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聽障兒童區角教學計劃

聽障兒童區角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14 22:33:14

『壹』 如何在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培養聽障兒童的語言

如何在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培養聽障兒童的語言
集體課教學活動是教師依據兒童的年齡、身心特點,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與原則,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帶領兒童一起進行的有計劃、有目標的活動。集體課教學活動是聽障兒童掌握信息、學習知識與技能以及交流的主要陣地,可以讓聽障兒童獲得知識,提升經驗,豐富語言,促進聽障兒童可持續發展。

在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如何更好地促進聽障兒童語言的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 營造和諧寬松的語言氛圍,減輕聽障兒童語言學習的壓力

每個聽障兒童的聽力程度、語言水平及個性心理都不同,接受能力、學習優勢也不相同,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聽障兒童的個體差異,強調對個體的縱向比較,淡化群體間的橫向比較。對語言能力較弱的聽障兒童,教師可採用引導的方式,如提供適當的表達機會、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引發話題,引導鼓勵他們表達。教師為聽障兒童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可以減輕聽障兒童學習語言的壓力,讓聽障兒童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語言。

2 創設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讓聽障兒童敢說、想說、會說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創設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正確把握有利於聽障兒童學習語言的各種因素,制訂合理的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語言教育內容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聽障兒童的語言能力。

2.1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為聽障兒童創設各種語言環境,以鼓勵的方式讓聽障兒童產生說的慾望。

2.2 為聽障兒童提供各種表現自我的機會,增強其大膽表現的慾望。教師要給聽障兒童提供練習說話的機會,並在練習過程中不斷修正、補充、完善聽障兒童的發音、用詞、句型、語法,幫助其正確表達思想,促進語言發展。每周一可以《我的周末》為話題讓兒童講述周末都去哪兒了,干什麼了?看見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經歷和收獲?把自己的親身經歷講給同伴和老師聽,其他的同伴在聽的過程中也豐富了語言,獲取了知識。

2.3 讓聽障兒童在會說、敢說、想說的基礎上把話說清楚、說完整、說明白。講述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語言教育活動,是培養兒童獨立思考,提高講述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師應鼓勵聽障兒童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培養聽障兒童獨立思考、完整表述的意識,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對聽障兒童進行語言教育活動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過程。它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節,也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

語言訓練無處不在。語言訓練最有效的途徑是在每個領域的活動中學習語言。教師要引導聽障兒童仔細觀察生活,結合實際,精心准備,通過示範、提示,教會聽障兒童語言表達的方法,充分調動聽障兒童多種感官,觀察思考。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又發揮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4 掌握提問技巧,發展聽障兒童的語言

提問是教師和聽障兒童之間的一種交流形式,也是激活、拓展聽障兒童思維,發展聽障兒童語言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低效提問,應站在聽障兒童的角度設計問題,具體從以下方面考慮。

4.1 提問應具有引導性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經常會問「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問題,這種提問過於簡單,聽障兒童會機械、不加思索地回答;過於復雜的問題會啟而不發,導而不思,從而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提問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使問題具有引導性、啟發性、層次性、漸進性,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4.2 提問要具有想像力 教師要設計有一定趣味和懸念的問題,使聽障兒童處於探索狀態。教師要抓住有利於聽障兒童想像的因素,引導聽障兒童積極思考,擴展想像,從而促進語言發展。

4.3 問題要有開放性 「思」源於「疑」。思維的核心是創新。學習就是在思維過程中不斷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利於培養聽障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拓展聽障兒童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聽障兒童沿著不同的方向、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思考。教學不應只重視是否有正確答案,還應重視思考過程,讓聽障兒童在分析、討論、爭辯中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充分利用各種環境,發展聽障兒童的語言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活動形式是聽障兒童語言的源泉。它不僅給予多種信息和刺激,還可以促進語言交流。因此,教師要將聽障兒童置於真實的生活情景中,豐富其生活經驗,使聽障兒童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這樣孩子才會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教師可每學期為聽障兒童安排實踐活動,如去動物園游園、去公園體驗四季、去快餐店吃漢堡,充分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在實踐中讓聽障兒童認識事物,並讓其談論所見所聞及感受等。

