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研討會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研討會

發布時間:2021-02-12 01:52:28

⑴ 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指導思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來自教材的、有來自教法的、有來自幼兒的,也有來自傳統觀念的阻礙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困惑如何解決?由誰來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優勢,創立自己的特色。 教師在實施新《綱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根據本園的實,際和幼兒的特點自己解決,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得靠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實踐。而要做到這些目的,必須進行立足於園本的主題教研。 二、園本主題教研製度的涵義及實施理念 以園為本的主題教學研究制度,是以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努力把幼兒園建立成為學習型組織。「一切為了孩子,一切依靠教師」,「幼兒園是教研基地,活動室是教研室,教師是研究員」。 三、園本主題教研製度建立的策略及內容 1.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系列培訓主題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2.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系列科研主題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3.以園為本的系列化主題學習,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 (2)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思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3)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4)建立常規化的制度,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四、園本主題教育的實施過程與方法 1.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 推薦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 看專家講座光碟,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 提供參加各級培訓的機會。 例如學科帶頭人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園本教研培訓; 培訓的內容側重新《綱要》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和普通話、信息技術的培訓; 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 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訂自我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 2.有效地圍繞主題進行教研活動 (1)教學教研常規的落實,特別是備課組活動的落實。每個教師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每周寫一篇有較高質量、能改進自己教學的反思; (2)每個教師每學年至少要上一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30次,做好聽課筆記,並適當進行評論; (3)每學年上交一篇說課稿,一篇公開教學活動設計,一篇公開教學活動案例反思; (4)每次教研活動前開展15分鍾中心發言,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總結:通過對幼兒園園本主題教研活動內容、形式等的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實際問題,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構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理論,在教師的心理、教師的能力、教師的素質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意義的理論觀點,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並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總結、推廣教育教學研究專題的經驗,推進我園幼教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

⑵ 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中小學教育都在討論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小學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的實施已有一學年了。新課程以「幼兒體驗、探究在先,教師推動、提升在後」的實施策略,在幼兒園掀起了新的課程改革熱潮,老師們把這種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活動當中,主題區域性教學手段慢慢被老師們接受與撐握。隨著主題區域活動開展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擺在了我們每位教師的面前,如何實施有效教學,我想是否可以從以下幾個面著手: 一、選擇有效的性內容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並與幼兒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創設有效性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認識月歷」。月歷對幼兒來說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月歷內容本身卻並不感興趣,因為月歷上只有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和簡單的文字,色彩也無鮮艷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歷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月歷寶寶,以擬人化的月歷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月歷寶寶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月歷上面,沉浸於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歷寶寶身上秘密的強烈慾望。 三、提供有效的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主要手段,教學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老師在選用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它所蘊含的、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即能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有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這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其次,學習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 四、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為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並做出預測。如大班美術活動:畫魚。有位小朋友只畫了些很小的小魚,比較均勻的分布著,主題不突出。老師說:「請你再把大魚畫上好嗎?」,然後老師就走開了,這位小朋友看了看畫面,沒有畫大魚的空間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學活動結束還是原來的畫面。假如老師這樣引導:小魚如果看見媽媽來了它們會怎麼樣呢?幼兒可能會說親親媽媽,讓媽媽到身邊來,「那你讓魚媽媽游到身邊來吧」並示意可以在小魚中間疊畫一條大魚,同時,再引導幼兒怎樣把魚媽媽和小魚分區分開(如用粗黑線或顏色來區分),畫面自然就會豐富了。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撐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活動後教師善於反思,給自己提問題、找問題,一課多研,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⑶ 2014幼兒園美術教學研討會會有哪些內容

