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問題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11 21:37:13

①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科學

幼兒園集抄體教學活動是目襲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類型,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類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
由於集體教學活動特有的計劃性、目標性、系統性、組織性、指導性等特點,需要事先加以規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預演的過程,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證。

②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有哪些問題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集體教學活動是促進幼兒有效發展的策略之一。一個有意義的集體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關注師幼互動的質量,不斷優化教與學的過程。但在具體實踐中,我們經常忽略了幼兒的需要,對集體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處理不得當,直接影響了集體教學活動的意義。
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讓集體教學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呢? 1.注意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善於觀察並滿足幼兒有價值的需要,積極推動幼兒的發展很重要。作為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針對興趣、需要及時調整活動內容,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關注活動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關注細節就是關注幼兒的發展。教師對集體教學活動中一些細節的處理是否得當,往往直接影響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的意義。在小班語言活動「誰松的土」中,為了滿足幼兒的表演願望,教師說「你們選擇好自己喜歡的頭飾後,要先拿在手裡,看一看是什麼,再戴在頭上,這樣你就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麼了,然後別忘了告訴大家你是什麼。」果然,幼兒在選好頭飾後都先仔細看一下再戴在頭上,並興奮地告訴同伴:「我是小桃樹,開滿了桃花,真漂亮。」「我是蜜蜂,嗡嗡嗡。」教師的這一舉動雖然細小,卻讓幼兒明確了自己的角色,為後面的有序表演作好了充分的准備。

③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目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類型,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類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 由於集體教學活動特有的計劃性、目標性、系統性、組織性、指導性等特點,需要事先加以規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預演的過程,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證。

④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利與弊

提高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應關注活動內容的適宜性,創設幼兒發展的鷹架,關注幼兒的主動性與互動性。

首先,關注活動內容的適宜性,符合本班多數幼兒的發展需要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活動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相比較於中小學課程,幼兒園教學內容的隨意性比較大,也會造成內容選擇的隨意性。《指南》就明確指出:集體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本班多數幼兒的原有經驗、學習和發展水平。

大班孩子聽了《騎白馬的蒼耳》的故事後,對種子的傳播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班級里常能聽到孩子們討論的聲音,不管是晨間談話、玩游戲,還是排隊、喝水的空當。自然角一躍成了班上最熱鬧的角落,各種各樣的種子紛紛「登場」。在幼兒園里散步時,孩子們也到處尋找植物的種子,並猜測它的傳播方式。當班級孩子的興趣集中並且強烈得要溢出來時,新的教學活動《種子的傳播》自然就產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吻合班級絕大多數孩子發展意願的活動,有利於幼兒分享經驗、引導探究、解決共性問題的活動就是適宜的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需要捕捉課程時機,才能為課程的進程把脈。

其次,把握臨界點,創設幼兒發展的鷹架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中的臨界點是指教學活動的某個時間段中,幼兒的學習因受當時各種因素的促進或制約而出現停滯之前的瞬間時刻是幼兒的發展獲得質的飛躍的節點,是幼兒發展中遇到的挑戰也是幼兒發展的機遇。幼兒能否突破臨界點獲得新的發展,需要得到教師及時敏感的引導和幫助。

鷹架觀念源自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即幼兒的發展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現有發展水平,另一種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走在幼兒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為其創設最近發展區,幫助其從現有的發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發展水平,鷹架就是建立在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基礎上,為幼兒提供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支撐。

比如,可以通過有效的提問和追問創設鷹架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注意提問類型的多樣化,提問要清晰,句式結構簡單、句子簡短、有針對性;關注提問的序列性,引導幼兒的思考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逐漸實現經驗及其意義的建構。

再其次,關注幼兒的主動參與,引發互動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幼兒參與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是集體教學轉化為幼兒發展的中介,也是評價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參與的指標不僅應關注兒童是否有積極的行動參與,更要關注兒童積極的心理參與,積極的心理參與才能說明教學活動是孩子喜愛的、滿足幼兒發展需求的。

學齡前幼兒是「在行動中學習」的,這里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說明了行動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二是強調行動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這對於集體教學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即讓幼兒在以互動交往為主要方式的集體課堂中學習。

⑤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的有

⑥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什麼見解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