6 養成聆聽習慣,發展聽障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聽障兒童詞彙量少、語法知識有限、語言不豐富、不完整甚至不準確,教師應通過自身規范化的語言為聽障兒童提供語言學習的榜樣,讓聽障兒童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自然地模仿學習。在教學中可採用一看、二聽、三講的教學方法。一看,是指教師提供具體形象的內容引導聽障兒童觀察,同時教會孩子觀察的順序和方法。二聽,是指教師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引導聽障兒童聆聽。教師在講述時要給孩子留有發揮和擴展的餘地。三講,是指讓聽障兒童在看、聽的基礎上學會用豐富、連貫、完整、富有創造性的語言進行講述。

學會傾聽是聽障兒童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認真傾聽可以促進他們理解語言,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集體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調整自身角色。教師不只是知識的灌輸者、傳授者,更是良好教學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引導者。只有這樣,聽障兒童才能學到有意義的語言,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語言。

『貳』 如何提高聽障學生的寫話能力

聽力障礙兒童由於聽力和語言障礙,接受外來信息的途徑單一,即使通過現代康復手段植入人工耳蝸或是佩戴助聽設備,並進行系統科學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達到了能聽會說的康復目的,但是當聽障兒童進入普通小學後,如果沒有進行特別的指導訓練,在作文的書寫能力上,還存在一定的弱勢。本文旨在提出聽障兒童在寫作能力方面弱勢的表現、分析其弱勢表現的原因以及提出如何來提高聽力障礙兒童的寫作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各級政府對聽力障礙兒童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在出生就得到了及時發現、診斷、干預和早期教育。但這只是聽障兒童康復的第一步,因為這只是讓聽障兒童有機會去聆聽聲音,聽力語言康復的最終目標是讓聽障孩子能聽懂聲音,能像健康兒童一樣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復雜環境中自如地與其他人溝通交流,建立正常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在日後的學習中進一步在正確的語言環境下使用完整、優美表達恰當的句子來進行書寫,以達到健康孩子同樣的受教育程度,不僅有理想的聽力語言康復效果還要有全面良好的學習成績。而目前,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符合條件的孩子均能得到適宜的聽力補償或者聽力重建,孩子也能聽會說,康復較好的孩子也能和他人溝通交流,但入普小後與健康孩子在學習能力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寫作方面。聽障孩子在寫作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句子成分省略、殘缺

聽障孩子即使會表達,但表達的句子成分省略或殘缺,比如:「媽媽,玩具」能說出主語和賓語的名詞部分,但謂語動詞省略,就更不用說定語、狀語和補語了。

1.2成分顛倒
有的聽障孩子在表達上成分顛倒,比如有的孩子會問:「我放假,什麼時候?、媽媽接我,來,」孩子能表達出自己的意願,但是語序顛倒。

1.3關聯詞邏輯偏誤

其一,邏輯關系缺失。比如「我要麼愛吃蘋果,要麼愛吃香蕉。」「要麼……要麼」這一關聯詞語連接的是選擇復句,選擇復句是幾個分句分別陳述兩種以上的情況,以提供選擇或取捨。而這個病句的分句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語義依存關系,從而造成邏輯關系的缺失。其二,邏輯關系錯誤。比如:「只有媽媽病了,才去上班。」「只有……才」連接的是條件復句。條件復句的分句之間有條件和結果的關系,前一分句說明條件,後一分句說明結果。即必須滿足或只有滿足這種條件,才會有某種結果,不能缺少,也不能更換。病句中病不是上班的必要條件,所以邏輯關系錯誤。

