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教師教學效果怎麼寫
一、工作重點:
1.全面了解幼兒教育新動態,思想緊緊跟上現代教育的步伐。認真鑽研教材,全面細致的了解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3.注重學習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作用。為幼兒創設一間有特色、有意義的教室,是教師、幼兒共同的責任。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動靜活動特徵為幼兒設計各種活動區域,並為孩子們准備了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大膽使用和創作。讓幼兒成為環境主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創意去豐富環境。
5.注重家園聯系。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家長,如實的和他們交流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對家長提出的要求盡量去滿足,對家長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問幫著查資料解答,讓家長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家長的朋友,有困難大家一起解決。當問題出現,第一時間與家長聯絡,讓家長知道老師對問題很重視。
二、常規教育方面
2.課堂活動紀律。(要正確引導幼兒課堂上的坐姿、培養良好的課堂常規;不許隨便下位、回答問題時要舉手、並學會尊重他人,安靜地傾聽他人的發言,養成不隨便打亂別人的講話。)
3.衛生習慣。(知道清潔衛生的重要性,加強幼兒便後洗手的習慣,並能主動的在餐前、餐後洗手,餐後能主動漱口、擦嘴巴,能有條理地收拾餐具、折疊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三、保育方面
2.照顧好幼兒的一點兩餐,對進餐慢的幼兒進行教育,並告訴幼兒不可以挑食,飯粒不可以掉在桌上和地下,要珍惜糧食。
3.讓幼兒養成運動後多喝水的好習慣;懂得躲避危險物,飯後不做劇烈游戲的道理。
『貳』 簡述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特點與徐經
特點:
一、知識的全面性。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和一般教師一樣,是具有雙專業性的職業,既不僅要具備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還要具備傳遞知識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解決「如何教」的問題,與一般教師不同的是,幼兒園教師不是某一學科的教師,而是擔負著幼兒全面教育工作的教師。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內容涉及科學、社會、語言、藝術、健康等各個領域,教師需要有比較廣博的多學科知識和教育藝術,才能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慾,解答他們的提問,啟迪他們的智慧,滿足他們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勝任幼兒園教師
的工作。
二、才藝的綜合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認知具有具體直觀形象性、情感的多變易感性、個性的多樣性等心理特徵,這些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師要採用不同於中小學的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落實教育目標。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其彈、唱、跳、畫、做、說等才藝,把枯燥乏味的知識形象化、游戲化,使活動形式趣味化,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使教育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三.保育與教育的統一性。保教並重的原則強調既要對幼兒實施保育,同時也要對幼兒進行教育,保育和教育是在統一的幼兒教育目標指引下,在統一教育過程中實現的。幼兒的保育是維護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幼兒的教育是指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的活動。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保育和教育相結合上,二者是相互融合、同步進行的,它們相互滲透,構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正是我們常說的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教中有保,意味著教育中滲透著保育的內容。幼兒教育常常是從保育開始的,因為幼兒年齡小,許多生活習慣尚未養成,教師總是先教幼兒最基本的生活常識,如怎麼吃飯、怎麼穿衣、怎麼大小便,這既是保育,也是教育。保中有教,意味著保育中含有教育的因素。從保育的目標看,保育不僅為了保護幼兒不受傷害,健康發展,同時還要培養幼兒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要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向他們介紹健康知識促進幼兒全
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叄』 幼兒園老師教育思想是什麼
一.確立德育為首的觀念,形成全員德育的良好局面
二.以隊伍建設為本,促內進師資隊伍專容業化發展
三.以安全教育、服務師生工作為重點,加強後勤工作管理,創建 「 平安幼 兒園 」
四.以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園幼兒教育和諧持續發展
實施和和幼兒園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廣大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發生了深刻變化,幼兒教育越來越朝著促進幼兒自主、和諧、全面發展的方向開展。
幼兒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均異彩紛呈,出現了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然而我們作深層次的、冷靜的思考,就會發現:但在多年的幼教改革浪潮中,仍存在著局限幼兒和幼教工作者發展的教育觀念。
這些教育觀念的誤區長此發展下去,不僅會制約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而且會使幼兒園教育工作趨於閉塞、保守,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途徑,需要廣大幼教工作者進一步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樹立大幼兒教育觀,以創新的意識、精神、目標、方法、途徑和相關的體制保證去探求新世紀幼兒教育的新起點,從而推進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
『肆』 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1.生活化 2.游戲化 3。活動性和直接性經驗 4.潛在性
『伍』 幼兒園教育教學主要方法是什麼
觀察法
『陸』 幼兒園教育特色表現在哪些方面
作為復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首制先教師要走近幼兒、走進幼兒、了解幼兒,了解他們的內在需要、情感特徵、個性表現,把幼兒看成是一個大寫的「人」,時時關心他,處處愛護他,和他建立一種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理解幼兒,理解他們的童趣、童真,關注他們的關注、驚奇他們的驚奇、感受他們的感受,真正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感到接納、關懷、支持的良好環境,以促進幼兒自信、自尊的成長。再次,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的契機,既要捕捉幼兒發展的「尋常時刻」,又要把握幼兒發展的「機會之窗」,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柒』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徵
一、廣泛性
不同於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涉及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常規性活動。因此,從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範圍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整合性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容看,它涉及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發展。因此,為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整合性,以綜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整合,也稱綜合,是指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幼兒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是綜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的方式多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某一「主題」為核心,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聯系有機滲透,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另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夠完善,認知發展水平低。因此,學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啟蒙性。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所傳授給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淺顯的,難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內容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啟蒙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需要追求幼兒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稱,而只要知道幾個主要的民族,了解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風俗和典型特點即可。再如「了解中國地圖」、「去祖國各地旅行」的內容與要求,並不要求幼兒掌握全國各省市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國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數概念的認識」要將數字和形象(如:實物、數字卡片等)相結合,而不是單獨認識抽象的數字。
