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課程計劃是根據什麼制定的
①課程計劃的概念: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 教育版任務, 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權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②課程計 劃的組成部分:課程設置,課程開設順序,教學時數,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③制定課程計 劃的原則:教學為主,合理安排;互相銜接,相對完整;突出重點,注意聯系;統一性、穩 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B. 教師為什麼要制定教學計劃
每學期老師都要做計劃,有了教學計劃,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的進行授課。
C. 制定教學計劃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課堂教學設計主要遵循以下五條原則。
1.主體性原則。教學的任務是解決學生現有水平與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調節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的作用。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過程。
2.目標性原則。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起定向作用,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標准。教學設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幫助教師順利地實施教學目標。
3.針對性原則。課堂教學設計針對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而精心制定的。教學對象千差萬別,教學內容也各有千秋,教學設計需要體現這些差異性,具有針對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
4.實踐性原則。也稱為可操作性原則。教學目標解決的是教師要"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要解決的則是"如何教"的問題,更具有策略意義,更具有規劃、籌劃的意味,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
5.有效性原則。教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貴在有效。教學設計中所有教學策略的選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情景的創設以及課堂問題的設計等,都必須注重實效。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策略
1.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教學設計首先要關注教學的對象--學生。可以這么說,脫離具體的教學對象,就無最佳教學設計可言。在許多教學設計中,教師開始關注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是一大進步。但是許多老師假定,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了解是 "一張白紙"。事實並非如此。
學生的學習准備狀態或學習的起點是影響學生學習新知識最重要的因素。現代學生的學習准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有時教師設定的教學起點,就不一定是實際的教學起點。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經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能力確定教學的起點。教師在教學前不妨認真回答以下一些問題:⑴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⑵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
只有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抓准教學的真實起點。
2.客觀分析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內容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的全部。不少教師過分地拘泥於教材。通常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隻是局限於補充、調整一些習題,很少更改例題,更談不上結合生活實際編寫例題。事實上,盡管教學內容主要來源於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地進行教學法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由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教學效果就不一樣。為此,教學設計中要客觀地認識教材,發揮教師處理教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般的教學目標中,已經包含了一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也依據教學目標按照一定的順序將教學材料加以組織編排,並且盡可能圍繞重點,突出難點。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和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對下列問題做出回答:⑴教材內容是不是達成課時教學目標所必須的?還需要補充什麼?有哪些內容與目標無關?哪些內容要滲透思想方法?⑵教材中所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教學從哪裡開始?⑶從教學目標來看,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又是什麼?只有在回答了上述問題之後,才能採用有效的策略,諸如改變課時教學順序,設計練習甚至例題,重新組合教材等等,使教材內容成為更易於課堂教學表達、易被學生接受的知識結構體系。
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1.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對目標的理解和確定產生困惑,那麼如何合理確定新課程教學目標呢?
(1)更新觀念。「情感」和「創造」是教學的本質。老師在目標確定上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視情感培養、態度轉變和價值觀教育,注重教學形式與學習內容的統一。新課程的多元化趨勢,決定了學習目標的確定和學習任務的安排將出現變化,將學習目標分類分層,使多種教育因素有機整合,加強情感性教學,激發學習內驅力,增長學生的見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增強生活的信心,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對學習的持久熱情。 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視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正確表述。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品德與生活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行為與習慣、情感與態度。教學目標的確定就包括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的確定至少應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在目標的表述上既要指出使學生養成的哪種行為,又要表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內容,而且,選用的行為動詞必須能對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徵的行為作出區分,內容方面也同樣,最好不要用一些模糊的的表述方式。 根據教學論的觀點,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具有指向作用、激勵作用和標准作用。因此它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而且還是教學活動的調節者。合理的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會對教學活動以積極的促進作用。