1.4句型單一

聽障兒童即使佩戴了助聽設備,但在聽覺習慣和語言的習得上仍純在一定的局限,大多數聽障孩子語言中多以陳述句為主,句型單一;並且多以使用名詞為主,在作文的寫作上缺少形容詞的渲染以及疑問、祈使和復句的表達,作文的描述呆板,不生動。

2.聽障兒童寫作方面弱勢的原因
2.1思維發展遲緩
聽障兒童思維發展遲緩、滯後是造成聽障兒童入學後寫作能力弱勢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語言能力發展遲緩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此原因在國家救助政策的幫助下,再通過科學合理的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能夠得到一定的補充;另外,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滯後是造成聽障兒童寫作方面弱勢的重要原因。

2.2聽力語言康復專業人員隊伍建設和教學的質量

目前,雖然我國的聽障兒童康復的救助政策日益完善,聽障孩子能被早發現、早診斷、早聽力補償和早期教育,但早期教育這一環節,專業的聽力語言康復教師較匱乏,我國0-6歲的聽障兒童80萬,而且每年新增2.3萬名,依計劃提出的全國逐步形成年收訓聾兒3萬名能力目標,師生比1:6的比例計算,實際上目前欠缺近4500名高中以上水平的聽力語言康復教師;此外,康復教師教學理念陳舊,缺乏創新,不能把聽力重建與語言表達有機結合,康復訓練方法不規范現象相當普遍。
3.解決策略

3.1抓住聾兒在學齡前對漢語言的學習黃金時期,對聾兒進行適宜的聽覺補償或聽覺重建後,抓住學習語言的關鍵期,一般為3歲以前,在口語發展的基礎上學習書面語言。

3.1.1創設情境和加強與健聽兒童的交往

在聽力語言康復訓練中理解先於表達,要避免名詞的堆砌和總和孩子說陳述句,要設置適當的語境讓孩子理解,把詞語放到完整的句子中說,並不斷的豐富句子的成分;還要引導孩子提問,以及感嘆等等,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教學,最終要孩子自己學會運用;另外,還要盡量增強與健全兒童交往的機會,聽障孩子的語言學習擺脫不了人類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語言發展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習得的,由此,在聽障兒童康復過程中為他們創設與正常兒童交往的環境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樣對豐富聽障孩子的語言交往和生活素材都有益處,自然也與日後寫作的能力息息相關。

3.1.2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足夠的想像空間,多引導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描述和思考,無論孩子說的怎樣,都要給孩子以表揚和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所目的的對日後的寫作訓練打基礎。

3.1.3避免只注重聽障兒童的能聽會說,而忽略他們全面發展的傾向。

聽障孩子的康復不能只停留在正音、字、詞和句子上,除了能讓孩子理解和運用自發性的語言,還要注重孩子的認知、情感、個性、藝術和健康等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以此來豐富聽障孩子的人格,不斷的縮小聽障孩子與健聽孩子的差距,為日後的學習和思維發展奠定基礎。

3.2聽力語言康復的基礎打好後,在日後的學習中要想提高聽障孩子的寫作能力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3.2.1.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善於指導

課堂教學,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對某項內容重視,學生學的積極性就高,效果就好,課上,耐心的對每一篇作文進行講評,對於聽障兒童的特殊性,甚至逐句給予指導,寫的好的作文還作為範文給大家宣讀。

3.2.2.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就有了懂了,孩子的學習才會變的主動。可以抓住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從孩子先說完整通順的句子入手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然後在進一步的加入形容詞等等,同時還要及時的給孩子以鼓勵和表揚,就這樣,時間長了,既培養了孩子的造句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們的寫作興趣。