四、趣味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既有幼兒自主、自發、自由開展的游戲活動,又有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的生活、運動、教學等活動。
自主游戲活動自身的愉悅性特點,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中游戲成分的插人和滲透,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從而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收起答案
其他回答
一、廣泛性
不同於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涉及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常規性活動。因此,從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範圍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整合性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容看,它涉及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發展。因此,為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整合性,以綜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整合,也稱綜合,是指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幼兒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是綜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的方式多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某一「主題」為核心,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聯系有機滲透,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另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夠完善,認知發展水平低。因此,學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啟蒙性。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所傳授給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淺顯的,難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內容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啟蒙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需要追求幼兒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稱,而只要知道幾個主要的民族,了解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風俗和典型特點即可。再如「了解中國地圖」、「去祖國各地旅行」的內容與要求,並不要求幼兒掌握全國各省市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國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數概念的認識」要將數字和形象(如:實物、數字卡片等)相結合,而不是單獨認識抽象的數字。
四、趣味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既有幼兒自主、自發、自由開展的游戲活動,又有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的生活、運動、教學等活動。
自主游戲活動自身的愉悅性特點,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中游戲成分的插人和滲透,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從而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捌』 1、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都有什麼
有效的教研組織形式,說容易,是因為大多數方法都是我們知道的;說難,是因為靈活、有效的用好這些方法很難。在教研中「研什麼?」很重要,管理者要清楚「為什麼研?」「研什麼?」,再考慮「怎麼研?」。形式為內容所服務。
一.教研組織形式:
余文森將教研分為三類:教學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學習型教研
(一)教學型教研:教學型教研一般以「課例」為載體,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過程滲透或融入到教學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
教學型教研的實踐模式:
1.一人同課多輪:同一位教師連續多次上同一課,內容重復,但教學行為不斷改進。
2.多人同課循環:年級組內教師同上一節課。後一位上課的教師針對前一位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再上課。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互動和問題的跟進,教師切實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義。
3.同課異構:同一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構想,不同的上法。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教師的選擇——教學經驗背景不同(年青教師、老教師;不同年齡段教師),教學個性、教學風格差異明顯的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創造性。
4.互助式觀課:同事間互助指導互動。側重於問題診斷。(教研組、師徒聽課)
5.邀請式觀課:上課教師主動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課。側重於成果鑒定。
6.反思式觀課:教師成為觀察自己的主人。這種課例研究模式是藉助錄像來實行的。
教學研究不僅僅研究教學。在不同的場合我們都聽到這樣的聲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兒童上」。其實研究幼兒決不意味著不可以研究教學,研究教學不等於只研究怎麼上課,怎麼「教」。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形成這個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學內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識建構的?也應當是教學研究的內容。由此也說明為什麼研究教學與研究兒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兒,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李季湄-上海)
案例:核心議題:教師的有效提問
討論話題:「怎麼讓問題簡單明了幼兒聽的懂,能夠答出來?」
「怎麼設計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幼兒在探索和思考中獲得關鍵經驗?」
「怎樣問可以了解幼兒原有經驗,更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促進幼兒
深入思考,豐富幼兒經驗?」
「怎樣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提問」
「怎樣從孩子的表現中了解我們提的問題是否合適?」等等。
(二)研究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課題」為載體,圍繞一個科學問題而展開,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課題。活動方式以課題研究小組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為課題研究報告。與教學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具有更深入、更規范、更科學、更具針對性等特點。
重要的不是課題的級別和類型,而是課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
1.案例分析式
案例:在分享故事中提升教師「指導策略」的集體實踐性智慧
(選自《鼓樓區「以園為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研究成果專集》-實驗幼兒園)
過程:1.教師撰寫有關教師指導策略的教育故事。
2.整理,分類並分析。
——教師的指導困難主要集中在:有關「爭奪」行為的指導;有關「合作」行為的指導;有關「拒絕學習」行為的指導;有關「交往」行為的指導等六個方面。
3.故事大會之熱身階段:專家就「指導」的含義、一般過程(觀察-感受-情境分析-選擇指導策略-評估指導結果)進行了講解。幫助教師明確教育指導的意義和價值。
4.故事大會之互動階段:集中討論有關「爭奪」行為的話題。教師和專家共同講述、分析。
5.故事大會之形成共識階段:教師群體共同歸納有效的指導策略。——創造共享性活動法,異時間滿足法,異空間滿足法,補償法,需求判定法等
6.反思: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對故事背後所隱藏的觀念進行研討,將教師隱性的知識在被編碼和邏輯化的過程中置換成了顯性知識,成為幼兒園共有的實踐性智慧。
7.後續活動:?
2.錄像點評式:藉助多媒體設備。利用其影像可選、可再現及可剪輯的特性,通過對比分析解決教師在實踐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案例:核心議題:如何在集體活動中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並給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導」
過程:1.故事分享:自己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2.分析教師對此方面困惑的原因:症結在於不會觀察和分析幼兒的表現,並有目的地設計教研活動。
3.錄像並剪輯或選擇相應的片段。(先將一次科學教育活動錄像中的幾名幼兒的表現分別剪輯到一起)
4.研討:對比分析剪輯前錄像和剪輯後錄像所呈現出來的不同觀察結果,深入探討幼兒在學習方式、性格特點、原有經驗等多方面的差異及相適宜的支持策略。「第一段錄像中幼兒的表現是什麼樣的狀態?你發現幼兒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差異?」「說明該幼兒在學習中需要什麼支持?為什麼?」「根據幼兒的需要來判斷,教師可以做什麼?」「第二段錄像中幼兒的活動有哪些變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變化?這引發了你哪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