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數學文化引領下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體會

數學文化引領下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體會

發布時間:2021-02-14 14:04:41

『壹』 淺談怎樣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新課改正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開展,它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徵。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幹。導入新課時,我採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製造懸念、創造情景等,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比如我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在美麗的太湖邊上有一個小漁村,村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日起開始打魚,並且每個人都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說:「我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輕的漁夫說:我連續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遠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們,同時想享受一次新鮮美味的「太湖魚宴」。可他不知道選哪個日子去才能同時碰到他倆,同學們,你們會幫他們選一選嗎?(屏幕上打出兩個漁夫的對話和一張四月份的日歷) 這樣創境入課,象磁鐵一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新授要實,以聯系促進思維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注重對孩子思維的訓練。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准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於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專家的講座報告中也提到一堂課的評價標准,專家們都一致認為: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有效,關鍵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而我認為要達到以上說的效果,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更高超的組織藝術,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去參與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恰逢植樹節,我便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節植樹活動課:先讓一位「小小采購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兩類樹苗算出它們的價格(36+28=64),就讓全班孩子經歷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利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驗證價格的正確性,以便順利買到樹苗。有些用個位、十位分別相加後再合起來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別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給36湊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個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與36相加後,多算了2再減2的方法,迎來了所有同學不約而同的掌聲。然後回顧一下這些方法,讓孩子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植樹所需的兩樣勞動工具,和同組一起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的習慣,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用發散思維的觀點來考慮和分析。並且,這樣活動設計,讓孩子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即《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等課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導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2、充公預設並注重生成。 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記得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當時,我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3、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思維。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度,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我認為: 1、練習要具有「娛樂性」。 讓每一個學生從上課第一分鍾到最後一分鍾都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麼向四十分鍾要效率呢?要解決這一矛盾,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歡樂大比拼」、「奪冠ABC」、「勇攀高峰」等競賽練習。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 ,鞏固性也強。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找規律》時,設計了「採摘智慧果」」這一種游戲。把每一道練習題安排每個智慧果里,學生每做對一道題,智慧果就會落下來,送給大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像這樣的練習,避免了機械重復練習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2、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後,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准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新的火花自然激發,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四、總結要活,以活躍來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例如:在我教學完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時,我這樣布置一個實踐作業:和家長一起到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學會算帳,第二天來匯報給我們的同學。這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文化的感受,讓他們體會數學的奧妙、歷代數學家的偉大。如:在教學完時分秒的認識後,我布置了一個課外閱讀任務「在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鍾表時,人們是用什麼方法表示時間的?」從而把學生引向更為廣泛的數學閱讀。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貳』 如何打造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如何打造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新課改正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開展,它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徵。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幹。導入新課時,我採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製造懸念、創造情景等,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比如我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在美麗的太湖邊上有一個小漁村,村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日起開始打魚,並且每個人都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說:「我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輕的漁夫說:我連續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遠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們,同時想享受一次新鮮美味的「太湖魚宴」。可他不知道選哪個日子去才能同時碰到他倆,同學們,你們會幫他們選一選嗎?(屏幕上打出兩個漁夫的對話和一張四月份的日歷) 這樣創境入課,象磁鐵一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新授要實,以聯系促進思維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注重對孩子思維的訓練。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准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於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專家的講座報告中也提到一堂課的評價標准,專家們都一致認為: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有效,關鍵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而我認為要達到以上說的效果,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更高超的組織藝術,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去參與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恰逢植樹節,我便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節植樹活動課:先讓一位「小小采購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兩類樹苗算出它們的價格(36+28=64),就讓全班孩子經歷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利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驗證價格的正確性,以便順利買到樹苗。有些用個位、十位分別相加後再合起來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別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給36湊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個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與36相加後,多算了2再減2的方法,迎來了所有同學不約而同的掌聲。然後回顧一下這些方法,讓孩子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植樹所需的兩樣勞動工具,和同組一起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的習慣,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用發散思維的觀點來考慮和分析。並且,這樣活動設計,讓孩子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即《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等課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導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2、充公預設並注重生成。
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記得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當時,我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3、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思維。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度,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我認為:
1、練習要具有「娛樂性」。
讓每一個學生從上課第一分鍾到最後一分鍾都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麼向四十分鍾要效率呢?要解決這一矛盾,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歡樂大比拼」、「奪冠ABC」、「勇攀高峰」等競賽練習。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 ,鞏固性也強。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找規律》時,設計了「採摘智慧果」」這一種游戲。把每一道練習題安排每個智慧果里,學生每做對一道題,智慧果就會落下來,送給大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像這樣的練習,避免了機械重復練習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2、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後,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准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新的火花自然激發,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四、總結要活,以活躍來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例如:在我教學完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時,我這樣布置一個實踐作業:和家長一起到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學會算帳,第二天來匯報給我們的同學。這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文化的感受,讓他們體會數學的奧妙、歷代數學家的偉大。如:在教學完時分秒的認識後,我布置了一個課外閱讀任務「在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鍾表時,人們是用什麼方法表示時間的?」從而把學生引向更為廣泛的數學閱讀。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叄』 如何將數學文化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通過高中階段數學的學習,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版用,體會數學的科權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對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