『叄』 兒童聽力康復要注意哪些

首先家人配合有支持是很重要的。
一、如何克服聽障兒童心理障礙
目前,一些聽障兒童家長對聽障兒童有兩種不正確的態度,一種是嫌棄的態度,不關心,不教育,這是少數。一種是對聽障兒童過分溺愛,有求必應,其心理是認為兒女有生理缺陷,蒙受失聽痛苦,受到父母特殊關照,心情可以理解。但過分溺愛,會使聽障兒童從小缺乏一切自立的生活能力,對康復訓練也是不利的。
聽障兒童從小的生活能否自立,能否得到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是關繫到他們將來如何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問題。過分溺愛,聽障兒童成長後,對生活缺乏信心,脾氣不好,對生活缺乏進取精神,依賴思想嚴重。為使聽障兒童的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使聽障兒童的心理能處於良好的狀態,家長應注意克服聽障兒童的心理障礙。
要充分利用聽障兒童生理上特有的長處,如觀察力強,迅速,也就是說聽障兒童的形象思維發達,在幫助、教育聽障兒童時,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還要使聽障兒童逐步學會觀察事物內在的本質。從小培養聽障兒童的一種興趣,為將來的職業康復訓練作好准備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千方百計注意保護聽障兒童的視力,視力的保護,對聽障兒童來講特別重要。

二、聽力與聽能(聽說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把聽能與聽力籠統他說成「聽力」。然而在聽力學上這兩個概念卻是應該分開的。
我們過去對針灸治療聾啞效果的肯定,就是由於籠統地使用聽力一詞,錯誤地把訓練取得的效果與針灸的作用混為一談,把訓練的效果歸於針灸的成功。
聽力是聽覺器官對聲音的感受能力。譬如說 85 分貝可以聽見,70 分貝的聲音聽不見;在某一頻率上 85 分貝的聲音能聽見,在另一頻率上卻聽不見;能聽見鼓聲,聽不見三角鈴聲等。這些都是聽力的表現,即人耳對不同聲音的感知程度。正常人的可聽范圍是:20 一 20000 赫茲(Hz)從 0 一 130dB 都能聽見,對 130~140dB 的聲音感到受不了。
聽力只是感覺事物聲音的一種屬性,不包括對聲音的辨析和理解,它不能通過訓練得以提高,只能通過輔助器材擴大聲音,並盡可能地減少失真來進行適當地補償。補償聽力如同配戴近視眼鏡,要根據聽力損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配,才能獲得最佳補償效調益。
聽能是在聽力基礎上對聲音的知覺認識能力。它是發聲事物(如說話)各種屬性全部或部分的綜合反映,包括對聲音的感知、搜尋、分析、綜合、辨別、鑒賞、評價、回味、聯想、儲存等方面的能力。聽能是後天獲得的,是在訓練和使用的過程中獲得的。
聽能雖然以聽力為基礎(沒有聽力就談不上聽能),但它與聽覺需要的相關分析器的作用有關,與人的知識和經驗有關,也與人的智力和心理有關。也就是說,它與人的大腦功能緊密地聯系。從這一點出發,聽能可以通過其他分析器得以直接補償,或通過其他分析器的代償作用得以補償,可以通過大腦功能的作用得以改善。
這就是說,聽力雖然不能提高,但是通過訓練和使用聽能可以獲得改善和提高。一個聽力較差的聽障兒童,如果能得到良好的補償和良好的訓練,他的聽能有可能超過聽力較好而缺乏訓練的聽障兒童,有可能學好有聲語言。
而這種補償和訓練,應該強調早期。這就是充分利用剩餘聽力的價值。

