣。我以直接清唱的方式導入,幼兒在沒有音樂伴奏的背景下傾聽,更清楚地聽清了旋律和內容;教師第一次清唱完後,請幼兒回答歌中唱到了什麼,幼兒說「有秋風、躺在地上睡一覺」,我及時地貼出幼兒說的圖片歌詞內容,幼兒看到圖片後,很高興;教師聽音樂伴奏再次演唱,請幼兒聽聽歌中還有什麼,幼兒期待看到圖片歌詞,就認真聽教師的范唱。等到把全部的圖片歌詞展出,幼兒已經能聽音樂輕輕哼唱。 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利用圖片記憶歌詞法,幼兒在輕松、愉快、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歌曲,有助於幼兒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 教師在自然、快樂的教唱過程中調動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成為快樂的音樂學習者。 2、故事引導法 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易轉移。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是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前提。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進取精神,應該為幼兒創設情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了更好的保持幼兒的興趣,我採用了生動形象的表現歌曲手法——講故事,根據幼兒喜歡聽故事這一年齡特點,對歌詞內容故事化,在音樂課《書上的小猴》學習中,我把歌曲內容變成故事,再加上自身的動作表演,吸引幼兒。有本小人書,撕呀撕破了,書上的小猴哭呀哭呀尾巴被丟掉;糨糊小剪刀,幫我把書補好,書上的小猴笑呀笑呀尾巴搖呀搖。特別是在小猴哭和笑的時候,我更加註意了表情的變化,幼兒很感興趣。 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把抽象的歌曲變成擬人形象的故事,符合幼兒語言趣味性、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便於幼兒記憶、理解歌詞內容,吸引幼兒認真學習歌曲,同時喚起幼兒美好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幼兒對喜、怒、哀、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綱要》中指出「我們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放手讓幼兒去想像和創造,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3、動作表演法 愛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在學唱歌曲時,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歌曲特點的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而不是教師一招一式的教,只是教師要引導、啟發、循序漸進的幫助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幼兒不僅學會了歌曲而且滿足了他們動的需要。在歌曲《喬尼幹活用一個釘錘》學唱中,我沒有一開始就教幼兒學唱歌曲,先讓他們聽音樂自由的表演,在第一段喬尼用一個釘錘幹活時,幼兒有的用點頭、有的用跺腳、有的用拍手來表示,在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時,幼兒是手腳並用表示喬尼幹活,可在第五段喬尼幹活用五個釘錘時,部分幼兒想不到用什麼動作表示五個釘錘,我沒有停下來教他們,只是在做我自己想的動作,我發現,他們其中有幾個跟我做了起來,頭、雙手、雙腳一起合作表演喬尼幹活用五個釘錘,還有2個幼兒拉起手來表演。 通過這種方法的教學,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有表現的自由,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大膽地表達,盡情地抒發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滿足幼兒自我表達的需要。《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活動中更多注重於自我創造,自我賞識和自我滿足。 這樣既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又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4、探索創造法 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為歌曲創編動作、創編歌詞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歌曲《秋葉》學唱中,在最後環節,我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知識大膽進行創編動作。幼兒可根據歌詞內容或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為歌曲加上優美的動作。如秋葉秋葉跟著秋風,有的幼兒把兩只小手放在身體的前後並不停的搖動來表示、還有兩個小朋友合作來表現等等。幼兒想出了各式各樣的動作,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很好的調動起來。 在音樂教學活動《秋天來了》中,原歌詞是這樣的: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小樹葉漸漸發黃了,隨風飄在草地上,草地上。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改變成: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小燕子漸漸飛走了,隨風飄到南方了,南方了。請幼兒表演,大聲地唱出自己的創編作品,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慾望,又提高了幼兒創作的積極性。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運有已有知識,創編簡單歌詞,能給幼兒更多的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和勇於創造的機會,這無疑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大有好處。使幼兒都動起來,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要求和創造的樂趣上。幼兒在這種活動中,可感受到自我表達的樂趣,認識和掌握特定曲調的樂法和節奏特徵。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也從中獲得了有益的發展。 5、其他輔助方法 。 用打擊樂器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音樂欣賞課中,幼兒只是靜靜地聽音樂,感知音樂的特點和聽音樂的心情,幼兒堅持的時間很短,根本不能真正理解音樂。在欣賞《雪絨花》時,依據我班幼兒已掌握3/4拍音樂的節奏特點,我想到了讓幼兒用打擊樂器來表現這首曲子。這種訓練能使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從運動神經方面去感知節奏。當幼兒合奏時,既要准確地奏出自己的節奏,同時又善於傾聽別人的節奏而不受干擾,還要學會傾聽完整的節奏音樂,這種方法培養了幼兒注意分配能力、增強節奏感,幼兒也能充分的投入到音樂氛圍中來。 在運用好以上幾種教法的同時,音樂教育要有一個好的音 樂 老師。教師能夠做出好的教學示範。教師的專業技能也許並不高深,但能夠以准確的節奏、音調,有感情的、用美妙舒適的聲音歌唱兒童歌曲;能夠准確的根據音樂的結構編排、示範律動或引領兒童欣賞音樂;能夠通過自己的示範激發幼兒玩音樂游戲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藝術,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使孩子的發展。良好的音樂環境,能使孩子在濃厚的歌表演興趣中學習、表演、創造。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保證每一個幼兒能不斷地從活動中獲得成功,堅持鼓勵欣賞,讓幼兒獲得積極的體驗。在幼兒園唱歌教學中,始終從調動幼兒興趣入手,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的節奏、力度和音色,