周欣教授從個案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兒童早期的數學學習困難。周教授近幾年一直在探究為什麼有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上比別的孩子慢,她表示:真正觸及這些答案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數學學習障礙(Mathematics Learning Deficiency)是一種神經性障礙,可以改善但很難完全治癒;數學學習困難(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y)即學業成就低於一般水平,目前大部分心理、教育研究關注的被試均屬於此。對數學學習困難的干預重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二是加強核心數概念的培養;三是幫助孩子發展符號表徵能力以及提高兒童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黃瑾副教授帶來的報告題目為「《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數學教育之思考——PM-PCK視角」,從總結《指南》中幼兒園數學教育領域的核心問題、介紹PM-PCK的內涵及其與促進教師發展的關系、PM-PCK對優化學前數學教育的啟示三個方面展開闡述。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M. Fleer做了題為「學前游戲中的假想情境與科學抽象」的報告,分享了其課題研究的部分內容,從維果茨基社會建構理論的角度研究「如何利用游戲來促進兒童的科學學習」、「兒童如何通過想像來理解科學和抽象的概念」,關注兒童是怎麼在游戲當中學習的,成人怎麼在游戲中幫助他們構建知識體系。

⑷ 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效率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回定的情況下,備課答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教師在備課中應本著遵循教學目的決定性、教材內容的規定性、教材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學方法的適應性以及教學過程的教育性的原則,做到兩個「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准備工作。其次是「吃透」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差異情況等,從而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來備課、上課

⑸ 「幼兒園怎樣有效做好班級工作」研討活動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
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三、互動、參與中,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如在「海底總動員」主題活動中,由剛開始時介紹各自收集有關的書籍、玩具、光碟等到後來製作展示牆和海底動物面具,孩子們對海底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話題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種類、有的涉及它們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繁殖方式、有的關注它們的形態、有的還初涉了海底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製作,面具的背後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笑臉。
四、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家園共育是我們的目標,我園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
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通過家園聯系窗的方式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當你的面對你說:「你們怎麼什麼都要,不會自己准備……」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四公布\":開學初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在家園橋園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和月計劃;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學。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把主題教學的計劃和網路圖醒目地展示在主題牆壁上,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進行關注,並在公布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溫馨提示」等欄目,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
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碟片、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習化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終身學習的希望。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召開本學期家長會時,有家長把進入大班如何達到幼小銜接這一現實問題提了出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家長們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安排時間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培養孩子的樂學。這是我們長期工作總結出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⑹ 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研討活動

一、指導思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來自教材的、有來自教法的、有來自幼兒的,也有來自傳統觀念的阻礙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困惑如何解決?由誰來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優勢,創立自己的特色。
教師在實施新《綱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根據本園的實,際和幼兒的特點自己解決,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得靠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實踐。而要做到這些目的,必須進行立足於園本的主題教研。
二、園本主題教研製度的涵義及實施理念
以園為本的主題教學研究制度,是以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努力把幼兒園建立成為學習型組織。「一切為了孩子,一切依靠教師」,「幼兒園是教研基地,活動室是教研室,教師是研究員」。
三、園本主題教研製度建立的策略及內容
1.以園為本的教師培訓體系——系列培訓主題
(1)重視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立足本園及時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理論修養、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2)重視本園骨幹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3)要有適合本園實際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
(4)發揮骨幹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指導和幫助,
(5)在改革中,尤其要注重採取各種「園本培訓」的方式,對上崗教師進行《綱要》、教材的崗前培訓。
2.以園為本的教育科研體系——系列科研主題
(1)幼兒園要有計劃地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及時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
(3)大力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千方百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4)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教改實施,把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技術同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5)要建立教學成果和教研成果的獎勵機制,激勵教師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和教研業績;
(6)要重視總結、宣傳和推廣本園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研成果,從制度上保障「園本教研」常研常新。
3.以園為本的系列化主題學習,教學研究既要研「教」更要研「學」
(1)要把傳統的學法指導與新時期的「轉變學習方式」密切結合起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現狀;
(2)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和勤於思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
(3)幼兒園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學習指導的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
(4)建立常規化的制度,促使教師人人承擔學習指導的責任。
四、園本主題教育的實施過程與方法
1.加強教師學習和培訓工作
推薦書目,要求老師自學,並寫讀書筆記;
看專家講座光碟,學習課改理論,使教師改變教研觀念;
提供參加各級培訓的機會。
例如學科帶頭人培訓、骨幹教師培訓、園本教研培訓;
培訓的內容側重新《綱要》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提高培訓和普通話、信息技術的培訓;
定期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如專題講座、教學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案例分析等;
引導教師通過對自身現狀的分析,制訂自我發展規劃和學習計劃。
2.有效地圍繞主題進行教研活動
(1)教學教研常規的落實,特別是備課組活動的落實。每個教師都要進行教學反思,每周寫一篇有較高質量、能改進自己教學的反思;
(2)每個教師每學年至少要上一次研討課,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30次,做好聽課筆記,並適當進行評論;
(3)每學年上交一篇說課稿,一篇公開教學活動設計,一篇公開教學活動案例反思;
(4)每次教研活動前開展15分鍾中心發言,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總結:通過對幼兒園園本主題教研活動內容、形式等的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實際問題,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構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理論,在教師的心理、教師的能力、教師的素質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意義的理論觀點,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並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總結、推廣教育教學研究專題的經驗,推進我園幼教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