三、補償與代償
在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與康復過程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補償與代償這兩個詞。
補償是對損失和缺陷部分的彌補。如近視,配用近視眼鏡以彌補其視力不足;肢殘裝上假肢;聽力障礙使用助聽器等,這都叫補償。殘疾補償除了使用輔助物外,生理、心理等其他因素也可以進行補償。如在有的情況下,人們對某些話聽不清時,常去注視說話者(如作報告的人)的口部,這樣就可以聽得清楚一些。這是視覺在幫助聽覺進行分析綜合工作,彌補了聽覺的不足。此外,人的心境、興趣、動機等都與聽覺效果有關,熟悉的東西容易辨別,知識和經驗也可以對聽覺缺陷起到補償作用。
代償也是一種補償形式,即某個器官的結構發生病變或功能喪失,由原器官健全的部分或其他器官來代替,以圖補償其失去的功能。如我們通常說的盲人「以手代目」(用手的觸摸來代替視覺認識事物),聾人「以目代耳」(看話)即是。當然,這種代償只是一種彌補性的功能代替,不可能完全代替。「以目代耳」就難以辨別口型相近的詞語和口型變化不明顯的詞語;「以手代目」就不可能欣賞色彩的艷麗。盡管如此,對於殘疾者來說,功能代償仍然有它不可忽視的優勢。
人的生存要適應於環境條件。人的某一器官功能的喪失,必然導致有關器官使用的增多,以幫助失去功能的器官。更多的使用,強化了發展起來的功能,促進了這一器官潛在功能的充分發揮,並使其超過了一般常人,形成代償功能的優勢。代償功能的訓練和利用,是殘疾人康復與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四、概念理解性錯誤
有位聽障兒童從畫片上學會了「飛機」一詞,偶然也在遠處看到過飛機,他都能說出「飛機」一詞。這種情況下家長以為他對該詞已真正掌握,然而有一天,他卻把蒼蠅誤叫做飛機。原來,在他頭腦里,飛機是能飛的小點點,這就是概念理解性錯誤。
這種錯誤是很容易犯的,比如用一張畫有天安門的圖卡教聽障兒童「天安門」一詞,畫面上即有天安門,又有華表、紅旗、燈籠、觀禮台、標語和畫像,在家長頭腦里,天安門的概念是很明確的,然而聽障兒童卻沒有這樣的概念,他可能把紅旗、華表或者燈籠看作天安門。為了避免類似的錯誤,首先我們不應選用那些過分抽象的名詞教授;其次,最好使用實物為教具,如果使用圖片,最好准備兩張不同的,以資聽障兒童鑒別、比較。
此外,聽障兒童容易把所學詞的概念局限化,比如叫「媽媽」僅限於自己的媽媽,「汽車」僅限於自己那輛玩具汽車,我們在語訓時應注意這樣的問題。盡可能從一開始就給他一個完整的、准確的概念。比如教汽車一詞時,應把他所有的玩具汽車都集中到一起,待學會該詞後還要帶他到街上去看各式各樣的汽車。

五、創造用語言交換信息的環境、避免學而不用
我們語訓的目的是使聽障兒童使用語言交流,而許多聽障兒童能聽懂不少話,也能發出百來個單詞,但從不主動使用語言。發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聽障兒童尚不能把訓練同實際生活統一起來。他以為,學語言僅僅是為了在語訓時間內與家長、小朋友玩一玩;聽他們說話後去執行他們的命令,或是模仿他們的發音。從不知學語言是為了用語言。解決這個問題方法是逐漸打破訓練時間與非訓練時間的界限,使訓練時間內有生活內容,非訓練時間內有訓練內容。
此外,還應多教些動詞。因為名詞很難單獨使用動詞卻可以。尤其是名詞和動詞的搭配,能形成許多意義不同的句子,學得多了,聽障兒童自然會自發造句的能力。自發造句能力是聽障兒童語訓過程中的一大飛躍。因為這意味著聽障兒童不久便可以進入語言完善階段了。