幼兒園教學方案怎樣寫

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實施方案 為了更好地促使我縣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按國家幼兒教育法規,結合我縣幼兒園目前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發揮幼兒園領導班子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1、.幼兒園領導要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學習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明確辦園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能力。 3、幼兒園領導要創造條件,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骨幹教師、培養教學帶頭人,積極組織和選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進修及專業培訓。 4、幼兒園領導要擔任一定的教學任務,同時,要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有效地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正園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是15節,業務副園長或教導主任聽課不少於20節,教研組成員不少於己於人12節,要有原始記錄材料以備檢查。 5、幼兒園領導應走在教改工作的前沿,深入課堂第一線擔任教學任務,有計劃地開展為教師做教學理論、教學改革講座或帶頭做示範課,.領導班子活動總量每學期不少於兩次,要有原始記錄。 6、每學期幼兒園領導至少要主持召開一至兩次有關園務會議、整合研究,決策幼兒園的教學及管理工作。 二、制定嚴謹、合理的教學計劃,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反思。 1、幼兒園要制定學年和學期教學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並做好學期期、學年工作總結。 2、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計劃,要寓教於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學。要克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散漫自由、隨意泛濫等現象,要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每天至少兩小時以上。 3、幼兒園每學期要對教師教案進行最少兩次以上的大檢查,教師的教學計劃可隨教學需要做適當的變更。但是教案設計不能偏離課堂教學,更不能出現教案教學兩無關的鬧劇。大力提倡多寫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及時進行教學小結。 4、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征訂、購買有關書刊資料供教師學習,了解新的教學,掌握新的教學動態,豐富教師的業務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 5、為了便於統一管理和核實是否統一使用海南教材,教育局經研究決定,各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要到教育局教研室統一登記訂購海南省編寫的幼兒教育教材(包括教師用書、幼兒用書、錄音磁帶、.圖片等),征訂工作於期末一個月內進行。 三、幼兒園教師要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頒布的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同時要根據本地實際開發園本課程。 2、幼兒園要積極完成省級或縣級教育、教學研究任務。認真組織教師參加教學改革工作,參加評優課、觀摩課等各學科領域的知識競賽等活動。 3、幼兒園每月至少召開一至兩次有關教學工作的會議。研究了解教學工作的實際問題(可以年級組的形式進行)。 4、幼兒園應適當組織教師集體備課、說課、聽課和評課等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於8節。每學年園里最少組織兩次以上的公開課或研究課活動。教師每學期撰寫一至二篇較高質量的教學論文或教學反思,並踴躍報名參加論文評比。 5、幼兒園要著眼於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開展教學研究,建立以園為本的教研製度,要有計劃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行之有效的園本培訓,並做好書面總結。 6、幼兒園領導要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幼兒教育中的疑難問題並根據本園的實際進行整合,確定一至兩項作為重點專題,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驗。 7、各幼兒園應成立教研室或教研組,確立教研組長作為科研帶頭人,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及時解決教育教學疑難問題,並循序漸進的地開展園本教研工作。 8確保教研經費到位。每所幼兒園要在經費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教研活動,保證教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打開對外交流的窗口,在交流和競爭中求發展 1、白沙縣幼兒園作為縣的示範園,一定要起帶頭作用,積極幫助、支持、帶動私立園的發展。為我縣幼兒教育的迅速發展而努力。無論是公立園還是私立園我們的辦園都有一個共同的宗旨:「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如果只有單純的贏利觀念,那麼是嚴重違背辦園宗旨的,最終將被取締。 2、各幼兒園要應該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不應該相互排棄、相互貶低對方,要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共識。 3,白沙縣幼兒園屬海南省機關幼兒園的對口幫扶對象,可以直接與機關園聯系,尋求幫助。通過多渠道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等諸方面的交流。 4。各幼兒園應設法讓教師到辦園成績較突出的幼兒園學習、取經,交流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 五、全面細致地做好幼兒的安全保健工作 1、幼兒園要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謹記「沒有安全就沒有教育」警示。 2、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帶班教師和保育員牢牢綳緊「安全弦」不擅離工作崗位,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建立良好的班風班貌。 3向家長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增強家長安傳意識。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對幼兒園進行安傳教育。 4認真做好晨檢工作,嚴格執行個項衛生消毒制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兒園用電、用水、飲食等安全。 5、把安全教育內容滲入到個顆教學與游戲活動中,教會幼兒園識別各種危險、躲避各種危險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的檔案管理。 1、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要建立教師業務檔案、幼兒成長記錄袋,還有各類園務記錄,各類檔案應按照要求及時做好存檔工作,,材料必須齊全。 2、每個幼兒園應建立健全有利於教師、教學發展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含獎罰制度)。建立合理、公正、科學的具有操作性的考核標准,激勵教師奮發向上。對在教育教學、教改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或集體給予重獎,在職稱評定、評選先進中優先考慮。做到獎優罰劣、賞罰分明,真正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從而激發廣大教師從事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私立園有三個教職工以上的要成立工會組織。上報教育局工會。 六、做好家園聯系工作 1、幼兒園每學期要召開一次教師、家長座談會,重視加強家園聯系,聽取教師、家長、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存在的問題。 2、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展,做到家園教育同步化。 3充分發揮家長的可利用資源,解決教育、教學中需要達成共識的問題。 七、明確辦園方針、提高辦園條件、合法辦園。 1、各幼兒園應積極做好園容園貌工作,要經常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潛在的危險和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2、各幼兒園的玩具設備要經常檢修,該修補的要修補,該淘汰的要淘汰。一定要保證幼兒的安全。只有安全才能安心,只有安全方能萬全。 3、未經審批的個體私立園,一定要嚴格按照海南省教育廳頒發的《幼兒園評估標准》的各項條款對比,看看自己的辦園條件是否符合要求,以便向教育局提交辦園申請報告。未經許可擅自辦園且條件差的,縣教育局將根據海南省教育廳的文件精神對不符合辦園條件的要給予取締,對辦園條件符合要求的教育局批准辦園。 4、教育局決定在這兩年內要扶持幾間私立園作為鄉鎮示範園,各私立園應把握有利時機擴建園舍、加大力度改進教育、教學設備,提高教育管理機制,爭取被評為示範園。 5、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個人到沒有幼兒園的鄉鎮、村莊辦園。由於我縣鄉鎮人口稀少,原則上每個鎮有一所(大的鎮可以有兩所,不超過三所)就可以了;鄉和村能各有一所最好。 八、積極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學前、期末各項檢查工作。

