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山居秋暝的教學設計

小學山居秋暝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12 20:59:35

⑴ 山居秋暝教案怎麼寫

《山居秋暝》教學設計
一、導入
大詩人蘇軾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摩詰指的是誰呢?是唐代詩人王維。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王維是一個能詩善畫的人,但是我們誰知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究竟是什麼樣的境界呢?好,這一課我們來學習王維的詩《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寫什麼)
1.初讀感知課文(自由、放聲),把握大意(學生體會,老師解題)
A,學生自己理解大意
問題:《山居秋暝》這首詩寫了什麼?
答案:詩歌通過具體景物描寫,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傍晚秋景圖。
B,解題輔助理解
問題:山居秋暝應該如何理解
答案:山居:隱居在山間。秋:季節,指秋天。暝:傍晚。山居秋暝:詩人在山中看到的一幅美麗的傍晚秋景圖。
2.正音、辯形、釋意
暝:ming 傍晚 喧:xuan 浣:huan
三、再讀課文,領悟內涵(怎麼寫)
1.找意象(學生討論歸納)
問題:前面我們已經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傍晚秋景圖,那麼詩人通過哪些景物來描寫這幅美景圖呢?下面大家默讀詩歌,找出文中所描繪的景物。
答案:山,雨,月,松,泉,浣女,漁人
2.品讀詩句,領悟內涵(學生感受品讀相關詩句)
(1)學生談景物給人的感受
問題:詩中作者寫的這么多景物給人的感受是怎麼樣的?哪位同學來談談?
答案:
A 首聯:山,空氣,特點是空曠、清新。(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中雨後山林之感受品味空曠清新的韻味)
板書: 空山——空曠
雨——清新
問題:「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魚舟,詩人怎麼筆下說是「空山」呢?
答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① 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又由於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空山」兩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
② 「空」不僅寫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正是詩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禪心,不是山空,是心空。「空」理是佛教的基本教義,王維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世人稱其為「詩佛」。「空」是世界的真實本相,詩人參透了佛理。四大皆空,寧靜淡泊,超然脫俗。佛理的浸潤,使詩人在表達凡情中,有了深邃的意趣,其詩中的「空」境,以豐富的聲響色相、物態人跡,展示心意的空靈,將虛實相生的意境藝術推向極妙的境界。「空山」在這里明言山空,實則為心空,說明詩人晚年已經參悟世間萬象,看透人事紛爭,心境歸於寧靜。
相關知識補充:
a 關於佛教的知識:認為「四大皆空(空性,空理,空境,空觀),五蘊無我」。空,表示萬法都由因緣和合而生起,沒有固定的實在性,與緣起同義。它的義理否定事物的實在性,否定構成自我與世界的恆存的永久的實體,也否定持有這種見解的看法。「空」的唯識宗主張「境由心造」、「萬法唯識」、「唯識無境」。
b 關於「空山」的相關知識: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B 頷聯:月、松,特點是明凈,清幽。(學生結合《荷塘月色》里對月、樹的描寫感悟月的皎潔,月下松林的斑駁朦朧美,體會松林的清幽。泉水叮叮咚咚響像歌聲。)
板書: 月——明凈
松——清幽
泉水——清澈,歡快
意境:「明月松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林的虯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於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盪,這是多麼幽美的意境。
特色:一靜(月、松)一動(泉水),一色(月色皎潔、青松蒼翠)一聲(泉水)
C 頸聯:浣女:純真,活潑。漁夫:勤勞,朴實。(學生討論品讀)
板書:浣女——純真、活潑
漁夫——勤勞、朴實
理解:上句寫女子,先聲奪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詩人先寫「竹喧」、「蓮動」,是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聽到竹林的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
問題:為什麼山中清幽又要有浣女的喧呢?是不是出錯了?
答案:從全詩看,以「喧」來反襯「靜」。正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寫出事物的動態不是為了破壞這個幽靜的境界,而是為了烘托它。人們從這些喧鬧的景物中,很自然的體會出一種和平恬靜,體會出恬靜中的一片活潑生機,因而它給人的感覺就不是枯寂陰森,荒涼可怕的。人是一切景物中的點綴。人的出現,會使原本美麗的畫面更加增添一種靈動,飛揚的色彩和情調。「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種以動寫靜的寫法,更襯托出山林的「空」和「靜」。
(2)通過感受,糾正讀法
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然後學生范讀,最後不行時老師讀或者放錄音機糾正讀法。
(3)品讀課文,再現意境(學生閉眼想,老師描繪)
秋天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空氣清新,高山空靜,宛若世外桃源。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數的虯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清清的泉水匆匆地流瀉於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盪。竹林里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群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剛洗完衣服,披著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為什麼開心的事兒在竹林里嬉戲追逐,笑鬧聲傳出翠竹林之外。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盪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4)總結這首詩的意境
「空」為全詩之眼,言山空實則為心空,詩人晚年已經參悟世間萬象,看透人事紛爭,心境歸於寧靜。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靜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讀這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雲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四、歸納(為什麼寫)
最後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曾屬「王孫」,來自官場、來自社會,而今別居輞川。從「誤入塵網中」到「復得返自然」,一個「自」字表達出詩人獨特的「山居」領悟,更顯秋韻之圖乃是對羈絆人性的官場社會的強烈反駁。「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正是在這種精神背景下,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詩人眼中就顯得不足為怪了。
詩文通過寫山中的景物寫出山中的自然美、人美,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人熱愛,希望遠離塵俗,繼續歸隱的願望。
補充:王維,字摩詰,父親早逝,母親箸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積。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居終南山,晚年又在陝西藍田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本詩的寫作特色是什麼?(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
五、拓展
你對王維這種既希望歸隱,又想領俸祿的生活態度有什麼看法?
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角度進行拓展。
六、作業
1.背誦《山居秋暝》
2.《江雪》也是一首歸隱詩,請大家比較一下《山居秋暝》與《江雪》的異同。
七、板書
山居秋暝
唐•王維
景 感受 願望

山、雨——空曠、清新
月、松——明凈、清幽
泉 水——清澈、歡快

少女——純真、開朗
漁夫——勤勞、朴實

寫作特色:1.托物言志
2.動靜結合

閱讀全文

與小學山居秋暝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