⑺ 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研總結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為了使自己所組織的活動達到有效或高效,他們會想方設法採用一系列的問題解決方式。1 課前反思,積極備課要做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做好課前反思,即在備課的過程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設計教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幾種狀況?教師怎樣應對學生的表現?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案。2 重視選材,關注興趣一個活動能否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選材。幼兒園教學首先要考慮學生對活動是否感興趣,如果教師選擇的教材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的並且是幼兒感興趣的,那麼幼兒學起來就比較輕松,學的過程中能領悟教師的教學意圖,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接著考慮活動所蘊含的價值,即有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為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另外,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最後活動的開展要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3 關注教學中的提問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積極思考,但作為教師應該思考的是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發了幼兒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所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簡單地認為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啟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就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是仔細地進行琢磨、思考,就會發現有許多所謂的問題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問題,幼兒無須思考就能夠直接回答出來,簡單的集體應答,形成幼兒思維的虛假活動。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內容、備問題,更要備幼兒。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如: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小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則不能提出簡單的問題,要提一些具有一點難度、概括性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則適中即可。當然,在同一年齡段中,不同層次的幼兒也應設計難易不同層次的問題。難度、靈活性較大的,要求幼兒重新組合所獲得信息、所創造答案的問題,要問能力強的幼兒,他們經過思考回答,有助於啟發全體幼兒思維;中等能力的幼兒,可提一些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弱的幼兒,要適當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只要經過認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幫助他們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4 教師要掌握好語言技巧語言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是聯系師生情感的重要紐帶。對於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准確、清晰、規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語言的「兒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兒。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於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具備的便是用甜美的語調給幼兒上課。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即期望得到教師的「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度回應教師,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處理好輕重、停頓、兒化、變調,做到抑揚頓挫,以求達到娓娓動聽的效果;選用擬人、比喻、誇張等手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來刺激幼兒,激發起他們對新事物的再造想像力。