⑦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哪些教學活動細節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是目前我國幼兒園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活動類型,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活動類型。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問題較多,表現在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設計領域更為明顯。
由於集體教學活動特有的計劃性、目標性、系統性、組織性、指導性等特點,需要事先加以規劃,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預演的過程,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集體教學活動成功完成的首要保證。
教學設計專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學設計」這一術語被用於描述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指導實驗和修改以及評定學習的整個過程。國有學者認為:「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對教什麼(課程、內容等)和怎麼教(組織、方法、傳媒的使用等)進行設計。」盡管學界對教學設計概念界定不同,但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使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對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基本過程有一大致把握,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教學設計主要包含四個基本要素:教學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是什麼(教學目標)?為達到預期目標,應該選擇怎樣的知識經驗(教學內容)?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如何獲取必要的反饋信息(教學評價)?這四個基本要素從根本上規定了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無論在何種范圍內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者都應當綜合考慮這四個基本要素,否則,所形成的教學設計方案將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根據教學設計的含義及教學設計的四個要素,分析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我們不難發現,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例1 :大班科學活動——洋芋寶寶。
活動目標:
1.師生共同創設環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與洋芋有關的問題.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洋芋的了情況。
3.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標1和目標3過於籠統,不夠具體,形同虛設,很難通過一次活動完成這樣空泛而缺乏操作性的目標,而這種狀況常常會造成幼兒學習的無目的性、教師指導的盲目性和缺乏針對性。
有些教師還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或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那麼,如何陳述教學目標才是明確的呢?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明確化呢?第一,教學目標要盡量用可觀察的行為來陳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反映兒童行為的變化,陳述兒童的學習結果;第三,教學目標的陳述應有利於考慮如何對教學的結果進行科學的測量與評價。因此,例1的目標可修改為:
1.通過品嘗、製作小動物或各種造型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講話,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說出洋芋的味道、特點等;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家鄉的美好和勞動的快樂,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學設計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什麼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這類問題的考慮,涉及到「工具理性」問題。工具理性指反映在計算、測量、組織、預測等技術行為中的認識能力,其目的在於追求行動的「效率」和功利的最大化。教師應藉助於工具理性對教學中介進行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應體現在:已選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有何關系?如何理解、組織和呈現選定的內容?就某內容而言,何種方法最有效?對幼兒而言,究竟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最有益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在大班科學活動「家鄉的黃河」中,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及發源地,黃河自蘭州穿城而過;通過游覽、了解蘭州四十里黃河風情線,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知道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必須保護它們,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教師將認識長江作為了引入部分的重要內容,所佔活動時間較多,但它與活動目標關系不大,而且內容抽象,幼兒不易理解,因此,可從文中刪去,作為附錄,放在全文結束處,供教師酌情參考使用。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的空間。
在大班科學活動「宇宙英雄奧特曼」中,教師計劃告訴幼兒,「怪獸是一種叫鹼的物質構成的,它是透明的沒有顏色,但是有一種東西就能把它找出來,它的名字叫酚酞試劑,因為鹼遇到酚酞就會變成紅色,所以小朋友就能看到怪獸了。那麼什麼東西能消滅怪獸呢?是一種叫做『酸』的溶液,因為酸能將鹼中和掉。」酸鹼中和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它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物質結構變化與化學反應機制,設計者所表達的內容顯然超出了幼兒的經驗范圍,幼兒既難於理解酸鹼中和這種化學變化的道理,而這一內容也無益於兒童認知的發展。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下面這一活動設計就比較成功地將幼兒生活經驗與教學活動結合在了一起。
例2: 大班科學活動——物體膨脹真奇妙
設計意圖: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物體遇熱、遏冷或遇水發生膨脹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通過實驗初步了解這種現象並簡單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和探究能力,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觀察探究,感知物體膨脹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引導幼兒體會事物的變化與變化的有趣。
活動准備(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和發現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看一看:教師現場炸油條,請幼兒觀察油條的變化,並說說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2.嘗一嘗:現場做爆米花並讓幼兒品嘗,感受其變化的秘密。
3.比一比:玉米和剛吃的爆米花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做一做:教師出示癟的乒乓球,讓幼兒想辦法讓其鼓起來,說說為什麼?
(二)觀察和發現物體遇冷膨脹的現象
1.出示經過冷凍的裂縫的瓶子讓幼兒觀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2.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遇冷會發生這種現象?
(三)觀察和發現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幼兒桌上分別放盛有大小一樣的腐竹、銀耳、餅乾等的盤子,請幼兒分別把其中的一個放在水裡浸泡,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
2.取出水裡浸泡過的大豆和沒有浸泡過的大豆,引導幼兒觀察二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剛浸泡過的腐竹、銀耳、餅干……結合剛才觀察大豆的情況,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解釋。
4.幼兒取一些茶葉,泡一杯茶一邊品茶一邊說說茶葉的變化。
(四)游戲:有趣的蝦片(略)
三、結束部分
說說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
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是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例3 :中班數學活動設計——「有趣的數字」。
1.老師出示數字形象畫冊,請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像,依次認讀數字,加深對0―9數字的認識。
2.根據畫冊,幼兒學習《數字歌》。
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上游,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
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吹一吹,
7像鋤頭除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像水瓢來盛水,0像雞蛋做蛋糕。
3.游戲活動。
游戲一:數字藏在哪裡?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找出0——9數字分別藏在哪些動物身上。
游戲二:「找數字」。
依次出示難易不同的兩張圖畫,找出圖畫中的動物是由哪些數字組合成的。
4.操作活動。
教師:除了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圖片,我還帶來了許多動物圖片,放在桌上的籃子里,請你們取出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
這個活動設計者最初的意圖是「根據中班幼兒思維特點,以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主,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引導幼兒認識數字,記憶數字形象。將單調的數字與生活中的物體,簡筆畫造型巧妙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學得輕松、有趣」。但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缺乏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的了解,忽視了為幼兒創造主動探索與主動學習的環境,過分強調形式的變化,沒有把對數字的認識融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游戲」也僅僅是幼兒在教師控制下的練習活動,教師教的痕跡較重,很難看得出孩子們會學得「輕松、有趣」。相反,在這種充溢著典型的小學化、成人化特點的教學環境中,我們對幼兒能否「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深表懷疑,「幫助每個兒童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經驗、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發展」更只能是空中樓閣。
四、不注重科學活動過程中的提問設計,封閉型提問及無效提問較多
在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提出問題來引導幼兒探索,因此,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提問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能指向幼兒的操作、探索與思考,引發幼兒自由的表達、發現與創造。
例如,中班科學教育活動「驢子過河」的部分提問:驢子第一次馱的是什麼東西過河?驢子不小心掉進河裡,發現身上的鹽袋子怎麼了?驢子第二次馱的是什麼東西過河?當驢子馱著棉花摔在河裡時,發現裝棉花的袋子是不是同樣也輕了呢?設計者採用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逐步地理解了故事內容,發現了驢子心中的疑惑,從而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通過操作活動驗證先前的結論。
雖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之後,我們已確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知識觀,但如何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實施《綱要》的基本思想與基本理念,尚需艱難的過程。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賴於教師的自我反思、專家引領與同伴合作。具體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有條件的地區,可依託與高校教師、幼教專委會的合作,藉助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與力量,組織教師群體進行活動設計的專門培訓,包括明確活動設計的重要作用、了解活動設計的格式、內容的規范撰寫等。
改革考核制度,把教師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專業發展結合起來,注重調動教師關注教學、研究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特別是應將反映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學成果作為考評教師的主要指標,以利於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真正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加強幼兒園園本教研工作。引導教師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尋找、發現、研究幼兒學習的特點與規律,著力探尋為什麼教、教什麼、如何教等問題。園本教研在本質上是幼兒教師為了提升教學品質,立足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在正常的教育教學時間中所進行的行動研究,它是「為教學的研究、對教學的研究、在教學中的研究」,因而不僅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是對教師綜合專業素質的促進。
在職前教育中加強對學生活動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注重幼兒園的見習與實習,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掌握規范的教學設計技能,並能夠熟練地運用。