④ 學前兒童是怎麼學習科學的

一、復習基礎課程,前後銜接。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以學生的基礎核心課程《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為基礎,並與後續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等課程銜接得當。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之前,要對以往學習的學前教育的相關基礎課程進行復習,系統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
二、扎實教學內容,循序漸進。
遵循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的基礎上,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深入研究一些國內外典型的幼兒園教學案例和先進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的學習上升到一定的理論深度,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
學好本門課程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實用技能的培養。學習過程中加大實踐活動比例,將討論、活動設計、試教和幼兒園見習、實習、說課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落實到實處,多參觀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角,參與區角科學區的創設活動,觀摩學習幼兒教師如何設計和組織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學習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最新的教學模式,將理論運用於實際,提高了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走進實際教學環境,現場教學。
在去幼兒園進行見習和觀摩幼兒園科學教育優秀課程的錄像、幼兒科學教育的系列短片的基礎上,可以到幼兒園進行現場教學,走進實際教學環境驗證自己,之後與到幼兒園師生共同進行教學評價,也可以與幼兒園共同研發項目,切實提高了自身的崗位適應能力。

⑤ 幼兒園戶外活動循序漸進教研

1、 培養與激發幼兒運動興趣,讓幼兒在濃郁的健身氛圍中自覺地參加體育活動

2、 使幼兒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和方法,促進體、智、得、美等全面發展。

3、 培養幼兒精神飽滿富有朝氣團結協作的精神。

活動准備:

1、 活動器械(廢舊報紙製作的旋轉魔棒)每人一件。

2、 音樂:行走—節奏樂「打獵」;隊形變化—墨西哥圓舞曲「草帽舞」;器械操—加伏特舞曲「地毯上的游戲;互動游戲—幼兒整合課程「火車過山洞;放鬆運動—歌曲「親親美人魚」;活動結束—快樂拍拍手「拉特斯基進行曲」

活動過程:

一、 練習行走,變換隊形。

1、 幼兒站成四路縱隊隨音樂「打獵」進行隊列練習,由四路縱隊接龍變成正方形進行行走練習。

2、 音樂「草帽舞」變換十字路隊形,隨音樂節奏的快慢變換四個圓圈。

二、 器械操:旋轉魔棒

1、 幼兒隨音樂「打獵」還原成四路縱隊,接龍去拿活動器械。

2、 幼兒隨音樂「地毯上的游戲」做旋轉魔棒操。

三、 互動游戲:

1、 幼兒隨音樂「火車過山洞」用旋轉魔棒兩組合作搭山洞,另兩組幼兒玩「鑽山洞」游戲。

2、 游戲進行兩遍,幼兒互換角色。

3、 幼兒成四路縱隊將旋轉魔棒放在地上,玩「跳格子」游戲。

4、 幼兒隨音樂「打獵」還原四路縱隊,按接龍游戲將魔棒整齊擺放,變成大圓圈進行「我拍拍,你追追」游戲。

四、幼兒隨音樂「親親美人魚」做形體放鬆舞蹈。

五、集體互動:拉特斯基進行曲。

1、幼兒兩人為一組隨音樂做柏手律動

2、幼兒互動變換位子。

3、幼兒隨音樂的強弱,進行動作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隨音樂「打獵」進行接龍行走退場。

活動反思:

此項活動全過程22分鍾,孩子們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投身到整個活動中去,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我班幼兒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的能力,整個活動流程和諧、有序、愉悅,孩子們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互動游戲,交流感情。此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游戲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使幼兒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起來,孩子們快樂安全地度過了22分鍾的戶外課間活動。活動的成功是喜悅的,但也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如:活動器械—旋轉魔棒使用率不高,應在游戲中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發現它的多樣性玩法。幼兒互動游戲—應讓幼兒充分自由地選擇其它器械進行游戲。放鬆的調整—應將「親親美人魚」活動環節調整到活動最後,讓幼兒隨著優美、舒緩的音樂做放鬆運動,最後活動自然結束。