⑻ 幼兒園關於如何讓教師提高教學技能研討會總結

淺析幼兒教師如何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廣州開發區第二幼兒園,宋艷萍,510730) 摘要: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培養幼兒教師的反思能力來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為幼兒園教師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反思氛圍、加強理論學習、自我反思、集體研討、學習觀摩等策略來提升他們的教學反思能力。 關鍵字:幼兒教師 教師反思 自我反思能力 策略 一、問題提出 幼兒園教師從事的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要求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反思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教師對於為什麼要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為了什麼,教學反思的內容是什麼,是否所有的教學反思都是有價值的等問題認識不明確。這種認識上的不足必然導致實踐中幼兒教師反思的盲目性。有的幼兒教師自覺反思的意識不強,反思能力還較低。雖然大部分幼兒教師能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其反思還停留在被動反思階段,大多是為了完成幼兒園制度的要求,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的反思,相當數量的幼兒教師還未達到自覺思考並調控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程度,還有的幼兒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就是對過去教學行為的檢討,總是帶著一種失敗者、檢討者的心情進行教學反思。這對教學反思的種種錯誤認識必然會造成教學中的不良影響。此外,幼兒教師還缺少教學反思的機會。工作在幼教第一線的教師們工作較鎖碎,工作量大,一天忙著應付備課、製作教玩具、環境布臵、各種比賽等等,耗費了教師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外出參觀學習的覆蓋面較小,老師能舒心地坐下來進行教育研討的機會很少,反思實踐的機會自然也很少,造成教學理論和實踐的脫節。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能有什麼改進[1]。 每一個教師的成長與成功,都離不開對自我和他人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反思。教師通過反思,經驗越來越豐富,教學越來越生動活潑,教學質量越來越高,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從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促進自我成長和進步。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教學反思對於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師反思 教師反思是指教師立足於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對自己已有的觀念、已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校能和素質的過程[2]。其主要特徵有三:一是自省性。即自己對自己的覺察、分析和評價,自身既是反思的主體,又是反思的客體,離開了自己,也就無所謂反思;二是反觀性。無論是何種反思,它總是指向過去,是對自己已經做出的決策、行為及其結果進行的反觀和思考;三是研究性。反思是教育研究者對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評價、修正和改進,實現「以研促思」。 那麼,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幼兒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呢? 三、提高幼兒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為幼兒教師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反思氛圍 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離不開適宜的客觀環境。幼兒園作為教師工作和學習的主陣地,對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幼兒園要在教會幼兒教師反思、促進教師見的反思、評價教師反思上搭建平台,形成制度。如:科學合理的分配教學任務,定期組織教研與培訓活動,完善聽課、評課制度等;同事幼兒園為教師教學反思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一種溫馨、團結、向上的「家」的氛圍的幼兒園環境,以及民主、信任、協作的同事、師生關系,這是教師主動發現、勇於承認教學中的問題並虛心向他人學習的重要外在環境保障和支持。只有在這種和諧、民主、寬松的氛圍中才會出現教師人人都反思、人人都交流、人人都改進的新局面。 (二)加強幼兒教師教學反思的理論學習 理論知識不等於教學活動本身,但它卻對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幼 兒教師在長期一貫的實踐中往往難以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表現出困惑的狀態,這反映了幼兒教師理論素養的缺乏或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方面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找出根本的、深層的原因。因此,對理論的學習和思考也有助於幼兒教師將外部理論轉化為現實教學實踐。教學反思對幼兒教師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較高,只有教師自身理論知識的加強和自身知識儲備的豐富,具備豐富的學科內容知識,學科本質知識等,才能更有效的實施教學反思。 (三)加強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自我反思能力 對幼兒教師而言,最主要的是反思教育教學活動,即對活動方案的設計、實施、效果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1.反思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 在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上,主要可以反思四個方面:第 一,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是否以《規程》、《綱要》所提出的各領域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確定;目標是否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等等。第 二,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否與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相適應,同時又促進幼兒發展;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同時又有助於拓展和提升幼兒的經驗;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諸方面的和諧發展,並為幼兒終身發展打基礎;是否為幼兒提供了與活動目標相一致的經驗等等。第 三,教育教學活動的准備是否圍繞活動目標和教育內容來創設相應的學習環境;投放的活動材料是否安全、衛生,便於幼兒操作、觀察、嘗試、探索;是否為幼兒做好與活動內容相關的知識准備等等。第 四,教育教學活動環節的設計是否注意教學過程每一步驟的有效性,每一環節目的是否明確,所起的教育作用是否達到一致等等。 2.反思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實施過程 關於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實施過程,可重點反思四個方面:第 一,教育活動組織形式的選用是否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小組活動、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的形式。第 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是否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是否注意各領域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是否注意寓教育於游戲活動之中等等。

⑼ 幼兒園安全教育研討會怎麼寫

建議分方面來寫:室內安全,戶外活動安全,火電安全,交通安全等等吧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課堂教學的研討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