基於這樣的作用,在課程開設的這么多年中,大家都十分關注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把「緊扣目標」放在第一位。體現在學科中的基本要求是:1、每節課都要有教學目標,並對認知目標中的「知道、懂得」二個層次、情感目標中的「願意、樂意」二個層次、行為目標中的「學會、初步養成」二個層次的表述都作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具有較強的操作性。2、注意教學目標制定的整體性、層次性,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度」,不得隨意拔高和降低目標要求;3、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要圍繞目標,即環節子目標要圍繞課時總目標。正是由於這樣明確具體的要求和幾年來的不斷強化,使得目標意識在教師頭腦中逐漸形成。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意識,課堂教學逐步走向規范,走題等現象也會日趨減少。 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恰當的敘述,是教學設計環節中重要的策略之一,有助於教師思考計劃和實現課程目標,也有助於評價教學的效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對目標的設定也要靈活處理。對新課程來講,一些體驗性、表演性、創造性的活動,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具有一種動態化的行為方式或提供給學生一種機會和體驗,有些目的無法具體化為目標,在活動前不可能預設結果是什麼,活動的結果要等活動結束之後才能知道。因此,有時只需用概括化的行為動詞和對創設的活動情境的描述來表明教學意圖。 2.恰當處理教學材料 (1)對教學材料的理解。教學材料是指實施教學內容的各種形式的載體。教學材料的類型很多,如:教科書、教學參考書、補充讀物,學生用以培養某方面技能的學具或玩具、幻燈片以及VCD、CD、錄像帶、錄音帶、照片、畫片等等。 (2)對教科書的認識。教學最基本的材料就是教科書。教科書的編寫依據是《課程標准》,所以教師首先應通讀標准,有了對標準的了解才能靈活運用教科書,才能對本學科的教學有一個總體把握,才能明確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基本理念、目標要求及內容標准。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要求、基本理念和方法聯系起來理解,因為有時某一項內容可以達到不同的目標,必須理解它在特定時期所要達到的特定目標,才能掌握教學的側重點。還要把標准規定的各領域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整體把握。 (3)學會「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教材」,而要「會用教材」。在處理教科書內容時,不必局限於給定的內容和結構,不要以為統一的教科書是不容置疑的,只能按照它規定的內容、順序和進度進行教學。 (4)教師有開發新課程的能力,能夠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課程標准認真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於教材所呈現的版面內容以及所提供的材料,在尊重的條件下可根據學生、當地具體情況加以補充或調整。教材研究和教學內容的再組織,是教學活動互為表裡的兩個方面,對實現目標的基本學習領域在課堂中的具體操作應有側重、合理組合、整體優化,強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文化背景、科學認識的緊密聯系,不要為形式而形式。
D. 如何制定教育教學計劃
如何制定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可以幫助你有計劃實施自己的想法,並能合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便於以後總結自己的教學情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積累經驗,發現不足提供可能條件,制定教學計劃有必要。
從學科教學來看,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結合班級的學生情況,有目的的研究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明確教學任務,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方面,以此來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顧名思義,就是要明確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應該做點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要做到什麼程度…………
一份好的教學計劃,要務實,可操作,學生習慣,學習方法,思維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將每個想法落到實處。
一、 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的構成大至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和總要求
2、 對學生情況的簡要分析
3、 對本學期教材內容、對教材的簡要分析、學期教學重點和難點
4、 提高本學期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5、 教學課題的課時分配及進度
二、 制定學年、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的要求
首先,教材分析要符合大綱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知識點全面。
第二、在教學目的要求方面:要強調教學的結構,強調通過教學使學生達到的標准,目的要切實可行。要做到「突出綱目,啟智導學」。教學計劃要簡明扼要,對應傳授哪些知識、技能,培養什麼能力,解決哪些問題、主要步驟等,要清楚地列出綱目。不要長篇大論,連篇累牘。
第三,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方面:重點、難點要分開。可依據大綱和教學參考書制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另外,在教學中,教學難點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因此要依據對學生的了解確定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難點。
第四,在教學措施方面:教學措施建立在教師對教學大綱、教科書和學生「三熟」的基礎上,教學措施要體現教師對大綱、教材的准確把握和對學生情況的深入分析,既要「依綱扣本」,又要「有所創新」。應注意巧妙、新穎、精要的「三結合」。教書育人和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第五,在課時和進度方面:一般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規定進行安排。
附1:制定學年、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技能評價量表(表5---4)
評價標准
評價等級
權重
得分
A
B
C
D
1、概括性強、條理清楚
0.22
2、教學目的要求切實可行
0.16
3、重點、難點准確
0.20
4、著重培養學生能力
0.16
5、課時分配適度合理
0.14
6、整體評價
0.12
合計得分
附2: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範例(表5—2 )
表(5---2) 北京某中學1998—1999學年第一學期教學進度計劃
學科
代數
周學時
3
任課年級
初二
任課教師
***
本
學
期
教
材
分
析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代數第二冊包括以下內容:因式分解、分式、數的開方、二次根式
1、 因式分解是代數式中一部分重要內容,它與前一章整式和後一章分式聯系極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學是在整式四則運算的基上進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多項式乘法的逆變形。因此,在教學中對這部分內容給予足夠的重視。
2、 分部分的學習是學生將來學習函數和方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3、 學生通過查表求出平方根和立方根,並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
教
學
目
的
要
求
1、 使學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及其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和聯系