『肆』 如何充分發揮家長在聽障兒童康復中的作用

隨著聽障兒童康復事業的發展,康復技術與手段日趨先進,開始干預的時間大大提前,家長在康復中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家長的參與度與教養態度和行為已成為影響康復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家長應採取積極的態度,主動參與,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成為康復教育的主角。
首先應最大限度的利用孩子的殘余聽力,確保最佳的聽覺效果。家長要切實地了解孩子的聽力情況(裸耳聽力和補償效果等),力爭達到最佳的補償效果;隨時關注孩子的聽能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與專業人員溝通並解決,使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聽覺狀態。其次為孩子創設和諧、安全、有序的家庭氛圍;提供並充分利用自然的、豐富的語言學習的環境。家庭成員(父母、祖父母等)的教養態度要保持一致,經常溝通,統一思想及教育觀念,相互配合,防止由於家庭成員意見不統一使孩子不知所措、逃避抵抗、過分依賴等現象發生;及時調整家長的心態,避免急躁、消極等情緒對孩子造成緊張、焦慮、恐懼、膽怯、好發脾氣、攻擊性行為等現象。
家庭是聽障兒童最為熟悉和依賴的生活場所,可以為其提供真實的、豐富的、可實踐操作的機會和條件,可根據聽障兒童的一日作息時間的各生活環節,進行相應的康復教育活動。例如:起床、洗漱、早飯、游戲、午飯、午睡、加餐、戶外活動、晚飯、看動畫片等電視節目、洗漱、睡前故事等活動。根據聽障兒童的年齡和能力水平在不同的場所進行相應的情境教學活動。場所主要有:廚房、卧室、客廳、衛生間、樓道、電梯、花園、公園、幼兒園、商店、超市、游樂場、餐廳、醫院、電影院、科技館、游泳館(戲水樂園)、銀行、郵局、公交車、地鐵、火車站、飛機場、碼頭、農場(果園、菜地等)等等。