『肆』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相關內容呢?下面我以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認識並用計算器計算》為例進行簡單說明。新課引入時我讓學生根據提示,猜一件日常用品。「與數有關、計算工具、誕生於古代、每一檔上有七個算珠」引導學生猜出算盤以後,教師介紹:算盤可以算得上是咱們中國的國粹,在計算器誕生之前它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就是在電子計算產品日益普及的今天,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的一些有遠見的數學家仍是念念不忘咱們的珠算盤,作為我們炎黃子孫我們更不能丟了傳統。這么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環節不僅滲透了數學文化的傳承,而且還對已經網路化了的孩子滲透了思想教育——咱們不能丟了傳統。這樣的滲透教育有沒有效果呢?我認為是有的,因為第二天我的講台上就多了一把算盤,因為課間會有孩子圍在我身邊興高采烈地講述他們對算盤的認識。在本課的「利用計算器發現規律」環節,我讓學生利用計算器解決一道對學生而言很復雜的計算題:111111111×111111111在學生嘗試無果的情況下。老師問:怎麼?放棄?這時教師出示了一段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的一段話:在面對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要退咱們就大步的退,推到無路可退。1×1,還能退嗎?退不是懦弱的表現,退是為了更好的前進,前進11×11=121再進111×111=再進,算式是——1111×1111,找到點竅門了嗎?打開課本第101頁看第4題,同桌合作自己往前進。發現什麼了嗎?有什麼規律嗎?引導學生漸次觀察,直至發現其中的規律。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適時引進滲透數學文化,交給學生學習數學必要的數學思想。最後讓學生在觀賞中拓展——言已盡而意無窮談話:同學們,在人類計算工具的發展史上,人們就一直沒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腳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則短片。算籌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記數和計算的工具——算盤:更加簡便的計算工具——計算器:體積小,運算快,操作簡便——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器無法完成的復雜計算。通過觀看短片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而且歷經了計算工具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歷史進程。

『伍』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學習數學文化會讓孩子逐漸懂得數學的意義,讓孩子從小就喜歡上數學!這樣讓孩子學習數學會事半功倍!

『陸』 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佔有重要的地位,給學生更多的人文氣息,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所以,缺少了數學文化的數學教學就會走入一定的誤區,並且會慢慢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通常來說,針對小學數學的幾個重點部分,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滲透數學文化。通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從多個方面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常所述的數學文化就是指數學的思想和精神等,同時還包括方法的形成和發展。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數學史和數學美都屬於數學文化的范疇。在人類文化寶庫中,數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數學素養也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所以,作為一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能力進行基本的數學教學之外,還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和體會數學美
(一)展示小學數學的簡潔美
從古至今,數學一直追求簡潔美,通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數學變得更加的簡潔。在數學語言表達上充分體現出了數學的簡潔美,教師通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對數學概念和法則進行了簡要的總結。例如,在學習數學加法法則的時候,「數位對齊,各位加起,逢十進一」,復雜的加法就被這簡單的十二個字完整地總結了下來。同樣,在數學課堂上還有「增長了兩倍和增長到兩倍」,這樣的語言多了就會顯得冗雜,正是這樣簡單的文字准確地表達了數學意義。由此可見,數學的簡潔美既實用又方便。
(二)體現小學數學的對稱美
小學數學中對稱美也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一些圖形或者物體上。對稱美主要就是指在圖形或者物體上相對於某個點、直線或者平面來說,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能夠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點對稱、線對稱和面對陳都是對稱的一種。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時刻注重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對稱美、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對稱線,從而讓學生慢慢體會數學的對稱美。
(三)凸顯小學數學的奇異美
小學數學還有一種美,被稱作奇異美。奇異美可以展現在數學的幾何形式上、外在形式上和計算方法上。可以說,數學奇異美也是無處不在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領悟奇異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中,最後計算出的結果是1996,盡管後面有許多數的運算。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奇異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
二、滲透數學文化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
(一)滲透數學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給與學生適當的獲取知識的空間,保證教學效率。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使用數學史知識,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效利用數學史知識,能夠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所以,教師想要保證數學教學效率,既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同時還應該使學生掌握實際應用的思路,從而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練習家裡面房梁的三腳架,讓學生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加扎實的數學知識。
(二)了解數學家的品質,進行德育教育
在數學史中,有許多數學家,憑借其頑強的毅力和品德,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這些數學家的事跡,讓學生能夠養成頑強的毅力和品德,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更好地發展。例如,在學習圓周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祖沖之的故事,正是因為其付出了許許多多的辛苦和努力,最終才換來了如此豐碩的成果。通過這些成功教育,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
(三)開展合作學習,體現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文化受到了許多師生的歡迎,正是因為合作學習的幫助,才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教師教學也變得更加輕松。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滲透合作學習文化,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協調努力,共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可以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更好地學習認識人民幣知識,從而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對於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同時,讓學生了解數學思想,使其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方法,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數學文化引領下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