⑧ 當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哪些問題

集體教學活動最主要就是不太好組織幼兒園的孩子。比如孩子可能不聽老師的話,或者是沒有比較好的合作能力,所以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去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這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才可以更好的去進行教學。

⑨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評價環節非常有價值,它能幫助幼兒對正在進行的主題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當然,這需要教師敏銳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宜的引導,或鼓勵其他幼兒參與討論。分享環節不僅能讓幼兒分享經驗,而且能激勵幼兒進一步探索。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把評價環節看成一個簡單的總結環節。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二十七年了,自己組織了不少活動,也聽,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情形: ①以教師發言為主。教師像是在獨白,並不期望幼兒回應。 ② 交流的內容較膚淺,缺乏意義。教師常說的話是「今天小朋友們玩得高興不高興啊…今天小朋友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都不錯」,等等,缺少深層挖掘和探討。 ③ 師幼之間、幼幼之間缺少互動,大多是教師獨自。或教師只和個別幼兒交流,其他幼兒無所事事,導致評價環節有名無實。 杜威曾批評道,「學校中的大多數活動,時間過於短暫,不容許把活動徹底展開,也不容許把一項活動引導到另一項活動,而這一點如果不改變,良好的反思思維習慣就不能得到發展。」 那麼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何時需要評價如何組織評價呢我們知道評價應基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進程的把握。當多數幼兒的學習進程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停下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當部分幼兒的學習行為具有創新性、示範性,而其他幼兒已經歷充分的自主探究時,教師可以組織集體討論和交流,發揮優秀經驗的教育價值;當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學習過程的自然結果而非教師的灌輸時,教師可以適時幫助幼兒形成初級概念和經驗體系。 我認為組織集體教學活動中為了讓評價環節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傾聽,以便及時發現幼兒有價值的觀點和困惑,啟發、引導幼兒對未完成或較膚淺地完成的活動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發幼兒參與評價的主動性。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思考自己的行為,還便於其他幼兒了解同伴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路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適當的評價,促進幼兒發展。 第三,開展小組互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各個小組活動情況的整體評價,以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第四,評價時機要合適。如果對於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幼兒來說,不適時的評價活動是干擾,而且容易使幼兒養成不善於傾聽的習慣,破壞幼兒繼續探究的慾望。 第五,評價形式要豐富多樣. 評價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兒發展現狀的同時幫助他們整合、提煉相關經驗,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我們可以採用豐富多樣的評價形式,如,以教師為主講評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採取哪種形式,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幼兒現有的興趣、能力水平及活動特點等,盡量引導幼兒圍繞具有共性或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思考、討論。 第六,評價場所要機動。第七.評價要以幼兒發展為切入點,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