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教學理念的反思: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要徹底轉變教育理念,不能讓學生只會解答數學題目,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並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在《百分數的應用》的教學中,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新課程標准理念指導下,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在本課的「請你選擇感興趣的百分數嘗試編一個百分數應用題」中,學生卸下了書本應用題、教師思維的束縛,大膽設想、討論。
從實際效果來看,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從實施情況來看,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點「關愛」的指導,大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海浪中自由搏擊,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習的方法,有頭腦、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才能應運而生。
(1)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上冊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2. 求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 每課的教學反思或教學小記
答案:有人頓悟」地心引力」的傳大論調
3.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有多重課後反思
第五冊《有多重》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對實際物體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體質量概念,體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在處理教學環節比較清楚,過度自然。如教學1千克結束之後,這時用1枚1角硬幣放到台秤上稱重,指示針針沒有動,老師問:是不是,它沒有質量了呢?學生馬上說1枚1角硬幣它也有質量,只是很輕。教學自然引導學生學習「克」的概念教學。
了解千克、克這一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教學「1千克」概念時選擇標准材料顯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課前我准備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礦泉水,5隻重1千克的蘋果。我調查市場上的食鹽是每袋350克,沒有多方調查,我就讓學生帶3袋食鹽,可是學生帶的食鹽每袋質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 克。學生通過掂一掂,如再稱重時3袋350克食鹽重台秤上顯示數是1050克,老師也沒有及時調整多餘的50克。學生對1千克概念形不成標准模式。
在教學不足之處如何留下作業時間和空間。練習是應該用什麼方式如何指導學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約有多重?再稱一稱。教學時,教師沒有對學生估計不足。學生有說500克,600克,1千克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礦泉水與一本字典。思考兩個誰輕誰重?然後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約有多重?這樣有的放矢。學生就可以估計出一本字典約300克等數量。
北師大版《有多重》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我體會到計量單位的教學,不能教師的「說」和示範,而是注重以學生的「做」為基礎,讓學生自己活動、體驗、感悟,充分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後通過自己總結提煉作為知識外顯的手段。「體驗」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關鍵。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教學關注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千克,是為了獲得關於「千克重」的觸覺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維的基礎。表象有兩個特點: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對於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樣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讓學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體後說說感覺如何,還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體和比1千克輕的物體讓學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較中鞏固表象。至於概括性,可以讓學生在掂量物體的重量時,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料的物體,使學生排除物體的質料、形狀、大小、顏色等屬性,而把有關重量的感覺概括出來。
《1噸有多重》------噸的實際意義比較抽象,學生較難掌握。因而,我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明白1噸=1000千克。具體例子有1噸是 40個25千克的小朋友的重量。而成人大約是20個就有1噸,所以書上有一幅圖就提到電梯限重1000千克,就要限乘15人。(學生對15人的理解是三個原因:1、電梯本身有重量。2、電梯可能有成人有小孩,還有體重比較重的人。3、出於安全考慮最多隻能乘15人,否則容易造成事故。)你看,學生考慮得多仔細。還有一些例子,這里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學生學得有興趣,教師教得開心。
有多重教學反思
今天,我要講解數學課有多重,讓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4.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周長是多少教學反思
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