2、 使學生正確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並能熟練地進行通分和約分
3、 使學生掌握分式四則運算的法則,能夠進行簡單的分式運算
4、 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並能用根號表示它們;能用平方與立方運算求某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5、 使學生了解無理數的意義,會按要求對實數進行分類,了解實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了解實數與數軸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了解有理數的運算定律與運算性質在實數范圍內仍然成立
本
冊
教
學
重
點
難
點
教學重點:
1、 因式分解的四種基本方法
2、 分式的四則運算
3、 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概念與求法
教學難點:
1、 掌握分解因式的諸多方法和技巧,理解因式分解的理論
2、 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
為完成教學任務,根據學生採用的措施教學法
1、 在教學時要按照要求進行教學,防止隨意拓寬教學內容,加深題目的難度,對因式分解應採用對比的方法,從多項式乘法出發,根據相等關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2、 關於分式四則的混合運算,在教學中,除了要講清關鍵內容——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質,以打好基礎作好准備外,對多項式的因式分解、項的符號、系數、字母、指數以及分式四則運演算法則、運算順序等,都應結合講解和練習,進行必要的復習和詳盡的分析,以求突破這個難點
3、實數概念比較抽象,初二學生較難掌握。因此在教學時要把握住要求,對實數及其有關概念採用淺顯、直觀的描述講法,力圖通過後面知識的學習逐步加深對它們的認識。本章概念較多,要抓住主要概念,並運用對比的手段弄清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E. 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可以幫助你有計劃實施自己的想法,並能合理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便於以後總結自己的教學情況,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積累經驗,發現不足提供可能條件,制定教學計劃有必要。 從學科教學來看,根據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結合班級的學生情況,有目的的研究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明確教學任務,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方面,以此來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顧名思義,就是要明確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應該做點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要做到什麼程度………… 一份好的教學計劃,要務實,可操作,學生習慣,學習方法,思維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將每個想法落到實處。 一、學期教學計劃的構成大至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對學生情況的簡要分析。2、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和總要求。3、對本學期教材內容、對教材的簡要分析、學期教學重點和難點。4、提高本學期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5、教學課題的課時分配及進度。 二、制定學期教學計劃的要求 首先,教材分析要符合課標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知識點全面。 第二、在教學目的要求方面:要強調教學的結構,強調通過教學使學生達到的標准,目的要切實可行。要做到「突出綱目,啟智導學」。教學計劃要簡明扼要,對應傳授哪些知識、技能,培養什麼能力,解決哪些問題、主要步驟等,要清楚地列出綱目。不要長篇大論,連篇累牘。 第三,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方面:重點、難點要分開。可依據課標和教學參考書制定教學重點和難點。另外,在教學中,教學難點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因此要依據對學生的了解確定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難點。 第四,在教學措施方面:教學措施建立在教師對課標、教材和學生「三熟」的基礎上,教學措施要體現教師對課標、教材的准確把握和對學生情況的深入分析,既要「依綱扣本」,又要「有所創新」。應注意巧妙、新穎、精要的「三結合」。教書育人和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第五,在課時和進度方面:一般應根據課標的規定進行安排。
F. 如何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按照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據教學規律,結合教學實際制定出來的階段性規劃,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工作正常實施開展的重要環節之一。而體育教學計劃更需要依託校園體育硬體實際情況來制定,在中小學普遍存在場地器材短缺的情況下,體育教師需要施展「八仙過海」的神通,來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一、一個中心,指導實際工作
體育課堂教學計劃,應牢牢把握「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實施素質教育方針,以學生發展為需要,激發運動興趣,針對一些學生喜歡的競技性運動項目,可以適當改造,降低難度、降低規則,也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教學計劃中加入本地傳統體育項目或新興運動項目,增加學生對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和對新興體育項目的認知。
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國術,深受學生的喜歡,體育教師在編寫教學計劃的時候,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選擇性的將一些難度系數低、安全性高的套路動作,如:太極拳、功夫扇等帶入校園教學中,並結合武術的精神,加強武術運動過程中應有的對人的生命意義的追求,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挖掘內部因素 合理安排
1、在制定教學計劃之初,體育教師首先應和校教務處進行聯系,針對校園場地器材存在短缺的問題,對課務的安排優先考慮,這樣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候就能夠安全分流,場地和器材使用方面避免撞車現象的發生。
2、體育組成員在編寫教學計劃的時候,要集中在一起(我校體育教師被分在各個辦公室),規劃好各自的教學單元之後,拿出來,大家討論,並對照個人的單元教學計劃中所需要的場地和器材進行分析,遇到沖突的時候,組內靈活調整教學計劃,爭取做到場地器材保證教學要求。
3、教學計劃的編寫完成之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在動態中生成。遇到突發「情況」後,在保證教學目標前提下,需要靈活機智應對,適當進行調整。例如:在陽光強烈的夏日,對教學計劃中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教師要適時進行調整,防止因為天熱造成學生出現中暑,虛脫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G. 學校教學工作如何制定教學計劃
(1)計劃前,年級備課組所有教師要做到三個熟悉。
熟悉教學大綱:明確回本科教學目的任務,答了解教學內容的安排,弄清本科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熟悉教材:通讀教材,理解教材的內在聯系,明確各章節在整體中所處的地位,明確本學期的教學要求和教學重點、難點。
熟悉學生:主要熟悉學生「雙基」、「能力」、「學風」、「方法」四個方面的情況。
(2)教學計劃要具備以下內容:
①對教材內容、實驗的補充、刪減或改進意見。
②提出落實教學任務要求,提高質量的改進措施和意見。
③教學進度,課時安排。
④「尖子學生」「學困生」的跟蹤培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