⑥ 對幼兒要循序漸進什麼,不要超之過急什麼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從而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那樣,只會適得其反,拔苗助長的故事也就會重演。
家長觀點
起跑線「搶跑」PK靜心等花開
為什麼會存在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在記者調查的近20名家長中,不少人認為,壓力都是一級一級傳導的,由社會傳給父母,父母傳給孩子,中學生傳給小學生,小學生傳給幼兒園孩子。尤其是高考 「指揮棒」的存在,讓許多家長不敢有絲毫鬆懈,如果讓孩子輸在幼兒園這條起跑線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輸。
家住鄭州的閆先生,女兒今年4歲,當別人問起女兒在哪所幼兒園時,他總是很驕傲地回答:在一家雙語教學的幼兒園,而且幼兒園還舉辦了很多興趣班,比如奧數、英語等。就在今年上半年,閆先生還給女兒報了英語興趣班。
那麼,對有關部門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閆先生
表示,「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兒園應該以玩為主,但是提前讓孩子學點英語,培養她對英語的興趣,到上小學時容易跟上課程。」說到此,閆先生還列舉了哥哥的例子。哥哥是一名教師,對兒子打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寬松型」的,從來沒報過興趣班,但現在孩子上初中了,學習成績跟不上去。這件事對閆先生觸動很大,他更不敢放鬆對女兒的「教育」了。
對此,王先生持反對意見,表示不贊同幼兒園「小學化」。王先生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在她5歲多時,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有些就被家長轉到學前班去了,這些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學,在幼兒園里也「學不到什麼了」,所以要讓孩子提前進入學前班,進行正規小學生活的預演。
而王先生卻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靜心等花開的過程,需要給他們無限的耐心和成長空間。孩子在四五歲到七八歲這個年齡段,身體和心智發育都非常迅速。五歲多,讓孩子數數或背乘法口訣,孩子會感覺很難,但當孩子到六七歲時,就能很容易理解並背誦、使用了。而學前班就是「小學化」的延伸,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才不至於事倍功半。
在王先生的堅持下,孩子沒有上學前班,又在幼兒園度過了快樂的一年。王先生說,現在孩子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絲毫看不出比那些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差。
科學實驗
尊重成長規律 孩子飛得更高
幼兒園到底有沒有必要 「小學化」?「小學化」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危害?開封市基礎教育教研室幼兒教育教研員劉振民給記者講了一個著名的「雙胞胎」實驗。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讓一對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後的第46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鍾。另外一個實驗對(代號為C),在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他們滿54周的時候,T練了9周,C只練了2周。
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應該是練了9周的T比只練了2周的C好。但是,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周的C爬樓梯的水平比練了9周的T好:C在10秒鍾內爬上那特製的五級樓梯的最高層,T則需要20秒鍾才能完成。
格塞爾分析說,其實46周就開始練習爬樓梯,為時尚早,孩子沒有做好成熟的准備,所以訓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開始爬樓梯,這個時間就非常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備,所以訓練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劉振民說,這個著名的實驗,已經能很好地證明問題了,幼兒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是適應環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兒階段的主要學習方式應是在游戲中學習、體驗中學習、操作中學習,而不是端坐靜聽式的學習。而「小學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犧牲孩子的快樂發展,造成厭學、挫敗感。
其實,早在本世紀80年代,就有教育學專家做過類似的調查。為了弄清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對小學教育的影響,專家們調查了兩所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的發展情況。其中有一項調查的內容是:按學生的不同來源分類統計他們的成績,作出比較。統計結果顯示,這三個年級各類學生的發展變化是極相似的。以三年級學生為例:來自一般幼兒園的學生,各學期上、中、下三等學生的比率變化不是太大,情況比較正常。未進過幼兒園的小學生,前兩年屬下等成績者比率逐漸減少,屬上等成績者比率逐漸增加,進入第三學年後,趨於穩定,這也是正常的。只有來自「小學化」嚴重的幼兒園的學生,情況特異:屬下等成績者,其比率竟持續增加;屬上等成績者,其比率竟持續減少。
教師們反映,在幼兒園粗學過小學教材的學生,上小學時對重復學習感到厭煩,還有的學生一知半解卻自以為「聰明」,因而上課時注意力不易集中,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慢慢地學習也就出現了滑坡。
記者調查
好雨應順應時節 教育要循序漸進
