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利與弊
提高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應關注活動內容的適宜性,創設幼兒發展的鷹架,關注幼兒的主動性與互動性。
首先,關注活動內容的適宜性,符合本班多數幼兒的發展需要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活動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相比較於中小學課程,幼兒園教學內容的隨意性比較大,也會造成內容選擇的隨意性。《指南》就明確指出:集體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本班多數幼兒的原有經驗、學習和發展水平。
大班孩子聽了《騎白馬的蒼耳》的故事後,對種子的傳播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班級里常能聽到孩子們討論的聲音,不管是晨間談話、玩游戲,還是排隊、喝水的空當。自然角一躍成了班上最熱鬧的角落,各種各樣的種子紛紛「登場」。在幼兒園里散步時,孩子們也到處尋找植物的種子,並猜測它的傳播方式。當班級孩子的興趣集中並且強烈得要溢出來時,新的教學活動《種子的傳播》自然就產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吻合班級絕大多數孩子發展意願的活動,有利於幼兒分享經驗、引導探究、解決共性問題的活動就是適宜的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需要捕捉課程時機,才能為課程的進程把脈。
其次,把握臨界點,創設幼兒發展的鷹架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教學過程中的臨界點是指教學活動的某個時間段中,幼兒的學習因受當時各種因素的促進或制約而出現停滯之前的瞬間時刻是幼兒的發展獲得質的飛躍的節點,是幼兒發展中遇到的挑戰也是幼兒發展的機遇。幼兒能否突破臨界點獲得新的發展,需要得到教師及時敏感的引導和幫助。
鷹架觀念源自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即幼兒的發展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現有發展水平,另一種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走在幼兒現有發展水平的前面,為其創設最近發展區,幫助其從現有的發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發展水平,鷹架就是建立在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基礎上,為幼兒提供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支撐。
比如,可以通過有效的提問和追問創設鷹架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注意提問類型的多樣化,提問要清晰,句式結構簡單、句子簡短、有針對性;關注提問的序列性,引導幼兒的思考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逐漸實現經驗及其意義的建構。
再其次,關注幼兒的主動參與,引發互動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幼兒參與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是集體教學轉化為幼兒發展的中介,也是評價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參與的指標不僅應關注兒童是否有積極的行動參與,更要關注兒童積極的心理參與,積極的心理參與才能說明教學活動是孩子喜愛的、滿足幼兒發展需求的。
學齡前幼兒是「在行動中學習」的,這里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說明了行動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二是強調行動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這對於集體教學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即讓幼兒在以互動交往為主要方式的集體課堂中學習。
㈡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什麼見解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
㈢ 幼兒園實習教師教學活動的優點及不足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我在學會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學到了如何使幼兒安靜下來,學到了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學到了上課的時候如何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的教學任務,認真寫好教案,准備好每一次上課的教具,虛心接受指導老師給我指出的問題,將好的意見吸收消化,把不足的地方,在下次帶班的時候糾正過來。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活潑開朗的小朋友總是那幾個,看著幾個年紀較小的孩子,上下課總是那麼安靜,會讓我有必要讓他們融入整個小集體。所以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總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讓孩子們自由的去說他們想說的,給孩子們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讓沉默寡言的孩子都能大膽的站起來說出他們心中所想。
㈣ 集體教學與小組教學的優缺點
集體:
優點:有助於教師管理,讓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教學。
缺點:不利於學內生自我容發揮。
小組:
優點:有利於帶動學習,讓每一位同學參加,也易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讓一些平時不愛說話表現的人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缺點:不利於教師的管理。
(4)幼兒園青年教師集體教學活動的優勢擴展閱讀:
教學中最難改變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小組教學的宗旨是放手讓學生去參與討論、學習。給學生更多的參與與發言的機會。
在實踐中實行如上圖所示的座位表的初期,會發現學生有自習課閑話增多現象,也有部分同學不能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中來,這時就需要老師有更多的耐心與信心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分組的原則是在預定時間內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討論。每個組內的人數不宜太多,也不宜過少。人數太多則不能保證人人都有機會參與討論,人數太少則缺乏討論氣氛,也容易造成學生集體知識儲備的不足。分組時,要注意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搭配,以利於發揮不同水平的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素質的共同提高。
㈤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的有
㈥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一、廣泛性
不同於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涉及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常規性活動。因此,從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範圍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整合性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容看,它涉及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發展。因此,為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整合性,以綜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整合,也稱綜合,是指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幼兒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是綜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的方式多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某一「主題」為核心,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聯系有機滲透,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另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夠完善,認知發展水平低。因此,學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啟蒙性。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所傳授給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淺顯的,難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內容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啟蒙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需要追求幼兒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稱,而只要知道幾個主要的民族,了解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風俗和典型特點即可。再如「了解中國地圖」、「去祖國各地旅行」的內容與要求,並不要求幼兒掌握全國各省市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國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數概念的認識」要將數字和形象(如:實物、數字卡片等)相結合,而不是單獨認識抽象的數字。
四、趣味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既有幼兒自主、自發、自由開展的游戲活動,又有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的生活、運動、教學等活動。
自主游戲活動自身的愉悅性特點,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中游戲成分的插人和滲透,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從而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㈦ 簡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並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教師有可能會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或更改教學計劃中的某一環節,但就整個計劃來說,一般是不會作大的變動的。
2、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是其學習的內在動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中能做的只是與他興趣相符的事情。數學教學活動的計劃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事先預設和規定的,在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興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能將預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以激發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使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積極進行學習,在自主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身心獲得更好的發展。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化的特點,能較好地將教育目標和內容轉化為幼兒自己的需求,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