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都有什麼題型
幼兒園教師資格筆試考試分為《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兩科,其中《綜回合素質》(幼兒園)答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寫作題。《保教知識與能力》題型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
另外面試考試的頻率較高的題型有四個方向:講故事、彈唱、美術(折紙、手工)、游戲。
(1)幼兒園教師考試教學理論分析題擴展閱讀:
幼兒園教師考取流程:
1、考普通話證,語文老師要二級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級乙等以上。
2、考試分為兩科《綜合素質》《保教知識與能力》。
3、拿上你的以上三個證外加畢業證、身份證、體檢,就可以去報名試講——也就是「說課」。
4、每年有兩次考試分別在:3月中旬和11月初,在這之前到當地自考辦報名(國家委託了的),辦理准考證,買書(文考只考教育學、心理學),考過了就得到當地教育局面試,面試過了,你才能領取資格證,才有資格當教師。
5、考國家教師資格證所需要具備的條件。
2. 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
1.沫沫今年三歲了,她最喜歡吃冰激凌。有一次因為天冷,媽媽沒有給沫沫買冰激凌,她就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時爸爸給了她一塊巧克力糖,沫沫立刻又笑了起來。又有一次,她看見隔壁家的小朋友哭了,也跟著哭了起來。 根據材料,試分析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趨勢及培養學前兒童良好情緒的基本策略。 【參考答案】 趨勢:(1)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2)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3)情緒不斷社會化。 策略:(1)合理的生活制度、豐富的生活內容,能讓幼兒處於愉快的情緒之中;(2)和諧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緒示範和教養態度對幼兒良好情緒的發展作用極大;(3)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幼兒高級情感;(4)幫助幼兒克服不良情緒。 2.學期過了一半,晨晨的新鮮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樣興奮。回到家,媽媽問他上小學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學沒意思,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覺得還是上幼兒園好…… 結合案例,談談應如何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 【參考答案】 (1)明確並解決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主要矛盾 ①幼兒園入學准備的教育目標; ②幼兒園入學准備的教育對策。 (2)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減緩兩者之間的教育坡度 ①調整觀念; ②體制方面保持溝通與銜接關系; ③讓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工作保持銜接關系,相互靠攏。 3.某省建設廳出台的《普通幼兒園建設標准》規定:幼兒園中班和大班的男、女廁位宜合理分隔,以後普通幼兒園新建、遷建都應按照這樣的標准來設計規劃。人們對此看法不一,幼兒園小朋友「噓噓」該不該分開呢? 請結合材料分析學前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階段。 【參考答案】 性別角色是被社會認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的一種地位,也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度上期望的總稱。 (1)知道自己的性別,並初步掌握性別角色知識(2~3歲);(2)自我中心的認識性別角色(3~4歲);(3)刻板的認識性別角色(5~7歲)。
3. 幼兒園教師教學分析
一、熟讀《綱要》,明確方向(教材分析的前提) 1.健康領域 2.社會領域 3.語言領域 4.科學領域 5.藝術領域 推薦書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寫、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綱要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時應以綱要為依據,以綱要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綱要是正確進行教材分析的前提和首要的步驟。 二、認真研讀,把握特點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教材分析一直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它是教師的課程設計、課程的組織與實施的基礎,是教學目標的實現、教育目的的達成的前提和關鍵。 教材分析的過程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師個體創造性的勞動;是教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加深對教育理論理解的過程,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自身的 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材分析不是就事論事的狹義的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而是置於幼兒發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分析,這樣才可以把握教學設計的邏輯與方向。教材分析 是以幼兒發展為立足點和歸宿,強調以幼兒經驗為出發點,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幫助幼兒有效有意義地建構經驗。所以在分析教材時,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是教材分析的一個重點。 (二)教材分析的步驟 1.通讀教材整合內容 通讀教材,對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知識結構、體系、深廣度,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和知識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如何准確把握教材,一是要准確把握教材的思想內容。知道這篇教材寫的是什麼,表達什麼樣的 思想和情感,對體現課文中心的重點詞、句、段要有深刻的理解。二是要准確把握教材的表達特點。三是要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熟悉了教材的體系結構 和目標定位,在教學設計時,才可能把實現同一目標或相近目標的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前後照應、反復滲透。 2.分析內容設計教學 教材分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幼兒園、自己班 級幼兒的教學,是為了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所以,教材分析一定要放在自己幼兒園實際情境下,以本班幼兒現有經驗為出發點,結合教材的結構、體系、內容、特點等,對幫助幼兒學習,促進幼兒智力、情感在現有基礎上發展來整合選擇教學內容、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境分析、課程目標的 設置、課程內容的組織、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 三、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一)了解現在主要使用教材的特點 當前幼兒園教材版本的多樣化,很多幼兒園往往是多種方案同時並存,並根據自身教育條件、特色或其他具體情況而有所側重。縱觀這些幼兒園課程方案的編制及其教材文本的現狀,可以看出目前課程編制的主導性原則,課程編排及教材體系構架的基本特點。 1.目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主導原則:「領域」與「主題」的辨證結合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領域」是確定幼兒發展經驗或教育內容的不同范圍或模塊 的一種課程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既體現了對學科的融合或統整,又從根本上考慮到了不同學科的特殊性。如在科學領域中融入動物學、植物學、數學等,在藝術領 域中融合美術、音樂等。根據不同「領域」來劃分不同的教育內容,而每一相對獨立的「領域」內部所涵蓋的學科體系又遵循著由簡漸繁、由淺入深、由粗略至逐漸 細化的邏輯原則,從而反映了學習經驗的縱向層次性和學科知識的系統化,形成所謂由主幹到分支的「知識樹」。 「主題」則是對彼此密切關聯的一系列活動或經驗的概括,是「一種圍繞某個中心形成的一種教育內容的組織結構」,並常常以幼兒的生活主題為主要表 現形式。「主題」作為一種活動組織和課程整合的有效形式,是打破傳統分科課程或學科教學中過於嚴格的學科界限的基本策略之一。一個「主題」可以橫向關涉或 輻射至多個學科或領域的知識與經驗,並同幼兒的整體認知和感性體驗的身心特點相契合。如「金色的秋天」這一主題就可以涉及到有關天氣變化的科學常識(科學 領域)、粘貼「楓葉」的手工藝術(藝術領域)、預防受寒感冒的健康指導(健康領域)、感受中秋節日氛圍的社會教育(社會領域)等。然而,當前很多主題活動 在開展時,除卻受季節時令變化以及幼兒生活范圍等因素的影響而體現出一定的自然順序外,其本身在知識經驗和學科邏輯上並未體現出應有的層次性和漸進性,以 至於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育中會重復出現相同的「主題」(如幼兒園各班級都會有「快快樂樂過『六一」』的主題)。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僅以「主題」形式 組織課程內容,只是完成了不同學科知識或領域經驗之間的橫向聯系,不便於使幼兒獲得邏輯化的經驗和進行系統化的知識學習。為此,依據「主題」組織或編制的 課程必須關注各學科或領域知識的內在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