『伍』 作為一名教師你如何對聽障聾童實施教育教學

我只抄了一頁,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以下網址看全文。青春期是一個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時期內,人體的外部形態、身體機能、心理、智力、思想、感情、意志、行為等方面都比兒童時期有明顯的發展。在校寄宿的聾生入學較晚,他們在五、六年級已經步入青春期,對於青春期知識一無所知,有的女生對初次月經驚慌失措,有的男生因為遺精也不敢起床,還有的男女生秘密地約會,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呢?青春期間,由於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性機能迅速地發展,因此聾生有了正常的性生理和心理的沖動,對異性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渴望,而聾校普遍偏重於聾生文化知識的傳授,重視語言缺陷的補償,忽視了聾生在校期間的青春期教育。隨著特教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聾生的青春期進行教育已成為廣大特教工作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一、聾生青春期的特點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青春期的年齡范圍界定為10歲--20歲。青春期期間,聾生與正常學生一樣,生長發育呈現出三大變化:身體外形的變化、生理機能的增強、生殖器官發育的成熟,在第二特徵發育的同時,他們的心理、情緒、行為等方面也隨之變化,加上現在大眾媒體數量多、手段新、速度快,打破了聾生封閉的生活成長環境。電影、電視、錄像、廣告、書籍等,因其直觀性、生動性更為聾生所喜愛。這些傳播媒介對聾生生理、心理發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一種具有特殊吸引力的社會信息,由於文化知識、語言理解水平嚴重滯後及經驗、閱歷和意識的限制,聾生不能對大眾傳媒中表現出來的復雜的現象加以分析做出准確的判斷和正確的取捨,使有些聾生在與性有關的生活態度上,表現出了極差的狀態和相當低水平的尊重、責任感和自製力,總企圖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接觸異性,對異性存在著很強的依戀,也就是具有「好奇感」和「依戀感」。我校學生經常圍在一起神秘地談論著「我喜歡ΧΧ」「ΧΧ愛我」「ΧΧ和ΧΧ分手了」的話題。二、聾生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青春期是人的成長和成熟的重要階段,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識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青春期教育對聾生青少年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早在1963年,周恩來總理就在全國衛生科技規劃會議上指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衛生知識教給男女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針對青春期青少年的性成熟和心理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來規定它的教育目標,並通過相應的教育來達到這一目標,從而促使青少年把自已充沛的精力用於提高身體素質、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質,邁好青春的第一步。這是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措施。三、如何開展聾生的青春期教育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學生的青春期大大地提前,因此我們的青春期教育應從小學5-6年級及早地開展,此時幫助孩子們做好准備,以面對青春期到來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為了保證聾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他們健康的情感,對於快要進入青春期的聾生,班主任和專任健康教育的老師應適當地介紹有關青春期的生理衛生常識和心理健康知識。讓他們對自己生理上的各種青春期的變化能初略地了解,不會感到陌生或好奇,並且告訴他們對異性有好感是正常的,說明他們已經長大了,這是好事,但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現在還沒有能力來處理好戀愛的事情,等到瓜熟蒂落,那將是甜美的、幸福的!青春期教育的內容大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個方面。1、開設生理健康教育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的任務就在於要在性本能剛剛覺悟之際,就對他們的理智作好充分的准備。」在我國由於長期的封建意識的影響,現行聾校教育中還沒有青春期教育的課程設置和相關的教材,我們學校教導處組織各班班主任和健康教育的老師一起負責這項工作,根據聾生青春期的特點編教材、定計劃,在每周四下午第二、三節課,由健康教育老師專門系統地傳授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使學生了解青春期身體發育情況,提高青少年對性的科學認識,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神秘感。如男生到青春期會長鬍子、會遺精、女生會出現月經等,這是人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我們還請醫生到校向學生作系統的青春期教育的衛生講座,教她們注意青春期間的衛生,以及在月經期間如何正確處理,並提醒他們要注意飲食,不吃冷的、生的、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還應該講解性體育保健,例如,女性青少年不要因乳房發育增大而覺得難為情,繼而採取束胸的做法,也不要怕身體長胖而長期節食、勒腰,並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營養來保證身體的健康成長。2、注重青春期的心理指導人到青春期,由於內分泌的變化,常常表現為情緒容易激動,心情煩躁,愛發脾氣,尤其是少女在月經期間激動情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經常深入學生,及時地了解他們的內心動態,幫助他們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晨會課、思品課,我們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的心理指導,引導男女學生正常的、自然的交往。對於有早戀傾向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進行暗示啟發、個別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校請心理方面的專家來校開展心理講座,接受學生的咨詢,引導他們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還通過「健康信箱」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動態,與他們進行溝通,傾聽他們的述說。我班的ΧΧ同學,她不僅人長的漂亮,而且學習各方面都很優秀,為此引來了我校縱多男生的追求,經常有學生向她投來異樣的眼光,而且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騷擾,為此她感到很煩,整天悶悶不樂,她寫信給我們的信箱,我們及時地對其疏導,並告訴其他的學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正常的,但現在談戀愛又是不合適的,要把精力用在學習上,等將來自己長大了再談。3、加強性道德教育性道德教育主要包括共產主義性倫理知識、性的法制觀念、防止犯性罪錯等,使青少年懂得並能自覺地遵守社會關於性的道德規范和法制規范。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道德的,還要重點對女生進行自尊自愛的教育,讓他們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青春期是聾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對聾生的全面發展乃至他們的一生都有極大的影響。聾生除了聽不到,可以做世界上任何事情,首先老師要幫助聾生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告訴他們通過努力,同樣可以做到出類拔萃,對社會做出大的貢獻。我在班會活動課上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把他們旺盛的精力得以轉移和釋放,如打球、下棋、看書、畫畫、舞蹈排練等等。我們還請一些殘疾名人如世界殘疾人針制技能大賽金牌得主蔣小蘭來校講學,讓她向我們介紹她的成長經歷,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教育學生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中來,為國家作出一定的貢獻。青春期教育內容的安排與選擇應以性生理知識為起點,性心理指導為特點,性道德教育為重點。通過性教育使青少年正確認識青春期身心發發展變化,注意保護身體,養成衛生習慣,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確對待男女之間的友誼,珍惜青春年華。