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第二小學教師劉文秀,曾是鄭州市首屆名師,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劉文秀說,杜甫寫過這樣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我們教育孩子,也應猶如知時節的好雨,針對孩子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幼兒園的孩子生理處在繼續生長發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彈性大,可塑性強。讓幼兒園的孩子像小學生一樣,長時間坐在那裡學習、寫字,很容易疲勞,造成讀書、寫字姿勢不正確,長期姿勢不正確容易引起骨骼變形。而且幼兒園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勞和損傷,肌肉群的發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發育,小肌肉群還未發育完善,表現為手腳動作比較笨拙,特別是手,還難以完成精細的動作,如果讓他們像小學生一樣書寫,損害身體健康是一方面,還有可能導致字形不正確,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後很難再去糾正。因此,家長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把童年還給孩子,讓幼兒在自主的空間里健康、快樂地發展。
「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廣大幼兒家長和各個不同層級的幼教工作者只關注近期的可視結果,而忽視了對幼兒可能帶來的長期的、潛在的危害。」對於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岳亞平分析,幼兒園「小學化」是目前幼兒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除了劉文秀老師所述能帶來的危害,短視的「小學化」行為還會帶來以下的弊端:摧毀了教育的系統性和循序漸進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記硬背而未能養成勤動腦、愛思考的學習品質;淺顯的多領域知識和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被繁雜的學習內容和枯燥的學習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出現煩躁、厭學、逃避等不良情緒。
當然,也不是說一定不可以教和學一些「知識」,但方式方法一定要正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對幼兒進行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的啟蒙性教育。因此,幼兒園階段應通過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基礎性、綜合性、非重復性的適宜教育。只要符合這些原則和要求,對幼兒開展多方面的學習活動都是可以的。但關鍵的問題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擁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並保持自己的專業堅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種需求而改變教育教學的最初目標。
專家建議
著眼長遠發展 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博士、國際學前教育學會委員徐玲說,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但是現在在許多幼兒園教育內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小學教育內容。更為嚴重的是教學形式「小學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幼兒的整體發展,更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這個階段,是幼兒園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形成關鍵期,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讓他們在「玩耍」這種隱形教育方式中認識世界,保持著良好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不斷發展自己的運動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意志力、創造力和想像力。「小學化」認知的發展,可能是犧牲其他多方面能力發展為代價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養出來的。
徐玲說,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領導下的國際教育局局長皮亞傑先生把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幾個階段:兒童從出生到兩歲左右處於感知運動階段,處於這一時期的兒童主要是靠感覺和動作來認識周圍世界的。
兒童從2~7歲,處於前運演階段。皮亞傑認為,兒童在兩歲時,發生了一次革命,他們的活動不再以身體為中心了。在這個階段,兒童還不能形成正確的概念,他們的判斷受直覺思維支配,所以他們需要用游戲的方式來學習,需要更多的動手操作和體驗。
「小學化」的教學方式,很明顯是違背這種認知發展規律的。必然影響孩子將來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養的發展。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歡做的、有益於長遠發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⑦ 如何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您好
您問的問題涉及面很寬泛,是需要很多人乃至教育界思考的一個問題專,簡單的談一下我的想法吧:屬
第一,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通往習慣最近的路,只有讓孩子們喜歡上,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進而才有培養的可能性。否則,你都都抓不住,何談培養之有?
第二,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都說距離產生美,但是在培養孩子方面,這不是一句正能量,或許親密的交流和溫暖的呢喃語言更能讓孩子相信你,進而打開自己小小的心靈窗戶,讓小小的心靈願意跟隨你。
第三,營造親切的氣氛。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人或場景都會有一種怯意。但是怯意並不代表孩子們不會去嘗試,而是內心有一種好奇在等你去發掘,孩子對新的場景有一種好奇感,這正是需要我們發掘並利用的一個點。
第四,利用好裙帶反映。先讓部分孩子喜歡上,進而帶動所有的孩子。這是一種方法,但不是最好的辦法。

我的理解就這么多,不知道是否能幫助您。

您是一個負責人並樂於思考的人,祝您事業有成 生活幸福。

⑧ 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幼小銜接要教小朋友什麼課程有教育達人指點一下嗎

你好!1.加強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聯系。 幼兒園教師要了解小學教育的教育內容及階段劃分,不要過多過快地進行教育,宜遵循小學教學的階段性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小學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園教師要經常深入小學低年級聽課,了解小學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方法。 2.加強幼兒園的教材和小學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宜過深,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內容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只顧教學內容的延伸而忽略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知指導以及算理的講解。 3.加強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課堂教法的過渡和銜接。 對於從幼兒園剛剛跨入小學大門的兒童來說,面臨著許多的變化: 1、環境變化。學習生活環境由以家庭、幼兒園為主轉變為以小學校園、班級為主。 2、活動變化。幼兒園活動是以游戲為主;進入小學後,兒童的活動轉為以學習為主。 3、主要指導者的變化。學前時期幼兒的主要指導者是家長和幼兒園阿姨,進入小學後,主要指導者轉為小學教師。幼兒園的教育通常是寓教於樂,以游戲為主,進入小學以後,課堂教學時間由三十分鍾延長到了四十分鍾,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求小學低年級教師應採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充分准備各種教具,調動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感知和注意,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中可以進行中途休息,進行相關的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為下半節課的學習打下精力基礎。 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贊揚對孩子的激勵、教育作用非常明顯,在學前教育階段,應多用摟抱、親吻、撫慰等動作,講故事,做游戲等簡單活動,漂亮玩具、好吃的東西等物質獎勵,豎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恰當的贊揚、和幼兒交流,克服幼兒對學習的恐懼心理。在進入小學以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採用鼓勵、微笑、平易近人的態度、撫摸孩子的頭、對孩子的優點加以肯定,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等促進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消除孩子心中學習辛苦的印象。 總之,不管是小學教師,還是幼兒園教師,都應該多閱讀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書籍,了解小學生在入學以前的課堂教學經歷,並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