『陸』 針對聽障兒童的公益計劃「橙色書包」好不好

近日,針對聽障兒童的公益計劃「橙色書包」引起了熱議。該計劃倡導公眾在馬路上看到背著橙色書包的聽障兒童時,減緩車速、放慢腳步,為他們提供優先路權。我國每年有25000名中小學生在交通意外中傷亡,聽障兒童由於聽力缺陷,在出行中可能遭遇更大危險,因此,多方合力發起了這項運動。


對於各類特殊群體的關注,體現著中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但隨著時間推移,幫助特殊群體帶來的倫理問題也越來越不容忽視。我們應承認特殊群體的不同,如此才會有特殊教育學校,城市裡才有盲道、殘疾人扶梯。同時,任何特殊群體也都一樣是大寫的人,和健全人有平等的人格,絕無高下之分。我想,所有公益活動的終極目標都該是推動受助者融入社會,成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哪怕,他有些特殊。

把權力交給聽障孩子們,他們最有發言權。

『柒』 學前特殊兒童有哪幾種類型

學前特殊兒童的類型: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等8類。

我國特殊兒童主要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比如,聽障兒童上聾啞學校、盲人兒童上盲人學校。這種方式有利有弊。特殊學校師資、設施集中,但不利於特殊兒童融入社會。特殊學校是殘障兒童比較集中的地方,使得每個兒童都難以在完成學業後快速適應外界環境。

各個國家規定的具體種類數量和名稱不盡相同,例如美國的法令規定殘疾兒童有11類,日本的法令規定有8類。可以在發現殘疾後即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達到最佳的康復水平、減少殘疾的不良後果,從而得到全面發展,能夠適應社會,成為社會平等的成員。

(7)聽障兒童區角教學計劃擴展閱讀:

特殊教育對象種類繁多,個體差異大,這不儀體現為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之間,就是I刮一類型的特殊兒童,其異質性也很大。

因此,個案研究在特殊教育領域有其特殊的意義。近年來,國內特殊教育對象的范圍小斷擴』大,已經從弱智、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兒童擴展到重度殘疾和多重殘疾兒童。這些特殊兒童具有更多、更明顯的特殊性,研究這類兒童的心理發展和教育方法,個案研究更加適合。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規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適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

它不僅像普通教育那樣,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還特別強調進行補償缺陷和發展優勢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學習盲文和定向行走,對聾童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對弱智兒童進行感知覺和動作能力的教育訓練等。

特殊教育更重視早期教育,因為兒童年齡愈小,可塑性愈大,也可以及早保護殘疾兒童的殘余視力和聽力,開發兒童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錯過了最佳期,往往事倍功半。如對聾童沒有進行早期語訓,就會給今後語言的發展帶來很大困難。

『捌』 有《聽障兒童心理學》這門學科嗎

科院理所童理職研究相比較說課程設置比較全面且理相結合課程近兩理比較熱門專業向童理職研目前相關北師前教育職研究相課程設置說理所課程應用性比較強北師課程相說理論稍些具體解

『玖』 如何對聽損兒童進行家庭語言康復訓練

您好!聽損來兒童的語言自康復訓練是家長和老師共同肩負的責任,那麼在訓練中,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要積極參與 ,要給孩子一種被接受和被愛的氛圍,這是首要的感情投入,要關心和關注孩子的情緒,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教學和游戲中的語言訓練
二,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控制好主控權,愛與教育要有原則性,不可弱愛和無條件的順從孩子
三,要把孩子想像成正常人對待,溝通的障礙不要單從聽力上去解決,要從根本上,也就是思維上找原因,要讓孩子也認為自己是正常人,這樣更好去發揮語言訓練
四,教給孩子的內容要切合生活實際,先說和讀識字,大凱識字到簡短的故事一千多的字,再慢慢教孩子學正規的拼音,發音不準不要著急,慢慢來,學多了隨著時間的長短,語訓也就會越來越好的,所以家長的態度,耐心和所給的語訓內容非常重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家長給孩子的語訓順利進行,謝謝!

閱讀全文

與聽障兒童區角教學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