⑨ 幼兒園教學由"上課"改為"活動",新名稱蘊含怎樣的教育概念

「教育活動」(簡稱「活動」)是我國學前教育界專用的一個術語,這個詞彙是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演變而來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各個幼兒園在教學中就逐漸地取消了語言課、健康課、科學課的說法,而代之以語言活動、健康活動、科學活動的稱謂。那麼,「教育活動」這一概念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與舊的稱謂相比,它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教育活動」概念的出現 1951年,教育部在吸取老解放區學前教育經驗和借鑒前蘇聯學前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制定了《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將「作業」規定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作業」分為「必修作業」和「選修作業」,其中「必修作業」是最為重要的教育形式。「必修作業是幼兒在教師領導之下的集體學習,有明確的、同一的目標,即全班幼兒在一定時間內,作同樣的活動。內容一定是豐富、生動、可以吸引幼兒的,並且是系統的、積極的。」「作業」概念源自前蘇聯的學前教育概念系統。前蘇聯學前教育專家烏索娃提出了學前兒童應該掌握兩類知識的重要原則。第一類是比較簡單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它們無須專門的教學,兒童在與成人的日常交往中,在生活、遊玩、參觀、勞動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獲得。第二類是比較復雜的知識和技能,只有經過專門組織的教學才可以掌握。這種專門組織的集體教學形式就是「作業」。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被抹殺,幼兒園的教育單位與中小學逐漸趨同,均被冠以「上課」。「上課」是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方式,緣起於17世紀的一些烏克蘭教會學校。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從理論上論證了按班組形式「上課」的適宜性和必要性。他認為這種班組形式應符合一定的特徵:一個教師同時教許多孩子;用同樣的書教一切學生;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同樣的事情;用同一種方法去教授一切;許多的事情用少數的話說清楚;學科教學要循序漸進地劃分階段,等等。「作業」和「上課」在教育觀念和組織方式上非常近似,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作業」教學的任務重在利用兒童的自發經驗(即第一類知識)引進中心概念(表象形式的初級概念),以幫助兒童了解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那些現象之間的簡單規律和依從關系,而「上課」則沒有這個方面的要求。 1979年,「十年動亂」結束,幼兒園工作逐漸得以恢復。1981年教育部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中把幼兒園設置的體育、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六科明確規定為「上課」部分,客觀上突出了「上課」的作用,這就使得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教師們將「上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拉開了帷幕。以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活動教育課程、農村學前一年課程改革、游戲課程、幼兒園整體課程、幼兒能力課程等幼兒園課程為核心的教育改革風起雲涌。在此起彼伏的幼兒園教育改革浪潮中,1981年的《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已不再符合當時幼兒園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在1989年,國家教委頒發了《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以下簡稱《規程》)。在《規程》中,無論是「作業」還是「上課」都沒有再出現,代替這兩個用語的是一個新詞彙——「教育活動」。至此,「教育活動」一詞正式登上幼兒教育的大舞台,逐步地取代了「作業」和「上課」的地位,成為學前教育界對幼兒園教學工作的一個專用稱謂。 二、「教育活動」概念出現的背景 (一)20世紀80年代的幼兒園課程改革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洪流逐步深化。幼兒園綜合教育研究開創了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先河。除了中央教科所鄭慧英指導下的以自然常識為中心的綜合教育實驗外,南京師范大學趙寄石領導下的綜合教育研究在我國幼兒園教育發展歷史上影響深遠。為什麼要進行綜合教育研究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1)由於在十年動亂中把『作業』改為『上課』,而當時對幼兒園『上課』的含義並不明確,人們(尤其是未經專業訓練的幼兒教師)往往用小學『上課』的概念去對待幼兒園『上課』,造成了重上課輕游戲的普遍傾向,上課時老師講、孩子聽的現象也相當嚴重。 (2)由於重上課,重各科本身的系統教學,分科教學從一位教師教各門科目發展到兩位或更多的教師分別教同一班級的幾門課,各科之間越來越割裂。 (3)由於缺乏對各科之間相互關系的專題研究,而各科的研究卻日益深入,各自的系統性加強,要求提高,份量加重,幼兒園老師提出,如果把各科的研究成果集中貫徹到同一個班級的幼兒身上,則教師難以勝任,孩子難以接受。」針對這種情況,從1983年至1986年趙寄石等人與南京實驗幼兒園協作開展了題為「幼兒園綜合教育結構的探討」的研究課題。該研究強調幼兒園教育的整體性,探討整體教育的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出了「綜合教育結構」的思想,並且對教育內容的綜合、教育手段的綜合、教育過程的綜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從分科到綜合,不只是一個形式的問題,而是一個師生關系的問題,涉及到孩子的『三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新的課程形式和課程觀念用原先我們習以為常的「上課」就很難命名了。 另一項影響比較大的幼兒園課程研究是郝和平等人與南京鼓樓幼兒園合作開展的「活動教育」研究。該研究以皮亞傑理論為指導,借鑒High/Scope課程模式,建立了活動教育課程結構。所謂活動教育即是以活動區教育為主,並以小組活動、集體活動為輔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取消了傳統的分科教學、上課的形式,讓幼兒通過活動來學習和發展,教師通過設置一定的教育環境,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和環境相互作用,以此促進幼兒發展,落實大綱要求。活動區於上世紀90年代迅速在幼兒園普及。在這種課程中,兒童的「三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可以得到極為充分的展現。顯然,活動區教育與「上課」無論在組織形式還是內在觀念上都相去甚遠。 這樣,隨著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上課」漸漸地與課程改革中所涌現出來的新的課程模式和課程觀念格格不入。因此,客觀上就需要有新的詞彙來表達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 (二)活動理論的傳播 自20世紀80年代起,活動理論在我國學前教育界的影響逐漸擴大。除了前蘇聯歷史文化學派的維果斯基、列昂節夫、魯利亞等的活動理論外,皮亞傑的活動理論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前蘇聯的活動理論認為人的活動是歷史的、社會的產物,是人類反映自然、改造自然的特殊形式;活動是智力行為發生的源泉;對幼兒而言,游戲是他們的主導活動。而在皮亞傑看來,活動是人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兒童發展在於其本身主動的建構;兒童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其智力十分依賴於「某種外在的運動性質的操作。」除了前蘇聯的歷史文化學派和皮亞傑的活動理論之外,我國的學前教育研究者還積極地從盧梭、福祿貝爾、杜威、蒙台梭利以及陳鶴琴、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中吸取有關活動理論的營養。從各種活動理論中可以得出的共同結論是:活動是人與客觀世界建立聯系的必要形式,兒童通過活動才能夠獲得發展,沒有活動就沒有發展。 隨著活動理論的傳播,活動性逐漸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強調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對幼兒來說,只有在活動中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只有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學習,才是理解性的學習。在《現代漢語詞典》上,活動是指「(肢體)動彈;運動」。在學前教育領域,「活動」一詞依然保有其本義,但除了本義之外,由於活動理論的影響,「活動」一詞

閱讀全文

與循序漸進教學上幼兒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